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研墨

【麻辣社区征文大赛】大话四川 我记忆中的家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7-8-1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山在2007-7-31 20:40:00的发言:

我也想发个帖,就是找不到应该在哪里发出去。

5、请参与征文的网友注意:征文在自己家乡的版面发表,譬如标题是『大话四川征文』巴中 ***** 就在巴中论坛发表,如果是内容是通江***** 就在通江论坛发表,若找不到自己家乡的版面,可以在http://bbs.mala.cn/dhsc_zx.html这里查找。发表以后,把帖子的内容和链接复制在本帖后面,以便查询。

发表于 2007-8-1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话四川征文

最值得向世人推荐的城市—攀枝花

CCTV主办的“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大型电视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我推荐的城市是自己的家乡—攀枝花。

攀枝花是全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市区内到处生长着高大挺拔的攀枝花树,由此得名。它是中国史上最年轻的城市,始建于1965年,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以资源开发的累累硕果闻名世界。是我国重要的钢铁、能源、钒钛基地,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中国西部工业明珠

这里有着丰富的矿产、水力和农业资源。已探明的钒钛磁铁矿储量达一百亿吨,是全国四大铁矿之一。矿石中共生的钒、钛储量,钒资源列全国第一,居世界第三位;钛资源居全世界第一位。煤的储量为十二亿吨。水力资源十分丰富,二滩电站是中国最大的水电站。攀枝花市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适于发展立体农业,粮食作物一年三熟;出产芒、香蕉、木瓜等热带水果;半山地区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良草场;高山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林木可采伐量达一千七百万立方米。

      攀枝花的建设要溯源到攀枝花钢铁厂的建设,当年三线建设时期,地质勘探部门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钒钛磁铁矿,是冶炼钒钛钢的原料,于是决定在这里就近建设一座特种钢厂。当时这里荒山秃岭什么条件也没有,建设者人拉肩扛,战严寒斗酷暑,硬是削平了几座山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这片群山峻岭之间,营造出一座象牙雕刻般微型的现代化钢厂,现在来到攀钢,依然被它那优美的建筑造型所折服。

进入这座100万人口的城市中,你很快会获得特殊的感受:走在大街上无论你讲任何一种中国国内的汉语方言,攀枝花人都无法判断你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因为这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攀枝花没有一条平坦的街道,都是上上下下的弯路,所以在这里很难看见骑自行车的;这里的冬天拥有温暖的气候、这里的冬天拥有明媚的阳光、这里的冬天拥有蓝天白云,这里被誉为太阳城。 ,尤其在夜晚观看更加壮丽。

攀枝花全年阳光明媚 、气候宜人、四季可游、市内旅游资源独特,具有亚热带风光,集溶洞、石林、瀑布、温泉、原始森林、高山草坪、地下海子、世界第三高坝、象牙微雕型钢城为一体。拥有国家、省级森林公园多处,被称为植物学家的天堂,其中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原始苏铁林,并且这里铁树年年开花,被誉为奇观。还有植物立体分布的大黑山;有号称“中华奇洞”的米易龙潭溶洞;有稀有红格的温泉;举世惊叹的攀钢和雄奇的二滩高峡平湖;有奇趣横生、有惊无险的“万里长江第一漂”; 有美丽的“世外桃源”格萨拉。攀枝花还盛产砚中奇品—苴却砚此外,攀枝花市也是外地游客到昆明、丽江、大理、泸沽湖的重要中转站和旅游通道。攀枝花,正以独特的景观,完善的设施,热情的服务,欢迎您的到来。

                                  (轨梁厂成品车间  何佳)

 

发表于 2007-8-1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话四川征文](阆中)《难忘的一次庙会》

                              难忘的一次庙会

       记得我六岁那年(解放前),大年初一天刚麻麻亮,吃过一年一次的水饺,穿上一年一件的新长衫,手拿黄纸包着的香和小蜡烛(我生病时母亲向菩萨许下的愿),和哥哥姐姐们兴致勃勃地去璃山赶庙会。

 

 璃山(又名玉璃山),坐落在四川东部,大巴山尾,是我家乡最高的一座山峰;四方锥体形,半山四周不知是哪个朝代人们用条石砌有打仗用的工事,四角都有一道用石头砌成的寨门。

 

 山顶有四百多平米的坪地,靠北有座由七八间瓦房组成的和尚庙。正中三间紫色琉璃瓦房比两边厢房高大得多,屋脊上用红``白几种小瓷片镶嵌成的“二龙抢宝”栩栩如生;房屋四角向上翘起,显得特别精神;屋内雕梁画栋`滚龙抱柱,每间屋里都塑有许多菩萨,他(她)们五颜六色,衣着各异,姿态各异,若有所思,若有所语,咋一看,惊逢古人复活!

                                                                                                                                                   

      今天这里特别热闹。这么早,就有好多来烧香的`还童子的`还清油的,还有卖甘蔗的``````

                               

      我的头等大事是烧香,可庙里的菩萨那么多,烧给哪个呢?再说,烧香的拥挤不通,像别人那样磕头礼拜的,我很不好意思。哥哥姐姐们不知跑到哪儿看趣趣去了,也许是故意躲着我吧。正在为难,忽然发现邻居金娃哥(比我大一岁),在我的请求下,他接过我手中的香烛,东找西找,在一位黑面紫袍的菩萨面前停了下来,他在香案的烛火上先后点燃了香烛,插好后,又是作揖,又是磕头``````我呆呆地站在旁边想,这位菩萨是谁呀?金娃哥说,他也不认得,反正是菩萨。这时,外边突然人声鼎沸。

 

      我们出门一看,草坪上二三十个男男女女边哈哈大笑边弓着腰在地上乱抓乱抢什么东西。仔细一看,原来在抢“童子”!我俩不敢参加——那阵势,很可能至少踩伤人的。

 

      刚抢完一批,来了一位打扮漂亮的小媳妇,她一手拿着香烛,一手抱着包裹;身后紧跟着一位五十来岁的老大爷,手里拿着一根酒杯粗扁担长的竹棒,他故意把竹棒在地上捅得咚咚响,边走边朝众人高声宣布:“今天,我媳妇来还童子,我专看谁敢乱抢”!大家只得微笑着眼巴巴望着他们父女俩(我们这里把儿媳妇称媳妇或女儿,不过得带上姓氏,如张女儿,李女儿)进了塑有“送子娘娘”的屋里去了。然而,还是有十来个胆大的男女,跟在父女俩屁股后边跃跃欲试。我想,我只能站在旁边看热闹,抢“童子”对于我是望尘莫及。

 

      一会儿,只见门口拥挤的人们呵呵笑着迅速往后退。在竹棒的掩护下,那位小媳妇刚一出门,突然把包裹一挥,“唰”!几十个“童子”乱飞,打在人们头上肩上,顿时“嗬”!``````大家迅速弓着腰,有的匍匐在地胡乱哄抢。就在这时,那小媳妇又把一包“童子”撒了出来。万没想到,一个“童子”居然飞到我脚边,我赶快抓了起来,双手捧着,生怕别人来抢。金娃哥连连说:“我看看``````我看看嘛”。我只把捧着“童子”的双手让出一点缝隙让金娃哥看,生怕“童子”飞了。

 

      哥哥姐姐们终于找到了我,我惊喜若狂地双手捧着“童子”炫耀似的对他们说:“看呀!我抢到童子了”!他们一拥而上,笑眯眯地相互传观:原来这“童子”是面粉做成的小女孩,蒸熟后涂上颜料,显得眉清目秀,可爱极了。大嫂一手托着童子,一手指指点点笑嘻嘻地对我说:“你不要把她吃了啊,要是你吃了,生个男孩,明年就要来还男童子;生个女孩,明年就要来还女童子!逗得旁人哈哈大笑。我一把夺过“童子”,藏在小襟子上的衣兜里,再用一只手按住``````

 

      这时,有五六个和尚排成队,他们都身着紫色长袍,左手举着木鱼,右手用小棒有节奏地____敲击木鱼,在走廊和菩萨屋里巡回,边走边念经。可惜,他们念些什么,我一句也没听清楚。

 

      庙宇左边厢房里,一个老太婆坐在板凳上笑眯眯地教一群女人唱“佛句子。我在门外(男人都自觉地不到这间屋里去)仔细听,每两句末尾都有个“那哈也___摩呵萨___阿弥陀_______”。屋里的女人越聚越多,有次刚唱“阿弥陀佛”时,突然“轰”!的一声,二十多个女人全都随脚下的土楼掉到一米多高的草坪上了!她们在灰烟中滚成一团,幸亏没一人受伤,有的边拍打着身上的灰尘边呵呵大笑;那老太婆也由惊慌变微笑,她把那些女人带到右边厢房里去后,马上又唱开了“``````阿弥陀佛”。

 

      不知怎么的,下午了,我既不觉饿也不觉渴。大嫂给我们四姊妹每人买了根甘蔗,一个劲地催我们回家。看着哥哥姐姐们慢慢往山下走,我只得恋恋不舍地离开这充满欢乐与和谐的庙会场地。

 

      非常遗憾!那座几十里外就能看得见的璃山和尚庙,不知什么时候被拆掉了!但她那雄伟祥和的身影和她身边欢乐的人群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发表于 2007-8-1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开雾散,有几把刷子哟!!!

发表于 2007-8-1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大话四川征文]千里汉中路(平昌城记事之一)

平昌论坛链接地址:http://bbs.mala.cn/viewthread.php?tid=681771

       

              千里汉中路(平昌城记事之一)

到平昌旅游,还有一处风景值得一看,这就是位于县城新城区和老城区之间的石梯路。由于新城区和老城区为一千仞石壁自然分成,往返上下城区的人们必经悬崖石缝中凿成的石梯路通行,身临其中,有曲径百折之感。而又具特色的当推汉中路。汉中路位于临江路东段和新平街旱桥之间的龟碑湾中,由于悬崖险峻,道路曲折,是平昌难得的一处景观。

汉中路的历史形成已无从查考,据说在三国时,诸葛孔明率兵六出祁山,部分兵力曾由重庆经达川路过平昌江口镇到达陕西汉中,汉中路的名称由此而来。那时由于龟碑湾山势峻峭,林木茂盛,溪水长流,汉中路是仅容一人通过的羊肠小路。到清朝时,道路有所扩展,形成了北起陕西汉中,南至四川重庆的千里汉中大道。在平昌境内经得胜、元山、张公入江口镇,再往长垭、黄梅溪经达川至重庆,境内全长90公里。汉中路的形成,成了千百年来境内陆路运输的主干道。清光绪八年夏,任浙江道台的的廖纶有感于家乡道路的奇险,损资开山凿石扩建江口汉中路,建成了长约一公里,宽一丈的石板路,大大方便了县内往来的居民。为以志纪念,廖纶在龟碑湾的绝壁上亲笔题写了“群山开路让人行”的石刻大字,至今仍保存在岩壁中,成为汉中路的观赏景点。一九五七年随着达广公路的贯通,以及区乡公路的发展,汉中路逐渐没落,部分道路只作短途步行。而位于县城龟碑湾的汉中路被保留下来,得到了发展并形成了县城上下城区的通行要道。

八十年代初中期,由于城市的扩建和经济建设的腾飞,人们的生活重心已从临河的老城区移入了二台阶的新城区,汉中路的重要性日渐体现出来。由政府拨款对汉中路进行了全面整修,加宽了路面,保护了古迹,在龟碑湾上修建了旱桥,使新平街得到了笔直的延伸。而今的汉中路已成了人们往返新老城区工作、生活、观光的必经之路,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步行。

从临江路东段的牛奶场顺汉中路拾阶而上,就见嵯峨峭拔的绝壁中似斧劈刀砍一般在悬崖石缝里嵌进一条路,巨崖对峙,青藤垂生,倒挂岩崖的松柏,苍翠欲滴,给汉中路平添了一种幽深宁静的气氛。路的两边,或根据地形山势,或依靠岩洞深浅,层层叠加,修建了不少小楼居,临路的一边,开办了茶园、饮食、药店、小卖部、理发店等服务性小商店。龟碑湾的溪水从路下下水道中汩汩流淌,似清泉悦耳可闻。岩壁上有山水顺藤蔓浸落下来,溅湿了路行人,令人陡增一种清爽凉意的快感。走进峡沟,稍憩片刻,可观看楼居悬岩美景,更可享受峡沟清风送来的阵阵惬意。再顺峡沟而上,可见左壁廖纶题写的“群山开路让人行”、右壁题写的《石峡颂》等石刻大字,笔力苍劲,令人叹服。再上,走出峡口,已至旱桥底,旱桥由条石层层垒成,高约三十米,如长城隐于大山中,又似城墙,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气势。在桥底岔路口,原有两座巨大的镇山龟碑,依山势而建,巨大的石龟驮负着一块高约十米的巨碑,一左一右镇守在峡口,成为一景,可惜均毁于文革,现仅存一块巨碑移于峡口内。从岔路口或左或右沿石阶而上,便到新平街进入新城区。

汉中路的景观,已吸引了远近游客的光临,特别是作为汉中大路的遗迹保留下来,更有一种特殊意义。为保护汉中路的观赏性,减少往返上下城区的人流,西去300米在崖缝中凿成的朝阳路已是连接新老城区的商业流通干道,人流的分散,对汉中路景点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如今的汉中路,百步九折,奇险幽峻,人们三三两两行走其间,自有一种怡情雅致的享受。

    到平昌,去汉中路看一看,别有一番情趣。

 (本文为原创作品,版权所有,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本人博客地址:http://space.scol.com.cn/laek/

                                               1994年8月20日于成都

                                         原载《平昌县经贸投资指南》(1995年版)

                            汉中古道

       汉中古道,从字面上看,即陕西汉中通往四川的古道。此路从汉中经通江过平昌(古时称江口)由水陆两路抵绥定(今达州市)再下重庆。

在古时候,中原进蜀道路崎岖,攀崖凿壁,历经艰险,正如李白诗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现在残存的道路痕迹还历历在目,不少题纪佐证了古人开山劈石修路造桥的丰功伟绩。

在平昌境内古代题刻尤多:如西兴乡天堂村北1.5千米,明万历乙卯年(1615)咸安袁雪庵书刻的高1.18米、宽0.7米,笔划宽0.9米的“长安古道”四字;位于江口镇汉中路崖壁,清光绪(1883)廖纶题书的“群山开路让人行”及《石峡颂》:

“天开灵奇,重峦叠嶂;

岗抱双环,路开一线;

树老石悬,竹修烟暗;

宿鸟晨飞,流萤夕璨;

水汇岷江,云连秦栈;

剑阁夔门,东西相间;

玉垒铜梁,秀分厥半;

拾级连登,置身霄汉”。

    由此可以说明古代的平昌境内有中原进蜀的古道,现为观光景点 。

到平昌旅游,还有一处风景值得一看,这就是位于县城新城区和老城区之间的石梯路。由于新城区和老城区为一千仞石壁自然分成,往返上下城区的人们必经悬崖石缝中凿成的石梯路通行,身临其中,有曲径百折之感。而又具特色的当推汉中路。汉中路位于临江路东段和新平街旱桥之间的龟碑湾中,由于悬崖险峻,道路曲折,是平昌难得的一处景观。

汉中路的历史形成已无从查考,据说在三国时,诸葛孔明率兵六出祁山,部分兵力曾由重庆经达川路过平昌江口镇到达陕西汉中,汉中路的名称由此而来。那时由于龟碑湾山势峻峭,林木茂盛,溪水长流,汉中路是仅容一人通过的羊肠小路。到清朝时,道路有所扩展,形成了北起陕西汉中,南至四川重庆的千里汉中大道。在平昌境内经得胜、元山、张公入江口镇,再往长垭、黄梅溪经达川至重庆,境内全长90公里。汉中路的形成,成了千百年来境内陆路运输的主干道。清光绪八年夏,任浙江道台的的廖纶有感于家乡道路的奇险,损资开山凿石扩建江口汉中路,建成了长约一公里,宽一丈的石板路,大大方便了县内往来的居民。为以志纪念,廖纶在龟碑湾的绝壁上亲笔题写了“群山开路让人行”的石刻大字,至今仍保存在岩壁中,成为汉中路的观赏景点。一九五七年随着达广公路的贯通,以及区乡公路的发展,汉中路逐渐没落,部分道路只作短途步行。而位于县城龟碑湾的汉中路被保留下来,得到了发展并形成了县城上下城区的通行要道。

八十年代初中期,由于城市的扩建和经济建设的腾飞,人们的生活重心已从临河的老城区移入了二台阶的新城区,汉中路的重要性日渐体现出来。由政府拨款对汉中路进行了全面整修,加宽了路面,保护了古迹,在龟碑湾上修建了旱桥,使新平街得到了笔直的延伸。而今的汉中路已成了人们往返新老城区工作、生活、观光的必经之路,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步行。

从临江路东段的牛奶场顺汉中路拾阶而上,就见嵯峨峭拔的绝壁中似斧劈刀砍一般在悬崖石缝里嵌进一条路,巨崖对峙,青藤垂生,倒挂岩崖的松柏,苍翠欲滴,给汉中路平添了一种幽深宁静的气氛。路的两边,或根据地形山势,或依靠岩洞深浅,层层叠加,修建了不少小楼居,临路的一边,开办了茶园、饮食、药店、小卖部、理发店等服务性小商店。龟碑湾的溪水从路下下水道中汩汩流淌,似清泉悦耳可闻。岩壁上有山水顺藤蔓浸落下来,溅湿了路行人,令人陡增一种清爽凉意的快感。走进峡沟,稍憩片刻,可观看楼居悬岩美景,更可享受峡沟清风送来的阵阵惬意。再顺峡沟而上,可见左壁廖纶题写的“群山开路让人行”、右壁题写的《石峡颂》等石刻大字,笔力苍劲,令人叹服。再上,走出峡口,已至旱桥底,旱桥由条石层层垒成,高约三十米,如长城隐于大山中,又似城墙,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气势。在桥底岔路口,原有两座巨大的镇山龟碑,依山势而建,巨大的石龟驮负着一块高约十米的巨碑,一左一右镇守在峡口,成为一景,可惜均毁于文革,现仅存一块巨碑移于峡口内。从岔路口或左或右沿石阶而上,便到新平街进入新城区。

汉中路的景观,已吸引了远近游客的光临,特别是作为汉中大路的遗迹保留下来,更有一种特殊意义。为保护汉中路的观赏性,减少往返上下城区的人流,西去300米在崖缝中凿成的朝阳路已是连接新老城区的商业流通干道,人流的分散,对汉中路景点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如今的汉中路,百步九折,奇险幽峻,人们三三两两行走其间,自有一种怡情雅致的享受。

    到平昌,去汉中路看一看,别有一番情趣。

 (本文为原创作品,版权所有,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本人博客地址:http://space.scol.com.cn/laek/

                                               1994年8月20日于成都

                                         原载《平昌县经贸投资指南》(1995年版)

                            汉中古道

       汉中古道,从字面上看,即陕西汉中通往四川的古道。此路从汉中经通江过平昌(古时称江口)由水陆两路抵绥定(今达州市)再下重庆。

在古时候,中原进蜀道路崎岖,攀崖凿壁,历经艰险,正如李白诗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现在残存的道路痕迹还历历在目,不少题纪佐证了古人开山劈石修路造桥的丰功伟绩。

在平昌境内古代题刻尤多:如西兴乡天堂村北1.5千米,明万历乙卯年(1615)咸安袁雪庵书刻的高1.18米、宽0.7米,笔划宽0.9米的“长安古道”四字;位于江口镇汉中路崖壁,清光绪(1883)廖纶题书的“群山开路让人行”及《石峡颂》:

“天开灵奇,重峦叠嶂;

岗抱双环,路开一线;

树老石悬,竹修烟暗;

宿鸟晨飞,流萤夕璨;

水汇岷江,云连秦栈;

剑阁夔门,东西相间;

玉垒铜梁,秀分厥半;

拾级连登,置身霄汉”。

    由此可以说明古代的平昌境内有中原进蜀的古道,现为观光景点 。

发表于 2007-8-2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呵呵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7-8-2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63楼的朋友,你的文章需要先在攀枝花论坛发表,然后把贴文的链接地址回复在本帖里,不然不能统计你的文章点击率和回复率。

发表于 2007-8-2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hao

 [em05]

 

[em05]

 

[em05]

 

[em05]

 

[em05]

发表于 2007-8-2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嗨!版主:

我是63楼的,我是阆中人,我写的《难忘的一次庙会》已先在阆中论坛发表了。

版主说的是65楼的朋友吧?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07-8-2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咳,我说的是62楼。

俺莫非是老花眼了?感谢燕山提醒。

发表于 2007-8-3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没关系的。

 

 

[em01][em01]

发表于 2007-8-3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凑个热闹!

[em33][em31]

发表于 2007-8-4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em04][em04][em04][em04][em04]

发表于 2007-8-4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发表于 2007-8-4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现金呢

[em03][em03][em03]

发表于 2007-8-4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这个平台一定参加

发表于 2007-8-4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想发表

发表于 2007-8-4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我也来过热闹

发表于 2007-8-5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大话平昌之千秋》

我的乡愁

洋葱头

 

地址http://bbs.mala.cn/viewthread.php?tid=682878

地址http://bbs.mala.cn/viewthread.php?tid=682878

当我打开这个帖子时,记忆的闸门就拉开了。。。。。。。。。。。。。

算算离开家乡已经快十年了,如今回想起来除了怀念,思念,唯一能做的就是铭记。都市生活纵然是缤彩斑斓的,心里想念的任是乡村里的宁静。在外面见多了丑恶嘴脸,愈发的想念家乡的父老乡亲。每每别人问起我是哪里人时,我总会抬高自己的头颅说巴中的一个边远乡村。也有些自以为阔绰的老板们问我:听说你们巴中是革命老区,很穷,是吗?我就会坚定回答他们:我们巴中也许不能和一些经济特区相比,但是我和我的乡亲们都一直在努力。我相信我们的勤劳,我们的勇敢,我们的智慧,会让我们的家乡富强起来的。众所周知我们巴中是革命老区,有千千万万的先烈给我们留下了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

平常和朋友们一起闲聊时总会向他们说起我的童年,现回想起来嘴角都会浮起一丝微笑.童年的点点滴滴顿时涌上心头. 门前的核桃树,在记忆中够好几个小孩合抱,但不很高,轻易就能爬上去。爷爷还在较粗的树丫上挂根绳子套个汽车用的旧橡胶胎给我做了一个秋千,因为顽皮我经常会爬上树去选个舒适的地方睡午觉。但因为担心睡着了会掉下去还特意找了根橡皮筋把自己捆在树上,完了还要试试看是否已捆牢,当时猛觉得自己真聪明这个办法都能想到,还很得意了一会儿。迷迷糊糊的不知道睡了多久感到自己快要因窒息而死掉,又难受又着急,好久都解不开绳子,只得大叫爷爷来救命,等我完全被解开时全身都已经淤血了。好长时间都没有化开,害爷爷心疼了很久。

放牛,也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尤其是每天傍晚要放学的时候,总会听到一两个家长在教室外面叫着他家孩子的乳名吼到:饭在中锅里,钥匙在洞洞里。吃了饭把牛牵到坡上切(去)放。每当此时每个听到的同学都要大笑,老师也会大笑。我们就在笑声中,追赶着夕阳一路飞奔回家。用最军事化的速度吃完饭,然后相约玩伴,同学,邻居,大家一起赶着浩浩荡荡的牛群上山或下河了。放牛最好玩的事莫过于斗牛,看两头牛打架在当时最具看点的。大家总会围成一圈在旁边很买力的叫“加油!加油!”总会有一头牛受伤,虽然觉得血腥,但好奇心已超过所有了。天黑了,牛儿也吃饱了。放牛娃们都会骑在牛背上一摇一摇的摇回家。

最高兴的应该是过年的时候,从腊月十七、八起就会有很多大人们赶着办年货。从场镇上背很多吃的喝的回来。也是从那时起,可以每顿都有肉吃,有新衣服,新鞋子穿。一年之中就那段时间是最幸福的,做了错事还可以不挨打。因为大人们讲究的事正月头腊月尾图个吉利。

那些天真无邪的童年已经远去了,只能深藏在记忆里。如今我只能怀念,那些天真,那些纯真已被现实的生活,工作,压力埋葬了。我的乡亲,我的童年里的伙伴们,我真的好想念你们。如果你们哪天在某个BBS上看到“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啊,你们过得好不好?!”那是我对你们的问候。如果时间能倒回我愿意永远都停在童年里不再长大!如果可以,我愿意用生命的三分之二去换那三分之一的零头!我只想回到童年,回到我的家乡—千秋!!!

这篇文章是洋葱头网友所写,发表在平昌论坛,作者可能对【麻辣社区征文大赛】大话四川 征文活动的规则不清楚,没有在此跟贴。我转贴过来,请楼主统计入参赛文章。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