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高山庙
盐亭高山庙究竟有多高?值得仰望?
对于这座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的高山庙,因为从小在它怀抱里长大的缘故,我极为熟稔。说到高,它不过区区海拔653米,比起蜀中名山差远了,你看远一点的峨眉山,一个秀字;近些的窦团山,一个险字;再近点的富乐山,一个幽字;近邻的七曲山,一个佛字;甚至与它仅一江之隔的凤凰山,也因隋代董叔封的政绩与凤灵寺的香火而名播巴蜀……那么高山庙有什么值得仰望呢?
高山庙位于盐亭县城西处半华里处,流云飞布,林荫蔽日,云溪溅珠,鸟啼空山……然而现实却很骨感,在田园牧歌笼罩的瓦房街舍背后,是一曲严竣的生活场景:其时盐亭贫瘠,我虽居住县城北街,依然在小学放假后爬攀高山庙去捡柴、割岩蓑、打油桐,从事农事活动,以补贴家用。那阵就隐隐听大人讲高山庙的传说,却不知其所以然。
及至长大成人,我才明白,高山庙是神奇的、壮美的、无垠的象征,它是太阳的婴儿,弥江的伴侣,在辽阔的远山近水,描绘出醉美的人文历史画卷。
高山庙属剑门余脉,自南而来,戛然而止,孤峰耸立。山之何时生?不晓得,山之何时名?有史载。我近日与友人驱车专程一访,自豪之感油然而生:老远,我就看见一座山向我逼近,像久违的老朋友,伸开双臂拥抱了我,呵呵,高山庙,你好吗?我来看望你了。
高山庙是有历史底蕴的,据史载,这座孤山兀立至隋朝,迎来喜游山水的洛阳人氏张竣夫,他一介儒士,远离尘世,尝游至盐亭,登临此山极目四望,叹服,曰,“大丈夫生于中国,遐方绝处,虽孤独一生,愿永居于此为幸矣。”张竣夫行次县城,屋肆不过几片,居民不过粗陋,面带菜色,而欣然自得。他决计安居此县,以教授为业,开启民智,振兴农桑,曰复一日,渐有起色。张竣夫喜不自禁,复登高山庙,至顶,见天地空旷,弥水长流,竟手之舞之蹈之。下山途中,偶遇一老太婆嚎啕,他停步一问,方知原由:高山之巅,藏深穴,伏巨蟒,每年必献童男童女食之,不从,必下山祸害乡民。明天该献太婆之子,无可奈何,大嚎之。张竣夫听罢,安慰老太婆别焦虑,他来理麻这件恶心事。次日,张竣夫领一干人上得高山洞穴前,果见巨蟒张开血盆大嘴作待噬状,张竣夫了得,一剑砍破巨蟒头部,蟒负伤而遁洞穴,张竣夫喝令来人用巨石堵死洞口,巨蟒窒息而亡。蟒血流入高山之南小河,此地曰“尸家渠”。县民欢呼,启奏皇帝,龙颜大悦,赐紫袍一件,差钦差到盐亭宣旨授袍,此山曰“赐紫山”;张竣夫躬身接袍前行,县民欢乐于两旁,大谢圣恩,至一垭口,张竣夫着紫袍,此地名曰“着紫垭”。张竣夫辞世,县民将其厚葬于高山顶,竖碑纪念。至宋朝绍兴年间,皇帝敕建张竣夫庙于山顶,赐庙号“昭格”,民思其德,福佑后人。
这便是盐亭高山庙名称的由来。
其时高山庙堪称林木参天,到唐德宗年代,这座山不仅万木峥嵘,更有动物窜行。唐德宗宰相严震系高山庙脚下宝台观人氏,他财雄乡里,护驾有功,而被皇帝授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既宰相位。严震在高山庙有别业,庭院俨然,曲径通幽,一日与表哥畅饮溪前,忽闻梅花鹿长鸣,遂于表哥互开玩笑,这是有史料可佐证的。可见,高山庙奔跑梅花鹿,足让此山生态环境多么优良,富氧离子系数多么稠密。严震以相位荣,逝世后葬于高山庙,朝廷下旨建陵祭祀,叹惜严震陵湮没在岁月千余年的萧瑟烟雨之中了。
李白也不是寂寞之人,他那阵尚未成名。唐开元六年(716),刚满18岁的李白历尽艰辛,骑马入盐亭拜邑人赵蕤为师,赵蕤是盐亭两河白虎村人,一生恶其仕途,以归隐高山庙、长坪山为乐趣,赏鸟种菜,击剑著书,怡然自得矣。他收下李白为徒弟后,领李白在高山庙山腰之“仰天窝”习剑,“飞龙泉”旁弹琴,达一年余,后师徒洒泪惜别,终生不复见。李白对这段时光尤为看重,一生不忘,他曾托人带诗一首给老师,慨然“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表达了对赵蕤恩师的思念之情。李白后来在庐山与盐亭籍进士王文灿相遇,好酒对饮数日,并以诗作相赠。
在这里,我不禁感叹连连,赵蕤隐士,王文灿进士,你们与诗仙李白朝夕相处,真是大福之人。
高山庙靠西之山脚,自唐代便建有一座驿站“昙云庵”,这驿馆,我儿时去攀爬过,是几十级青苔覆盖的石梯,已残缺,且斑驳陆离。拾级而上,一道院落高高在望,系三进身,头道院子为客栈,搭几张木床,为过往官员、文人、富商、绅士提供食宿之便利。
再查“昙云庵”身世,大名鼎鼎的李白在此居住年余,诗名远播的杜甫六过盐亭也下榻于此
,并留下几首赞美盐亭人杰地灵的诗篇,其中一句是“高山拥县青”,这座高山,指的就是仙气萦绕的高山庙了。当然,苏东坡也与子由一道来过盐亭,并在高山庙下的“昙云庵”安顿住了下来。苏东坡为何喜爱川北乡邑盐亭?盖因东坡之弟子由的女儿嫁给了盐亭籍北宋大画家文同的儿子,两亲家常常走动也图个人生逍遥罢了。
就这样,我以仰望的姿态,一步步走进高山庙。
公元2015年11月4日 原创于盐亭云溪河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