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四川征文](阆中)《难忘的一次庙会》 难忘的一次庙会 记得我六岁那年(解放前),大年初一天刚麻麻亮,吃过一年一次的水饺,穿上一年一件的新长衫,手拿黄纸包着的香和小蜡烛(我生病时母亲向菩萨许下的愿),和哥哥姐姐们兴致勃勃地去璃山赶庙会。 璃山(又名玉璃山),坐落在四川东部,大巴山尾,是我家乡最高的一座山峰;四方锥体形,半山四周不知是哪个朝代人们用条石砌有打仗用的工事,四角都有一道用石头砌成的寨门。 山顶有四百多平米的坪地,靠北有座由七八间瓦房组成的和尚庙。正中三间紫色琉璃瓦房比两边厢房高大得多,屋脊上用红`黄`白几种小瓷片镶嵌成的“二龙抢宝”栩栩如生;房屋四角向上翘起,显得特别精神;屋内雕梁画栋`滚龙抱柱,每间屋里都塑有许多菩萨,他(她)们五颜六色,衣着各异,姿态各异,若有所思,若有所语,咋一看,惊逢古人复活! 今天这里特别热闹。这么早,就有好多来烧香的`还童子的`还清油的,还有卖甘蔗的`````` 我的头等大事是烧香,可庙里的菩萨那么多,烧给哪个呢?再说,烧香的拥挤不通,像别人那样磕头礼拜的,我很不好意思。哥哥姐姐们不知跑到哪儿看趣趣去了,也许是故意躲着我吧。正在为难,忽然发现邻居金娃哥(比我大一岁),在我的请求下,他接过我手中的香烛,东找西找,在一位黑面紫袍的菩萨面前停了下来,他在香案的烛火上先后点燃了香烛,插好后,又是作揖,又是磕头``````我呆呆地站在旁边想,这位菩萨是谁呀?金娃哥说,他也不认得,反正是菩萨。这时,外边突然人声鼎沸。 我们出门一看,草坪上二三十个男男女女边哈哈大笑边弓着腰在地上乱抓乱抢什么东西。仔细一看,原来在抢“童子”!我俩不敢参加——那阵势,很可能至少踩伤人的。 刚抢完一批,来了一位打扮漂亮的小媳妇,她一手拿着香烛,一手抱着包裹;身后紧跟着一位五十来岁的老大爷,手里拿着一根酒杯粗扁担长的竹棒,他故意把竹棒在地上捅得咚咚响,边走边朝众人高声宣布:“今天,我媳妇来还童子,我专看谁敢乱抢”!大家只得微笑着眼巴巴望着他们父女俩(我们这里把儿媳妇称媳妇或女儿,不过得带上姓氏,如张女儿,李女儿)进了塑有“送子娘娘”的屋里去了。然而,还是有十来个胆大的男女,跟在父女俩屁股后边跃跃欲试。我想,我只能站在旁边看热闹,抢“童子”对于我是望尘莫及。 一会儿,只见门口拥挤的人们呵呵笑着迅速往后退。在竹棒的掩护下,那位小媳妇刚一出门,突然把包裹一挥,“唰”!几十个“童子”乱飞,打在人们头上肩上,顿时“嗬”!``````大家迅速弓着腰,有的匍匐在地胡乱哄抢。就在这时,那小媳妇又把一包“童子”撒了出来。万没想到,一个“童子”居然飞到我脚边,我赶快抓了起来,双手捧着,生怕别人来抢。金娃哥连连说:“我看看``````我看看嘛”。我只把捧着“童子”的双手让出一点缝隙让金娃哥看,生怕“童子”飞了。 哥哥姐姐们终于找到了我,我惊喜若狂地双手捧着“童子”炫耀似的对他们说:“看呀!我抢到童子了”!他们一拥而上,笑眯眯地相互传观:原来这“童子”是面粉做成的小女孩,蒸熟后涂上颜料,显得眉清目秀,可爱极了。大嫂一手托着童子,一手指指点点笑嘻嘻地对我说:“你不要把她吃了啊,要是你吃了,生个男孩,明年就要来还男童子;生个女孩,明年就要来还女童子”!逗得旁人哈哈大笑。我一把夺过“童子”,藏在小襟子上的衣兜里,再用一只手按住`````` 这时,有五六个和尚排成队,他们都身着紫色长袍,左手举着木鱼,右手用小棒有节奏地”啵__啵__啵”敲击木鱼,在走廊和菩萨屋里巡回,边走边念经。可惜,他们念些什么,我一句也没听清楚。 庙宇左边厢房里,一个老太婆坐在板凳上笑眯眯地教一群女人唱“佛句子”。我在门外(男人都自觉地不到这间屋里去)仔细听,每两句末尾都有个“那哈也___摩呵萨___阿弥陀___佛____”。屋里的女人越聚越多,有次刚唱“阿弥陀佛”时,突然“轰”!的一声,二十多个女人全都随脚下的土楼掉到一米多高的草坪上了!她们在灰烟中滚成一团,幸亏没一人受伤,有的边拍打着身上的灰尘边呵呵大笑;那老太婆也由惊慌变微笑,她把那些女人带到右边厢房里去后,马上又唱开了“``````阿弥陀佛”。 不知怎么的,下午了,我既不觉饿也不觉渴。大嫂给我们四姊妹每人买了根甘蔗,一个劲地催我们回家。看着哥哥姐姐们慢慢往山下走,我只得恋恋不舍地离开这充满欢乐与和谐的庙会场地。 非常遗憾!那座几十里外就能看得见的璃山和尚庙,不知什么时候被拆掉了!但她那雄伟祥和的身影和她身边欢乐的人群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