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三星堆有以天数一体的文化与科技作支撑,空前绝后而自强、使古蜀持续繁荣两千年;
三星堆有与英国巨石阵相媲美的天文资源,历法圣地誉神州、亟待提升天文专题研究。
三星堆遗址自1986年大发掘以来,随着对众多精美文物的持续研究与解读、正逐渐接近着三星堆文化与遗迹蕴涵的部分真相,不断迎来由这里所展示出具有华夏第一王朝气象中的缕缕阳光;续2019-2022年三星堆遗址再度大发掘,既通过经央视多次现场直播而闻名遐迩,又因发现三星堆遗址8个祭祀坑群鸟瞰图略像北斗轮廓的天文遗迹,更让“三星堆考古”的国内外知名度再上新台阶。
本书研究三星堆文物的方法,与他人不同之处;在于有目的去放大系列重要文物关键部位的细节,能以新技术手段掘出多个文物群蕴含系统天文科学的价值。现今回溯先人的开拓,目的是启迪后人的发展;梳理三星堆与天文相关于“‘天数在蜀’和‘雒临天府’”的经典名句而察往知来,需首肯发现“三星堆太阳历与三星堆数字”的两大古老发明、作为三星堆文化其车之两轮与太阳神鸟之两翼,曾铸就古蜀极大荣光需作优秀传统传播世界。
本书研究三星堆文化的角度,与传统途径不同;在于央视直播三星堆以新颖透明考古方舱再发掘,已收获三星堆祭祀坑群鸟瞰图承载着北斗古老的信息。2020年前后的三星堆,“考古实验室前置”和集中全国考古优势并运用交叉学科综合探源,皆因时代而生、为美好而来,体现着三星堆智慧是华夏“火花升起最早、最光亮地带之一”;蕴含东方神韵,去探索中国文明起源而做出三星堆遗址重大贡献之精神高光新机遇的到来。
三星堆考古,是今人与广汉先民鱼凫古人和成都先民金沙古人之间的一次又一次对话,出土文物不仅蕴含着古蜀丰富的历史信息,亦能够通过“让文物活起来”的考古而活化与再现历史场景,以生动鲜活的材料,丰富着三星堆璀璨的文化。
建议未来的三星堆,不要再只容纳业内人员参与考古,应包容或允许有民间考古爱好者、将智慧投入到共同关心文物考证与文化评说的有效考古配合中,去共同探究古蜀优秀传统中的天文文化基因。譬如,本书提出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已成为“求索‘三星堆’名称由来”的老大难问题——此问题自从三星堆声名鹊起的几十年来,就一直是稀里糊涂、“以来自清代的文学语‘三星伴月(堆)’去解释三、四千年前夏商时期的古蜀历史与文化”;此类解释,唠唠叨叨,既缺乏历史的关联性,又违背人们思维与常识的逻辑性。如此数典忘祖,必须予以颠覆;即很需先摒弃、再亡羊补牢而正名。若己身不正,焉能正人?
摘录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在2022年7月,有一段重要地讲话(但遗憾、王理事长未将天文学结合在三星堆考古中而引入):考古是一门跟自然科学联系最密切的人文科学,通过出土的实物资料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研究古代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我们能从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中看到自然科学的影子:考古地层学划分文化层,从地质学引进而来;考古类型学区分不同的器物,从生物学引进而来……考古不仅是在研究遥远的过去,其价值更在于以古鉴今,与社会公众息息相关。今人通过考古研究民族起源、文明发展,并从中获得文明交流、构建人民命运共同体的启示,探究中华文化的根与魂。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研究员冯时,是中国当代研究古天文考古的权威;他有两段讲话重要:“天文学,是中国古代王权的基础;中国古代的哲学观、宗教观等政治、思想、文化的基因,它的源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国天文学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源,我们要想准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从天文学的角度入手”。但也有遗憾,冯时还未来得及将神州古天文学浓缩在三星堆这个古夷古蜀个例中予专题考古实践。
在本书或本丛书中,我们学习与摘录了许多专家的金玉良言;摘录最多的,就来自冯时教授。他的天文理论与经验之谈、能证明其天文造诣深厚、堪为人师;激励我们持续接力陈久金、刘尧汉与卢央在三十多年前,所开创针对夏商周古人创太阳历体系的再研究;我们力图为本书图24所列该三位专家有三部名著却因较缺乏系列的文物证据,去补苴罅漏。
在刘尧汉与卢央两位前辈先后仙逝后,我们从2015年起、才接力上述三位专家的研究。先后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奴隶社会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考察到皆存在能反映由古羌古夷古蜀原创有三种太阳历的文物群或衍生的文物群;尤其以三星堆遗址和博物馆,保留下很多可辨识有天文特征与天文资源的文化遗迹与文物实证,亦探索到与另两个博物馆一道,凝聚着古羌古夷古蜀氏族共同体在夏商周三代中原创的优秀文化和文明成就片段;8年间,通过多种专项的考古求证而著《三星堆文物考古丛书》,现改名为《天问三星堆考古丛书》;以期实现可以使其为民众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读物。
本丛书的编著,是可作为一项在新时代中,由退休教师从民间从事的考古事项,去通过曲径通幽地天文考古专题,创新阐释古羌古蜀古夷氏族共同体文明在夏商周三代、可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源提供有部分源流的内涵或参考,以挖掘其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启示。
要实现这类启示,需考古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勠力同心、踔历奋发、勇毅前行;这是新时代面对众多学科,所提出尝试结合考古的新任务和新目标。这对于以“三星堆”本义有天文内涵而命名的地名、遗址、博物馆和相关文明与文化的研究,都更有意义。
两年半前,我们将编著的《三星堆文物考古丛书》卷一36万字的《成都太阳历大发现》和卷二40万字的《天文历法是求解三星堆之秘新钥匙》,在送给三星堆博物馆的同时,用特快专递寄给了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所长和冯时研究员。可惜,至今无回音。
光明网 -《光明日报》2021-05-29发表《四川:在祖国西部崛起新的增长极》报道……2019年,四川省委宣传部组织实施“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将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工作作为重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制《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2)》,直接推动了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工作的展开。
就是这属三星堆祭祀区第二次考古大发掘,才促成2019年12月在祭祀区原地1、2号祭祀坑附近十米处,发现了3号坑;2020年内,将发现3-8号6座新坑与原在1986年发现的1、2号坑合并,构成三星堆祭祀区的1-8号祭祀坑群鸟瞰图;于2021年4月公布。
必须回问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被再度苏醒的新发现,为何姗姗来迟?原因是有关部门为保护和展示1986年发掘的遗址,对此搭建了祭祀区的保护平台——就是这看似合理的“保护平台”实为错误,它阻碍遗址区的再勘探而失去34年时间。此重大失误,现需要承认。
三星堆遗址、遗迹与文物、文化的考古,正在迎来在新时代中发现三星堆八个祭祀坑群鸟瞰图“像北斗轮廓”的重大天文信息,可能对三星堆遗址与文物的考古去增添天文考古新内容:由此对三星堆文化的研究,也许会出现新拐点或颠覆性改进。
作为古蜀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之一的三星堆博物馆,在新时代应肩负更大的责任去更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当中,留住古蜀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民族文明、凝聚神州人民精神,这是文博人浓浓地文化责任感。
考古三星堆遗址、遗迹与文物和文化,现可对照唐太宗言“以×为镜,可以×××”:
对照“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三星堆一号青铜神树“九鸟一龙”的十只动物造型,原本由九只太阳鸟和一只太阳鸟已变为“‘羊角、马面、龙身、人手’的火龙”这十只动物而组成,三星堆博物馆对此的以往解释、却既基本忽略该“火龙”的存在,又无视“龙身人手中有‘三星’图腾标记”的存在;而这类“三星”标记在三星堆博物馆中,还有“鸟形金箔以尾饰三星,青铜鸟头冠三星与尾饰三星,有青铜鸟背饰三星”等“三星图案”的文物……为何三星堆博物馆长期罔顾事实,不为“三星”系于天文的本义而正衣冠?
对照“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刚出现“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被再度苏醒”、即2021年公布“8个祭祀坑群鸟瞰图”的新发现,证明之前看似光鲜并由官方指导而实施“在1986年后搭建祭祀区保护平台”的行为,实质是不经意施行了严重破坏;此类问题反映在三星堆博物馆等单位以清代“三星伴月堆”文学用语,去替代针对夏商周解读古蜀历史的话语表达而张冠李戴,已到了需颠覆的境地;请君,担负起时代赋予其文化使命的责任。
对照“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青铜大立人是三星堆的国宝,可代表“以人为镜”:
青铜大立人以巨大双手的28个指节、表示13月太阳历每月28天周期的来历,能通过看大立人双手手指指节纹路之“共28个指节”的细节(这是大立人的双手特别大的原因),去作为第一种人体历法的依据;以赤裸的双手与双脚共20根手指和脚趾、表示18月太阳历每月20天周期的来历,能通过看双手与双脚之“共20根手指和脚趾”的细节,作为第二种人体历法的依据;以巨大双手共十根手指、可更直观表示10月太阳历每年共划分十个月周期也与人体历法相关,作为第三种人体历法的依据;这些都是经调查研究后,对照古蜀古夷古羌原创了三种来自“人体历法”所构成的太阳历体系、并由三星堆博物馆现有的专题文物群能对应举证。由此具有能指认“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王冠正中的圆圈,可拟太阳纹饰:大立人这件文物的主要内涵,有能证明此王者正是古蜀太阳历法大师”的发言权;其文物的衣着、身姿与形态,生动演绎着“天文是古蜀文明之根,太阳历是三星堆文化之魂;而三星堆博物馆的专题天文文物群,则是验证‘三星堆天文古国’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此项“以人为镜”所举例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巨大双手的作用,几乎与所有解读过这双大手所起作用的旧观点迥然不同:①如上段、举证这双大手用三种不同方式,参与演绎了古蜀人原创三种太阳历之由来于三种不同人体历法的知识基础。②图11已解析了青铜大立人文物能以脚下底座第一层每一面的“(四个象数‘7’+ 两个连体象数‘9’)× 4 = 184(天)”,关联于秋半年的“年文化”;图20左侧天蓝色文字注释“此人像的戴冠身高182 CM,可拟历法中秋分至春分的春半年182天时间”的“年文化”;通过合并这两个半年的象征性,能烘托此大立人具有“年秊形象;呼应着此王者兼有天数大师和“年”的象征,即能分别演绎三种不同太阳历并模拟“年的化身”。③青铜大立人文物能用象数符号概括天文意象,用历数事理聚合多种功能;亦能以巨大双手形态,寓意某些特定天象;能以肢体语言,演绎某些特殊历数应用等;在表达由“象意·象数·数理”等综合天象历数方式中,其蕴涵约有百种天数含义(具体举例,载于本丛书第二卷。④那些将青铜大立人特有手势称为“握”之前提下,出现了误导;既在解读三星堆文化中产生了“手崇拜”的歧义,又形成了四种尴尬的说法。尴尬一:大立人手握一种内圆外方筒型玉器而祭祀着苍茫大地,此礼器称“玉琮”,象征着权势。然而,玉琮本身的直立结构,并不能让巨手在无同一轴心的不对称条件下去握住该玉琮。尴尬二:手握有象征财富的“象牙”,却仍不能由弯曲而不对称的大立人双手所握住。尴尬三:手握有“一条蛇”?可是巨大的双手岂能去握住一条并不匹配的蛇?尴尬四:手握有类似彝族巫师“法具神筒”?这却与笔者所见彝族“法具神筒”呈现小巧玲珑的实物形象(外形像玉牙璋造型的彝族神筒装有“神签”、其细小竹签一般不超过30根)大相径庭?这是尴尬之四……⑤本书图19-2:戴兽首冠(像青铜神兽的头部)人像的巫师,反映了戴兽首冠的巫师,担负在举国大典上传授太阳历知识或向下属臣民再传播的重任:所佩戴的兽首冠,是以青铜神坛中的土牛为原型;证明其传播历法,是为发展农耕。此巫师手势,既像青铜大立人在演绎三种太阳历,又翘起右手小拇指,在推演太阳光的周年移动。⑥本书图21,模拟了这双大手还具有能演绎的图象:第一、大立人左手,“以四指与三个指缝、排列六时节”顺序(冬至→大寒→春分→夏至→大暑→秋分→冬至)。大立人右手,“以三个指缝、合拟演绎一年太阳直射点在二分二至的四时节”中循环一周期。第二:这双大手,并没有像曾有人猜测“手握象征权力的玉琮、财富的象牙、或巫师的法筒”等凭据;此双手虽空,却能演绎天数原理、普及讲解太阳历。
我们是以大学专业为历史与地理双科的中学退休老师,1997年曾因发明《图解天地仪》系列天文仪器,获巴黎第88届国际发明比赛银奖;因由此积累了创制天文仪器的经验,有利我们辨识古代天文文物而异曲同工,能从不同角度解读三星堆博物馆和金沙博物馆中的部分天文文物。现以古稀之力,愿意向国家相关的博物馆与文物研究单位,毛遂自荐对三星堆从事八年的天文考古心得,向挚爱的故土乡亲、奉献民间的文化与智慧,盼后人能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不要在三星堆考古中,去人为制造阻碍专业机构与民间研究期待合作的事宜;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历史存正气,世人弘美德;文物和文献,都该活起来。
曹慧奇副研究员在河南大学曾做了第九讲的考古讲座,其所言“考古是复原社会的综合研究,永远都有新发现,需要我们不断开拓视野,与时俱进”的内容,对我们又有启发。
对三星堆的8年研究,占据了我们退休后多数时间,余下的人生已不多了。因现周边的疫情趋紧张,而老年退休人员的我们、是有基础疾病的危险对象;为早日让本书服务社会,特匆匆结束撰写;少了必要的再核查,书中错漏,容来日再纠。现只略谈,三点愿望:
一是“择此研究三星堆天文考古之事,愿意终其余生。”我们在8年研究中虽写出了6部作品,很多事理的解读看似有理,却还未接受到社会的评说与交流,传播与更新也很有限。如此以个人的家庭之力去闭门造车、冥思苦想与全力以赴,却存在与社会接轨有些脱节,创新的传播不理想,缺少外界科技关注的推动;近年来虽在四川麻辣社区的广汉论坛和成都论坛等、发表有十多篇文章,有几十万读者;但讨论与互动不足;群众对这套丛书的实质内容还了解少、共鸣也不多,还未正式出版。这都是遗憾成堆之事。而要认识本丛书宣讲三星堆天文古国的文化,核心在天文,需要多科普。
二是以坚定的历史自信与增强历史主动,继续研究三星堆8个祭祀坑群鸟瞰图本身属天文的事实,需去科学预判、统筹、才能认识到三星堆天文古国文化核心,集中在专题文物群的涵义中;但现在还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需进行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协调。
三是作为三星堆考古的主力,是以国家专职科研部门、文物的收藏单位与宣传机构;作为民间考古爱好者自愿为三星堆考古开拓新通道,但作为其“民科”的本身,不应等于贬义词。我们敬请三星堆文物和文化的主要收藏机构如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敬请主要宣传教育机构如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大学考古文博院、四川省文物局,敬请主要科学研究机构如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会、四川省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作为国家的职能部门,能与民间科普工作者在新时代的复兴中,应相知相交,相知相惜;鼎力合作,解决无深远洞见的问题,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难等问题。
最后建议:以求证“三星堆8个祭祀坑群鸟瞰图是反应古蜀北斗崇拜的天文信息”为新起点,运用天数在蜀的优秀历史传统,为“三星堆”一词由来于天文之本义而正名,守护好三星堆文化的优秀传统,保护好古蜀文明的精神根脉,砥砺四川的复兴伟业……
“万物有所生,三星堆要义源古天文、这是古蜀与中华民族文化之根同源的最好写照”。
让我们在新时代时光中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目标,为展现更大作为、更多贡献而出发!
古稀之人:四川省南充市中学历史、地理退休的高级教师 夏权民 刘金凤
【手机:18181228167 18011095753】
2022年12月16日星期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