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的老城区人口密度大,外国城市老城区人口密度小,这里只讲城市的老城区。前面也说的很清楚,南充在5年后仅是老城区需要20公里的轻轨,新区近几年还不需要。
百年前,城市轨道交通没有架空轻轨,只有地下铁路,路面有轨电车;而现在的架空轻轨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路面有轨电车演变过来的,因为车辆的剧增无法给路面有轨电车良好的运行条件。像香港这边的郊区老式轻轨,说白老就是老式有轨电车。部分地段居然要混行,穿过路口,而且每一节车辆很短小,仅是作为辅助使用。现在的城市轨道交通是绝对要做到无障碍通行,绝对不能出现混行,等红灯的现象。
轻轨和地铁不是地上地下之分,而是车辆大小,运力之分。但是同样种类的轨道线,地面,高架,下穿的平均土建费用比是———1:3:9。依照南充的城市规模,人口,财政实力,很多年内建地铁是不现实的的,所以只能是选择轻轨。城区的人口密度与私家车辆历年增加,老区街道狭窄,人口密度大,出行量大,公交车的运行条件受到严重限制。
在深圳这边,很多地段地铁都是架空运行,尤其是龙岗线,龙华线。因为地下的造价太高。武汉轨道1号线都是全线高架。
城市轨道交通有很多种类:
1.A型标准轨重轨地铁,平均造价7亿/公里(地下),或5亿/公里(高架),运力70000人/小时;
2.B型标准轨重轨地铁,平均造价5.5亿/公里(地下),或4亿/公里(高架),运力60000人/小时;
3.C型标准轨轻轨,平均造价3亿/公里(地下),或1.9亿/公里(高架),运力30000人/小时;
4.跨座式单轨(重庆那种,主要高架),平均造价2.1亿/公里(高架),运力25000人/小时;
5.悬挂式单轨(全为高架),平均造价0.8亿/公里,运力10000人/小时;
6.直线电机导轮系统(一般高架):平均造价1.4亿/公里,运力15000人/小时;
7.大运量封闭式有轨电车(仅适用于50-100万人之间的中等城市)。
如果舍得投资,在老区轻轨能够地下穿的的话当然是最理想的,毕竟现在都是BOT+地产+财政补贴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