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金花蝴蝶

[群众呼声] 高山庙

[复制链接]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5-2 09:40
温润的柔软的缱绻的……

在丽江行走时间不算少了,我是一眼就喜欢上了这座自由散漫又芬芳漾起的边城。记得我前几天还为这座温馨的城市写了篇散文《慵懒的丽江》,在微信上贴出后,竟然有那么多朋友喜欢,其中一位讲他连读三遍,“还不过瘾”,又将此文转发到他的朋友圈去了。
事是至此,我以为对丽江的感性认识才刚刚开始,意犹未尽,那便再写上下篇吧。

丽江这座城市虽然不大,却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像内地的有沧桑历史的城市建筑起围墙,上开垛口,下设城门,在一开一合之间,城楼上的历史意蕴便自然流泄,旌旗翻卷,马蹄声声。丽江古城也不像有些城市开设衙门,下马拴桩,差使开道,大鼓轰鸣……没有这些,丽江受中原文化浸泡期短暂,纳西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天性的孕育里获得充分的释放,她的城,可以从任何一处进入,又从另一处到达,少了束缚,少了框框条条,只管呈现自由的率心的个性在这座城市尽情渲泄,潺湲地流淌。
丽江古城的水也曼妙,她是从纳西民族保护神玉龙雪山融化了冰以后涓涓细流汇聚成河下来的,一看就是雪水,清澈、纯粹、甚或弥漫隐约的寒气,雪水追着古城的每一条石砌的河道每一个角落悠然地长流,那水的每滴也是银子般洁净,不事声张地怡然自得地涌流。我曾经旅行过许多繁华的或闲适的城市,也观过这些围城起伏的各种水流,但这点于肯定地讲,奔波在丽江城内大大小小河道上的水,最为洁净。
丽江古城的街道是用褐色大理石铺就,块块镶嵌在喧哗的街上、河床两岸以及大小不一的广场上,坚硬无比,适合游客的脚步在懒散的时光里去亲近石头的家族们。
丽江的商铺很有民族特色,一爿连一爿铺面,被匠人用彩色的汉字、象形的东巴文字绘制在门楣、墙壁和小巷里,一看文化气氛特别浓烈,感受到这个已建城近八百年历史的边城是如何一点一滴在岁月的枝头,向世界绽放出美丽无邪的自己。商铺出售民族工艺品的居多,我大略数了下,以卖银饰品、手鼓、披肩、食品的为主,间夹人气爆棚的小吃城,里面是民族特色为主的佳肴,如腊排骨、黑山羊、过桥米线等、辅以玛咖酒,称之为美食也还恰如其分。在鲜花掩映的飞檐下,一块“纳西古乐会”的木质招牌引起我的注视,我知道,纳西古乐被称作中国音乐界的活化石,刚从地下发掘出土,还散发出神秘的气息。
丽江古城依斜坡而建的老房子彩绘其间,古色古香,旁人讲这是古城著名的音乐酒吧一条街,我朝里打量了几眼,黑暗的大厅摆着架子鼓,舞台上花花绿绿,像抽象派的大作。
当天晚上,我们早早用过古城的地方名小吃后,便信步于刚刚讲到的酒吧一条街。抬头看天色,已是黄昏,云霞也阵阵黯淡,光芒收尽最后的能量,让位于阴暗笼罩的天边,几颗星跳出一闪一闪,夜隐临了。我再看古城,色彩斑斓的灯光与临河悬挂的灯笼交相辉映,放射出暧昧、诱惑、鬼魅的光晕,我看久了,疑心那点点妖娆的彩色灯光,极象性感十足、活力四射的少妇的红嘴,在肉色的呼吸里,吸引世上专程到丽江晒太阳、喝咖啡、拿书发呆、泡吧乃至于来一场艳遇的各色人等。我们再走近刺激耳鼓的酒吧窗户前,朝内一瞄,呵,半明半暗的台上有几十文青、小资与社青随着狂热的旋律跳起急切的舞蹈,是雷、是电、是风、是雨、是欢乐、是发泄、是邂逅、是狂欢……
我明白了,丽江古城是一个人一生必须来几次的地方,她的宽容她的浪漫她的欲望她的火焰通通在这一刻爆发,将灵魂吞噬,无人可以逃避。

我仄身走到偏远一排绿树下面的木凳上坐好,沉思起来:人的一生,不就是寻找与发现、出发与抵达、休息与前行、遗失与收获的因果关系么?我一直喜爱春秋时期的包容、魏晋时光的风骨、唐朝的开放、宋代的优雅……这其中,尤以唐诗勾起我的乡愁最重,你看,李白的“愁倚两三松”,李商隐的“巴山夜雨涨秋池”,刘长卿仍“风雪夜归人”,温庭钧的“鸡声茅店月”……这些千古行旅的诗句叫人心痛也令人愁肠百结,它们伤心月色,浸淫千年,也亮丽了千年。
那么,生命从本质上讲是结善缘还是做红尘的摆渡人?是做天地间的匆匆过客还是做一间房子的主人?我想,丽江古城已经给出了答卷,随心走吧,这才是唯一的。
哦丽江古城,是我们这个时代悬挂在大树上的鸟巢,它为来者与旅客提供了蔽护,因而叫她是安乐窝又未尝不可。

公元2016年5月1日夜于南行途中速写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5-2 09:41
温润的柔软的缱绻的……

在丽江行走时间不算少了,我是一眼就喜欢上了这座自由散漫又芬芳漾起的边城。记得我前几天还为这座温馨的城市写了篇散文《慵懒的丽江》,在微信上贴出后,竟然有那么多朋友喜欢,其中一位讲他连读三遍,“还不过瘾”,又将此文转发到他的朋友圈去了。
事是至此,我以为对丽江的感性认识才刚刚开始,意犹未尽,那便再写上下篇吧。

丽江这座城市虽然不大,却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像内地的有沧桑历史的城市建筑起围墙,上开垛口,下设城门,在一开一合之间,城楼上的历史意蕴便自然流泄,旌旗翻卷,马蹄声声。丽江古城也不像有些城市开设衙门,下马拴桩,差使开道,大鼓轰鸣……没有这些,丽江受中原文化浸泡期短暂,纳西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天性的孕育里获得充分的释放,她的城,可以从任何一处进入,又从另一处到达,少了束缚,少了框框条条,只管呈现自由的率心的个性在这座城市尽情渲泄,潺湲地流淌。
丽江古城的水也曼妙,她是从纳西民族保护神玉龙雪山融化了冰以后涓涓细流汇聚成河下来的,一看就是雪水,清澈、纯粹、甚或弥漫隐约的寒气,雪水追着古城的每一条石砌的河道每一个角落悠然地长流,那水的每滴也是银子般洁净,不事声张地怡然自得地涌流。我曾经旅行过许多繁华的或闲适的城市,也观过这些围城起伏的各种水流,但这点于肯定地讲,奔波在丽江城内大大小小河道上的水,最为洁净。
丽江古城的街道是用褐色大理石铺就,块块镶嵌在喧哗的街上、河床两岸以及大小不一的广场上,坚硬无比,适合游客的脚步在懒散的时光里去亲近石头的家族们。
丽江的商铺很有民族特色,一爿连一爿铺面,被匠人用彩色的汉字、象形的东巴文字绘制在门楣、墙壁和小巷里,一看文化气氛特别浓烈,感受到这个已建城近八百年历史的边城是如何一点一滴在岁月的枝头,向世界绽放出美丽无邪的自己。商铺出售民族工艺品的居多,我大略数了下,以卖银饰品、手鼓、披肩、食品的为主,间夹人气爆棚的小吃城,里面是民族特色为主的佳肴,如腊排骨、黑山羊、过桥米线等、辅以玛咖酒,称之为美食也还恰如其分。在鲜花掩映的飞檐下,一块“纳西古乐会”的木质招牌引起我的注视,我知道,纳西古乐被称作中国音乐界的活化石,刚从地下发掘出土,还散发出神秘的气息。
丽江古城依斜坡而建的老房子彩绘其间,古色古香,旁人讲这是古城著名的音乐酒吧一条街,我朝里打量了几眼,黑暗的大厅摆着架子鼓,舞台上花花绿绿,像抽象派的大作。
当天晚上,我们早早用过古城的地方名小吃后,便信步于刚刚讲到的酒吧一条街。抬头看天色,已是黄昏,云霞也阵阵黯淡,光芒收尽最后的能量,让位于阴暗笼罩的天边,几颗星跳出一闪一闪,夜隐临了。我再看古城,色彩斑斓的灯光与临河悬挂的灯笼交相辉映,放射出暧昧、诱惑、鬼魅的光晕,我看久了,疑心那点点妖娆的彩色灯光,极象性感十足、活力四射的少妇的红嘴,在肉色的呼吸里,吸引世上专程到丽江晒太阳、喝咖啡、拿书发呆、泡吧乃至于来一场艳遇的各色人等。我们再走近刺激耳鼓的酒吧窗户前,朝内一瞄,呵,半明半暗的台上有几十文青、小资与社青随着狂热的旋律跳起急切的舞蹈,是雷、是电、是风、是雨、是欢乐、是发泄、是邂逅、是狂欢……
我明白了,丽江古城是一个人一生必须来几次的地方,她的宽容她的浪漫她的欲望她的火焰通通在这一刻爆发,将灵魂吞噬,无人可以逃避。

我仄身走到偏远一排绿树下面的木凳上坐好,沉思起来:人的一生,不就是寻找与发现、出发与抵达、休息与前行、遗失与收获的因果关系么?我一直喜爱春秋时期的包容、魏晋时光的风骨、唐朝的开放、宋代的优雅……这其中,尤以唐诗勾起我的乡愁最重,你看,李白的“愁倚两三松”,李商隐的“巴山夜雨涨秋池”,刘长卿仍“风雪夜归人”,温庭钧的“鸡声茅店月”……这些千古行旅的诗句叫人心痛也令人愁肠百结,它们伤心月色,浸淫千年,也亮丽了千年。
那么,生命从本质上讲是结善缘还是做红尘的摆渡人?是做天地间的匆匆过客还是做一间房子的主人?我想,丽江古城已经给出了答卷,随心走吧,这才是唯一的。
哦丽江古城,是我们这个时代悬挂在大树上的鸟巢,它为来者与旅客提供了蔽护,因而叫她是安乐窝又未尝不可。

公元2016年5月1日夜于南行途中速写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5-2 13:30
温润的柔软的缱绻的……

在丽江行走时间不算少了,我是一眼就喜欢上了这座自由散漫又芬芳漾起的边城。记得我前几天还为这座温馨的城市写了篇散文《慵懒的丽江》,在微信上贴出后,竟然有那么多朋友喜欢,其中一位讲他连读三遍,“还不过瘾”,又将此文转发到他的朋友圈去了。
事是至此,我以为对丽江的感性认识才刚刚开始,意犹未尽,那便再写上下篇吧。

丽江这座城市虽然不大,却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像内地的有沧桑历史的城市建筑起围墙,上开垛口,下设城门,在一开一合之间,城楼上的历史意蕴便自然流泄,旌旗翻卷,马蹄声声。丽江古城也不像有些城市开设衙门,下马拴桩,差使开道,大鼓轰鸣……没有这些,丽江受中原文化浸泡期短暂,纳西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天性的孕育里获得充分的释放,她的城,可以从任何一处进入,又从另一处到达,少了束缚,少了框框条条,只管呈现自由的率心的个性在这座城市尽情渲泄,潺湲地流淌。
丽江古城的水也曼妙,她是从纳西民族保护神玉龙雪山融化了冰以后涓涓细流汇聚成河下来的,一看就是雪水,清澈、纯粹、甚或弥漫隐约的寒气,雪水追着古城的每一条石砌的河道每一个角落悠然地长流,那水的每滴也是银子般洁净,不事声张地怡然自得地涌流。我曾经旅行过许多繁华的或闲适的城市,也观过这些围城起伏的各种水流,但这点于肯定地讲,奔波在丽江城内大大小小河道上的水,最为洁净。
丽江古城的街道是用褐色大理石铺就,块块镶嵌在喧哗的街上、河床两岸以及大小不一的广场上,坚硬无比,适合游客的脚步在懒散的时光里去亲近石头的家族们。
丽江的商铺很有民族特色,一爿连一爿铺面,被匠人用彩色的汉字、象形的东巴文字绘制在门楣、墙壁和小巷里,一看文化气氛特别浓烈,感受到这个已建城近八百年历史的边城是如何一点一滴在岁月的枝头,向世界绽放出美丽无邪的自己。商铺出售民族工艺品的居多,我大略数了下,以卖银饰品、手鼓、披肩、食品的为主,间夹人气爆棚的小吃城,里面是民族特色为主的佳肴,如腊排骨、黑山羊、过桥米线等、辅以玛咖酒,称之为美食也还恰如其分。在鲜花掩映的飞檐下,一块“纳西古乐会”的木质招牌引起我的注视,我知道,纳西古乐被称作中国音乐界的活化石,刚从地下发掘出土,还散发出神秘的气息。
丽江古城依斜坡而建的老房子彩绘其间,古色古香,旁人讲这是古城著名的音乐酒吧一条街,我朝里打量了几眼,黑暗的大厅摆着架子鼓,舞台上花花绿绿,像抽象派的大作。
当天晚上,我们早早用过古城的地方名小吃后,便信步于刚刚讲到的酒吧一条街。抬头看天色,已是黄昏,云霞也阵阵黯淡,光芒收尽最后的能量,让位于阴暗笼罩的天边,几颗星跳出一闪一闪,夜隐临了。我再看古城,色彩斑斓的灯光与临河悬挂的灯笼交相辉映,放射出暧昧、诱惑、鬼魅的光晕,我看久了,疑心那点点妖娆的彩色灯光,极象性感十足、活力四射的少妇的红嘴,在肉色的呼吸里,吸引世上专程到丽江晒太阳、喝咖啡、拿书发呆、泡吧乃至于来一场艳遇的各色人等。我们再走近刺激耳鼓的酒吧窗户前,朝内一瞄,呵,半明半暗的台上有几十文青、小资与社青随着狂热的旋律跳起急切的舞蹈,是雷、是电、是风、是雨、是欢乐、是发泄、是邂逅、是狂欢……
我明白了,丽江古城是一个人一生必须来几次的地方,她的宽容她的浪漫她的欲望她的火焰通通在这一刻爆发,将灵魂吞噬,无人可以逃避。

我仄身走到偏远一排绿树下面的木凳上坐好,沉思起来:人的一生,不就是寻找与发现、出发与抵达、休息与前行、遗失与收获的因果关系么?我一直喜爱春秋时期的包容、魏晋时光的风骨、唐朝的开放、宋代的优雅……这其中,尤以唐诗勾起我的乡愁最重,你看,李白的“愁倚两三松”,李商隐的“巴山夜雨涨秋池”,刘长卿仍“风雪夜归人”,温庭钧的“鸡声茅店月”……这些千古行旅的诗句叫人心痛也令人愁肠百结,它们伤心月色,浸淫千年,也亮丽了千年。
那么,生命从本质上讲是结善缘还是做红尘的摆渡人?是做天地间的匆匆过客还是做一间房子的主人?我想,丽江古城已经给出了答卷,随心走吧,这才是唯一的。
哦丽江古城,是我们这个时代悬挂在大树上的鸟巢,它为来者与旅客提供了蔽护,因而叫她是安乐窝又未尝不可。

公元2016年5月1日夜于南行途中速写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5-9 10:00
大邑有个刘地主


挨到四川成都不远的“大邑刘文彩地主庄园”我是喜欢来的。这些年,我先后参观过三回,一次是夏天,阳光炎热,我冒着热汗斜挎个布包就迈进了阴暗而沉重的院子,一间房一间房地看过去,以加深我对这个大地主的深刻认知。还有一次是与朋友同路而来,参观时他突然问我,什么是地主?我当时没回答他。另外就是今天,我又朝庄园走进去,对这个曾被千夫所指并且当年笼罩在中国政治环境里吊诡气息的深深庄园,我到了揭开它似笑非笑、欲说还休面纱的这一天。


我也一问,地主是个啥子东西?估计当今的这一代人说不出个子曰来;民国的地主,顾名思义是属于自己土地的主人,也是写在自家门下物权的所有人。地主地主,土地的主人,他掌管着与家族利益息息相关的土地的命运,而那些因各种原因世世代代沦为一贫如洗的穷人,只有在地主的土地上如牛马一样干活才能勉强喝稀饭填肚子,草芥不如地苟活下去。地主阶级又是在什么年代给摧毁了的呢?那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并发起土地改革运动之后,地主垂头丧气地被民兵押上土台子批斗,穷人气昏了又跳上台扇地主的大耳光并百般凌辱,那一刻,地主的靠山轰然倒坍,土地被政府分配给了无产阶级的政权基石之一,农民。
这是一个关于地主与农民的基本概念,不怪当代青少年弄不明白了。

丙申五月,我应邀到省上参加一个文艺采风活动并先期到达大邑,在安仁镇择了一处静谧客房安顿了下来。客房旁边便是大名显赫的“刘氏庄园”。然而时光再倒流二十年,这个地方的名称实际叫做“大邑刘文彩地主庄园”。这一改动,体现了当下中国政治氛围的微妙改善,也将曾被国人唾骂的刘文彩从畜牲还原到人的本体而已。
刘文彩的照片我看过,质朴、诚恳、实在,也无土匪气,与小时候书本上对我教育过的恶霸地主形象一点也不沾边。他眯着眼,平静地看着模糊的世间,眉心间似乎刻着“仁义”二字。

大邑安仁这座地主庄园规模宏大,院落井然,用当代专家的权威口气讲是“研究四川民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建筑的一本教科书”,想一想,此言不虚。
我在半天的考察里,对于庄园占地多少亩,修了多少间房,制作多少金饰品,刘文彩娶了多少小老婆,地主怎样“小斗出大斗进”来盘剥劳动人民的这些纷纷扰扰的话题,我就淡淡拂去庄园上空的乱云,不想多说了。这会儿,我躺在离地主庄园不到500米的一处客栈歇息,想象着60多年前发生在安仁一些迷雾阵阵翻涌的事情,试图逼近它的核心位置。
首先地主的本质是什么?当然是靠剥削穷人后产生剩余价值发家致富,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里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来到世间,它从头到脚的毛孔里都流着肮脏的血(大意)。刘文彩是不是这样呢?自然也是,否则便不能理解一个祖上仅仅略有薄田的小户人家,如何在刘文彩这一辈中暴发致富,并迅速跻身于当时军阀连年混战他还稳稳盘踞于四川土豪前列的原因。
我在地主庄园里先后有三次悠转,心底有个声音在提醒,走慢些,尽量慢些,享受这个长满青苔的重重老院子内深藏的流年时光……这座大四合院内,总是埋着谜底,我不小心一脚就踩上了,俯身扒拉开腐叶,我是无法正视他苍白的面庞,好像在伤心啊,如问题一,在深不可测的大院最僻静的地牢里,民国过来人讲此处原本是堆放鸦片供刘家做生意赚钱而用的,并非后来出于政治宣传需要被修改成关押过交不起租子的妇女冷月英,并把她泡在血水里挣扎了几十天云云。问题二,刘文彩确实为家乡安仁自掏腰包建了一座“安仁文彩中学”,据当时民国政府要员所感慨的那样,“刘文彩建了一所四川最好的私立中学”,花费美金200多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天文数字,拿钱办教育,为乡里百姓提供一处人生发蒙的校园,这个恐怕不是用伪善与假慈悲所能解释得了的了。我还听说,刘文彩在学校每年开学头两天,叫人屠宰肥猪,烹成美味,让全校师生免费享用两天,在阵阵肉香飘拂的食堂里,我不知师生们吞咽下的是什么滋味?感激?感恩?抑或都有。问题三,我在寂静里看完刘氏庄园,心中五味杂陈,默想,以它当年在川西坝子的丰硕而拔尖的财富,土改运动给已死掉的刘文彩戴顶地主帽子是巴巴实实的,谁也帮到摘也摘不下来的;可如果叫他与当今中国首富、号称家产达几百上千亿人民币的马云、王健林诸君相比较,曾被鞭过尸、死了也不得安宁的刘文彩一定会墓茔翻身,拼命喊冤的,呵呵。

现在是寂寥的初夏之夜,我在困惑里想起了刘文学和任义伯两个人,他们虽然风马牛不相及,却做了达到同样效果的一件事:刘文学在合川乡下庄稼林里与被监管的破坏农村大集体利益的地主搏斗而死后,被地方政府树为少先队员的榜样,备享殊荣。另一个任义伯是我的盐亭老乡,其时任教于四川雕塑学院,与专家们一道奉命泥塑“大邑刘文彩地主庄园收租院群雕”,任义伯主创母女在凄惨痛哭中乞讨的一组。据说收租院全面塑成后国内反响强烈,各地“革命群众”排着黑压压的长队来接受阶级教育,将“阶级仇、民族恨”带回所在工作单位去,为防止地主阶级搞复辟、捍卫无产阶级红色江山千秋万代不变色而努力奋斗。
在这儿,刘文学与任义伯都身体力行地揭示一个定义:
贫农,地主,阶级,斗争。

写一处地主庄园却写出如此之多的感慨与些许悲凉,这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既然写出来见了天,我也由它去罢。


公元2016年5月4日清晨原创于大邑安仁古镇客栈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5-9 10:00
大邑有个刘地主


挨到四川成都不远的“大邑刘文彩地主庄园”我是喜欢来的。这些年,我先后参观过三回,一次是夏天,阳光炎热,我冒着热汗斜挎个布包就迈进了阴暗而沉重的院子,一间房一间房地看过去,以加深我对这个大地主的深刻认知。还有一次是与朋友同路而来,参观时他突然问我,什么是地主?我当时没回答他。另外就是今天,我又朝庄园走进去,对这个曾被千夫所指并且当年笼罩在中国政治环境里吊诡气息的深深庄园,我到了揭开它似笑非笑、欲说还休面纱的这一天。


我也一问,地主是个啥子东西?估计当今的这一代人说不出个子曰来;民国的地主,顾名思义是属于自己土地的主人,也是写在自家门下物权的所有人。地主地主,土地的主人,他掌管着与家族利益息息相关的土地的命运,而那些因各种原因世世代代沦为一贫如洗的穷人,只有在地主的土地上如牛马一样干活才能勉强喝稀饭填肚子,草芥不如地苟活下去。地主阶级又是在什么年代给摧毁了的呢?那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并发起土地改革运动之后,地主垂头丧气地被民兵押上土台子批斗,穷人气昏了又跳上台扇地主的大耳光并百般凌辱,那一刻,地主的靠山轰然倒坍,土地被政府分配给了无产阶级的政权基石之一,农民。
这是一个关于地主与农民的基本概念,不怪当代青少年弄不明白了。

丙申五月,我应邀到省上参加一个文艺采风活动并先期到达大邑,在安仁镇择了一处静谧客房安顿了下来。客房旁边便是大名显赫的“刘氏庄园”。然而时光再倒流二十年,这个地方的名称实际叫做“大邑刘文彩地主庄园”。这一改动,体现了当下中国政治氛围的微妙改善,也将曾被国人唾骂的刘文彩从畜牲还原到人的本体而已。
刘文彩的照片我看过,质朴、诚恳、实在,也无土匪气,与小时候书本上对我教育过的恶霸地主形象一点也不沾边。他眯着眼,平静地看着模糊的世间,眉心间似乎刻着“仁义”二字。

大邑安仁这座地主庄园规模宏大,院落井然,用当代专家的权威口气讲是“研究四川民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建筑的一本教科书”,想一想,此言不虚。
我在半天的考察里,对于庄园占地多少亩,修了多少间房,制作多少金饰品,刘文彩娶了多少小老婆,地主怎样“小斗出大斗进”来盘剥劳动人民的这些纷纷扰扰的话题,我就淡淡拂去庄园上空的乱云,不想多说了。这会儿,我躺在离地主庄园不到500米的一处客栈歇息,想象着60多年前发生在安仁一些迷雾阵阵翻涌的事情,试图逼近它的核心位置。
首先地主的本质是什么?当然是靠剥削穷人后产生剩余价值发家致富,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里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来到世间,它从头到脚的毛孔里都流着肮脏的血(大意)。刘文彩是不是这样呢?自然也是,否则便不能理解一个祖上仅仅略有薄田的小户人家,如何在刘文彩这一辈中暴发致富,并迅速跻身于当时军阀连年混战他还稳稳盘踞于四川土豪前列的原因。
我在地主庄园里先后有三次悠转,心底有个声音在提醒,走慢些,尽量慢些,享受这个长满青苔的重重老院子内深藏的流年时光……这座大四合院内,总是埋着谜底,我不小心一脚就踩上了,俯身扒拉开腐叶,我是无法正视他苍白的面庞,好像在伤心啊,如问题一,在深不可测的大院最僻静的地牢里,民国过来人讲此处原本是堆放鸦片供刘家做生意赚钱而用的,并非后来出于政治宣传需要被修改成关押过交不起租子的妇女冷月英,并把她泡在血水里挣扎了几十天云云。问题二,刘文彩确实为家乡安仁自掏腰包建了一座“安仁文彩中学”,据当时民国政府要员所感慨的那样,“刘文彩建了一所四川最好的私立中学”,花费美金200多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天文数字,拿钱办教育,为乡里百姓提供一处人生发蒙的校园,这个恐怕不是用伪善与假慈悲所能解释得了的了。我还听说,刘文彩在学校每年开学头两天,叫人屠宰肥猪,烹成美味,让全校师生免费享用两天,在阵阵肉香飘拂的食堂里,我不知师生们吞咽下的是什么滋味?感激?感恩?抑或都有。问题三,我在寂静里看完刘氏庄园,心中五味杂陈,默想,以它当年在川西坝子的丰硕而拔尖的财富,土改运动给已死掉的刘文彩戴顶地主帽子是巴巴实实的,谁也帮到摘也摘不下来的;可如果叫他与当今中国首富、号称家产达几百上千亿人民币的马云、王健林诸君相比较,曾被鞭过尸、死了也不得安宁的刘文彩一定会墓茔翻身,拼命喊冤的,呵呵。

现在是寂寥的初夏之夜,我在困惑里想起了刘文学和任义伯两个人,他们虽然风马牛不相及,却做了达到同样效果的一件事:刘文学在合川乡下庄稼林里与被监管的破坏农村大集体利益的地主搏斗而死后,被地方政府树为少先队员的榜样,备享殊荣。另一个任义伯是我的盐亭老乡,其时任教于四川雕塑学院,与专家们一道奉命泥塑“大邑刘文彩地主庄园收租院群雕”,任义伯主创母女在凄惨痛哭中乞讨的一组。据说收租院全面塑成后国内反响强烈,各地“革命群众”排着黑压压的长队来接受阶级教育,将“阶级仇、民族恨”带回所在工作单位去,为防止地主阶级搞复辟、捍卫无产阶级红色江山千秋万代不变色而努力奋斗。
在这儿,刘文学与任义伯都身体力行地揭示一个定义:
贫农,地主,阶级,斗争。

写一处地主庄园却写出如此之多的感慨与些许悲凉,这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既然写出来见了天,我也由它去罢。


公元2016年5月4日清晨原创于大邑安仁古镇客栈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岳池,黎明前的火焰



访中共地下党员、渣滓洞幸存者杨俊生

岳定海

记得在五十年前,我在小学的课本上读到一篇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就在全国引起轰动,其中的名句我至今还能背诵,“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这类弘扬正气的文章,总是让人热血奔涌,也令我感怀不已。事过几十年,我以为我对英雄、对那场刻骨铭心、硝烟弥漫的战争已经淡忘,殊不知在丙申年初夏季节,随四川省委老干部局《晚霞》杂志社前往岳池县进行文学采风活动时,一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心中的激情再次被点燃,我真切地感受到,信仰、依然崇高;理想、依然光芒四射。

在大雨倾盆的岳池县老干部局一间明亮的房间内,我面前坐着一位文雅的老者,他戴着金框眼镜,头发花白,眼睛眯缝,说话轻言叙语,深色的西服内配一件雪白衬衣,微笑地看着我,欣然地接受我的采访。老人告诉我,他叫杨俊生,是岳池县自生乡人,生于1926年,于1947年投身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走过几十年风雨兼程和阳光普照的岁月,他在1982年因病离休,迄今近90岁。
面对这样一位胸怀革命信念、并以毕生心血奉献给党的事业的战士,我在肃然起敬之余,听他将几十年间迸发血与火的革命生涯,一一娓娓道来:杨俊生1946年到岳池中学读书,岳中陈校长因为购买书籍贪污书款,事情败露,引发全校师生抗议学潮,刘关光、张茂云等活动积极分子带头罢课,他们在马路上拉横幅痛斥校长丑行,杨俊生负责进步报刊的散发,学潮的扩大,导致陈校长被赶走。同时伪县府也将三名积极分子开除出校,杨俊生等热血青年被默退。他经人介绍到了岳池一中,继续参加学校的革命活动,编墙报、写新诗,用“匕首与投枪”向着黑暗的社会投刺。地下党组织看杨俊生革命意志坚定,斗争态度积极,便于同年在岳池县小南街蔡衣渠书记家中,经同学刘毅介绍杨俊生加入中国共产党,蔡书记为监誓人。从此,杨俊生成为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并在其后的几年里(两年后岳池解放)为革命出生入死,在所不辞。

杨俊生虽然是平静地对我讲述,我依然能感受到他胸腔里跳动着一颗赤子之心:1947年到1948年上半年,杨俊生与刘毅、陈永福、罗仁杰一起,响应地下党“一倍一”活动号召,积极发展积极分子入党,其中杨俊生发展三人入党,事隔几十年他还记得这三人中,一个叫刘振云,解放后调到中组部工作,还有一个在绵阳工作,另一个去世了。随后地下党安排杨俊生到岳池阳和乡中心小学工作,开展革命工作。这时,杨俊生与左国政、袁念之等地下党员一道,以结拜形式与该校十名教师结成十兄弟,校长为大,杨为老六,通过结拜增强感情,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这十名教师全部发展加入中国共产党。杨俊生看见还剩一个炊事员,便有意发展他,以便壮大革命力量,杨俊生白天帮助他淘米、择菜,晚上与他挤一铺灌输进步思想,在杨的感召下,炊事员不久也加入了地下党组织。这个期间,地下党员左国政以充沛的革命斗志,在阳和乡周围发展了11个党员,组织了一支300多人的游击队,配备了100多杆枪。1948年阳历7月,杨俊生到邻水县河流水乡找地下党员尹兆龙联系工作,准备开展武装斗争,经过几座山头,杨俊生与袁念之前往吴其亮家,,他们站到家门口一喊,吴其亮爱人出来焦急地说,左国政、唐其瑜遭了,被乡丁抓了。杨俊生与尹兆龙去另一个乡躲了一夜,又朝沙湾走,路遇一批乡丁,杨俊生拉低头上破草帽,装成瘸子一瘸一拐地走过去,才侥幸躲过乡丁抓捕。几经曲折,杨俊生与地下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接上头,在三溪乡起义中与敌人交火失利,后分散隐蔽。杨俊生、罗仁杰、张元平、刘耀文等四人边打边退,被敌人抓到后关进三溪乡政府了。一路上,他们几人反复密商,想起川中临委有过指示,被捕后有证据是地下党员可承认是党员,如无证据就坚决不予承认,以保护革命有生力量,好继续开展对敌斗争。杨俊生等人就基于这个信念,一直在敌方审讯时不承认,敌人没办法,但又不能释放他们,便在1948年8月炎天暑热之时,将他们一路从武胜、合川、江北衙门押解到重庆郊外荒凉而又戒备森严的渣滓洞。

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在全国战场发起战略进攻,中共川东临委根椐党中央指示,在国民党严密统治的四川华蓥山地区,发动了声势浩大并波及广、岳、武、合、邻、大、渠等县的华蓥山大起义,以牵制敌人,配合全国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黎明即将到来,火焰正在燎原,在第一缕曙光破云而出之际,黑暗也是极为深重的。国民党调动精锐部队,对华蓥山起义志士开展血腥“围剿”,大肆搜捕监禁和镇压共产党人与游击队员。据后来确切统计,这次大起义,革命者在战场上牺牲81人,被逮捕关押1582人,被认定为“要犯”而押送重庆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有96人,这里面就包括杨俊生等地下党员。一路崎岖,他被关押在渣滓洞楼下7牢房,到10月初,又有蒋可然、楼阅强、左国政等革命志士被抓捕后关押狱中楼上第7、8牢房,当时共关押230余人。渣滓洞,是美蒋特务机关于1939年在重庆歌乐山共同设立的关押中共党员与进步人士的秘密集中营,渣滓洞周围方圆40多里,由重兵把守,层层封锁,监狱内牢房单间15平米左右,上下铺6张床,关押12人,又臭又挤,暗无天日,每天牢房紧锁,仅有20分钟放风时间。牢房伙食极差,一天两顿饭,特务还掺和谷、稗、糠、石头和炭渣子混到煮成清汤寡水担来分食,难友难咽。下饭菜就几根豆芽,搭葫豆几颗,将烂菜叶混到一起下锅,洒一把盐,熬成盐汤,不吃拉到。晚上到在楼板上,10多人挤得要命,楼板上放楠竹片,垫上烂囚毯,盖上一床烂棉花包子布就钻进去睡觉,难友们开玩笑说是“卧薪尝胆”。牢房极脏,蚊、蝇、蚤、虫轮番袭击,难友生疮、流脓不在少数,有病了无人医治,许多难友病成风车架子,一吹就倒。

在渣滓洞,特务看管很严,不许探监、会客、写信、读书、看报等,不许串牢房,不许交换案情,不许唱革命歌曲,不许越狱等,如有违反,大刑处罚。凡是关进渣滓洞的革命志士一进牢房就要受审,并严酷动刑,什么“坐老虎凳”、“假活埋”、“钉竹签”、“电刑”、“披麻戴孝”、“泡镪水”等几十种刑罚让不少难友受刑致残,甚至夺去生命。杨俊生面色凝重地告诉我,特务在动刑中,有罗世文、车耀先两位党员被他们使用“假活埋”的方式杀害,许建业被杀害于歌乐山乱石堆中,有个青年难友偷看了歌颂陕北苏区诗歌被暴打50军棍,血流遍地。在特务血腥的迫害中,许建业面对刑讯,大义凛然,特务在动刑达二十多种后仍撬不开他的嘴巴,气急败坏地威吓,“我们用60种刑罚让你享受!” 许建业冷冷一笑,“等全国解放了,我要五而倍之,拿300种刑罚让你们受一受。” 特务焦头烂额,却拿许建业毫无办法。江竹筠(江姐)被捕后,特务头子徐远举(徐鹏飞)亲自对她动刑,在连续使用“老虎凳”、“扎竹签”等野蛮刑罚还是一无所获后,徐远举恼羞成怒,命令特务去剥光江竹筠的衣裳,江竹筠怒斥敌人,“你们这群野兽,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别说我,就是你们的母亲、姐妹、女儿的衣服也会被你们剥光的。” 徐远举十分尴尬,审讯草草收场。川东临委书记王璞的爱人叫左绍英,特务骗她只要说出王璞的下落,就放她出牢生孩子。左绍英挺着大肚子怒斥特务,“不要说用刑,就是马上杀头,我也不会说。” 不久左生下小孩,取名“监狱之花”,在后来“11,27大屠杀” 中,母子双双遇难。创办《挺进报》的陈然(成岗),被捕后特务对他使用刑具42套,陈然昏迷多次,苏醒过来咬牙怒吼,“要枪毙到前面来”,那首慷慨激昂的战斗诗篇便出自陈然的手:“任脚下响着沉重的脚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广为传唱,响彻行云。

杨俊生在对我沉静叙述之时,窗外暴雨如注,狂风不止,似乎在为死难烈士哀悼。我又仔细一看,杨俊生文质彬彬的回忆背后,是惊心动魄的革命史、斗争史,他的眼情闪烁动情的泪光,分明沉浸在追寻黎明前黑暗时破晓的云层里面了。他轻声告诉我,在渣滓洞,他与被囚禁在此的革命志士一道,威武不能屈,坚决而勇敢地对敌人、特务开展面对面斗争。
第一次是为吃饭而抗争,由于谷米太糙,难友们团结起来,向所方提出不许在米里掺杂谷壳、稗子和炭渣的要求,刚好牢房有8个农民会用筛子,就直接提出用筛子筛米,供难友食用。由于不久前特务曾打过一位张姓难友,激起渣滓洞难友公愤并爆发了绝食斗争,并取得胜利。这一次特务们又担心重演绝食,就答应了要求,难友们终于吃上过了碾子的谷米,斗争取得了胜利。第二次斗争是在1948年11月,新四军战士龙光章(龙光华)在渣滓洞极为恶劣的环境内生病后无人管无药治而死, 难友们群情激奋,强烈要求召开追悼会,所方不同意,叫抬出去埋入乱坟堆了事。这个答复让全体难友愤慨,决定在渣滓洞展开绝食斗争,所方一天不答应,绝食斗争一天就不停止!绝食到了三天,所方害怕出大事,不得不答应开追悼会。这一天,渣滓洞内的大墙贴上用草纸书写的挽联:“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已,做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难友们将龙光章的遗体安放在院坝中间,渣滓洞250多个难友戴上手扎白花,围到遗体三方,表示对龙光章的悼念,并向他三鞠躬。龙光章同室的难友沉痛地宣读祭文,并揭露了特务迫害龙光章致死的罪行,在场的全体难友无不哽咽失声。说到此,杨俊生停顿了一下,喝一口茶平息激动的情绪,他又讲述下去。第三次是反对潜伏牢房的特务斗争,1948年10月,所方安插一个广东籍特务冒充地下党员住进关押杨俊生的七牢房,隔壁事先传来纸条说此人是特务,七牢房难友就处处刁难这个特务,叫他扫地、倒马桶,他装病睡地板不吃不喝,一到开饭,叫他拿碗来舀,他装死狗不起,也无人为他舀饭吃。就这样收拾了几天,潜伏的特务什么情况也未刺探到,还饿得眼冒金星,在牢房难友的横眉冷对里,特务灰溜溜地借机滚出去了,也算是为难友们除了一害。杨俊生回想着遥远的革命史,心绪久久难平,他说第四次狱中斗争也很精彩,1949年春节前夕,被关押在渣滓洞的地下党员杨汉秀(四川大军阀杨森的侄女)出面与江竹筠一起,找特务头子李磊(黑猩猩)谈判,要求在春节表演文艺节目。李磊以为渣滓洞与世隔绝,在大墙下拉拉二胡、哼哼川剧也算不到个啥,就答应了。春节一到,所方宣布各个牢房今天不上锁,允许相互串门和表演节目,第一个节目是难友们表演“叠罗汉”,依次为“翻筋斗”、“相声”,轮到节目“慰问”,只见女牢房12位难友在江竹筠的带领下,身披陈旧的花被面,扭起秧歌,她们兴高采烈地边扭边唱:“正月里来是新春,赶着猪羊出了门,猪呀,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解放军……” 这个喜庆而且寓意深刻的节目获得了满院坝围观难友的长时间喝采与热烈鼓掌。直到此刻,特务头子李磊才如梦初醒,气急败坏地大声叫嚷“你们胆敢在监狱里唱拥护解放军的歌?……我,我宣布,以后坚决不准表演节目,再胡行乱为,死路一条。” 难友们看着脸气得煞白的“黑猩猩”李磊,嘲笑着反击“革命的人还怕杀头吗?” 到了第二天上午,事先得到通知的各个牢房,齐声唱起革命歌曲《民生鲜花》《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我们要把牢底坐穿》等,歌声响亮,在歌乐山麓久久回荡,红色的正气直贯长虹,特务们气得在高墙内团团转,边吹口哨边叫嚷“不准唱。”难友们毫不理睬,一首一首唱下去,特务们也无可奈何。
到了1949年春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波澜壮阔形势下,蒋军被赶到长江以南,蒋介石为了苟延残喘,被迫与中共中央谈判,并接受其中无条件释放政治犯的条款。为表示所谓诚意,蒋介石授意部属释放一些无足轻重的政治犯,以掩人耳目,获取谈判筹码。此时,关押在渣滓洞的杨俊生与其他9位难友,被重庆行辕特刑庭统一以“未决政治犯的身份”而被保释出监,是叫当年在重庆中央公园开了一家叫“自生书店”的张元平(张元平也一同释放)的姐姐出面当的铺保。
杨俊生沉思地告诉我,他在渣滓洞暗无天日的非人环境里关了七个月,被特务们提审过就不管了,任其监禁。他与难友们为熬时光,将黄泥巴找来搓成麻将形状,打打麻将,他说一打“就掉泥巴灰灰”,并相互约定身体要好心情要愉快地去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后来他们又将铺地板的楠木节想法锯成麻将大小,制成麻将,这下不掉灰了,又结实耐用。他们还将牢房天花板戳个小洞,将泥巴麻将递上去,让上头的难友也娱乐几盘。
杨俊生似乎想起了黎明前的黑暗,以及特务们的残暴凶恶之罪行,不禁悲从中来,他噙泪告诉我,1949年11月27日深夜,蒋家王朝面临覆灭的前夕,特务们在上峰的指示下,将囚禁在渣滓洞的近300名革命志士强行集中在楼下八个牢房,用机枪、卡宾枪轮番大屠杀,马上又在每个牢房搜查,没死的一律填枪,连一岁多的“监狱之花”也用刺刀捅死,随即在牢房泼上汽油,焚尸毁迹,消灭罪证。在血腥屠戮中,有10余位难友趁混乱奋力突破密集弹火,冲破大墙后脱险。说到这儿,杨俊生告诉我一个秘密,当年牢墙被山洪冲垮了一段,特务头子命令难友们复建时,难友们长了个心眼,尽量多的使用河沙掺杂少量水泥修补,墙体表面稳固了瓤子里头是松的,众人使劲几推就会倒坍,就是为以后有机会冲垮牢墙越狱打下的伏笔,结果还等到了这一天,“救了10多个难友的命。”

时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我不去惊扰这位革命前辈。再过一会儿,杨俊生抬起头,对我讲,“我是中共地下党员、渣滓洞的幸存者,从1949年出狱到现在又过了67年,我对自已约法三章,1,终生按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已;2,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一切任务;3,遵纪守法,不犯错误。在任何时侯、任何情况下,要带头遵守党章,经受得起考验,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不变质!” 望着他坚毅的神情,陪同采访的岳池干部张洪带着敬佩的心情对我说,杨老经过几十年历史的风风雨雨,他一直将党的宗旨牢记心中,为岳池的革命传统教育发挥余热,起到“传帮带”的模范带头作用。离休后,杨俊生与岳池籍老红军何庆辉、老英雄柴云振组成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团,多年深入工厂、街道、农村、学校和机关单位作报告,演讲达三十多场,累计受教育者达几千人次,通过报告形式,将共产主义的光辉信念传递到每一位听众的心中,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在岳池这样一个大雨倾盆的五月上午听完中共地下党员、渣滓洞幸存者杨俊生缓慢而坚定的口述,不禁泪眼模糊。让我回到本文的开初吧,作家魏巍对志愿军战士们的赞扬,如“……我觉得我们的战士们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是的,我面对白发苍苍的杨俊生也是这样的心境,在1949年的前两年,刚满20岁的岳池青年杨俊生,面对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在共产党的引领下,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洪流。在黎明之前的黑云重压之下,江苏江都籍的许晓轩(许云峰)、四川自贡籍的江竹筠、河北香河籍的陈然和四川盐亭籍的黄绍辉等地下党员挺身而出,手擎火种,去焚烧一个罪恶的黑暗旧时代,在悲壮的《国际歌》声中,这些牺牲在黎明拂晓时分的先烈们没有倒下,其伟岸的身影愈来愈高,耸入天际……在他们迸发鲜红色火焰的天幕下,昂首走来了一批又一批不屈的革命者,目光坚毅,脚步铿锵,旗帜漫卷,队列雄壮,这其中,也行进着老迈而革命意志坚韧的杨俊生。

                                         公元2016年5月10日  原创于绵阳芙蓉溪畔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岳池,黎明前的火焰



访中共地下党员、渣滓洞幸存者杨俊生

岳定海

记得在五十年前,我在小学的课本上读到一篇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就在全国引起轰动,其中的名句我至今还能背诵,“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这类弘扬正气的文章,总是让人热血奔涌,也令我感怀不已。事过几十年,我以为我对英雄、对那场刻骨铭心、硝烟弥漫的战争已经淡忘,殊不知在丙申年初夏季节,随四川省委老干部局《晚霞》杂志社前往岳池县进行文学采风活动时,一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心中的激情再次被点燃,我真切地感受到,信仰、依然崇高;理想、依然光芒四射。

在大雨倾盆的岳池县老干部局一间明亮的房间内,我面前坐着一位文雅的老者,他戴着金框眼镜,头发花白,眼睛眯缝,说话轻言叙语,深色的西服内配一件雪白衬衣,微笑地看着我,欣然地接受我的采访。老人告诉我,他叫杨俊生,是岳池县自生乡人,生于1926年,于1947年投身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走过几十年风雨兼程和阳光普照的岁月,他在1982年因病离休,迄今近90岁。
面对这样一位胸怀革命信念、并以毕生心血奉献给党的事业的战士,我在肃然起敬之余,听他将几十年间迸发血与火的革命生涯,一一娓娓道来:杨俊生1946年到岳池中学读书,岳中陈校长因为购买书籍贪污书款,事情败露,引发全校师生抗议学潮,刘关光、张茂云等活动积极分子带头罢课,他们在马路上拉横幅痛斥校长丑行,杨俊生负责进步报刊的散发,学潮的扩大,导致陈校长被赶走。同时伪县府也将三名积极分子开除出校,杨俊生等热血青年被默退。他经人介绍到了岳池一中,继续参加学校的革命活动,编墙报、写新诗,用“匕首与投枪”向着黑暗的社会投刺。地下党组织看杨俊生革命意志坚定,斗争态度积极,便于同年在岳池县小南街蔡衣渠书记家中,经同学刘毅介绍杨俊生加入中国共产党,蔡书记为监誓人。从此,杨俊生成为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并在其后的几年里(两年后岳池解放)为革命出生入死,在所不辞。

杨俊生虽然是平静地对我讲述,我依然能感受到他胸腔里跳动着一颗赤子之心:1947年到1948年上半年,杨俊生与刘毅、陈永福、罗仁杰一起,响应地下党“一倍一”活动号召,积极发展积极分子入党,其中杨俊生发展三人入党,事隔几十年他还记得这三人中,一个叫刘振云,解放后调到中组部工作,还有一个在绵阳工作,另一个去世了。随后地下党安排杨俊生到岳池阳和乡中心小学工作,开展革命工作。这时,杨俊生与左国政、袁念之等地下党员一道,以结拜形式与该校十名教师结成十兄弟,校长为大,杨为老六,通过结拜增强感情,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这十名教师全部发展加入中国共产党。杨俊生看见还剩一个炊事员,便有意发展他,以便壮大革命力量,杨俊生白天帮助他淘米、择菜,晚上与他挤一铺灌输进步思想,在杨的感召下,炊事员不久也加入了地下党组织。这个期间,地下党员左国政以充沛的革命斗志,在阳和乡周围发展了11个党员,组织了一支300多人的游击队,配备了100多杆枪。1948年阳历7月,杨俊生到邻水县河流水乡找地下党员尹兆龙联系工作,准备开展武装斗争,经过几座山头,杨俊生与袁念之前往吴其亮家,,他们站到家门口一喊,吴其亮爱人出来焦急地说,左国政、唐其瑜遭了,被乡丁抓了。杨俊生与尹兆龙去另一个乡躲了一夜,又朝沙湾走,路遇一批乡丁,杨俊生拉低头上破草帽,装成瘸子一瘸一拐地走过去,才侥幸躲过乡丁抓捕。几经曲折,杨俊生与地下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接上头,在三溪乡起义中与敌人交火失利,后分散隐蔽。杨俊生、罗仁杰、张元平、刘耀文等四人边打边退,被敌人抓到后关进三溪乡政府了。一路上,他们几人反复密商,想起川中临委有过指示,被捕后有证据是地下党员可承认是党员,如无证据就坚决不予承认,以保护革命有生力量,好继续开展对敌斗争。杨俊生等人就基于这个信念,一直在敌方审讯时不承认,敌人没办法,但又不能释放他们,便在1948年8月炎天暑热之时,将他们一路从武胜、合川、江北衙门押解到重庆郊外荒凉而又戒备森严的渣滓洞。

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在全国战场发起战略进攻,中共川东临委根椐党中央指示,在国民党严密统治的四川华蓥山地区,发动了声势浩大并波及广、岳、武、合、邻、大、渠等县的华蓥山大起义,以牵制敌人,配合全国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黎明即将到来,火焰正在燎原,在第一缕曙光破云而出之际,黑暗也是极为深重的。国民党调动精锐部队,对华蓥山起义志士开展血腥“围剿”,大肆搜捕监禁和镇压共产党人与游击队员。据后来确切统计,这次大起义,革命者在战场上牺牲81人,被逮捕关押1582人,被认定为“要犯”而押送重庆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有96人,这里面就包括杨俊生等地下党员。一路崎岖,他被关押在渣滓洞楼下7牢房,到10月初,又有蒋可然、楼阅强、左国政等革命志士被抓捕后关押狱中楼上第7、8牢房,当时共关押230余人。渣滓洞,是美蒋特务机关于1939年在重庆歌乐山共同设立的关押中共党员与进步人士的秘密集中营,渣滓洞周围方圆40多里,由重兵把守,层层封锁,监狱内牢房单间15平米左右,上下铺6张床,关押12人,又臭又挤,暗无天日,每天牢房紧锁,仅有20分钟放风时间。牢房伙食极差,一天两顿饭,特务还掺和谷、稗、糠、石头和炭渣子混到煮成清汤寡水担来分食,难友难咽。下饭菜就几根豆芽,搭葫豆几颗,将烂菜叶混到一起下锅,洒一把盐,熬成盐汤,不吃拉到。晚上到在楼板上,10多人挤得要命,楼板上放楠竹片,垫上烂囚毯,盖上一床烂棉花包子布就钻进去睡觉,难友们开玩笑说是“卧薪尝胆”。牢房极脏,蚊、蝇、蚤、虫轮番袭击,难友生疮、流脓不在少数,有病了无人医治,许多难友病成风车架子,一吹就倒。

在渣滓洞,特务看管很严,不许探监、会客、写信、读书、看报等,不许串牢房,不许交换案情,不许唱革命歌曲,不许越狱等,如有违反,大刑处罚。凡是关进渣滓洞的革命志士一进牢房就要受审,并严酷动刑,什么“坐老虎凳”、“假活埋”、“钉竹签”、“电刑”、“披麻戴孝”、“泡镪水”等几十种刑罚让不少难友受刑致残,甚至夺去生命。杨俊生面色凝重地告诉我,特务在动刑中,有罗世文、车耀先两位党员被他们使用“假活埋”的方式杀害,许建业被杀害于歌乐山乱石堆中,有个青年难友偷看了歌颂陕北苏区诗歌被暴打50军棍,血流遍地。在特务血腥的迫害中,许建业面对刑讯,大义凛然,特务在动刑达二十多种后仍撬不开他的嘴巴,气急败坏地威吓,“我们用60种刑罚让你享受!” 许建业冷冷一笑,“等全国解放了,我要五而倍之,拿300种刑罚让你们受一受。” 特务焦头烂额,却拿许建业毫无办法。江竹筠(江姐)被捕后,特务头子徐远举(徐鹏飞)亲自对她动刑,在连续使用“老虎凳”、“扎竹签”等野蛮刑罚还是一无所获后,徐远举恼羞成怒,命令特务去剥光江竹筠的衣裳,江竹筠怒斥敌人,“你们这群野兽,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别说我,就是你们的母亲、姐妹、女儿的衣服也会被你们剥光的。” 徐远举十分尴尬,审讯草草收场。川东临委书记王璞的爱人叫左绍英,特务骗她只要说出王璞的下落,就放她出牢生孩子。左绍英挺着大肚子怒斥特务,“不要说用刑,就是马上杀头,我也不会说。” 不久左生下小孩,取名“监狱之花”,在后来“11,27大屠杀” 中,母子双双遇难。创办《挺进报》的陈然(成岗),被捕后特务对他使用刑具42套,陈然昏迷多次,苏醒过来咬牙怒吼,“要枪毙到前面来”,那首慷慨激昂的战斗诗篇便出自陈然的手:“任脚下响着沉重的脚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广为传唱,响彻行云。

杨俊生在对我沉静叙述之时,窗外暴雨如注,狂风不止,似乎在为死难烈士哀悼。我又仔细一看,杨俊生文质彬彬的回忆背后,是惊心动魄的革命史、斗争史,他的眼情闪烁动情的泪光,分明沉浸在追寻黎明前黑暗时破晓的云层里面了。他轻声告诉我,在渣滓洞,他与被囚禁在此的革命志士一道,威武不能屈,坚决而勇敢地对敌人、特务开展面对面斗争。
第一次是为吃饭而抗争,由于谷米太糙,难友们团结起来,向所方提出不许在米里掺杂谷壳、稗子和炭渣的要求,刚好牢房有8个农民会用筛子,就直接提出用筛子筛米,供难友食用。由于不久前特务曾打过一位张姓难友,激起渣滓洞难友公愤并爆发了绝食斗争,并取得胜利。这一次特务们又担心重演绝食,就答应了要求,难友们终于吃上过了碾子的谷米,斗争取得了胜利。第二次斗争是在1948年11月,新四军战士龙光章(龙光华)在渣滓洞极为恶劣的环境内生病后无人管无药治而死, 难友们群情激奋,强烈要求召开追悼会,所方不同意,叫抬出去埋入乱坟堆了事。这个答复让全体难友愤慨,决定在渣滓洞展开绝食斗争,所方一天不答应,绝食斗争一天就不停止!绝食到了三天,所方害怕出大事,不得不答应开追悼会。这一天,渣滓洞内的大墙贴上用草纸书写的挽联:“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已,做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难友们将龙光章的遗体安放在院坝中间,渣滓洞250多个难友戴上手扎白花,围到遗体三方,表示对龙光章的悼念,并向他三鞠躬。龙光章同室的难友沉痛地宣读祭文,并揭露了特务迫害龙光章致死的罪行,在场的全体难友无不哽咽失声。说到此,杨俊生停顿了一下,喝一口茶平息激动的情绪,他又讲述下去。第三次是反对潜伏牢房的特务斗争,1948年10月,所方安插一个广东籍特务冒充地下党员住进关押杨俊生的七牢房,隔壁事先传来纸条说此人是特务,七牢房难友就处处刁难这个特务,叫他扫地、倒马桶,他装病睡地板不吃不喝,一到开饭,叫他拿碗来舀,他装死狗不起,也无人为他舀饭吃。就这样收拾了几天,潜伏的特务什么情况也未刺探到,还饿得眼冒金星,在牢房难友的横眉冷对里,特务灰溜溜地借机滚出去了,也算是为难友们除了一害。杨俊生回想着遥远的革命史,心绪久久难平,他说第四次狱中斗争也很精彩,1949年春节前夕,被关押在渣滓洞的地下党员杨汉秀(四川大军阀杨森的侄女)出面与江竹筠一起,找特务头子李磊(黑猩猩)谈判,要求在春节表演文艺节目。李磊以为渣滓洞与世隔绝,在大墙下拉拉二胡、哼哼川剧也算不到个啥,就答应了。春节一到,所方宣布各个牢房今天不上锁,允许相互串门和表演节目,第一个节目是难友们表演“叠罗汉”,依次为“翻筋斗”、“相声”,轮到节目“慰问”,只见女牢房12位难友在江竹筠的带领下,身披陈旧的花被面,扭起秧歌,她们兴高采烈地边扭边唱:“正月里来是新春,赶着猪羊出了门,猪呀,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解放军……” 这个喜庆而且寓意深刻的节目获得了满院坝围观难友的长时间喝采与热烈鼓掌。直到此刻,特务头子李磊才如梦初醒,气急败坏地大声叫嚷“你们胆敢在监狱里唱拥护解放军的歌?……我,我宣布,以后坚决不准表演节目,再胡行乱为,死路一条。” 难友们看着脸气得煞白的“黑猩猩”李磊,嘲笑着反击“革命的人还怕杀头吗?” 到了第二天上午,事先得到通知的各个牢房,齐声唱起革命歌曲《民生鲜花》《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我们要把牢底坐穿》等,歌声响亮,在歌乐山麓久久回荡,红色的正气直贯长虹,特务们气得在高墙内团团转,边吹口哨边叫嚷“不准唱。”难友们毫不理睬,一首一首唱下去,特务们也无可奈何。
到了1949年春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波澜壮阔形势下,蒋军被赶到长江以南,蒋介石为了苟延残喘,被迫与中共中央谈判,并接受其中无条件释放政治犯的条款。为表示所谓诚意,蒋介石授意部属释放一些无足轻重的政治犯,以掩人耳目,获取谈判筹码。此时,关押在渣滓洞的杨俊生与其他9位难友,被重庆行辕特刑庭统一以“未决政治犯的身份”而被保释出监,是叫当年在重庆中央公园开了一家叫“自生书店”的张元平(张元平也一同释放)的姐姐出面当的铺保。
杨俊生沉思地告诉我,他在渣滓洞暗无天日的非人环境里关了七个月,被特务们提审过就不管了,任其监禁。他与难友们为熬时光,将黄泥巴找来搓成麻将形状,打打麻将,他说一打“就掉泥巴灰灰”,并相互约定身体要好心情要愉快地去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后来他们又将铺地板的楠木节想法锯成麻将大小,制成麻将,这下不掉灰了,又结实耐用。他们还将牢房天花板戳个小洞,将泥巴麻将递上去,让上头的难友也娱乐几盘。
杨俊生似乎想起了黎明前的黑暗,以及特务们的残暴凶恶之罪行,不禁悲从中来,他噙泪告诉我,1949年11月27日深夜,蒋家王朝面临覆灭的前夕,特务们在上峰的指示下,将囚禁在渣滓洞的近300名革命志士强行集中在楼下八个牢房,用机枪、卡宾枪轮番大屠杀,马上又在每个牢房搜查,没死的一律填枪,连一岁多的“监狱之花”也用刺刀捅死,随即在牢房泼上汽油,焚尸毁迹,消灭罪证。在血腥屠戮中,有10余位难友趁混乱奋力突破密集弹火,冲破大墙后脱险。说到这儿,杨俊生告诉我一个秘密,当年牢墙被山洪冲垮了一段,特务头子命令难友们复建时,难友们长了个心眼,尽量多的使用河沙掺杂少量水泥修补,墙体表面稳固了瓤子里头是松的,众人使劲几推就会倒坍,就是为以后有机会冲垮牢墙越狱打下的伏笔,结果还等到了这一天,“救了10多个难友的命。”

时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我不去惊扰这位革命前辈。再过一会儿,杨俊生抬起头,对我讲,“我是中共地下党员、渣滓洞的幸存者,从1949年出狱到现在又过了67年,我对自已约法三章,1,终生按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已;2,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一切任务;3,遵纪守法,不犯错误。在任何时侯、任何情况下,要带头遵守党章,经受得起考验,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不变质!” 望着他坚毅的神情,陪同采访的岳池干部张洪带着敬佩的心情对我说,杨老经过几十年历史的风风雨雨,他一直将党的宗旨牢记心中,为岳池的革命传统教育发挥余热,起到“传帮带”的模范带头作用。离休后,杨俊生与岳池籍老红军何庆辉、老英雄柴云振组成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团,多年深入工厂、街道、农村、学校和机关单位作报告,演讲达三十多场,累计受教育者达几千人次,通过报告形式,将共产主义的光辉信念传递到每一位听众的心中,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在岳池这样一个大雨倾盆的五月上午听完中共地下党员、渣滓洞幸存者杨俊生缓慢而坚定的口述,不禁泪眼模糊。让我回到本文的开初吧,作家魏巍对志愿军战士们的赞扬,如“……我觉得我们的战士们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是的,我面对白发苍苍的杨俊生也是这样的心境,在1949年的前两年,刚满20岁的岳池青年杨俊生,面对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在共产党的引领下,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洪流。在黎明之前的黑云重压之下,江苏江都籍的许晓轩(许云峰)、四川自贡籍的江竹筠、河北香河籍的陈然和四川盐亭籍的黄绍辉等地下党员挺身而出,手擎火种,去焚烧一个罪恶的黑暗旧时代,在悲壮的《国际歌》声中,这些牺牲在黎明拂晓时分的先烈们没有倒下,其伟岸的身影愈来愈高,耸入天际……在他们迸发鲜红色火焰的天幕下,昂首走来了一批又一批不屈的革命者,目光坚毅,脚步铿锵,旗帜漫卷,队列雄壮,这其中,也行进着老迈而革命意志坚韧的杨俊生。

                                         公元2016年5月10日  原创于绵阳芙蓉溪畔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5-19 17:31
读书

(回忆录片断之……)

丙申之夏的阳光还不刺目,如夜晚的月色静谧地铺洒在草木葱茏的山川、河流与无垠的丘陵上,听着纯净的自然声音在耳畔漾起,我有些恍惚,我忽然想写一些有关儿时的文字,那珍贵的童年与青春期的记忆,我要记住它,在这个下午,风,在温煦的窗外大树间吹拂。

我曾经说过,我在一个偏僻、闭塞而民风却相对淳朴的小县城生长,如一粒种子,被风吹来,又被太阳温暖再被闪电的利刃切割,掷在孤零零的爬满青苔的屋檐下,傻乎乎地冒出青翠的芽包,向着乌云逼近又阳光跳跃的天空微笑。
我的故乡盐亭当年有好几处读书处,宁静、质朴,它们似乎都有一扇窗,木制,刻下花卉图形,风与鸟鸣在窗子内外出出进进,环境是温馨而宜人的。第一处读书处自然是我儿时的母校城关小学,在用灰砖建筑的简陋教室里,我读到高玉宝的文章《我要读书》,当年我恨透了周扒皮和胖老婆子,他们半夜三更学鸡叫,将长工从坑头赶起来下地劳动,让小小的我无比憎恨,地主,剥削劳动人民的手段多么卑鄙啊!自那时起,我心灵上播下了一颗种籽,叫仇恨。第二处读书处是县图书馆内,清澈的云溪汩汩而流,溪边茂盛的皂荚树蓬勃向上,引来一群黄豆雀飞舞枝间……如此静默的地方,适宜读书与想像,我放学后就一溜小跑来阅读室翻书刊,云南的滇金丝猴嬉闹的乐园与天上亿万年星宿的形成,这些知识,大略在此处获得。因而,我心灵又播下一粒种籽,叫科学。第三处读书处,那明显是县城新华书店了,它恰好位于我家斜对面街口处,一排八字形的房屋内,展台上书架里排列着整整齐齐的各类书籍,政治经济文学哲理宗教科学的一应俱全,马、恩、列、斯、毛的画像悬挂墙上,一律慈祥,而且目光睿智,仿佛洞穿这个一望无际的世界,我那阵还纳闷,马克思胡须茂密,怎么吃饭呢?也是在这家书店里,我读到普希金的抒情诗集,这个俄罗斯作家把故乡描写得多么生动又传神啊,皇村纯银般的月光,三注泉的涌流,凯恩那美妙的一瞬,和在自由的俄罗斯大地上为自己建造的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让年少的我无比神往,自此,我刚好被开垦过的心田,又播撒下生机盎然的种籽,它叫人性。
至于在我们家乡的小学舞台上演出文艺节目“时刻准备着”以及在县川剧团上演反映阶级斗争的戏剧“血泪仇”,并且在文化大革命的小县城临时搭建的木台上,配合摧毁人类文明飓风表演歌颂十六条这些阴阳混淆的火红节目,那又另当别论了。
在文革疯狂的中期,政治舞台上风云变幻,红色惊雷席卷而来,亢奋的好斗的派性组织与麻木不仁的居民,在慌乱与胆怯中期待着什么又畏惧着什么……
我是1971年10月13日被领袖的号召下稀里糊涂地下放到农村当知青去了,我不过刚到16岁,嘴唇上长出了茸茸胡须的迷茫少年。
乡下的农家生活堪称艰辛,你一人跑到谁也不认识你的山旮旯,不是老人家一句指示“……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鬼二哥才接收你的上山下乡呢?那年头,非亲非故,粮食产量低劣,那个愿意把你安置到他们生产队去多一张嘴巴,从那个农业学大寨的大锅饭里,被你这外来户估倒挤走半碗米汤?
因此我常常无路可走。
繁重而沉闷的一天过去,无论吹风下雨还是阳光灿烂以后的晚上,我就困乏地倒在脏兮兮的床头,对着微弱如豆的油灯,贪婪地读伏尼契的《牛虻》、萧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当然也读罗广斌两人的《红岩》、杨沫的《青春之歌》……我什么书都读,红色的、黄色的、里色的,公开的和被查禁的,只要能搜寻到的,我一概囫囵吞枣,不思消化,吞下再说。
我分明的记得,许云峰他们的英雄形象越发高大,在烈火中升入天际,与朝霞一起溶入,去迎接新时代的黎明。至于林道静,我真心觉得这个名字起得优美,一道一静,安逸。
在我床上那顶被耗子啃咬得千疮百孔的乌黑的蚊帐下,夏天蚊子嗡嗡,冬天耗子窜跃,在这个非人的用土筑的倾斜黑屋里,我读了多少遍《牛虻》啊,当苍白而秀气的牛虻即将为心仪多年的女友琼玛跪下,要倾诉相思漫漫而革命交织的过往时,有人打岔,这个偶然的关乎个人命运的情节戛然而止,一切又循旧而行,我读于此已是潸然泪下。书中牛虻坚韧的意志、大无畏的精神,与琼玛擦肩而过的错失,让我不知在泥土房里流了多少次眼泪。不久我又借到一本《静静的顿河》,很快被第一卷中婀克妮西娅与葛利高里的纠缠不清的游牧民族之命运所深深感动,尤其对顿河入木三分的描绘,我至今久久难忘,也终生难忘吧。

牛虻有句名言,不论我活着,还是我死掉,我都是一只快乐的苍蝇。葛利高里什么也不说,他乜着眼,阴沉沉地鄙视着顿河上空突如其来的闪电……什么也别说了,不朽的时间,光荣的作家,了不起的阅读,阿门。

我没隔几年,尘世又以新的模样与我交流,这其中我幸运地读到一本书叫《城堡》,卡夫卡写的,直到今天,我还依稀记得一个人蜕变成一只甲壳虫的怪样子,它似乎一直在暗处蠕动,躲避亮光,真好玩。

公元2016年5月19日原创于绵阳市芙蓉溪畔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5-19 17:31
读书

(回忆录片断之……)

丙申之夏的阳光还不刺目,如夜晚的月色静谧地铺洒在草木葱茏的山川、河流与无垠的丘陵上,听着纯净的自然声音在耳畔漾起,我有些恍惚,我忽然想写一些有关儿时的文字,那珍贵的童年与青春期的记忆,我要记住它,在这个下午,风,在温煦的窗外大树间吹拂。

我曾经说过,我在一个偏僻、闭塞而民风却相对淳朴的小县城生长,如一粒种子,被风吹来,又被太阳温暖再被闪电的利刃切割,掷在孤零零的爬满青苔的屋檐下,傻乎乎地冒出青翠的芽包,向着乌云逼近又阳光跳跃的天空微笑。
我的故乡盐亭当年有好几处读书处,宁静、质朴,它们似乎都有一扇窗,木制,刻下花卉图形,风与鸟鸣在窗子内外出出进进,环境是温馨而宜人的。第一处读书处自然是我儿时的母校城关小学,在用灰砖建筑的简陋教室里,我读到高玉宝的文章《我要读书》,当年我恨透了周扒皮和胖老婆子,他们半夜三更学鸡叫,将长工从坑头赶起来下地劳动,让小小的我无比憎恨,地主,剥削劳动人民的手段多么卑鄙啊!自那时起,我心灵上播下了一颗种籽,叫仇恨。第二处读书处是县图书馆内,清澈的云溪汩汩而流,溪边茂盛的皂荚树蓬勃向上,引来一群黄豆雀飞舞枝间……如此静默的地方,适宜读书与想像,我放学后就一溜小跑来阅读室翻书刊,云南的滇金丝猴嬉闹的乐园与天上亿万年星宿的形成,这些知识,大略在此处获得。因而,我心灵又播下一粒种籽,叫科学。第三处读书处,那明显是县城新华书店了,它恰好位于我家斜对面街口处,一排八字形的房屋内,展台上书架里排列着整整齐齐的各类书籍,政治经济文学哲理宗教科学的一应俱全,马、恩、列、斯、毛的画像悬挂墙上,一律慈祥,而且目光睿智,仿佛洞穿这个一望无际的世界,我那阵还纳闷,马克思胡须茂密,怎么吃饭呢?也是在这家书店里,我读到普希金的抒情诗集,这个俄罗斯作家把故乡描写得多么生动又传神啊,皇村纯银般的月光,三注泉的涌流,凯恩那美妙的一瞬,和在自由的俄罗斯大地上为自己建造的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让年少的我无比神往,自此,我刚好被开垦过的心田,又播撒下生机盎然的种籽,它叫人性。
至于在我们家乡的小学舞台上演出文艺节目“时刻准备着”以及在县川剧团上演反映阶级斗争的戏剧“血泪仇”,并且在文化大革命的小县城临时搭建的木台上,配合摧毁人类文明飓风表演歌颂十六条这些阴阳混淆的火红节目,那又另当别论了。
在文革疯狂的中期,政治舞台上风云变幻,红色惊雷席卷而来,亢奋的好斗的派性组织与麻木不仁的居民,在慌乱与胆怯中期待着什么又畏惧着什么……
我是1971年10月13日被领袖的号召下稀里糊涂地下放到农村当知青去了,我不过刚到16岁,嘴唇上长出了茸茸胡须的迷茫少年。
乡下的农家生活堪称艰辛,你一人跑到谁也不认识你的山旮旯,不是老人家一句指示“……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鬼二哥才接收你的上山下乡呢?那年头,非亲非故,粮食产量低劣,那个愿意把你安置到他们生产队去多一张嘴巴,从那个农业学大寨的大锅饭里,被你这外来户估倒挤走半碗米汤?
因此我常常无路可走。
繁重而沉闷的一天过去,无论吹风下雨还是阳光灿烂以后的晚上,我就困乏地倒在脏兮兮的床头,对着微弱如豆的油灯,贪婪地读伏尼契的《牛虻》、萧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当然也读罗广斌两人的《红岩》、杨沫的《青春之歌》……我什么书都读,红色的、黄色的、里色的,公开的和被查禁的,只要能搜寻到的,我一概囫囵吞枣,不思消化,吞下再说。
我分明的记得,许云峰他们的英雄形象越发高大,在烈火中升入天际,与朝霞一起溶入,去迎接新时代的黎明。至于林道静,我真心觉得这个名字起得优美,一道一静,安逸。
在我床上那顶被耗子啃咬得千疮百孔的乌黑的蚊帐下,夏天蚊子嗡嗡,冬天耗子窜跃,在这个非人的用土筑的倾斜黑屋里,我读了多少遍《牛虻》啊,当苍白而秀气的牛虻即将为心仪多年的女友琼玛跪下,要倾诉相思漫漫而革命交织的过往时,有人打岔,这个偶然的关乎个人命运的情节戛然而止,一切又循旧而行,我读于此已是潸然泪下。书中牛虻坚韧的意志、大无畏的精神,与琼玛擦肩而过的错失,让我不知在泥土房里流了多少次眼泪。不久我又借到一本《静静的顿河》,很快被第一卷中婀克妮西娅与葛利高里的纠缠不清的游牧民族之命运所深深感动,尤其对顿河入木三分的描绘,我至今久久难忘,也终生难忘吧。

牛虻有句名言,不论我活着,还是我死掉,我都是一只快乐的苍蝇。葛利高里什么也不说,他乜着眼,阴沉沉地鄙视着顿河上空突如其来的闪电……什么也别说了,不朽的时间,光荣的作家,了不起的阅读,阿门。

我没隔几年,尘世又以新的模样与我交流,这其中我幸运地读到一本书叫《城堡》,卡夫卡写的,直到今天,我还依稀记得一个人蜕变成一只甲壳虫的怪样子,它似乎一直在暗处蠕动,躲避亮光,真好玩。

公元2016年5月19日原创于绵阳市芙蓉溪畔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5-19 17:51
读书

(回忆录片断之……)

丙申之夏的阳光还不刺目,如夜晚的月色静谧地铺洒在草木葱茏的山川、河流与无垠的丘陵上,听着纯净的自然声音在耳畔漾起,我有些恍惚,我忽然想写一些有关儿时的文字,那珍贵的童年与青春期的记忆,我要记住它,在这个下午,风,在温煦的窗外大树间吹拂。

我曾经说过,我在一个偏僻、闭塞而民风却相对淳朴的小县城生长,如一粒种子,被风吹来,又被太阳温暖再被闪电的利刃切割,掷在孤零零的爬满青苔的屋檐下,傻乎乎地冒出青翠的芽包,向着乌云逼近又阳光跳跃的天空微笑。
我的故乡盐亭当年有好几处读书处,宁静、质朴,它们似乎都有一扇窗,木制,刻下花卉图形,风与鸟鸣在窗子内外出出进进,环境是温馨而宜人的。第一处读书处自然是我儿时的母校城关小学,在用灰砖建筑的简陋教室里,我读到高玉宝的文章《我要读书》,当年我恨透了周扒皮和胖老婆子,他(她)们半夜三更学鸡叫,将长工从坑头赶起来下地劳动,让小小的我无比憎恨,地主,剥削劳动人民的手段多么卑鄙啊!自那时起,我心灵上播下了一颗种籽,叫仇恨。第二处读书处是县图书馆内,清澈的云溪汩汩而流,溪边茂盛的皂荚树蓬勃向上,引来一群黄豆雀飞舞枝间……如此静默的地方,适宜读书与想像。我放学后就一溜小跑来阅读室翻读书刊,“云南的滇金丝猴嬉闹的乐园与天上亿万年星宿的形成”,这些知识,大略在此处获得。因而,我心灵又播下一粒种籽,叫科学。第三处读书处,那明显是县城新华书店了,它恰好位于我家斜对面街口处,一排八字形的房屋内,展台上书架里排列着整整齐齐的各类书籍,政治、经济、文学、哲理、宗教、科学的一应俱全,马、恩、列、斯、毛的画像悬挂墙上,一律慈祥,而且目光睿智,仿佛洞穿这个一望无际的世界,我那阵还纳闷,马克思胡须茂密,遮蔽嘴唇,怎么吃饭呢?也是在这家书店里,我读到普希金的抒情诗集,这个俄罗斯作家把故乡描写得多么生动又传神啊,“皇村纯银般的月光,三注泉的涌流,凯恩那美妙的一瞬和在自由的俄罗斯大地上为自己建造的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让年少的我无比神往,自此,我刚好被知识开垦过的心田,又播撒下生机盎然的种籽,它叫人性。
至于在我们家乡的小学舞台上,演出反映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文艺节目“时刻准备着”以及在县川剧团上演反映阶级斗争的戏剧“血泪仇”,并且在“文化大革命”的小县城临时搭建的木台上,配合摧毁人类文明飓风而表演歌颂“十六条”这些阴阳混淆的火红节目,那又另当别论了。
在“文革”疯狂的中期,政治舞台上风云变幻,红色惊雷席卷而来,亢奋的好斗的派性组织与麻木不仁的居民,在慌乱与胆怯中期待着什么又畏惧着什么……
我是1971年10月13日在领袖的号召下,稀里糊涂地下放到农村当知青去了,那年我不过刚到16岁,是一个嘴唇上长出了茸茸胡须的迷茫少年。
乡下的农家生活堪称艰辛,你一人跑到谁也不认识你的山旮旯,如果不是毛老人家一句指示“……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鬼二哥才接收你的上山下乡插队呢?那年头,非亲非故,粮食产量极为低劣,那个愿意把你安置到他们生产队去多一张嘴巴,从那个“农业学大寨”的大锅饭里,每顿被你这外来户估倒挤走半碗米汤?
因此我常常无路可走。
繁重而沉闷的劳作死寂般里过去,无论吹风下雨还是阳光灿烂以后的晚上,我就困乏地倒在脏兮兮的床头,对着微弱如豆的油灯,贪婪地读伏尼契的《牛虻》、萧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当然也读罗广斌两人合写的《红岩》、杨沫的《青春之歌》……我什么书都读,红色的、黄色的、黑色的,公开的和被查禁的,只要能搜寻到的,我一概囫囵吞枣,不思消化,吞下再说。
我分明的记得,许云峰他们的英雄形象越发高大,在烈火中升入天际,与朝霞一起溶和,去迎接新时代的黎明。至于林道静,我真心觉得这个名字起得优美,一道一静,安逸。
在我床上那顶被耗子啃咬得千疮百孔的乌黑的蚊帐下,夏天蚊子嗡嗡,冬天耗子窜跃;在这个非人的用土筑的倾斜黑屋里,我读了多少遍《牛虻》啊,当苍白而秀气的牛虻即将为心仪多年的女友琼玛跪下,要倾诉相思漫漫而革命交织的过往时,有人出场打岔,这个偶然的关乎个人命运的情节戛然而止,一切又循旧而行,我读于此已是潸然泪下。书中牛虻坚韧的意志、大无畏的精神与琼玛擦肩而过的错失,让我不知在泥土房里流了多少次眼泪。不久我又借到一本《静静的顿河》,很快被第一卷中婀克妮西娅与葛利高里的纠缠不清的游牧民族之命运所深深感动,尤其对顿河壮阔而细腻的描绘,我至今久久难忘,也终生难忘吧。

牛虻有句名言,“不论我活着,还是我死掉,我都是一只快乐的苍蝇”。葛利高里什么也不说,他乜着眼,阴沉沉地鄙视着顿河上空突如其来的闪电……
呵呵,什么也别说了,不朽的时间,光荣的作家,了不起的阅读,阿门。

我没隔几年,尘世又以新的模样与我交流,这其中我幸运地读到一本书叫《城堡》,卡夫卡写的,直到今天,我还依稀记得一个人蜕变成一只甲壳虫的怪样子,它似乎一直在暗处蠕动,躲避亮光,真好玩。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5-19 17:51
读书

(回忆录片断之……)

丙申之夏的阳光还不刺目,如夜晚的月色静谧地铺洒在草木葱茏的山川、河流与无垠的丘陵上,听着纯净的自然声音在耳畔漾起,我有些恍惚,我忽然想写一些有关儿时的文字,那珍贵的童年与青春期的记忆,我要记住它,在这个下午,风,在温煦的窗外大树间吹拂。

我曾经说过,我在一个偏僻、闭塞而民风却相对淳朴的小县城生长,如一粒种子,被风吹来,又被太阳温暖再被闪电的利刃切割,掷在孤零零的爬满青苔的屋檐下,傻乎乎地冒出青翠的芽包,向着乌云逼近又阳光跳跃的天空微笑。
我的故乡盐亭当年有好几处读书处,宁静、质朴,它们似乎都有一扇窗,木制,刻下花卉图形,风与鸟鸣在窗子内外出出进进,环境是温馨而宜人的。第一处读书处自然是我儿时的母校城关小学,在用灰砖建筑的简陋教室里,我读到高玉宝的文章《我要读书》,当年我恨透了周扒皮和胖老婆子,他(她)们半夜三更学鸡叫,将长工从坑头赶起来下地劳动,让小小的我无比憎恨,地主,剥削劳动人民的手段多么卑鄙啊!自那时起,我心灵上播下了一颗种籽,叫仇恨。第二处读书处是县图书馆内,清澈的云溪汩汩而流,溪边茂盛的皂荚树蓬勃向上,引来一群黄豆雀飞舞枝间……如此静默的地方,适宜读书与想像。我放学后就一溜小跑来阅读室翻读书刊,“云南的滇金丝猴嬉闹的乐园与天上亿万年星宿的形成”,这些知识,大略在此处获得。因而,我心灵又播下一粒种籽,叫科学。第三处读书处,那明显是县城新华书店了,它恰好位于我家斜对面街口处,一排八字形的房屋内,展台上书架里排列着整整齐齐的各类书籍,政治、经济、文学、哲理、宗教、科学的一应俱全,马、恩、列、斯、毛的画像悬挂墙上,一律慈祥,而且目光睿智,仿佛洞穿这个一望无际的世界,我那阵还纳闷,马克思胡须茂密,遮蔽嘴唇,怎么吃饭呢?也是在这家书店里,我读到普希金的抒情诗集,这个俄罗斯作家把故乡描写得多么生动又传神啊,“皇村纯银般的月光,三注泉的涌流,凯恩那美妙的一瞬和在自由的俄罗斯大地上为自己建造的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让年少的我无比神往,自此,我刚好被知识开垦过的心田,又播撒下生机盎然的种籽,它叫人性。
至于在我们家乡的小学舞台上,演出反映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文艺节目“时刻准备着”以及在县川剧团上演反映阶级斗争的戏剧“血泪仇”,并且在“文化大革命”的小县城临时搭建的木台上,配合摧毁人类文明飓风而表演歌颂“十六条”这些阴阳混淆的火红节目,那又另当别论了。
在“文革”疯狂的中期,政治舞台上风云变幻,红色惊雷席卷而来,亢奋的好斗的派性组织与麻木不仁的居民,在慌乱与胆怯中期待着什么又畏惧着什么……
我是1971年10月13日在领袖的号召下,稀里糊涂地下放到农村当知青去了,那年我不过刚到16岁,是一个嘴唇上长出了茸茸胡须的迷茫少年。
乡下的农家生活堪称艰辛,你一人跑到谁也不认识你的山旮旯,如果不是毛老人家一句指示“……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鬼二哥才接收你的上山下乡插队呢?那年头,非亲非故,粮食产量极为低劣,那个愿意把你安置到他们生产队去多一张嘴巴,从那个“农业学大寨”的大锅饭里,每顿被你这外来户估倒挤走半碗米汤?
因此我常常无路可走。
繁重而沉闷的劳作死寂般里过去,无论吹风下雨还是阳光灿烂以后的晚上,我就困乏地倒在脏兮兮的床头,对着微弱如豆的油灯,贪婪地读伏尼契的《牛虻》、萧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当然也读罗广斌两人合写的《红岩》、杨沫的《青春之歌》……我什么书都读,红色的、黄色的、黑色的,公开的和被查禁的,只要能搜寻到的,我一概囫囵吞枣,不思消化,吞下再说。
我分明的记得,许云峰他们的英雄形象越发高大,在烈火中升入天际,与朝霞一起溶和,去迎接新时代的黎明。至于林道静,我真心觉得这个名字起得优美,一道一静,安逸。
在我床上那顶被耗子啃咬得千疮百孔的乌黑的蚊帐下,夏天蚊子嗡嗡,冬天耗子窜跃;在这个非人的用土筑的倾斜黑屋里,我读了多少遍《牛虻》啊,当苍白而秀气的牛虻即将为心仪多年的女友琼玛跪下,要倾诉相思漫漫而革命交织的过往时,有人出场打岔,这个偶然的关乎个人命运的情节戛然而止,一切又循旧而行,我读于此已是潸然泪下。书中牛虻坚韧的意志、大无畏的精神与琼玛擦肩而过的错失,让我不知在泥土房里流了多少次眼泪。不久我又借到一本《静静的顿河》,很快被第一卷中婀克妮西娅与葛利高里的纠缠不清的游牧民族之命运所深深感动,尤其对顿河壮阔而细腻的描绘,我至今久久难忘,也终生难忘吧。

牛虻有句名言,“不论我活着,还是我死掉,我都是一只快乐的苍蝇”。葛利高里什么也不说,他乜着眼,阴沉沉地鄙视着顿河上空突如其来的闪电……
呵呵,什么也别说了,不朽的时间,光荣的作家,了不起的阅读,阿门。

我没隔几年,尘世又以新的模样与我交流,这其中我幸运地读到一本书叫《城堡》,卡夫卡写的,直到今天,我还依稀记得一个人蜕变成一只甲壳虫的怪样子,它似乎一直在暗处蠕动,躲避亮光,真好玩。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5-20 14:08
荒园

(回忆录若干片断之……)

我家后面有片荒园子,长宽相仿,而泥土贫瘠,放到旱天,尖锐如刀,一经雨淋,滑如泥鳅,水在上面挂不住,到了天晴,又凸现硌脚的本性,而已而已。
它不过两厘地,也就是说,比一床晒垫大一些,冷寂而荒芜,在四堵泥墙下缄默。

鲁迅曾说过,“我家外面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对于鲁老夫子的笔法,我一直佩服得紧,连树也写得形单影只、高深莫测。我自然管不了许多,俄国有个文学大师契诃夫就幽默地发表感慨,宇宙中大狗可以叫,小狗也是可以叫的。我想我做条小狗也是无妨,对我这个荒凉的园子叫上几声吧。
荒园如此不堪,而合围的四堵土墙又长久冷漠,我在狭窄的园子里东看西望,心生寒意,幸好靠墙的地方有前人掘的一口井,条石加圈,层层上砌直与地面平整,离井不过三四步,在堆满落叶的土埂上生长一棵苍翠的皂荚树,枝叶凌空,成熟了的皂荚片总是在风中嘶哑作响。
园子来种些什么植物与菜蔬呢?
那是1969年初春,我在盐亭中学读初中的最后一年,文化课没上几堂,到高山庙去割蓑草为学校创收到是常有的事。我刚进14岁,对街道上的大字报、辩论以及杀戮已经麻木,时常想跑回我居住的北街的简陋的家中,做啥呢?去打量小园子,寻思着种些个啥?
很奇怪,我自小便对有春色的有翅膀的植物与生灵感兴趣,终于在一个寒冬的日子,我从云盘山上割来一根缠绕的掉了绿叶的葡萄枝,将它细心地栽进荒园偏僻的角落头,还找来一竿慈竹插入葡萄枝旁,将葡萄枝用红毛钱线绑在竹节上,盼着它活过来,冒出星星点点的绿芽,几天就长成指姆大的油油的叶片了。
那片已经被废弃的土地,我到嘈杂而浑浊的市场上买来小蔬菜苗子,什么牛皮菜、窝笋和小葱被我一垄一垄地栽好,浇上水,那干硬的土壤上竟洋溢着秀气的绿色……我还不停手,沿着园子四周用竹片搭成架,让初夏的豇豆、丝瓜顺竿攀爬,将网编织得光影浮动、小鸟也翔舞其间的了。靠西的墙角,我盯了半天,决定给它挂只用树枝编扎的鸟笼子,用长长的麻绳开关笼门,很是得心应手;看鸟笼挂好了,我在赶场天去不远处的市场买了一对鸽子回家,放于笼中驯养,那鸽子灵动,一身灰色,翅揉金黄,美的是鸽眼,瓦蓝瓦蓝,翻了红沙的,听说这类鸽眼可在高天看透百八十里远,锐利得很。
我家后墙开了一扇粗糙的门,出门靠左房檐下埋了一口陶制大水缸,可盛5挑井水,凉沁地荡着天光云色,我不知从那条河边钓回几条小鲫鱼,便轻柔地放进缸底已生青苔的水缸,看黑背白身的鱼怎样在水缸里游动。

忘了说一句,这爿小荒园被前人遗弃了一块大青石在地边,靠着那口水井,青石坚硬、凸凹不平,有一米多长,两尺来宽,一人躺于石上,宽敞舒坦,还可翻身。
我尚小,懂不了许多,只喜在闷热的夏夜,提一木桶井水上来,泼于石上,看它带着凉意向石头边缘浸润与洇入,我穿一背心一短裤,趿拉着木板鞋,走拢青石,仰面躺下,谛听日渐起色的园子泛滥绿色,间或有蝉声在皂荚树上长嘶,鸽子很惬意地在笼子里歇息,偶然“咕咕”地叫,像是应和着园中生命的拔节与隔壁坐在板凳上打蒲扇退凉的邻居们的笑谈声呢。
我感到一滴夜露掉下,溶于我的额头,沁人肺腑呢。我凝视着高而深远的星空,呆呆地想,你们是不是像海涅所吟唱的那样,“星星们怀着彼此的痛苦 /在天上动也不动。”仿佛星粒在笑话我的青春年少,竟懒得回答,我也傻笑一声,沉沉地进入甜蜜的梦乡。

谁能告诉我,那荒园和与它赖以生存的井、鸽子与大树,你们为何离去匆匆?

公元2016年5月20日原创于绵阳市芙蓉溪畔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5-20 14:09
荒园

(回忆录若干片断之……)

我家后面有片荒园子,长宽相仿,而泥土贫瘠,放到旱天,尖锐如刀,一经雨淋,滑如泥鳅,水在上面挂不住,到了天晴,又凸现硌脚的本性,而已而已。
它不过两厘地,也就是说,比一床晒垫大一些,冷寂而荒芜,在四堵泥墙下缄默。

鲁迅曾说过,“我家外面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对于鲁老夫子的笔法,我一直佩服得紧,连树也写得形单影只、高深莫测。我自然管不了许多,俄国有个文学大师契诃夫就幽默地发表感慨,宇宙中大狗可以叫,小狗也是可以叫的。我想我做条小狗也是无妨,对我这个荒凉的园子叫上几声吧。
荒园如此不堪,而合围的四堵土墙又长久冷漠,我在狭窄的园子里东看西望,心生寒意,幸好靠墙的地方有前人掘的一口井,条石加圈,层层上砌直与地面平整,离井不过三四步,在堆满落叶的土埂上生长一棵苍翠的皂荚树,枝叶凌空,成熟了的皂荚片总是在风中嘶哑作响。
园子来种些什么植物与菜蔬呢?
那是1969年初春,我在盐亭中学读初中的最后一年,文化课没上几堂,到高山庙去割蓑草为学校创收到是常有的事。我刚进14岁,对街道上的大字报、辩论以及杀戮已经麻木,时常想跑回我居住的北街的简陋的家中,做啥呢?去打量小园子,寻思着种些个啥?
很奇怪,我自小便对有春色的有翅膀的植物与生灵感兴趣,终于在一个寒冬的日子,我从云盘山上割来一根缠绕的掉了绿叶的葡萄枝,将它细心地栽进荒园偏僻的角落头,还找来一竿慈竹插入葡萄枝旁,将葡萄枝用红毛钱线绑在竹节上,盼着它活过来,冒出星星点点的绿芽,几天就长成指姆大的油油的叶片了。
那片已经被废弃的土地,我到嘈杂而浑浊的市场上买来小蔬菜苗子,什么牛皮菜、窝笋和小葱被我一垄一垄地栽好,浇上水,那干硬的土壤上竟洋溢着秀气的绿色……我还不停手,沿着园子四周用竹片搭成架,让初夏的豇豆、丝瓜顺竿攀爬,将网编织得光影浮动、小鸟也翔舞其间的了。靠西的墙角,我盯了半天,决定给它挂只用树枝编扎的鸟笼子,用长长的麻绳开关笼门,很是得心应手;看鸟笼挂好了,我在赶场天去不远处的市场买了一对鸽子回家,放于笼中驯养,那鸽子灵动,一身灰色,翅揉金黄,美的是鸽眼,瓦蓝瓦蓝,翻了红沙的,听说这类鸽眼可在高天看透百八十里远,锐利得很。
我家后墙开了一扇粗糙的门,出门靠左房檐下埋了一口陶制大水缸,可盛5挑井水,凉沁地荡着天光云色,我不知从那条河边钓回几条小鲫鱼,便轻柔地放进缸底已生青苔的水缸,看黑背白身的鱼怎样在水缸里游动。

忘了说一句,这爿小荒园被前人遗弃了一块大青石在地边,靠着那口水井,青石坚硬、凸凹不平,有一米多长,两尺来宽,一人躺于石上,宽敞舒坦,还可翻身。
我尚小,懂不了许多,只喜在闷热的夏夜,提一木桶井水上来,泼于石上,看它带着凉意向石头边缘浸润与洇入,我穿一背心一短裤,趿拉着木板鞋,走拢青石,仰面躺下,谛听日渐起色的园子泛滥绿色,间或有蝉声在皂荚树上长嘶,鸽子很惬意地在笼子里歇息,偶然“咕咕”地叫,像是应和着园中生命的拔节与隔壁坐在板凳上打蒲扇退凉的邻居们的笑谈声呢。
我感到一滴夜露掉下,溶于我的额头,沁人肺腑呢。我凝视着高而深远的星空,呆呆地想,你们是不是像海涅所吟唱的那样,“星星们怀着彼此的痛苦 /在天上动也不动。”仿佛星粒在笑话我的青春年少,竟懒得回答,我也傻笑一声,沉沉地进入甜蜜的梦乡。

谁能告诉我,那荒园和与它赖以生存的井、鸽子与大树,你们为何离去匆匆?

公元2016年5月20日原创于绵阳市芙蓉溪畔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5-20 15:44
还有新的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5-28 09:55
结拜文友小记

余自来世间,观天象居多而察世事万物亦多矣,风云之上必有阳种,闪电之间包藏金卵,酣畅淋漓之暴雨,则将浑浊大地荡涤,天朗而气爽,风清亦月白,余甘怡而手舞脚蹈之。
昔云,交友慎,拜兄难,人生大事矣。伯夷坐高山而弹流水,刘关张桃园亦义结金兰,竹林七贤长啸山林,风云变色乎,生之涯,义为一也。
余幼困,及至长成,舞文弄墨是也。至耳顺之年,竟也得书十数册、书画创作若干、奖六十余项而已……坎坷路上,风雨同行,友人作伴,亦是一乐。“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余曾亲近文人则个,漠漠长夜,行之天明,曙光乍现,其义断金,又复乐矣。
结拜弟兄,须行其正、雅其音、色温润矣。铮铮然若高山岩松,欣欣然似春水长流,悠悠然恰如昆仑玉之平和也。十步之内,或有春草满园,千里长空,喜看祥云起舞;古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地之角、天之涯、生之路,漫长而孤寂,兄弟之情,须坚守不虚伪、不骄纵、不浮躁,不妄夺,风中携手同行,雨里共撑一伞,晴天共沐阳光,长夜静享月色,雨声霖霖,焚香、净手、品茶、尝试音律,绕梁而不绝乎。山行弯弯,观石、赏瀑、扶亭而眺望蓊郁秀色之参差林地耶。众乐乐回味竹叶清响,吟诗亦曲水流殇,天抹微云见小鸟入巢,相邀园子,也喜看春草萌动、万物勃兴。
余结拜之文友,以年龄排序,兰室雅集也。兄岳少鹏、作家,力作独行文坛,其脸圆,厚道人也;二兄海凡,以诗歌风过蜀地,玉石之声乎,其目光清澈,平和之人矣;余居三,不足道乎,四弟凡太,事行伍、并以韵味悠长之文章见长,人多称而誉之。尚有五弟赵登科,因故未至,然此情义,专以奉达,笑而应和之……丙申初夏某夜,绵阳龟山之后某食府欢宴,星粒闪烁于天,堂内轻风吹拂,鹏兄与太弟献出珍藏三十年之茅台佳酿,并比利时啤酒数瓶,诸兄把酒,喜洋洋矣,一言而定,顺水而行,兄弟同心,逆水并不惧之。酒过三巡,河汉星稀,醉而归并记之。

时在2016年5月27日 越王楼侧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5-28 09:55
结拜文友小记

余自来世间,观天象居多而察世事万物亦多矣,风云之上必有阳种,闪电之间包藏金卵,酣畅淋漓之暴雨,则将浑浊大地荡涤,天朗而气爽,风清亦月白,余甘怡而手舞脚蹈之。
昔云,交友慎,拜兄难,人生大事矣。伯夷坐高山而弹流水,刘关张桃园亦义结金兰,竹林七贤长啸山林,风云变色乎,生之涯,义为一也。
余幼困,及至长成,舞文弄墨是也。至耳顺之年,竟也得书十数册、书画创作若干、奖六十余项而已……坎坷路上,风雨同行,友人作伴,亦是一乐。“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余曾亲近文人则个,漠漠长夜,行之天明,曙光乍现,其义断金,又复乐矣。
结拜弟兄,须行其正、雅其音、色温润矣。铮铮然若高山岩松,欣欣然似春水长流,悠悠然恰如昆仑玉之平和也。十步之内,或有春草满园,千里长空,喜看祥云起舞;古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地之角、天之涯、生之路,漫长而孤寂,兄弟之情,须坚守不虚伪、不骄纵、不浮躁,不妄夺,风中携手同行,雨里共撑一伞,晴天共沐阳光,长夜静享月色,雨声霖霖,焚香、净手、品茶、尝试音律,绕梁而不绝乎。山行弯弯,观石、赏瀑、扶亭而眺望蓊郁秀色之参差林地耶。众乐乐回味竹叶清响,吟诗亦曲水流殇,天抹微云见小鸟入巢,相邀园子,也喜看春草萌动、万物勃兴。
余结拜之文友,以年龄排序,兰室雅集也。兄岳少鹏、作家,力作独行文坛,其脸圆,厚道人也;二兄海凡,以诗歌风过蜀地,玉石之声乎,其目光清澈,平和之人矣;余居三,不足道乎,四弟凡太,事行伍、并以韵味悠长之文章见长,人多称而誉之。尚有五弟赵登科,因故未至,然此情义,专以奉达,笑而应和之……丙申初夏某夜,绵阳龟山之后某食府欢宴,星粒闪烁于天,堂内轻风吹拂,鹏兄与太弟献出珍藏三十年之茅台佳酿,并比利时啤酒数瓶,诸兄把酒,喜洋洋矣,一言而定,顺水而行,兄弟同心,逆水并不惧之。酒过三巡,河汉星稀,醉而归并记之。

时在2016年5月27日 越王楼侧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6-5 10:36
无常

似乎是鲁迅写过无常,其中的悲凉让人回味不尽。
现在流行讲“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我不大明白,也就一笑而过。殊不知前晚有与我几十年交好的友人贝女专门找我茶叙,摆谈他认为的怪事,我洗耳恭听,下为贝女原文。

我叫贝女,不是女人,是个男人,嘿嘿。
几十年我感到命运之沉重,天下好打交道的是人,难打交道的也是人。
右包耳与我交往算来也有几十春秋,按理说是彼此珍惜的朋辈吧?可是发生了一件怪事,我贝女与右包耳认识在绵阳建设街一小院内,当年发誓在文学创作上干出一番事业,便日夜写作,频频投稿,在吟诵“天啊,你他妈好蓝”之后也略有收成,足可聊以自慰。
文学青年也很热血,几碗酒一下肚,陡然认为自己已是名作家,便什么也不在话下了。贝女回忆道,他与右包耳等几人是睥睨诗坛的几个人,关系一度比弟兄还亲,朝夕喝酒,半夜写诗,高兴了便骂娘,那阵是1979年的日日夜夜。
突然右包耳在绵阳城闹出了一桩艳事之后辞职南下了,当年的友人天各一方,似乎多有怀念,却音书常断,情义就谈淡薄了下来。
这一别,竟有二十余年,再度联系上见面时,贝女与右包耳已是半百老人,在涪城路一间茶楼上激动地倾诉了半天。贝女自然是作东,他通过微信呼来几个在文学界厮混的当年老友,姑且为右包耳接风洗尘。
右宝耳残留多年的岁月痕迹,依稀间华年尽逝,语生无奈,而多有不甘。在接风席上,东道主贝女用诚挚而炽热的口气欢迎右包耳再度重逢,一桌文友兼酒罐子免不了唏嘘一阵。
文人嘛,也骨子里装着清高,口袋里揣着气盛,到老不改。也就短短的半年光景,在贝女多次掏腰包为右包耳把盏言欢并为孤身的他还张罗着介绍女人后,终于一天因一语不合,二人翻脸,友谊之船沉没。
“真正奇怪”,贝女困惑地对我说,“我没对不起右包耳的地方,竟然翻脸,并常说我坏话,人都一大把岁数了,还这德性。”贝女重重地叹息。
我笑了一笑,拍拍他的肩“这是正常的,缘分到头了。”

贝女向我讲的第二个人叫木人,一听这名字,便知木人不会多灵活的,瓜兮兮的。
贝女叹口气,木人与我同乡同学,一同下乡当知青,情同手足,多有牵挂。
木人是1973年考到一所大学,据他讲,文革的大学好考,也就是认得到几个ABC再加上工农兵推荐即可入校念书了。
木人一走,贝女仍坚守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大干苦干。
木人时常书信问候,偶尔寄几斤全国粮票给贝女荒年充饥,贝女便牢牢地记得这份友情于心了。
后来木人大学毕业分到川北深山沟一家军工企业工作,贝女也随后返城当学徒工。再后来,木人几经努力坐上了副厂长位置,贝女也从县城考进另一座城市当上公务员,虽然相距几百里路,也是书信飞鸿,情义连绵。
谁知木人坐上大权在握之位,有些不慎重不自律了,他一个有家室的人竟恋上小十多岁的同厂女工,两人为此闹出绯闻,最终在木人原配夫人自条、木人与女工结婚并全厂职工为此愤怒将木人上街游行后,木人终至下台并给予开除出厂的严厉处分。
木人跑来找我,贝女回忆道,他气急败坏,一副落魄相。
贝女没有袖手旁观,他伸出援手,在贝女所在的城市积极调动人脉资源,将掉入悬崖的木人拉了回来,安置进一家名声在外的大学上班。不到半年,木人在此校分住房一套、100多平米,车库一个,并将惶惶然的小老婆也安排进校干后勤了。
“他却与我疏远到今,甚至绝了往来,我不知做错了什么?”贝女一脸茫然,他为此还邀我喝酒,向我问个明白。
我盯着贝女的脸,语气悠闲、不紧不慢“在包耳是因利而断,木人是因惧而了,责不在你,阿弥陀佛。”

好玩,世事无常,人心叵测,顺势而为,颐养天年。这是我送贝女的十六字真言。

公元2016年6月4日原创于绵阳芙蓉溪边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6-7 16:35
喝酒
          (回忆录若干片断之……)

人生过了半百,竟有许多岁月遗存的事物不能忘怀,常常如秋夜的星星那样清澈、明亮,闪烁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这其中,喝酒算是一件吧。

自小的教育里,对于酒的印象一是在书本里一是在社会上……在早早卷角的课本中,记载着晋人曹操慨叹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样的千古名句,酒自然醇香扑鼻,不然流传不到千年之后的当今,经过学人历代打探,这酒叫“杜康”,产于河南中原某座山下某座酒窑罢了。同样在书中,我读到《水浒》里面武松醉打景阳岗的壮烈故事,那三碗酒劲厉害,一下肚爆发起来可“力拔山兮气盖世”,端的是把条“吊睛白额大虫”(老虎)当场揍得个奄奄一息……打小我对曹操苍凉的怅问与武松抡拳的姿势很是神往,天空乌云密布下的响亮回声与景阳岗的老虎惨嚎让人亢奋,这酒,醉起来的感觉真好。

我的故乡盐亭县城有几处小酒馆,分布东南西北四条小街,一律简陋、弯尺柜台,上置陶罐,内盛白酒,那酒应该是苦涩的,它们用烂红苕和下脚料酿造,味下喉如火燎过,烈性十足,刺鼻难咽。
我在16岁过一点下到农村当知青去了,山乡农活繁重而且长夜孤寂,不知不觉,青春年少的我喜欢上了这一碗土酒,记得一次乡下大战“红五月”,农民简称“双抢”,既抢收麦子,抢栽谷子,那场面火红而又沉重,弯腰割下成山的麦子,汗水如注地漫透全身,随即又跳向浑浊的田头,照样弯腰去栽插柔弱的秧苗,几天下来,人累得像条牲畜,只有倒卧地上吭哧出气的份了,瘫软了……生产队长一看,这狗日的劳动强度太大了,要不得,总是改善一下生活也是好的。他叫人把圈里饲养一条公家的猪赶下地,安排刀儿匠嘴衔一把锋利尖刀,将这条猪宰杀了犒劳全体干活的社员。宰杀地点就择地边转弯处的草坪上,挖坑埋锅,盛满井水,呼唤孃孃些架柴烧开锅头水,将宰死的猪按进沸水,仍由匠人手持猪刮子,几个猛刮,猪就雪白泛红、被铁钩倒悬大树下固定,开膛破肚,将辛苦饲养了半年的出槽猪儿刀刀分割,除每家每户可分得半斤八两猪肉好,其余猪内脏与下水就在草草淘洗后,包括猪心肺猪大肠什么的又丢进这口换水后又烧滾沸的大锅里,队长很卖力,也很威严,他骂骂咧咧地声音不断,咂巴个水烟袋呼呼地使唤人,我知道,T队长高兴着呢,他好像在做一件不得了的大事情。
队长从东家找来一碗宝贵的香油,从西家要来一瓶海椒酱,又从自家屋头扯来一串红辣子和陈年的花椒,混合着盐巴,三下五除二地放进冒着香味的炖锅里,不到半个时辰,香飘苏家山的一大锅烩炖猪杂水的大餐出笼了,队长很激动,他骂了一声球,招呼队上保管员打开保管室,将存在散发腐烂气息农作物间的一大罈子苕皮酒抱出来,足有二十斤重,队长愤懑地发话了“今晚上都给老子喝胀,他妈的,喝倒了当睡着。”我抬头看他,咋个骂人时又带哭腔呢?
时近黄昏,山乡一阵燠热,我躲躲闪闪不想喝酒,因为我从没喝酒,不知什么滋味,眼光却瞟到诱人的大锅,忽然队长一声吼,“岳知青,你也成大人了,喝,朝莽起的喝。”其他社员起哄着拿个大泥巴碗,倒满酒,双手递给我,半是怜悯半是善意地说“你今后在这个鬼地方还要磨好多年,受好多苦,不学到喝酒咋个行嘛?”黑压压的社员一阵沉寂,都盯着我的酒碗,我不知所措,不晓得是该喝还是不该喝?迟疑间,一直坐在草边上咬着青草嚼的同队女社员琼碧冲过来,抓住我的手,准备端过去酒碗,她不过十七八岁,扎的小毛辮,穿的土花布衣裳,眼睛亮明亮,扭头喊道“别个岳哥的妈老汉不在跟前,喝翻了那个管?”社员些乐了,“你管嘛。”琼碧不依,昂头将一碗酒喝下,面不改色,又走回草埂上不出声。队长吓一跳,“这个死女子还喝得。”
那天晚上,月明星稀,虫声唧唧,偶有夜鸟飞过,溅起满地纯粹的月光……我当然也没跑脱,被社员轮流着灌了几大碗酒后倒地烂醉如泥……头痛欲裂间,有一缕清风从炽烈的额间吹过,还有什么气息,如山野的夏花绚丽芬芳。

公元2016年6月7日下午原创于绵阳市富乐山下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6-7 16:36
喝酒
          (回忆录若干片断之……)

人生过了半百,竟有许多岁月遗存的事物不能忘怀,常常如秋夜的星星那样清澈、明亮,闪烁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这其中,喝酒算是一件吧。

自小的教育里,对于酒的印象一是在书本里一是在社会上……在早早卷角的课本中,记载着晋人曹操慨叹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样的千古名句,酒自然醇香扑鼻,不然流传不到千年之后的当今,经过学人历代打探,这酒叫“杜康”,产于河南中原某座山下某座酒窑罢了。同样在书中,我读到《水浒》里面武松醉打景阳岗的壮烈故事,那三碗酒劲厉害,一下肚爆发起来可“力拔山兮气盖世”,端的是把条“吊睛白额大虫”(老虎)当场揍得个奄奄一息……打小我对曹操苍凉的怅问与武松抡拳的姿势很是神往,天空乌云密布下的响亮回声与景阳岗的老虎惨嚎让人亢奋,这酒,醉起来的感觉真好。

我的故乡盐亭县城有几处小酒馆,分布东南西北四条小街,一律简陋、弯尺柜台,上置陶罐,内盛白酒,那酒应该是苦涩的,它们用烂红苕和下脚料酿造,味下喉如火燎过,烈性十足,刺鼻难咽。
我在16岁过一点下到农村当知青去了,山乡农活繁重而且长夜孤寂,不知不觉,青春年少的我喜欢上了这一碗土酒,记得一次乡下大战“红五月”,农民简称“双抢”,既抢收麦子,抢栽谷子,那场面火红而又沉重,弯腰割下成山的麦子,汗水如注地漫透全身,随即又跳向浑浊的田头,照样弯腰去栽插柔弱的秧苗,几天下来,人累得像条牲畜,只有倒卧地上吭哧出气的份了,瘫软了……生产队长一看,这狗日的劳动强度太大了,要不得,总是改善一下生活也是好的。他叫人把圈里饲养一条公家的猪赶下地,安排刀儿匠嘴衔一把锋利尖刀,将这条猪宰杀了犒劳全体干活的社员。宰杀地点就择地边转弯处的草坪上,挖坑埋锅,盛满井水,呼唤孃孃些架柴烧开锅头水,将宰死的猪按进沸水,仍由匠人手持猪刮子,几个猛刮,猪就雪白泛红、被铁钩倒悬大树下固定,开膛破肚,将辛苦饲养了半年的出槽猪儿刀刀分割,除每家每户可分得半斤八两猪肉好,其余猪内脏与下水就在草草淘洗后,包括猪心肺猪大肠什么的又丢进这口换水后又烧滾沸的大锅里,队长很卖力,也很威严,他骂骂咧咧地声音不断,咂巴个水烟袋呼呼地使唤人,我知道,T队长高兴着呢,他好像在做一件不得了的大事情。
队长从东家找来一碗宝贵的香油,从西家要来一瓶海椒酱,又从自家屋头扯来一串红辣子和陈年的花椒,混合着盐巴,三下五除二地放进冒着香味的炖锅里,不到半个时辰,香飘苏家山的一大锅烩炖猪杂水的大餐出笼了,队长很激动,他骂了一声球,招呼队上保管员打开保管室,将存在散发腐烂气息农作物间的一大罈子苕皮酒抱出来,足有二十斤重,队长愤懑地发话了“今晚上都给老子喝胀,他妈的,喝倒了当睡着。”我抬头看他,咋个骂人时又带哭腔呢?
时近黄昏,山乡一阵燠热,我躲躲闪闪不想喝酒,因为我从没喝酒,不知什么滋味,眼光却瞟到诱人的大锅,忽然队长一声吼,“岳知青,你也成大人了,喝,朝莽起的喝。”其他社员起哄着拿个大泥巴碗,倒满酒,双手递给我,半是怜悯半是善意地说“你今后在这个鬼地方还要磨好多年,受好多苦,不学到喝酒咋个行嘛?”黑压压的社员一阵沉寂,都盯着我的酒碗,我不知所措,不晓得是该喝还是不该喝?迟疑间,一直坐在草边上咬着青草嚼的同队女社员琼碧冲过来,抓住我的手,准备端过去酒碗,她不过十七八岁,扎的小毛辮,穿的土花布衣裳,眼睛亮明亮,扭头喊道“别个岳哥的妈老汉不在跟前,喝翻了那个管?”社员些乐了,“你管嘛。”琼碧不依,昂头将一碗酒喝下,面不改色,又走回草埂上不出声。队长吓一跳,“这个死女子还喝得。”
那天晚上,月明星稀,虫声唧唧,偶有夜鸟飞过,溅起满地纯粹的月光……我当然也没跑脱,被社员轮流着灌了几大碗酒后倒地烂醉如泥……头痛欲裂间,有一缕清风从炽烈的额间吹过,还有什么气息,如山野的夏花绚丽芬芳。

公元2016年6月7日下午原创于绵阳市富乐山下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