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SCM989765

[生活资讯] 长篇支教故事《弦子乡情》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HL1 发表于 2024-5-9 10:25
现在巴塘水电站已修好,估计水没哪么急了

是啊,当时下水的地方也算是比较平缓之处。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53. 耍坝迎夏

53. 耍坝迎夏
       在巴塘工作生活了两学期,将近一年中,经历了两个最难忘的节日盛会。一个是迎夏节,人们到龙王塘附近搭建帐篷,耍坝子,开心玩乐,喜迎雨季来临,时间大约一两周;一个是迎秋节(央那节),同样都是搭帐篷,吃喝玩乐,因为有独特的文化活动而让人印象深刻,集中体现了巴塘多元文化的典型特征。
       迎夏节大约在每年的六月底七月初,这时,城里家家户户都会提前来到龙王塘旁边的草坪上,寻找一块合适的地盘,支起五颜六色的帐篷。里面摆上藏毯沙发,预备丰富的美食。一家老小住在一起,晒太阳,耍坝子,喝酒、唱歌、跳舞,开心快乐地玩儿,庆祝雨季的到来,祈祷万物复舒,六畜兴旺。
       这是高原上游牧民族特有的传统习俗,一直保留和沿袭下来,类似的地区性节日在甘孜州许多地方都有,非常普遍,夏要迎夏,秋要迎秋,不同的地方往往在玩耍细节上有差别,在藏族大的文化架构下,受地域环境影响,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进入雨季后的龙王塘,芳草凄凄,一片碧绿。草坪上出现了一顶顶帐篷,附近的人家都赶着去抢占有利位置,准备迎夏耍坝子,庆贺夏季到来。草地上逐渐开始热闹起来,人们以多种方式欢呼雨季到来,水草丰润,万物复舒。人们围在草地上,载歌载舞,喜迎夏季来临。
       朱聪等支教老师虽然藏舞没学会,但是经历了其中的快乐,尤其是对巴塘的饮食文化有深刻的感受。
       耍坝子有许多活动安排,跳舞、吃喝、住帐篷等,每一项活动都有不同的寓意,光舞蹈就有许多种,普及的大众舞蹈是弦子舞,每一个人都是演员,都能自由地秀一把舞技,此外,还有热巴舞表演,那就是专业表演了。
      “热巴舞”,也叫铃鼓舞,是邀请专业演员来表演。她们舞姿轻盈,舞技高超,融合歌舞、说唱、杂技于一体。表演时,热巴舞艺人或者一人握铃,一人持鼓,时而一人独舞,另一人为其伴奏或伴奏;时而双双起舞,长袖翻飞。过去的热巴艺人举家流浪,走村串户,以卖艺为生,被称为“热巴世家”,现在的热巴艺人非常受人尊重,收入待遇都不差,每次演出后都会收到观众的现金赏赐,非常富裕。
       据说热巴舞是发源于金沙江一带,如巴塘县苏哇龙是其主要发祥地之一,广泛流传于甘孜的巴塘、得荣及云南省中甸一带地域。
       迎夏节上也有藏戏表演,一样非常出名。
       巴塘被人誉为“弦子故乡”,并非浪得虚名,而是文化底蕴深厚。巴塘物产丰富,地里位置重要,是四川通往西藏大道上久负盛名的历史重镇,为川、滇、陕等地重要的通商咽喉之地,文化交流广泛,历史影响深远。在民国时期,即有自美、英、法等国的传教士在巴开设教堂,传播教议,有回教清真寺,传播回教教义。民国政府在巴塘设立了“国立巴安师范校”,大量培养中小学教师,为藏区文化传承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巴塘还是康藏地区最早传播共产主义的地方,建立了藏区最早的共产党组织,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巴塘人一般不会排斥外来文化,而是充分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将其融入本土文化中,再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
       巴塘人的饮食在藏区独树一帜,别具风味。由于巴塘海拔较低,地势平坦,以盛产青稞闻名于世,因此面食是当地人的主食。勤劳的巴塘人以面粉为主要食材,创造了美味可口、品种繁多的地方小吃。在耍坝子时,表现得淋漓尽致,各家的家庭主妇们异常忙碌,精心地准备各种美食,招待往来宾客,一家赛过一家,一家比一家好。走进巴塘人的帐篷,主人热情好客,脸上始终绽放着春天般的笑容,拿出各色美食佳肴招待宾客朋友。
       巴塘人对迎夏节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仅次于春节、迎秋节。在迎夏节上,你总能品尝到罐血肠、树经幡、献“切玛”、牛肉干、长面、炸“花茹”、青稞酒等传统美食。
       在巴塘,吃金丝面是一种难得的社交礼遇,吃一次就会让人终身难忘,无限怀念。巴塘人偏爱面食,做工考究,味香可口。金丝面主要用面粉、鸡蛋、猪油、豆粉、灶灰土制作的碱水等手工赶制而成。每做一刀金丝面需半个小时左右,做好的面一般要先放置一个晚上,食用起来味道更美,口感更好。食用时、先将面放入开水中,水重开后煮约2分钟即捞出,放入冷开水中,漂去碱味,再用漂亮的龙碗把面分成一两一小碗,放在手工剁细的牦牛肉、鲜猪肉等做成的臊子汤里,反复烫几次,才可食用。每吃完一碗面,便有人再给你盛第2碗、第3碗,直至你吃饱为止,如果再加上凉拌黄瓜、醋海椒等配菜,更加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悠长。巴塘人吃金丝面非常讲究:一是农历大年初一至初三早晨吃金丝面,寓义新年吉祥,幸福生活像金丝面一样美好流长;二是一年一度的民族传统节日“央勒节”家家户户吃金丝面,庆祝丰收;三是筵请客人或者亲朋好友聚会时吃金丝面,像征团结和睦;四是为老人祝寿时吃金丝面,寓其健康长寿,意其晚年幸福,生活美满、合家欢乐。
      “花茹”是一种用面粉制作的糕点,是巴塘人逢年过节、婚礼庆典等节庆日不可或缺的美食佳肴。在节日期间或宴请宾朋之日,在众多的糖果糕点中,如缺少了“花茹”,便失去了巴塘风味。
       朱聪见过炸制“花茹”,也吃过,比较好奇,便打探了其制作过程。主要原料有:面粉、猪油、糖、鸡蛋、食品红等,“花茹”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作为主食的“七瓣花茹”;另一种是“蝴蝶花茹”。其中“七瓣花茹”做工精细,用料考究,似一朵鲜花,“蝴蝶花茹”因其形态像蝴蝶而得名。
       春节时,巴塘人将制作好的“花茹”作为上等贡品,摆放于佛像、神龛前,供奉神灵、祖先。孩子们对“花茹”情有独钟、爱不释手,无论上街游玩、还是去上学、观看演出,衣兜里都会揣几个“花茹”,既可当糕点食用,也可当零食吃扛饿。
       耍坝子的季节,支教老师们穿梭于各个帐篷之间,周围熟悉、不熟悉的人家你都可进去,说几句祝福的话,讨一杯酥油茶喝,吃一点各色小吃、果品,他们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很快就将肚子混饱了。那段支教经历真让人终生难忘,怀念第二故乡的甜美生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4-5-12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SCM989765 发表于 2024-5-10 09:21
53. 耍坝迎夏       在巴塘工作生活了两学期,将近一年中,经历了两个最难忘的节日盛会。一个是迎夏节,人 ...

是不是活糖油糕?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石 发表于 2024-5-12 11:33
是不是活糖油糕?

应该是有区别的,有可能同样的东西,在不同地方叫法不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54. 丁校莅邛

54. 丁校莅邛
       六月底至七月初,成都平原上的中小学就开始放暑假了,高原上的学校放暑假总是稍微迟一点,要到7月中旬以后才开始放暑假。支教老师们看到自己家乡的学校已经放假了,都想着早点回去,算奖金,要待遇,就想早一点回去,归心似箭。
       朱聪代表大家去教育局找领导反映情况,希望提前几天回去。局领导没有立即表态,他又厚着脸皮找了一次。领导们看这群人心里急着回去,不好硬卡着,便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县教育局人事科7月3日组织召开了支教工作总结会,7月4日全体支教老师便乘车提前返回家乡去了。一年的支教工作也画上了句号。
       相处了一学年,三所学校领导基本上认可了大家的工作,刚结下了深厚友谊,却眼看就要分别,大家心里都有点舍不得。各校纷纷提前打总结,安排欢送晚宴,为支教老师告别送行。
       返回家乡的车程非常顺利,夏季的道路状况虽有泥石流断道等险情,但都很快就抢通了,回去的路比较顺利,没有耽误多少时间,仅仅两天多点就回到了成都平原上。
       7月中旬以后,高原上的学校也放暑假了。丁真校长给朱聪打来电话,希望到邛崃的兄弟学校实地参观一下。朱聪对此非常重视,提前作了安排,邹校长包车带着几位领导参观了几所学校。中午,朱聪预备了家宴,邀请邹校长、徐校长等七八位好友作陪,坐了满满一大桌。
       家宴上,大家把酒言欢,非常高兴,尽情地喝酒,交流。这次酒喝得非常开心,朱聪虽然酒量一般,然而邹校长、徐校长、赵主任、李主任等都是酒精考验的大咖酒神,能喝善饮。特别是徐校长,家里是开烧房酿酒的,爱喝酒,喜欢喝酒,号称公斤级,打遍周边学校无敌手,很快一大壶(十斤)酒就见底了,丁真校长和他带来的那个同事虽然也能喝,但作为客人,客场作战不占地利,敬酒的人又多,大家轮番上阵,很快就招架不住了,略显有点醉意,但是他非常开心。
       大家因此放慢了敬酒的节奏,开始探讨人生,畅所欲言。丁校坦言自己也属于半藏半汉,祖上乃是赵尔丰手下的边军将士,在巴塘安家落户,屯垦戍边,但从长相上看他更像藏族,一点也没有汉族的特征。不管怎么说,藏汉本来就是一家,都是一个妈妈的儿女,又何必要分彼此呢?现代基因学研究表明,汉藏同根同源,大约在六七千年前由同一族群分化成两支,一支往甘肃天水一带迁徙,发展成现代汉族的祖先,另一支往青藏高原上发展,演变成藏族的祖先。无论从人种还是肤色上看都大体一致,藏族同胞肤色可能要黑一点,那是自然环境选择的结果,天天站在离太阳近、紫外线强的地方,自然要晒得黑一点。
这次聚会,大家都有点喝多了。在分别的时候,一个个全都喝得东倒西歪,但大家的心情非常愉快,在彼此的人生阅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55. 专程探望

55. 专程探望
        深秋时节,万物萧条,在迎接寒冬的到来。
        有一天,汪校长打来一个电话,说他要到成都办事,绕道过邛崃看他,两人因此又见了一面。
        那天下午,汪校长到达邛崃时已经很晚了,未来得及精心准备,几个人随意选择一家城边小馆子吃饭。那天,朱聪喝的酒不多,汪校长倒是喝得有点多,因为他实在太高兴了。原来,他这一次出来,是到省城成都参加副高职称答辩,从雪域高原到成都平原,一路风尘仆仆,走进答辩场地时,也是一身高原人的装束打扮,毛衣毛裤,厚重异常,却显得非常有个性。在答辩中,主考官几乎很少问他的专业性问题,只是让他简单讲述一下自己的工作经历后便轻松放他过关,这是组织上对边疆地区教师的关心和厚爱。他也非常感激和知足,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感染了朱聪的情绪。
       他这次专门来看望朱聪,希望支教工作结束后还能继续他们之间的友谊,给朱聪带来一套明信片,图片内容正是朱聪一直心心念念的措普沟风景照。在巴塘支教的岁月里,他一直没有机会去那里看看,这是他一生的遗憾。那时,公路一直在维修,车辆也不多,想出行游玩非常困难,所花费的代价也非常大,一般只能望而却步。
       晚上,汪校长住宿在甘孜干休所的一位老朋友家中,朱聪一直送他到门口,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56. 后 记

56. 后 记
       这段支教工作结束后,浓浓的高原情结早已深埋藏在朱聪的心里,转眼间已是二十年后。
       岁月如梭,人到中年,霜雪盈头,青春不再。当年所经历的支教往事,总是时常浮现在眼前,出现在他睡梦里。为了生存与发展,每天都在忙碌中,没有太多时间去经营和维护那份友谊,由于疏于联络,许多令他心心念念的人失去了联系,少数人还能联系到的人告诉他:有的人已经去了西方极乐世界;有的人已退休养老,有的人在等待退休……哪怕是只言片语,都显得那样弥足珍贵。
       当初相逢是那样美好,如花儿一般的年华,纵横驰骋在康巴高原上。高山入云,草甸青葱,冰天雪地,无限壮美。遇到的人都成了生命里的匆匆过客,支教就像人生修行,历经磨难,回忆永恒。有太多无奈,有太多遗憾,只能把曾经的美好化作一篇篇文字,留给有缘人赏阅,或望文兴叹,或追忆过去的美好。
       支教是一支甜蜜的青春之歌,相逢皆因有爱,结识是缘分,或许当初的交集,就已注定了此生无缘重逢,美好记忆早已永驻心间。支教,不仅是换个地方工作而已,它是一次漫长的情感体验,是一次深层的文化交流与冲突,激烈的思想碰撞,不同理念的激烈交锋。支教往事,思之让人感到幸福,想它让人热血沸腾,怀念到永远。
       别了,我们的支教岁月,别了,我们的青春之歌,别了,一段被岁月带走的高原旅程。时间不可复得,经历无法重来。一群高原教师默默奉献的身影,像山川大地,像激流险滩,像一座座丰碑,总会浮现在眼前,随着岁月流逝,他们会退休,会步入暮年,却无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身影会烙印在学生的心坎上,留在人民的口碑里。

HL1

发表于 2024-5-17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这故事,昨晚做梦,自己被分到雅江支教。 去的公共汽车上有床,就睡着了,啥风景也没看上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HL1 发表于 2024-5-17 07:43
看完这故事,昨晚做梦,自己被分到雅江支教。 去的公共汽车上有床,就睡着了,啥风景也没看上

此生必驾318,你可以开车去看看,远比当年先进了许多 !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4-5-17 21:4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读者朋友,这部作品连载完毕,谢谢朋友鉴赏,多提宝贵意见,你们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于生活,不一定高于生活,藏区有着与汉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出独特的藏乡风情,本人四年多的支教生涯,留下的是浓浓的藏区情结,最感动的还是藏区教师们的苦难生活,苦中作乐,坚韧不拔。

发表于 2024-5-27 09:5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抽空拜读了,你的文字又把我引回到了藏区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虞泛厚 发表于 2024-5-27 09:57
抽空拜读了,你的文字又把我引回到了藏区

藏区经历是一段难得的人生阅历,有苦有乐,更多的是怀念,记录我们逝去的青春,记录美好年华!
HL1

发表于 2024-6-1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92 年  318 进藏 一天从康定到巴塘, 中午在理塘吃饭, 当地人说喝了理塘的水要肚子疼,需喝一杯酒。 结果·平时不喝酒的·我·一下喝了一大被。 感到上头,想起来到车上,结果起来头上就缺血, 走两步就倒。 被人护上车,吸了氧。 行车从理塘到巴塘的草原, 当时还有淘金船,不知现在还有没有了。 当时是土路,汽车开起来尘土飞扬。 一崇庆货车,开的又慢,又不让道, 足足挡了二十分钟。 超车后,领队撇头就想打过去,被领导制止。 过错木时,没察觉危险,可能与车队有关。 到巴塘时,已经天黑。 住的是兵站。 当时兵站对外开放。 以前听说过几个兄弟一妻的传统。云南一些地方也有。 但认为只是在过去落后的农村。 没想到在城里,受过教育的人群也常见。 作者的亲身经历,让我们觉得在教育,经济,文化上仍有好长的路要走。  作者的写的不是故事,只是换了人名的回忆,很有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HL1 发表于 2024-6-1 00:37
92 年  318 进藏 一天从康定到巴塘, 中午在理塘吃饭, 当地人说喝了理塘的水要肚子疼,需喝一杯酒。 结果· ...

感谢点评,你说得非常在理。

发表于 2024-9-21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美好的回忆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0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年轻时到处走走,到一定年级是一笔宝贵财富,没事时可以回味。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