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窗外芭蕉

[原创]心 语 心 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3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声"对不起"很容易的```

发表于 2006-12-13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单位都是这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3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关键是帽子在谁手里想到的......

一向,老听见外单位抱怨我们下面的一些头目,经常不愿意支持除主管部门以外的部门或者同志的工作作.

他们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因为有个谁掌管帽子的问题:谁掌握着发放帽子的权力,就听谁的;我们管不了,反正出了事情也不是我们一家部门或者我一个人遭起,都有份的......

无独有偶,在我们本系统内部,也常可以听到这样的不满:那些头目们都势力得很不一般,平常和帽子不太相关的科室,他们可以无足重轻,包括工作,说了也不听;出了事情才想得起,凭什么要为他们提供支持......

呵呵,长此以往,看得出,不管是外还是内,对这种现象持有意见有看法的态度(包括上层个别领导),一是数量不在少数;二是都有明显的不满意情绪.

他们一次次对我诉说,其实他们也知道改变不了什么,但他们还总是说.

我也只能马马虎虎,哈哈哈.....然后就想起朋友们提醒的中国特色,也想起林子与鸟儿的隐喻关系,回头安慰安慰,也算在面子上心理上给予了余地.

每个人都知道,这样的现象,何止在我们一家系统,一个地方呢?我,你,他,在东,在西,也都同样难免遇到过的.可是我们又能说什么呢?说了又能怎么样呢......

我想起早在好几年前在一次培训学习时,作为学员代表发完言后的情形:一个老师用车载着我去吃饭的路上,他告诉我说我思考的那些业内问题很有深度,但是,现在有些问题,恐怕是国家领导人也难以解决的......

再后来,我一厢情愿,一腔热血的工作也总是不断处处难如初衷,难尽人意......渐渐地,我领悟了这个老师话里包含的意义.严格的讲来,他的话,应该才叫有深度.

后来,我就告诉自己:不是谁谁谁不好,而是自己缺少适应和习惯的能力.

......

很多人,很多事,习惯了,就好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3 18:09:1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上来就收到了青老师的邀请信,很高兴!很感动!

 

老师,芭蕉在此以鞠躬为谢了哈!!!谢谢谢谢!!!!!

[em06][em06][em06][em06]

发表于 2006-12-15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em19]

发表于 2006-12-15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em03][em03][em03][em0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5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亲情的味道

早上,还在床上猫着的时候,枕边的电话就开始叫个不停,以为是找说工作的。忙看时间,还没有到点,无奈,接起。

我简单庸懒地支了一声过去,对方忙喊出我的小名,呵,孩子的婆婆。立即感到了很亲切。

还没有等我喊她的声音出口,老人家就在那头急不可待地忙着说开了:她为我们做了一包我们回家时候经常爱吃的她做的那种酸菜米饭(柴灶上),并托来此地上学的一邻居家小孩带到我单位来找我,下午可到,要我认真留意接收......

说完这个,又问这问那,了解她想要知道的我们工作生活里面的一些事情,除了一一给她作答,我几乎插不上什么自己的话:她那朴素的急切的热心,向来是由不得人打断和拒绝的。

我只好耐心地听她说。等我也想回应她的热情问问家里时,无奈,上班的时间已到,只得把感动埋在心里草草挂了电话。

下午,我上班还没有走到大门口,打字员老远就喊说有人放了东西在她那里,要我自己去拿。

我知道,一定是孩子婆婆带来的那一包可口的米饭。去拿的时候,打字室的同志们都很羡慕,说由此看得出来,我一定平常是很孝敬公公婆婆的一个儿媳,要不然,老人远天远地是没有这份闲心的.......我虽然美得乐滋滋的,其实心里很清楚,无论是对自己的还是爱人的父母,自己都做得还远远不够好的。尽管多少年来,也想尽量努力做好一点,可条件实在非常有限,多数时候,也顶多只能尽尽心而已。而老人们总是容易感到很满足,很骄傲,很慰籍......

于是常常变着法儿地加倍赐予自己更多的爱和关心,甚至有时候连回绝的余地都不给,非得要我们接受他们的种种心意,说没什么麻烦的,举手之劳的事,不必客气。否则,他们会十分不过意的......

这时候,我们常常无话可说,只有被感动感动再感动......

触摸着这一大包还温温热着的米饭,仿佛立即就嗅到了亲人的味道......真是百感交集!想,自己一定要方方面面都好好的,至少应该尽量少让亲人们为自己挂怀,担心的。

无论多大,我们都永远是父母的孩子,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我们一切都永远是稳稳的好好的。我们,能让他们如愿和满意吗?

......

发表于 2006-12-15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出,老人家身体还好.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06-12-16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有时只会在暗夜里思考自己。

发表于 2006-12-16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一个人独处在暗暗的灯光里,屋里没有人。为什么总这样让自己沉入一种独特的情绪中呢?我该怎样回答,也许答案是不知道。这种情绪、这种氛围、这种永不可能重复的独特,不是刻意创造的。

不是劝我积极么,你怎么也被冬蒙上了这样一层忧郁的面纱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灵真语 :

 
                                                                                       心灵窗户里的灯光


  又是一个人独处在暗暗的灯光里,屋里没有人。为什么总这样让自己沉入一种独特的情绪中呢?我该怎样回答,也许答案是不知道。这种情绪、这种氛围、这种永不可能重复的独特,不是刻意创造的。它来了,在一个偶然的时刻突然来临,容不得我有半点准备,它闯入我的心灵,于是我不得不在偶然的时刻偶然地处在暗暗的灯光里。
  这是生活,是存在,也可以是思想是虚无,可以有任何感觉,不是吗?没有说话的对象,但我必须不停地说。这种说话,听不出声音,纯正的话语不需要发出悦耳的声音。做人做得很够了的时候,我会不知不觉地需要这种谈话。心若止水,任其坦荡,我又回复了我自己,在暗暗的灯光里在独处的孤寂时候。
  我可以在绝对的安谧中走进嘈杂。白天的行动白天的说话白天处世中的一切,我可以走进也可以抛弃。如果颠倒一下又会如何,在白天的嘈杂里走进夜晚的安谧,绝对不能。这种沮丧的感觉一出现,我的思想就再不会平静。同事、朋友、先人、哲学家、文学家,种种各异的人会交替出现和消失。我想象着自己怎样在他们之中渡过时间,或者,幻想着和他们进行交谈。对于早已不存在的人,他们给我的感觉未必有失望,对于每时每刻都在我身边的人,我的感觉未必是希望。希望是最美妙、最富诗意的绝望,不是吗。常常在熟悉的人群之中,陷进不可自拔的泥淖里,总觉得每个人的肉体上都罩着一层厚厚的外壳,谁也看不清谁。人只是为了说话才说话,以证明自己是一个存在的人。不可否认的是,谁都必须这么做,谁让我们都别无选择地选择了生存呢。叔本华告诉我们“人生就是痛苦”,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虚无;萨特却告诉我们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加缪呢,又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西西佛的神话”;托尔斯泰把他心中的“天国”呈现在我们面前;尼采又把我们抛进一个“永劫回归”的可怕循环。
  我该信谁呢?在这样一个暗暗的灯光里一个人独处的时刻,该信谁呢?谁都可信又谁都不信。他们的理由都无法印证我生活的感觉,此刻在生活里的感觉,我是世界中的唯一。在暗暗的灯光里,顺着自己的心灵看进去,那里有一片圣洁、一片明亮,我也知道那些活着的和死去的人的心里,也有一片圣洁、一片明亮,只是有些人知道它的存在,而有些人直到死也无法意识到。谁也无法将那片光明表达清楚,它永远无法通过语言传递给人类,或许人们能做的,只是最大限度地接近那片真实。
  噢,我懂了,在暗暗的灯光里一个人独处时的冥想中我懂了。为什么那些希望、绝望、人群中陌生的感觉会突然袭来。人类永远不能在同一时刻找到和那片圣洁的光明交融的契机,它产生于人类又被人类自己创造的种种文明阻隔。于是,我突然知道为什么会常常有这种独处的默默时刻。
  窗户关闭了,可灯光依旧,圣洁的东西依然会在善良的人类心中植根。
  可是,即使在希望的感召下,沮丧、沉沦的情绪还会在最美好的时刻降临,让我也让人类陷入矛盾之中。
  把窗户打开吧。即便是一瞬的交融,那种神圣的感觉也会使人类的存在获得美好的机会。

发表于 2006-12-16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情丰富哈

发表于 2006-12-16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习惯用文字表达情感的女孩.

文笔确实不错,读你的帖子就是学习.

情感细腻,,文笔流畅.

赞一个,

[em0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暖冬在2006-12-16 17:17:00的发言:

习惯用文字表达情感的女孩.

文笔确实不错,读你的帖子就是学习.

情感细腻,文笔流畅.

赞一个。

[em02]

    谢谢谢谢!还要多请来指导![em11][em11][em11][em1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别走(小鸟依林)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阅读:

                                                                                  拉萨的月亮

   

  夏天。当我坐在汽车上目睹了青藏高原的雄浑与苍茫,饱览了皑皑雪峰的冷艳和辽阔无垠的牧场风光后,站立在拉萨平坦宽阔的大街上,我的内心涌动着一股莫名的潮水,我想那应该是每个人美梦成真时最自豪的感觉。
  在招待所品尝完清香的青稞酒,已经是星光临窗的夜晚。此时我毫无睡意,仿佛脚下的土地是一块巨大的磁铁,紧紧地吸住我惊奇不已的心,我真的来到世界屋脊上这座闻名之城了吗?当我排徊在繁华的市街上,当我跻身在林立的楼群中,我才真实的感觉到,那座只有在屏幕上才能看到的城市,如今就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我似乎是以外星人的目光介入这雪域之城的。白日里看到的高原苍鹰,依旧在我心灵的天空中翱翔,夏日牧场上辉煌的日落和藏族骑手驰骋草原的飒爽英姿,依旧震撼着我惊喜不已的心壁。
  我长久地伫立在八角街上,目睹着藏族同胞饶有诗意的夜生活。那荡漾的牧歌从记忆深处涌来,内心更趋向于无法回避的自然。布达拉宫雄伟的建筑群,天葬台上那惊心动魄的苍鹰俯冲,勾起我对这古老民族刻骨铭心的敬畏。这是雪与佛交融的最佳境界,你无法想象清凉的夏风是怎样吹动了拉萨河朵朵叠涌的浪花,以及在浪花中尽情裸浴的人们。在这里,你必须纯洁,如同从夜空中漏泻下的缕缕月光,如同茫茫雪域上一朵朵冻结的雪花。
  这是一座冰雪簇拥的高原之城。太阳的光幅射有如强悍的藏族青年的青春勃发,真正的骑手永远向往苍茫的草原和无际的雪野。北京亚运会的火种从这里点燃,一个以雪地为产床的伟大民族,必然拥有强健的体魄和无穷无尽的热能。高原的太阳永远令人神往。
  千万年的变迁和演译没有改变青藏高原的性格,从每一双明亮的眼睛里,可以看到凝固的雪海和汹涌的草海,是人类放牧灵魂的理想场所。从牧鞭上滴落的日月,露水般渗进了这片贫瘠而神奇的土地。那无所不在的风暴和雪崩,恰好印证了高原儿女勇往直前的剽悍和机智,大地的年轮清晰地刻进了岩石和峥峥铁骨之中。
  从传说中走出来的格萨尔王和身披玉纱的白雪公主,在现实的土壤上是多么苍白。那些无畏的建设者,用汗水和智慧浇铸着高原之城崭新的未来。那由远及近的得得马蹄声,溅起一片片晶莹的雪花。地平线颤抖着接纳了这与生俱来的喜悦。人类必将在更高的层次上抵达雪原的核心。
  当我深情的目光停泊在拉萨上空那轮桔橘黄色的月亮上时,我湿润的灵魂涌出一种遐思。这永恒的图腾寄予了我们无限的企盼。她那种与内地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一种无法替代的精神。这铮铮风骨,就这样闪烁在茫茫的雪域之中。
  人类终于在这“白色沙漠”上营造了美丽幸福的家园,人类最终极的语言是力与美的缠绵交合,是人和自然最悲壮最有力的撞击,因而有了拉萨,有了月亮下柔和的灯光和屹立在高原上不可思议的建筑群。
  这便是无极的雪域高原给我的启迪。
  这就是那难忘的夏日我所看到的拉萨的月亮。


发表于 2006-12-17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青烛在2006-12-16 21:53:00的发言:

人类有时只会在暗夜里思考自己。

因为暗夜里只有自己跟自己的灵魂对话```

发表于 2006-12-18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歌中有画

画中有歌,,,,,,,

发表于 2006-12-18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em06]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8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