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赏恒山兄详实的纪实文章,有余工作关系,曾在水富对岸呆了近半年的时间,四川云南一金沙江大桥桥中为界,经常去水富买点这样那样的东西,后来回成都公司道财务报账时,财务曾盘问我你怎么吧云南的发票拿来报账?
旧作一篇为圣山兄壮色:
【蜀南竹海翼王桥头吊翼王】
翼王征战处,余今凭吊来。晚晴新雨后,画图忽然开。
翠竹连山峦,林涛自环徊。长风吹旧梦,平地响惊雷!
忆昔天朝事,历历眼前回。十六披战袍,二十领王冠。
纵横三万里,问鼎望中原。扬鞭催战马,欲饮辽河边。
西征斗曾酋,内乱遗恨还。穴蚁毁长堤,忠怀引疑猜。
孤军探竹海,铁蹄滑苍苔。蜀南瘴疠地,蹇路隐蛰虺。
豪杰悲末路,天公妒英才。凭空泄洪流,大渡河水寒。
四万热血儿,饮恨五月天。为保三千卒,甘摘顶上冠。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后生凭吊处,清泪湿栏杆。
================================================ “前往忘忧谷和墨溪的岔道口上,由一块厚约1米,宽1米多的石板,架在5米多宽的墨溪上而成,中无桥礅支撑的小桥。据说过去这里有两块龙骨条石,后来有一块断在了溪水中。这么厚实的石板,不是人为刻意破坏,绝不可能自然断裂,当地人讲:清同治年间,湘军将领刘岳昭部被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穷追到了这里,想断桥阻挡太平军。石厚且坚,锤不能断,就用桐油、硫磺来烧;右边刚熔裂,翼王追赶上来,扑灭火焰,救下左边这块大石板后,四处寻大龙骨石补边,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只好用4根条石,代替断了的大石板。竹农们感激翼王救桥补桥之功,把桥叫作“翼王桥”以志纪念。……”而倦客来时由于景区打造拓宽了道路,昔日的翼王桥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这一块石碣,在潇潇竹影中向人们述说翼王的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