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最起码,我们青川人应该记住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买走北川的照片

分享

发糖发红包 他如慈父一般

上午10时10分许,报道联盟车队停在任家坪爱心花店门口,爱心花店为北川人所开,只是公路旁临时搭起的一个简易花店,黄菊,是最主要的花。报道联盟抵达时,清晨运来的黄菊竟已售光,第二批菊花尚在路上。陈光标不急,他走向5岁的洪诗雨,与那孩子细声细气地聊天,远远的,听不到他们讲什么,但身材高大的汉子,脸上却有孩子一样的笑。陈光标的第一个红包,给了洪诗雨。路过的孩子茫然地望向陈光标,陈光标打开了车的后备厢,变戏法般从那里拿出糖果和一大堆红包。他开始招呼那些孩子,给他们发糖果发红包,每一个红包上,都有这样一句话:为灾区人民解决困难,为党和政府分担重任。

任家坪一带,有很多孩子在售卖与地震有关的照片和碟片,大个子叔叔发红包的消息,飞快地传到了这些孩子耳中。孩子们三三两两跑过来,围着陈光标,“叔叔,你买这个嘛。”陈光标的手中很快拿满了大批重复的照片和碟片,他不断地往后备箱里放,又不断地将红包拆开,付钱给这些孩子。他一直在笑,“我带回江苏去,让我老家的孩子也受教育。”路边,很多老百姓停下来,他们看着这个熟悉的男人,“我看到过他,那时候在北川中学……”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地震周年捐赠200万

还要在成都开公司

5月10日,陈光标将再回四川。捐赠200万元、2000台电脑,将是他为灾区学校带来的礼物。7月之后,一家落户成都的公司可以解决大约千人就业,也将是他为四川灾区做捐赠的“定点企业”。陈光标郑重地说,这家企业净利润的80%会拿出来捐赠给灾区,“如果当年赚了1000万元,我一定会拿出800万元,回报给当地。”

北川、映秀、都江堰、彭州、汉旺、什邡……陈光标一个一个地说出那些让他记忆深刻的地震重灾区,5月10日再回四川,他将会再一次踏上这些令他流泪、流血、流汗的地方。2000台电脑,其中1000台捐往成都的灾区学校,另外1000台捐给其他的灾区学校,陈光标嘴里蹦出来的学校名字,都是震后我们耳熟能详的,“北川中学、东气中学、汉旺中学……”

捐赠的200万元现金,按陈光标目前的初步设想,一部分会在成都的一些学校设立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师生及贫困生;另一部分预备用于慰问劳模,以及在地震中因灾致残、因灾致贫的受灾群众。“这样的捐赠对整个四川灾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我一如既往地希望,通过我的行为可以影响到其他的企业家,希望更多企业家继续像地震发生之初一样关爱四川。在爱心大爆发之后,不要因为时间长了就忘记了四川,我们应该常常带着爱心而来。爱心,是没有门槛的。”陈光标说。

□四川情结

什邡姑娘他的初恋

陈光标为何对四川如此义无返顾?昨日,陈光标讲述了一个埋藏多年的初恋故事:1983年,14岁的陈光标迎来了初恋,那是在四川什邡,“那个女孩是一个‘脸白白的方方的’放小白鹅的15岁什邡姑娘。”

14岁那年暑假,陈光标揣着挣来的2000元,从合肥来到四川,以少年的异想天开,准备“买”个老婆回去显摆。辗转到了什邡,陈光标去一家餐馆,点了一桌菜。老板问,“你一个人吃这么多?”陈光标不答。老板就问他为何来四川,陈光标才回答,“找个老婆带回去,有没合适的介绍?”

老板乐了,带上陈光标,花15元租了一辆三轮,直奔他表妹家。老板的表妹在稻田里放小白鹅,站在田间,姑娘白白的小脸蛋,漂亮的上海头,看得陈光标心里美滋滋的。在姑娘家,陈光标挽起袖子进厨房,开始做江苏菜,终于听到姑娘的妈妈说,“小伙儿不错”,陈光标的初恋就此展开。

接下来的一周,两人天天去放鹅。每天放鹅回家,陈光标的白球鞋上便会有泥浆。每夜,白鹅姑娘都会拿起刷子替他细细地刷去泥浆,鞋面永远是洁白无暇的。短短的一个星期,两个人经过了触电般的牵手,陈光标大着胆子摸了她“白白的脸蛋”。一周后,陈光标必须回学校上学。白鹅姑娘一家人,将陈光标送到汽车站,很久不愿离去,“走时,我很想抱抱她,但她父母在,我不敢。”回到安徽,陈光标与白鹅姑娘通信,至今,他还留了30封信,“从此以后,我没给任何人写过情书。我现在的太太也看过那些信。”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抗震救灾小英雄何翠青重返课堂[组图]
2009年04月24日 09:07:42  来源:新华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在北京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的走廊上,何翠青(前左)鼓励在车祸中被截肢的祝孟鸽小朋友要坚强(2008年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2009年2月25日,重新站立起来的何翠青,走进青川县木鱼中学的板房校园,回到了她盼望已久的课堂,开始了新的生活。

    2008年5月,在汶川地震的现场,记者目睹了四川省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女孩何翠青在被埋地震废墟50个小时后,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和求生的渴望,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生还,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地震发生时,本来已经跑出寝室的何翠青,没有加快逃离危险,而是返回寝室,将还在午休的10多名同学摇醒,自己却错过了最佳逃生时间而被埋废墟。她被救后,经过10多个小时的观察,医院最终为她的右小腿做了截肢手术。当被问到“后悔不后悔返回寝室救人”时,坚强的她说:“不后悔,后悔的是我没有救出更多的同学。”

    她的言行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们,中央文明办等单位授予她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地震一周年之际,记者来到木鱼中学时,何翠青正与同学们一起上体育课,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据她的班主任介绍,重新回到教室的何翠青学习十分刻苦,成绩也一天天进步,与同学相处得十分融洽。记者临别时,何翠青悄悄地对记者说:“真心感谢所有关爱我的好心人。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我渴望一个安心的环境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所有关爱我的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何翠青被埋在木鱼中学倒塌的废墟下等待救援(2008年5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月22日,木鱼中学周志华(右一)、安桂英(左一)两位老师为何翠青上心理辅导课。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月22日,何翠青在教室听课。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月22日,何翠青在体育课上打乒乓球。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月22日,何翠青(前左二)与同学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组图:汶川地震一周年:灾区小学的体育活动

2009年04月24日08:07  来源:新华网



4月23日,孩子们在课间跳校园集体舞。
  四川省青川县马鹿小学校园在地震中全部损毁。学校搬迁板房后,该校坚持开展“快乐教育”,老师们不仅教孩子们学会跳集体舞,还根据当地特色,因陋就简,独创了学生“竹杆舞”、“兔子舞”,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锻炼身体,健康成长。新华社发(刘建成摄)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23日,孩子们在课间跳“兔子舞”。
  四川省青川县马鹿小学校园在地震中全部损毁。学校搬迁板房后,该校坚持开展“快乐教育”,老师们不仅教孩子们学会跳集体舞,还根据当地特色,因陋就简,独创了学生“竹杆舞”、“兔子舞”,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锻炼身体,健康成长。新华社发(刘建成摄)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23日,孩子们在课间跳“竹杆舞”。
  四川省青川县马鹿小学校园在地震中全部损毁。学校搬迁板房后,该校坚持开展“快乐教育”,老师们不仅教孩子们学会跳集体舞,还根据当地特色,因陋就简,独创了学生“竹杆舞”、“兔子舞”,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锻炼身体,健康成长。新华社发(刘建成摄)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波援建青川10个项目昨日动工

全是当地民生项目,包括安居小区、中小学校舍、医院等

 中国宁波网   09年04月24日 07:47 
 
  中国宁波网讯 四月的青川,绿意盎然,乔庄河畔人潮涌动。昨天上午,宁波援建青川县城乔庄镇的10个援建项目集中举行动工典礼,这标志着宁波对青川的援建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光烈专程赶来参加典礼。

  明年全部建成

  据介绍,这10个援建项目与当地民生息息相关。其中,城镇建设项目有:乔庄万众安居小区,新建安居房4万平方米;乔庄入城干道(入口段),新建剑青公路至上坪段道路360米及2座桥梁;乔庄入城干道(上坪段),新建上坪段市政道路700米及山体护坡;乔庄入城干道(上坪至东山安居桥),新建、改造上坪至东山安居桥段道路及桥梁,总长1700米;乔庄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河道及滨河两岸综合治理,道路、防洪堤及堰坝改造,全长6300米;乔庄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改造,新建日处理能力5000吨的污水处理厂,管网20公里,以及堤防与桥梁配套建设。

  教育设施项目包括:乔庄高中,校舍修建12510平方米,可容纳18个班级的900名学生;乔庄小学,校舍修建12460平方米,可容纳24个班级的1080名学生;乔庄镇幼儿园,校舍3000平方米,可容纳12个班级360名孩子。

  还有一个医疗卫生项目,即青川县人民医院,该项目将新建业务用房15000平方米。

  据悉,这10个项目总投资4.5亿元,均将在明年建成。

  群众流泪感谢

  昨天,数百名群众得知消息后,自发来到典礼现场观看。61岁的赵元秀好不容易挤到前面后,就迫不及待地问记者:“台上哪位是毛市长啊?”当记者告诉她后,赵元秀连声说“感谢宁波”。说着说着,她流下了眼泪。

  赵元秀告诉记者,她是黄坪乡新生村人,地震把她家的房子震塌了,她从房子里逃出来的时候,连衣服都来不及拿,她现在身上穿的衣服就是宁波人捐赠的。她现在租住在乔庄,丈夫和儿子则在家里重建新房。“现在,宁波人民又来帮助我们建小区、造马路,我们真的很感激。”

  援建面临困难

  在随后举行的有关座谈会上,记者获悉,除了乔庄规划的变化影响到援建进度外,我市的援建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

  宁波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史济权说,余震不断影响当地部分干部群众的重建信心。据统计,截至目前,四川余震近四分之一发生在青川,已达到近万次。同时,当地基础条件非常薄弱,项目施工环境很差。虽然青川县城乔庄的面积很大,但平地非常少,特别是安全区域的建设用地只有1.1平方公里。更让援建人员头痛的是,青川山高路远,交通条件极差,宁波对口援建的茶坝乡,红砖运输经常要三次驳运才能到点。黄坪乡、瓦砾乡和茶坝乡的施工用电,都是靠宁波运来的发电机保障的。此外,援建还面临建材供应不足、价格居高不下的困难。其中,仅红砖一项就从原来的每块0.33元涨到了现在的每块0.7元。

  虽然困难较多,不过,史济权表示,他们有信心把3年的任务在两年内基本完成。目前他们的工作重点之一是灾区农房的建设。根据计划,我市援建指挥部将在今年9月前全面完成农房重建,从而让当地农民早日住进新房。同时,援建指挥部目前正在抓紧安排下一批县城援建项目,特别是城镇居民住房。( 林伟  孙文涛)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波人帮我们建学校以后娃娃们能回家上学了

2009年04月24日07:36  现代金报
  “这是天大的喜事啊,有宁波人帮我们建学校,以后两个娃娃都能回家上学了,高兴啊!”昨天上午,四川省青川县城乔庄镇乔庄河畔的空地上人声鼎沸,乡亲们自发从四方赶来,见证宁波援建青川县城(乔庄)10个援建项目集中动工典礼。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光烈特地赶到现场,宣布10个项目正式动工。69岁的刘家维大爷说,自从5·12地震以来,今天可以说是最开心的一天。因为这10个项目都和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肯定地表示:“这10个项目的开工是宁波援建青川项目进入实质性阶段的重要标志。”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这10个项目都是实打实的民生工程,包括了6个城镇建设项目,3个教育设施项目和1个医疗卫生项目,总投资为45000万元人民币。具体有:可开设12个班的乔庄镇幼儿园,可开设24个班的乔庄小学,可开设18个班的乔庄高中,新建4万平方米安居房的乔庄万种安居小区,乔庄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根据援建计划,这些项目都将在明年完工。

  宁波共对口支援青川县的乔庄镇、黄坪乡、瓦砾乡、茶坝乡等4个乡镇28个村(社区)。宁波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史济权说,宁波援建的任务最重,困难最大。5·12之后,四川余震近1/4集中在青川,已经达到近万次;交通条件差,比如要运砖头到茶坝乡的话,需要经过3次驳运(在岸与岸之间用船运输)。当前,援建任务困难还相当繁重。

  “3年重建家园,5年实现跨越。”史济权说,宁波将力争2年基本完成3年援建任务。以灾区农房重建为例,目前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今年9月份,将全面完成农房重建任务。当地村民们都能住进自家加固修葺后新建的房屋。

  通讯员 孙文涛

  特派记者 王颖 青川报道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认真组织开展对口援建项目审计 审计覆盖面要求100%
 
【时间:2009年04月23日】 【来源:浙江省审计厅】 
  
  浙江省审计厅在组织开展该省对口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审计中,明确要求做到项目、资金100%覆盖,即审计范围覆盖全省39个指挥部的所有援建资金和项目。

  浙江省对口援建的青川县是地震极重灾区,损失巨大,援建任务十分繁重。根据援建规划安排的项目有211项,规划总投资60亿元。目前已下达两批援建项目实施计划,包括城乡住房、教育、卫生等11大类的149个项目,总投资25.29亿元。已开工项目127个,完工7个,累计完成投资约6.66亿元。

  为确保援建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督促援建工作顺利开展和按时完成,切实维护灾区群众利益,浙江省审计厅对援建项目审计作了精心组织和安排。一是成立由厅长挂帅、相关部门参加的援建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援建审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二是在工作安排上坚持“五统一”:统一组织协调、统一安排部署、统一审计方案、统一问题定性和处理标准、统一汇总上报审计结果。三是研究制定了《浙江省对口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方案》,收集整理了国家有关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法规以及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专门文件汇编供审计人员使用。四是专门举办援建项目审计培训班。五是整合审计机关、社会中介机构、援建指挥部内部审计三方资源,根据项目性质和管理情况安排审计力量,实行灵活的分类审计管理。从审计情况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援建工作,配备精兵强将搞援建;援建项目扎实推进,通过开展“全力奋战一百天,开工项目一百个”的双百攻坚战活动,狠抓项目前期和工程实施;建设资金安全有保障,目前全省已投入援建资金11亿元,通过严格的资金管理确保援建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培育建设新产业 青川综合物流中心建设进展快速

 2009年04月24日11:55  四川新闻网

  “重返灾区看希望”系列报道

  

培育建设新产业青川综合物流中心建设进展快速

  图、正在建设中的青川县综合物流中心

  四川新闻网青川4月24日电(本网记者高志农王德强)22日中午,在青川县竹园镇副镇长唐艳的带领下,“重返灾区看希望”采访组记者抵达竹园黄沙工业园区,对新建的青川县最大的物流中心进行采访。

  青川综合物流中心位于竹园镇黄沙坝村,交通便利。“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成都军区某部在这里援建了“渔水村”安置点,居住着从青川县房石、前进、曲河等重灾乡镇转移来的800多名群众。安置点有90顶军用帐篷和3台野营炊事车,还设有公共厨房、厕所、给水站和垃圾处理点等,受灾群众在这里不仅居住有所,还能吃上热饭菜、喝上干净水。随着青川各地永久性居住房施工的快速推进,受灾群众已陆续返回各地。

  

培育建设新产业青川综合物流中心建设进展快速

  图、正在建设中的青川县综合物流中心

  该综合物流中心是根据浙江对口援建工作的总体部署,立足于“输血”功能与“造血”功能相结合,浙江省援建指挥部与青川县委、县政府共同商定、共同推进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定向捐建项目。

  一走进物流中心建设工地,看见标准库房高耸,运送建筑材料的车辆来来往往,水泥、沙石堆积如山,成排的搅拌机发出巨大的“隆隆”声,震耳欲聋……到处是一片紧张而忙碌的施工场景。

  库房屋顶上,中南钢构集团公司的施工人员有的正在吊装屋面材料,有的正在屋面安装,“由于构建材料运输耽误时间,我们现在正在抢工期,人员分班倒,晚上也要加班加点地干。”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告诉我们。

  库房周围,许多工人正在铺设水泥路面,来自当地的民工陈先生告诉我们:“库房的地面都已经浇筑完了,现在只剩下库房周围的地面了,这里质量要求严格,水泥、沙石都是严格按照比例配的,浇铸的厚度也有严格的规定,施工方的质量管理人员跟我们一起干,随时监督浇铸质量。”

  浙江物流物产公司现场负责人告诉我们,青川综合物流中心项目占地约22000平方米,设计新建2幢各2800平方米的标准库房和1000平方米的营业管理用房,总投资约1400万元,其中浙江物产集团定向捐赠资金1200万元,用于仓储设施建设,黑龙江援建项目资金2000万元用于道路及地下供排水管网建设。该项目于元月8日开工建设,建设周期为4个月,计划于2009年4月底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进展工程进展顺利,招商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青川综合物流中心定位于物流配送、物流代理、物流信息与电子商务服务。同时,以该项目为中心,在当地乡镇、居民区和有条件的行政村建立若干经营网点或连锁店,构建覆盖青川全县的集物流配送、网点经营、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市场服务网络。项目建成后,其功能涉及建筑材料、日用消费品仓储、批发和零售等,对发展物流产业、加快青川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灾后商贸流通业恢复和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唐艳告诉我们:“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建材保障是关键、是核心,在青川建设大型的物流中心,是加快推进青川灾后恢复重建的迫切需要,是确保建材供应的重大举措,它能以此带动青川县物流业发展,完善市场服务体系,促进青川灾后经济快速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青川马鹿乡中心小学重建 红旗连锁捐赠10万元

2009-04-24 10:40:00 来源: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成都) 

  4月19日,成都红旗连锁有限公司向地震重灾区青川马鹿乡中心小学捐赠10万元,支援灾区教育重建。5·12汶川特大地震,使青川马鹿乡中心小学遭受了严重的灾难:学校百余间教学用房、教师住宿楼全部垮塌,多数被夷为平地,校园到处是残垣断壁、瓦砾废墟。但全校1127名学生、56名教职工无一伤亡,全校师生用机智和勇敢创造了“塌而不伤”的奇迹。

  成都市青年联合会常委、红旗连锁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曹曾俊表示,地震发生后,红旗连锁第一时间通过四川省慈善会、成都慈善会等向灾区捐赠400余万元及大量救灾物资,积极投身于抗震救灾的工作中。灾后重建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四川零售业的龙头企业,红旗连锁一直积极关注、竭力支援灾区。他希望,青川马鹿乡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社会的关爱,同时也希望更多的爱心企业和人士加入到支援灾区重建的行动中来。记者唐光蓉


(本文来源:成都晚报 )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背兜法庭"走进家门 病床前审理离婚案


2009-04-25 15:01 】 【来源: 四川新闻网-绵阳晚报

  因被告瘫痪,2009年4月17日这天,江油市人民法院的法官背着国徽和卷宗,长途跋涉120多里山路,走进5.12大地震的重灾区,走进原、被告的家中,在被告曾仕国的病床前审起了离婚纠纷案。

  1995年,四川省青川县女子赵仕宇经人介绍,与江油市敬元乡大池村男子曾仕国结婚。次年,二人即生育一子。该子年已13岁,现在大地震后搭建的板房学校里念初中。

  2000年,曾仕国北上陕西,在为一个开办铁矿的私人老板打工时遭遇垮塌事故,从此落下半身不遂的终身残疾。当时,铁老板给了曾仕国1.6万元私了此事。可是,当这笔钱用完后,曾仕国让人再去找那老板“额外施恩”时,那铁老板却已在一次车祸事故中身亡了。好在这些年来,人民政府让他吃上了低保,每月发给他生活费120元。在曾仕国卧床不起的这8年间,其妻赵仕宇一直在外打工,他全赖在家务农的老父亲照料。

  今春,赵仕宇从外地打工归来,向江油市人民法院递交诉状,以她与其夫曾仕国已分居多年,一直莫法过夫妻生活,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且原系父母包办婚姻,从一开始就无夫妻感情等为由,诉请人民法院依法解除她与曾仕国的婚姻关系。江油法院受理此案后,当即指派小溪坝人民法庭法官何自永审理此案。

  何自永是四川地震灾区人民法院“背篼法庭”的首创者。 5.12特大地震后,江油市人民法院小溪坝人民法庭成了危房,也骤然增添了寻找案件当事人的难度。为了把全国法院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成果转化为震后崛起、真心为民的工作动力,何自永与他的同事们把卷宗材料、法律书籍和一个标志着国家法治尊严的国徽往背篼里一放,再往肩上一背,哪有案子哪里走,为远在雁门等地的村民及时化解了一批灾后赡养和扶养矛盾,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背兜法庭”。

  11点20分,何自永法官端坐在被告曾仕国的床沿上宣布开庭,由他依法独任审理此案。

  在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阶段,其矛盾焦点主要围绕“该桩婚姻是否由父母包办,原告与被告是否一开始就缺少感情基础?”、“被告卧床不起的这8年间,原告是否给了被告以应有的帮助和关爱?”、“离婚后,孩子归谁,由谁出资抚养?被告的生活怎样帮补,病体由谁关照?”等一系列问题次第展开。一时间,竟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唇枪舌剑,各持一端。尽管法官晓之以法、动之以情、明之以理,悉心调解,但一直审到下午4点,双方仍因在经济补偿的数额上差距太大而未能达成协议。

  虽然调解失败了,但何法官毫不气馁。在饿着肚子往回走的路上,何自永说:“这个案子看似简单,但也涉及到地震灾区的一方平安,因此既慢不得也急不得。”他表示,下一步,他将会同当地乡村干部一起前往,再做双方当事人工作,“疙瘩,只能慢慢解。”

  (吴君、兰友斌摄影报道)

 

编辑: 赵彬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25名市民报名赴川献爱心

2009年04月25日10:16  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本报海口4月24日讯(记者 刘艳 实习生 陈琳)“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即将到来,历经磨难的灾区重建得如何?由海口市旅游局作为支持单位,南国都市报与海南省四川商会主办、海南省幸运旅行社承办的“穿越地震带,献出一片爱———走进四川”活动,将邀请读者共同走进四川,看看灾区重建得如何,缅怀、悼念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的同胞。

  此次活动咨询电话:幸运旅行社:66754428;海南省四川商会0898--66290889 ;南国都市报66810862。

  此次活动的主题为“穿越地震带,献出一片爱”,活动的目的是募集善款,救助因家庭贫困及遭受自然灾害而面临失学的儿童,亲历灾区,用最直接的方式支援灾区,用最虔诚的心缅怀逝者。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25人报名参加此次活动,将于5月11日从海口出发飞往成都,然后到广元与当地政府商谈灾后重建对口项目,参与灾后重建,认领结对帮扶对象。 5月12日前往青川,参加县政府捐赠仪式、祭奠5·12遇难同胞仪式,留下对遇难者的祈祷,对灾区人民的祝福,穿越地震带,前往阿坝州。5月13日将前往九寨沟看望藏、羌等少数民族,领略震后人们正常生活的精神风貌,感受他们豁达纯朴的民俗民风,之后前往黄龙。5月14日前往绵阳,并在5月15日前往北川。

  “心里总有一丝牵挂和责任,这次再回四川,就是想继续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看一看灾区重建得怎样了。”24日下午,市民小李给本报打来电话,咨询此次穿“越地震带,献出一片爱”活动的情况,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两天,小李背着家人,辗转2天,独自一人悄悄来到四川,加入当地的救灾活动。在四川的7天里,小李跟着街头市民组成的救援队,先后到了成都、都江堰、绵阳等重灾区救援。

  小李是河南人,在海口从事农产品生意,父亲和女朋友如今都在老家。小李说:“我本身是做农产品生意的,这次去四川,我打算了解当地农民都在种些什么,然后帮他们联系经销商,帮他们销售农产品,增加农民们的收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宁波支教的青川县乔庄幼儿园老师陈玉霞给本报来信

宁波支教青川:我时常会有种莫名的感动

  中国宁波网   09年04月25日 10:08

陈老师正在教小朋友做算术题。记者 王鹏 摄

  ■《灾区孩子需要牛奶也需要玩具》后续

  中国宁波网讯 4月21日,本报刊登了前往青川支教的宁波幼师朱伟欣老师的来信,在信中了解到她在青川的所见所闻与不易的支教生活。

  看到朱伟欣老师的来信后,正在宁波第三幼儿园支教的青川县乔庄幼儿园老师陈玉霞感触颇深,有着8年教学经验的她于今年3月23日来到宁波,开始为期一个学期的支教,也给本报写来一封信。

  她正好来自四川青川县。在信中,可以看出生活变化给她带来的触动。

  《东南商报》的读者:

  你们好!

  我是一名青川县的幼儿教师。3月23日,我被派送到宁波,成为了第三幼儿园大班的老师。看见报纸上刊登的朱伟欣老师的事情,我非常感动,也为青川县的孩子感到欣慰,有这么一位善良的老师教导他们。

  尽管地震过去快一年了,但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仍是心有余悸。幼儿园的教学楼在地震中全部倒塌,幸运的是,无一人受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2007年时,幼儿园曾对阳台的栏杆和楼梯做了整修,从原来的木制结构换成更为牢固的铝合金结构,保障了孩子们逃生之路的安全,避免被上面掉下的重物砸伤。

  地震发生前,幼儿园一共有400多个孩子、42名教师,而目前幼儿园只剩下200多个孩子和42名教师。另外200个孩子一部分转移到了绵阳、广元等一些比较大的城市继续求学,也有一些孩子跟随父母回到农村生活。

  幼儿园在去年7月底就恢复了正常教学,由于受灾情况严重,孩子们只能在板房里上课,教室的隔音效果不太理想,老师上课更加辛苦。几乎所有的玩具和教学设备都在地震中损坏,孩子们的生活显得很单调。听说前几天,宁波江东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到幼儿园去看望孩子们,还给他们带去了很多玩具,我觉得很高兴。

  这次,我们青川县共有30多位老师被送到浙江省执教,其中来宁波的就有10个,分散在不同的幼儿园,这些老师都是教学经验丰富、有着高级职称、40岁以下的幼师。

  这是我第一次来宁波,在宁波的这一个多月时间里,我深切感受到了宁波人的热情和善良,而且宁波的小吃非常多,很有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宁波的景色也非常漂亮,随处可见一片葱绿,就像是一座花园城市,让人赏心悦目。

  宁波的幼儿教育让我感触颇多。在四川的幼儿园里,幼师身兼两职:教师和保育人员;而在宁波,保育人员和教师是分开的,保育人员专门负责孩子们的生活,这让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资料上课。而且宁波这边的教学设备更加先进,教学手段也更多,让我学到不少东西。

  两地家长们对孩子的要求也不一样,四川的家长看重的是孩子在课上学了多少字,宁波的家长则更看重孩子的思维、综合能力。

  在幼儿园,小朋友经常会问我:“老师,地震长什么样子?灾区的小朋友怎么样了?”我心里时常会有种莫名的感动。

  幼儿园的重建工作预计要到明年9月才能完成,到时,孩子们就能搬进新的教室上学,和宁波这边的孩子们一样了。我想这也是我们所有老师的心愿。

  陈玉霞

  2009年4月24日

  相关新闻

  本报记者今起赴川

  本报讯(记者 石承承 孙肖)从今天开始,本报记者将带着宁波市民的祝福和礼物,启程赶往宁波结对的青川县,看望灾区群众,了解他们的生活,给那里的人带去一丝温暖。

  在得知本报记者将赴青川县的消息后,宁波新海豚现代童画馆的10多位平均年龄在5岁左右的小朋友,兴冲冲地绘制了10幅画,让老师送到报社,希望能作为礼物送给青川县的小朋友。

  记者在四川将会看到什么?又将经历什么?想要了解本报记者的四川之行,请登录趣乐吧(www.768club.com或768.cnnb.com.cn)了解详情。(记者 石承承 孙肖 实习生 单丹丹)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范敬英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房重建一种:村民互助“协力造屋”
一个台湾建筑师和他带来的“日月潭经验”在四川灾区的现实演化
日期:[2009年4月25日]  版次:[AA22]  版名:[深度]  稿源:[南方都市报]   
 
  杨柳村村民一边唱着羌歌一边“协力造屋”。轻钢生态房的特点是抗震而便宜,而且普通人在专业指导下,也能如同装配宜家家具一样把屋架竖立起来。
  杨柳村村民一边唱着羌歌一边“协力造屋”。轻钢生态房的特点是抗震而便宜,而且普通人在专业指导下,也能如同装配宜家家具一样把屋架竖立起来。
  青川县骑马乡里坪村第一家建成的轻钢农房。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这幢每平方米造价不到400元的建筑,完全由农户自己施工,并且可以建成一层之后先入住,再进行二三层施工,缓解资金紧张。
  青川县骑马乡里坪村第一家建成的轻钢农房。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这幢每平方米造价不到400元的建筑,完全由农户自己施工,并且可以建成一层之后先入住,再进行二三层施工,缓解资金紧张。
  杨柳村村民白万锭常与来自台湾的建筑师谢英俊就房子的建法争论。与农民讨论建筑的细节,发挥农民自己的创造力,也是协力建屋的工作方法。
  杨柳村村民白万锭常与来自台湾的建筑师谢英俊就房子的建法争论。与农民讨论建筑的细节,发挥农民自己的创造力,也是协力建屋的工作方法。

  春天来了,杨柳村的整体迁村工地又开工了。在这大山环抱之间,岷江边的一块平地,已经竖起数排钢制屋架,在炽烈的阳光下闪着光,与远处山上影影绰绰的垒石老羌寨,形成奇异的呼应和反差。

  村民白万锭正在工地上,跟来自台湾的建筑师谢英俊为自家房子的建法争论。领着包工队干过工程的老白,在谢英俊面前俨然是同行,一点也不示弱。他洋洋得意地指着自家垒好石墙的房子说:“这已经是个艺术品!”

  5·12大地震之后,谢英俊来到灾区,向农民推广他从台湾9·21地震之后开始研制的轻钢生态房和“节能减碳”、“协力造屋”的理念,杨柳就是其中一个示范样板村。

  在灾区的10个月,用谢英俊的话说,给他的“乡村建筑工作室”的伙伴们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他们的“协力造屋”在中国大陆,从2005年以来寥寥十几套实验性极强的项目,变成现实中灾区的500套在建农宅。

  “协力造屋”:古老羌寨遭遇台湾经验

  “不是帮他们盖房子,而是教他们盖房子”。来自日月潭边的台湾经验被“邀请”到岷江边的羌族村寨,村民“互助”换工盖房

  杨柳村是位于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北部太平乡的纯羌族山寨,在汶川地震中,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半山老村寨中的传统羌式叠石屋却大多成了危房,村址也成了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因此,全村55户居民需要集体搬迁到山下河谷地带进行新村重建。

  地震带来的老一辈遇难、村庄消失和人口迁移,给羌族文化带来危机。学者们认为,羌语将在百年后消失,而杨柳是少数仍然在讲羌语的村庄。这个村子仍然保存了羌族古老而独特的婚丧嫁娶的礼仪,以及濒临失传的羌族多声部合唱。这里的妇女喜欢穿着精心刺绣的民族服装,人们爱在一起跳“锅庄”。“我们希望还是按照羌式风格重建,今后发展旅游,但老式建筑就怕不抗震。”杨柳村村支书杨长清说。

  正巧,设计软件公司欧特克发起的农房重建技术援助计划“马尔康行动”,决定把落脚点放在阿坝地区:贫穷、生态敏感、民族文化特征突出,需要融社区、生态和文化传统重建于一体。这个计划,最后选中杨柳村,而为了实现降低农民负担、生态可持续和兼顾文化特色,“马尔康行动”求助于谢英俊的轻钢生态房构造系统。

  轻钢生态房,以轻钢龙骨作为建筑结构材料。轻钢结构,是国际上主流的独幢住宅结构,普遍认为抗震性能好,但通常非常昂贵。谢英俊将这个结构简化、研制了自己的连接系统,普通人在专业指导下,也能如同装配宜家家具一样把屋架竖立起来。在建造过程中,强调尽量用本地化、可回收利用或天然降解的天然材料,而少用砖、水泥等制造过程高耗能高污染并且无法回收降解的建材。

  不仅仅是要环保,还强调农民自主建设和社区协力。“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住房产商提供的很贵的房子?”在台湾9·21地震之后,谢英俊发现,没有工作可做的少数民族灾民,却要闲在家里酗酒,无所事事地等着专业的建筑商为自己把房子盖起来。“让灾民自己的劳动力可以进来”,省去工钱,少用砖头水泥之后,造价非常低廉。“我们不是帮他们盖房子,而是教他们盖房子。”这套“协力造屋”的体系,最早是在日月潭边、台湾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邵族部落尝试。当他带着“协力造屋”的台湾经验,被邀请到岷江边的羌族村寨进行整村重建规划时,这里的情形与当年的台湾极为相似。

  在杨柳蹲点的社会学研究生楚燕说,这个村“社会资本比较好”。村里人几乎都是亲戚,村干部很朴实,村民比较团结。杨柳村建房,地基分配是公平的抓阄,施工实行换工制度:每家每天保证出两个工,出工不足的出钱补助多出工的邻居。灾区到处缺技工,工价猛涨到每天150元到200元,工人却雇不到。而这个换工制度,可以做到不需要请工人。村民虽然抱怨辛苦,但一边唱着羌歌一边自力建房两个月的结果,等于省了万元左右的工钱,相当于家里年收入的一两倍。

  尽管每户约3万元的轻钢材料已经有南都基金和欧特克公司赞助,在这个全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村子,其余的建材仍是沉重的负担。因为海拔高,砖头的价格已经比其他地区高出3毛,而村里有三四十人精通传统的叠石建筑技术。与当地官员商量后,村民们同意房子底层以羌族传统的砌石为墙,以保持传统建筑风貌。片石在这里漫山遍野都是,村民只需要付出劳力即可。

  从深秋到初春,村民组织了18个人的工作队,越来越熟练地竖起56户屋架,没有动用一个外来的人。起架的时候,人们喊着羌族劳动号子,优美而壮观。这就是谢英俊“协力造屋”理念的核心:建立一个小区域范围的“自主性的建筑体系”,让建筑材料和劳动力本地化。这样既可以避免农民造屋成本因受到专业、垄断的大市场的剥削而上涨,又可以创造就业,节能环保,还可以通过集体参与,让濒临消失的文化仪式得以保存。

  建房子,是第一步。按照谢英俊的规划,当杨柳等自力建屋的村庄完成建设,将帮助他们组织工作队,到灾区各地施工,为村里创造就业机会。而他在这个项目上的合作者、“清华可持续性乡村重建团队”负责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家德,还出资为村里建设一间村史室,陈列村里的文物和重建的记录。将来,清华团队还将帮助村民建立合作社,经营羌绣、羌歌舞表演和农家乐。一方面让村民增强对原有的文化和仪式的信心,另一方面,用商业性的文化展演,给农民带来收入,让传统“活化”。

  观念冲突:草土墙的乡村尴尬

  不是砖头水泥造,就地取材、冬暖夏凉的示范房被传成笑话:“我们物质上已经落后城市30年了,难道要让我精神上再落后30年?”

  并非在所有地方都一帆风顺。

  谢英俊在灾区的第一个作品,是在绵竹遵道镇棚花村的一间生态粪尿分离公厕。厕所的墙、屋顶和门都是用当地盛产的竹篾板做的,便坑分为两个部分,粪尿分开收集,便后以草木灰遮盖,这样固体物容易干燥脱水而不滋生虫蝇。粪坑朝南,便于高温发酵、除虫和干燥堆肥,尿池背阴,便于无害化处理和利用。

  这个厕所,集中了谢英俊十年来在农村推广的“可持续建筑”的要点。他认为,如果9亿农民全部复制城里人的水冲厕,中国的水环境根本无法承受。虽然比一般农家的厕所尺度宽敞、空间私密而又通风卫生,可交付使用之后,卫生状况仍然让人尴尬。

  “那是理想的状态,”执行厕所工程的建筑师谭梅说,“实际上这种厕所需要后续的管理,虽然只是焚烧厕纸、补灰这样简单的事,以及改变一下如厕习惯,但要做到,还需要对使用者不断地沟通、教育……”

  在进入灾区之初,谢英俊完全按照他的“理想模式”———即按当地传统方式,竹料编墙,以稻草混合泥土填充,在绵竹九龙镇建造了一所轻钢示范房。这种草土墙,冬暖夏凉,室内外温差可达10℃。如果农民自己做,每平方米造价可以低至三四百元(灾区的传统砖混结构农民住宅造价为800元左右)。

  然而,这在前去参观的干部们中间传成一个笑话:“墙上会长蘑菇”,即便选择建轻钢房的农民也这么说。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砖头水泥结实,而且意味着“现代”。

  听到要用石头砌墙,在汶川草坡乡,一位生产队长对谢英俊公司的技术人员说:“我们物质上已经落后城市30年了,难道要让我精神上再落后30年?”用村里产的竹子编竹屋顶做好之后,谢英俊团队前脚离开,户主后脚就把竹子拆了。

  谢英俊只好作一些妥协,建议他们用塌掉的老房子的旧砖,没有砖,在钢柱之间拉上双层铁网,以废墟的渣料混合水泥填充作墙。总之,尽量资源循环再用。

  同一个轻钢体系,在不同民族的村庄,建出来的房子是藏、羌、汉不同样式。轻钢房能够体现民族风格、尤其是能快速建筑的特点,倒是很受当地官员欢迎。汶川草坡乡的乡长告诉记者,各地重建都有规划示范村的任务,希望以藏式的建筑,吸引到卧龙的游客,途经这桃花源式的山中村落来消费。

  国家按照“两档三级”的标准补贴每户2万元左右的补贴款,再加上鼓励农房重建的每户二三万元左右的无息贷款,就是一般灾民可能动用的建房现金。青川里坪村村主任唐述刚告诉记者,“建谢老师提倡的这种轻钢房,每户农民建房基本只需要自己再掏一两万元就可以了。”

  抗震而便宜,这是轻钢房被接受的重要原因。如青川县骑马乡里坪村最早建造轻钢房的苟永金家,靠自家四兄弟的力量建起一幢四联排。他估算,建筑面积约为720平方米,总共要花二十四五万;平均每平方400元不到。他觉得钢结构“样子方正、夏天抗热、冬天保暖”,如用同样抗震的传统木结构,本来要建四户的地基便只能建两户半。不过,在外打工就熟识建筑装修行业的老苟,也有自己的主意,他要以木板做楼上的双层墙,中间填以胶水混合的木屑。这也符合谢英俊的理念:农民自己住的房子,要留下他们自己创造力的痕迹。

  商业之争:帮农民建房该不该收钱

  两个团队分道扬镳,一个称“不能让善款变成企业的利润”;一个说“我们进村不只是要让村民吃上饭,自己也不能饿死,这才叫工作”

  不仅要处理和农民的分歧,合作者之间也产生了志愿和商业的争论,导致谢英俊工作室和清华团队的合作在2008年底画上句点。

  罗家德认为,谢英俊的团队在杨柳之外的灾区进行商业性活动,这是双方无法再合作的原因。“我找来的都是善款,我不能让善款变成企业的利润,必须切割清楚。”

  谢英俊团队在较早开启的项目点———茂县杨柳和汶川草坡这两个有慈善基金援助钢架的村落,全部是义务提供技术支持;但在青川等其他地方,则已经开始商业性项目。在台湾,他操作的农房重建项目,通常是帮灾民找到慈善团体捐助,然后灾民再以工程款形式给付工作室。“这是正常的状况,他们付出劳动(就该)得到报酬。更何况他们在日月潭蹲点9年。”一位采访过9·21灾区重建的台湾记者说。

  “当他第一次进入灾区,媒体就误会了他。”网名“小九”的结构工程师陈银燕是“清华可持续性乡村重建团队”的志愿者,也是杨柳村工地上最被村民欢迎和熟悉的外来者。“以为他给农民建房子,就必须是分文不取的。但慈善捐款根本养不活他们那样的技术团队,其实在杨柳项目上谢老师已经捐出了他的设计管理费,只是大家看不到而已。”作为同行,陈银燕认为,建筑师的善行,建立在专业作为和专业态度上。

  陈银燕为了解决建房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特地咨询了北京、上海、广、深各个城市的专家。不过,收效甚微。“对于非主流的农民房,他们缺乏专业上的关注。一是没有市场利益,二是现有的结构体系无法规范它(轻钢生态房)。”当她与当地援建单位的一位工程师讨论技术问题时,对方的反应也是:农民房需要这么讲究吗?“因此你就能感觉到,谢老师为这个在台湾做结构试验,再一次一次到现场监督施工,已经多么不容易。”

  正晖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四川负责人彭思乾,是清华团队的志愿者,他表示谢英俊团队是“打着慈善的幌子,进行商业运作,无法合作”。而谢团队则对这个分歧有着自己的理解。“这个项目当初能成立,就是因为结合了我们的KNOW-HOW(关键技术)。”谢的团队认为,正晖公司用志愿者渠道取得他们的技术从事商业项目,却与团队反目,“不太道德”;而彭则宣布,“我们公司在灾区有工程项目,但我们的农房重建都是义务的、非营利的。”陈家坝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正晖在陈家坝的报价,纯钢架和钢瓦等辅料为每平方米三四百元左右———这与谢英俊团队的商业项目价格相当接近。

  事情发生之后,谢团队对一些关键技术申请了专利。陈银燕说,这个系统,“技术上克隆没那么容易,要害之处,只有做的人才知道。”譬如抗震这一块,薄弱之处如何防范,都需要大量后期技术支持。谢英俊称,10年来,在这个系统上的研发经费已经耗费了两亿人民币;申请专利,只是对无法控制的“山寨版”的质量疑虑,担心“出了问题算到我们账上”。对一些愿意过来咨询、也在灾区各处建设“谢氏轻钢房”的志愿者,他们仍然义务指导。

  志愿和商业之争,在震后的灾区并不罕见,一位知情者对记者说,“无论看动机,还是看效果,现在都为时过早,关键是灾民能否真正得到实惠。”

  彻底切割之后,两支队伍未来的工作计划迥然不同。清华团队在清华大学建筑专业学生中展开农房设计方案征集大赛,中选方案将由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形成可施工图纸,在“5·12”周年时举行向灾区农民的捐图仪式,并在德阳市建设示范房展示园区。“我们会侧重政府统一规划、整村形式的重建。长远的计划,是帮助他们作社区整合、为社区发展出概念。之后以这些村庄为据点,展开NGO重建模式对重建效果影响的研究,形成未来城乡一体化后政府政策所用。”罗家德说。

  而谢英俊三十几人的技术队伍,则在各地农村继续建房,规模少则三五户,多则数十户,分布在青川、什邡、茂县、汶川等地一个数百公里的管理半径中。面对争执,谢团队简单地解释自己的商业行为:“当我们进村时,不只是要让村民吃上饭,自己也要活着出来,而不是饿死在里面,这才叫工作!”

  农房重建:低端大市场谁主沉浮

  竞争非常激烈。建房,不仅仅关乎农民的喜好,当地的政策、社会团体的偏好、领导人的决策、包工队的关系网络,都深深影响着市场的版图

  “我们不是NGO,”谢英俊不得不对记者澄清:“我们是‘奸商’,是农民养活了我们。”

  “灾区农房重建,是一个低端大规模市场。”成都本地的知名建筑师刘家琨说。这个市场,除去传统木结构和砖混结构,由一些公司大力推广的轻钢和钢木成为市场要角。

  以修建一栋两层、面积200平方米的农房计算,钢木结构完全建成一栋房屋至少需要10万元以上;轻钢结构造价则在6万到8万;砖混结构约在11万元以上,而且修建时间慢;传统木结构是在村民自有木材的地区,被当地官员十分推崇的房屋结构,修建此类房屋仅需要数万元,多为平房。不过由于对于木材、宅基面积和专业(木工技术)要求很高,无法大面积推广。以青川沙州镇地区为例,大致可以看到市场的结构和官民的取向:农村居民有2225户需要重建永久性住房,目前已经有102户轻钢房、795户钢木房、1032户土木房以及296户砖混房开始起建。

  在一位志愿者眼中,重建的市场虽是巨大,然而有些扑朔迷离。“决定建什么样的房子主要是看政府的方向。村长拥有对一般村民说话的权力。而社长所起的作用则有限……”建房,不仅仅关乎农民的喜好,当地的政策、社会团体的偏好、领导人的决策、包工队的关系网络,都深深影响着市场的版图。

  曾经有一个村庄,由于捐助的慈善团体的推荐而选择轻钢结构,但谢英俊团队还没进村,村里已经统一请好施工队,这让他们很难按照设计原意和安全标准来执行项目。一时间,村民与干部、与施工队之间的矛盾让项目窒碍难行。

  “一个村子里,各种关系可能是几代人留下来的,各种利益、各种矛盾盘根错节,我们作为外来者,进去不是那么容易。但这不是阻碍,这就是工作的现实。”作为外来者,谢英俊团队进入村庄往往受益于志愿者的引荐。

  而帮助村庄向各个基金会寻求资助,也是谢英俊团队的“市场竞争力”。资助草坡乡重建的是红十字光明扶贫基金,其负责人陈昳茹也说,“虽然我们对农民建房的援助并非针对特定的建筑形式,但我们会向受助的村落推荐谢老师的建筑。”然而,仅靠慈善项目推动轻钢房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基金会往往难以资助整个村庄,而多个基金会则通常不愿意出现在一个项目,这样还很容易发生冠名之类的争执。到款的步调、项目官员的措辞,都会让建房计划新生变数。

  称霸市场的商业性农房,主要是以方木和钢连接件为原料的“钢木结构”,它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层层转包的市场体系。在青川付家沟江边村,承包了几栋钢木房工程的陈姓小包工头告诉记者,房产公司通常派出大量业务人员有力推广,揽到工程后,再把工程转包给大包工头,大包工头再分包小工头。

  竞争非常激烈。在江边村,谢英俊工作室曾经因合作的工厂钢料碳含量不达标,而面临村民的信任危机,仅仅一周时间,本已划线准备建轻钢房的十几户农户家,钢木结构房已经起架。在当地,钢木结构的市场占有率,远在轻钢之上。而不慎流出的图纸和工料单,则让市场上迅速产生了数家“山寨版”。

  谭梅说,轻钢结构几乎有着“取代其他所有结构的优点”,但在灾区推展不多,主要是因为谢英俊“是艺术家”,操作手法不够商业化。“要真正推广,就要像市场上的钢木房那样,有一支专门的业务员队伍。”

  谢英俊准备接下来,摸索与公司和施工队合作的可能。“我们退到二线,专门负责技术”,因为“有些事情我们不擅长”。

  改变与坚持:“要让城里人向农民看齐”

  只有房子起来了,生活才有盼头。青川县沙洲镇镇长畲红认为,协力建房“不光增进了邻里间的沟通,而且让村民有了共同的文化思考”

  在台湾,当地政府一般只对灾民的住房重建提供资助和无息贷款,但不对建设进度作任何限制。因此,谢英俊工作室的台湾灾区农房重建持续了近10年,直到目前,很多迁村计划仍在进行。

  但四川的情况却不同。如今灾区当地政府多要求农房重建必须在2009年8月31日之前完成,各地都对党员、干部完成农房重建的速度进行评比,对村民的建房速度也有奖励措施。于是,材料和劳力都因为时间限制而变得紧俏,自建反而成为难以达到的目标;而在龙门山以东,农民都已经出门打工,不愿意自己建房。

  谢英俊的对策是,房子可以请工人建,但环保必须要坚持。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建筑结构,也承载着他对中国农村未来的思考与想象。他认为,不仅不要让乡下人往城里挤,乡村还要建立自己的文化生活和价值感,“要让城里人向农民看齐,农民要过得比较有格调,有价值尊严。”

  目前,他正在筹备,当青川县里坪村———一个完全由村民自己施工的村竣工之后,对房屋整体进行非破坏性的抗震测试。而再下一步,是在灾区成立一个研发中心,专门研究农民住房建设。而他一直在与都江堰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沟通,希望能与学校合办一个“晏阳初工程学校”,为农房建筑培养年轻人。

  对于谢英俊带来的“协力造屋”的理念,青川县沙洲镇江边村书记刘玉文的评价是“效果很好”。他说,5·12地震让许多村民几乎完全失去了希望,作为村干部,“我们劝导他们的时候自己心里也很难受,面对一些村民家的困难都不知道怎么开口。”在他看来,只有房子起来了,生活才有盼头。江边村已经将协力的理念完全引用到整个村的重建过程之中。

  事实上,整个沙州镇农房重建工作都已鼓励村民采用互帮互助的合作方式重建家园。沙州镇镇长畲红称,全镇还由村社组织有技术的人员组成86个互助队伍重建农房。目前这种协力建房的效果非常好,“不光增进了邻里间的沟通,而且让村民有了共同的文化思考。”畲红直言,外界的建筑技术人员进入镇里,给这个极重灾镇的人们带来“开阔的思维”,他希望通过重建规划,将沙州建设成一个“尊重自然、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人畜分离、独立成院、庭院发展”的新城镇。

  杨柳村“协力造屋”模式

  地基分配是公平的抓阄,施工实行换工制度:每家每天保证出两个工,出工不足的出钱补助多出工的邻居。一边唱着羌歌一边自力建房两个月的结果,等于省了万元左右的工钱,相当家里年收入的一两倍。“协力造屋”不仅可避免造屋成本上涨,又可以创造就业,节能环保,还可以通过集体参与,让濒临消失的文化仪式得以保存。

  采写:本报记者 李军 黄超

  统筹:本报记者 喻尘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剥开伤口,我们一起流泪
2009-04-25 07:34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作者: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新民网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首个"侨爱家园"5月12日在青川建成

2009年04月24日23:45  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24日讯(赵蝶 记者 李京枝) 4月24日记者获悉,由国务院侨办援建,四川省侨办具体实施的第一个“侨爱家园”,将于5.12地震周年之际,在四川地震重灾区青川县关庄镇、竹园镇建成。“侨爱家园”是在国务院侨办领导下,由海外侨胞俄罗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温锦华先生和省侨办共同发起和实施的“侨爱工程”项目,旨在帮助地震重灾区的农户建设永久性木质结构住房。这是侨务部门凝聚侨爱,在大力度援助灾区学校、卫生院重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侨爱工程”拓展到帮助灾区新农村建设的新尝试,受到灾区农民的欢迎和各级党政领导的肯定。

  “侨爱家园”突出科学重建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的要求,四川省侨办把建设“侨爱家园”作为引导侨胞支持、参与灾后新农村建设的民生工程和示范工程来抓,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规划、突出特色、科学重建。

  把灾区农民住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就地重建的原则,对“侨爱家园”建设进行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依山就势相对集中成片建设,对山、水、林、田、路、园合理布局,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既保留田园风光,又集约用地、体现现代乡村社区风格,呈现出崭新的新农村面貌。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侨爱家园”首期工程援建160户,分布在青川县关庄镇和竹园镇两个片区。

  把灾区农民住房重建与打造富有山区特色的新家园结合起来,高起点地进行统一住房设计。俄罗斯侨领温锦华先生请有关设计单位设计多种户型建设方案供农民自主选择,包括联排式、独户型的平房和楼房等花园式住房,融汇了川西、川北民居和欧美民居的建筑风格,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新农房采用木质结构和现代抗震技术,有效使用寿命40-50年,安全环保、经济适用、美观大方。以每户90——120平方米左右的套型设计,具有独立厨房、卫生间和沼气池等配套功能。

  把灾区农民住房重建与科学重建、节约重建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山区特点,本着节约资源的原则,选用从俄罗斯进口的高品质的木材重建农房,以标准化的钢木结构和作业方式进行统一施工,具有成本低、建设速度快、居住舒适环保以及抗震性能好等特点。

  把灾区农民住房重建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统一搞好新村环境建设和村民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并配备了澳大利亚侨胞邱维廉先生捐赠的净水设备,解决村民的卫生饮用水问题。

  把灾区农民住房重建与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紧密结合起来。考虑到“侨爱家园”地处公路旁,又临近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在功能布局上配套安排了乡村旅游和种养殖业项目,并拟引进侨资农业企业帮助农户发展种植养殖业,增强当地农民就业增收的造血功能。

  “侨爱家园”进展顺利

  资金构成。以青川县关庄镇和竹园镇两个“侨爱家园”为主体,首期资助农户共计160户,建房造价平均660——670元/平米,建房资金由国家政策补助户均2万元,侨捐补助1万元,剩余部分由农户自筹。省侨办还利用侨捐在两个“侨爱家园”配套修建2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动室和村级卫生站、党员活动室等公共设施。目前华侨捐资已按施工进度全部落实,其中国侨办和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专项支持110万元,温锦华先生捐款近20万元,四川华侨凤凰集团捐款50万元,香港豪都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屠海鸣捐款14万元,省侨办筹集侨胞捐款10万余元。

  建材来源。为解决青川县大面积农房重建和“侨爱家园”建设木材之需,省侨办积极协调,促成广元市政府与俄罗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席温锦华先生签订了进口俄罗斯樟子松型材15.5万立方米的协议。这种木材具有纤维长、韧性强、防虫防腐的性能,是优质建房木材。目前已运到当地8000多立方米,能够足量保证“侨爱家园”的建设之需。为落实俄罗斯进口木材,温锦华先生在冬天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到俄远东地区林场协调货源,并争取到当地州政府的大力支持。

  克服运输难题。因国内铁路运力紧张,由俄罗斯远东地区运至广元南站的木材难以及时运达,这将极大地影响灾后重建进度。为保证青川县农房重建所需木材和“侨爱家园”项目顺利进行,省侨办多次与有关部门协商,将广元市进口俄罗斯木材列为灾后重建大宗物资运输保障范畴,并恳请国务院侨办商请铁道部加强对广元市进口俄罗斯木材的运力保障。国侨办李海峰主任亲自出面与铁道部部长协商,铁道部高度重视,迅即把广元从俄罗斯远东地区进口的木材作为灾区重建急需物资列入运输保障计划,协调沿途各铁路局千方百计给予支持。

  加强督办和监管。为把“侨爱家园”建设成为灾后美好新家园的样板,国侨办李海峰主任亲自选定设计方案,协调侨捐资金,督促建设进度,相关各司跟踪落实。省侨办主要领导挂帅,组织专门力量集中精力抓紧项目实施,并组织市县侨办加强项目建设跟踪督办。青川县、关庄镇、竹园镇建立了项目指挥部,统筹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统一协调与农民的关系,在规划布局上统筹安排,在建设质量上严格把关,在配套建设上大力支持。广元市委书记还到现场督办。俄罗斯侨领温锦华一直住在现场抓建设进度。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侨爱家园”建设进度很快,“侨爱家园”首期项目中,已有158户打好基础,其中100余户立起房架, 60户开始内外装饰,村民文化活动室和卫生站已开始建设,预计4月30日基本完工,5月初即可投入使用。

  “侨爱家园”进入最后冲刺

  “侨爱家园”工程的实施,使受益地区的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关怀,感受到海外侨胞的深情与大爱。关庄和竹园两镇的许多群众拉着侨办同志和侨领温锦华的手激动地说:“地震之后,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是我们做梦也没想到的事,真是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海外侨胞。”

  青川县“侨爱家园”设计方案向国侨办李海峰主任汇报后,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当即决定将此项目作为国侨办实施的“侨爱工程”支持灾后重建的样板工程,作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工程,首期款项由国侨办支持。李海峰主任表示“5.12”地震周年期间要亲自去检查“侨爱家园”的建设情况。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和省委副书记李崇禧等领导先后视察了青川县“侨爱家园”,对该项目的建设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灾后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使用进口木材建设农房,既解决了灾区建材紧缺的燃眉之急,又适合山区农房建设的特点,成本低、速度快、抗震性强、设计美观、布局合理,是新农村村落布局的方向,具有示范意义。要求其他灾后重建任务重的县学习借鉴青川的做法。

  目前,“侨爱家园”建设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省侨办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管理,确保在5.12地震周年之前高效、高质量地完成首期项目,为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作出新的贡献。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援建项目如火如荼 金华援建青川彰显大爱无疆

2009年04月24日 14:39:1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04月24日讯   由金华各地全额投资援建的青川县孔溪、板桥、骑马、观音店4个乡的小学、卫生院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农民房重建快马加鞭,5·12汶川大地震周年之前,许多灾区人民可以住进新房;产业重建稳步推进,孔溪的天麻,板桥的食用菌、观音店的万亩核桃基地,让灾区人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金华援建青川,彰显大爱无疆。

  援建项目一定如期完工

  “每天,我都要到正在施工的小学工地上来看看。”昨天上午,青川县孔溪乡青峰村村民邓自弟又来到了孔溪乡中心小学工地边,看着快要结顶的教学楼,开心地笑了,下半年他的孙女终于可以告别板房,搬到宽敞明亮的新教室上学。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青川各地的学校受损严重,许多师生都是在板房学校里学习和生活。

  2008年8月29日,市本级、义乌、永康、东阳等四个援建指挥部分别在青川县孔溪、板桥、骑马、观音店乡挂牌后,援建人员就以“项目不开工,过年不回家”的信心和决心,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并紧紧依靠金华、青川两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从而使项目选址、红线划定、放样定桩、征地拆迁、设计论证、地质勘测、三通一平等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在全省率先完成了项目捆绑招投标,施工、监理企业率先进场。去年11月27日,金华首个援建项目———青川县孔溪乡小学和卫生院建设正式开工后,由义乌、东阳、永康分别对口援建的青川县板桥乡、观音店乡、骑马乡小学和卫生院项目也相继动工,同时克服了一切困难,确保了8个项目顺利施工。

  “8个援建项目的基础工程都已经快要完成,我们一定保证如期完工。”金华市支援青川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指挥长邱建中说,到今年9月,灾区学生可以在新教室上课,农民在新医院就诊。

  让灾区人民早日住上新居

  就在青川县孔溪、板桥、骑马、观音店4个乡的小学、卫生院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之时,农民房重建也是快马加鞭。

  青川县孔溪乡弓家河村弓家河社是市本级参与指导的农村安居示范点,在地震中,这里的村民的房子基本垮塌了。4月20日,当记者来到该社的时候,一根根钢架已经矗立起来,村民们正在紧张地挖自家新房的地基。

  “援建指挥部将我们的地基都平整好了,还专门派来了农房重建技术指导员帮助我们建新房,我们也应该自己出点力。”正在挥锹挖土的村民张贤菊说,她家4口人,分到了120平方米的地基,她想在今年6月把新房盖起来,搬出简易棚。

  据介绍,在农民房重建中,金华对口援建的4个乡共有6个示范村9个示范点,除孔溪乡弓家河村外,义乌参与指导的板桥乡瓦厂坝、关庄坪示范点,永康参与指导的骑马乡的里坪示范点,东阳参与指导的观音店乡太平窝示范点都很有规模、很有档次,而各个示范点的配套设施都将由金华各地援建。

  “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记者看到各个农民房重建示范点都具有川北民居的特色。“住进这样的房子,就像是住进了城市的小区。”在青川骑马乡里坪村,村民王怀康自豪地说。

  与农民房重建配套,由市本级实施的锣鼓湾饮用水工程也正在加紧实施。

  援建既要“输血”更要“造血”

  昨天上午,当记者沿着崎岖山路驱车2个小时来到青川县观音店乡观音村时,该村的十几位农民正在农技员的指导下,对今年种的核桃进行治虫。

  “这些核桃树都是在东阳市援建指挥部的帮助下种起来的。”观音村村民侯金元说,他家种有400多株核桃,今年新种的就有300多株,而且是“香玲”新品种,比他家以前种的好很多。

  去年以来,东阳市援建指挥部就因地制宜,确定了核桃产业发展思路,把万亩核桃基地项目列为东阳市产业援建的重点,倾力打造核桃示范园,使该乡成为广元市首批万亩优质核桃示范基地乡,实现人均拥有核桃树100株。

  据介绍,金华各援建指挥部都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依托当地特色农产品,精心编制了一批产业发展项目,如黑木耳、核桃、天麻、野山菌等。同时积极“穿针引线”,联络、组织金华籍企业家到灾区考察,进行产业项目对接,如金华的李子园、第二罐头厂等农业龙头企业主都亲赴青川县,开展项目考察。

  “援建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我们要通过产业援建,提高当地人民的致富能力,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尽快恢复到震前甚至超过震前水平。”邱建中说。

 

来源: 金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胡灵敏 编辑: 施宇翔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青川竹园镇

  “重返灾区看希望”系列报道

图、“重返灾区看希望”采访组进入青川。

  四川新闻网青川4月23日电(本网记者 高志农 王德强)  昨日早上7时,本网“重返灾区看希望”采访组记者一行乘坐的北京213离开广元,沿着绵(阳)广(元)高速一路急行,一个小时后,在金子山下了高速公路,进入青川县境内。竹园镇地处青川县南部,距广元市和青川县城乔庄分别为60公里68公里,与江油市、剑阁县接壤。全镇幅员面积59.9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55个农业合作社。这里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宝成铁路、国道108线、青(川)剑(阁)公路横贯境内,镇内10个村都通公路,运输方便、快捷,竹园公路大桥、人行便桥将竹园火车站、开发区、场镇连为一体。 “5·12”特大地震给这里造成巨大的伤痛,房屋倒塌,道路垮塌,通讯中断……但竹园作为青川县的南大门,有青川境内最大的、唯一集中连片的平地,这里成为当时青川救援物资的中转站,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通过火车、汽车运到这里后,集中分配转运到各受灾乡镇。

  去年5月底,青川从“重灾区”被更正为“极重灾区”后,县城的异地重建成为人们目光聚焦点,专家们经过考察,一致认为,竹园镇是最佳重建地。

图、正在修建的感恩公园

  刚过高速收费站,路边热火朝天的景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地震前,这里是一片荒山,震后,修建成了板房区,金子山乡政府和援建指挥部就设在这里,“现在,这里将建一个感恩公园,让人们一进入青川就有一个休憩的场所,更让人们了解,青川人民是知道感恩的人民。”正在施工的工人告诉记者。

  继续向前行进,地震遗留下来的痕迹随处可见,滑坡的山体的条条伤痕、残存的民居上的斑斑裂痕……这里灾后重建新建的民房成为路边的道道风景线,砖木结构、钢木结构、轻钢结构、穿斗木架结构等多种形式的栋栋新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让人赏心悦目。

图、黄沙坪远眺

  过了燕子嘴,黄沙坪的原来连片板房已所剩无几,代之的是成片的厂房和物流区标准仓储库房。生命通道从这里打通后,青川境内受灾极重的马公、石坝、红光等十个乡镇群众蜂拥至此,黄沙村成为当时青川最大的灾区群众临时安置点,成都军区、济南军区、援建的黑龙江省先后在这里设立帐篷安置点、板房安置点,临时安置灾区群众4600余人。

  河边,各种工程机械正在施工,河堤整治正在加紧进行,到处是灾后重建的繁忙景象。深受河水暴涨、浸入良田、街道之苦的竹园人民即将告别苦难,重建新竹园。

  街面上,两边房屋的临街面正在撤除,老百姓告诉我们,这里将改建成极具川北民俗的木结构风貌,到时,一座古镇又将出现在川北旅游环线上。

图、农房重建新规划

  进入竹园镇政府,母克强书记打开电脑,向我们一一介绍了竹园镇灾后重建的规划,“青川人民是震不垮的人民,有了全国人民支持和黑龙江援建队伍的大力帮助,一个全新的竹园镇将出现在人们眼前。”他激动地告诉记者。接着,他安排副镇长唐艳带领记者赴主要重建建设项目工地参观。


来源: 四川新闻网广元频道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灾后重建商机无限 商机面前婺商很自信

2009-04-23 14:58来源:金华新闻网作者:胡灵敏

  浙江在线04月23日讯 白天的青川县城,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商贾云集……昨天记者采访中发现,在经商者中,活跃着众多先知先觉的婺商,他们以与我市各地支援青川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不同的方式支援着青川灾后重建。

  青川蕴涵商机无限

  杨成伟,来自义乌,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青川县城北井坝桥头忙碌着,这里有他本月底就要开张的“望江商务会所”。

  “去年9月,抱着来看看的心理来到青川,寻找商机。”杨成伟说,虽然当时灾后重建刚刚开始,但是两天下来他已经隐隐约约感受到这里有着无限的商机。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来自浙江的一批批援建队伍都来到青川,可这里商务空间却非常缺乏,各援建指挥部之间都没有一个相互开展商务交流的地方。”杨成伟说,去年10月,当他第二次来到青川的时候,看到青川县药监局的一幢房子正要出租,当天他就决定把它租下来,并付了定金,开始了他商务会所业务。

  “我自信,因为我们是婺商”

  “其实,在青川茶馆酒楼并不少,他们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比较激烈。”杨成伟说,“可是,我们一定会比他们做得更好,因为我们是婺商。”

  因为青川县城有可能搬迁,对于杨成伟在青川老县城的巨额投资,许多人并不理解,而杨成伟认为,浙江在青川的援建要三年的时间,有他发展的空间,况且即使县城搬迁了,乔庄镇还是青川最大的镇,这里的建设也少不了。

  吴海滨的酒楼也在考虑扩大规模,现在能够容纳70人就餐的餐厅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今后的酒楼,也将是青川数一数二的饭馆。

  “只要我们把金华先进的管理理念用到经营当中,这一点就具备了极强的竞争力。”杨成伟说。

  也是对青川的另一种援助

  除了杨成伟、吴海滨外,记者了解到,在青川还活跃着不少的婺商,有做沙石生意的,有办砖瓦厂的,他们以婺商对商机的敏感,介入了青川的灾后重建。

  “虽然我们是经商,但也是对青川灾后重建的支持。”杨成伟说,在他的商务会所,40多名新招来的员工全部来自青川本地。吴海滨的酒楼员工除了厨师来自浙江外,也都来自青川,为青川增加了不少的就业机会。
(新民网编辑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