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最起码,我们青川人应该记住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台州援建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恢复重建纪事 发布时间: 2009-5-12   中国台州网 

  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是一份570万台州人民的爱心期望,这更是3.5万青川县4个乡镇人民的急切期盼。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市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支援抗震救灾大行动:向灾区派遣各类救援队,为灾区赶制帐篷、援建活动板房,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2008年9月初,台州市援建青川对口乡镇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成立,对口援建受灾较重的沙洲镇、木鱼镇、姚渡镇和营盘乡4个乡镇。
  “现在台州有800人的援建队伍,在青川县的川、陕、甘交界山区日夜奋战。目前,台州援建的学校、医院等项目已全面动工,而且比计划进度快。”台州援建指挥部指挥长王加潮说。
  农房重建,灾区百姓搬新居
  1月19日,对青川县沙洲镇江边村二社村民梅发学一家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天,梅发学一家搬入了震后兴建的永久性新房,也成为江边村首户搬进新房的村民。
  “地震时房子垮了,一堵墙都没了。”梅发学说。在地震中,梅发学只住了1年4个月的新居被夷为平地。“现在好了,新房还是二层的,家具、床等也都是新的。”对于未来生活,梅发学充满了憧憬。他说,他会在房子前面建一个果园,种些桃树、梨树,开始新生活。目前,沙洲镇江边村二社的56户居民,有54户已盖好房屋,8户入住新居。
  青川县沙洲镇是台州市本级援建的乡镇,地处川甘陕三省交界,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在“5·12”大地震中,这个镇70%的房屋坍塌,剩余的房屋已成为危房。因此,农房建设成为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工作。
  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受灾群众修得起房子,修得起好的房子?台州市援川指挥部成员在调整结构上求突破,在降低成本上动脑筋。沙洲镇寺沟村在地震中216户村民房屋全部受损,211户需要重建,仅5户可维修加固。指挥部结合这个村的实际,大力推广抗震好、用工少、工期短、成本低的钢木结构房屋。   
  “建这种房子,100平方米只需6.76万元,而且建的速度非常快。”王加潮说,10个人的工作组,一天半时间就可完成主体工程。如今该村已完成41户农房主体建设,已有25户搬入新居,水、电、路、广播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恢复。
  目前,沙洲镇灾后农房重建的两个村,已成为广元市灾后重建的一个重要示范点,重建农房的质量在广元市也是首屈一指。“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5次深入灾区实地调研,先后完成了《四川省青川县沙洲镇总体规划》、《四川省青川县沙洲镇场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挥部人员说,“沙洲镇城镇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在整个青川县质量好,效率高,是青川县36个乡镇中首批通过规划评审的。”
  项目重建,燃起生活新希望
  4月23日,作为我省援建青川重建计划第二批项目的青川县沙洲中、小学重建工程,在我市援川工作者的努力下顺利结顶。
  据了解,青川县沙州镇中心小学重建工程占地19.8亩,总建筑面积7085平方米,包括设备总投资1742万元。沙洲中学重建工程占地27.7亩,总建筑面积7373平方米,包括设备总投资1860万元。这两项工程由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中国方远集团承建,台州市建设咨询有限公司负责监理,按国家标准抗8级地震设计施工,建设工期7个月。自今年1月6日重建工程正式开工以来,我市援建指挥部努力克服各种建设困难,有序推进工程建设。在奋战100天后,实现了工程结顶的预期目标。
  “这些房子预计7月31日主体工程可竣工,确保今年9月1日中小学生走进优美、舒适的新校园。”台州援建指挥部指挥长王加潮表示。
  记者了解到,台州市各援建指挥部列入一、二批援建工程的项目,共有沙洲中小学、卫生院、福利中心(第二批);营盘乡小学和卫生院;木鱼中学、木鱼小学、木鱼社会福利中心、木鱼卫生院;姚渡镇九年制学校和姚渡镇卫生院等12个项目。目前,所有项目都已在紧张建设之中,预计年底可全部完成。
  产业重建,变“输血”为“造血”
  如何恢复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如何在实施重建的基础上,增强“造血”功能?去年9月份入川以来,台州市援建指挥部深入灾区调研,为产业重建出谋划策。入川仅3个多月,指挥部相继邀请了30多批客商到灾区进行投资考察。同时,根据台州企业的用工情况,结合当地劳动力特点,尝试性地开展劳务输出。
  通过不懈努力,台州市各援建指挥部在扶持对口乡镇灾后产业重建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台州市援建指挥部帮沙洲镇确定了水产养殖、林业、畜牧业3个产业,并选定5个项目展开重建。目前,水产养殖、青川县沙洲镇寺沟万亩工业原料林造林、寺沟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三堆村土鸡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4个项目已经做出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项目总投资达5970.28万元,其中,我市援建总资金为904万元。临海市援建指挥部帮助营盘乡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温岭市援建指挥部帮助川珍实业有限公司重建菌种研究所,在温岭市超市设立专柜销售川珍产品。玉环县援建指挥部结合姚渡镇实际,制定了姚渡旅游业发展规划。
  针对灾区严重缺乏建材、尤其是砖厂和石料场的情况,台州市援建指挥部与当地政府共同努力,在沙洲镇引进3家砖厂、1个砂石场。温岭指挥部引进兴办了1家砖厂和1个砂石料场,建成2家临时建材交易市场。温岭援建指挥部还挤出资金,新认领了木鱼客运中心和集贸市场项目,目前这两个项目已进入前期调研和初步设计中,有望成为木鱼场镇建设的首批项目。
  灾后产业复苏,正在风生水起。
新闻来源: 台州日报   作者: 潘春燕 厉 峰   网站编辑: 余彩虹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未来路该怎么走?一位来杭的青川女生博文中透露迷茫

2009年05月23日 19:32:1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杭州5月22日讯(记者 梁国瑞)“我的未来路,该怎么走?”5月18日,还不满18岁的女孩在博客里写下这样的文字:我面对的是一条重大的选择……我必须为自己选择一条路,还必须要走好这条道路上的每一步,虽然我想的是回家去继续读书,让自己去考大学,可现在我却选择了实习,因为我明确的知道,这次地震给家里带来了多大的苦难……

  谭英,来自四川地震重灾区青川县三锅乡,现在是杭州中策职业学校的高二学生。

  继续学业,还是尽早工作?对谭英来说,内心很迷茫。》》》点击查看博客全文   “考大学,这可是我一直以来我的梦啊”,而尽早工作,因为“爸爸妈妈在为房子的事担心,要把家里所有的钱拿出来修房,如果我回去读书的话,对爸妈来说这又是一个不小的开支”。

  站在十字路口的,不仅仅是谭英,还有她的同龄人。经历了大地震之后,他们迅速成熟,懂事的他们学会了掂量,但面前选择,他们更难作出抉择:我的未来路,该怎么走?

  谭英的迷茫:我该继续上学还是工作?

  如果不是那场地震,谭英应该已经在青川高级职业中学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室里,开始紧张的高考复习了。

  然而地震改变了一切,承载着谭英大学梦的学校校舍,在剧烈晃动之后无法继续使用。

  2008年6月12日,谭英和她的同伴们被接到了杭州,来到杭州中策职业学校2007电气运行与控制6班,继续未竟的学业。

  和谭英一道,同天抵达杭州的四川灾区中职学生共有271名,他们分别被安排在杭州市中策职校、杭州旅游职校、浙江水利水电学校等7所省内名牌职校。谭英所在的电子技术专业的24名学生,被安排在中策。

  在浙江的生活和学习被全方位地照顾着,谭英每周都要打电话回家,告诉家里自己在杭州的情况。

  但她不会告诉父母的是,离毕业越来越近,自己心里的迷茫和抉择的痛苦却越来越深。

  5月9日,一个偶然的机会,谭英参加浙江在线与浙江省地震局合办的广场活动时,在浙江在线开了博客,她兴奋地要记者帮她选定有几只宠物狗的博客模板,“我喜欢狗,多可爱呀。”稍带婴儿肥的脸上现出的稚气笑容,分明告诉我,她才不到18岁。

  可是,谭英在博客里写下的内容,却充满挣扎,与她的年龄,与博客的欢快底色,甚不相符。

  “今天已经是5月18号了,马上就要放假了,可我面对的是一条重大的选择。以前要是有人问我该怎么办的话,我肯定会说不知道,可现在不行了,我必须为自己选择一条路……”

  她看到的是两条路:要么回家继续读书,考取大学;要么接受政府安排,到企业实习并工作。

  直到现在,这个懂事的孩子,还固执地告诉家里,自己是因为没有能力考大学,才选择了实习。

  “可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又是多么的后悔呢?考大学可是我读书的梦啊!怎能说放就能放的,真的好伤心不能去考自己喜欢的大学,最可恶的是我还不能说出来,我只能把它藏在心底的最深处……”

  但这是谭英心目中自己唯一的选择,她深深地知道,父母肩上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务农为生的父母,收入本来就低,妈妈在家照看80多岁经常生病的爷爷,爸爸一年有8个月在河南打工,每个月收入1000多元,而比自己大2岁的哥哥谭奎,已经因为地震,放弃了继续复习考取大学的念头,帮亲戚家盖房子去了……

  不仅仅是谭英:青川学生都有着类似的迷茫

  不仅是谭英。

  和谭英一起到杭州继续学业的青川学生中,除了杨丹选择下学期一开学就回青川备战高考以外,全部选择了留在杭州实习,然后工作。

  对这些孩子来说,这是他们生命中第一个郑重的抉择。

  杭州中策职业学校实训楼3楼的教室,下午第三节课的下课铃已经响过,教室里的学生们走得差不多了。

  两名杭州学生凑在讲台上,用老师讲课的电脑玩着游戏,离他们不到5米距离,谭英、宋元玲和杨丹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课桌上摆满着书籍。

  “我没有百分之百的信心能考上大学,即使考上大学,还要花费3-4年的时间和金钱,家里压力太大。”宋元玲是这群青川学生的班长,曾经在到杭的第一天,就代表所有的24名同学,对着中策职校千百名学生演讲。

  然而,讲台下的宋元玲说起前程,脸上则挂着失落两字。在遥远的四川老家,宋元玲还有一个比自己小几岁的妹妹正上初一,她清楚父母正承受的压力。

  “我不想错过这次实习和工作的机会,起码要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宋元玲说,她是放弃了一条路,选择了两条路,“考上大学也是找工作,现在一条路是工作,还可以参加成人高考,这也是另一条路。”

  其实宋元玲内心知道,这只不过是给自己找的借口罢了,“他们都想考大学的,都知道学历高点,以后更有出路。”老师周晓凤说。

  谭英和宋元玲看杨丹的眼神里,闪烁着羡慕。7月份开始,他们所有人都将到杭州下沙松下电器去实习,直到实习满10个月,然后安排工作。而只有杨丹,则打算实习到下学期开学,就将返回青川,开始高三的功课。

  谭英和宋元玲心里计算着,或许等明年他们穿上工服上班的时候,杨丹已经拿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现在,留给这些年轻的学子们做的,是珍惜这最后的学校生活。“现在想想自己只有好好复习下,争取把接下来的5本证书全部拿下来,把数学,语文的会考考好一点了……”

  其实,一般同学只要考出3本证书就够了,这是专业的要求。而谭英和宋元玲私下多报了两门选修课,“计算机维修工和计算机操作工,420元呢!”尽管谭英很心疼这钱,尽管很多同学告诉她“修电脑是男孩子做的活,很累的”,谭英却倔强地认为,自己需要这些证书。

  “青川来的学生学习都很努力,有的时候甚至是他们带着班上的杭州学生,一起努力读书。”班主任鲁小阳看得清楚,在她们来之前,班上很多学生并不好学,学习的风气在她们来了以后,越来越浓。

  现实的路径:大学梦也有可能会实现

  对于谭英们的迷茫,班主任鲁小阳告诉记者,早在这些青川学生来杭州的时候,政府和学校就已经为他们想好了出路,首先是安排实习,然后解决工作。

  就在来杭州不到半年,谭英他们就在学校的安排下,来到下沙的松下电器参观,这里将是他们毕业后实习的地方。“本来全班都要去的,现在听说他们在裁员,不一定一次性安排,但肯定都会安排好的。”

  实习,然后工作,可是谭英内心还藏着深深的大学梦。

  踏出实习这一步,是不是意味着大学梦从此不会成真?和谭英一样的灾区学生,应该作出什么样的选择?

  数学组的老师周晓凤因为老家在重庆,与孩子们有着共同的方言。平时,孩子们有什么问题,也都愿意与她交流,甚至把她看成“妈妈”。

  “是不是可以以‘委培’的方式帮助他们,既可以圆他们的大学梦,提高他们的学历,又可以保证他们有工作?”周晓凤提出这样的想法,“这或许是最能给他们帮助的办法。”

  然而,“委培”需要有企业或者单位愿意出面,又要有学校愿意接收,“这不是孩子们能做到的。”

  “委培”是否可行?除了“委培”,我们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可以为这群怀揣梦想,有面临现实压力的灾区孩子们做些什么呢?

  各位网友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想法,或者你们愿意给他们提供现实帮助,请在此留言,或致电本网新闻热线:0571-85310961。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梁国瑞 编辑: 丁晓虹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元市长马华在沙州调研灾后重建工作
发布时间: 2009-5-24   中国台州网 

马华在沙州集镇调研

马华在听取集镇重建规划汇报

  5月23日,中共广元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华专程来到台州市对口支援青川县沙州镇调研灾后重建工作。马华先后查看了沙州镇白龙湖水产公司灾后恢复生产和沙州集镇重建情况。

  马华对白龙湖水产公司在灾后较短时间内恢复生产和今后发展新思路给予了肯定,同时要求该公司要结合沙州实际将白龙湖水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沙州镇的特色、亮点产业。
  在沙州集镇重建调研中,马华了解了沙州镇中、小学和卫生院的重建情况,并对台州市援建指挥部汇报的《青川县沙州镇总体规划》、《青川县沙州镇场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表示满意。针对沙州镇集镇重建可安置土地面积小,移民情况复杂,建材供应、运输困难多等情况,马华要求台州市援建指挥部与沙州镇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快集镇危房拆迁进度,抓紧重建设施建设,确保沙州镇广大人民群众在明年“5.12”之前能够住进新居。

  中共台州市援建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王加潮,中共青川县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浩生,中共青川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正永,有关部门及沙州镇主要领导陪同调研。                               

 

  

新闻来源: 本站   作者: 厉峰   网站编辑: 林慧萍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通报青川县抗震救灾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
2008年06月25日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6月25日下午5:00,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第三十场新闻发布会。会议由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赵英主持,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青川县人民政府县长陈正永等领导及数十家境内外媒体参加。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通报了青川县抗震救灾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新闻界的朋友们:

  青川县是汶川5.12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是6.4级最大余震的震中。一个多月来,我们在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和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无私援助下,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统筹安排,重点推进,全力以赴抓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的落实。

  青川处在摩天岭与龙门山交接的若干个地质断裂带上,三大主断裂带全部经过青川,映秀主断裂经过我县马公至沙州一线等20个乡镇,历来属地震频发区。“5.12”汶川8.0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其破坏程度达到11度且余震不断,其中余震震中在青川4级以上的47次,5级以上的5次,6级以上的2次,最大的6.4级余震也在我县境内。

  不断的余震,造成更加惨重的危害和威胁。一是房屋受损和垮塌面不断加大,5.12特大地震后,经专家鉴定,全县仅有15%的房屋可维修加固居住,不断的余震过后,现在全县仅有5%的楼房可加固使用。二是“五通”反复中断,反复抢通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广播电视又反复中断。三是地质灾害隐患不断加大。全县形成36处堰塞湖,大多数山体裂缝愈来愈大,潜在威胁严重,泥石流、滑坡、崩塌体规模巨大,数量多达数亿立方米。江河拥堵严重,堰塞湖淹没河谷平地,可供安置点太少。四是受灾群众安置难度增大。全县有12万人丧失了基本生存条件,有5万人县内很难安置,受灾群众基本上是耕种无土地、建房无地基、出行无道路,安置压力十分巨大。如我县石坝乡可供临时安置受灾群众的安置点仅8处,共37.5亩。五是耕地损毁严重。损毁耕地14万亩,不可复垦的土地较多,安置的难度越来越大。

  进入受灾群众安置阶段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以人为本,按照“三个一”(守住一个底线,力争一个目标,保持一种状态)、“三个全覆盖”(卫生防疫工作全覆盖、群众工作全覆盖、救灾款物发放全覆盖)的要求,狠抓抗震救灾各项工作落实,基本实现了 “五有”目标(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医疗),基本守住了不饿死人、不发生疫情、社会保持稳定这“三条底线”。

  一、全力以赴抓安置

  我们把受灾群众安置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出台了《关于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多策并举,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

  (一)创造性提出“五种安置模式”解决住的问题

  一是县内统筹安置模式。对房屋损毁,但耕地、水源等必须的生产生活条件没有丧失,且无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的受灾群众,采取就近就地或县内异地避让的办法进行安置。鼓励群众采取以经济适用的竹、木、稻草、油毛毡等为材料,搭建能避暑、能防水、能过冬、适用够用的过渡安置房,坚持“以发促建”,及时兑现2000元的补助,目前已建成过渡安置房4.1万户,6月30日可全部完成自建房5.6万户;适度推进活动板房建设,主要用于医院、学校、机关等公用事业单位和城镇居民。截止目前完成场地平整2274亩,到位板房1.2万套,建成板房10091套,入住3510户。二是县外异地安置模式。3000名群众已外迁相邻的剑阁、元坝等友邻兄弟县区居住。三是教育寄读安置模式。组织中小学生1400余名到浙江、山东烟台、广东东莞等地寄读。四是投亲靠友安置模式。按照“以人算帐、以户结算、整体搬迁”的原则,由各乡镇登记造册,县财政在国家补助之外另给每人补助3000元。目前投亲靠友安置的群众已经达到1100多户4000多人。五是企业援助安置模式。通过派员洽谈、现场招聘、劳务培训、资金支持等措施,全县新提供了1.5万个就业岗位,已有3000多名受灾群众到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新的岗位就业。

  (二)完善制度快速调拨,妥善解决吃的问题

  成立了抗震救灾物资调配组,由三名县级领导具体负责,县纪委、县监察局全程监督,出台了《救灾资金物资管理办法》,对救灾物资做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归集、统一保管、统一调配、统一发放,对各类救灾资金做到了专帐管理、专户存储、统一划拨、专款专用。严格救灾物资资金监管,出台了《关于在救灾物资资金发放中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的通知》等文件,建立了“三公开”(公开接收救灾款物情况、公开救灾款物发放对象、公开救灾款物发放结果)、“三确保”(确保救灾款物全部入库、确保应发对象全覆盖、确保救济救灾款物不滞留)、“三严禁”(严禁在救灾款物发放中优亲厚友、严禁救灾款物管理人员吃喝救灾物资、严禁以各种形式倒卖救灾物资)的监督管理机制。所有救灾款物都坚持由村 、组监事委员会现场审验签名,户主签名,组、村、乡镇签名,公示公开,保证了全过程都有人监督。对3862名“三孤”人员按政策进行救助,发放救助资金1.8亿元、粮食1万吨,安抚金已发放70%。目前“每人1斤粮、10元钱”补助已发放到7月28日。严格执行2万元永久性住房补助政策,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按建设进度予以兑现。

  二、全力以赴抓“两防”

  (一)防次生灾害发生。全县共有36处堰塞湖。由成都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负责设计,武警水电部队负责施工,对红光乡石板沟、东河口、红石河等3处较大的堰塞湖进行疏浚,并建立了8个观测点,坚持24小时监测,完善了应急避险预案。加强对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通过全民拉网式排查,共有3000多处地质灾害,经专家组鉴定排查出重大地质灾害978处,对35处大型和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24小时动态监测、建立群测群防网络、立项申请治理。加紧对城乡危房进行全面鉴定。

  (二)防疫病发生。全县组建了36支专业卫生防疫队伍,有专业防疫人员731名,组建了572支群众防疫保洁队伍,参与人数达到3724人,进村入户、不留死角,分片包干、落实责任,全力抓好消杀灭和疫病防治。消杀工作做到了“三确定”(定人、定点、定量)、 “三覆盖”(全面覆盖灾区所有乡镇、住户,覆盖所有灾民临时安置点、群众聚居地、伤员医疗点,覆盖所有抗震救灾工作人员居住地)。

  三、全力以赴抓“五通”

  交通方面,实行交通管制,科学调度,保证了金子山至乔庄线路的顺畅。全县36个乡镇仅有到马公乡的公路不通。105个村恢复通村公路,除马公、石坝、红光外,全县余下的31条通村公路可于6月30日全部抢通。供电方面,县城各居民安置点供电面达100%,33个乡镇实现了供电,红光、石坝采用发电机供电,马公因整体搬迁无人居住未供电,目前,85%的村通照明电,30%的村通加工电,6月30日所有村的居民集中点可通电网供电。通信方面,全县电信固定电话已全部畅通,移动通讯仅有马公1个乡未通。供水方面,全县所有居民安置点全部解决生活供水,100%的村都能用上安全放心水。广播电视方面,85%的村通广播电视,7月5日前,所有村广播电视网络、自办节目可恢复到地震前的水平。

  四、全力以赴生产

  一是抓农业恢复性发展。全县有耕地28万亩,损毁14万亩,已经恢复耕地8万亩。“双抢”工作全面完成,全县抢收油菜籽6000亩、小麦5万亩,完成大春插播7万亩,对未毁农作物做到了应抢尽抢,颗粒归仓,应种尽种,不留空地。二是抓工业恢复性发展。鼓励企业维修厂房设备、清理厂内废墟、协调电力运输供油、抢修矿山道路,全县已有川珍实业、蓉成制药、晶晶石英砂等规模企业初步恢复生产。

  五、全力以赴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全县建立了260个居民集中安置点,成立临时党支部和管委会86个。一是迅速恢复商业金融网点。大力发展帐篷小卖部、帐篷理发店,帐篷小餐馆、帐篷邮局、帐篷银行等“抗震救灾便民店”,全县商贸企业已恢复1353家,已恢复城乡商业网点1473个,餐饮店413个。二是尽快恢复上学就医的秩序。加快活动板房建设进度,确保7月25日前完成,确保8月1日学校正常开课、医院正常营业。三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按照“真情关心,依法办事,分散化解,正面引导,落实责任,长治久安”的要求,做好遇难学生家长稳定工作。四是着眼长远抓好灾后重建规划。省政协专家组和四川大学专家组已经开始对青川灾后重建进行规划,目前,已经对行政区划调整、产业恢复、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规划。

  六、强化保障,奋力夺取抗震救灾工作全面胜利

  一是建立了快速高效的指挥系统,并根据工作推进需要,及时调整领导力量,确保各项工作强力推进。二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加强物资、资金的调配,先期启动一批事关民生的项目,把受灾群众最急、最盼的事情全力解决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恢复,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三是着力抓好灾后重建规划,目前已经启动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行政区划调整、产业恢复、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体系建设等九个子规划。四是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各级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全县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奋力抗灾,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个标杆,保证了全县抗震救灾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五是大力弘扬“万众一心、顽强拼搏、自强自立、不胜不休”的青川精神,不等不靠,奋力抗灾自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奋力夺取抗震救灾工作全面胜利。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8月:绍兴援建者的改变与被改变
首席记者 李菲
  编者按:4月23日至25日,本报首席记者随市党政代表团赴川,在灾区一线采访了我市支援青川灾区重建工作。亲眼目睹了在各地援建队伍的努力下,青川灾区发生的巨大变化,看到了我市援建队伍克服重重困难,为援建工作作出的巨大成绩。在过去的8个月时间里,虽然援建者的生活状态被完全改变,但灾区的面貌同样被他们一点点改变,他们没有辜负绍兴和灾区人民的期望。

  一早约好的采访,直到晚上11时才进行。一件白背心加一条迷彩裤,脸晒得黝黑,说话嗓门很大,与在绍兴时的形象已截然不同。这是抵达灾区第一天,马永良留给记者的印象。

  2008年8月27日,这位市政府副秘书长临危受命,担任绍兴市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指挥长,平生第一次来到青川。这个地震极重灾区改变了他和其他援建干部的生活轨迹。在接下去的8个月里,援建者们用自己的努力同样改变了青川。

  他们为青川披上新装

  成都至青川,车行约需5小时。记者一路心情忐忑,一年前那一幕幕惨烈的景象,在脑海中不时闪现。

  进入青川境内,车窗外不时见到断瓦残垣,但更多的是生机勃勃的重建景象。震后临时搭建的板房基本都已拆除,矗立起了学校、民居、医院等永久性建筑。杭州、湖州、丽水等“邻居”的援建招牌不时映入眼帘,让人对目睹绍兴援建成果更添一份急迫。

  按照“一市、县(市、区)帮一受灾乡镇”的原则,浙江省11个市及29个经济发达县(市、区)对口支援青川县36个乡镇,绍兴市本级及下属四个县(市)分别对口援建关庄和凉水、大院、茅坝、苏河等五个乡镇。

  “看,那就是我们的关庄援建工地。”车沿着盘山公路行至青川县城西南约50多公里处,狭长的青竹江畔,一个巨大的工地出现在眼前,规模比沿途所见都要大,看上去气势颇为雄伟。

  在我省已开工的100个全额援助项目中,绍兴占17个,皆为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项目,是援建数量最多的一个市。

  进入关庄镇,我市中成建工集团、市第一水利公司、市水务集团承建的中小学校、防洪堤坝、人饮工程等项目一字排开。记者特意来到正在加紧施工中的关庄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工地,看到教学楼已经建到四楼。项目负责人说,目前两校已经完成投资1800多万元,今年秋季开学前就可投入使用,届时校舍完全可以和城市里的学校媲美。

  到青川后我们才知道,绍兴的援建范围远比我们想象的大。除17个全额援助项目外,今年以来,绍兴援建片区还相继启动桥梁工程、农房建设示范村点设施配套工程、康庄工程、集镇基础设施工程、集镇环境提升工程等30余个援建项目。

  顺着青竹江沿线穿行在绍兴援建的5个乡镇,一幢幢样式新颖、坚固耐用、经济环保的木结构房尽收眼底,成为金唐旅游线上的一道风景。这种由绍兴援建者率先设计建设的“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钢木结构川北民居,由于优点突出,目前已被大面积推广。

  在关庄镇固井村梁子山社和沙坝村高坝社,规划占地15亩的“万兔场”和占地3亩的良种培育中心正在加紧建设。这是绍兴为灾区产业重建所作的又一大贡献。震前,关庄镇是川北长毛兔种兔基地,地震时遭受了重创,绍兴援建指挥部与当地党委、政府商量后,决定发挥绍兴(新昌、嵊州)在长毛兔产业上的优势,在关庄打造长毛兔科研中心和良种繁育基地,达到“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目的,育种中心计划在5月12日前基本建成并引入种兔。

  在震后青川这个特殊的战场,绍兴援建者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青川人民的满意和信任。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用“行动最快、力度最大、创造经验最多”来评价我市援建队伍所作贡献,“这与绍兴人民对青川人民的深情厚谊是分不开的。”他说。

  他们的精神令人感动

  马永良清楚地记得,8个月前刚来到青川时那满目疮痍的景象。接下来,他带领援建干部们把全部的心血倾注在了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上,克服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诸多困难。  

 

 地震虽已过去近一年,但记者到达青川当天,仍然余震不断。绍兴市援建指挥部靠山而建,山上就有一条宽约30~50厘米的大裂缝,每逢暴雨或余震,大家便都和衣而坐,再也不敢睡下,一段时间下来,大家的生物钟都被改变了。

  “青川是大地震后余震强度最大、数次最多和次生灾害发生最多的地方。每天我们不时就能够体会到像飞机起飞时刹那的震颤。我们到县城去开会也不敢去逛街、散步,因为到现在还有一些‘挺立的危楼’上挂着一些断梁残柱,怕一旦有余震会掉下来。”

  马永良说,把大家平安带出来,还要把大家一个不少地平安带回家,这是省委赵洪祝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他作为指挥长责无旁贷的任务。

  在全省11个地级市中,绍兴援建项目数最多,但干部人数却最少,市本级只有10个人。繁重的任务压得他们只能采取准军事化管理,早上6点半,当地人还在梦乡,哨声就在指挥部板房内响起,晚上经常要到十一二点才睡觉,基本没有双休日。

  由于发展差异,在绍兴很小的问题在这里都会放大成难题,阻碍施工进展。上虞援建的茅坝乡,从主路进去还要经过狭小弯曲的500米街道和5公里的小路,路面狭小、弯曲、泥泞,两车交会很难通过,前段时间拉钢材的大卡车进去后被卡在路上,只能动用凉水交警队,一前一后两车开道护送。

  此前,青川全县每年的基建投资不过2000万元左右,征地拆迁等实际问题碰到不多。但绍兴市援建指挥部仅在关庄的福利中心、水厂等项目就需征地347亩,当地干部连连摇头:“难,没几个月下不来。”指挥部进村入户,没日没夜地上门谈政策、讲道理,最后用10天时间完成了征迁手续。

  “我们不把自己当客人,真心地把这里当成第二故乡。”马永良说,在援建的8个月时间里,指挥部的人员走遍了5个乡镇的每一个村庄。去年冬天,许多老乡看到绍兴援建干部上门送御寒衣物,眼泪都掉出来了。

  有人以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指挥部工作肯定比较随意。但事实上,这里仅围绕管事、管人、管权及党风廉政等出台的管理制度就有23项,而且全都是根据指挥部工作任务和性质设计的“原创”。

  “绍兴援建干部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幢幢的建筑,更多的是他们身上体现的的宝贵精神。”青川县关庄镇党委书记雍天雄说,绍兴援建人员的老黄牛吃苦耐劳精神、蚂蟥的叮牢督实精神、蚂蚁的团结协作精神,已经成为当地干部学习的一笔宝贵财富。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板桥乡:近两千万农房重建补助资金兑现

四川在线  (2009-05-25 08:04:24)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讯 (张涛 记者 徐凯 许静)敬酒、宴请……,随着一阵阵鞭炮声,近日,青川县板桥乡浮寨村12余户村民同时乔迁新居。“在政府和社会各界帮助下,自己筹了一点资金,仅用三个月就把我家的新房建好了。”村民刘永光乐呵呵地说,“我以前觉得砖瓦结构的房屋才漂亮,现在感觉这个钢架木屋,各种配套齐全,又有点古朴味道,感觉很不错”。特大地震后,浮寨村多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建房问题,并成立了由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组成的建房监督小组,统一商谈建材价格,统一采购辅助材料,修建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的钢木结构房屋。截至目前,该乡累计完成钢木结构房屋主架建设70余户,维修加固73户,开工建设1753户,完工1116户,12户村民搬进新房,兑现农房重建补助资金1189户共1933.5万元。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方便与百姓交流援建干部改说青川话
    2009-5-25 10:26:25   来源:广元新闻网 
    
本网讯(吴中强  李华 金华日报记者 李俏红   )  昨日,在田野的板房里见到张根平时,他一口青川话说得倍溜。作为义乌市支援青川县板桥乡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的指挥长,他要求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人人学说青川话。“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老百姓沟通交流。”

在青川,大部分村民不会说普通话,乡里开会,乡干部也说方言。去援建的人员和老百姓说普通话,他们基本听不懂。于是大家就有意识地适应环境,学了一口青川话。如今,他们会说70%的青川话,与老百姓的交流没有障碍。

指挥部长年住着8位同志,去年9月15日进驻青川,带着义乌人民的重托,克服了余震频频,饮食、气候不习惯等诸多困难,实实在在地为灾区百姓做事。

一到灾区,指挥部的同志就跑遍了板桥乡的山山水水,对村落地理位置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乡干部。板桥乡是地震重灾区,95%的农房垮塌,基础设施全部被毁,百废待兴。

水和路是百姓最迫切需要的。指挥部经过统计核实,板桥乡共需要修复和新建蓄水池132个,其中修复10个,新建122个。新建的蓄水池选址时,指挥部在前期调查通过对水源、村社分布情况、人口规模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落实建设点,即节约了援建资金,又保证了群众的饮用水供应。到目前为止,已修复蓄水池10个,建成93个,正在施工29个,开工率100%,共埋设自来水管60公里。

村社道路建设,指挥部已帮助村民完成新建通村通社机耕路路基24公里、拓宽改造通村通社机耕路路基50公里。

“山那边是我的家,这条路,我们盼了一辈子。如今,你们过来援助,终于帮我们修起来了。”村民赵子良说这话时,脸上有着抑制不住的欣喜和激动。这是一条总长3公里的板桥乡周家沟社通往青沟社的道路,原先,青沟社人与外界联通的唯一道路就是一条山间小路,地震后,那小路有的地方断了,行走更加危险。

负责援助青川县板桥乡的义乌市灾后重建指挥部了解这一情况后,决定帮助村民修一条宽5米,能开车子的通村公路。因为公路修在险峻的山坡上,工程难度很大。在建设中,指挥部租用了1台挖掘机,将爆破承包给有资质的企业。很多村民听说要做路后,都自觉地出工、出力。“以前的山路连摩托车都无法行走,我们社的人买了摩托车只能寄放在山外,然后走路到家中。山里农作物也无法运出去,只能眼睁睁地看它们烂在田里。”

“到我家吃饭”,“不行,应该到我家吃饭”,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只要一到他们村,准会被拖着不放,村民抢着要请他们吃饭。指挥长吴根平说,当地的百姓只是用这种好客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激之情。

在协助乡政府完成地震被毁的基础设施建设后,指挥部开始发动农户进行产业恢复发展,与乡政府联合出台了《板桥乡2009年度“一村一品”产业基地建设资金补助办法》,每亩种植核桃补助500元,以提高农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目前,全乡共新垦种植核桃新品种“香玲”12万株,总面积约4000亩。发展袋料香菇26万袋、木耳20万袋、灵芝16万袋、竹荪140亩。板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指挥部积极协助乡政府搭建农业技术平台,进行多渠道招商引资。到5月12日止,共引进9家企业进驻园区,各项建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不少村,老百姓都有共同的想法,他们想向指挥部送一面锦旗,来表达他们的感恩之情。

板桥乡党委书记严正这样评价这支队伍:“他们是一支心系灾民,切实想让灾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援建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他们为我们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民生工程,板桥7500名老百姓都打心底里感激他们。”

 
    编辑:李俊萍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鄞州青川签订强镇带村结对帮扶协议
    2009-5-25 10:29:08   来源:广元新闻网
 
    本网讯 (俞珠飞  金岐伟  李华)23日,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副区长蒋明良带领下,由区援建工作小组有关成员单位组成的区政府代表团来到青川县,考察援建工作,与青川县签订了强镇带村结对帮扶协议。 
代表团相继考察了乔庄镇张家村漫水桥、东山区块建设工地、青川中学、大沟河堤、茶树村等援建项目,并走访了宁波市援建指挥部,慰问了乔庄分指挥部同志,希望援建干部再接再厉,克服困难,圆满完成援建任务。   
    当天,鄞州区中河、首南两街道分别和乔庄镇茶树村、大沟村签订了强镇带村帮扶协议,明确将尽力帮助恢复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拓展农户增收渠道,因地制宜开展援助工作,并各捐赠帮扶资金20万元。蒋明良代表鄞州区政府向乔庄镇政府捐赠办公经费20万元。

 
    编辑:李俊萍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诸暨市援川指挥部召开场镇规划设计介绍会

发布时间(2009-05-23 09:51) 发布者:王骏 


(规划设计介绍会现场)

 
(诸暨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张国锄作介绍)

 

  

为确保大院乡场镇建设的顺利推进,诸暨市援建指挥部和大院乡政府召集场镇60多户居民代表,向他们详细介绍了场镇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及建筑设计方案。明确了 “清新,秀美,特色” 的场镇重建目标,和“白化、美化、亮化、文化”的建设要求。会上还向大家宣传了规划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要求新建设必须按制定的规划不折不扣地执行,不能随意变动。介绍会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功能,除了向城镇居民展示新场镇的整体效果图、居民住房的效果图、立面整治图外,还播放了浙江省安吉县、横山坞村新农村建设的宣传片。通过这次介绍会,使大院乡场镇居民对自己未来居住的新环境有了进一步认识,极大增强了大家建设新场镇的积极性,纷纷表示将按乡党委政府的要求做好房屋拆迁和新居建设工作。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省指挥长谈月明一行到三锅乡进行工作调研

充分肯定乐清市援建指挥部的工作

 

  5月20日上午,省援建指挥部指挥长谈月明一行到乐清市援建指挥部进行工作调研。谈指挥长一行实地察看了三锅中小学、三锅卫生院项目的安全施工进展情况并听取了乐清市援建指挥部关于三锅乡农房重建、环境整治、产业援建等开展情况的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

  谈指挥长通过实地察看和听取工作汇报后,对于乐清市援建指挥部前期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指出乐清市援建指挥部做到了5个好,一是工程进度快,在施工条件复杂、任务重、时间紧的条件下,全体援建干部能迎难而上,并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难能可贵;二是工作活,能很好地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三是工作实,善于调查研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思路,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都能给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四是工作有特色,敢于打破旧的理念,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确保了各项工作都能体现自己的特色和亮点;五是关系好,与当地政府及干部群众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树立了我们浙江干部的良好形象。

  谈指挥长还勉励乐清市全体援建干部,要再接再厉,做到边干边总结边宣传,全面圆满完成援建任务。

  省援建指挥部副书记赵克、副指挥长周华富,温州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鲍卫翔,乐清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谢忠诚,青川县委、县政府及三锅乡政府等有关领导陪同考察。

 

施工现场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省援建指挥部谈月明指挥长视察蒿溪回族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发布时间(2009-05-25 10:03) 信息采编:姚子龙 

日下午,浙江省援建指挥部谈月明指挥长视察蒿溪回族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省援建指挥部副书记赵克、副指挥长周华富、青川县常务副县长李开明、嘉兴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董长杰等领导及桐乡市市援建指挥部相关人员陪同视察。

  在刚刚落成并投入使用的蒿溪回族乡卫生院,看到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特色,谈指挥长频频点头,充分肯定了桐乡市市的援建工作,对卫生院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蒿溪回族乡卫生院设计好,回族特色明显。

  项目规模小但十分精致,工程质量相当好,建设速度快。卫生院大厅、走廊宽敞明亮,内部空间搭配好,设施到位。

  蒿溪回族乡党委书记强海英汇报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在听取汇报后,谈月明指挥长要求:要尽快实施场镇道路桥梁工程,抓紧推进农房重建工作,特别是场镇居民住房重建,解决好特困户建房难问题;党政综合楼及市政项目要提前建设;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不能让建新房成为群众负担。在场镇建设过程中,要突出回族风格,重点打造伊斯兰风貌。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谈月明指挥长等领导到黄坪乡调研

发布时间(2009-05-25 10:00) 信息采编:姚子龙 

 

  2009年5月22日下午,浙江省援建指挥部指挥长谈月明、赵克副书记、青川县委副书记罗云和宁波市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楼剑刚一行来到黄坪乡调研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情况。

  在会上,黄坪乡党委沈德华书记和黄坪分指挥部姜峰副指挥长先后介绍了黄坪乡的农房重建、产业重建、基础设施重建、场镇改造和城乡环境整治情况及下步工作思路和计划。听取汇报后,罗云副书记和楼剑刚副指挥长先后讲话,指出了黄坪乡灾后恢复重建的特色、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重点。最后,谈月明指挥长作总结讲话,他指出黄坪乡地理位置特殊,是青川县的门户,所以恢复重建的标准要高,要走在全县的前列,目前普遍存在起步快,进展慢的问题;领导干部要有创新意识,要有攻坚克难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做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突现亮点。同时他要求黄坪乡的领导干部在下步的工作中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发动群众,加大力度,加快进度,重点做好拆危、保洁、产业、农房和场镇改造工作,艰苦奋战两个月,争取在7月底使黄坪乡的重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面貌焕然一新。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省财政厅厅长黄锦生一行到青川调研指导灾后重建工作
时间:2009-05-25 08:23     单位:青川县党政网管理中心


    5月21日, 省财政厅厅长黄锦生一行到青川竹园、蒿溪、马鹿、前进、关庄等乡镇就农房重建、蔬菜基地建设、学校和卫生院建设等进行了调研。对青川灾后重建、资金管理等方面给予了肯定,并就进一步加快灾后重建、加强资金管理等作了指示。省财政厅预算处长陈炜、投资处长王映松,广元市常务副市长市王菲,市财政局局长唐小平,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县长陈正永、副县长李开明、陈刚等陪同了调研。(县财政局  张晶晶)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汶川地震纪念体系缺了青川不完整

2009年05月26日 09:39来源:大河网傅 尹


  全世界都知道,“5?12”四川汶川地震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地震起于汶川,经过北川,落脚青川。这3个带“川”的县,构成了此次地震的断裂带。但遗憾的是,在四川正在规划建设的“5?12”地震遗址、遗迹及地震纪念体系中,却没有青川的名字。

  中宣部5月22日由《人民日报》公布的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四川“5?12”汶川地震遗址、遗迹及地震博物馆(“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展览馆、北川县城地震遗址博物馆、汶川地震震中纪念地、汉旺东汽工业遗址纪念地、都江堰虹口深溪沟地震遗迹纪念地),也没有青川的影子。

  青川被遗忘在地震纪念之外。但从地震科普教育、灾难教育、纪念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旅游资源开发等来看,青川都不应该被排除在地震纪念体系之外。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是汶川特大地震中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的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地震遗址群。据四川地震局专家介绍,这处遗址,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全部地质破坏形态,实为罕见。加上青川又属于汶川地震余震的高发区,最大的余震就发生在这里,给地震的科学研究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个遗址中,由于地球应力爆发,4个组184户房屋和村民、过往行人、东河口小学师生等共计780余人瞬间被掩埋其中。作为灾难的见证,作为防灾减灾的警示,作为凭吊死难者的平台,作为生者奋然前行的激励,作为感恩教育的样本,东河口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作为地震旅游资源,青川东河口可以说独具特色。马公乡的窝前应力爆发点是此次地震中最大的爆发点,山体运动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石板沟、东河口、红石河等36个形态各异的连片堰塞湖,丰富的矿物质已使湖水呈蓝、绿、金黄色等颜色,成地震奇观。和唐家河堰塞湖相比,别具一格。

  青川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成就与精神,在华夏大地也是掷地有声。“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流自己的汗,出自己的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两幅出自青川枣林村农民的标语,展示了青川人民战胜灾难、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温家宝总理看了之后赞不绝口,多次提及。

  作为汶川地震遗址、遗迹及地震纪念体系,有汶川映秀镇震中纪念地,有居地震带中间的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原貌最具完整性的灾难性遗址保护区,却没有地震波归宿地而且集地震破坏形态大全的青川,这个体系应该说是不完整的。作为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教材,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川也具有典型性。温家宝总理把青川枣林村人的精神看成了四川人的精神,没有青川,明显就是一种缺陷。

  青川去年11月12日在东河口建起地震遗址公园,地震灾区有了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开园到今天,已接待了海内外游客30万余。到东河口看山崩地裂,见证抗震救灾精神,激励人生,其科普价值、教育价值、旅游价值凸显。国家无论是构建地震遗址保护纪念体系,还是教育基地,如果缺了青川,真会成为一大遗憾。


责任编辑:吴志全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都书画界义演义卖支援灾区

殷泓 刊发时间:2009-05-26 07:47:56 光明日报  
  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北京吴东魁艺术馆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纪念5·12大爱颂名家书画笔会及义卖义演活动日前在京举行。艺术家们伸出友爱之手,捐献精心创作的书画艺术作品并进行义卖,所得款项全部转交青川有关部门。本次活动还呼吁社会各界再伸援手,为青川地震文化公园建设捐款捐物。同时,多家机构
共建的中国汶川碑林雕塑公园网站(www.win512.org.cn)也正式开通。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台州党政代表团赴青川开展对口援建调研
发布时间: 2009-5-25   中国台州网 

慰问援川干部、医疗和支教人员

在农房重建示范村调研

在沙州中小学重建工地视察

召开灾后重建座谈会

 

  5月22日至23日,中共台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元茂荣率领发改、财政、建设等部门负责人和负有支援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台州市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临海市、温岭市、玉环县常务县(市、区)长等一行16人的台州市党政代表团来到对口援建的青川县沙州镇、营盘乡、木鱼镇、姚渡镇,为灾区干部、群众送温暖,慰问台州援川干部、医疗卫生人员、支教老师等援川人员,并深入援建一线开展了相关工作调研。
  
  22日上午,元市长一行在青川县沙州镇分别召开了台州市援川人员慰问座谈会和对口援建工作恳谈会,听取了台州市支援四川省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重建指挥部、台州医疗卫生队、台州支教老师代表和青川县沙州镇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元市长代表中共台州市委、台州市人民政府向青川县沙州镇赠送了慰问金,并对下阶段的对口援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元市长表示青川县干部群众在大灾面前临危不惧,自强不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令人钦佩,值得学习。台州市援建各指挥部精神状态良好,援建成绩突出。元市长强调,台州市各援建指挥部与青川县对口乡镇工作目标一致、步调一致,要多衔接,多沟通,团结一致,形成合力,高标准、高要求、高效率安全地做好每一个援建项目,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新青川而共同努力。
  
  22日下午,元市长一行先后深入沙州中小学重建工地、沙州集镇拆迁现场、农房重建示范村、木鱼中学重建工地一线开展了有关调研。临海市、温岭市、玉环县常务县(市)长也分别到对口援建乡镇开展了慰问和调研工作。下午,元市长一行专程前往浙江省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进行了工作拜访。

  23日,台州市党政代表团途径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时,参观了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并向遇难群众敬献了鲜花。

  浙江省援建指挥部指挥长、党委书记谈月明,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克,青川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浩生,青川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陈正永,青川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李开明等领导分别会见了元市长一行。青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蒙绍全及台州市5个援建指挥部指挥长等有关领导陪同调研。

                            

新闻来源: 本站综合   作者: 厉峰   网站编辑: 林慧萍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鄞州代表团赴青川考察 结对帮扶捐20万(组图)

2009-05-25 23:01:00  
 2009-05-25 23:00 来源: 四川新闻网

察看东山小区建设模型

鄞州区政府向乔庄镇政府捐赠办公经费20万元

  四川新闻网青川5月25日讯(俞珠飞 金岐伟 李华记者李京枝)5月25日记者获悉,近日,在鄞州区副区长蒋明良带领下,由区援建工作小组有关成员单位组成的区政府代表团来到四川省青川县,考察援建工作,签订强镇带村结对帮扶协议。青川县委常委、乔庄镇党委书记陈明忠,副县长杨剑陪同考察并出席签约仪式。

  代表团相继考察了乔庄镇张家村漫水桥、东山区块建设工地、青川中学、大沟河堤、茶树村等援建项目,并走访了宁波市援建指挥部,慰问了乔庄分指挥部同志,希望援建干部再接再厉,克服困难,圆满完成援建任务。

  在青川县政府板房会议室里举行的援建座谈会上,陈明忠表示,乔庄分指挥部去年8月进驻乔庄后,在精神上、物质上对乔庄倾力援助,援建干部舍小家、顾大家,深入一线,忘我工作。目前,乔庄镇在农房重建、基础设施重建、产业重建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蒋明良希望,在加快重建步伐的同时,要将一批重建项目建成示范项目,带动当地更快发展;要创新结对帮扶模式,帮助结对村加快新农村建设。

  当天,鄞州区中河、首南两街道分别和乔庄镇茶树村、大沟村签订了强镇带村帮扶协议,明确将尽力帮助恢复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拓展农户增收渠道,因地制宜开展援助工作,并各捐赠帮扶资金20万元。蒋明良代表鄞州区政府向乔庄镇政府捐赠办公经费20万元。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义乌市援建青川板桥乡的各项工作

 2009年05月25日 来源: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自对口援建青川县板桥乡以来,浙江省义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农房重建示范点建设有序推进。板桥乡浮寨村关庄坪房重建示范点规划总用地38752平方米,安排370余间房屋,均为钢木结构;共安置149户,550余人。目前,排洪管、排污管正在施工,村内主干道完成土方平整和垫层铺设,开始混凝土路面施工。第一区块的80户完成盖瓦,开始墙体砌筑,第二区块50余户完成基础施工。

  二是板桥新老场镇建设规划按计划进行。板桥乡控制性详细规划已通过评审。新场镇规划总用地14512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7890平方米,规划安置总人口约1000人。市援建指挥部正开展新场镇105省道过境路的项目前期工作。

  三是产业恢复重建抢抓时机。为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产业恢复重建,义乌市援建指挥部和板桥乡政府联合出台了《板桥乡2009年度“一村一品”产业基础建设资金补助办法》,进一步提高农户恢复发展产业的积极性。3月31日-4月5日,农户共种植核桃新品种“香玲”、“8518”约4000亩,12于万株。

  四是饮用水工程建设全面展开。板桥乡共计划建设水池98个,架设自来水管118千米.目前已完成28个水池修建,在建31个,开挖管沟50千米。

  五是“双百攻坚”项目进展顺利。义乌市对口援建的板桥小学和卫生院,属省“双百攻坚”项目。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小学宿舍楼2层楼板、办公楼、普通教学楼2层梁板浇筑;卫生院完成2层地板浇筑,进入3层梁板立模。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省下达2009年度第一批援建青川项目实施计划

 2009年05月25日 来源: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对口支援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浙江省对口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实施,浙江省发改委下达《浙江省对口支援青川县治安后恢复重建项目2009年度第一批实施计划》。

  该批实施计划包括家园重建、设施重建、产业重建和其他项目4大类,共37个项目,其中全额投资类项目14个,补助资金项目17个,全额投资或补助资金类项目3个,智力援助类项目3个,援建总投资9.70亿元,其中2009年度计划投资8.83亿元。

  2008年度,浙江省已下发两批实施计划,合计援建项目149个,援建总投资25.59亿元。至此。浙江省已经下达实施援建项目总投资达34.99亿元,按照《浙江省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三年(项目)规划》确定的援建资金中总盘子60亿元考虑,浙江省已下达的三批实施计划投资已占总体援建任务的58.3%。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不屈的力量让我们前行—写在汶川地震一周年
2009年05月25日 10:54:59   新华社
 
 

  那些不屈的力量让我们前行

  ——写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

  (一)日历再次掀到了这一页:5月12日。

  去年今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让八万多鲜活的生命骤然消逝,千万个温暖的家庭永失至爱。深创巨痛,撕扯着13亿同胞的心灵。

  “用一束朝阳,点燃祝福的烛光;用一缕白云,写满回忆的诗行;用一朵鲜花,盛开不尽的思念;用一声鸟啼,敲出祭奠的钟响……”

  365个日日夜夜过去,汶川依然是中华民族伤痛之所在,灾区依然是亿万国人情思之所系。从气壮山河的生死大救援,到艰苦卓绝的百万灾民紧急安置,再到举国参与灾后恢复重建,这一年,灾区不曾停步,中国奋力前行。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依然在中国大地光大延绵。

  (二)整整一年了。

  5月11日,一名男子在北川祭奠亲人。5月10日下午14时至5月13日15时,北川老县城管制区域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再度有限开放,方便当地群众开展祭奠活动。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那猝然而至的地动山摇,举国动员的生死营救,生命至上的国家信念,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仿佛就在昨天。

  相对于“一线希望,百倍努力”的生死驰援,相比于三分钟震后巨大的情感震撼和众志成城,这一年来,日复一日的重建家园之路无疑更加复杂更加繁巨。当我们擦干泪水走向未来,所面临的是更多挑战和困难。

  大地震留给我们一连串冰冷的数字:400多万伤病员需要救治,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灾,数以百万计的民房受损,波及4600万百姓。

  国际舆论惊叹: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受灾面积,相当于西班牙的整个国土,受灾人口“比北欧五国人口总和还多”,直接经济损失达8000多亿元。赈灾难度之大,需救济人数之多,重建工作之浩大复杂,在世界范围内屈指可数。

  从城市到山乡,房屋大量倒塌损坏,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我们能否及时“复原”?

  四川、甘肃、陕西,重灾区处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本来薄弱的经济基础,能否支撑灾后重建?

  巨大的伤亡与破坏,也危及着灾区人民的精神家园与文化传统。文化重建与精神重建,这个对国人来说陌生而沉重的任务,我们能否扛得起来?

  当天灾震碎无数家庭,哀恸穿透心灵,生者如何在痛楚中重获希望?日子怎样进行,血脉如何延续,不屈的生命之花如何继续绽放?

  翻开中国灾难史,大灾之后往往继之大乱;纵览世界救灾史,乱象频生的,往往集中于灾后这一年。疫病蔓延、治安混乱、资源浪费、重建缓慢……这一切会不会在中国重演?

  大地震一年后,中国将交出怎样的答卷?

  (三)仿佛是一种回答,更是一种象征。

  这是5月9日拍摄的青川县城乔庄镇概貌。四川省青川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川、甘、陕三省交界处,地处龙门山构造带。汶川大地震中,该县受灾严重。 5月7日,四川省民政厅厅长黄明全在“5·12”抗震救灾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说,经过专家实地考察和充分论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方面确定青川县城党政机关驻地不再搬迁,保留县城所在乔庄镇的基本功能,加大对竹园镇的建设力度。青川县城的一些单位将适度分流到竹园镇。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一年前,都江堰—汶川公路沉埋于垮塌的山腹。“挺进汶川”,曾是救援部队最渴望的目标也是最难打的硬仗。那条在余震中时断时续的“生命线”,成为全国人民心头之痛。

  一年后,汶川传来喜讯:全长82公里的“都汶生命线”定于5月12日正式通车,都江堰至映秀镇全长近26公里的高速公路,也将双向通行。

  大地震没有击垮中国人民。如同一家英国媒体所言,震灾造成了伤痕,“但我们也看到了忍耐、尊严、勇气和爱”。在这永载史册的沉重苦难中,大勇与大爱,让中华民族挺直不屈的脊梁。

  汶川大地震之后,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爆发疫情,更没有引发社会动荡。悲痛中的中国,创造了人类救灾史上的奇迹。

  震后不到三个月,数百万户住房损毁家庭的过渡安置,基本完成;

  寒风蚀骨之际,中华大地掀起“暖冬行动”,四面八方踊跃捐助的棉被棉衣,带着全国人民的体温,温暖着每一幢板房;

  春天来了,越来越多的受灾百姓离开板房,搬进新居;越来越多的遗属重组家庭,用坚强的微笑迎接新生活;越来越多的孩子离开“帐篷学校”,走进全国各地援建的新校舍;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在最平凡的处境里,诠释生命的意义,寻找生活的出路……

  3个月,半年,一年,几乎每天都有新开工的项目,每天都有新推进的道路。

  一年来,川甘陕三省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完成投资3600亿元,农村住房维修加固完工99.5%,98%受灾工业企业恢复生产;

  一年来,18省市援建四川的资金已达394.75亿元。39个重灾县所需重建的3340所学校七成已开工建设,今年底95%以上的学生将搬进永久性校舍学习;

  一年来,巴蜀大地经济仍然保持较强走势。地震百余日,经济急剧下滑的势头就被遏制,经济走势图呈V型探底回升。四川人仿佛用这个象征胜利的“V”字,宣告“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一年来,多达78亿元的四川重建投资,用于恢复公共文化设施,保护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损毁于大地震的世界文化遗产二王庙重新站起,千年都江堰经保护安然无恙,川北群山之巅“云朵中的民族”笑容依然动人……

  物质重建,文化重兴,社会重构,短短的一年,灾区沿着这三个维度,一砖一瓦重绘破碎的山川、倾覆的家园。

  如果说突如其来的灾难最能考验一个国家的意志,那么漫长艰辛的重建则最能测试一个民族的坚忍。那些废墟上升腾的希望,灾难中萌生的力量,让人在毁灭中见证复生,在痛苦中感受坚强。

  岷江之畔,滔滔江水奔腾而过,巴蜀之地,精神永存,魂魄犹在,文脉不绝。

  (四)是什么支撑一个民族在灾难中不断创造感动世界的奇迹?是什么让“世界猛然发现了一个在危难时刻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伟大中国”?

  这是5月3日拍摄的绵竹市汉旺镇废墟和钟楼。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在汶川地震中严重受灾。如今,经过江苏援建者近一年的努力,一座汉旺新镇正在崛起。 新华社记者 陈燮 摄

  美国历史学家胡克说过,判断一个社会能否解决它所面临问题的依据是:“它的领导层的质量和它的人民的品质”。汶川大地震以最惨烈的形式,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带给了中国,但也正是在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中,人们看到了“领导层的质量”和“人民的品质”,看到了上下同心造就的万众一心,看到了由此迸发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胡锦涛总书记在抢险救援的危急关头和灾后重建的关键时刻亲临一线,所有中央政治局常委都曾走进灾区,走进最需要他们的人民中间。“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一句朴实的承诺抚慰了悲痛中的灾区群众,感动了中国,打动了世界。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感叹: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专注和积极态度,值得所有外国朋友尊重和赞扬。

  抗震救灾一年来,党中央第一时间发布全国总动员令,第一时间启动国家一级应急预案,第一时间部署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第一时间从各大军区调集十万大军,第一时间调动全国各种资源汇聚成救援合力。震后27天,国务院颁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震后四个月,在公开征求国内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正式发布——处变不惊、 沉着应对,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外媒评价“中国已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化国家管理能力”。

  无论是在救援现场,还是在急救帐篷,无论是在临时过渡房,还是在震区孩子寄读的异地他乡,无论是汇集共产党员真情的“特殊党费”,还是凝聚全国人民爱心的无私捐助,这一年,中国人民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感天动地的“人民品质”。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13亿中国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和从容,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爱心和热情,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勇敢和智慧。

  “地动山摇摇不散中华魂魄,山崩地裂裂不开万众一心。”这灾区大地最醒目的标语,成为“中国力量”的最好注脚。坚定的领导层,坚强的人民,让这块灾难频仍的土地,蕴藉着中华民族向死而生的期待,书写着共和国浴火重生的希望。

  (五)这一年,我们守望相助,甘苦备尝,全民携手重建破碎的家园。

  5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前往陕西地震重灾区汉中市,察看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这是胡锦涛在宁强县广坪镇金山寺村同受灾群众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3月3日,工人在广能蓥峰水泥厂新型干法水泥技改项目建设工地焊接窑尾预热塔。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重点扶持建设项目广能蓥峰水泥厂新型干法水泥技改项目一期工程,于2008年9月上旬正式开工建设以来,目前已顺利完成工程总量的68%,力争今年6月底前提前投产,为地震灾区重建提供优质的建筑原材料保障。广能蓥峰水泥厂新型干法水泥技改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5.877亿元,设计能力日产4000吨熟料水泥。新华社发(邱海鹰 摄)

  震后19天,胡锦涛总书记在大巴山深处防震棚的黑板上写下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6个大字。在号召灾区自力更生、奋起自救的同时,中央果断作出恢复重建的重大决策,启动对口支援机制。震后37天,国务院制定《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统一部署对口支援任务。

  “一省帮一重灾县,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这一科学决策是灾后重建中最大的创新。承载着无数爱心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奔涌的江河大川,造就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汶川样本”。

  山东—北川,广东—汶川,北京—什邡,上海—都江堰……来自东部和中部地区的19个省市与四川18个重灾县及陕甘重灾地区结成对子。“把北川当作山东的一个县来建”、“都江堰就是上海的第20个区”,“对口援建是检验东部各省综合实力和政治觉悟的窗口”——原来相距遥远的两地,从此手足相连。

  江苏人把“苏南模式”带进绵竹重灾区,以市场化手段援建开发区项目;浙江人将“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难万险”的创业精神,注入青川那一方水土……资金、人才、产业迅速从东部向灾区集结转移,东部先进的改革经验与管理模式,也迅速在重建中推广传递,生根开花。

  亚洲开发银行的代表们赞叹:大灾之后,由中央统一安排,发达地区支援灾区的做法,世所罕见。“政府强大的动员能力,是救灾速度和效率的保证”。

  对口援建,让西部重镇从地震的阴影里迅速走出,新的思路、新的观念带来了新的起点、新的出发,加快了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步伐。对口援建,让“先富起来”的东部地区,找到了缩小东西部差距的支点,与灾区协力同心,谱写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篇章。

  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汶川大地震以一种猝不及防的特殊方式,验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验证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物质实力”和“制度活力”,也验证了我们党的决策能力和执政能力。

  (六)这一年,我们用13亿人的同风共雨,将民族精神的内涵拓展到新的疆界。

  8月21日,都江堰人民挥手送别成都军区空军抗震救灾部队。当日,驻扎在都江堰的成都军区空军抗震救灾部队圆满完成抗震救灾任务,正式回撤。数百名当地群众冒雨前往送别。新华社记者 海明威 摄

  “在八级地震的废墟上站起来的中国,是那么令人惊讶的现代、灵活、开放”,大地震之后,世界如此感慨。灾难中呈现的伟大中国,废墟上站起的大写的“人”,诠释了一个古老民族的伟大精神。

  这一年,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并以无数感人的细节和执着的坚守,给予我们新的震撼。

  山崩地裂,灾区人民替整个民族承受了巨大灾难。共和国版图上的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为灾区人民排忧解难。“做灾区人民最坚强的后盾”,强烈的公民意识与国家意识,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升华。

  当习惯冬日暖气的山东大汉,在寒冬阴湿的板房里纷纷病倒,北川人感动得喊出“鲁川同心”;当上海人不辞辛劳,为各乡镇重建项目夜以继日地奔忙,都江堰人说:“你们感动了一座受伤的城市”。

  真情在这片走向复苏的热土上流淌,感动在奉献者与受助者之间双向传递。灾区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样让全国人民真切地感受到,“山河可以移位、道路可以阻断、房屋可以摧毁,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信念永远不会倒塌”。与灾区人民甘苦与共,让每个人深深懂得什么是“祖国情结”,体会了社会主义大家庭血浓于水的彼此关爱。

  一场大灾难凝聚起中华民族的意志和情感。曾有人担心,这种精神会在琐碎的生活中逐渐磨灭,那些心手相连的情谊和震撼心灵的感动会让位于世俗的计较,回复于日常的淡漠。然而一年为证,这情感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消失。相反,它经历了从“非常”到“平常”的考验,完成了从“瞬间爆发”到“静水深流”的转换。在灾后重建的艰辛历程中,亿万中国人日日夜夜的坚守,全国人民点点滴滴的努力,见证着抗震救灾精神的永生。

  我们看到,在地震初期的生命大营救中释放出巨大能量的爱国热情,理性地投入到灾后重建之中。14.5万志愿者赶赴灾区,越来越多的心理学者、医务人员和教师,深入灾区的一顶顶帐篷、一座座板房——共和国公民意识的蓬勃生长,为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时代元素。这种公民意识的逐渐成熟,是一个国家走向文明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我们看到,在废墟上锻造的灾区人民自强不息的生命意志,顽强地贯穿于重建家园的历程之中。“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从灾难的记忆中挣扎出来,灾区临时校舍里的朗朗书声,活动板房上空的袅袅炊烟,大地田垄间的滴滴汗水,构成了巴蜀大地最坚毅的表情。不等不靠不要,坚定坚强坚韧,这种生活的信心和生命的尊严,凝聚起缔造明天的深厚力量。

  我们看到,大地震中感天动地的共产党人身影,依然行进在灾后重建的艰辛路途上。最危险最繁重的任务,最坚忍最顽强的意志,最无私最动人的奉献,碎石瓦砾之中,英勇的共产党人始终奋战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最前沿。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干部就是一个标杆。无数共产党人用朴实的行动,践行着党对人民的忠诚,验证着理想与信念的伟大力量。

  灾后重建,经年不懈。是亿万中国人的执着与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日益突显,让民族精神生生不息,不断充实着中国社会进步的底气,不断铸就中华民族迈向未来的软实力。

  (七)这一年,我们用共和国的坚韧奋斗,将以人为本的实践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漩口中学的学生们准备去上课(7月26日摄)。四川汶川县漩口中学的1150名师生目前已经整体迁至山西省长治市长安慈善学校过渡复课。在经过十余天的适应后,这些经历了地震伤痛的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已步入正轨。虽然是异地求学,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爱让他们重新绽放笑容。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大地震吞噬了美好的家园、和谐的社区、明亮的教室、活泼的孩子,也震毁了灾区群众休戚与共的生活体系,曾经的身份关系,曾经的社会生活,曾经的温暖情爱。

  重建,不是纯粹物质意义上的复制,不是依靠简单的物质救助与政策支援来解决暂时的问题,而是在以人为本的时代旗帜下,将目光放在灾区人民自我发现与自我重建的需要上,尊重他们的生活逻辑,提高他们的“可行性能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抗震救灾同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增强灾区自我发展的能力;把国家支持、社会帮扶同生产自救结合起来,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推进物质重建同构建精神家园结合起来,坚持“两手抓”;把发展经济同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建设生态文明……让生命自主把握命运和前途,让人民的主体地位得到现实的尊重,这是灾后重建的文化意义,也是执政党“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刻表达。

  从共和国首度为平民的群体遇难设立国家哀悼日,到保留地震遗址为灾区人民留下永恒的记忆;从将资金安排的自主权下放受灾地区,到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力促百万劳动力稳定就业;从关爱生者、为灾区干部群众提供心理服务,到尊重逝者、统计核实地震中遇难和失踪人员名单……

  灾后重建这一年,党和政府格外关注灾区人民的主体意识,在帮助人们走过危机的同时,努力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提供更多人生发展机会,促进文化传统的接续,推进社会的和谐,重振人们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开辟新生活”,以人为本的理念唤起了灾区人民自强自救的激情。这种激情化为现实的创造力,使灾后重建成为新进步、新提升的开端。

  (八)在神秘的三星堆青铜时代遗址,出土过许多“纵目”巨人。他们眼观六路,注视着古往今来。

  5月9日,在新校舍奠基仪式上,映秀小学的女教师们露出笑脸。当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映秀小学举行新校舍奠基仪式。这座小学在地震中校舍彻底倒塌,孩子们在板房上课至今新校舍用地10446平方米,可容纳12个班。 新华社发

  蜀地多难,蜀道多艰,一次次的灾难磨砺,却成就了举世无双的巴蜀文明,成就了川人百折不挠的品格。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总会由进步来补偿。”但巨大的灾难如何才能推动历史的进步,深切的伤痛如何才能凝聚为前行的力量?

  一周年,按照民族的习俗,该为逝去的亲人点上白烛,深情告慰:长者安居,幼者安学;全国相助,同胞相亲;绝路已通,家园新生……

  一周年,全国人民将再一次向大地震遇难者致哀,共和国的信心与力量会在13亿人的泪光中再次凝聚、焕发;

  一周年,当灾难渐渐远去,伤痛渐渐平复,我们要让灾难变成财富,让人性的光辉永存,民族的精神永在,社会的进步永续。

  多难兴邦,不仅在于灾难在一瞬间唤醒了良知,更在于良知和责任的苏醒带来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而制度的创新,会使得公众的热情和力量在未来的征程上有序而持久地释放。

  多难兴邦,不仅在于灾难在一瞬间震出了精神认同,更在于让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升华为推动历史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

  一切刚刚开始,重建之路依然漫长。在过去的365个日日夜夜,我们担起了灾后重建的繁重艰巨,也创造了北京奥运会的光荣梦想;我们经历了金融危机的风暴考验,也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大地震摧不垮我们的信心,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13亿人的精神认同,以人为本的国家信念,正凝聚为一种不屈的力量,深植于我们民族的肌体,推动共和国在挑战与逆境中淬火成长。

  “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民族,将以此证明自己的智慧和理性,用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演进,告慰那些曾经闪亮又骤然消逝的灵魂,让逝者在爱与希望中永生,让生者在爱与希望中前行。

  (九)5月12日。又一个初夏。

  5月9日,四川省都江堰市绿地土桥小学的入学仪式上举行升旗仪式。当日,由上海援建的都江堰绿地土桥小学正式竣工交付并举行入学仪式。这是都江堰灾区第一所开工建设、第一所交付使用的永久性学校,同时也是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工程中最早竣工的项目。绿地土桥小学位于都江堰市崇义镇,占地约24亩,总建筑面积约4800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图书室、食堂等7幢建筑,并配有200米标准塑胶跑道、2个羽毛球场和1个篮球场等设施。该校容纳12个班500余名学生就读,全部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均达8度。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世界将目光再次投向中国,投向地震灾区的广袤大地。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中的许多人曾用眼睛和心灵见证了毁灭。今天,他们重赴灾区,见证复生。

  灾难的痕迹已经变得有些模糊,顽强的野草渐渐覆盖大自然的伤口。汶川,北川,映秀,绵竹……这些曾经让亿万国人血脉同搏的名字,在“重建”、“机遇”、“发展”中重现生机。

  5月12日,在地震中救出29个人的志愿者陈岩,将以震区里的婚礼,告慰地震中遇难的亲人,向世人传递这样的信息:“逝者安息、生者图强,我们应该坚强,我们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应该追求幸福。”

  灾难磨砺精神,苦痛铸就坚韧。民族复兴漫漫征程上的中国人民,以这一年的特殊精神积淀和顽强奋斗,在艰苦考验中慨然前行。坚强,希望,幸福,这些普通人生活与命运的呐喊渴望,交织成中华大地最动人的乐章。

  我们的耳畔,再次响起胡锦涛总书记的坚定话语:“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任仲平)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