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解古蜀金杖金冠带“母题图案涵义”焦点在天文历法
2021年02月1日刚进子夜,中国《红星新闻》发布“《国家宝藏》走进三星堆:世界最大金杖是用来干啥的?”文章。在该文章做此评介的几小时前、刚由中国中央电视总台3台播放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带领着观众走进三星堆博物馆,解读“金杖、青铜纵目面具和一号青铜神树”这三件文物的前世今生。
由演员刘浩存饰演着担任“金杖故事”中的巫神角色,成全“飞鸟与鱼”两族群的融合,戏剧性表演着李白诗句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之两大部族——鱼、凫,一起建立古蜀国鱼凫王朝的原因;此国宝守护人以“金杖杖灵”的演员身份,带领观众走进古蜀版“罗密欧与朱丽叶”,探寻该鱼凫王朝社会之秘“有上万个可能性之一”的某种答案。
该“金杖之秘”节目的旁白与解说词称:金色如光,以杖为神话。那遥远的想象,有着吸引我们不断探寻的魔力。究竟它身上发生过什么?谁铸造了它?谁拥有了它?谁埋葬了它?它为什么如此精美而且上面还有图案纹饰?它真的是三千年前的古物吗?这些既是此国宝守护人刘浩存探觅“金杖之前生”的疑问,也是所有观众的疑问。
节目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担任“金杖的今生讲述人”;既为大家解密金杖上的纹饰是“王者之器”,又针对“三星堆文化到底是不是外星人建立的”等网络上盛传的猜想。雷站长表示不相信三星堆遗址与外星人相关后,直接用四川话,喊出“老子是四川人”的解答;指出三星堆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
作为观看《国家宝藏》演绎三星堆“金杖故事”的观众,因金杖与金冠带两文物图案很相似、建议做一体化探索:它们,蕴含着古蜀原创太阳历系统及“食物链”等重要文化?
第一节 金杖与金冠带上纹饰的考古需探寻其和合之美
近年,阅读到陕西省文博考古类学术期刊《文博》2006年07月21日发表黄剑华研究员所著《金沙遗址金冠带图案探析》(简称《探析》),重点对金沙遗址金冠带和三星堆遗址金杖的图案,做了联合式探析。其探索金杖文物的内容,有开先河之义;值得学习。
《中华文化论坛》2007年02期发表了文博专家蔡运章《三星堆文化的太阳神崇拜——从古蜀金器“人头、鸟、鱼和羽箭”母题图案谈起》(简称《母题图案》):三星堆和金沙商周祭祀坑分别出土的金杖、金冠带,都是古蜀国王祭祀太阳神时使用的法器。上面的“人头”是太阳的象征,“鸟”是“日精”和“阳气”的象征。“鱼”是黑暗和阴气的象征,“羽箭”是阳光升腾的象征。这些对该《母题图案》之“人头·太阳”等用语,均可予讨论……
现援引《探析》一文两段落:①“金杖与金冠带上的主体图案虽然构成图像一样,都刻画了一箭一鸟一鱼,数目也相同,都由四组相同的图案组成,但在排列方式上也并不一致,亦有明显的差别:金冠带上的四组图案为单行对称排列,金杖上的四组图案则是双列同种排列;分析各自原因,这也是由于两种金器不同的形状和使用形式所决定的”;②“在金杖上,位于主体图案下边,还雕刻了前后对称排列的两个人物头像,其形态为头戴锯齿纹或花瓣状王冠,耳垂上挂着三角形长串耳饰,弯眉大眼,兽耳阔口,圆脸和五官呈现出开怀欢笑状……”《母题图案》中这两文物相似图案,大致描述一幅“人头(注:日或太阳历)、箭(注:宜‘稻’)、鸟(注:鱼凫或鱼鹰或太阳鸟或太阳神鸟)、鱼”的关联图。
一、先解三星堆的金杖开始,再析金沙遗址金冠带图案与之相比较的异同
人民日报记者刘裕国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7月31日第7版,发表《三星堆博物馆述说瑰丽的古蜀文明》,解释了三星堆金杖图案“……下方图案为两个头戴五齿高冠、耳戴三角形耳坠的人头像,笑容可掬(可补称“太阳历的拟人化”);另外两组图案为两头相向的鸟和两背相对的鱼,在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叠压着一支箭。有学者推测,这段图案可能表现的是以鱼和鸟为祖神崇拜的两个部族结盟,建立了三星堆古蜀国,渔猎曾作为当时的经济生活手段。也有学者认为那是‘穗形物’,反映当时较为发达的水稻种植。”
以上“锯齿纹王冠、人头·太阳、穗形物”等用语益智开窍,可让人针对三星堆金杖和金沙遗址金冠带共有“《母题图案》”集思广益、拓展解读;以和合之美,提出新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