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依旧 青川依旧
——灾后青川学校六日纪行
本报记者 夏应霞 文/图
青川,青色的山川。无论有没有地震,青川从来山清水秀。
北边是甘肃,东边是陕西,这个美丽的小县淹没于四川北部连绵的山脉中,古时是秦陇入蜀之咽喉,因“其水清美”而得名。山川秀美,人杰地灵,中原文化和巴蜀文化在此交融。
然而,因为偏远、交通闭塞、信息不通,这个“鸡鸣三省”之地在“5·12”地震之后一刹那与外界失去联系。直到5月13日下午,青川人民听见了直升飞机的轰鸣声,外界的物资和救援才陆续赶到。青川人靠自救度过了地震后家园被毁、物资紧缺和心理恐慌的艰难时日。
6月23日至6月28日,本报记者来到震后一月余的青川,从北到南,从东向西,走访了十余所中小学。六天的行程,眼见房屋垮塌,山河变更,但青山依旧,风景更美;在受重创的学校,师生在大灾之后没显出过多的困顿和悲伤,他们举重若轻,复课、重建一步一步地开展。六天来,有一种感觉跃上记者心头——地震改变了青川,质朴而温良的青川人也必将改变地震。
青川依然在,青川人的精神在,一切都在恢复中。
6月23日
艰苦的条件 清澈的星空
对于第一次到这里的人来说,青川真远。大巴车从金子山下高速公路后,时间变得异常难过,连绵的青山一座又一座没有止境,乔庄镇(青川的县城)遥遥无期。
傍晚时分,落日中的乔庄进入视野。到处都是各色帐篷,把这山间的小城塞得满满当当,大大小小的楼房墙上大多写了“拆”字,是必须立即拆除的严重危房。帐篷商店在营业,熙熙攘攘的人在穿梭,青川正在经历震后忙乱期。
青川县教育局已更换了若干次办公地点。换了两辆出租车,问了好几个人,才在县城旁边的一片田野中找到青川县教育局的办公点。几个帐篷、几台电脑、几部电话,条件虽简陋,但具备基本的办公条件。教育局办公室主任赵晓芸带着一顶草帽,热情地迎接我。
吃饭就在办公帐篷旁边的棚子里,浙江支教团的帐篷也在附近,他们有19人,分为建筑工程技术和心理援助两个组,帮助青川学校灾后重建。教育局从学校借了两名教师做饭。晚饭是一大盆挂面和豆豉、腐乳,没有菜也没有肉。
所有人的用水来自一座危楼牵出的水管,洗衣、洗碗、洗漱全在那儿。厕所在猪圈边,卫生状况很差,每日有专人撒消毒药剂,厕所墙体也被震得四处开裂。
“现在还能喝到热开水已经不错了,但不可能有热水洗澡。男同志可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到那根水管处用冷水冲个澡,女同志即使能忍受冷水的温度,也找不到方便洗澡的地方。到这里一周了,她们都没洗过澡。白天在烈日下下乡走访总是汗流浃背,晚上回到住地只能用冷水擦一下身。”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王晓刚说。青川早晚的气温低,洗澡是奢侈之事。
在帐篷的第一夜不失浪漫——城市少见的星空,清澈透亮的星星没有因地震失去光彩。
6月24日
感受每个细节中的幸福
青川县教育局把工作人员分成了6个组,到各学校安慰教师,尤其是稳定遇难教师家属、遇难学生家长的情绪,同时调查各校活动板房的建设情况。
韦油亮目前是青川县教育局副局长,几天以前,他还是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心理学专业的专任教师。这几天,他一直和教育局工作人员、浙江支教团心理援助组的老师们到各校了解情况,鼓励人们接受现实,激励人们充满希望。
来到青川,韦油亮看到学校大部分校舍已垮塌,人们住在条件恶劣的帐篷,情况相当严峻,这名心理学教师很感慨:“人类的最低要求是生存需要,当生存需要受到威胁时,其他需要都可能暂且搁浅,所以人们抛弃了私利,抛弃了各自差异来帮助我们,但是人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会逐步苏醒,人们会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所以我们更需要奋发图强,自立更生。作为个人,我也许不能改变什么实质性的事情,但是我会努力抗震救灾,哪怕是一点点。”
大坝乡中心小学距离县城不过10公里左右,道路崎岖,小面包车开了一个多小时,途中经过了五条小河,都没有桥,车一冲而过。在青山绿水中行进,是一种享受,但也充满危险。
大坝乡中心小学两排平房教室损坏严重,教师办公室内墙全部垮塌。150名学生、7名教师在地震中一个都没伤亡,这是校长李忠益最欣慰的。
年轻教师徐文猛地震时正在睡午觉,“我们3点上课,等我跑出来的时候,同事已经把学生组织在操场了。”这几天,老师们自己把受损不重的几间教室整修了一下,存放学校抢救出来的资料,因为余震不断,没有人敢进去住。2004年从剑阁师范毕业的徐文猛不是本地人,地震后,他一直在值班。妻子刘莹芮和他是同事,今年小两口有个很乖的小宝宝。
徐文猛微笑着看着妻子和儿子,好像在责怪妻子:“她地震当天把娃娃摔惨了,站不稳,一下子摔飞几米远。”一家人现在住在帐篷里,全部家当是一台电视和一个床垫。有什么比家庭安康更重要的呢?
下午,几个志愿者到距离县城30多公里外的三锅中学分发“爱心卡”。领头的是来自甘肃长庆油田水电厂的一个工人,名叫景岳武,30出头的年纪。
这是景岳武第二次来灾区。地震后,他先在广元的物资发放中心当志愿者,他觉得仅仅有物质还不够,需要用一些精神上的东西来鼓励灾区的孩子们。于是,他买了1万多张爱心卡,联合了一些朋友在陕西、甘肃的学校组织学生为灾区孩子写上祝福的话,他要亲手将卡片送到孩子们手上。
“四川、汶川的同胞们,你们受苦了,祝愿你们早日渡过难关。”……
三锅中学有200多名学生在准备高考,下午帐篷的温度很高,学生们在树阴下学习,老师坐在停着的一辆摩托车上,正在评讲英语试题。
景岳武的讲话很有感染力:“我带来这些卡,虽然很轻很薄,但是代表着甘肃、陕西孩子们的爱。希望你们要有信心战胜灾难,有13亿人民在帮助你们啊。这些爱心卡有的来自很偏远的山村,他们的生活条件可能比你们还要艰苦,希望大家能好好学习,你们能不能做到?”
“能!”200个人的声音震耳欲聋。
“你觉得这些卡对你们有好处吗?”记者问学生。
“有,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地震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希望这些志愿者能在8月1日复课后再来,给学弟学妹更多的鼓励。”高三(4)班的王芙蓉说。
景岳武让学生在自己印有“青川加油”的T恤上签名,还让他们把爱心卡的封面写上回复的语言、邮编、家庭地址,他将带回甘肃和陕西。
回到县城乔庄,景岳武又到青川县职业中学为90多名高三学生分发了爱心卡。临走时,他对我说,他要把这件事做下去,传递爱心就是传递信心。在灾区,有很多景岳武尽自己微薄之力,不畏艰难,帮助人们树立信心、传递希望。
志愿者是一种生活方式,向他们致敬。
6月25日
地震使学校加快规划步伐
这几日都是火辣辣的太阳天。在教育局纪检书记关在红的带领下,我们从乔庄一路向西,走访了蒿溪民族中学、三锅小学、三锅中学、清溪小学。
蒿溪民族中学有五分之二的学生是回族,所有的教学用房都已经不能使用了。“校内没有一个师生伤亡,反倒是请假回家的一名教师在家里受了重伤。”副校长杨先龙有些遗憾地介绍了学校受损情况。
浙江心理援助组的冯铁蕾老师问杨先龙有没有给教师做心理辅导的需要,杨先龙说,先后有辽宁鞍山、香港的专家曾经来过,给老师、学生做过心理辅导。8月1日复课后,还可以请浙江支教团给老师做心理辅导的专门培训。
有716名学生、43名教师的三锅小学在地震中受灾算轻的,一栋新教学楼加固后还可以使用。“我们地震前刚做了一个学校50年规划。我们要把已成危楼的综合楼拆掉,扩大活动场地……”马校长认为地震加快了这所学校更新步伐,“重建面临的问题是资金短缺。”关在红马上告诉他,资金问题不用担心。
清溪小学处于唐家河风景区,地势相对平坦,学校的过渡板房早在6月12日就搭建完成。校长杨昀说,这是青川县第一所搭建好的活动板房学校。
浙江一个网名“大北”的志愿者,得知清溪小学校舍倒塌后,马上联系了浙江交通之声电台,浙江著名电台主持人阿宝便在节目里呼吁社会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宁波的一家企业马上表示愿意捐献价值30万元的活动板房;但是,运费还需要2万余元,这个信息经过电台播放后,两家企业资助了活动板房的运费。这样,600平方米的板房在爱心中建设起来。之后,500套课桌椅、28块黑板、1000个书包和1万笔记本也运抵了清溪小学。
从清溪小学出来,我们遇上了三锅中学的一件好事。
雍渝是重庆市慈善总会的理事,其实他是一家工商所的所长。他一身迷彩服,开着越野车,带着刚刚中考完的儿子于6月25日傍晚来到了三锅中学。雍渝带了50万元的善款,打算捐建一个图书馆。三锅中学是除了青川中学外另一所高完中,学生人数超过1600人,在青川是规模很大的学校。由沙特阿拉伯联合王国援助的帐篷学校是青川规模最大的,有160多顶帐篷。
雍渝对校长王海元提出了很多要求:学校重建的详细规划方案,图书馆的命名,工程的设计、招标施工……捐赠者要求全程参与图书馆的修建,了解一切细节。王海元介绍了学校受损情况,他对记者说:“我争取县上能配套100万元,一共150万,一定要为农村学生建一个像模像样的图书馆。”
6月26日
感谢浙江的叔叔阿姨
这天上午,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何杏仁来到青川,她带来了浙江省教育系统向青川支援的首批20000套课桌椅,还来看望浙江支教团的老师。我和浙江日报的记者随行采访,又一次近距离地接触了浙江支教团的老师。
路上,浙江省教育厅计财处处长陈于杰向我介绍了支教团校舍建设小分队的工作情况,这个队伍全部来自浙江各高校,都是搞规划的工程师。目前,他们已经跑遍了青川所有乡镇,把青川学校分布状况、全县的地形地貌、人口分布、学校、受灾情况摸底了解,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但是,由于青川县城是否原地重建都不清楚,陈于杰希望青川县行政区划调整尽快定下来,学校的重建规划才能真正得到实施。
20000套课桌椅暂时存放在青川最南端的竹园镇,这里离高速公路很近。在竹园中心小学,何杏仁看望了孩子们。心理援助组的老师们给学生进行了一次兴味盎然的“团辅”,他们拉着孩子们手做游戏,笑容出现在天真的孩子脸上,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何杏仁讲话前,孩子们高举自己写的“感谢浙江省的叔叔阿姨们”以及各种表示感谢的图画。何杏仁说:“没想到灾区的孩子这么坚强,我深深地被感动了。”
下午,车行至红光乡东河口村,一个规模很大的堰塞湖已经形成,湖水泛蓝,竹林在湖中间露出。地震时,这里的山有半边飞出,一些人家深埋进泥土中。同行的关在红书记告诉大家,专家们认为这是地震的一个能量释放处。这样的事实让所有人沉默无语。
这是真正的灾难。浙江省对青川的援助是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最好诠释。
6月27日、28日
美丽的青川 善良的人们
连续两天,我行进在青川从西南往东北的最长距离上,最西是靠近平武县的房石镇,最东是白龙湖库区沙洲镇。一边满是落石的大山,一边是水面宽阔的库区。青川的山水之美,使采访的最后两天充满了惊险和亮色。
震前的前进小学应该很美,门口的河流水质清澈,孩子们在河里游泳嬉戏,地震了,生活还要继续,快乐也要继续。然而,校内木结构的房屋已经全部垮塌。济南军区的战士们从没有完全倒塌的教学楼里抢出了一些东西。教师、居民都说人民子弟兵好,是最可爱的人,食堂的李孃拿出了自家的腊肉,犒劳他们。
曲河小学处于大山之间,厕所垮塌,所有的建筑“烂完了”。校长张文祥在地震后做出了让很多人不理解的举动,但他的这一举动得到了更多的敬佩。“地震时,我们把学生组织到校门口的空地上,看着周围的山不断垮塌,那是非常恐怖的景象。有的家长来领自己的娃娃,我不让。”张文祥这样做的理由是:“我认为孩子在学校是最安全的,家长的安全常识不一,我们看见对面山坡上落下的石头打死了几个人,而且民房倒塌那么严重,孩子们马上回去是不安全的。”张文祥想方设法给孩子们安排吃的、睡的,3天后,他才让家长来领走了孩子。曲河小学没有一个师生伤亡。
在去房石中学的路上,车必须开得很快,山体塌方随处可见,我们见到了房子那么大的石头,还有巨石直接落入了路边的民房中。地震3天,由于道路不通,曲河乡、房石镇完全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房石中学除了综合楼情况较好外,教学楼、学生宿舍、教学用房也都不能使用,校长黄孔德说,学校几万册图书被雨水淋湿,损失了一半,教师们冒险从非常危险的一楼抢出了一些电脑、物资。可喜的是,几个北师大毕业的学生愿意为这所受灾严重且偏僻的学校捐建一个图书室。
在房石镇,中国计量学院的心理学教师冯铁蕾看望了自己学生唐素娟的父母。她说,唐素娟读大二,地震发生后,孩子与家里联系不上,特别着急,哭了好几次。学院把灾区的学生组织在一起,给他们生活补助,做心理辅导。唐素娟的母亲告诉冯铁蕾,房石小学要建板房学校,正好要占用家里的木耳房,这样家里的损失就更大了,经过考虑,两口子决定把地让给学校。冯铁蕾让他们别担心,浙江对青川的学生找工作有倾斜政策,只要唐素娟好好学习,一定会在浙江找到一个好工作。
6月28日,我来到木鱼镇和沙洲镇。木鱼中学是青川损失最重的学校。由于白龙湖上一座桥在地震中完全震塌,从木鱼镇到沙洲镇只能坐轮渡。湖光山色,宛如人间仙境,让人不由得感叹:要是没有地震就好了。
在沙洲中学,我遇到一个很“淘气”的孩子——韩刘。韩刘读7年级,老师说他不太听话,但又表扬他勇敢、坚强。韩刘给我讲述了地震当天的情形。当时他把婆婆护送到一楼后,还上楼喊父母。全家人在逃生时,韩刘看见对面有一对母子受伤了,韩刘的爸爸赶紧上前把那位母亲背上,韩刘就背上比他小一些的孩子,“那孩子的腿受了伤,我们把他们背到了菜市场的救助点。”
“我以后要当武警。”
“为什么呢?”我问韩刘。
“因为他们团结,爱帮助人。”韩刘现在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跟着武警到处劳动。
教育导报多媒体报刊 2008-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