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欢和王菊兄妹住的小棚子,背后搭建的小空间就是厨房。 ●姓名:王菊 ●班级:青川马鹿乡中心小学三(1)班 ●住所:青川马鹿乡方石村二组 ●姓名:王大欢 ●班级:青川马鹿乡中心小学六(4)班 ●住所:青川马鹿乡方石村二组 房子倒塌,土地被征用,为负担两兄妹的学费和一家人生活,父母起早摸黑地干活,给别人打零工。而临时搭建的过渡房内,一个简单的灶台,就是王大欢、王菊两兄妹的舞台。“你洗米,我烧火。”天色还早,王菊就安排了晚饭的分工,两个小孩很懂事,知道如何为父母分忧。 兄妹分工给父母做饭 记者走进王大欢家时,他正端坐在电视机面前看卡通,看到有陌生人到访,王大欢竟然禁不住微微发抖,双肩瑟瑟地耸起,说话的时候脸也有细微的抽搐。他们从来都没有走出过马鹿乡,也没有像川莞班孩子那么幸运。 才四点不到,她就把晚饭的分工给安排好了。一只大铁锅端在三层砖高的临时灶上,厚重的盖子要使劲才能提得起来,做饭烧菜全赖这口锅了。“我们先把米和水倒进锅里,煮到干了,就能淘起来。爸妈有时候会带菜回来。这期间我们就收拾下房子。”王菊俨然一个小主妇,把家里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很少能吃上肉 兄妹俩的父亲王正银是个典型的四川汉子,个子不高,就在家的马路对面给一户人家修房子,是砌砖的泥水匠。问起每天的工钱,他比划着说:“六七十块。还不是天天有活干。” 在周末以外的时间,王大欢大多住校,9岁的王菊一个人步行2个小时回到家里,给父母做好饭。“有时候吃荤米饭,有时候下面条,很少能吃肉。”自从哥哥住校后,只有小学二年级的王菊就接替了做饭的任务。同样是在农村,而周边的彭思榕、王小草家相对富裕,基本都不用孩子动手干活。 王正银给人盖房子,自己家的房子还不知道如何起建,夫妇俩地震前都在家务农。现在房子全倒了,土地也被征用,一家四口住在简易棚子里,家当只有从废墟中挖出来的电视机和桌椅,说起重建,两个半大的孩子也会为父母皱起眉头。 统筹:本报记者 罗禹雨 采写:本报记者 杨洋 刘定国 摄影:本报记者 陈奕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