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走进潜口民宅,领略明清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下)
潜口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隐居之处,南宋时曾是驰名江南的园林胜地。
因而,为了保护这方古遗迹,于是,就将散落在徽州地区的明清古建筑进行了异地搬迁,于是这里便有了“明园”和“清园”。
明园是潜口民宅里的最突出部分,它把明代徽派建筑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明园(主要是紫霞山麓方位)的对面观音山上,就是“清园”。
“清园”同明园一样,也是采取异地搬迁加以保护的措施,对散落在徽州各地的典型清代民宅进行搬迁和集中保护。目前,园内已搬迁保护民宅11幢,既有清代典型风格的徽商住宅、官宦邸宅、书香门第,也有平民百姓的民宅,还有古祠堂、收租房、古井和精美绝伦的三雕艺术。
说到三调,还的插上一句,这三雕指的就是“砖雕、木雕和石雕”也就是在砖、木、石上雕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禽鸟动物等神色各异的人物动物及其他。
相对来说,清园搬到这里的少些,和明园相比,无论从规模或范围来说,确实比不少上明园。
但是最让我记得的还是潜口民宅博物馆中的那座牌坊,那是一座富裕人家建造的牌坊。都知道,一般都是在京城做了高官后,家中为炫耀或让后人记住上辈创业的艰难,于是建起一座牌坊,既是为了光宗耀祖,更是为了让下一代要努力;再就是为一女子建贞节牌坊,也就是古代一女子只能从一而终,不管你嫁给谁,即使嫁给一个即将死去的人,作为女子也只能独守空房,倘若能让遗腹子做官炫耀,于是这女子便有了一座贞节牌坊,我听得最感人而伤心的就是徽州歙县许村的一位女子,嫁给丈夫才两年,丈夫便去世了,于是这个带着遗腹子的女子,便在家中失去了任何自由,家族中给此女子造了一座全封闭的围墙,把这女子关在其中,直到死亡(后面的故事以后再续吧,否则冲淡了主题)。
我在潜口民宅见到的这座牌坊,应该是我所见牌坊中从未见过的一座,这是富豪人家有了地位,于是建了这座牌坊,这牌坊究竟该怎样叫,我说不出,但我从牌坊中上段部分一幅图中,便知道,此富裕人家无人为官,于是便建这座“魁星楼”牌坊。(我是这样称呼的),这中间部分是一个小鬼,小鬼的一腿上翘,翘起的部分有一只收租用的“斗”,于是便有了一个寓意“魁”,看此图,你一定会联想到,这户人家就是想让自己的儿孙能做官,这样既有财又有官,岂不是两全其美?
不过这只是我的理解,解释的不一定准确哟。
不管其他,我们继续慢生活之旅罗。
请继续随我在徽州慢生活体验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