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 趣味三雅 碧峰神峡
4月22日(星期日)。昨天从喇叭河回到天全县城,同行伙伴们商量后,今天决定去蒲江县朝阳湖。说那里湖水清亮,山水秀丽,还曾是成都五牛足球队的封闭训练基地。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因公出差与我同行的党支部书记胥明忠的老家就在蒲江县,我也想趁此机会去找找这位分别己近二十年的老领导。
可是,因为头天晚上就下雨,今早还在下个不停。车行至十公里的一个三岔路口,堵车了。沿公路右侧停了好长一串串汽车,望不到头。从左侧偶尔过来摩托或行人告之前面出车祸了,怎么办?等呗! 交警们整装指挥,步话机“哇哇”直叫,从喊话中听出些事故处理情况。没多久,路通了,真佩服警察处理事故的能力!虽没堵多长时间,但也有些扫兴,司机改了主意:改走“雅碧”路线。我们的车一路领先,曹大友的车先停在成雅高速雅安终点路旁的“茶马古道第一站”与马邦照相合影后, 狂追至距碧峰峡2.6公里的小桥边,司机也没商量, 后面的车一个左转弯过桥直奔碧峰峡而去……,我们川哥的车没有迥旋的余地,一打盘子也追了上去!
碧峰峡,我们来了,我们就这样来了!
还没进景区大门,雅(安)碧(峰峡)路途中,那青山伊人,流水潺潺,迷人的景色,比那个喇叭河景区内要强十倍!
来到碧峰峡景区停车场,门票80元/人,同样老年证减半,儿童免费。不同的是套票:包括乘99米电梯降至谷底算是进门20元、观看摩梭女表演20元、喝茶20元、保健按摩20元。实行景区中的分票制,还是一种可借鉴的好办法,至少让游客明白消费哦! 而且景区中其它项目不再收费,包括乘观光车、参观大熊猫、参观雅女园等不另收取费用。游客还是可以接受的!
谷底“碧峰峡”三个大字刻在水潭中央的一块大石头上,标志着这个景区从此开始。
我们也开始了碧峰峡的旅游! 正准备登在阶梯,回首看见两峰夹一沟的"一线天"美景,水雾从天缝中飘飘而至,雅雨敞开胸怀迎接我们远道的游客。
石板梯一步步,一串串,顺着山势,层层铺开,向山涧伸展,再伸展……,一直到山顶!
我的身体刚刚恢复,手术病癒后有些发胖发福,又是这伙人中年岁最大的。因此,从进入景区停车场起,就有人跟上了我----抬滑杆的。他们觉得我老、我胖、走路不行、爬山更不行。于是边走边与我谈价坐他的滑杆,开始要150元,说要爬三个多小时,远得很!云云。后来坐电梯下到谷底后,要100元了,爬到鸳鸯瀑布时要80元,还可以抱一不小孩坐他的滑杆。大伙都顾着拍下鸳鸯瀑布美景,玩得兴致,谁还坐他那滑杆哟! 当然,走起山间石梯来,一步一梯,步步高,还是累人呵。我冲在最前面,脚软了,汗水如注,气喘嘘嘘,……抬滑杆的是哥俩,他们也走得飞快。陪我爬了一坡又一坡,还坚信能让我“入座”。继续行进在峡谷之中,脚有些发软了,坐在石级上休息一会儿,抬滑杆的山民也坐旁边,卷上烟叶,抽一口。龙门阵摆起来,他们是被景区允许进山,为游客抬滑杆服务的。每天每人要在挣得的收入中交15元的管理费,抬上一位游客就能交上好几天的管理费,除去吃用,还有节余。旅游旺季也很累的,一天要抬三、四趟,收入可观呵!再次动员我坐他们的滑杆,这时价格已降至60元了。
我站起来继续向上爬,他们紧追不舍。我告诉他们,我下过乡(真的),当过兵(假的),不怕走路,有恐高症(哄他们的),不敢坐滑杆。再次请他们别跟我“泡”了,否则会耽误他们的功夫。说时,我们己爬到“飞峡瀑布”下面,瀑布从山顶倾泄下来,在阳光下,有如银珠飘洒,闪闪烁烁。瀑布旁边人工架设一道竹管引水至山凹处的“树墩盆”中,形成一处饮水洗手处。伙伴们又与瀑布为伴摄影欢笑。我和小天天在树墩盆中洗手,向照相的同伴们泼水嬉戏,孩子们笑得天真无比,我也好开心呵!
在山中游玩,有无穷的欢乐。孩子必竞是孩子,累了就是累了。小天天走了这么远的路的确有些累了,经不住滑杆的诱惑,自已坐到滑杆椅子上去了。终于,抬滑杆的招来了生意,外婆心疼外孙,爸爸心疼儿子,便默认了。二位山民终于在行程过半时,以50元抬一老一小上山顶的“最低价”,结束了这场“跟踪战”。抬着滑杆上陡山,特别是盘旋上山的石级,很不好抬。这里的滑杆抬法与峨眉山不一样,是用绳索挂在脖子上,双手齐腰硬抬,坐的人不觉得高,叫做“腰”抬。峨眉山的滑杆是直接抬上肩膀,叫“肩”抬,游客坐得高,感觉更加险要! 小天天高兴地在滑杆上喊着叫着,“抬”、“抬” 催促不停…… 。抬过一坡又一坡,徒步的都汗流夹背,何况负重抬滑杆的。看到他们也出汗了,喘气了。特别是到了那幅度很大,坡度很陡,又是回头弯的石阶,前抬腰弯90度,前胸快贴上地面了,后抬则双手高举齐眉心,这样才能保持滑杆前后平衡稳定。这50块钱的确也不好挣呵!……
拐了好几道弯弯,来到一处有石桌石凳的山腰处,大家休息片刻。我坐在石凳上,看见面前一棵树上有一缕缕烟雾向上飘去,仔细一看才发现是树丫上长的象叶片一样的花蕊,被风一刮,花粉飘浮象一阵阵清烟扶遥直上! 抬滑杆的山民戏说这种冒“烟”的树叫做会抽烟的“抽烟树”。生性快乐的两个孩子用弹弓射石撞击附近的一片“抽烟树”,树上的烟雾腾云驾雾般飞向山谷外面的晴空……。
告别“抽烟树”,抬滑杆的指指山坡上说到女娲娘娘庙了。我抬头一瞧,“雅女园”大门敝开,一佩戴胸牌的女导游引领我们进了图文并茂的雅女园展厅。导游小姐南腔北调,却倒背如流地为我们讲述了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及雅安“三雅”的故事。一雅“雅女”-----女娲。相传天洞漏雨,女娲飞天补洞,用石头补天,造出了富人,用柳条沾泥浆补天,造出穷人。另一说,用石头补天造出的是男人,用柳条补天造出的是女人。从此穷富有别,但仍是男耕女织,桃源仙境。人们视女娲为女神,在雅女园竖有一尊女娲娘娘神像,下跪求签将给你指点迷津。我下跪了,但没求签,神在我心中! 二雅“雅雨”-----雨城。据资料记载,雅安地区一年365天有200多天下雨,水茂天丰,滋润沃野,山川秀丽,魚米之乡呵! 三雅“雅魚”------头上佩剑的魚。雅安江河中都生长着这种无粼细嫩的江魚,加上烹饪巧作,别具风味。每公斤高达180元左右,“记住:魚头佩剑的才是真资格的雅魚!”-----导游小姐还补上最后一句!
离别女娲娘娘,拐弯上坡,就走出了垂直高度近500米的峡谷,踏上了景区水泥公路。也结束了抬滑杆的全部行程,交费,离坐,全部用时1小时48分钟。这和出发时说的三、四个小时相差很大哟! 我爬到碧峰寺前,高兴地让同伴拍下了照片, 因为我是病癒后第一次登山,靠自己的身体,战胜了自己!!!
顺公路右行十多米远,便来到碧峰寺山门前,寺门朱红色,据门外一婆婆介绍,寺内香火不济,己没什么香客光顾了。景区把这里作为观光车车站,我们一行稍事休整,等待客车载去观光游览下一个景点-----大熊猫园区。
几分钟后下车来到大熊猫饲养基地大门,过一小桥进大门,电动游览车迎在面前,10元/人次。我们一行以步代车,沿基地指示牌迅速找到大熊猫别墅。1号别墅“两室一厅”住着母子俩一老一少两只熊猫。老的1985年迎接亚运会出生的大熊猫盼盼,己经22岁了,这个年纪在大熊猫里算爷爷奶奶辈份了。她没睡午觉,独自在露天“大厅”的大树下吃竹子。她吃竹子很讲究,先熟练地用牙齿和手剥去竹皮,象人们吃甘蔗那样,咀嚼去皮的竹肉,吃得很快很多,据资料介绍,一只大熊猫一天要食竹子25公斤以上。少的那只叫迪迪,1995年由盼盼生养的女儿。她不出来,在卧室里来回踱步,可能有些害羞吧。2号别墅相距不到十米,也是两室一厅,分别住着2000年9月16日出生的一对双胞胎熊猫,大1分钟的叫龙腾,小的叫龙飞,据说是迪迪生养的。兄弟俩正在睡午觉,不愿出门晒太阳。大熊猫是世界珍稀动物,黑白的皮毛和那憨态可鞠的模样,特逗人喜欢。这老少三代在人类的保护下,过着无忧无虑的安宁日子!
熊猫别墅后山还有一个熊猫幼儿园。我们沿着隔离带走向幼儿园时,发现慗个后山林中铺满厚厚一层熊猫粪便------大熊猫吃竹子排泄出的竹粪,没怎么消化,完全还都是竹纤维! 饲养工人说,大熊猫吃得多但吸收却很少。
熊猫幼儿园外观建造得象城里孩子的幼儿园,五颜六色,格外吸引游客,特别是小孩子! 园内熊猫幼仔都在屋内看不见它们,只有一只在外边山坡上躺着,静静地审视着来观赏它的人们。为了不惊动午睡的熊猫宝宝,我们悄悄地从后山撤离了。
告别熊猫宝宝,直奔树丛中的一座木雕花楼-----远近闻名的摩梭女王园,这是一座按摩梭人生活习俗修筑的竹木寨。正房是一楼一底两层,楼上是茶馆,可品茗听歌;楼下是三间通屋大厅,是摩梭人进行文艺展示表演的舞台。彩色电视机前围着四、五位漂亮年轻的摩梭女,正对着屏幕反复轮翻练唱《花楼恋歌》,让她们钟情的情歌。歌声悠扬,悦耳动听,颇具民族特色。下午4时15分,摩梭人文艺表演开始。很简单,一个女声独唱,一个男声独唱,再一个集体舞蹈,还邀请观众游客一起跳。小天天的周奶奶上去跳了两圈,舞蹈动作类似凉山彝族的鞑体舞,甩脚拍手,叉腰转圈,跳得跌跌畔畔,自娱自乐呗!
摩梭木寨里还设有“鬼屋”,试探你的胆量的。门上画着硕大的黑蜘蛛,牛头马面,小鬼判官等凶神恶刹的图案,试试你敢不敢进屋! 可惜我们去得不巧, 工作人员没有在岗位。只好探头望望屋内,啥也看不见。-----这叫留有悬念,下次再来呵!
走出摩梭女王园,下坡就到了来时熊猫园大门。等待景区观光车把我们送至山外,回到那上午跨进景区的电梯旁-----碧峰峡-----拜拜了!
退出景区,川哥和曹大友驾车速度放开,沿雅(安)上(里)路,尤如穿行在碧绿森林海洋中,只听耳旁风声,转眼进入下里镇,眼前神奇般地出现了一块不大不小的山峦盆地,道路平坦,绿树一排排,田间农舍,男耕女织,好象真的驶入了女娲补天后的仙境。再飞驰,车过中里镇,盆地渐宽,可以遥望到盆地边沿的山脚了。盆地跑完,到了上里镇,标志牌变成降红色的了。这是一处旅游景点,镇这头有一尊石雕乌龟和敬烧香火的土地庙,进得镇来,沿公路对面仅一条几十公尺长的小镇场在眼前一晃而过,有茶馆、饭铺、小卖店、旅店、还有一座小石桥,架在镇场与道路间的溪流上。很快,镇这头的石龟又出现了,有小黄龙溪之称的上里古镇已抛在脑后。……这时盆地消失,山路十八弯,多个180度的回头弯一个接一个,车辆盘旋在去邛崃的深山中。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个急弯,又一个急弯……,直到两车停在邛崃的“曾钵钵”饭馆门前时,才知道前车上那位小姑娘早就被那山间十八弯甩晕了头……。
这家“曾钵钵”饭馆墙上挂着名人、笑星刘德一与曾店主一起进餐、交谈的合影大照片,以示炫耀。进餐后,两车先后进入成(都)温(江)邛(崃)高速,已是夜幕降临,华灯初放了。
啊 ! 二郎山·喇叭河 ! 啊 ! 碧峰峡 ! 再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