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那个叫gzcs的人根本就说不清,这里本来就是谈交通问题,那个叫gzcs的把话题转移成了政治问题。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他总是和英国扯在一起。
首先一个,轻轨和地铁的区别不是地上与地下,而是车型大小,运量。不同运量成就不同造价,就比如上海5号线,6号线都是轻轨,因为应用的是C型车运营,武汉一号线虽然全线高架,但也算是地铁,因为使用的是B型车。轻轨轨道的高架桥墩和下穿隧道的标准和地铁有明显差异,造价与运力都远小于地铁。
城市轨道交通分为三大类———地铁,轻轨,新型轨道交通:
地铁类:
A型标准轨重轨地铁,平均造价7亿/公里(地下),或5亿/公里(高架),运力70000人/小时;
B型标准轨重轨地铁,平均造价5.5亿/公里(地下),或4亿/公里(高架),运力60000人/小时;
轻轨类:
C型标准轨轻轨,平均造价3亿/公里(地下),或1.9亿/公里(高架),运力30000人/小时;
跨座式单轨(重庆那种,主要高架),平均造价2.1亿/公里(高架),运力25000人/小时;
悬挂式单轨(全为高架),平均造价0.8亿/公里,运力10000人/小时;
新型轨道交通类:
直线电机导轮系统(一般高架):平均造价1.4亿/公里,运力15000人/小时;
大运量封闭式有轨电车(仅适用于50-100万人之间的中等城市)。
A型车与B型车造价巨高,运力超大,,,依照南充的城市规模及财力,建设C型车,跨坐式单轨,直线电机导轮系统是最合适的,如果怕造成环境问题,在密集的老区地段可以实施建设隔音墙,部分地段下穿等措施。但全线都下穿是很难的,因为同样种类的轨道线,地面,高架,下穿的平均土建费用比是———1:3:9。深圳地铁和香港地铁在新城区地段几乎全部都是高架。
现在城市轨道交通不是用财政去投资:
南充五星地下商城,过境隧道,地下停车场,总投资20亿,就是BOT+地产模式……绿地集团敢投资80亿造“南充北部新城”……
这种巨额投资是为了升值,挖掘长远的商业价值与升值空间,“钱”途无量,不是单纯为了收回成本和赚钱。深圳地铁理论上预计70年才能收回成本,但只要能维持运营,就能无限地升值。或者还有一种模式,就是地产模式——让投资方投资修建城市轨道交通,但轨道沿线左右的50米以内的地产权划给投资方,权限20年;或是在新区给投资方划一块地,让投资方免费开发,但要根据规划修建一条轻轨。
这里仅说2017-2018年左右仅需开工城市轨道一号线先期段20公里,因为非常需要:
老城区在上下班高峰期交通堵塞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增加公交车只会更加加大南充老城区的交通压力,此方法不可取。私家车急剧增多,道路日益拥堵,公交车运行条件受到了巨大的限制,造成公交车根本就满足不了城市的需求,南充顺庆很大面积的老城区,老城区道路狭窄,更本无法满足数量剧增的汽车出行。新区不一样,规划布局合理,所以近几年的新区公交车还可以暂时满足需求。
全世界某些大都市——纽约,伦敦,上海,广州为什么城市交通没有完蛋,因为都各自拥有N条高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设施………………
本帖最后由 Janleef_Empire 于 2014-1-2 14:4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