这幅图景含义颇多,既代表青川的民居特色——穿斗挑粱,又代表死难的同胞因为地震而背负苦难的十字架,又标示出了东河口地震前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 这根不知在地下埋了多少年、都快变成乌木的枯木,这次滑坡时垮出来。如今它伫立在纪念台一侧,就像一根香烛永久地纪念罹难同胞 地震文物 文物管内文物——被砸坏的汽车 青川县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在废墟里收集地震文物 公园建设的民工都是东河口幸存村民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建设回顾与展望 本网记者 熊芙蓉
文·图 “千里悲风龙门山,万众生灵瞬时休;汶川地震何惨烈,请君看看东河口”。11月16日,四川省作协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评委何开四在青川县东河口参观完地震遗址公园后,奋笔题诗一首。 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青竹江、红石河在这里交汇,王家山、牛圈包山,瓦窑梁将这里环绕,一听这些生态古朴的土地名,脑海里便会展现出一幅山清水秀、鸡犬相闻、炊烟袅袅的美丽村庄图画。然而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震魔聚集巨大能量,在此地用长达80多秒的时间对此地进行毁灭性破坏,“砰——砰——砰——”三声巨响,王家山倾泻而下,牛圈包山向瓦窑背梁坍塌。王家山裂开后开始垮方,掩埋了王阳坪和三元坝,然后挤压,冲过40米长的东河口大桥,王家山开始“爆炸”,大块大块的石头几秒钟就飞到了两公里之外的新华桥。天崩地裂,江河呜咽,气浪掀天,浓烟四起,美丽的东河口村在一瞬间便从这个地球表面消失,
4个村庄的780余父老乡亲没来得及呼救,没来得及呐喊就被无情掩埋在百多米厚山体崩塌的堆积体下。 苍天无语,大地悲泣…… 面对史无前例的特大灾难,活着的人该怎样面对?家园尽毁的人们又该怎样继续生存?对于伤害人类的大自然,人类又该有怎样的态度? 震不垮的广元人擦干眼泪,在悲伤中思索,在疼痛中前行…… 酝酿早:专家科考
保护遗址
自天崩地裂、江河改观的那一瞬间以后,东河口往内52公里这一带,每天都聚焦着市、省、党中央国务院乃至全世界关切的目光。 据介绍,市委书记罗强、市长马华、副市长何顺洪在第一时间看到东河口的惨状后,均被深深震撼,分别对青川县提出要求,对东河口的地震遗址给予重点保护,旨在今后打造精品景区,对罹难同胞予以永久性纪念,给科考研究提供基地。青川县委在积极展开救援的同时,深刻贯彻这一指示,他们与全国各地参与进来抗震救灾的部队官兵详细沟通,仔细协调,怎样开挖道路,怎样在堰塞湖泄流,怎样在滑坡体上开路,在确保受灾群众尽快避让地质灾害、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同时,做到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地震遗址。 青川县旅游局在悲伤中也默默开始了这项工作。 6月2日,国家旅游局到青川考察,青川县旅游局向国家旅游局专家提出申请,请求支持将东河口建立一个新的景区,并给予立项支持,征得国家旅游局专家同意后,青川县旅游局做好报告,层层上报,国家旅游局在7月份立项,并邀请四川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石应平、李伯怀等教授对东河口实地踏勘做了总体规划。 浙江援建指挥部与青川对接后,高度重视东河口地震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浙江省旅游局局长赵金勇亲临东河口现场考察,对这一项目予以支持。浙江援建指挥部规划组与产业发展组立即与浙江大学取得联系,浙江大学委派教授金平斌成立项目规划组,组织专门人员从关庄镇沿青竹江经红光乡东河口、石板沟至前进乡黑家;沿红石河经红光乡东河口、石坝乡董家至马公乡窝前,在集中连片近50平方公里五乡一镇的土地上实地踏勘。在红光乡东河口村、石坝乡青龙村、马公乡窝前村、和苏河乡三凤村四大地球应力爆发形成崩塌现场进行了一周时间的资源普查。该规划组结合成都理工大学对这一带的考察结论——这一带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的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地震遗址群;山体运动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形成了石板沟、东河口、红石河等36个形态各异,色彩万千的堰塞湖;它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最为复杂的地震表现形式,是研究地震类型和科考的重要基地。 经过现场考察和深入思考,该项目组与青川县达成共识:东河口地震遗址的保护和建设是带动青川旅游业发展的突破口,是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资源转化战略部署,有效保护地震遗址,充分挖掘资源价值,变地震灾难为富民资源的重大举措,于是将东河口地震遗址的保护和建设定位为《地震遗址公园》,并着手编制《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和《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建设性规划》。 2008年9月,青川县成立了
“5.12汶川大地震国家纪念园—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保护和建设办公室,确立了“一年出成果、三年创品牌、五年成精品”发展战略。 建设快 就地取材借势造景 “祭奠遇难的同胞,礼赞生命的坚强,高唱奋进的壮歌”正如市委书记罗强在开园仪式上讲的那样,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建设以“纪念、感恩、发展”为主题。 “有这么多相识与不相识的人,从各地赶来祭奠我们的亲人,我们感到很安慰,死去的亲人也可以瞑目了”,一位在公园工作的东河口村民对记者这样讲。 破碎的民居,裂口的路面,滚落的飞石,七零八落摇摇欲坠的吊桥,滑坡的山体,呜咽的江河在关庄镇新华村原始地组成一幅立体的地震遗址公园入口图;硕大的地震石原地围圈标示;地震遗址广场的三块巨石“川”字造型,就地取材
;东河口堰塞湖中间的电杆,东河口小学师生逃生的梨儿树都原样保持;在如今已经看不到的东河口村原貌以及东河口大桥、东河口小学等地,设立对比图片;在掩埋最深、人数最多的地方建立纪念台,镌刻罹难者姓名;抗震救灾语录在地震飞石上镌刻;诗词长廊和图片展长廊集中展示灾情、关爱、营救、重建、感恩多个方面内容;地震文物展示囊括灾难毁坏实物、定格瞬间照片和时钟、抗震救灾党员干部群众、部队官兵、志愿者所用物品等等,公园的所有建设和展示都极大地凸显了建设者借势造景的理念,纪念、感恩的主题。 而地震知识长廊中所展示的地球应力爆发点的相关知识以及地震知识,防震常识,告诉人们地震不可抗拒,但可以预防,地震无法准确预测,但地震可以科学认知。同时间接告诉人们在大自然面前的脆弱和渺小,警示着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态度。这些无不体现出公园在促进人类发展进步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我们的游人服务中心精致小巧,功能齐全”,青川县旅游局局长沈兴娜说,为了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地震遗址原貌,在施工建设中,他们选在最低的位置,用最小的面积,建立了游客服务中心,将停车场缩小,对地面不予硬化,游人路径解决可进入性即可,对滑坡体用木栅栏进行保护。在建设过程中,集中大家的智慧,为一个石头该放什么位置,哪些地方可以动,那些地方不能动,旅游局干部和管理人员都要反复讨论。同时,该局将保护区域内的民居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说服老乡尽量不要去动残垣断壁中的物品,目前他们正在制定对这些民居的补助政策。 “就地取材,就地用工。”这是公园建设的取材用工原则,很多东河口村民在公园建设的工地上挣到了地震以后的第一笔钱,有的挣三五千,有的挣上万元。 在11月12日的开园仪式上,随着四川省政协主席陶武先那洪钟似地“开园”声音响起,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和龙门山断裂带地图的巨幅背景像一扇大门一样徐徐开启,象征汶川、北川、青川的“川”字形三块巨石迎面而来之时,东河口的老百姓明白:东河口已今非昔比,他们将面临生活、思维、生存方式的改变,这一刻预示着新的生活大门已经向他们徐徐打开。 据青川县旅游局统计,开园后的几天内,东河口的游客出现井喷现象,每天的游客与日俱增,仅在一周内就接待游客上万人,服务中心小卖部生意火爆。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老百姓的生存更是当务之急”,青川县委常委彭仕扬说,他们没有在悲伤中停滞不前,没有在亲人的坟墓前徘徊,以“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
的英雄气概,耗资300万元在一个多月就完成遗址公园的一期建设,这是浙江人民和青川人们共同创造的奇迹。 收集细:范围宽广种类齐全 在祭奠台的旁边,有一个帐篷围成的小院,里面摆放着被地震损坏的汽车、摩托、倒塌房屋塌毁的冰箱、震毁学校的国旗、部队在青川灾区抗震救灾时书写张贴的标语、从倒塌学校里捡出来的书包……这就是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的《见证“5·12”——青川地震文物展》,这种露天专业性地震文物展也许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展览馆了,但是它却直观全面地反映了青川县抗震救灾情况;生动地展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青川人民的关怀和帮助,以及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英雄壮举。展览共分为“地动山摇”、“亲切关怀”、“万众一心”、“手足情深”、“恢复家园”、“前程似锦”等六个部分,每个部分既有实物展示,又配有图片及文字说明,直观明了、震撼强烈。 据介绍,这个最简易、最具个性特色的展览馆将会在关庄镇另建。 “作为一个文管干部,这种收集意识早已有之,5月下旬我们就开始收集,”青川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所长李蓉说,后来省上开会明确提出要求后,他们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收集。 木鱼中学粱老师的妻子是音乐教师,地震前不久买了一架钢琴,视琴为宝,在地震中砸坏,夫妇俩依然将其掏出,搬进自家的板房,破碎的钢琴虽不能弹奏,但看着也是一种安慰和纪念,当文物管理所几位同志收集地震文物到达时,他们说什么也不肯卖。但听说征集地震文物,梁老师夫妇顾全大局,将心爱的钢琴捐献出来。 为了撬出木鱼中学废墟中一个砸坏的摩托车,他们找到摩托车主人,请求支援工具,配合一起掏出,主人先不同意,后又怕余震危险不肯配合,但他们始终不放弃,后来呢主人被他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一起与他们将摩托掏出来。 “为取凉水镇猛虎师留下的标语横幅,我们差点没命”,猛虎师用布做的标语挂在一幢摇摇欲坠的危房上。到很多地方收集地震文物,老百姓都不敢进屋,不敢上墙,只有他们亲自动手。饿了,就吃自己带的干粮;困了,就地打盹;碰上有价值的文物,先垫上自己的工资进行收购。 半年来,该所4位干部职工冒着频繁余震和生命危险,跑遍36个乡镇,行程2千多公里,从抗震救灾第一线,从残垣断瓦中,从摇摇欲坠的废墟中收集地震文物数千件。 展望远:面向世界烘托悲鸣 当汽车经关庄镇转过公路的拐点,那山崩地裂江河改观的悲壮场面映入眼帘时,不管是谁,无不为之震撼,无不为之落泪,无不为之心情沉重,无不感慨生命之渺小。厚厚滑坡体上伫立着的形如十字架的穿斗挑粱,静静诉说着人们心中的悲怆。“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在镶嵌着地震罹难者的姓名祭奠台前,亲人哀嚎呼唤,游人默哀献花,黑色的大理石碑,层层叠叠的白色菊花,声、色、形立体组成的这幅菊殇图景更是让人心中的悲鸣难以释怀。 “我们的解说员每每来到这里,都会声音哽咽”,公园管理干部告诉记者,公园培训的导游每当解说东河口小学遗址、穿斗挑粱下、祭奠台这几处景点时都会泪流满面,因此在目前,他们还没有考虑培训当地幸存者做导游,因为那无异于一次又次撕开心灵的伤疤。 11月12日,在汶川地震半年祭日举行的开园仪式上,全国50多家媒体再次聚焦东河口,面向全世界再一次展示了东河口地震的惨烈。在百度里搜索“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有39000多条关于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的信息,这是旅游局干部在地震遗址公园开园后在网上搜索的结果。 这种悲怆的意境会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那2000万方大面积的滑坡体会否随着天长日久,草长莺飞而失去震撼力,地震科普教育基地牌、授科研基地牌,授教学实践基地牌,授予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是否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浙江大学的规划图上,记者看到有2008年——2010年的近期规划以及2008年——2022年的总体规划。近期规划中,基本是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总体规划中,划定了一心四区:东河口纪念中心,关庄入口接待区,青竹江水上接待区,红光乡村旅游区,红石河堰塞湖群生态恢复区,其间包括建立科考基地、建设地震遗址游览系统、博物馆、抗震救灾展示馆、游人中心、咨询中心等。 据了解,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和青川县委、县政府已经决定,把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列入对口援建重点项目,计划用2—3年的时间,把它建设成为一流的地震遗址精品景区,使之和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剑门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串连成一条特色旅游线路,成为促进青川灾后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相关链接:
市委市政府邀请的著名学者何开四在参观完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后,现场为公园的发展支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大门入口处,青竹江对岸的那块垮光的山体上,沿本来的裂痕,刻上不一定规则,显得有些破碎的“东河口”三个大字,给人第一震撼的印象。 二、在现在的祭奠台建一座死墙,将地震罹难者生前照片嵌于墙上,造成强有力的视觉冲击。 三、在祭奠台合适的地方刻上“你们在下面,我们在上面,你们与我们在一起”,一传达纪念之情。 四、在祭奠区域内建一个断裂层浮雕墙,用崩塌体的高度,将这一带当天被埋群众的瞬间状态加以想象,然后复原,做成一个大型浮雕,还原地震的惨烈,树立人类敬畏自然的态度,激发人们认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避免灾难。 五、地震诗词用地震石镌刻,给人古典肃穆的氛围和意境。 六、就地取材开发旅游产品,用地震石做装饰品,开发地震矿泉水等。
地震遗址公园建设中的小故事
两台吊车吊不动地震石 地震遗址公园的地震石区域,震前原是一片良田,并无此石。震后,该石盘踞此处,与附近山体崩塌出的石头材质迥异。它是东河口地球应力爆发震到这里的,还是因地壳挤压从地底冒出,专家都不得而知。 在修建的过程中,施工者原想将现在公园境内的那块地震石搬到地震遗址广场建设使用,于是民工们开始刨土掏取,刨到很深很深时,仍不见石头底部,于是就找来50吨位的吊车来吊,地震石巍然不动。他们急了,于是又调来一台同样的吊车一起用力上吊,地震石依然丝毫不予理睬。他们只好放弃,将土回填成今天的样子,上面抹上涂料予以保护。据介绍,现在游客看到的那块地震巨石只是该石头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体积仍埋在土里,估计约重150余吨。 巧遇爱心石 爱心广场确定方位后,人们正在苦思冥想怎么设计标志。有一天,青川县旅游局副局长郭文桃在距离此地30米远的地方,偶然发现一块大石头,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形状奇特,颜色漂亮,外面一层好像水晶,后来专家鉴定外面那层闪亮的东西是软玉。细看,这块石头的形状酷似心脏,于是他们当即确定作为爱心广场的标志性建筑。现在,当你背对石板沟堰塞湖,就能看出这块石头的心形造型。 力保英雄梨树 东河口小学遗址中的那棵梨树,是当天全校师生得以逃生的功臣。由于在滑坡体上开路,在红石河堰塞湖泄流,再加之9月份的洪水爆发,校园遗址几乎被冲刷殆尽,那棵梨树也被掩埋浸泡。 为了保护那棵梨树,青川县旅游局大动手脚,先将梨树的周围根系范围松土,再连根抬起一米左右,然后找工程队耗资3万元,将水系改道,将小学遗址后面的河床用水泥浇铸,避免了河水渗漏到学校遗址,梨树也免遭浸泡之苦。
东河口村震后大事记 5月12日 下午14时28分,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致使全村4社(王家山、王阳坪、三元坝、后院)被垮塌的巨大山体淹埋,灾难史无前例。 5月13日 北京消防官兵入驻东河村开展紧急救援工作。 5月14日 下午17时,在消防官兵及红光乡党委、政府的全力组织下,安全转移受灾群众243户,685人至关庄镇寺坝。 5月15日
猛虎师官兵入驻红光,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在东河村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5月16日 来自日本的地质专家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陪同下,深入东河口实地考察地质灾害情况。 5月18日 东河口堰塞湖形成、库容量达500万立方米的堰塞湖,直接威胁下游关庄、凉水等多个乡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5月20日 济南军区维和部队某工兵团入驻东河,开展堰塞湖排险和东河至红光通道建设。 5月22日 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广元组几位专家再次奔赴青川东河口堰塞湖进行实地考察。 5月26日 武警水电部队进入东河口,用机械疏通了断道公路。 5月30日 6台挖掘机、2台装载机分别驶进东河口堰塞湖、红石河堰塞湖开挖泄洪口。 6月5日 建成东河至石板通行桥梁。 6月7日 青川东河口至石坝乡车行便道全线通车,生命通道打通。 6月19日 东河至石板村便道打通,东河口、石板沟堰塞湖水位得到控制。 6月25日 安徽省合肥卫生防疫队入驻东河,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7月3日
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刘奇葆深入东河口察看灾情,了解受灾群众安置情况,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9月中旬 青川县“5.12汶川大地震国家纪念园—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保护和建设办公室成立。 9月19日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一期工程开工。 11月12日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正式开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