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我看了农夫秀才的帖子,在北京顺义两年前创建的一个开心菜园,我之前很少看过这类帖子,是刚才有网友留言介绍的,遗憾的是,我在秀才农夫的帖子末页看到了我意料中的事情:他们的农庄基本失败了!两个合伙人,其中一个人退出,对于理由,秀才农夫解释是“合作者和我之间,对于经营的方式,未来的发展,尤其是现实的盈利要求,存在不同的看法。加上其个人的一些原因,不再想继续下去。”说实话,我一看帖子我就知道这个菜园会失败,因为它违背了基本的经济规律,而从事这个农庄的创建者是一个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虽然经营需要创意,但是缺乏对经济的基本了解,是无法避免最后的失败。为什么会失败?
第一,有机菜园的菜虽然可以买到大棚蔬菜的价格的2-3倍,但是成本是大棚蔬菜的2倍,所以,利润还是有限。如果价格太高,那么受众会有限,毕竟日常人的生活,油盐柴米是很现实的!所以,我一再强调,成功的企业不是用高价去获利而是不损害品质的前提下去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力的发展动力就是在于降低生产成本的欲望,比如蒸汽机的发明,只有降低自己产品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平均劳动时间,这个商品才能获利!
第二,有机菜园等纯种养殖的农场的管理成本摊销很高。这是什么意思?建一个有机农场,首先要有足够的利润总额,而这个总额等于销售额减去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而农庄的销售和生产的管理显然不是一般农民能做到的,如果一个创意总监去专职做管理,如果不是爱好,是追求经济利益,十几亩,几十亩的农场赚的钱还无法发工资,显然,在北京按照合伙人的构成计算利润的总额目标至少不会低于50万一年。那么50万的净利润要销售多少产品?就假设销售80万达到这个利润。就算农场的土地每块按照2000元一年会员认购,则需要400块这个地,而文中作者说只有20块地。
第三,在农场的生产管理中,会出现矛盾,就是功能不足的问题,实际发展中,市场和消费者会推动你发展,因为游客会来说你这里不足,那里不行,很简单的一个,这个农庄平时有人开车来游玩,需要厨师,有厨师就需要服务人员,请了这些人,游客不足要亏钱,不请人家来了就吃烧烤吗?如果有厨师和服务人员,那么第一是必须足够的游客,但是这么小规模的农场能吸引多少游客?第二,必须要扩建场地,但是这些土地的性质决定了第一不能建修,第二租期限制你搞固定投入。
所以,秀才农夫等人的休闲农场,一开始就埋下了失败的伏笔!皆因没有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
庄园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但是这个这个模式在中国还是凤毛麟角,设计庄园经济,必须要占在一个整体和全局去设计,非常复杂,就像一个恢弘巨著,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我的帖子,意在阐述一个新的生活模式,一个农村发展的新思维。
就像我在上一篇回帖中谈及的,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什么是市场经济?首先要明确一个定义,什么是经济?经济这个词的解释从来是语焉不详,在古希腊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严复翻译为生计,其他我们很少看到有学者解释经济。我个人认为经济的含义是指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秩序。怎么理解这句话?经济好不等于是说有钱的意思,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的文景之治,开元盛世,明朝中兴等,就是当时的经济状况很良好的意思,即使在发到国家,比如北欧一些国家,很有钱,但是也会爆发经济危机或者金融危机,就是这个意思,经济不是财富的意思,经济好是指当时的社会的生产到消费(生活)的一个秩序呈现良好的局面。所以,我们在设计庄园经济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生产到消费这个程序。如果生产很多销售不出去,就是经济危机,如果生产不足,消费需求很大,这就是发展瓶颈。其次,就是市场这个关键词,市场的含义有两个核心:竞争和供求信息。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基本特征,竞争是促进创新和提高生力产和管理效率,供求信息是市场传递反应在价格上的。通过市场的机制可以导致价格波动,所以,市场经济就是要充分考虑产销过程中的竞争因素和价格波动。
所以,我们要考虑成本、效益、价格、竞争,而这些仅仅是经济学的范畴,但是庄园经济还有一个特质就是庄园意义,这是另外一层意义,就是文化内涵,代表一种生活品质和方式。那种田园的宁静浪漫,贵族的富足和自由。经济和庄园二者没有对立,是结合的,即使在中世纪的贵族庄园,也必须要有巨大的财力才来支撑,不同的是那个时代的庄园财力,包括荣国府的生活的财力支撑主要来与贵族的俸禄。而我们今天倡导的庄园的财富来源是平民依靠市场经济的原理创造的,这就是要求庄园和经济的统一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