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一年看重建
四川广元:统筹兼顾 创新发展
2009年05月27日09:12 来源:《经济日报》
灾后一年重访四川广元,行前有些忐忑,担心受诸多客观条件制约,那里的恢复重建速度跟不上;访后颇感欣慰,那里许多工作富有创造性,解决了一系列难题,一些方面走在灾区重建的前列。
担心是有原因的。一是广元市处于川陕甘3省交界,山高谷深,北连秦岭,南接剑门,地势高险,从成都到青川县城,一路畅通也要5小时,何况山道九曲十八拐,经常堵车;二是广元重建任务重,仅农房就有19.6万户需要重建;三是作为传统农业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自救能力较低;四是前期余震不断,且集中在重灾县青川等区县。
欣慰是有根据的。地震一周年之际,广元全市永久性农房重建开工19.5万户,占重建任务的99%以上,已建成15.9万户;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8.6%,顺利实现开门红。
□ 本报记者 钟华林
(一)
谢芙蓉叮叮咚咚楼上楼下忙着收拾屋子。今年5月初,他们一家3口结束在过渡房的日子,搬进了约120平方米的新居。
“说真的,我也没想到这么快就住进了新房,而且是2层楼!”谢芙蓉激动地告诉记者,“这楼上楼下共6间,楼上3间是我们一家3口的卧室和活动室,楼下3间1间是客厅,1间做客房,另一间还没想到用处,先摆一些杂物吧!”
“这都是政府统一规划的,要没政府支持,我们很难建得这么好这么快。”谢芙蓉的话很朴素,她朴素的感情在门口的一副对联上体现得很充分,“建新房多亏众乡邻,上金梁永记共产党”。她说,这副对联是搬家前请村里一位文化人写的。
谢芙蓉的新家位于青川县板桥乡浮寨村一个名叫“关庄坪”的集中安置小区。在这个安置区,规划的180套房屋已有70%建成。小区依山傍水,独门独户的两层小楼联成一片,形成几条长约三五十米不等的街巷。
“这么好的房子才花了不到7万块钱!”谢芙蓉高兴地说,“这笔钱我们是可以承受的,再多了,就有点为难了。”
“这是一种钢木结构的房屋,不仅每平方米比砖混结构要少100多块钱的成本,而且抗震性能强,并且可以少用红砖和水泥,减轻相关建材紧缺的压力。”正在小区负责协调施工的板桥乡副乡长王维峰介绍说。
在重建工作中,广元坚持民生为先,把推进农房重建作为“一号工程”,把实现“家家有房住”作为重建的首要目标和重要任务,广元市委书记罗强告诉记者,灾后农房重建任务重、时间紧、困难多,要在短时间内让群众住上质量好的新房,必须统筹兼顾,大胆创新。
基于这一思路,针对农房重建建材短缺、劳动力不足且价格上涨的压力,广元市委、市政府提出“调结构、控面积、上总量、限价格、错高峰”的原则,在调结构上求突破,在降成本上动脑筋,打破传统砖混结构建房模式,通过引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全市大规模推广抗震强度高、工厂化生产、流水线作业、成套化安装、规模化建设,且有经济、适用、美观、“四防一快”(防火、防水、防潮、防噪,建设速度快)特点的预制木结构、轻钢结构、钢木结构、全木结构及穿斗木结构住房。全市共规划建设砖混以外的新房6万余户,占重建农房三分之一以上。与全部建砖混结构房屋相比,建设期可由3年缩短至16个月,总计节约投资24亿元,户均降低成本1.23万元,使贫困山区灾后农房重建工作的诸多困难迎刃而解,并可确保今年9月全面完成农房重建任务。
(二)
广元是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城市,他们把灾后农房重建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重建、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城镇化战略有机结合,努力夯实群众安居乐业基础,以实现灾区全面可持续发展。
只有新房子,没有新产业,不是新农村。广元市市长马华介绍说,在恢复重建农房中,必须坚持整合高山移民、新村扶贫、以工代赈等项目,与发展旅游业、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产业结合,让住进新居的农民富起来。
在青川县,由于地震造成地质不稳定,许多农民不得不异地迁建。板桥镇农民刘永光就是其中的一户。在镇里统一安排下,他们一家从半山上迁到了山脚下新的规划点。
住进新房的刘永光对新的生活充满希望。“新房离责任田也就两里多路,种地很方便。一家3口,6亩多地,无论自己吃粮吃菜,还是养猪养鸡,都足够。”刘永光说,现在重建任务重,泥瓦工、木工、水电工,各种活儿很多,每个月都能挣2000多元工钱,即使将来重建任务少了,还可以捡起种香菇的老本行,一年赚2万块钱并不难。
在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多数农民在住进新房的同时,也找到了新的致富之路————提高茶叶品质、扩大生猪养殖。枣树村人均一亩茶园,但一直没形成规模,他们抓住援建单位浙江宁波在茶叶方面的科技优势和品牌优势,正着力改造茶园、改良品种,提高品质,力争把茶叶做成枣树村的支柱产业。同样在浙江省的支持下,一个年出栏1万头生猪的养殖场也已建立起来,这个养猪场将实行集中建设、分户管理的模式,让受灾群众都受益。
在青川县竹园镇三郎村,30户即将搬进统一规划建设新居的受灾群众对将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因为这里紧邻广元到绵阳的高速公路出口,又是去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唐家河的必经之路,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农家乐”条件十分优越。
而利州区工农镇千佛村则把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与万亩核桃产业示范园建设结合、与紧邻的千佛崖景区协调配套,形成了完整规范的生态小康新村建设规划。
(三)
地震虽然给广元农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广元没有在灾难面前退缩,而是把重建当作改善农村面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起步发展的重大机遇。他们抓住机遇,创造致富发展条件,让灾区群众的生活无忧,让灾区群众的致富之路后劲十足。
去年6月中旬,当记者走进位于青川县城的广元蓉成制药有限公司时,看到的是破损萧条的景象:办公楼从半腰处严重错位,摇摇欲坠,院坝里搭满了帐篷,检验大楼里各类精密仪器东倒西歪,散落一地,受损的生产线悄无声息……
今年5月14日,记者再次走进这家以生产中成药为主的青川县重点骨干企业,看到的是令人高兴的景象:所有的建筑物都已修复并粉刷一新,院坝里的草坪修剪得整整齐齐,工人们正加班加点生产,挽回地震造成的损失。
公司副总经理郑军的介绍每一样都让人深受鼓舞,“6条生产线已全部恢复正常生产,虽然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公司的生产合同已签到几个月之后,地震以前是一周发一次产品到成都,现在每3天发一次。产品十分畅销,常常是客人等着提货。工人工资也提高了,平均比地震前提高了12%。市场好,人手也紧张,正在准备新招一批工人呢!”
药业是广元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据广元市经委副主任郭仕友介绍,除几家受地质条件影响的矿业公司尚未恢复生产外,同药业一样,其他产业也已基本全面恢复生产。
广元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但天然气、水电、矿产、农副产品等资源十分丰富。在恢复重建中,广元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着力推进能源、金属、农副产品、建材、电子机械、药业等几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水平,延伸产业链条;抢抓发展机遇,狠抓项目投入,强力推进开放合作,在困难和挑战中奋力加快发展步伐。
地震后,广元市投资过亿元的工业产业项目新开工15个,包括投资16亿元的广元海螺水泥、投资7.5亿元的攀成钢60万吨焦化、投资6亿元的升达林板一体化等项目。广元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约2000亿立方米,目前,输气干线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转化利用的天然气园区建设也在紧张筹划之中。
今年4月28日,总投资7亿元的川煤集团广旺公司卢家坝水泥厂正式竣工投产。这是地震后广元新投产的第一个重大工业项目。这家年产量达200万吨的水泥公司的投产,结束了广元市没有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的历史,标志着广元水泥工业发展迈出了新的一步,也标志着广元在抓住机遇提升产业水平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今年5月6日,在广元经济开发区“川浙产业合作园”,5个项目同时开工,这5个项目都来自青川的对口支援单位浙江省。这是广元市抓住恢复重建机遇,以扩大合作为主题,全面推进开放合作、提升产业的一项最新成果。震后一年里,广元围绕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仅2008年就引进项目400多个,引进资金80多亿元,今年一季度引进项目180多个,到位资金33亿元,同比增长51%。
(责任编辑: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