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原创]亲历青川地震灾难和人间真爱---------不断上传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永祥赴青川灾区调研灾后重建工作

发布时间(2009-05-08 09:59) 发布者:尹海波 

 

郭永祥(左三)一行在竹园堰塘农房示范点调研农房建设

 

郭永祥(中)一行在枣树村慰问集中安置点的受灾群众

 

郭永祥一行在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调研旅游产业开发


  5月7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永祥赴青川对灾后农房重建、产业发展、城镇基础设施以及旅游开发等情况进行综合调研。

  郭永祥一行先后到竹园镇堰塘、凉水镇蓬溪口农房示范点、马鹿乡大棚蔬菜产业园、黄坪乡枣树村调研农房重建工作,看望慰问集中安置点的受灾群众,深入全面了解青川受灾群众的生活情况。郭永祥对浙江援建青川项目的进展情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浙江援建青川表示感谢。他要求青川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再接再厉,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又好又快地推进青川灾后重建。

  郭永祥一行还视察了石板沟堰塞湖、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旅游产业开发情况。他要求青川县委、县政府要努力快速地把旅游产业搞起来更好的促进青川县的灾后重建和经济发展。

  中共广元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茂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杰章,青川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浩生,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向勇,副县长周建明等领导陪同考察。(李茂生 张涛)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幸存者说》、《东河口绝恋》、《樱桃红了》、《青川情》

青川东河口受热捧

 

首发式现场

 

首发式现场

 

作者现场签赠作品

  (曾德冲  石玉林 记者熊芙蓉)5月8日,《幸存者说》、《东河口绝恋》、《樱桃红了》、《青川情》四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纪实文学作品首发式在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举行。

  首发的四部作品是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不辞辛劳,深入抗震救灾一线采访,采写许多生动鲜活的故事,并日夜奋战的灵魂之作。这些作品主题鲜明,集中表现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开拓创新的崭新时代精神。四部作品得到了高洪波、阿来等著名作家的充分肯定,阿来在首发式上对四部作品充分肯定,尤其是充分肯定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四本书被参加首发式的受灾群众瞬间“抢”走,站在原地开始阅读和思考。共同回忆艰难的抗震救灾过程、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开拓创新的崭新时代精神。手里捧着书,村民伍贵斌激动的说:“这些书内容真实,感情真挚,里面还有我们自己的故事,深刻反映了大地震的惨烈状况、党委政府果断决策、人们之间真情友爱、危难时刻人性闪光,能充分回忆起共同战斗,克服困难,重建家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心灵震撼。”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高洪波,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等众多知名作家出席首发式,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总工会主席王振会主持首发仪式。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肃文县:国家贫困县的重建苦涩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苏永通 发自甘肃文县

2009-05-06 22:41:59

 来源:南方周末

 

一年前,这里遭遇着震后救援的“十里不同天”,现在,他们同样感受着另番重建体验

姚渡大桥的两岸,去年腊月已经开工的余家湾小学,工程一直“走走停停”,半年后推土机仍在掘土平地。而对岸今年年初才奠基的姚渡中学已经建到第二层。

余家湾属于甘肃省文县,姚渡则属于四川省青川,仅隔一条白水江。在两岸的百姓眼里,这更像是一场隔岸相望的重建竞赛,尽管主导者都不愿意承认。

一年前,“5·12”震后,川甘两地的老百姓正是从这条江的两岸感受着救援的“十里不同天”,文县灾情,曾一度被低估和忽视(详见《甘肃文县:被低估的震灾》南方周末2008年5月22日)。

现在,民间的对比惯性仍在延续,余家湾的一些百姓见到记者就凑过来说,这里比起对岸重建“慢得很”。

文县辖下的碧口镇因为地震大部分房屋倒塌或严重受损,而居民们至今仍住在危房中,或是白水江边的帐篷里。

重拾

由于交通和信息一度中断,以及一些尚未明了的原因,这个受灾严重的国家级贫困县一度被外界忽略。一直紧盯媒体报道的甘肃陇南市文县县委宣传部发现,在央视 播放的地震分布示意图中,终于增加了文县。这已是震后第七天。

《甘肃文县:被低估的震灾》——南方周末2008年5月22日“边摇边建”

但现实是,文县农村的重建的启动速度之快,绝不亚于四川。县里建设局副局长丁兴文说,2008年7月10日,他们的第一批重点村就已开工建设。

当地一官员称,震情被低估的遭遇,多少刺激了上级领导的“重建心切”。可资佐证的是,文县所在的甘肃省陇南市,去年7月就宣布要在两年内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同一目标的提出,四川晚了半年。

文县县长张宏曾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了担心,灾后重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三年并两年”,实际上是将这个系统浓缩了,给地方政府带来诸多挑战。

紧急启动的代价是规划编制和论证不够充分。一位负责重建的官员承认,他们“边恢复边规划”,文县的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就是单位凑了几个人做的”,现在看来,准备工作有些不足,“造成我们也很被动”。

最直白的例子或许是道路建设的相对滞后。自北向南穿越文县的“生命线”212国道,受地震破坏严重,几乎天天在堵车,严重影响外地重建物资的运入。直到重建开始8个月后,这条路才启动“升等改造”建设。文县官员说,“国道市县管不了”。

重建进度亦很难有序推进。文县的123个重建村,原计划分为三批建设,不过,重建办副主任杜小斌发现,“批次全乱了”。去年底,中庙乡几乎所有的重建户都已经开工。

“5·12”以后,余震不断,去年5月和8月最大的两次,距离青川最近的文县遭受重创。但这并未阻止它加快重建的步伐,上述官员笑称,“我们是边摇边建”。

一度有人反对,中庙乡一乡干部证实,去年8月余震之后,有灾民集体请求缓建,乡政府由此打报告给县政府,希望“推迟一点”。

由于担心工程质量问题,在深圳援建的清水坪村,村民也一度阻拦施工。村主任杨德明至今记忆犹新,他说,援建的新村就在湍急的白水江边,施工单位太早进入,平整地基却不到指定地方拉沙土,打地基来不得半点马虎。

即便缺钱少料,文县灾民们还得延续重建梦想。  图/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

碧口镇仍住帐篷的一家灾民。 图/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

等料,等工匠

尴尬的局面并没有因为重建的决心而避免,至少目前重建进度正面临资金、物价和交通等多重压力而逐渐放缓。

重建工程的“遍地开花”,使得文县建材一度全面告急,尤其是砖块,就连政府支持的深圳援建的联丰村,也曾因缺少砖块而推迟十天。

现在,机砖依然严重紧缺。一个月前,甘肃文县组织对全县农村重建情况进行检查,约有1/5新房成了“半拉子”工程,处于“等料”状态。

大渡坝村村主任桂金全刚刚才拉到了3万块砖,这距离他打基地已经半年了。“连烧得最差的砖都拉不上。”他说,当地砖厂的砖,已经被预约到了年底。

桂金全从四川遂宁请来的施工队承包了包括他家在内的村里6户的重建工程,4户因为缺砖而停工,工人们不得不暂时返回四川。而全村,有30%的重建户还在“等料”。

供求紧张已经导致物价上涨。除了钢筋外,水泥和机砖价格,都比震前涨了一倍以上。

文县物价局不得已对砖、水泥、钢筋等建材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政策。但政府“有形的手”,看起来难敌市场“无形的手”。不久前,县物价局给本地的三家砖厂开出了罚单——它们的出厂价太高,但取证却费尽周折。后来水泥价格稍有回落,钢材价格趋于稳定,某种程度上得益于酒泉钢铁集团总经理助理挂职到文县当了副县长。

工价也在飞涨。桂金全雇用的四川施工队,开出的人工费200元/平米,地震前,只需要80-90元。当地老百姓说,“四川师傅”比砖头更为抢手,没有任意议价的余地。

要钱,要政策

这是一个至今仍顶着国家贫困县帽子的县,25万人口中贫困人口占了70%以上,县财政从来都靠上级转移支付。遇及这等史无前例的震后重建,自力更生谈何容易。

4月中旬,国务院灾后重建办一副主任前来文县调研,在文县官方的汇报材料中,重建资金缺口大,以及贷款难,列为最主要的“存在问题”。

文县重建办副主任杜小斌坦言,若仅靠灾民自筹,自建户中,恐怕有80%无法建成入住。

在“半拉子”工程中,他了解到,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因为“来钱快”,不少农民只能暂时搁置重建家园,前往内蒙古挖煤,“今日打工,明天修房”。

物价的上涨,多少冲淡了国家给予的补助力度。文县县长张宏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给予重建户2万元的补助,实际上现在只相当于原来1.2万元的购买力。

在四川,灾民还可以利用银行的贷款来弥补,但文县,自去年到现在,仅发放贷款2.56亿元,缺口高达7.5亿元;仅有8972户重建户获得贷款,尚有26027户在着急等待。

在中庙乡农村信用社,每天都有灾民失望而归。一位妇女高声抱怨她已经跑了4趟。自去年9月底10月初,文县信用社发放第一批贷款之后,就停止了重建项目的信贷业务。

今年文县又与陇南市协调了3000万的贷款,为了用在刀刃上,只允许发放给最困难的群体,为了惠及更多重建户,每笔贷款不超过1万元。

然而,在贷出1000多万元后,3000万元计划戛然而止。4月28日,文县信用社不得不停止大部分正常信贷业务,原因是没钱可发了。信用社目前基本依赖人民银行再贷款维持,而这些钱是不能用于重建这样的长期项目,他们曾被监管部门发现并纠正。

信用社亦是有苦难言,贷款采取“农户联保”方式,“担保只是走过场而已。”信用社副主任吕向阳说,“风险全在我们的头上。”

吕转述,在近期的一次总结会上,县长张宏激动地说:“3年后,农民还不起怎么办?信用社可能就倒闭了。”几乎没有人认为,灾民们能在三年内具备偿还能力。

作为县长,张宏只能掌控信用社这惟一的金融机构。2.56亿贷款中,信用社占了2.44亿元。商业银行大多“袖手旁观”,只有农业银行,放出了1200多万元的贷款,且条件“苛刻”——必须有“拿工资的”公职人员担保。

4月17日在文县向国务院灾后重建办的汇报中,7条建议,5条与资金相关,它希望获得中央财政更大的支持。此外,还请求协调金融部门及时落实居民住房重建贷款等。

“大锅饭”

一年过去,文县人仍感受到,外界的关注明显少于四川,即便在媒体替其呼吁被忽视的遭遇之后。

文县财政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16日,文县共收到单位、企业、社会各界捐款1302万元,这甚至少于四川一些学校获得的捐款数。

中庙乡乡长张文东说,震后至今,该乡活动板房只有二百多套。多数灾民,只能在帐篷中过冬。

两周前,中庙乡余家湾小学终于迎来一个成都的叶老师和第一车文具。中庙乡对面的青川姚渡镇由浙江玉环县对口支援,而它所在的青川县,由浙江省对口支援。而负责对口援建文县的深圳一市,实际上面向的是陇南市2县1区(文县、康县、武都区)以及甘南州的舟曲县。“地震初期确定深圳对口援助文县,后来变成援建三县一区,一家变成四家,一锅饭变成四个人吃。”文县一位官员说。

尽管在陇南地区,文县受灾最重,但在深圳的援建项目中,他获得的资金却并不是最多的。

重灾区碧口镇,全部受灾。当地灾民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原本以为援建碧口的项目,落在了八十多公里外的城关镇。

中央专门下发灾区的灾后恢复重建三年切块包干基金,也面临着共享的遭遇,有官员说,这笔钱,除了受灾较重的文县、武都区和康县外,陇南市各县市均有份。文县的份额位居全市县区第二,仅15.69%。

县长张宏现在只能反复向来自深圳的记者呼吁,希望深圳加大援助文县的力度,并希望借当地媒体,呼吁企业家和慈善机构,支持文县的教育、医疗等“爱心项目”。

后遗症

除了争取外界支持外,文县的官员还提出,希望灾民们不要“等靠要”。去年10月,文县在县城两侧的高山上,建设了夜景工程,夜幕降临,山上“星光”与月亮交相辉映。一位官员说,这些太阳能灯还能打出标语,一条是“建设和谐文县”,一条是“文县的明天更美好”。他说,这可以激发文县人重建家园的勇气。

现实的情形摆在那里,即便受灾较重的中庙乡,3600多户全部受灾,而涉及深圳援助的总共才360户。也就是说,90%的灾民需要依靠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

依照震后上级既定的要求,今年11月底,文县必须完成农村的重建任务。

至少从数据上看,几个示范援建点的“深圳速度”,的确带动了全县的重建热情。文县向国务院重建办汇报的数据称,全县农村灾后需要重建的34999户农户中,94%已动工,其中,竣工的24099户,占重建户的68.8%。

今年1月,清水坪村村民在欢欢喜喜参加完入住仪式后,又返回了山上居住,没有在新居中过年。

清水坪村甚至尚未分配房子,难题是土地,无地农民需要交纳“占地费”,而这一问题本应在开工前就解决。47岁的清水坪村农妇张桃云归咎于“人心不齐”,“当时都高高兴兴地想下去,现在要交钱没钱了,都住不成了。”

而在清水坪村主任杨德明看来,土地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新村无法接上水、电,排污设施也不知在哪,按方案,这些基础设施配套由政府承担,而立项申请报告才刚刚上递。

附----

甘肃文县:被低估的震灾

2008年05月22日10:37 人民网

  死亡之弧-孤僻与自救:甘肃文县-被低估的震灾

  由于交通和信息一度中断,以及一些尚未明了的原因,这个受灾严重的国家贫困级县一度被外界忽略。

  十里不同天

  5月18日,家在甘肃陇南市礼县的陈贵珍和二儿子张斌一起,乘车赴陇南文县中庙乡。陈氏母子要去从未到过的二儿媳王欣丽家,后者在地震中遭了灾,房子塌了,陈贵珍打算去帮一下亲家。行前,对方只提了一个要求:买一顶帐篷。

  中庙乡位于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交界地带,距离震中汶川仅200公里,距离之近和受灾之重,甚至超过了四川离震中较远的一些灾区。

  事实上,中庙乡与对面四川广元姚渡镇隔江相望,相距不过10公里。这里无论是说话口音还是生活习俗,都与四川接近,但是,在行政区划上,它属于甘肃。

  中庙乡于家湾村村民杜正平说,在5月19日前,有六个村民组的于家湾得到的所有外界捐助是:5顶帐篷和10根蜡烛。由于无法分配,这些帐篷最后决定给学校,但由于学校早已停课,所以只能闲置。

  这让于家湾的村民们不禁羡慕河对面的四川省的姚渡镇。一位村民听说,地震之后,那里的村民虽然同样损失惨重,但外界援助却很快到达,灾民们不仅用上了帐篷,每天还能分到牛奶、蛋糕和矿泉水。

  与汶川县地震消息在第一时间发布和滚动播发不同,位于甘肃的文县由于种种原因,灾情无法被外界获知。不少甘肃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甚至误以为,甘肃灾情并不重。

  根据文县县委宣传部提供的数字,截至5月20日,在川北大地震中,文县死亡94人,伤1083人,倒塌房屋11万余间,是甘肃省受灾最严重地区。如果不是因为灾情更为惨重的四川,仅凭以上数字即可判定这亦属建国以来罕见的重大地震灾害。

  不过,灾情刚刚发生之际,统计数字似乎并不能完全反映真正的灾情,以死亡数字为例,当地最初的上报死亡人数仅为12人。政府为此饱受诟病,公众以此认为官方有意隐瞒灾情。

  文县有关官员对此说法显然无法接受。他们认为,地震是天灾,作为地方政府,无需承担责任,因此并不存在有意隐瞒的动机。

  媒体稀疏

  有不少人对本报记者证实,地震发生后,文县范坝乡确曾有基层领导公开讲过灾害"不严重"之类的话语。值得注意的是,"低估"灾情的似乎并不仅仅是基层领导,在灾后发生第二天,甘肃省红十字会曾计划捐助陇南一千床棉被,然而在出发前却被告知:灾区并不需要这个。事实上,由于房屋倒塌,一些住在深山的村民未能从家中取出一件物品。

  本报记者在文县采访中发现,一直到震后第七天的5月19日,救灾帐篷才开始陆续发放到农村灾民手中,且远远无法满足需要。如范坝乡,按每15名灾民使用一个帐篷的比例发放,而一个帐篷的面积仅12平方米,至多供8人居住。

  情况差点变得更加糟糕。据陇南市一位政协副主席称,灾害发生后,前来文县视察灾情的陇南市委书记王义发现灾情严重程度大大超出预料,遂返回市区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将原定拨给文县的帐篷数目提高到11000顶,以解燃眉之急。

  5月19日,兰州志愿者陈晶晶将带来的药品送至位于碧口镇的文县第二人民医院。她惊讶得知,这竟是医院收到外界的第一批捐助药品。

  同一天,一直紧盯媒体报道的甘肃陇南市文县县委宣传部发现,在央视播放的地震分布示意图中,终于增加了文县。这已是震后第七天。

  汶川大地震后,由于媒体反应迅速,使得救灾工作及时有效,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不过,就文县情况而言,却不成就此说。地震发生后,各路媒体云集四川,甘肃鲜有国家级媒体顾及,很多人是通过亲友渠道知道陇南灾情同样严重。

  有当地人士认为,文县和陇南的救灾工作以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来视察为转折点,央视对此次视察的报道,第一次让全国知道了甘肃的灾情。之后,央视"时空连线"栏目记者也赶赴文县,对灾情进行实况转播。

  而甘肃省内媒体则一度受到坊间非议,认为其没能及时将甘肃灾情报出。亦有媒体因为"报道不及时"受到官方批评。此外在后来的报道中,有观众对电视镜头中过多的领导镜头大为反感。

  本报记者在文县采访时发现,由于迫切需要灾情被外界知晓,媒体记者在文县受到普遍欢迎。有早已停止营业的旅馆老板提供住宿,甚至有出租车司机愿意无偿为记者出车采访。

  民心淳朴

  地震之后,甘肃出动了七百余名武警协助村民救灾,记者走访时发现,大多村庄武警战士已经先期赶到,主要是帮助灾民抢出倒塌房中下面的粮食。然而,武警战士的好心有时却被村民拒绝,因为村民们发现,这些战士其实也都是来自农村的娃娃。“我们粮食损失了没什么,人家娃娃要是受了伤可担待不起。”一位村民说。文县当地居民曾自发为部队官兵送菜送粮,结果均被谢绝。

  与对待部队官兵的态度有所不同。尽管地方政府在此次救灾中表现出足够的努力,但灾民们仍有不满。在文县范坝乡,由于乡政府大楼亦受损严重,被迫搬出在外办公,并用一些塑料薄膜搭起一个简易棚。结果被尚无住处的村民将其扯坏。

  5月19日,第一批空运物资由直升机运至范坝乡,由于降落地点临时改变,附近一村村民率先到达。乡政府派至接收物资的"民兵"发现后,与村民发生了冲突。据范坝乡派出所一民警称,冲突原因是村民哄抢救灾物资。不过另有目击者称,村民其实只是帮忙将物资从直升机上搬下,并无哄抢之意。

  另外,村里人表示没未见过直升机,主要是去看新鲜。事后,一位认为受委屈的村民到乡政府找人“评理”,结果却遭到围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该村村民显得充满顾虑,他们担心本村被政府"记恨",进而影响到灾后的救济。

  本报记者注意到,尽管当地村民对镇政府多有怨言,但在得知乡里中学将要复课之后,自愿将自家的毛竹砍下,无偿帮学校搭建教室。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柴会群 发自甘肃文县 (来源:南方周末)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肃陇南实行官员对特困户包户帮扶建房

 2009年05月12日00:0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陇南5月12日电 (记者 刘薛梅) 记者从11日举行的陇南市灾后重建新闻发布会获悉,为确保陇南偏远的贫困山区每一个特困户在年内建起新房,陇南市在实行官员联乡包村责任制的基础上,对特困户实行包户帮扶建房。

  陇南市大部分特困户地处边远贫困山区,村民在建房上普遍存在既无余粮又无存款,缺少劳力,筹集重建资金能力弱,贷款无担保,靠国家两万元补助很难完成重建任务。

  陇南市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黄泽元在此间介绍说,在对灾后重建重点村实施包村帮扶的同时,陇南市拟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和部门的帮建责任,把一万一千一百六十三户农村重建特困户纳入帮扶范围,实行包户帮扶,力争灾区村社住房重建今年九月底基本完成,年底全部完成。

  据黄泽元介绍,陇南市每名市级党政官员、人大、政协班子主要官员,每人帮建三十户;人大、政协副职官员每人帮建二十户;县(区)党政班子成员、人大、政协班子主要成员,每人帮建二十户,人大、政协副职每人帮建十户;市直部门、中央、省驻陇南各单位,帮建二十户;县(区)直各部门,每个单位帮建十户,其他各部门各单位也将落实帮扶责任。

  据统计,陇南市特困户群众共有五万五千六百四十八户,其中低保户二万七千二百一十二户,遇难者伤残者家庭一千八百五十五户,重点优抚对象二千二百四十六户。(完)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带动灾区人民致富
2009-05-12 09:21来源:荆楚网作者:
(新民网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灾后重建发扬自力更生
2009-05-12 09:21来源:荆楚网作者:
(新民网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512个心愿:心会跟爱一起走
2009年05月12日 10:39凤凰网评论专稿

“512个心愿”     特派员彭远文

“这次真的被网友感动了。”——这几天,我到处跟人说这句话:跟同事说,跟朋友说,跟亲人说;在电梯里说,在路上说,在即时通讯工具上说。我像祥林嫂似的一遍一遍重复这句话。我说的是“放飞512个心愿”活动。

我跟人讲张玉英的事情,她的丈夫在地震中遇难,独立带着一个女儿生活,但她却不愿意开口求助——网友没有因为她没有开口而无视她,北京的封女士和她的丈夫准备长期资助,一直到她的女儿读书毕业。他们说以后会去青川看望张玉英。

还有赵红梅,父母智障,妹妹八岁了还没钱上学,靠着七十岁的奶奶支撑整个家,她的心愿只是要一个布娃娃——在日本的潘先生不仅给了她一个布娃娃,而且还捐助了5000元,作为赵红梅妹妹上小学的生活费。

还有13岁的李娅蓉,父亲在地震中遇难,哥哥考上大学却选择了外出打工还债,她同样是如此自尊敏感,她说她的心愿是“靠自己努力”。深圳的杨先生和上海蒋女士出现了,他们选择了帮助李娅蓉哥哥(李天伟)的方式来帮助李娅蓉,蒋女士在给我的邮件中说:“我觉得我们这样远在千里之外的人,很难给她情感上的她所希望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也许对我们来说,帮助她所爱的人,让她更多体会到家人的关爱是更好的选择。”杨先生前天已经汇了一万元给李娅蓉的哥哥还债,还给李娅蓉汇了半年的生活费,他说:“李娅蓉可能性格比较强,由她妈妈给她钱会比较好些。”而蒋女士,这些天一直在为李天伟重复校园而努力。

还有陈词,这个从去年5月一直呆到现在的志愿者,他和他的团队支教的学校需要更多的帮助。现在已经有16位网友认领了他的心愿。还有一些人的信息没有展示在网页:我的一位朋友通过我要到了陈词的联系方式,他正在根据陈词所需在美国发动募捐;而上面提到的深圳杨先生,他在邮件中向我抗议:“你们规定一个人只能认领一个心愿,我觉得太政治化了一点。我想联系陈词,他们要解决的问题相信不是一个心愿就可以解决的,希望能长期给他们以支持!”我只能把陈词的联系方式也给了他。

还有何悦,原东河口小学的教师,她给了一份需要资助的32个孩子的名单--我和她,都不曾想到这个心愿能实现。而现在,三天时间里,27位网友完成了对32个孩子的资助。11岁的北京小学生杨斯涵是第27位,他打进电话的时候32个孩子已经被资助光了,他仍然要资助2000元供何老师自由分配。前天,何老师在三个村子里走了一天,给12个孩子发放了已经到帐的6000元。

已经写太长了,很遗憾我不能把那些感动我的故事一一全部写出来。

这些天,我和同事一直沉浸在对网友爱心的感动中。比如我们会一次一次在内部群里发布最新消息:“凤凰网快讯:何悦老师的孩子已完成27个”“凤凰网快讯:何悦老师的孩子已完成30个”......然后一片欢呼。还有一张照片:一位同事正在搬运网友寄来的自行车,脸上笑得像花儿一样,比他在曾经传递奥运火炬的时候笑得还要灿烂。于是我们也开始参与(当然也要“走流程”:打电话认领心愿),比如一位同事,不仅大力发动朋友参与,还挺着大肚子去超市买送给孩子的礼物。此刻,我不想检讨我们工作还存在很多缺陷(比如心愿信息还不够详细、专题体验还不够方便、热线电话还不够多、接收流程还有些手忙脚乱),我只想跟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我们随随便便闯入一个人的生活(生命)当中,报道,然后离开。而对需要帮助的当事人,我们的报道很可能不会对他的生活带来任何改善——甚至可能进一步恶化。我们用职业伦理来宽慰自己:我们的职责就是负责报道,其他概不负责。但是作为一个人,他有同情心,他也会负疚,他在闯入别人的生命之后要抽身离开并不是那么容易。我想起了我的第一篇新闻报道,那是一个偏瘫的孩子四处寻找周杰伦帮助治病的故事。我做了一个20分钟的新闻专题,而最后没有给这个孩子带来任何帮助。他的病情一天天恶化下去,直到有一天我失去了他的消息。到今天我仍然可以说自己没有错,但并不能让我感到宽慰。所以当自己的报道真的可以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好的结果的时候,必须说:那是让人多么欣喜啊。而这种欣喜,完全来自我们最亲爱的网友,来自于你。这种感激无以言表,但这里我并不想说“谢谢”,因为说“谢谢”显得好像我们是主角——不是的,我们是配角,你们才是主角。

两个月前,在“策划”四川地震周年活动的时候,我们问自己:如何纪念?我们能做什么?最后我们决定采取最笨拙的方式:我们自己去灾区看看现在需要什么,回来告诉大家。我们相信最笨拙的方式往往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在四川地震这场大灾难面前,不可以取巧,不应该取巧。至于“512”这个数字,它是不重要的:我们甚至没有进行编号,而实际上也超出这个数字。但是它也是重要的,作为媒体,可以采访5个人,也可以采访50个人,但我想很少会有媒体去采访500个人:“512”是一种鞭挞,为了完成这个庞大的数字,可以让我们去更多的地方,询问更多的人群。我们也的确去了更多的地方,询问了更多的人群,但是在此刻,需要说的是:我们去的地方还不够多,我们会徒步去一些小村庄,但是如果要走两三天,我们就去不了,而那些地方更需要帮助;我们发现了一些被忽略的人群,但显然还有更多被忽略的人群等待发现。而这一切,需要更多的人来完成,我们所做的,仅仅是一个开始。

4月18日,包了一辆车去甘肃文县,刚下过雨,道路泥泞,半路看到一群老人孩子,开车的师傅停车让他们都上来。送到之后,这位师傅指着我说:“你们得感谢他,是他出钱。”——当然不是,是他先停车让老人孩子上来的。还是这位师傅,他说:“以前大家只认得钱,没有同情心,外面受灾说要捐点钱啊,就好像要割他的肉一样。现在就感觉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是的,现在,不一样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亲人,又见恩人2009年05月12日09:10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五位浙江恩人的青川重访路

  “恩人”名片

  周访华浙江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医疗部主任郑彬勇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公路管理段路政员

  程本杭州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

  陈中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

  魏钧(网名大北)浙江滴水公益志愿者组织负责人

  联动党报记者

  余勤浙江日报政治与社会新闻部记者

  采访感言:最让我感动的是,青川人民对曾救援、帮助对口援建的浙江人民感情浓烈,比亲人还亲。
 
 
 
我还发现,青川人民非常坚强,接受采访的对象虽然有的伤病还没有好、新房还没有建起来,但都面带笑容,对未来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文铭权徐凯   5月8日起,由陈中、周访华、郑彬勇、程本、大北(魏钧)等5位曾参加青川等地救援抢险的浙江人组成的“恩人回四川活动”浙江团重访青川。两天里,本报记者和浙江日报记者,共同见证了浙江人民和青川人民的深厚情谊,见证了一个坚强崛起的新青川。

  感恩

  浙江恩人呐,我们几辈人都会记得你们!

  “真没有想到,周队长这么大老远来看我哟!浙江恩人呐,我们几辈人都会记得你们!”9日一大早,浙江团一行冒着大雨抵达木鱼镇。木鱼村3组李长松撑伞,早早就等在村口:半边身子已被雨水湿透,他却毫无所动,可一看见周访华,三步并两步小跑过来。

  两双大手再次紧紧地握在一起,坚强的青川汉子早已热泪盈眶。

  “真的感谢你们!”38岁的李长松震前是当地远近有名的铁匠,还兼营电焊,震前每月约有近千元的固定收入。地震中他家房屋垮塌,妻子不幸

  遇难,他也因救妻子被埋,导致下肢骨折。在转移到广元市活动板房康复中心后,周访华等医生每天给他擦身、按摩、做理疗,给他莫大安慰。

  李长松是书法爱好者,记者见到去年10月12日他出院时写的一幅岳飞的《满江红》,“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就是我建的新房,本月底就可以搬进去了。”大雨中,目前还寄住在二哥家的李长松,指着不远处开始糊墙的3间大瓦房对周访华说。最近几个月,他一直在忙着建新房。

  去年底,他贷了3万元,政府补助了3万元,镇政府还送来数吨水泥,新房很快开工。他的店铺也在恢复中,两台电焊机已擦拭一新,本月底房子建成后,“李长松铁匠铺”就要开张了。

  9日11时,浙江团一行继续冒雨向沙州镇白水大桥前行。

  “桥上5分钟就过了20辆车!”浙江日报记者余勤现场掰起了手指头。郑彬勇兴奋地站在自己参与搭建的两座小钢桥旁留影。

  抢修白水大桥时,吊车、铲车等大型机械进不去,突击队硬是肩挑背扛,把重达270多公斤的横梁等运送上危桥桥面。高强度的工作中,郑彬勇头部负伤,血流满面,他只作了简单包扎,又投入抢险。

  “多亏浙江交通架桥突击队及时让这座救命桥起死回生!”沙州镇党委书记曹建忠说。白水大桥抢通前,大量从广元方向抢运来的救灾物资只能改为船渡,每次转运需要上下两三次,费力耗时。大桥通车后,保证了救灾物资源源不断运进来,灾后重建大量建材需求得到保障,“这保证了全镇2307户重建户本月底前全面完成重建,学校9月1日全部投入使用。”

  9日下午,乔庄镇张家村的汪建华听说陈中老师回来了,因为受伤不能前来,专门打电话委托青川县人民医院院长郭屏代他致谢。就是陈老师,让他这个患石骨症———一种很少见的疑难杂症患者彻底解除了痛苦。

  欣慰

  青川的重建变化让我们难以置信

  “短短数月,医院的变化太大了!”陈中向记者历数该院别后数月的变化:医院已经从当初的帐篷医院升级为板房医院,早先一片泥泞的院内场地已全部硬化,医院病床从20张增加到75张。

  “这几个月,青川到处在搞建设,一派生机勃勃;群众的生产生活恢复为常态。”总结这话的是大北。他已六进青川,很有发言权。

  10日上午,浙江团一行抵达清溪镇。汽车刚刚开进镇小学,正在做游戏的邓天瑞等20多个孩子跑上来,簇拥着大北叔叔。“不仅仅是孩子,镇里所有人都很喜欢大北,他给了大家太多帮助。”镇小学何晓清老师说。而对大北来说,也有刻骨铭心的事。去年5月23日,看到刚到清溪两天的大北忘我助人,深受感动的何晓清冒着危险,到自家危房里取出腊猪腿送给大北吃。这是大北在青川吃的第一顿肉。

  震后,大北率浙江滴水公益志愿者,先后为灾区募集物资和善款2000多万元,结对救助学生400多人,青川县50多所学校学生3万多人都得到不同程度帮助。其中,清溪镇小学两次获赠1800平方米活动板房、500套课桌和学习文具等,使学校去年8月1日就实现全面复课。

  临近中午,听说大北来了,清溪村3组村民李太清非要请浙江团一行到家里吃午饭。去年大地震,李太清家房屋严重受损,这对长期生病的老两口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成都某大学念大二的儿子面临辍学。大北知道后,当即承诺由滴水公益负责他后3年的学费、书费等,帮助李家渡过了难关。

  10日下午,浙江团一行从清溪返回青川。一路走来,青山中,绿水旁,随处可见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木门窗这种川北民居风格的重建农房。

  “变化脱胎换骨,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简直无法相信!”浙江团成员一致认为。

  青川县将今年确定为“项目建设攻坚年”,力争落实灾后重建资金80亿元,突出住房、城镇、设施、产业、精神家园等5大重建重点,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实物工作量100亿元。

  “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路旁,豪气十足的标语不时可见。

  分别

  来年再“回家”看看

  浙江恩人,青川亲人,短短两日的重逢又要说再见了。

  程本告诉刚刚相逢的战友王淑来,回去后要尽快把精心调研的《关于大地震抢险救灾中消防应急表现初探》寄过来,希望他继续总结经验模式,提出合理化建议。

  陈中见缝插针,再次赶到县人民医院活动板房。他对院长郭屏说,下一步要共同努力,争取远程网络诊断系统建设规范化,确保定时、定期开展,特别加强骨科方面的合作。郭屏邀请陈中来年再“回家”看看,“新的县人民医院占地面积15亩,已完成规划即将

  开始建设。”

  “要经常性做踮脚运动,争取早日恢复。”牵挂着李长松骨折后足关节出现的僵硬、肿胀等问题,周访华又打去电话。

  大北马不停蹄赶往竹园镇,参加浙江省慈善总会11日在那里举行的10个图书室首建仪式……

  浙江恩人们在依依不舍中踏上归程。车上,多了几罐天然蜂蜜和青川黑木耳,那是清溪镇1200多名师生的微薄心意。另一幅字,是李长松字斟句酌写下的:“传播大爱的使者,无私奉献的亲人!”

  车子渐行渐远。一块偌大的“青川县新县城建设规划图”伫立在县城路旁,一台台大型机械往来奔突,一队队浙江援建队伍奋战在脚手架上。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首个“侨爱家园”青川落成2009年05月12日09:10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讯(记者刘星徐凯)昨(11)日,由国务院侨办援建的灾区第一个“侨爱家园”在青川县落成,160户受灾农民将陆续喜迁新居。

  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副主任赵阳、马儒沛,副省长黄小祥出席落成仪式并剪彩。 
 

  “侨爱家园”旨在帮助地震重灾区农户建设永久性木质结构住房。它把灾区农民住房重建与打造富有山区特色的新家园结合起来,高起点进行统一设计,突出新农村建设特点,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就地重建原则,按每户90-120平方米左右的套型设计,进行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项目的农房有效使用寿命为40-50年。

  据了解,该项目共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其中国侨办和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专项支持110万元。参加“侨爱家园”的农户建房资金由国家补助户均两万元左右,侨捐补助1万元,剩余部分由农户自筹。

  省侨办还利用侨捐在“侨爱家园”配套修建2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动室。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512地震一周年 四川广元向浙江人民发来感谢信【全文】

2009年05月12日 10:28:5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05月12日讯 今天是“5·12”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中共广元市委、广元市人民政府特别发来感谢信,并委托本网全文刊登,向援建广元的浙江省委、省政府,浙江省5100万人民,以及奋战在灾后重建一线的浙江省全体干部、医疗卫生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和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感谢信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

  在“5·12”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中共广元市委、广元市人民政府诚挚地向援建我市的浙江省委、省政府,浙江省5100万人民,以及奋战在灾后重建一线的浙江省全体干部、医疗卫生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和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天灾有界,大爱无疆。去年“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浙江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与广元人民心心相印、共克时艰,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浙江人民无私援助的义举将彪炳千秋!回望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历程,我们虽然经历了悲伤和苦累,但更历经了坚强和感动。地震发生后,浙江的援救大军以最快的速度来到我市开展救援。5万顶帐篷,为无家可归的群众遮风避雨;27513套板房,让6万多居民安全度夏越冬;840多名医疗卫生工作者走村串户,救治伤病员5万多人次;200多名交警特警迅速到位,维护了灾区交通和社会秩序;100多名浙江志愿者主动挑起卫生防疫等工作重担。你们的无私援助,给灾区人民带来了无限的关爱和温暖。

  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后,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等220多名省、市、县(市、区)领导先后来我市对接援建工作。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去年7月4日在青川挂牌,9月13日39个援建指挥部335名援建干部进驻青川。浙江社会各界爱心涌动,为我市捐赠棉被21.7万床,过冬衣物64万套,捐赠资金物资价值达4亿余元。浙江省已确定援建项目149个,总投资25.4亿元,援建资金到帐11.3亿元。目前开工项目103个,投资8.85亿元,完工项目9个。在浙江省的强力援建下,我市极重灾区青川县25万受灾群众平安越冬,6万户农房全部开工建设,医院、学校、福利院建设昼夜施工,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工业园区建设日新月异。

  地震无情风雨共担,心手相牵共建家园。在社会各界和对口援建单位全力支援下,我市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发扬“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的豪迈气概和“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自强精神,不等不靠,苦干实干,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经济社会发展好于预期。目前,全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开工1707个、完工639个,完成投资299亿元;兰渝铁路、广南高速、广巴高速、广陕高速、广甘高速、长虹欣锐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和川浙合作产业园、川黑合作产业园、军民结合产业园、天然气工业园等园区加快建设、顺利推进,广元机场恢复通航;农村永久性住房开工率达98.9%,完工率达80%;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全面启动。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8.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0.2%,经济实现了“开门红”。全市呈现出重建全面加快、经济回升提速、社会政治稳定、干群精神振奋的良好局面。

  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但摧不垮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意志和精神,摧不垮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我们将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和“提速加快、又好又快”的主基调,按照“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要求,全力以赴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深入实施资源转化战略,不断推进开放合作,全面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由你们的无私援助,我们一定能够用勤劳的双手重建美好新广元!

  

中共广元市委广元市人民政府

2009年5月10日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编辑: 杨晓燕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的悲情记忆[组图]

 

 2009年05月12日 07:33  来源:新华网  
专题: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纪念

  5月11日,一位灾区群众在四川省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悼念亲人。去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青川死亡4697人,失踪124人,15489人受伤,全县25万群众全部受灾,全县损失在500亿以上。青川东河口山体崩塌,造成红光乡东河口村4个社和关庄镇1个社780余人遇难。新华网 前卫 摄

  5月11日,记者拍摄的四川省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去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青川死亡4697人,失踪124人,15489人受伤,全县25万群众全部受灾,全县损失在500亿以上。青川东河口山体崩塌,造成红光乡东河口村4个社和关庄镇1个社780余人遇难。新华网 前卫 摄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30亿投入让宁强发展提前20年
――陕西灾后重建回访记
2009-5-12 11:31:34      中国经济导报
  本报记者 童海华 苟 俊
  
   据汉中市和宁强县的朋友们说,现在灾区变化日新月异。
   震后一年,宁强灾区到底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特别是本报记者去年重点关注的一些村镇,如今他们的重建进展如何?
   4月下旬,本报记者对陕西灾区进行了为期3天的回访。期间的所见所闻让记者感叹,灾区重建的速度太快了,灾区的变化太大了。
  
  畅通的西汉高速公路
  
   4月24日上午10时,本报记者乘坐的汽车驶上了西安至汉中市的高速公路,沿路绿意盎然。
   路面很畅通,汽车并不是很多。去年震后将近一个月的时候,本报记者曾驱车从西汉高速前往陕西灾区,一路随处可见货车和各种小汽车拉着各种救灾物资前往灾区。车辆在路上行驶速度缓慢,经常还出现塞车的现象。当时记者从早上8点出发,直到下午4点左右才赶到汉中市区。可这次,同样的路程,记者只用了3个半小时。
   在汉中市委大院里,我们见到了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的叶科长。他的工作依然忙碌,但他的工作重心已经不单单是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市里其他领域的新闻宣传工作也抓得很紧。在政府部门,工作也已恢复常态,除了重点抓好灾后重建工作,其他工作也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未在汉中市区停留过多时间,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连夜赶往宁强县城。
  
  忙碌的宁强县城
  
   4月24日晚上9点多,记者到达宁强县城。即便是晚上,这里也能看到火热的建设场面。
   进县城的一条道路正在扩建,尘土飞扬,非常颠簸。进入县城,街道上灯火通明,依然很热闹。4月底的宁强,一片青山绿水,我们已经找不到多少地震的痕迹。走在县城整洁的街道上,很容易想起去年5月底来到这里的情形。那时,街头到处搭建着帐篷,政府部门都在帐篷里面办公。
   一年过去了,县城的居民早已恢复了往日恬静安逸的日子。麻辣鸡等特色小吃的香味弥漫在街道里。
   不大的县城里,全国各地的客商、援建者来来往往。县城的宾馆从去年到现在起就没有闲过,每天都住得满满当当。记者了解到,尽管城里又新开了好几家宾馆,但还是不够住。一家宾馆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各种各样的会议非常多,从国家级的会议,到省、市、县里的会议都有。
   县城周围,到处是工地。宁强县发展改革局局长黎书荣介绍说,这些建筑项目包括宁强天津医院、宁强天津中学、廉租房、公路建设、工业园区的建设等。
   地震,对于宁强来说,既是一场灾难,也是一场难得的机遇。黎书荣告诉记者,以前县里发展改革系统每年最多只能争取到两三千万元的投资资金,地震之前5年的总和也只有9960万元。而地震过后的灾后重建,仅今明两年就要投资30多个亿。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宁强过去30年的投资总额。
   宁强县县长周景祥告诉记者,宁强县当前至少面临着7个重大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将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这为宁强县争取项目资金带来了良机。
   二是国家、省里已计划安排宁强恢复重建基金17亿元左右,天津市安排超过8亿元资金对宁强县进行对口援建。今年投入宁强县的恢复重建资金巨大,大量的项目将陆续开工,对宁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将充分显现。
   三是宁强已被纳入南水北调生态补偿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范围,这将会得到中央、省里更多的资金支持。
   四是地震使宁强的知名度和社会关注度大幅提高,为宁强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这将有效带动宁强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
   五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中央将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这为宁强县农村改革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六是两万多户受灾群众的新房及54个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在今年全面竣工,一大批学校、医院、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将陆续建成,城乡面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后劲将得到极大增强。
   七是作为陕西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县,宁强通过为期半年的学习实践,参学部门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推动科学发展、实践科学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
   面对这么多的资金,这么多的重建项目,宁强县的领导干部在灾后的1年时间,大都紧绷着弦,超负荷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县里规定,干部手机必须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因为随时都有可能被叫去处理事情。休息日,对于宁强的广大干部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黎书荣从春节到现在,只有一个周末是在家休息的。“每天晚上头一挨着枕头就睡着了,但第二天早上6点多钟就要起床。早上8点就要赶到办公室。”
   尽管辛苦,但宁强的干部认为,这样的辛苦是值得的。他们告诉记者,宁强的建设因为灾后重建至少提前了20年。“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安置点建设有序
  
   4月25日是周六,记者一早便出发前往宁强受灾最为严重的广坪镇和青木川镇。行车路线依然和去年一样,出县城,经汉源镇、阳平关镇、燕子砭镇、安乐河镇后,便到了广坪镇。广坪镇再往西南,就是青木川镇。
   一路上,乡村公路较之去年更为难走,到处坑坑洼洼。随行的黎书荣告诉记者,一年间,运送灾区重建的物资车辆太多,原有的道路损毁厉害。再加上不少地方正在修路和重建桥梁,这让路况更为不好。但黎书荣告诉记者,按照灾后重建规划,这些道路都是要重修的。等灾后重建任务完成后,宁强也要达到村村通公路的标准,而且公路的质量和等级都要大幅提高。
   黎书荣说,地震之后,宁强道路如此难走,而发展改革局却只有一辆广州本田可用,这给经常要下乡尤其是到重灾乡镇的局里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他们很希望有一辆越野车,但由于资金紧张,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一路上,记者见到了不少的灾民集中安置点。宁强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以工代赈办主任成筱宁是具体协调各灾民安置点重建事务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目前全县总共有50多处比较集中的灾民安置点,为了加快安置点建设进度,宁强县对各有关部门进行了具体的分工。电力部门负责电力设备的安装,规划局负责安置点的整体规划,城建局负责房屋具体建设,而发展改革局则主要负责各部门的协调工作。
   在燕子砭镇,我们见到了陕西省最大的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木槽沟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当天,该安置点主体已全部完工。该集中安置点总占地83.7万亩,共建房屋13600平方米,可安置166户696人。天津援助1700余万元建设安置点中以河堤为主的包括村级活动场所、道路、排水沟、输电线路、通信光缆等基础设施,建成后安置点绿化面积将达91.65亩,成片的一户一院小青瓦房屋将成为阳青公路线(汉中至九寨沟旅游专线阳平关到青木川段)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过了木槽沟安置点后,前行约十几公里,便来到了另外一个安置点――安乐河乡田坝里安置点。这个安置点房屋已经建成大半,大都是两三层的小楼。黎书荣告诉记者,这个安置点位于安乐河集镇规划区,总占地面积19796平方米,安置75户302人,建房占地面积7650平方米,户均占地112.5平方米。到目前为止,道路回填基本完成,河堤项目正在施工,居民建房有73户完成主体建设。
   村民赵恩英,是安乐河乡安乐河村6组的村民,她家的三层小楼已建成两层。第一层花了7万元,其中砖和水泥各花了1万元。“3层都建成后起码要十五六万元,要是再加上装修肯定要达到20万元了。”赵恩英对记者说,“国家给了我家两万元补助,一个慈善机构也给了我们这里每户1万元,政府提供的贴息贷款有3万元。此外,还得再凑上自己家的积蓄和向亲朋好友借的钱。”赵恩英担心的是,现在的钱还不够盖3层的,而且国家的贴息贷款3年之内就要还清,现在家里收入不高,到时候不一定能够还得起。
   赵恩英家以前在离这里4、5里远的山沟里,住的是土坯房。“马上就可以住在街上了。”赵恩英说她等房子建好后准备做点生意,但不知好不好做。
  
  再进广坪镇
  
   离开安乐河,记者来到了广坪镇。广坪镇是宁强受灾最为严重的乡镇之一,也是去年我们在此采访逗留时间最长的一个镇。
   广坪镇党委书记万春荣和镇长李阳都已是名人了。他们在去年抗震救灾中由于表现突出,多次被媒体广泛报道。万春荣还曾到北京参加中央灾后重建工作会议,并在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宁强灾情时介绍广坪的灾情。去年在广坪镇采访时,要找到他们着实不容易,因为他们总是在乡下查看灾情。
   由陕西省发展改革委重点帮扶重建的广坪镇水观音村,去年本报曾进行过重点报道,目前该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村委会和学校已经不见了踪影。建筑面积220平方米的新校舍已经建好,孩子们已经在新教学楼上了一个月的课。3层的村委会办公楼也已建好,建筑面积是350平米。记者看到,施工单位现在正在建设围墙和绿化带。
   这个项目的经理何茂林告诉本报记者,他们是宁强县第一建筑公司的,去年通过竞标拿下这个项目。他们从去年9月1日开始进行学校和村委会大楼的建设,由于要保证工程质量,而建材等价格上涨又很快,这个项目最多能够保本。
   何茂林告诉记者,这所学校和村委会目前是按照7度设防,能抗9级地震。“监理公司和质监站的人对质量查的十分严格。”
   何茂林说,以前的砖是3毛钱一块,现在已经涨到了5毛5左右。以前人工工资一天30元左右,现在则要100~120元。但工人并不好找,当地的农民这个时候都在家里忙着建自己家的房子。“只有从外面雇”,目前,在水观音村到金山寺村一带,有60多个来自广元以及500多个来自河南的农民工。
   村委会和学校的前面,是一条8米宽的街道。村里的老房子已经不见踪影,村民们正在加紧时间建设新房。新房统一规划和设计。水观音村党支部书记何国忠告诉记者,水观音村共有269户人家,其中214户需要重建。“国家每户补助了两万,一家慈善机构总共补助村里115万,平均每户能分到5000元。再加上国家贷款3万,村民自筹一些,也基本上够了。”
   广坪镇金山寺村在地震中受灾最严重,95户村民住宅变成一片废墟。地震过后,胡总书记曾亲自到这里来视察,并在金山寺村的临时帐篷小学中题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现在的金山寺小学由陕西军区捐建,已在今年春节后投入使用:红白相间的教学楼,开阔平整的操场,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大门口的校牌上写着:金山寺八一小学。
   当年,本报记者一行来到这个村庄采访的时候,全体村民都住在帐篷里。此次,记者看到,两个集中安置点已于去年12月竣工,受灾群众在2009年春节前已全部住进了红砖青瓦的新房里。新房面前,一些村民正在为种植蘑菇做准备。安置点上依然机器轰鸣,有施工队伍在紧张施工,那是要赶在“5?12”之前将胡总书记题词的纪念广场和纪念馆完工。金山寺村5组村民许树华一家的新房就在这个工地旁边,他们一家现在都在这个工地帮忙。许树华帮着施工队打点零工,而他妻子则帮助施工队做饭,每天能挣50元。许树华家的新房打算建两层,现在已经建好一层,165平米,总共花了11.2万元。为了增强抗震能力,许树华告诉记者,尽管钢筋价格上涨了,他还是狠下心来,“一定要在房子里多放一些钢筋。光买钢筋,我就花了14300多元。”
   许树华盖房子的时候,正是建材价格最高的时候,那时广坪镇由天津援建的砖厂还没有建好,许树华拉砖要到几十公里远的燕子砭镇去拉,运费支出也不小。“去年水泥价格最高的时候达到了520元/吨,今年回落到了490元/吨左右,我们家就是在高点的时候买的。”泥瓦匠的工钱也上涨了很多,许树华说他家光泥瓦匠的工钱就花了24810元。“幸亏小工和帮工都是自己家的亲戚朋友,要不花费更多。”
   由于金山寺村的严重灾情,这里的灾民除了政府的每户两万元补助外,红十字会还给每户补助了1.5万元。而当地政府为了扶持发展香菇种植业,还给每户补助了5000元。“再加上贴息贷款3万,我们建房的资金基本上够了。”唯一遗憾的是,为了抢时间盖房,许树华家的蘑菇没有时间打理,已经错过了种植蘑菇的最好时机。“等今年秋天后再来弄吧。”
   一路陪同我们采访的万春荣,在金山寺村碰到了事情需要解决,立马就和我们告别,去解决重建的事情了。“这种事情很常见。”黎书荣说。
  
  青木川:古镇依然美丽
  
   经过更为颠簸的一段路程,我们来到了坐落于陕、甘、川三省交界的青木川镇。黛瓦白墙、古色古香,如果不是老街上还有一些搭着脚手架正在修复的房屋,已经难以看出地震受灾的痕迹。这里与四川青川仅咫尺之遥。与汶川和北川一样,这里也是一个羌族、汉族杂居的区域。
   青木川,曾经是乱世中的世外桃源。民国时期,三省商人汇聚于此交易,镇内有洋行、商户、茶肆、酒店等,享有“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惊”的美誉。一条“回龙场”古街从南向北把小镇拉得悠长,两边的明清民居多达100余处,错落有致地连缀在一起。然而,去年5月12日后的古镇,满目创痍、瓦砾遍地,多数古宅受损。但据宁强县文物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这些古宅基本是木结构,木结构特有的榫结构,使得古建筑的主体并未受到大的损坏。目前,有关方面为援助青木川古镇重建已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人民币,现已完成了包括代表青木川镇文化内涵的魏辅堂宅院的修缮以及75%的老街住户房屋的保护性修复等工作。此外,新街房屋改造包装、回龙场老街青石板路面改造、魏氏宅院门前景观恢复工程正在进行设计、立项等前期工作,预计今年5月后可陆续开工实施。而在重建与修复过程中也有一些意外的发现。镇内著名的民国建筑魏氏老宅在过去的普查中一直认定为面积3000多平方米,此次修复中新发现3间密室,面积扩大到4000多平方米。目前古镇整体风貌如初,景区建设已超过震前水平,清明节期间共接待了两千多名游客。
   青木川镇镇政府目前还在板房里面办公,青木川镇镇政府也成为陕西最后一个“板房政府”。去年,记者来的时候看到,原来的镇政府办公大楼发生严重开裂现象,成为危房,如今它已经被拆除,一座新的办公大楼正在规划中。
  
  宁强灾后重建取得阶段性胜利
  
   一路走来,记者感受颇深,当地政府的办事效率、工作热情和当地群众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令人感动。
   “5?12”特大地震给宁强带来巨大灾难,宁强是国务院确定的地震重灾县之一。由于距离震中汶川直线距离较短,地震灾害损失惨重,学校、医院、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全县受灾人口达2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9万人,因灾死亡11人,受伤1078人,全县城乡共有22739户居民需重建新房。“7?24”和“8?5”两次强余震再次给民房造成新的损失,经核查,全县农村新增需重建792户,需维修8105户23844间。
   宁强县县长周景祥表示,地震灾害发生后,该县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灾后重建,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编制完成了《宁强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规划》、《天津对口援建宁强恢复重建项目计划》,目前灾后重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宁强县委常委、副县长王玲告诉记者,地震灾害发生后,目前已安排灾后重建项目189个,项目总投资408116.48万元,其中,中央安排79872万元(中央基金已安排50545万元),省级安排1834万元,天津援建资金83916万元,市县配套3946万元,其他及自筹资金238548.48万元。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150个,其中,已竣工项目14个,在建141个,累计完成投资230103.13万元。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见闻】家园重建 巾帼不让须眉
      新闻来源: 中国劳动保障报       作者: 岳光佳 罗小军       发布时间: 2009年5月12日  
 

——来自青川县劳动保障基层一线的报道

  □岳光佳 罗小军  

  四川省青川县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地带,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也是 “5·12”地震重灾区。在青川县劳动保障战线上,有着这样的一群女性:她们默默奉献,顽强拼搏;在地震灾害面前,她们恪尽职守,舍小家为大家,被当地百姓誉为 “新时期的花木兰”。

  六年如一日 足迹到每家

  她清秀、朴实、善良,工作上认真、踏实,既是父母眼中的好女儿,也是同事眼中的好搭档。她叫朱继勤,原在青川县乐安寺乡政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所工作,现在青川县房石镇劳动保障所工作,负责房石片区劳动保障工作。房石片区下辖三乡一镇,交通不便,条件艰苦,服务对象达2.2万余人。朱继勤在这个只有1名工作人员的劳动保障所工作了整整6年,足迹踏遍了房石片区的每个村,每个组,每户人家。

  “地震后劳动保障工作任务更重了。地震使所里、家里的房子都塌了,我爷爷在地震中受了伤,我儿子年纪又小,没吃的没住的。但我要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和就业援助,有段时间我都快支撑不下去了,幸亏县里来人帮忙。”朱继勤说。

  和灾区所有人一样,朱继勤也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她要照顾一家老小,可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地震后,房石片区大部分道路阻断,为了做好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资格的审核认证,她翻山越岭、涉水过河,上门到家服务,在两个多月时间里,脚底上磨出了血泡,人也瘦了一圈。

  “小朱是个好女孩,更是个好干部,最关心我们这些年老体弱的退休老人,她的工作让我这个老头子都佩服。”谈起朱继勤,青川县乐安乡退休老人杜全芝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谈到6年的艰辛,朱继勤微笑着说: “在山里,像我这样在基层工作的女同志有很多,有的甚至在山里呆了几十年,她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在劳动保障这个大家庭里,我觉得很温暖。在最艰难的时刻,县里的领导给我送来了帐篷、被子和食品。我要继续在这里坚守,继续为这里的群众服务!”

  好姑娘撑起劳动保障所

  陈丽萍今年22岁,是一位阳光率直的女孩。2006年12月,毕业于四川行政管理学院的她,毅然回到了生养她的家乡——青川县竹园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竹园镇劳动保障所,负责起竹园片区五乡一镇的劳动保障工作。

  凭着对劳动保障事业的热情和执著的追求,陈丽萍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震后,当地流传着关于她 “好姑娘撑起劳动保障所”感人的故事。

  陈丽萍说: “竹园是个大镇,面积310平方公里,有48家企业事业单位,8000余家住户,18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 “地震发生以后,我们先后开展了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就业援助、就业和社会保险特殊政策落实等项工作,仅大型就业招聘会就举办了8场。”

  在抗震救灾及恢复重建的日子里,陈丽萍先后组织竹园镇农民工2000余人参加了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电脑、架子工、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通过各种招聘会组织输出劳动力500余人,鼓励企业就近安置受灾群众713人。在短短的20天内,她就办理了 《四川省地震灾区就业援助优惠证》8000余份,在辖区内开发公益性岗位1300余个。2008年底,她又按照县劳动保障局的要求,对劳动保障所进行了整修。

  身怀六甲奋战七个月

  “小黎,不能坚持就请假歇着吧,看你都快走不动了!”同事们用关切的话语劝她休息。“不用,过几天有场招聘会,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她回答着。

  她叫黎钰雯,是2003年通过考试到劳动保障部门工作的,现在是青川县职业介绍中心的负责人。即将当妈妈的她,拖着沉重的身子坚持工作已整整7个月,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5·12”特大地震后,为全县受灾群众提供劳务信息,帮助受灾群众尽快实现就业,成了青川县劳动保障局的头等大事。在此项工作中,职业介绍中心承担着重任。地震发生后的头3个月,正值酷热的夏天,帐篷内温度高达40多度,每次劳务信息发布后,报名和咨询电话都有二三百个,黎钰雯和另一名女同事都要坚守在帐篷内接电话,发传真,整理资料,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截至2008年底,在全县举办的78场就业招聘会中,筹备和组织工作黎钰雯都是主力。

  黎钰雯说: “那些日子确实不容易,我一直和局里的同事在一起,同甘共苦!去年六七月份,帐篷内中午温度高达四十二三度,有限的几台电脑经常因为温度过高而死机,我们身上的汗水每天都是湿了干,干了又湿,没有地方洗澡,每天就只有用冷水擦身。由于工作和生活都在田间地头,湿气太重,每天早上醒来,被子、衣服都是湿的。办公桌下、枕头边,过不了几天就会长满野草。帐篷边、木板搭的床下,时不时还会发现一条蛇,吓得我晚上都不敢睡觉。就这样熬过了170多个日日夜夜,直到10月底才搬进板房住宿。虽然累些、苦些,但能为老百姓服务,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我无怨无悔!”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南爱心团帮扶青川贫困生(组图)

2009-05-12 11:21:00 来源: 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海口) 
坚强:地震后孩子们依然向上

  青川县地处龙门山断裂带,是“5·12”特大地震中,列北川、汶川之后的第三个极重灾县,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损坏,人民群众的生活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位于县城的青川中学全部教学楼成危房,学生们目前都在临时的板房中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为此,海南省四川商会召集了一些爱心企业人士在地震周年祭的时候,前往青川中学,展开了一次面对面的献爱心活动。这次的帮扶对象都是青川中学经过精心挑选后提供的,他们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时家庭也比较困难,随时都可能因为贫困而陷入失学的困境中。

  来自青川县黄坪镇年仅14岁的李开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先天畸形,但残疾并没有让其自暴自弃。他骄傲地告诉记者,“我的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家里在灾后非常困难,爷爷奶奶疾病缠身,需要花很多钱治病。而爸爸妈妈在家里务农,收入并不高。”李开波并没有表现出任何颓丧的情绪,他表示,“我家的房子毁了,现在住在亲戚家,但我还是希望能继续读书,考上一所好大学。”说到这里,他的眼里满是笑容和希冀,“我现在在班上一直都是前三、四名,只要自己好好念书,我一定能考上大学。”

  看着这样可爱的孩子,海南省幸运旅行社总经理黄贵毫不犹豫地将其认领到名下,黄贵说,“这样上进的孩子,这样坚强的孩子,残疾没击倒他,地震也没击垮他,绝不能让经济原因破灭他的上学梦。”

  爱心:海南爱心团帮扶贫困生

  这次来青川的爱心团成员共有18人,他们多是海南各行各业的翘楚,都有一颗灼热的爱心。海南金棕榈国际旅行社的谢振辉是此行第一个认领灾区贫困生的爱心人士,他的帮扶对象是初二(9)班的陈琳玲,陈琳玲的家庭原本负债累累,而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更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谢振辉在得知这些情况后,对她说,“你就放心读书好了,其他的事不用操心,只要你能读下去,考研、考博,我都支持你,需要什么你就告诉叔叔。以后假期叔叔再把你接到三亚玩,看看大海,看看海南美丽的风景。”

  这次来灾区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与谢振辉同样的爱心,海南银河德普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丁小江已经结对帮扶了两个孩子,但他听到校方说还有很多同样情况的孩子后,当即表示还要再认领两个孩子,希望校方能将其他学生的相关资料发给他;海南物利华物业公司总经理白莉是乐山人,她前几天刚从四川回海口,但知道这次活动后二话没说,又拎起背包踏上了灾区的土地;海口市国资委的陈卫和处长现场帮扶了一位同学,他希望海南四川商会能在假期的时候组织一下,大家出钱出力,把这些孩子都接到海南来玩一趟……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试图尽最大的能力为孩子做点什么,有的直接签下协议帮扶认领学生,有的则直接塞钱给孩子们,希望能助一臂之力。当看见孩子们脸上逐渐露出笑容的时候,爱心团的每个成员都很高兴。形式上的祭奠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的却是用这一类的实际行动来支援灾区,也许,这才是缅怀逝者的最好方式。

  期待:更多的孩子需要大家关爱

  青川中学政教处的何多英主任告诉记者,“地震过后,学校的教学设施几乎毁坏殆尽,学生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大部分的住校生只能挤在狭小的板房里,每个房间要住34人,天气一热学生们都很难入眠。不过学生们都很争气,青川中学的升学率很高,只要能在年级里排进前一百名,基本上都能考上重点本科。地震后,很多家庭条件不错的孩子都转学去了别处,目前的学生大多来自贫苦农村,虽然基础并不算好,但他们学习非常努力,在最近的全县联考中成绩相当不错。”

  11日,青川中学有15个学生获得了帮扶。对于海南爱心团的帮扶活动,何多英表示,“这样面对面的一对一帮扶还是第一次,学生们很不容易,他们太需要帮助了,这样才能解决其后顾之忧。”青川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魏与清副主任说,“青川很多学校都面临着同样问题,有很多孩子的家庭情况都非常不理想,这次海南团的帮扶活动解决了很实际的问题,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参与进来。”

  海南四川商会当即要求青川方面提供更多贫困生的资料,表示回去后再联系企业,争取多解决一些贫困孩子未来的读书问题。

  我们在此呼吁,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去帮助灾区的贫困孩子,让他们能在一个更好的环境里安心学习。

   (本文来源:南国都市报 )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震区迟来的报道——核安全的守护者
日期:2009-05-12  作者:陈金陵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8版
 

   谢天不畏艰险千里走单骑
  没有足够的防护设备,没有监测仪器,没有随行人员,当天夜里11点,谢天赶到
  ××地,先于其他部门有关人员好几天。
  谢天是四川省环保局主管核与辐射安全的副局长。采访时,他讲了环境保护部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讲了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赶到灾区后的每时每刻,讲到四川省局负责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工作的同志,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各敏感地区应急抢险。讲了很多很多,记者终于忍不住了,讲讲您“千里走单骑”吧。
  他微微沉思一下说,“先给你看几条短信吧,都是地震刚发生时的。”
  谢天给杨有仪:“您马上赶回来,组织单位安全和应急工作。”省环保局核与辐射环境管理处处长杨有仪正在赶往南充检查工作的路上,通讯中断,没有收到。
  谢天给董晓辉:“四川汶川县今日发生7.8级地震,成都有强烈震荡,北京等地有明显震感。你做好安排人员疏散等安全工作。”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站长董晓辉此时在外地检查放射源,接到命令马上赶回,部署应急,带人赶往××地。
  大震刚过,满目疮痍,通讯中断,唯有短信偶尔能通,但为了保密,此时短信绝不能说得太“明白”。
  震后几小时,省环保局终于和北京环境保护部取得联系,部领导指示说,国务院给环境保护部下达命令,必须确保灾区核与辐射安全,确保饮用水安全。两个“确保”,核与辐射第一!
  当天下午,参加完省环保局党组紧急会议,谢天先赶到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看到董晓辉已经赶回,全站启动应急响应,5个监测小组已经奔赴灾区。
  此时,各路人马已经有序展开应急工作,谢天完全可以坐镇后方指挥,但他决定去一线,去那几个敏感地方。他说自己这是一方土地上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工作的主管,战场应该在前方。他身边没有其他工作人员,杨有仪他们震前就分赴到省各地检查应急预案落实情况,检查放射源管理。此刻,谢天身边只有一名司机。
  走吧,他对司机说。很平静。
  他只能平静地下命令,不能把内心极度的焦虑传递给司机。焦急、不安、沉重,甚至不敢预料的天崩地裂。他必须独自一个人承担。
  一路上眼瞅着前方道路巨石滚落,轰响如雷,碎石打到车窗,车体咔咔作响,尘埃闭日,呼号震天。刚才听说前方路段砸了几辆车,有一辆好像是××单位的通勤车。听到这个单位名字,谢天心里更是一沉。这个时候他实在不愿也不敢听到这个单位的任何消息,可是又特别急于知道这个单位的一切情况,他不就是为此而来?
  假如出了什么问题,假如伤亡受损的不仅仅是人员,假如还有更严重的灾情发生?所有假设,巨浪翻涌般一波波冲击过来。谢天下意识地看看车内,只有简陋的防护服,真要有事,就凭这些家什,冲进去的时候根本没用。
  没有足够的防护设备,没有监测仪器,没有随行人员,当天夜里11点,谢天赶到××地,先于其他部门有关人员好几天。
  和当地负责同志碰头了解情况后,谢天说,我们现在再去实地看看。当地领导劝他不必亲往,谢天摇摇头,带着当地专业人员又去查看灾情。确信一切均在控制之中后,他给李干杰副部长发短信:
  “我赶到××地检查了解情况,××没有问题,应急正在进行。天明后会有更多消息即报。”
  凌晨2点36分,谢天用当地座机联系上仍在环境保护部办公室等待消息的李干杰副部长,再次简要汇报情况。为确保安全,请环境保护部上报国务院领导,请求调直升机支援。很快,前方总指挥部派直升机赶到。
  13日上午,短信报告李干杰副部长:“××有消息了,有惊无险。”
  “我们环境监测队伍出发,赶到下游监测点。谢天报告。”
  以后22天下来,谢天一直在前方的前方,每天几乎都是凌晨四五点才睡。20多天后总算能回到家里躺下时,却怎么也睡不着了,不到四五点闭不上眼,吃安眠药也没用,眼睛盯着电视,脑海里翻滚的全是地震的残垣断壁,老百姓惊恐万状的眼神,官兵和志愿者的身影,××单位领导求助的话语。天下雨了,谢天惊醒,那些房屋建筑是否漏水?余震频频,谢天心惊,会不会出现新的情况?爱人无奈地说,不得了,落下精神病了。
  ××单位领导说,大震后环境保护部部级领导及时打来电话,省环保局有关负责人第一时间来到现场。
  几天后,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赶到××单位,对谢天说,你是千里走单骑啊!


   杨有仪毅然决然冲进821厂
  没有应急灯,微弱的手电筒光打在每一座建筑、每一套设备、每一条管线上。杨有仪几乎紧贴这些物体,一点点查看,看不清的地方伸手去摸索。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四川省环保局核与辐射环境管理处处长杨有仪正带着人去南充市检查放射源管理,地震了他们根本没感觉,赶到遂宁市环保局才知道出大事了。
  杨有仪第一个念头,821厂!他下令立即掉转车头,冲向821厂的方向。
  车还没出遂宁,路上全乱了,车辆和行人抢路挤成一堆,传来的所有消息让杨有仪越来越揪心。遂宁有条路直达821厂,路毁了,封堵了,杨有仪指挥绕道成都。成都郊区到处是慌乱的人群和汽车,杨有仪一咬牙,不进城!车头一转,直奔821厂。大震后,杨有仪一直没和家里联系上,根本不知道家人的安危,这会儿他什么都顾不得了,满脑子全是821厂。
  他在路上不断给省环保局副局长谢天打电话,不通。给省环保局其他领导打电话,仍然无法接通。
  821,821!杨有仪知道,此时此刻多少人惦记着821厂。
  821,821!杨有仪一次次呼叫,没有任何音讯。杨有仪脸色沉得越来越厉害,同车的人不敢跟他说话。
  突然,杨有仪接到环境保护部核安全司司长刘华的电话,刘华焦急地问:“你在哪里?”杨有仪赶忙说,“我在去821厂的路上。”
  “好,要直接去现场,不要光听企业怎么说,你要自己实地去看。”杨有仪刚想多说几句,通讯中断。
  又过了许久,电话铃炸响,是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的声音!
  李干杰副部长严肃地说:“现在起,我指挥你,有什么情况直接向我报告。”
  环境保护部领导直接给他打电话,非常时期,非常举动。杨有仪紧张了,他不敢再想下去。
  他催促,快,快,再快!司机加大油门,不断超车,直奔821厂。
  深夜时分,接近821厂区。路上有巨石滚落,溅起不远处小河沟里的水花,除此之外,死寂一片。杨有仪下意识摸摸身边的装备:简陋的防护服,便携式检测仪。真要出事,通通没用!没什么,进去,进去!杨有仪一挥手,车冲进821厂。
  厂区一片漆黑,停电、断水、没有声音。杨有仪抓起便携式仪器就要进去,闻讯赶来的厂长一把拉住他,两人看不清对方的眼睛,但摸到了对方那颗滚烫的心。
  杨有仪处长是专家,他知道自己携带的防护设备级别根本不够,便携式仪器只有靠近物体才能测出结果,准确说,
  不超过1米的距离。漆黑一团的时候,别说1米,靠到跟前才能查清情况。1米?贴上!假如建筑物裂缝,假如出现更险的情况,假如,假如……
  死神第一次离杨有仪、离他身边的战友们如此之近,如此清晰。记者问,怕吗?他说,不怕是假的。进去也许就出不来了。那天夜里,没有假如,没有选择。
  杨有仪带着人冲进去了!
  风静,云停。在隆隆余震的淫威中,他们向厂区深处探去。没有应急灯,微弱的手电筒光打在每一座建筑、每一套设备、每一条管线上。杨有仪几乎紧贴这些物体,一点点查看,看不清的地方伸手去摸索。远处山体滑坡滚落大石的巨响,一阵阵敲打杨有仪他们早已紧绷的心。余震来临,大地晃动,他们只是放下手中的仪器设备,稍稍站稳。一旦平静,他们又开始探测。
  13日凌晨3点多,情况基本查清。杨有仪用821厂唯一一部还能通话的座机向李干杰副部长报告。此刻,核安全司司长刘华、核安全司应急办处长李京喜,都在李干杰副部长办公室等电话。
  听到“安全控制”的报告后,李干杰副部长极其冷静地追问:“再问一遍,有没有问题。”
  杨有仪清楚地一个字一个字回答,“现在没有发现问题。”
  李干杰说:“你说得很准确。你第一时间了解情况,为确保灾区核与辐射安全立了大功。”
  杨有仪报告,厂房有裂缝,为防患于未然,请环境保护部协调紧急调运帆布,以及抢险所需的柴油、汽油、微型发电设备、帐篷等应急物资。
  13日,陕西方面紧急调运1万平方米军用帆布,遮盖震裂的厂房建筑。
  两日后,大雨。821厂岿然不动。
   董晓辉成功排除“定时炸弹”
  受灾群众流了泪,官兵们欢呼起来,把董晓辉和他的战友们紧紧围在中间,向这些在抗震救灾战场隐形战线上的英雄们致敬。
  信,董晓辉惊呆了,地震!大震!天要塌!车在回成都的路上飞奔,董晓辉脑子一片空白。5月4日,董晓辉即部署检查各种应急设备,要求全站仪器设备处于调试好的状态,采样器具、防护设备一个都不能少,电池充足电,所有应急设备随时待命。董晓辉亲自检查每一个设备仪器,每一台应急车辆,每一个工作包,甚至要求随身携带的应急物品里,装备饮用水和饼干。8天后,大震,董晓辉带领全站人员分5个小组,第一时间,抓起设备,冲向各敏感地区。
  12日发生大震的当天,夜里11点,董晓辉带人赶到××地,饭顾不上吃,水来不及喝,便同当地环保人员,对周边环境紧急监测,查了又查,测了又测,确定一切正常后,将“周边剂量水平未见异常”、“状态受控,良好”的结论,以短信方式赶紧上报省环保局副局长谢天、省环保局应急办,以及环境保护部核安全司司长刘华。
  从泸州赶回成都又赶到此地连夜彻查,这会儿所有人又困又乏,看着熬了一夜的同事,董晓辉不忍了。他给了两个小时,命令大家原地休息,而他的心,早已飞向821厂,那也是一处让他揪心的地方。早上7点,他不得不叫醒大家,带领大家立即赶赴821厂。
  董晓辉和省辐射站的工作人员连续20多天一直在灾区,对所有放射源使用单位进行放射源安全排查和抢救性收贮。大灾时,一些使用单位来不及清除正在使用中的放射源,有的放射源被埋在废墟下,有的困在地下,抢险救人时万一损坏了放射源,尤其高类别的放射源,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后,这些放射源成了威胁当地灾民生命财产及安全的严重隐患,成了“定时炸弹”。
  经过初步排查,他们摸清了处于最危险状态且必须在第一时间收贮的放射源有50枚。50枚,就是50颗“定时炸弹”,分布在重灾区几个县市。
  董晓辉把省站全体人员分成5个应急小组,加上环境保护部从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广东、浙江、陕西等地调来的力量,立即投入安全收贮这批处于危险位置的50枚放射源的战斗。
  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抢险时,董晓辉带领放射源排查收贮应急小组,3次深入堰塞湖下游地区,两天内安全收贮了8家单位的42枚放射源,其中一枚是危险性级别最高的Ⅰ类源。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室检查治疗仪器上,固定着55枚放射源,如果移动,将毁坏价值数千万元的仪器设备。董晓辉和专家们反复商量,最后制定出防水封堵的方案,在机房外砌上坚实的围墙,防范洪水冲刷。十几天后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最危急时洪水距放射源所在处仅仅40厘米。
  抗震救灾第一阶段近一个月时间里,董晓辉亲自指挥,省辐射站共出动各类车辆124台次,人员390人次,行程3.5万公里,排查灾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持源单位160余家,收贮及安全处置放射源210枚。董晓辉还组织力量,对821厂等单位周边环境展开多次应急监测,采集分析了40多个样品,获取大量数据,为确保灾区放射源和辐射环境安全贡献了力量。
  6月2日下午,董晓辉接到广元市环保局紧急电话,广元市青川县关庄镇一处山体突然滑坡,附近有早已退役的铀矿山,会不会造成新的辐射污染?这一区域驻有4000余名抗震救灾官兵,还有大批临时安置的受灾群众,大震之后受灾群众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稍微有一点点波澜都会影响社会稳定。广元市环保局希望尽快对该区域做辐射环境监测,以安定人心维护社会稳定。
  董晓辉带人及时赶到现场,立刻被围,人们七嘴八舌追问,到底有没有放射性?有没有危险?董晓辉没有多说,指挥战友拉开架势投入监测,便携式巡测谱仪、剂量率仪和测氡仪等一起上阵,车载仪器、人工监测轮番展开,地毯式一遍遍巡测。受灾群众安置点、部队驻地,不断扩大巡测范围。现场官兵和受灾群众紧张地看着,不时交头接耳,期待的目光紧盯环保人。
  经过仔细巡测得到众多数据,他们分析研究确保数据可信后,董晓辉向现场各级领导报告:未发现明显的特征核素,未发现天然核素富集特征及分布异常的核素,该区域γ辐射空气吸收计量率水平及氡浓度水平与天然本底水平基本一致。通俗讲,一切正常。
  受灾群众流了泪,官兵们欢呼起来,把董晓辉和他的战友们紧紧围在中间,向这些在抗震救灾战场隐形战线上的英雄们致敬。
   陈小里深入险境攻克最后的堡垒
  一秒两秒,一分两分,突然,陈小里探出头,高高举着那枚放射源。人们欢呼起来,“成功了!成功了!”
  采访陈小里时,他是刚刚从几百里远的宜宾回来,他们在那里又成功收贮了一批放射源。几天几夜的忙碌,回到成都来不及擦把汗就赶来接受采访,记者有点不忍。他却说,这是正常工作。
  趁陈小里擦汗喝水的片刻,我仔细打量眼前这位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放射源管理室主任,我怎么也想像不出,眼前这位高高大大的陈小里怎么能钻进东方汽轮机厂倒塌的狭小地下室、钻进德阳一座严重垮塌的机立窑底层,成功收贮了两枚身处险境的放射源。
  东方汽轮机厂有一枚Ⅱ类放射源,位于车间旁的地下金属探伤室。大震时厂房坍塌车间露了天,当时这枚放射源正在工作,没来得及收缩进探伤机,行话说这枚源处于“裸露”状态。“裸露”意味着它还在工作,还在不断放出射线,还能伤人,甚至短时间照射就能置人于死地,必须收贮。要命的是,必须在它“裸露”状态下进行人工操作。
  建筑专家先对垮塌的车间做了评估,只要没有大的余震,短时间进去没有太大危险。生产放射源单位也派来专业人员协助处理,监测仪器测明位置、放射剂量,计算好安全工作时间。一切就绪,人们的目光射向陈小里。
  陈小里戴好头盔,穿好防护服,戴上眼镜,手持监测仪器及应急灯,迅速进入地下探伤室,完成对探伤机的监测,把“裸露”的放射源收缩进探伤机。一连串麻利的“地下工作程序”后,大家齐心协力,探伤机被装上专业货车,终于在安全时间内成功收贮这枚“裸露”的危险放射源。
  什邡市新金河水泥有限公司一枚被压到机立窑底层深处的放射源,早在环境保护部、四川省环保局监控之下,是第一批公布处于危险境遇必须及时收贮的50枚放射源的最后一枚,也是最难收贮的一枚。这时“黑名单”上的50枚放射源中,其他49枚已经成功收贮,只有这枚压得太深,无法进入收贮的源,成了最后最难啃的“堡垒”。几次派人搜索,都因厂房坍塌厉害根本进不去人只得无功而退。
  这是一枚Ⅴ类源,生产上常用,没那么可怕。周围老百姓可不懂放射源分几类,光“放射”这个词就够吓唬人的。射线这东西看不见,闻不着,真到了跟前,什么感觉都没有就被“照上了”。大震之后刚刚安定,最怕老百姓慌乱引起社会动荡。
  老百姓站在远处指指点点,陈小里前前后后转了几圈,发现按正常进口通道进去,肯定够不到放射源,背后的出口也被全部堵死,其他同志来了几次都没成功,看来确实不好操作。忽然,侧后方有个不起眼的小口引起他的注意,小口上面压着许多毁坏的墙体,只要清除这些垃圾,说不定真能“柳暗花明”。众人围上来一看,倒吸一口冷气,这么狭小的洞口,里面黑漆漆啥也看不清,真要碰上余震墙体房梁一塌,还不得把人活活捂进去?陈小里推开众人冷静地说:“我进去,我有把握。”
  大家不安地清除洞口垃圾,悄悄看着陈小里。陈小里再一次用仪器探准放射源方位,转身钻进洞口。一秒两秒,外面的人们死寂般沉默,紧紧盯着洞口,心里默默祈祷,千万别来余震,千万别来余震。
  有人沉不住气小声问,进去几分钟了?旁边人瞪了他一眼,他马上闭嘴。一秒两秒,一分两分,突然,陈小里探出头,高高举着那枚放射源。人们欢呼起来,“成功了!成功了!”


  采访札记

                                向默默的守护者致敬
                                        陈金陵

  采访四川省环保局核与辐射环境管理战线的几位抗震救灾模范,前后相隔了4个月时间,两次进川,两次跟踪。
  谢天副局长、杨有仪处长、董晓辉站长、陈小里主任,用他们平静朴实的话语,把记者带到一年前的记忆。跟着他们,记者来到××基地、821厂,来到放射源安全收贮的战场。
  抗震救灾时,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救人上,同时,人们也在关注环保这一艰巨的第二战场。尽管环保人鼎力扛起防止发生次生环境灾害的重任,成功维护了灾区数千万群众,甚至更大范围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环保人说,自己早已习惯了“不为人知”,甚至“不能为人知”的默默行动,确保灾区核与辐射安全,确保饮用水安全。环保人的贡献,环保人的作为,仅仅两个字:防止。
  沉甸甸,有血有肉,有激情、有热泪的两个字。
  核与辐射环境管理战线上的同志尤为如此。
  采访这些战斗在“隐形战线”上的人,记者常常感到迷蒙。一忽儿,他们清晰地站在我和所有人面前,在××基地,在821厂,在放射源收贮之时。一忽儿,他们又隐去得极其神秘,他们不愿谈自己,只言“团体”,只言“他人”。许多时候,记者不得不从其他人那里得到珍贵的“旁证”。
  不管以前迷蒙还是清晰,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他们站在我们大家面前。
  写下这些文字后,记者面向西南,深深鞠躬,胸中涌出4个字:“谢谢!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5?12”一周年电视特别节目汇总
2009-05-12 11:11来源:青年时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dd.nen.com.cn   2009-05-12 10:10:11  新京报(北京)

一年前,“5·12汶川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今天,在地震一周年之际,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各类纪念晚会,央视将会在今明两天推出两档大型晚会,上百名文艺界人士将齐聚一堂,慰问灾区人民。

央视新闻频道的《崛起5·12》特别节目,找到了这幅照片上的部分主角们。

成龙现身“365个祝福”晚会。

新京报5月12日报道 一年前,“5·12汶川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今天,在地震一周年之际,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各类纪念晚会,央视将会在今明两天推出两档大型晚会,上百名文艺界人士将齐聚一堂,慰问灾区人民,而一年前地震的亲历者也将来到央视演播室,讲述他们这一年的生活。同时,各大卫视也将分别推出特别节目,纪念地震一周年。

此外,电影《惊天动地》,电视剧《大生活》,话剧《生活》也都以抗震为主题。久未公开露面的王菲以及李连杰重走四川,共同看望地震中的幸存者。

央视

《崛起5·12》 照片背后的故事

CCTV新闻 今日20:00

5月12日晚,央视新闻频道将推出特别节目《崛起5·12》。特别节目由敬一丹、张羽主持,新闻中心的几位主持人海霞、杨晨、纳森、郭志坚、康辉、文静也将参与节目录制。此外,去年在地震灾区采访的央视主持人李小萌再次登场,讲述自己一年前采访时的感受。

《崛起5·12》特别节目时长2小时,按照“追思、寻找、家园、希望”四个主题设计四大板块。导演孙杰表示,这场特别节目并非单纯意义上的晚会,整场晚会没什么歌舞,也没有邀请太多公众人物和演艺界人士,而是以志愿者、灾区百姓等普通大众为主。

汶川地震期间,人们记住了一幅照片:一群人抬着一个担架艰难地爬上一个陡坡。抬担架的人有战士、警察、医生和志愿者。担架上的人以及那几位无名英雄,他们是谁?现在怎么样了?节目现场,照片中的伤者以及当时三位抬担架的人将现身为大家讲述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365个祝福》 赵本山不演小品

CCTV1 明日20:00

5月13日晚,央视一套将播出“心连心”大型晚会“365个祝福”。晚会的主会场设在四川绵竹,由执导过多次春晚的郎昆担任总导演,周涛朱军、董卿、白岩松组成的“春晚阵容”担任主持工作。

本台晚会邀请到了成龙、赵本山、宋祖英、濮存昕、唐国强等将近300位明星,演出阵容比春晚还要强大。晚会将分为《慰问·感谢》、《重建·心声》和《信心·希望》三个篇章。节目一开始,赵忠祥、毕福剑、撒贝宁、王小丫等20多位名嘴将合唱主题歌《365个祝福》,此后,《胜利》、《感谢祖国感谢党》、《好人好梦》等大家熟悉的“励志”歌曲将被搬上舞台。今年火遍全国的“四个老男人”纵贯线也带来《明天会更好》、《真心英雄》、《朋友》等“招牌歌曲”。晚会的结束曲目则是由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

此台晚会中既没有当下最流行的歌曲,也没有喜剧小品和相声,为数不多的几个语言节目的风格也都很庄重,冯巩等人的互动相声《我为你放歌》、马东等人的相声《五官见闻》、黄宏的互动小品《一个志愿者》、赵忠祥等人的诗朗诵《我们》中,也都或多或少地加入了大家对于灾区重建的信心。而“小品王”赵本山也没有表演任何喜剧小品,而是演唱了《乡村爱情》的主题曲。


赵本山带病演出。

四川卫视

《中国精神》 重现生命奇迹

今日20:20

《5·12中国精神》抗震救灾周年晚会,成龙、刘德华、陈道明、冯小刚、张国立、刘劲、王姬、于丹、张也、李宇春等人组成强大的明星阵容。在汶川地震中创造生命奇迹的卞刚芬、沈培云、李清松,地震中的知名新闻人物蒋敏、李月、薛枭、林浩、刘小桦、任思雨等人也都将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节目预计时长3个小时,由演员刘劲和四川电视台宁远、李晓夏主持。

重庆卫视

《大爱中华》 连播十小时

今日14:28

大型直播节目《大爱中华———重庆卫视“5·12”地震周年特别记忆》汇聚了孙楠、刘翔、范逸臣、梁咏琪、孙悦、巫启贤、谭晶等百余位明星,以回家、相聚、团圆为主题,分别围绕这一刻、这一天、这一周、这一月、这一年的五个方面向观众讲述大灾之后的大爱。

该节目在四川各地设立了分会场,并穿插了李亚鹏王菲、李静、刘翔等人如何帮助灾区人民的专题资料。开篇的连续播出10个小时祭火仪式会贯穿于整个节目,展现来自汶川、北川、青川等地的人们点燃火种,汇聚到一起纪念逝者的仪式。著名作家阿来专门撰写祭文,并由陈铎先生在现场朗诵。

东方卫视

《重生的力量》 聚焦重建

今日9时

今天上午9时起,《重生的力量———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直播特别报道》开始播出,多路记者将重返灾区多点直播当地的大型活动,著名学者葛剑雄、余秋雨、于丹等分别通过上海和成都演播室,围绕灾后的物质重建、精神重建、文化重建、心理重建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晚上7时30分则是《重生》大型晚会,李连杰、成龙、李亚鹏等人将上台讲述他们再度重访灾区的感悟,张艺谋、姜昆、濮存昕等也到场以各自的方式缅怀。

直播日

央视

从5月9日到15日,央视新闻频道将派出大批工作人员深入5·12地震灾区现场,全面展现一年来地震受灾地区重建情况。届时,新闻频道将派出记者张泉灵、赵普、张萌,他们带领3个小型直播团队,沿东、中、西三路深入川、陕、甘地震受灾地区,打造特别节目《新家园———汶川地震一周年特别报道》。《焦点访谈》将连续在5月11日、12日两天推出《重建心灵家园》和《关注防灾减灾日》两期节目。《新闻调查》将播出节目《都江堰:重建与新生》。《小崔说事》将关注心理咨询志愿者,对地震后的人们进行心理辅导。

北京卫视

今天下午2时,北京卫视将播出《重生———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大型直播节目,曾先后多次前往灾区参加赈灾活动的学者于丹,此番担任该大型直播节目的主持人。摄制组辗转什邡、北川、都江堰、德阳、汉旺等地。“芭蕾女孩”李悦、最早前往什邡的首批北京前线分指挥部的干部门扬等人将亮相。

湖南卫视

湖南卫视从早上7时到晚上12时全天直播“我们的汶川”特别纪念节目,在四川映秀镇、汶川一个村庄、湖南大学开辟三处直播连线现场,随时进行现场连线。节目组还发起了“共读一本书”活动,倡议长沙市民、学生捐献一本自己最喜爱、最有意义的图书给灾区群众。

浙江卫视

浙江卫视的直播从中午12时开始,《浙川同心 与爱同行》连续12小时播出,以“这一年、这一天、这一刻”为主线,在浙江和四川两地设立演播室,讲述汶川一年的变化。此外,栏目组倡议社会为灾区援建一所爱心小学、捐献十个爱心操场、捐赠百辆爱心轮椅、征集千名爱心妈妈、义捐万件爱心校服。此外,栏目组举办了“爱心收藏”活动,奥运冠军孟关良的船桨、国家乒乓球队的10副乒乓球拍、青田艺术大师们的作品等将直接送达灾区需要帮助的同胞手中。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交通县长”朱定勤:浙江援川交通项目进展顺利
2009-05-12 11:47来源:浙江在线作者:
(新民网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教老师陆蛟民:今天让孩子们课堂上朗读感恩信   
2009-05-12 11:47来源:浙江在线作者:
(新民网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音乐家协会送文化下乡到东河口
    2009-5-12 1:16:20   来源:广元新闻网

祭奠遇难同胞   感恩伟大祖国   自强奋进重建家园

——送文化下乡来到东河口

     本网讯   (记者   熊芙蓉)5月11日下午,由西南大学、重庆音乐家协会、四川音乐家协会共同组织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在东河口举行。活动以“祭奠遇难同胞,感恩伟大祖国,自强奋进重建家园”为主题,是青川县“5·12”纪念的主题活动。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总工会主席王振会出席活动并讲话,他说,这种以艺术形式纪念抗震救灾一周年,是对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是对社会各界特别是浙江人民的诚挚感恩,是对灾区人民心灵的深切抚慰,是对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的强力推动。

    他代表广元人民向这场活动的主办单位表示崇高的敬意。他要求我市人民一定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推动恢复重建;一定要坚持以实事求是为前提、以民生优先为基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科学统筹为原则;一定要突出建设重点,优先做好民生工程;充分发挥“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个标杆”的表率作用和引领作用,一定要感恩自强,奋力加快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
当地遇难亲属、受灾群众,省内外同胞4000余人参加了活动。

 弦动我心

本网记者   熊芙蓉

     11日下午,青川东河口的阳光隐进了云层。滑坡遗址上一个个绿色的气球在风中摆动,仿佛从废墟上徐徐生长出的绿色蘑菇。

    地震遗址公园内搭建的梯形音乐台上的音乐演奏家们一袭黑衣,一围白裙。一曲莫扎特《安魂曲》序曲拉开了帷幕,大管和圆号开始了庄重的引奏,“请赐给他们永远的安息,并以永远的光辉照耀他们。 ”如唱诗般的合唱缓缓淌过《安魂曲》的八个章节,如熠熠生辉永不熄灭的烛焰,在东河口上空逶迤盘旋。

    东河口同胞的亡灵,你们可听到我们的祈祷和祝福?

     “老师,学校那颗当天救我们性命的梨树又开花了,现在我们不会哭泣……”一位原东河口小学女生清脆而柔情的朗诵把在场的人们带回了那天崩地裂的时刻,让人们再次看到了何清芳老师为抢救学生而弓腰护着学生的雕像。观众眼眶涌动泪花。

    四川音乐学院专为“5·12”周年纪念创作的交响乐《生命》将灾难来临那一刻的人性光辉阐释得淋漓尽致,浙江省援建青川指挥部创作的歌曲《让希望在废墟中诞生》告诉人们敬畏自然,珍爱生命。

    《中国军魂》、《在灿烂阳光下》、《明天会更好》、《我爱你中国》等曲目将祖国母亲的大爱,灾区人民的感恩情怀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给予热情歌颂,优美而奋进的歌声将人们心中曾经的伤痛渐渐融化。

   “地震可以压垮我们的房屋,摧毁我们的家园,但是震不垮我们的精神,压不弯我们的脊梁”活动在浑厚而有力的朗诵声中落下帷幕。

    编辑:李俊萍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