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最起码,我们青川人应该记住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5·12大地震周年祭 百名学生北京复学之路
2009年05月01日 03:53南方都市报

震后幸存的赵昌云写下了全班遇难同学的名字。资料图片

在志愿者帮助下,青川县姚渡小学学生顺利来到北京复学。资料图片

“有人形象地说,汶川地震中的慈善行为推进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速度,至少推进了10年,我觉得不为过。”

———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促进司司长王振耀

“映秀·姚渡”之友是一个至少持续两年的北京最大的四川地震灾区助学项目,通过相互信任的熟人圈子,志愿者们将资助(助养)102名灾区中小学生完成在北京的两年复学之路,并将在更长久的未来持续关注和支持这些学生的成长。

4月18日,北京野生动物园迎来了近百名头戴小黄帽的学生,他们都来自地震灾区。但他们身边的志愿者们刻意保守这个“秘密”,不想在公共场合因学生的这一身份引发太多关注。

地震后,在这些志愿者的帮助下,汶川县映秀镇、青川县姚渡镇和都江堰市向峨乡的102名学生来到北京,将在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借读到2010年,直到家乡校舍建好。

大地震临近一周年,灾区已难见志愿者身影,但在远离四川的北京,这102名灾区学生的存在,提醒着外界,志愿者精神仍在延续。

这个志愿者群体叫做“映秀·姚渡”之友,一个因地震而生的民间慈善组织。

助学善举遭遇信任危机

“万一是人贩子怎么办?”

2008年5月22日,采访灾情的北京记者刘丁在成都西南财经大学校园与一群映秀镇漩口中学的学生相遇。“他们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正常读书,”刘丁说,“我希望能利用手头的资源帮助他们。”

“能去北京读书?”其中一位学生惊喜而又狐疑。同样,在灾区救援的香港乐施会成员段德峰,听学生们讲起这个事来也表示担心,“会不会是个骗子?”

地震发生之后,来自国内外的NGO及众多民间力量纷纷奔赴灾区。彼时,政府部门对NGO及志愿者们采取了罕见的宽容态度,平时名不见经传的几百个NGO组成了“五一二民间救助服务小组”和“NGO四川救灾联合办公室”两大NGO平台。但由于缺少有效的协调,人员也显得鱼龙混杂。“万一是人贩子怎么办?”段德峰从学生的手中,拿到了刘丁的电话和工作单位,经过一番核实终于打消了疑虑。

在电话中,刘丁告诉段德峰,和学生们相遇第二天,自己就找到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当时正在英国伦敦出差的该校董事长李健表示:“无条件接收。”

但百名学生来京的路费及日后的生活费还需要解决,“大概还需要100万元。”此外,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要接收灾区学生,对接的只能是组织而非个人。

段德峰想到了“北京大学传媒人校友群”(成员约300人,简称“北大M群”)。“北大M群”是一群主要在传媒行业工作的北大校友组成的网络群,地震后,他们组织义卖、捐款,购买大批物品捐献灾区。

段德峰是这个群体的一员。他联系上同为“北大M群”成员的王旺桂。王的工作身份,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互力健康基金管委会副主任。

通过王旺桂的努力,互力健康基金会决定提供灾区学生到京的路费及复学生活补贴等费用。

但是,2008年6月5日,刘丁、李健和王旺桂一行抵达成都,在汶川县教育局临时办事处却碰了一鼻子灰。对方不同意放行这近百名学生,其理由是至少要一次接收500名师生才考虑。

彼时,四川省政协副秘书长夏公海得知了刘丁等人的遭遇,建议将助学资源向青川倾斜。四川省政协对口支援的正是青川县,该县在地震中失学的学生有3.6万人左右,而震中汶川的数字是1.4万。

在夏公海等人帮助下,北京一行人联系上了青川县姚渡镇九年制学校。学校挑选了67名受助学生,相关手续只花了3天时间。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5·12大地震周年祭 百名学生北京复学之路2009年05月01日 03:53南方都市报
“助养”绕开地方掣肘

但仍需戴上官方“红帽”

而在汶川县映秀镇,即使得不到教育部门的支持,这里仍有6名学生希望在北京复学。

“他们当中,有些人失去了亲人,有些人与家人联系不便。他们是以个人身份申请的,依据当时的相关规定,没有官方允许会出现不少麻烦。”段德峰说,青川县的67名学生随行有2名老师且通过官方渠道,接收学校不但放心,借读2年后重返原籍也没任何问题;但映秀的学生则面临如何解除接收学校的顾虑及以后返回原籍就学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段德峰最终想到了“助养”这一方法。

在灾区学生准备启程前两天,关于“招募灾区儿童助养人”的倡议发到了网上。倡议书强调,“需要实实在在的关怀,谢绝远程帮助,”“完全义务,没有任何经济或名誉上的回报。”

段德峰的倡议得到了“北大M群”校友们的响应,6名映秀中学学生很快便找到了相应的助养人。“老段他们牵头,我们平常也是很好的朋友,我也对公益比较感兴趣,所以就参与进来了。”“北大M群”的创始人何博闻说。

2008年6月11日,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以2折的“爱心机票”将73名灾区学生送抵北京。这是灾区学生入京复学的最大一次规模。

在协助学生入京的过程中,由于加入了救助灾区学生的元素,以“北大M群”成员为主体的民间慈善组织“映秀·姚渡”之友也顺势诞生。8名成员组成了执行协调委员会,段德峰任委员会的执行长。

第一批学生抵京一周后,海淀外国语学校决定再接收青川县姚渡镇28名学生入京复学,并继续承担学费及住宿费。来往的路费,由“映秀·姚渡”之友解决。

据段德峰介绍,借助第一批5名映秀中学的助养经验,第二批姚渡镇28名六年级学生也与“映秀·姚渡”之友建立了助养关系。第二批学生每月300元生活费,都由助养人捐款解决。

由于与校方走账的需要,助养人的捐款统一汇入了中国红十字会互力健康基金会。段德峰将此举喻为“戴了个‘红帽子’”,“如果不借助基金会的牌子不好对接。”

不仅是捐钱,更需感情沟通

个别志愿者资格被终止

为了平复灾区学生的心情,在到达北京的第一个双休日,学生们被带去游览了天安门广场及故宫。

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和“映秀·姚渡”之友达成的协议是插班教学,让学生们依据所在的年级安排到各个班级中,“这样没有‘围墙’,灾区学生和其他学生容易形成一个群体。”

“其实就是参与团体和个体的学生活动,跟他们聊天陪他们玩,看他们的需求。”对于助养,这是何博闻的第一感受。

然而,赵昌云打人事件,让志愿者们感到助养并不简单。

赵昌云是海淀外国语学校接收的最后一位灾区学生,也是惟一非“映秀”、“姚渡”来的学生。地震中,除了赵昌云,他所在的都江堰市向峨中学七年级(初一)二班43名学生全部遇难。赵跳楼后,夹在两块预制板形成的空间而幸免于难。

正在灾区救援的北京志愿者王彬知道后,想帮助赵昌云。她联系上段德峰。经过一番努力,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接收了赵昌云。

或许是亲历同学、老师逝去的场景造成了心理阴影,赵昌云到北京后一度性格暴躁,无法与同学相处,还动手打人。

“映秀·姚渡”之友执行协调委员会特地请来了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教授等专业人士,对助养人(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

“不合格的助养人或志愿者,我们将对其进行淘汰。”段德峰说,由于个别志愿者在时间安排及跟学生的交流上不是十分令人满意,“映秀·姚渡”之友及时终止了他们的资格。

在助养人方面,有些助养人出于疼爱被助养学生的关系,会单独送物品给他们。对此,协调委员会与助养人约法三章,“不能单独送东西,如果要送东西也要集中起来,统一发到每个小孩的手中。”

段德峰认为这种小事很重要,一来是可以防止学生可能会出现相互炫耀攀比的心理,二来是可以让善举制度化,虽然是“一对一”的助养关系,但所有行为最终还是要以“映秀·姚渡”之友的名义进行。

去年,通过“北大M群”资助的运动鞋,北京时代今典文化传播公司捐赠的图书,以及歌手孙楠捐赠的羽绒服等物品,都统一由“映秀·姚渡”之友分发到每位灾区学生的手中。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5·12大地震周年祭 百名学生北京复学之路2009年05月01日 03:53南方都市报

“我觉得捐钱事小,很多人都能做到,但这些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钱。”赵昌云的助养人王彬说,灾区学生“其实最需要的是成年人给他们的帮助和鼓励”。

“打人事件”发生后,有一周的时间王彬每天都接赵昌云回家,“辅导他的功课,给他讲一些道理。后来每周一次接他回家。经过一段时间,他耳濡目染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自然就好了。”

对于助养,何博闻说这是一次逐渐学习的过程,“很多人最先理解就是交一笔钱帮助一个孩子,但其实助养包括很多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不是资助也不是捐款。”

由于得到了“映秀·姚渡”之友的帮助,校方对这102名灾区学生的评价是,“远远超过了学校方面的预期。”

获得四川官方认可

制度门槛仍难跨越

在今年两会期间,四川省政协主席陶武先等人特地到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看望在此就读的灾区学生,并对校方及社会各界对学生的关爱表示感谢。

“如何在跟官方的互动中找到一个契合点,这将决定慈善行动的效果。”段德峰说。

而如何让志愿者的善举热情不会消退,也是“映秀·姚渡”之友需要考虑的问题。“大灾不久,大家的热情都比较高涨,但时间长了会逐渐平复。”段德峰说,组织中需要不断有激情的志愿者加入,“尤其是要有一两个能调动大家热情的核心人物。”

“映秀·姚渡”之友面临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组织的法律身份问题。这个以熟人圈子为纽带的草根慈善社团,并没有相应的法律身份。如果遇到走账等公干,“映秀·姚渡”之友还是要打着中国红十字会互力健康基金会的“红帽子”。

“有人形象地说,汶川地震中的慈善行为推进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速度,至少推进了10年,我觉得不为过。”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在一次访谈中说,汶川地震所激发的慈善热情已经改变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格局。

“从很多国际经验来看,一些重大的灾害后,特别是地震灾害会形成NGO元年。我们所面临的危机、需求是共同的,能不能形成NGO的大发展,还必须依赖于我们的制度的改进。”在一次关于灾后民间力量的主题演讲中,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副所长贾西津点明了中国NGO目前仍无法逾越的制度壁垒。

贾说,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没有迈过对NGO管理的制度门槛。在组织注册上,我们实行的是审批制度,而不是国际上通行的备案制度。草根组织没有合法的法律身份,给行动造成了困境。

最先牵线让灾区学子进京复学的记者刘丁,如今已到广东一家媒体任职,但他仍与其他成员继续奋战在一起。尽管面临法律身份的困境,但“映秀·姚渡之友”还是希望能走得更远,对灾区能有更多更实质性的帮助。

采写:本报记者 上官敫铭

统筹:本报记者 喻尘

凤凰网 2009-5-1 03:53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心无限 临海市代表团向灾区捐赠30余万

2009-04-30 23:32:00 来源: 四川新闻网(成都) 

2009-04-30 23:31 来源: 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青川4月30讯(李华记者李京枝)4月25日,浙江省临海市人大代表团一行10人在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以琅带领下来到临海市对口援建的营盘乡考察了对口援建工作,看望和慰问临海市援川指挥部工作人员。浙江省台州市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施月中,青川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开晋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考察。

  当天下午,临海市人大代表团一行一到营盘便参加了在乡政府会议室召开的座谈会。营盘乡党委书记梁志林首先介绍了营盘概况、5.12受灾情况以及抗震救灾和现阶段灾后重建相关工作。临海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蒋定森向临海人大代表团介绍了学校及卫生院项目的基本情况。营盘乡中心小学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预计投入1000万元;卫生院项目占地面积500平方米,预计投入184万元。由方远建设集团负责承建,将于2009年6月底竣工。王以琅对临海市指挥部上一阶段援建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同时,王以琅提出,临海市指挥部干部要继续发扬“四不怕”、“五干”精神,以项目建设为中心,要与营盘乡党委、政府做好工作衔接,坚持质量至上,保质保量促进度。

  王开晋代表青川县委、县政府及25万群众对临海市人大代表团一行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表示一定尽全力配合援建工作。

  王以琅强调,这次到青川来感触很多,青川人民抗击地震灾害、重建家园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感动;灾区干部舍生忘死、不顾劳累的作风值得敬佩;援建干部克服艰苦条件、斗志昂扬值得学习。王以琅表示,临海市一定会全力做好援建工作,决不辜负青川及临海人民的厚望。

  会后,临海市人大向青川县营盘乡捐赠20万元,临海市电力公司职工向营盘乡学校捐赠慰问金10.66万元,并实地参观了营盘乡小学工地。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 )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遗址旅游:变悲伤为经济的推动力

2009年04月30日 22:16:0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4月30日电(记者易凌 李来房 黄毅)地震幸存者四川省青川县东河口村村民王先会自去年9月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始建设后,就在工地上打零工,每天挣50到60元。去年她挣了1000多元钱。

    “参观的人多了,对当地老百姓的收入、经济发展都有好处。”52岁的王先会说。公园边,施工车辆正在开挖山体、平整场地,修建公路和更大的停车场。

    去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在四川省青川县东河口造成了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山体崩塌时瞬间淹没了东河口村的4个村民小组,780余人瞬间失去了生命,包括王先会的丈夫、外孙和亲家公。

    如今,这里正在建设着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汶川大地震首个遗
今日国内聚焦
· 高考改革应讲大局顾全局
 
· 国务院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意见
 
·  外交部发布五一出行安全提示
·  中组部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五项职责
·   商务部将再赴欧洲采购不排除赴法国
· 4批次板蓝根颗粒等药品抽验不合格
  网言网语 
· “劳动光荣”别止于“五一”
· “全民学英语”次品何其多
· 儿童半票期待统一标准
· 小沈阳咋就不能获劳动奖章

 
址公园。公园面积近50平方公里,里面有36个大大小小的堰塞湖。自去年11月12日一期工程竣工并开园以来,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已接待参观者26万余人次,其中主要是国内旅游团和散客,也包括上千的国外参观者。

    “公园开园后,沿途的乡村旅游更加红火了,新增了农家乐餐馆14家,而且还在不断发展。” 青川县旅游局局长沈兴娜说。当地一家农家乐目前月营业额在1万元左右,有的高达5万元,比地震前增加一倍多。

    “一个农家乐从业人员一般3至5人,仅农家乐就新增就业70人以上,同时农家乐还要购买物资、农副产品,当地一部分农民从事起农副产品销售。”这位旅游局长说。据了解,公园建立后,地震幸存下来的一些当地人还开起了小商品店,或从事公园清洁、保安和施工等工作。

    “我们建地震遗址公园,既保护了汶川大地震这一段灾难历史,同时也变成了一种发展资源。” 沈兴娜对记者说。

    事实上,与地震遗址旅游相关的服务业在一些灾区已经兴起。遗址旅游业在帮助灾区群众实现就业的同时,也有望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驱动力。

    “地震给我们带来太多的不幸,但活下来就要把以后的日子过好。”汶川县映秀镇百花大桥不远处摆着简易拍照留念摊铺的王爱新说。映秀镇是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原来共有1.6万多人,其中6000多人在地震中遇难。

    百花大桥是该镇的门户,距镇中心不到2公里。地震将这座500多米长的钢筋混凝土大桥震得七零八落。如今这座大桥已成为许多游客到映秀参观地震遗址的热点景区。

    “国家和全国人民已经给我们很多帮助了,我们不能总是沉浸在灾难的伤痛中,利用各种资源把自己养活、重建家园就是对逝者最好的安慰。”在她的摊铺前,一个心形的小木牌上,用工整的楷书写着“欢迎进入震中映秀,请您爱护环境卫生”。

    映秀镇党委副书记蔡代敏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平均每天到映秀旅游的散客都在千人以上。随着市场的发展,小饭店、旅馆、茶铺、小卖铺等迅速在该镇成长起来。

    “土地没有了,今后村子的发展主要就靠旅游了。”映秀镇渔子溪村党支部书记蒋永福说。现在每天来村子里的游客有1000至2000人。

    据蒋永福介绍,根据已经制定好的规划,该村将在3年内建成映秀镇的旅游接待中心。地震遇难者公墓、地震遗址公园、地震纪念馆和民俗文化展览馆等设施也将同时建成。

    “修建映秀地震遗址公园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希望唤起人们对灾难的重视和对生命的珍爱,激起我们对生活的希望,同时也是当地老百姓将来增加收入的途径之一。”

    汶川县常务副县长张通荣说。

    根据规划,汶川将以恢复重建为契机,大力发展以古羌文化、震中映秀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其中映秀震中旅游开发三年内将投资800万元。

    张通荣说,将来5至10年内,旅游业对该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从现在的15%提高到30%。

    地震极重灾区北川县的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整体设计方案3月已经出炉。整个方案的规划区方圆有8平方公里左右,由博物馆区、县城遗址保护区和次生灾害展示与自然恢复区三大块组成。

    擂鼓镇猫儿石村吉娜羌寨是北川新县城通往被地震摧毁的老县城的必经之地。羌寨的69户村民已经搬进新建的具有羌族文化特色的房子。去年年底,北川羌族自治县吉娜羌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

    猫儿石村一组的朱玉华现在羌寨的广场上摆小摊,卖羌族传统的织绣手工艺品,每天销售收入在50元以上,多的时候超过100元。村子里的羌族农家乐也开始红火起来。

    “将来北川的地震遗址旅游业发展起来后,我们的生意就会更好了。”她说。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汶川地震一周年:两条标语成为青川人民的"座右铭"
2009年04月30日 21:06:31  来源:新华网

    青川县关庄镇政府把“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标语放在镇口(4月25日摄)。

    “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是四川省地震重灾区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村民打出的两条励志奋进标语,更是灾区人民自立自强、狠抓灾后重建的真实写照,目前这两条标语已在灾区广为流传。新华社记者 何俊昌 摄

    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村民把“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标语镶嵌在刚建成的房檐下(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何俊昌 摄

    几位妇女正在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为建设工地背沙子,成了“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的真实写照(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何俊昌 摄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恢复重建坚持民生优先

2009年04月30日20:28  


 

四川青川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浩生将做客强国论坛

  编者按2009年4月25日9:30,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四川青川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浩生将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青川灾后恢复重建”为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在青川推进灾后重建过程中,我们是把民生项目放在首位,具体来讲,现在学校、医院要放在首位,就是让每一个群众能够最快进入医院就医,让每一个学生在9月1日前都可以进入新的校舍上学。让每一个家庭在9月底前都能够搬进新居。让所有的老百姓都可以饮上放心、安全的水。

  ●救灾资金的监管是各级党委、政府目前工作的重点,也是社会各界朋友们非常关心的。在前期社会关注的资金方面,我们采取的是公示,每一个环节都要公示,第二就是每一个环节都有监督,第三,每一个发放的程序都既有公示,又有监督。因此建立的一个层层监督、层层公示、层层有审计的监督运行机制,确保前期救灾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发放。

  ●目前我们青川的“三孤”人员群体这个比例很高,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一协调下,我们在旺苍、广元设立了集中安置供养的点,在旺苍县、广元都分别设立了四个集中安置点,第二,我们县里搭建了五处板房区也采取了集中安置供养的模式。第三,我们正在规划设计乔庄、竹园、关庄、木鱼这几个三孤人员长期供养的社会福利院,项目也正在规划设计中,即将开工建设。

  访谈全文

恢复重建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

  [主持人]:各位网友你们好,今天人民网汶川大地震专题报告团来到重灾区青川,我们很高兴邀请到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大家就灾后的重建问题进行交流,李书记你好。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青川是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对于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又是怎样确保民生优先的?

  【李浩生】:科学发展观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必须始终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贯彻于灾后重建的全过程。要做到科学论证、科学规划、科学设计、科学施工、科学管理。具体来讲,我们青川县在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方面,我们提出了恢复完善功能,规模适度合理,整合利用资源,质量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则。就是说,既要恢复完善功能,又不贪大求全,把中央的基金、浙江的援建资金每一笔钱都用好,用到刀刃上,真正为老百姓办好事,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在农房承建上,我们也注重当前和长远的结合,建房与致富增收的结合,分散与集中安置的结合,统建与自建方式的结合,我们提出了减面积、调结构,降成本的思路。大力度推进木架房、轻钢房、钢木结构房,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加快了速度,还提高抗震的质量。同时,也做到了生态、环保,老百姓又喜欢,又容易接受。在失地农民的安置方面,我们也本着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坚决地贯彻省委提出的以人为本、就地就近分散安置的方针。我们采取集证扩容、异地就近安置原则,我们已经完成七万人的异地安置工作。在青川推进灾后重建过程中,我们是把民生项目放在首位,具体来讲,现在学校、医院要放在首位,就是让每一个群众能够最快进入医院就医,让每一个学生在9月1日前都可以进入新的校舍上学。让每一个家庭在9月底前都能够搬进新居。让所有的老百姓都可以饮上放心、安全的水。我想这些民生项目,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就是要体现实实在在的民生项目上。

多方面措施保证青川农民工就业

  [主持人]:有位网友问李书记,目前青川的农民工就业情况怎样?

  【李浩生】:青川常年在外务工人员是五万六千人,在应对金融危机我们采取几个措施,第一,加强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批量地向沿海企业提供急需的农民工,由于农民工培训也有一个结构调整的问题,我们调整是针对现在沿海以及一些企业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急需的技术熟练的农民工,向浙江一些爱心企业,向劳动密集型企业定期举办劳务招聘,拓宽就业的渠道,第三,我们鼓励回乡创业,在政策方面,我们在信贷、土地、税收减免方面给予优惠,当年农民工回乡创业积极性很高,我们把特色产业的发展,特色产业的人才集聚作为当前一个重点来抓,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第四,灾后重建工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这块,我们也是建立了信息平台,尽可能让我们的农民工在家门口务工,在家里就业,同时也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投身到灾后重建工作,建设我们美好的新家园。第五,我们抓住浙江产业园区的契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一些加工业,增强造血功能,实现农民工长期增收的目标。

  [主持人]:青川地处山区非常艰苦,但是愿意留在这里工作的志愿者比例却很高,请问李书记怎么看这个现象?

  【李浩生】:青川条件非常艰苦,生存环境也很差,巴山蜀水水一分地,广大群众长期处在较差的生存环境,改革开放以来,青川人民也是不等不靠、自强自立,弘扬伟大的青川精神,万众一心、顽强拼搏、自强自立、不胜不休的伟大精神,克服重重困难,走过一条又一条艰难的道路,目前青川在震前经济形势和发展水平都是在逐步回升,与全省水平在逐步接近,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勤劳朴实的青川人民,几十年来形成了艰苦创业的浓厚氛围,很多志愿者来了以后,与我们当地的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被他们勤劳、勇敢的精神所鼓舞,也是他们留下原因之二。第三个方面,我们这两年,县委政府加大志愿者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的力度,从2002年开始,在团中央的帮助下,每年都有三十至五十名志愿者到青川来工作。工作期满以后,我们制定一些鼓励留下来的政策,比如说在一些单位选择上,在提拔干部的使用上,在家庭生活的关照上,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现在,我们初步统计,现在有80多位志愿者已经留在青川了。这个数字确实是一个成绩,也是我们青川县智力引资的成效。

  [主持人]:灾区干部的心理压力一直很大,网友们想问,青川有什么措施来排解青川干部的心理压力?

  【李浩生】:我们把精神家园建设作为一个长期的工作来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因为青川是重灾区,恢复群众生活的信心,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第一,我们要营造一个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浓厚氛围,鼓励全县的干部、群众自强自立、不胜不休、引导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我们自己的家园。第二,在于政策上给予关心和照顾,贫困家庭、弱势群体让他们有怨气可以发泄,有压力可以倾诉,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矛盾和困难。第三,通过一些平台和载体,开展心理抚慰活动。最近我们安排很多志愿者、心理抚慰的老师,开展心理抚慰工作,做耐心细致群众的工作,做矛盾的化解工作。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尽量疏解、化解矛盾。第四,政府从社会保障、财政扶持方面机遇支持。针对弱势群体的建房问题,我们政府加大力度,今年六月底前,我们860户特困群体农房可以全面完工,第二个方面,城镇的居民,我们大量开始一些工业岗位,让他们充分就业,现在已经开发了一万个工业岗位让他们充分就业,有事可做,也可以使他们忘记一些烦恼。第三个方面,我们开展一些活动,比如说送文化下乡,开展一些演讲比赛,开展一些地震遗址公园参观的活动,让他们见证灾难,奋发图强走过这个阴影。用自己的勤劳双手来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力争把每一分钱都用在重建上

  [主持人]:抗震救灾的资金使用是否落到实处,有没有用得好?

  【李浩生】:救灾资金的监管是各级党委、政府目前工作的重点,也是社会各界朋友们非常关心的。在前期社会关注的资金方面,我们采取的是公示,每一个环节都要公示,第二就是每一个环节都有监督,第三,每一个发放的程序都既有公示,又有监督。因此建立的一个层层监督、层层公示、层层有审计的监督运行机制,确保前期救灾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发放。第二个方面,灾后重建资金,无论是中央的资金,还是社会捐赠的资金,特别是浙江援建的资金,我们是通盘考虑的。从规划开始,我们按照恢复完善功能,规模适度合理,整合利用资源,质量安全第一的原则。具体来讲就是要调整结构,减少面积,控制规模,降低成本,把每一个项目设计得合理一点,我们县里专门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对每一个项目设计评审、开算评审开始严格把关,力争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我们重建的刀刃上。留下什么后遗症,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百姓负责的要求尽力做到灾后重建资金公平、公正、公开的使用。坚决防止跑冒滴漏挪做他用。

  [主持人]:目前青川的“三孤”人员安置情况如何,生活有没有保障?

  【李浩生】:目前我们青川的“三孤”人员群体这个比例很高,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一协调下,我们在旺苍、广元设立了集中安置供养的点,在旺苍县、广元都分别设立了四个集中安置点,第二,我们县里搭建了五处板房区也采取了集中安置供养的模式。第三,我们正在规划设计乔庄、竹园、关庄、木鱼这几个三孤人员长期供养的社会福利院,项目也正在规划设计中,即将开工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要确保三孤人员的生活无忧、住宿无虑,安居快乐。

  [主持人]:目前青川的恢复重建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李浩生】:最大的困难一个就是现在青川余震不断,影响了重建的进度,特别是重建的质量。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无论是农村住房建设,还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我们都强调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这是一个困难。第二个困难,我们城镇体系规划调整方案,中央、省里刚刚批准,我们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三年的目标任务两年完成,工作压力非常大。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我们将调整重建思路,调整重建的顺序,把民生项目优先安排。力争在规划批准之时,两年时间内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工作。可能就是这两个方面的压力,一个是余震,还有一个规划没有被批准,两年时间完成的压力大。

  [主持人]:一年以来,您做得最满意的是什么?现在最大的愿望又是什么呢?

  【李浩生】:这一年来,我做得最满意的是我带领这个班子、这个集体沉着应对、快速反应顶着各种艰难困苦把前一段的灾后重建工作完成,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效。第一,我们异地地就近分散地安置了七万群众,第二,因地制宜调整农民的住房结构,按照减面积、调结构、抢修度,抓质量的要求,我们已经有两万五千多套的木架构房,既经济、又环保、既抗震,老百姓又接受。第三,我们与浙江援建了无缝对接做得很好。我们虚心地向浙江学习他们的“四个特点”、“四不怕”的精神,他们的精神感染了我们,我们同心协力、目标一致克服所有的困难,全力推进对口援建和灾后重建,取得阶段性的成效。

  [主持人]:这里有好几位网友说,他们虽然没有到过青川,大家衷心的祝愿青川的老百姓都可以住上安全的新房子,也祝愿青川的恢复重建能够早日完工。

  【李浩生】:谢谢社会各界朋友,谢谢人民网的网友们,对青川重灾区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到青川来,看看我们,见证一些地震的灾难,感受一下余震的快乐,让你们体会一下灾区发展的强劲的势头。

  [主持人]:网友们还问了很多问题,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访谈到此结束,欢迎李书记以后常常来人民网和网友们一起交流。李书记再次感谢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嘉宾简介

  李浩生 现任四川省青川县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天送你一首诗 宁波建设颂歌朗诵会30日举行
焦点宁波房地产网
2009年04月30日18:06 中国建设报宁波记者站 王人扬 丁士森

2009“春天送你一首诗 宁波建设颂歌”大型诗歌朗诵会
  一台以“反映宁波城市建设风貌、歌颂城市建设者风采”为主题的“宁波建设颂歌”大型诗歌朗诵会,4月30日下午在宁波电视台演播大厅成功举办。同时为我市2009“春天送你一首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为展现改革开放30年来宁波城市建设的辉煌成就,勾画港城宁波未来的宏伟蓝图,展示宁波城市建设者、青川援建者的风采,歌颂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战略,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团结奋进的崭新风貌,决定举办“春天送你一首诗·宁波建设颂歌”大型朗诵会。主办单位为: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宁波市建设委员会、宁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宁波市城市科学研究会;承办单位为:宁波电视台、《文学港》杂志社。

  “春天送你一首诗”每年都由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文联和中国作协《诗刊》社联合主办、《文学港》杂志社承办,在宁波已经成功举办6届了,今年是第7届。为了更好的反映城市建设面貌,宁波市建设委员会与宁波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也加盟主办了本届活动。


《我有一个梦想》朗诵表演

  2009年“春天送你一首诗”“宁波建设颂歌”大型诗歌朗诵会由“序诗:港城进行曲”、“港城之魂”、“港城之光”、“尾声:和谐大家园”四个诗章构成。来自市内外的朗诵艺术家和演员们,尤其是具有朗诵功底的第一线建设者,以一种积极向上、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向大家呈现了宁波城市建设的美景,描绘了“中提升”美好的蓝图。整台朗诵会场面宏大,景象壮丽。


《爸爸,你在青川好吗》朗诵表演

  在朗诵会现场,《谁是最美丽的女人》、《让路》、《建设者之歌》、《你在春天崛起》、《我有一个梦想》等诗作,让人耳目一新使人感受到诗歌这一抒情文学的魅力,传达出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诗意景象。其中一首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爸爸,你在青川好吗》,反映的是“汶川大地震”一年来,远在千里之外的青川县地震灾区宁波援建者的风采,令全场观众感受到心灵的震动。来自北京的朗诵艺术名家殷之光先生,以一首《在水一方》把宁波这座兼具江南水乡温柔与东方大港气魄的城市灵魂,诠释得淋漓尽致,将整台朗诵会推向高潮。


著名朗诵艺术家、北京朗诵艺术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殷之光先生的朗诵表演

  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宁波市建设委员会党工委书记、主任郑世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今年的“春天送你一首诗”,不仅向世人展示了宁波丰厚的文化底蕴,引人瞩目的建设成就,还为宁波城市建设注入了诗意元素和内涵,并将为宁波城市建设和发展注入现代的精神和文化的动力。

  据悉,“宁波建设颂歌”朗诵会上的所有诗歌作品,均为我市诗人的原创。这些诗作,紧贴时代脉搏、弘扬社会主旋律,是近年来涌现于我市诗坛的、以城市建设为主题的、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

  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苏利冕,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傅丹,宁波市文联党组书记李浙杭,宁波市建委主任郑世海、环保局长徐畅成、人防办主任李炳君以及中国作协诗刊社主编叶延滨以及人民文学杂志社、浙江省作协诗歌创委会领导及部分诗人参加了朗诵会。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口支援:能否成为正式制度安排

2009年04月30日17:56  三联生活周刊

2008年6月,在绵阳市安县永安镇安置点,一位志愿者正与孩子们嬉戏

 

2008年5月23日,上海市民为灾区捐款


  按对口支援所能筹措的资金数量来观察,以什邡市为例,按《什邡市灾后重建总体实施规划》(征求意见稿)里统计,恢复重建的总投资为600亿元,其资金结构,排第一位的是中央财政通过各种渠道安排的约80亿元,约占全部重建投资的13.3%;而排第二位的则是对口支援的北京市,他们将提供75亿元,占全部投资12.5%,其支持力度足够强大。

  那么,以重建资金供给的对口支援——相当于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是一项临时性的财政筹资方案,还是将由此为起点,成为正式的制度安排,或许是我们可以观察与思考的问题。

  目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差异的主导力量来自于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虽然中央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但在中央财政向地方转移的全部财力中,东部地区所占数量仍然具有明显优势。其原因在于东部在全部税收返还数量中的比重占到50%以上,这在实质上体现了对收入能力强的区域的倾斜,结果与转移支付欲实现的区域财力平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相悖。

  解决区域性财力不平衡可资借鉴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模式来自德国。在其新的《财政平衡法》里规定:(1)一个有平衡资格州的财力指数若低于平均指数的92%,则低于的差额百分之百被确定为平衡分配金而以补偿;(2)财力指数相对于平衡指数92%~100%的州,其差额部分的37.5%被确定为平衡分配金予以补偿……与这些获得财政补偿金分配而对应的是超过平均指数的富裕州的供给比例。1979年在中央做出《加速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建设》而创立的“对口支援”之策,会因此次地震而在未来像德国一样制度化吗?

  由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的决定国富国穷问题,至制度经济学派出现——其解释体系是:决定一国经济发展快慢的因素,是该国的制度安排,一国的制度安排决定了该国的激励结构。按此论述,经济学家林毅夫推导,在发展中国家,政府是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以前述筹措资源的国家能力演变角度观察,这一判断当然明智。

  汶川地震的发生及其重建,在将危机转机的过程中,同样亦在筹措资源转向资源分配与管理背景下,对口支援作为区域平衡的制度性安排,能否由临时而恒常,当然是有价值的问题。制度变迁,并非宏大论述而是一个个因应现实的生成过程。

  地方

  农房重建1500元与4.5万元补助的倍数级差,当然是一个极具象征意味的数据对比,它证明着目前中国筹措资源能力的跃升。如果深入到灾区重建的地方——将观察视角由筹资方转向受助方,当然同样有价值。

  受灾地区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里明确规定:

  县:可以分解落实到县级行政区的重建任务,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统筹实施。主要是农村住房、城镇住房、城镇建设、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县域工业、商贸以及其他可以分解落实到县的防灾减灾、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和土地复垦等。

  省: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重点工业和军工项目,以及其他跨行政区的重建任务,主要由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事权划分对应的财权结构,目前并无具体数据。若以民政部减灾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完成的灾区综合灾害损失评估报告所列损失细目对应,县级人民政府事权所需面对的损失:城乡住宅损失占总损失的30.6%,城镇非住宅损失12.2%,农业损失3.6%,服务业损失6.8%,社会事业损失6.3%,居民财产损失3.8%,土地资源损失2.7%。如此加总的结果是,地震损失的66%将由县级人民政府重建完成,那么相应,其财权亦应匹配这66%损失的重建。

  需要略做解释的是,此次汶川地震系龙门山断裂带活动的结果。而龙门山脉以西全为山区,山脉以东由山区逐渐往盆地过渡,越接近平原城市,损失则相应减弱。换言之,地震损失主要发生区域在县及以下乡镇。

  将事权与财权直接划归至县级政府,重建之效率自然会由这种制度安排而提升。比如,媒体关注的灾区官员因自杀事件而产生的心理慰藉问题,其背景当是如上述众多的事权——许多事情需由县级政府官员完成,其辛劳而形成的压力。以什邡为例证,其重建总投资即达600亿元,占全部恢复重建1万亿元总需求的6%,对其行政能力这当然是一个重大考验。

  从灾后重建规划的角度观察,尽管这并非人们期望的机会,“(灾后重建)往往是成就伟大规划师的机会”。有意思的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规划研究中心研究员胡以志研究过往世界各地灾后重建发现,那些被称为“外来的憧憬者”的规划师,“历史上大胆的重建规划很少得到实施”——遭受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的美国新奥尔良大胆的重建规划被搁置,即为最新证据。其原因是:“城市恢复力不是像人们期望的那样是进步性的,而是回归性的,即重建的结果大多是回到灾前原状。”

  不过,胡以志的描述未必能够对应汶川地震重建,此次重建的主体并非城市是原因之一,而更重要的是,在现有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且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之下,加快县镇城市化进程是相对主流的意识。按四川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什邡市1999年非农业人口占全部人口的19.3%,2007年这一数字上升为21.6%,8年时间提升了2.3个百分数。而依据初步规则,重建完成后,什邝市城镇人口将达到51.63%。这当然是能够对应农房重建补助款提升的城市化速度,但如此跃进将会面临的挑战,或许需要我们审慎以待。

  资源的分配与管理成为此次汶川地震重建最为核心的命题。在此已经转变的前提下,重建资金的多元化,以及事权财权的下移,是目前建立的两项基本制度框架。那么,从1万亿元的投入到乡村的每间重建房,其间漫长的线路,当然有着巨大的机会——不唯有成就伟大规划师的机会,所有重建的参与者,都有可能去创造出适应新的约束条件的制度。这是我们观察此次汶川地震重建,另一个重要的结论。

  一年之后,面对我们共同经历过的自然灾难,曾经的激情记忆当然容易被唤醒。但是,这个制度变迁,或许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时刻,如果我们没有制度创造的成果,那么,那段极具强度的情感经历,注定将成为一段难以言说的悲伤记忆。

  这一时刻,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有无智慧与洞见。■

  (本文的采访及部分资料收集,由实习记者徐菁菁、徐木子提供帮助)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造新北川

  2009年04月30日17:56  三联生活周刊
再造新北川
2008年9月1日,绵阳市北川县北川中学举行开学典礼

再造新北川
  如何再造新北川,规划师们决定跳出北川到更广阔的区域中去思考问题,这将是一场大动干戈的重建工程

再造新北川
4月22日,北川擂鼓镇村民在路旁售卖与地震有关的光碟

  4月20日,北川县擂鼓镇被沸腾的施工扬尘包围着。这个一度作为北川县城第二门户所在的乡镇,在新北川的规划版图中将成为北川新县城的副中心。曾经仅仅拥有1440人的老场镇将扩张成规划人口超过2万人的新城市,因为大量耕地被去年的地震和频繁光顾的次生灾害吞噬,围绕老集镇的30个自然村里,70%的农民消失了,他们都将成为这个新城市的一部分。而震前,这个地方的城市化率甚至不足9%。

  这场涉及1万亿元资金的四川灾区重建计划是一个国家指令和市场意志交织的产物,是一场资源的重新调度和再次分配。在规划师看来,地震以前,这些地区人口和资源已经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重建则是使其再度趋于平衡的一个机会,借助的手段是“通过‘区域调整’和‘人口转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杨保军说,“我们希望能重新思考城乡关系”。加速城市化是政府和规划师为这些受灾地区开出的一剂药方。作为变革的设计方和主导者,政府不仅要为人们设计安全的居住,还要为他们设计未来。

  主笔◎朱文轶

  旧北川 新北川

  72公里,北川老县城曲山镇到绵阳市区的距离。后者所在的“成绵德”板块是四川唯一一处以平原为空间载体的经济带,是整个西南地区最具活力的区域。

  在过去10年里,竭尽所能地接近这个区域、加入这场城市化盛宴,几乎是这个古老地区上的所有城镇分享发展机会的唯一可能。“地理决定命运。”区域经济研究者吴乃青说,“地处岷江、沱江冲积平原和涪江冲积平原的成德绵地区以不到四川8%的面积集中了全省GDP的45%。从成都到绵阳市北川县的地势,由开阔到逼仄的幅度,如同一个被迅速收紧的口袋,距离开阔处越远,城市的外向度越低。”

  为了扭转命运,北川邻县安县在2002年进行了一次区域史上少见的大挪移。它把县城和所有行政机构统统由毗邻北川的安昌镇迁到了花镇,就是为了在地理上更靠近绵阳。他们很快享受到了好处。这场兴师动众的搬迁方案由绵阳市上报,得到国务院批准,并在很短时间内获得了经济上的成功。“因为它到绵阳只有10公里,事实上很快成为绵阳产业布局的一个卫星城。”吴乃青说,“绵阳把长虹集团的一部分产能放到了花,安县也赶上了上一轮城市土地开发的班车,这让它把邻县北川甩在身后。”

  72公里以外的北川县被遗憾地排除在外了。即使绵阳有意扩张它的城市辐射区,北川也不具备接壤“成绵德”的条件。从地理上看,绵北公路是个死胡同,它穿越北川后就进入绵绵不绝的山脉了,没有形成有效率的回旋,因此在发挥区域潜力上毫无优势可言;北川全境皆山,全县域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土地面积仅占全县的10%,仅有的少量适宜城镇建设的河谷平坝地区,也已经全部被已有的乡镇占用,而空间集聚是工业化、城市化过程的一般规律,缺乏空间聚合形态良好的开阔地域几乎成为北川的致命伤。

  行政区划也给北川向山外突围直接设置了障碍。曲山和擂鼓两镇既是山区和平原的分界,也是北川和安县的分界,尽管历史上因为地质和发展空间原因,县城搬迁曾多次进入北川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题,但客观来说,北川实在没有太多选择。

  曲山镇已经几乎是在现有行政区划条件下县城选址的最优选择,同样是县城能够接近“成绵德经济带”最大极限。“这是一目了然的,曲山是北川县的咽喉和门户,比起其他乡镇,它的交通优势不言而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子瑜说。而作为北川增量用地唯一选择的擂鼓镇,事实上在这些年早已“地尽其用”,北川最重要的几个工业厂全都放在擂鼓镇,这个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的小乡镇早已不堪重负。

  作为北川新城规划的总设计师,朱子瑜多次站在北川入城要道、著名“三道拐”上俯瞰旧县城。从一个城市规划师的观察角度出发,北川的问题不言而喻,即使不去考量它的地质风险,“从风水角度看,曲山镇的选址完全违背了中国城市空间布局最重要的传统之一,就是:明堂一定要宽阔”。朱子瑜说:“县城所在地位于V字型中低峡谷的河谷平坝,四周山体陡峭,空间太局促了,以至于整个城市毫无向外开拓的空间和余量。”

  这个羌族小城在经济格局上的硬伤在去年“5·12”大地震中恰恰成为导致它灭顶之灾的地方。帮助北川重建的专家们发现,比其他地方尤为明显的是,这个地方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从来都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必须要把它们放到一起来思考重建的问题。”在杨保军看来,灾后的北川重建绝不仅仅是安置灾民那么简单,如果不能同时解决它的发展,那么灾难照样会卷土重来。

  安县的大发展多少刺激了北川,2002年前后,急于走出山区困局的北川从全国各地请规划师为这个无法施展拳脚的城市出谋划策,专家们的建议是在寻找城市增量没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盘活存量资源。“2002年,北川编制县城整体规划时,曾提出曲山镇、擂鼓镇和任家坪一体化,作为北川的县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工程所规划师殷会良说。就在北川为自身发展寻求出路的时候,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中止了它的一切计划和自我设计。

  平衡被打破

  接近城市圈的努力失败后,羌人原来田园式的山居生活也被毁了。没有城镇化和工业的吸纳,北川县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就得不到相应的疏散。

  尽管四川是个劳务输出大省,但北川却是个例外。高捷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所的规划师,在北川重建规划中,她所在的小组承担对整个北川失地农民的调查。“我们对5个极重灾乡镇调研的结果,务农的比例55%,远高于外出打工的比例。”高捷说。

  “山区本身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贫困。”杨保军说,这个人们惯常的逻辑实际上并不准确。在启动重建规划前,中规院的专家对于北川做了一个摸底调查,结果出乎多数人预料。“在一部分山区,居民人均收入比平原高,这是因为他们拥有的面积比平原大。高山能做什么?旅游、药材,山里有丰富的资源。所以说,山区经济容量小,但不一定山区就比平原穷,要看你在里面安置多少人。”

  北川恰恰成了不幸的个案。眷恋故土的传统、本地工业就业条件的不足,再加上土地收益和山地收益的剪刀差,这都继续加剧了人口向山区的聚集。人地矛盾在几个主要的地震灾区是普遍现象,但在老北川,显然问题更为尖锐。

  这个地区的平衡在地震前就已经被打破。劳动力淤积的唯一出路,是北川只有继续向山区要地,最终的结果,那些根本不适宜安置建筑和人口的地区早就都达到饱和了,“这个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平衡被彻底破坏了”。近十几年来,北川开始不断往山上“发展”,老城区如民政局、幼儿园等单位,都盖在了山脚下。1991年,由于城区用地紧张,在时任县长梁安礼的力推下,北川县政府决定开发茅坝新区,工程在4年后完工,也用完了山谷平坝处最后0.35平方公里土地。就在去年地震发生之前,垮塌处的沈家包山脚下正在修建“安居工程”,山体因此被挖进了十余米。

  地震摧毁了北川,但即使一座抗震技术过关的全新城市从原址拔地而起,旧北川原先遇到的所有问题并没有消失。相反,地震之后,北川的人地矛盾被进一步放大了。首先是因为耕地灭失而产生的失地农民,据中规院的调查,整个北川这批农民的数量达到3.5万人。

  这个人口还只是个开始。和很多重建城市一样,北川陷入了一个“滚雪球”式的安置困境。“要在承诺时间内安置失地人口,就需要土地。每个县政府都希望大部分失地农民能够能过相邻乡镇之间就近安置吸收的办法,但实际上这只是县政府一厢情愿的想法。每个乡镇大多自顾不暇,即便真有剩余用地,也要盘算着如何在重建中尽可能发挥土地价值。”吴乃青说,“在毫无增量土地的情况下,政府往往只有通过征用土地的办法来安置失地人口。这样一来,每安置一批失地者,就又产生了一批新的失地人口。”

  以北川县擂鼓镇为例,“因为地震和去年9月份的泥石流,擂鼓产生了6000多名失地农民,他们找不到耕地,也找不到宅基地,都要在擂鼓镇的场镇上安置下来”。跟随山东援建方到擂鼓的年轻规划师仲平说,“但是老场镇面积不到70亩,人口1440人,已经很不宽裕了,一下子进入6000多人,唯一的办法就是从邻近村征地。擂鼓从4个地震中损毁较严重的村子征了3200亩,这4个村子的4400人同样需要‘村改居’,这样一来,擂鼓需要安置的失地人口一下子就接近1.3万人了,翻了一番还多”。

  更棘手的是,失地人口的成倍上升,直接冲击了城镇人口的就业。由于北川过去经济形态的单一,城市外向度低,这导致北川城镇和山区农村的自我依存度极高。中规院规划师殷会良说,“北川城镇人口超过1万人的乡镇只有3个,这些城镇里的城镇人口为更广阔的山区人口提供了所有的服务。现在农民失去土地和生产资料了,这意味着那些靠向他们提供服务的人也面临失业”,“就眼下来说,北川有1.2万人的就业属于相当紧迫的事情。这个时候,再看北川的工业容量就觉得实在太有限了,开足了工、数得上的工业企业不超过10个。对这大批的失地农民和失业人口来说,它们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政府为北川开出的一剂药方是加速城市化。“只有用比市场力量更为强大的推力,将北川纳入城市化进程当中,超出资源承载能力的剩余劳动力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吴乃青说,“这个时候,可能有必要打破以邻为壑的思维方式了。”

  规划师们决定跳出北川到更广阔的区域中去思考问题。这将是一场大动干戈的重建工程,安全、贫困、失衡都将是要修复的内容。杨保军称之为“大尺度”。“以地为本,还是以人为本,这是我理解的尺度问题的本质。空间范围越大,就越有利于我们优化资源的配置。当然你越往外,牵扯的问题也就越多,最终是一个平衡点。”规划者们希望,中央能给予北川更大的舞台,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土地资源的重新调度和分配。重建一座新城,能帮助这个在过去60年发展中一直背负沉重包袱的羌族县,重新回到人与资源的平衡状态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地和异地重建之争

  2009年04月30日17:56  三联生活周刊

  本地和异地重建之争

  新北川尚在规划者的头脑之中。问题又回到了起点,它遇到了第一个障碍,就是行政区划的壁垒。如果北川可以“越界”,那么其他亟待重建的城市呢?

  它在去年六七月间引起了一场关于灾区就地还是异地重建的争论。这场争执现在来看,多少有点书生意气。它的本质是地方和中央的谈判:如何分配巨量的重建资源?不仅是资金,还是土地。谁都希望为自己的城市争取到更多的一块。四川灾区一度有数十个乡镇提出了异地迁建的构想,仅提出县城搬迁的就有北川、青川、汶川等地。那些北京规划师们的意见成为地方政府频频引用的证据。

  政府的态度最终平息了这场争论。“《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中关于‘在城镇重建应以就地恢复重建为主,严格控制异地新建’的结论基本上已经给这场争论定了调。”北川副县长雷建新说,“不过,这个规划中基本已经采纳了专家对于重建中大尺度分配和安置资源的思路,充分考虑了利用灾后重建,对于四川未来产业分工和区域发展的重新布局。”

  雷建新介绍,四川省委省政府与重建规划专家委员会最终提出的意见为:跨行政区异地新建的城镇只有北川县城,行政区内异地新建的城镇包括青川县城、青溪镇(青川县)、文井江镇(崇州市)、响岩镇(平武县)和晓坝镇(安县)。

  在就地恢复重建城镇中,考虑它们所涉及的产业带不同,又分为重点集聚城镇、适度集聚城镇、恢复调整城镇和规模缩减城镇。其中,重点集聚城镇包括德阳、绵阳、广元、广汉、罗江、剑阁、雅安等城市,主要位于成德绵广城镇发展主轴上,是灾区人口和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适度集聚城镇,主要是位于成德绵广城镇发展辅轴上的其他城镇,包括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江油、绵竹、什邡、安县、旺苍、苍溪、三台、盐亭、梓潼、中江、名山、简阳、仁寿、南江、夹江等城镇,是灾区人口和产业转移适度承接地;恢复调整的城镇,主要位于重灾区范围内,受灾人口相对较少,受灾程度较轻,包括茂县、理县、松潘、小金、黑水、九寨沟、金川、康定、芦山、天全、石棉、南部、阆中、射洪、仪陇等城镇。在原地恢复重建过程中,以安置本地受灾人口为主。

  另外,还有规模缩减城镇,主要是重灾区范围内,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以不适宜和较不适宜为主的原地重建城镇,应疏解功能,控制并减小规模,包括汶川县城、平武县城和宝兴县城等城镇。

  选址和布局

  从一开始,新北川的选址就突破了历史上任何一次选址思考的局限。“灾前我们在做绵阳的总体规划,就提出绵阳、江油、安县一体化发展的方案,但当时还没有把北川放进去。”规划师殷会良说,“这次在做规划时,我们有个很明确的方向,希望让北川这些过去城市化缓慢的城市加快融入这个区域的速度。”

  “区域思考的角度,使得新北川县城最初的选址有三个方向。”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高级城市规划师孙彤说,“最初考虑,有通口、香泉两个乡镇。沿着302国道向东联系江油,继而衔接涪江谷地城镇发展走廊,这个空间是绵阳中心城市联系市正北方各市县的重要通道,但是北川绕道此空间走廊联系绵阳的距离较远,受到辐射带动的作用小,不利于北川未来;如果沿主要省道选择县中心区域,这个方向选址虽然对北川全县管理有利,但距离绵阳中心比曲山镇更远,这几个方案就都被我们放弃了。”“还有一个选择,是沿着105省道向南,衔接安昌河谷地城镇发展走廊。此空间发展走廊是绵阳中心城市联系和辐射市域西北方向各县传统的重要通道,对北川和安县的城镇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这个方向上可能的选址是擂鼓镇,但擂鼓镇的地质条件和后备土地都明显不足。”

  那么,要满足“衔接安昌河谷地城镇发展走廊”这个条件,又要有足够面积的发展用地,规划者们最终把选址目标放到了安县境内。在最后几个备选方案中,安昌东南、永安镇、安昌镇、桑枣镇均位于安县辖区内。安昌东南方案位于安昌镇东南方向约2公里处,并与黄土镇接壤,北距原北川县城33公里,南距绵阳市区约32公里。这里“地势平坦开阔,周边群山低丘环抱,自然景色宜人”;永安镇方案则位于安县北部,与北川县接壤,北距擂鼓镇约13公里,南距安昌镇约6公里。如果北川新县城选址于此,则可依托永安镇镇区及其周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发展,且这里7.5平方公里较开阔的用地范围,可为新北川县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但这里也被认为是地质灾害易发区;桑枣镇方案在安县中部,川西北地区浅丘平坝区,紧邻西北侧的中山深谷区,东距安昌镇18公里,这里“8.94平方公里的用地范围,地势开阔,条件稍好,但交通通达性与安昌东南选址相比,稍显不足”。

  “在反复论证后,最后选址大家都倾向于安昌东南方案。”朱子瑜说,“但这个方案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进行区划调整。如果只是将县城安置在那里,县城离北川就是一块‘飞地’,必须要将安县的永安镇、安昌镇和黄土镇的部分地区纳入北川,在最小限度影响安县的同时满足了新北川县城的选址要求。但客观说,安县为此做出了很大牺牲。”

  中规院最后形成的《北川县城“5·12”特大地震灾后重建选址与规划研究基本结论》这份研究报告指出,“安昌东南方案”,“地处河谷平坝至盆地的过渡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好;地处北川、安县联系绵阳市区的主要通道上;规划用地约10平方公里,可发展用地充裕;受现状制约小,文化特色塑造空间大;安昌河横贯、周围被低山环绕,自然景观独特,综合条件最优。建设初期可以相邻的安昌镇作为有力依托,形成规模后可将安昌镇纳入县城发展建设的整体,形成全面发展的态势”。

  安昌河是县城新址上最大的一条河流。围绕在安昌河的单侧布局还是两岸建城上,规划者产生了分歧。两岸建城的支持者以黄浦江城市带的布局为例,认为有利于形成城市经济带,并且可以确保新北川建设用地的宽裕。朱子瑜认为,这个地方因为周围是山,静风频率比较高,如果城市把河的两边建满了,整个城市的通风口就变窄了。“另外跨河就要跨桥,2万人口每天往返于河两岸,至少同时要建3座桥才能满足日常流量,在目前重建如此紧张的时候,这会极大地增加成本。”朱子瑜说,“当然新北川将来的发展最终会跨桥,扩张土地,但不是现在。城市每一次跨过一个干道、跨过一个河流,都是积蓄了一定能量的。”

  什么样的新北川

  “我们为新北川规划出一个山前河谷地带,把新县城选在这条带的头上。和其他几个经济带,西部高山经济区、东部低山经济区和中部中山经济区相比,这条城镇带上,会集聚北川县城的大部分工业和70%的人口,但是它的面积不大,只有10%以上。”杨保军说,“这种分布是符合北川人最初的居住形态的:越往山上人越少,越往山下人越多。这个地方过去也是这样,它的人口聚集形态和水系是一样的,因为两山之间有水,越往外水越多,最外面人越多。所谓‘道法自然’。”

  朱子瑜希望这种思路同样延续在北川新县城的微观布局之中。“‘依山顺水’是我们设计新县城的一个基本原则。”他说。北川新址上有4条主要水系和名为马鞍山、大山梁、云盘山的山系,“我刚到的时候就注意到这里周围山势形成了明显的案山和靠山,其实这已经为整个新城奠定了它的山水格局,它在空间布局时一定是背靠山面案山,形成一个朝西的景观轴。这也跟羌族人的生活习惯一致,我们平原地带的人对朝南情有独钟,我们的景观参照物是太阳;而对山区人来说,他们在确定方位时,首先不是朝向,而是找山和水的视觉关系。”

  在城市跨区域搬迁上,北川并不是开创者,而城市在迁移过程中失去活力的例子比比皆是。朱子瑜几年前曾经给浙江千岛湖做过城市规划,他对新安江水库移民的失败先例印象深刻。在他看来,规划师不止是设计一个城市,而是设计一个新的生命系统,这个系统既要保证足够的就业,也要使那里的山水格局保持其旧有的生命力。

  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争执贯穿于北川新县城设计的始终。安昌镇新址的地貌同样是由山脉和平坝构成,相当一部分规划师认为新县城应该择山而建,让出平坝,理由很充分:在“寸土寸金”的北川,要尽可能保住平坝上的农田,并且占用平坝,势必造成4个村的失地农民,他们会给新城市造成额外负担;另外,“羌生高山”,应该借重建之机给北川人还原最初的生态居住。

  这个充满浪漫主义的想法遭到了新县城主设计师朱子瑜的反对。“要知道,时间上等不及,上万人在等着要搬进新城,山东援建的时期也只有3年。这处山体虽然地质结构没有问题,但是上世纪30年代采金矿造成了不少采空区,山上整地分散,地质勘探极为复杂,如果在山上建城,用一个山头就要勘探一处地质,这种零敲碎打的方式,工程进度无疑会极为缓慢。”朱子瑜说,如果仅仅从理想主义的城市设计出发,“山居方案”不失为一个精彩想象,但新北川县城不只是设计师的完美图纸,它更是在一系列复杂因素下寻找到的平衡点。

  “工业园”同样是这样一个寻找诸多平衡点之下的妥协产物。山东援建方提出为新县城配套建设一个产值100亿元的工业园区,“工业园”的选址必然要在朱子瑜的规划里得以体现。这同样招致了一些相左的意见,反对工业园进入新县城布局的规划者认为,这会影响新县城的生态环境,旅游未来是新北川当仁不让的第一支柱产业,在如此紧凑的小县城里,工业和旅游这两个功能会互为内耗。“‘工业园’必须要有,而且是马上就要上,因为山上的产业和人口转移下来了,有那么多失地农民和失业人口必须迅速得到就业。新城能不能对老北川人产生吸引力,将人口成功从山上转移到山下,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你的城市的确有这样的吸纳能力。”朱说,“设计师最终是要离开这里的,真正在这儿生活的是北川人。‘工业园’注定不完全是市场产物,它体现重建过渡时期政府对于生活和就业的干预,所以,我们规划者给园区未来落户的产业设了几个清楚的门槛,除了污染指标外,我们要求工业必须消耗当地的资源,比如食品原材料,园区预留了很大的培训基地,为了给缺少城市生存能力的失业农民以就业培训的机会。”

  朱子瑜说:“但从长远来看,北川的发展是否需要依靠工业化道路,现在谁都无法给出结论。理想状态,整个北川都应该越来越往生态上走。因此,我在规划上,对工业园区的环境用了很大的笔墨来考虑,新址上有一条水系,穿过新北川中学和居住区,我做规划时把工业园也设计在了这条水系穿越带上。从我的思考角度出发,我为新北川将来城市功能的改变预留了伏笔。如果有一天工业彻底退出这个城市,那么改做它用的‘山东工业园’不会只是一处丑陋的水泥地,而仍然能够成为这个城市有活力的一个部分。”

  事实上,如果放到其他地方,“占山还是占坝”和“工业园”的争论可能都不成其为问题,但在一处总面积不过12平方公里的县城,任何一平方公里的土地都得精打细算。

  “土地”仍是重建北川时首要的考量要素。“这是从安县嘴里省下来的,还有那些耕地损失,我们要对得起这块地。”朱子瑜说,“要知道通常来说,城市越小人均用地会越大。因此小城镇规划往往容易大手大脚,这是规划师要克制的。按照国家标准,少数民族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可以达到140平方米以上,我们在设计新北川时坚持做到106平方米以内,力求紧凑再紧凑。这几乎快接近大中城市水平了。”

  任何浪费、追求占地面积的设计趋势在新北川都要被警惕。“‘小城市尺度’始终是新北川的分寸。”朱子瑜说。避免土地浪费之外,如果北川在搬迁过程中丢失了它羌族特点的民族风格和川西特色的地域风格,这次新城再造同样是失败了。搬迁中涉及一个难题,北川是羌族,而搬迁地的原住民是汉族,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记忆,怎么让这两批人在新城市中都没有陌生感?“我们保留了老北川富有特色的所有地名,用原来村子的村名命名新的安置小区,这样,生活在这里的人很容易在新和旧之间找到对应关系。”“另外,整个城市是一个路网严密紧凑的格局,每个地块都不大,200米一个街坊,没有高层和小高层,最宽的山东援建的‘齐鲁大道’是30米红线,因为北川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都被安排在这条路上,其他的主干道都只有20米,也就是说最多只有4车道。”朱子瑜说,“它不能成为大城市的复制品或者微缩版。”

  克服大城市的诱惑,对于北川规划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设计师的头脑中也有很多城市生活和规划的教条,我们要克服被这些固有观念所左右。”朱子瑜说,“比如,要不要给新城设计‘组团’?要不要‘功能分区’?要不要设计‘环路’?这些城市教科书式的概念并不一定适合北川。‘组团’是这些年大城市反思过度扩张的产物,几十万人的城市需要组团,但对一个5万人的小城市来说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功能分区’也是一样,大城市是因为生活被过度干扰而产生的分区的概念,小城镇就是应该商业和居住交错,分区反而会弱化城市的内在联系。”“城市环路的设计是我最终否决的一个方案,实际上,小城镇在这点上跟大城市完全不同,它不仅不需要依靠环路来避免进城交通,反而它需要过境交通给它带来物流和人气,这对将来要依靠旅游的北川非常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5-12一周年 慈善大使高菲入川看望小学生(图)
2009年04月30日 16:54:09  来源:新华网


高菲灾区小孩


高菲灾区残疾女孩


高菲在假肢厂
更多图片

    去年5·12特大地震之后,灾区一直得到外界持续的关爱和帮助,演艺界的明星们也以特殊方式献上爱心。在地震灾难发生一周年之际,艺人们将再把关心的目光投向四川地震灾区。近日,艺人高菲率先奔赴灾区随四川电视台、光线传媒到四川重灾区青川看望乐元村小学的学生。

    青川县营盘乡乐元村小学坐落在大山深处,是一所村小学。在5.12大地震中,学校的教室全部坍塌。学校原来有40来个学生,因被震坏的教室无法使用,有20来个学生去了邻近的小学上学,目前只剩20个学生。学校有三个老师,其中一个是全国优秀教师、省骨干教师,他们三个人的教学水平很高,毕业班学生的成绩在片区总是名列第一。 地震后,孩子们有两个主要愿望:一是希望有一所漂亮的新学校,继续在这里读书;二是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和学习用具。震后,来自深圳的志愿者们(网友)拿出自己的工资为孩子们建学校,但由于资金短缺,要重建学校,还差很多设施。在5.12大地震周年之际,孩子们就可以在新教室里读书了。

    作为中华慈善总会形象大使高菲时刻关注着灾区的情况,去年地震时本想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但因为有戏在身所以不能如愿,但只要一休息就会坐在电视机旁关注灾区的情况。一年之后,灾区的重建仍然牵动着高菲的心,所以一听到四川卫视和光线传媒办的这个《5·12中国爱》活动的邀请就推掉其他工作迅速前往。下了飞机后再经过7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由于学校坐落在大山深处,一路上山路崎岖,车子颠簸的厉害,但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渴望期盼的脸,高菲忘却了一路辛苦,忙不迭地给孩子们分发带来的学习用品。

    高菲在乐元村停留了两天,跟孩子们上课,游戏培养了深厚的感情,离别时孩子都依依不舍的拉着高菲的手,高菲动情的看着孩子们约定:“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要坚强努力,我一有时间就会再来和你们一起上课……”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复苏 市井繁盛

来源:四川在线

  到了青川县,市场和安置点里人声鼎沸、生机勃勃;但青川又是一座空城,因为无论昼夜,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里都没有人。

  走上青川县城的街头,市井之繁盛远超乎想像。从进城的主干道沿河而行,约有二三公里的路程,沿途商铺鳞次栉比。人流如鲫、商贾蚁集,各地方和军队支援灾区的汽车将一条不宽的道路挤得满满当当。从本地的猪肉、青菜到来自南方的荔枝、香蕉,从火锅店到当地人称为“夜啤酒”的消夜排档,一应俱全。这里的生活似乎已从地震中复苏,步入正轨。


  但是,所有的商铺食肆都只能寄居帐篷。而商铺的身后,则密集排列着一眼望不到边的,用来安置受灾群众的帐篷群。


  而在城里,一幢幢新的、旧的楼房上面,无论是居民楼,还是机关办公楼,都爬满了道道深长的裂缝。青川县城的房子倒塌得不算多,但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成了危房。没有人敢待在里面,也没有人敢靠近。入夜,走进县城里,寂寥无人,灯火不明,让人顿觉凄凉。


  地震袭击,青川有30个小时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成为“孤岛”。全县25万人无家可归,地震中的遇难人数近4700人。


  尽管只有一个月,但人们已习惯把地震前称作“以前”。人们像“以前”一样地打招呼,一样腿脚麻利地忙着各自的营生。蔬菜和肉的价钱与“以前”比没变,餐馆老板仍然在用“以前”的菜单,小城名店“渝中渔火锅”的生意如同以前一样好。


  一月过去,已经有部队开始撤离。而在青川街头采访时,时常可以看见当地干部群众与即将离别的解放军战士相拥而泣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年轻一代


  辛苦,带来希望和活力


  青川的年轻一代在灾难中迅速成熟和成长起来,为被重创的青川带来希望和活力。


  18岁的张秋伟是一个志愿者组织的小“领导”。这个志愿者团队的主要工作是在板房搭建工地上帮忙。每天他就和来自各地的志愿者一起忙着帮外地工程队搭板房,夜里就睡在路边的帐篷里。


  地震前他没受过这么多苦,他说:“有天夜里下大雨,帐篷的水都淹到小腿肚子上。我一睁眼看见了,赶紧把大家弄起来。大家后来只好挤在一起睡。蚊子也多得不行,咬得我只想哭。”他觉得现在的生活特别有意义。他说他现在只想一件事,把板房早点搭好,这样大家就能早点安定下来。人们的生活就能重新开始。


  在青川县的关庄镇一个3000多人的群众安置区内,记者看到,在大人们忙碌穿梭的身影之中,总会看见几个孩子,或独自、或三两个人一起,坐在帐篷里安静地学习。他们要到8月1日才能复课,但是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却没有间断。


  青川已经无法回到“以前”。地震夺去了亲人、财产,但是,地震不能夺去人们的希望。(新华社)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段女士


  焦虑,相信生活会好起来


  青川县教师段老师一个多月前还衣食无忧,家庭美满,日子“巴适”。家里有130平方米的住房,她还在镇上和绵阳市里各买了一套房子。每月工资不到二千元,但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小城里已经足够。


  然而,地震的短短一瞬间,一切都改变了。房子没有了,闲适的生活突然变得惊慌而忙乱。看了正在建设的板房,她告诉记者,说自己天天“愁啊愁”:三代四口人,一个20平方米的小板房哪里住得下。


  “这个板房要住三年以上。”她不无忧怨地说,“地震之后想离开这里,但到了别处又觉得自己像一片没有根的浮萍。”


  前途未卜的感觉让她感到很焦虑:“现在闲下来了,一个人待着就想流泪。”段老师说自己想看一下心理医生。不过她又告诉记者,自己向外人倾诉一番后感觉好多了。“我还是相信,生活会好起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徒步震后三川 记录山川新貌

 

  • 来源:四川在线

 

石板村村民张天军身后就是他家被淹的住房

  

地震爆发点隆起的石头形成独特的地震景观

  

四大爆发点位置示意图

  本报记者走进青川马家梁,关注“四大地震应力爆发点”


  徒步三川


  “5·12”大地震留给不少青川人的记忆是这样的:在巨大的爆炸声中,数以千万立方计的沙石泥土突然从山半腰迸发出来,径直飞砸到数百米远的山下,接下来,是山体一次接着一次的大面积垮塌……被称为“应力爆发点”的地方,青川就有4处。


  除了这一小片菜地,他的四周都是巨大的石头和崩塌的泥块。悬在头上的那面垮塌山体,垂直高度就有200多米。4月9日这天,青川县红光乡石板村马家梁的张天军挥动锄头,在细雨中忙着给山脚的新菜地锄草,他的身后,一栋房子还淹浸在水中,那是他过去的家。


  5·12大地震留给不少青川人的记忆是这样的:在巨大的爆炸声中,数以千万立方计的沙石泥土突然从山半腰迸发出来,径直飞砸到数百米远的山下,接下来,是山体一次接着一次的大面积垮塌……被称为“应力爆发点”的地方,青川就有4处。张天军原来的家,正是其中一个爆发点。


  原本葱葱郁郁的马家梁,已经是至少四次大滑坡后的乱石横陈。歪歪扭扭的树挤压在石缝中,靠一点残存的表土继续生长着。春天的气息在这里变成了小块散落着的各种野花。


  湖水流走的龙口对岸,有一整块柏油路面躺在石堆里,当地人告诉我们,对岸原本没有路,地震波形成大爆发点时,马家梁一段新修的柏油路被甩到河对面。张天军的妻子黄秀群说,当时屋正上方的山腰突然崩裂,半边山扑向全社和红石河,整个过程也就七八秒。归于平静后,全社30多户房屋被倾覆,只剩她的房子孤零零地活了下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5月15日,在山西打工的张天军辗转三次包车奔回家中,到马家梁时,看到眼前泻下的半边山,他抓住一个同乡发狂地问:“这是不是马家梁?我是不是走错了?”


  一年过去了,张天军仍能准确定位曾经的马家梁,在他眼里,


  家乡非常美,邻居们都是几年前深山移民下来的,家家房子都比较新,门口的柏油路也是新的。


  马家梁遭遇灭顶之灾时,马公乡窝前村、苏河乡三凤村的村民经历了同样的爆发震颤。三凤爆发点地处苏家河畔的深山,那里需驱车2小时、徒步1小时再爬山半小时以上才能到达,奇特的崩塌,随之是半边山从上高速滑下,惊人的3000万立方量让河流和房屋被倾覆,一个高高的悬湖此后定格在三凤村的山上,形成了再难改变的新地理。


  就在张天军锄草的时候,离他几十公里外的地方,石坝乡青龙村东家社的王立仁正站在一块石头旁,和16岁的儿子忙着打水泥坯修房子。青龙村东家社紧邻东家沟,那是红石河的支流。这里的老路和原来的村庄也都没了,形成了长约400米、最厚达200米的新的乱石头包。


  一阵阵敲击声从框架已初显的屋内传了出来,王立仁忙了一阵正在抽烟歇息,16岁的儿子埋着头继续干。新屋旁有个突兀的大石头,王立仁说,老房子都埋在脚底下,现在新房的地基都是炸出来的山体,和老房落差有80米,那个石头就是山上飞来的。青川三天两头有余震,新搭起的木框架常在施工时摇动几下,但他说:“爆发过应该稳定了,余震没什么威胁。我盖的是永久性住房。”


  张天军和王立仁以及窝前村、三凤村众多不知道名字的村民一样,因为同一瞬间的应力爆发,近1年来,他们正经历和适应着家园改变后的生活。


  张天军在附近开了一个小卖部,里面主要是香烟、矿泉水和一些饼干零食,七八个附近铺路的工人围在里面打牌,依靠附近一群修路工人,这个帐篷搭起的小卖部每天能赚四五十元。去年,他又去趟山西,靠挖煤挣了1万多,回来后开了店,还买了一辆拖拉机,帮着修路挣钱。9岁的儿子被转到关庄小学继续读书,这个家算是慢慢稳定了下来。


  前一段时间,马家梁搬走了七八户人,现在还剩十七八户,政府给他们积极想办法,但他自己对未来有信心。除了开垦出一小片菜地,他还在和有投资意向的人商量在湖里搞网箱养鱼。他说,等因灾失地的村民们得到安置,自己或许就能分土地了,如果水里的房子能成为扩展后的地震遗址公园一景,生活会更好一些。


  “这里完全变了,也永远变不回来了,但这里还是马家梁,还是我的家。”张天军说这句话时,有一点自信,也有一点悲壮。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旅游规划应重视隐患


  5·12汶川大地震的四个应力爆发点,分别是马家梁、青龙、窝前、三凤爆发点,都在青川县。三凤点爆发后石方量达到3000多万立方,形成的一个堰塞湖高悬于高处。爆发点彻底改变了当地的地质地貌,而且集中展示了崩塌、隆起、断层、褶皱等地震破坏形态。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距其中的一个应力爆发点不远,唐邦兴认为,应力爆发点所处位置因高速滑坡形成了大量碎石堆积,厚度大、稳定性差,遇到暴雨等天气易诱发泥石流,在规划旅游或重建时,要注意这一点。


  科学价值特别大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研究所研究员唐邦兴说,这四个点的崩塌形态一致,地震应力爆发点的特点在于,地震能量向东北运动后,集中在几个点释放,爆发强度特别大、巨型滑坡规模大、危害严重,对地表的破坏和改变几乎是彻底性的。四大应力爆发点都在青川,分布在龙门山的“龙尾”两脊,对研究龙门地理及地震规律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本报热线请您讲述灾区记忆


  亲爱的读者,也许你们走过许多震后地质地貌变得十分特殊的地方。有可能您是驾车经过,与那片山石匆匆邂逅,却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和记忆。又或许您是一位志愿者,在那些土地上用汗水烙下了痕迹。甚至您曾在泥石流肆虐的山坡下与灾区人民一起生活,地质灾害频繁的地方帮助着灾后重建。


  从今日起,本报将开通热线028—86969110,和邮箱chenwei0111@163.com,征集您在地质环境特殊的灾区所经历的故事、以及在那些地方拍摄的震撼人心的珍贵图片


  如果您对灾区重建家园并长期居住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如果您对灾区重大地质景点的开发和建设有独到的意见和建议,请您拨打本报热线,和我们一起讲述“三川”的故事,共同关注震后“三川”的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震区:活着的人都要感谢死去的人

 来源: 新京报(北京)

  地点:青川县关庄镇

  第一眼看到的废墟,没有文学语言描述的沧桑,废墟不古老,也不荒凉。

  4月3日,到墓园烧纸钱时,村民脸上写满了悲戚。

  4月4日,他们讲述地震时,能面带笑容。

  关于地震发生的80秒,他们对村中的死者有很多假设:可能有人跑了,但跑到村口就停了,因为他们觉得到了安全地带,没想到山体崩塌,村庄被埋,如果继续跑就好了……

  地震遗址公园二期工程即将开工。4月4日早上,发生了一场冲突,村民觉得公园占地应该给补偿,政府认为灾后已经进行了土地置换,也给了各种补偿和补助,不应再给。

  实际上,村民不反对修建公园,除了导游,公园里的工作人员都从东河口雇佣。光是何先通的花店就让不少村人羡慕。

  公园离关庄镇还有5公里。有了公园,从东河口拉客的摩托、面的生意好转了。

  自从公园开放,关庄镇的农家乐开始好转,旅社新开了四家,饭馆里60元一斤的野生鱼也有了食客。

  关庄的繁荣,离不开政府的推动。青川民政局副局长带队,一帮人马常住关庄,协调遗址公园各项事务。

  回青川时,坐上了旅游规划股股长段明聪的自驾车,这是位老同志,公园开建以来一直驻守关庄,曾两个月没回青川。

  他认为自己人头熟,处理问题相对容易。

  他辨证地看问题:是地震为建设带来了机遇,包括旅游。

  “活着的人都要感谢死去的人。”他说,这么一想,就算为死人多守一段时间也没什么。

  一语中的。

  一条道路从公园中间穿过,人行车驶,底下躺着长眠的逝者。

  从他们身上踏过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想过,最好的感谢应是什么?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