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最起码,我们青川人应该记住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训练累吗?”

    “早上要练,中午要练,晚上也要练,回家也还要练,还是有点累。但是我们不怕,那些给我们修新学校的叔叔们才累,想到他们,我们就不累了。”

    “那你们训练影响学习吗?”“不会的,虽然练习耽误时间,只要我们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就不耽误学习了。我们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社会的关爱。”刚满10岁,正上四年级的小朋友黄钰尧告诉记者。

    ……

    校长霍俊明告诉记者:“南太湖乐队”的建立,既丰富板房校园文化生活,又可以充分挖掘孩子们的潜力,还可以打造乡村艺体特色学校;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们用音乐为援建者消除疲劳,表达感恩情怀。感谢湖州援建指挥部伸出的援助之手,感谢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老师不辞辛苦的爱心奉献,也感谢所有关心、支持我们马鹿中心小学的朋友们。”

    同学们又要开始集训了,为了不打搅他们的训练,记者一行悄然离开。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身后又响起了那气势磅礴的管乐声……

 马鹿小学“南太湖乐队”奏响《歌唱祖国》 四川新闻网 2009-4-28 10:0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南太湖乐队”的孩子们正在紧张集训

  

图、“南太湖乐队”的孩子们正在紧张集训

  

图、“南太湖乐队”的孩子们正在紧张集训

    四川新闻网青川4月27日电(本网记者 高志农 王德强) 自“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2008年5月14日)开始,青川县马鹿乡小学的孩子们,就每天手举感恩牌,向救灾的人群谢恩,马鹿孩子们的感恩之举,一时间让世界为之动容。今天,刚成立仅仅1个月的马鹿乡小学“南太湖乐队”的孩子们又扬起手中的萨克斯、小号、长号、黑管……奏出新学会的乐曲《歌唱祖国》。4月26日,“重返灾区看希望”采访组一行前往青川采访。在马鹿乡党委书记史进佳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马鹿乡板房小学校。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还未进到学校板房区,一阵阵气势磅礴、宽广豪迈的《歌唱祖国》铜管乐飞入耳膜,在乐曲的引导下,记者一行循声走到了“南太湖乐队”这群孩子们中间。青川县马鹿乡中心小学校原校址座落在清江河畔,是金(金子山)唐(唐家河)绿色旅游线上的“窗口学校”,自1991年中、小学分设后,在学校领导班子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发展初具规模。学校以“质量立校,特色名校,师德强校,科研兴校”为办学思路,先后多次获得广元市、青川县“教书育人先进集体”、“最佳文明单位”、“常规管理先进学校”……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青川马鹿乡中心小学遭受了严重的灾难:学校百余间教学用房、教师住宿楼全部垮塌,多数被夷为平地,校园到处是残垣断壁、瓦砾废墟。但全校1127名学生、56名教职工无一伤亡,全校师生用机智和勇敢创造了“塌而不伤”的灾区奇迹。9月1日,新学期开学,中心小学迁至上街坝板房区。今年3月8日,马鹿乡中心小学作为湖州援建项目之一,在上街坝异地重建。紧张施工的新学校建设工地就处于临时板房教学校园的后面。

    为丰富师生课余生活,马鹿小学决定建立学生乐队。得知这一消息,浙江湖州援建指挥部决定捐资10万元帮助学校购买铜管乐队、少先队鼓号队的乐器。3月11日,乐器发放到了师生手中。与此同时,来自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的两位帮扶支教老师也到达该校。经过初选、培训,乐队组建完毕,其中铜管乐队50人、鼓号队60人。3月13日,全校举行了隆重的开班典礼。为感激给予帮助的人们,乐队特意取名: “南太湖乐队”。目前,该校已成为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的文化援建基地,主修萨克斯的杨廷森,主修打击乐器、铜管乐器的王磊两位老师每周三天到校免费授课,风雨无阻,乐队成员正进行紧张的集训,他们将应邀参加四川电视台纪念“5.12”地震的文艺演出。

    在学校西面坑洼不平的空地上,同学们顶着烈日,正在紧张集训,看着他们一张张稚气未脱的面孔,专注练习的神情,我们也为他们的执着精神而感动。

    趁着乐队集训间隙,记者同乐队小队员们聊了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木鱼中学抗8级强震教学楼年底竣工
2009年04月28日 08:53  来源:东莞日报

                村民李再秀带着4岁的孙子王洪阳久久地站在木鱼中学靠背的山坡上,看着重建中的学校

 4、青川县临时安置点内,板房美容店生意还不错
 
 

2008年5月18日拍摄的木鱼中学

                                    青川临时板房外,孩子们正在玩竹蜻蜓 记者 郑家雄 摄

  车轮扬起的尘埃,挡不住满眼的青绿。雾气中的青川,虽然还有撕裂的痕迹,但到处都已新颜初展,露出勃勃生机。

  昨日,本报记者重访旧地,尽管对青川的伤痛记忆无法避免地再次被勾起,但看着县城里商贾云集,小区楼房层层长高,学校正在拔地而起,乡村里“人字”民居排排相连,还有人们脸上久违的笑意……家园,希望,未来,这些词语瞬间充盈了内心。

  青川,很快就会重新挺立!

  商机

  板房内做生意

  两三公里长的街道上人流如鲫,沿途商铺鳞次栉比,店主们有的利用维修加固后的临街房屋商铺营业,有的在板房内做生意。

  进入青川的公路虽然仍不是很好走,但十分通畅,不像地震刚发生不久时那样一堵就是两三个钟头,所以从下高速公路到青川县城七八十公里的路程,汽车也才行驶了两个多小时。

  下午两点多,县城正是热闹的时候,到处人声鼎沸、生机勃勃。和去年5月底6月初相比,市井之繁盛不可同日而语。从进城的主干道沿河而行,两三公里长的街道上人流如鲫,沿途商铺鳞次栉比,店主们有的利用维修加固后的临街房屋商铺营业,有的在板房内做生意。服装店、手机店、小卖部、网吧、美容院、茶楼、火锅店、消夜排档,甚至金铺,一应俱全,生意居然也不错。

  县城里,尽管一些楼房上依然爬满了一道道深长的裂缝,但是恐惧似乎已经消失,人们可以从下面经过。“和被彻底摧毁的北川县城不同,青川县城的房子倒塌不算多,但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成了危房,不过现在还立着的,基本上都是经过检测和维修加固的房屋,所以没那么危险。”人们说。

  夜幕降临的时候,城里的灯火渐次亮起,各种店铺照常开门迎客。到晚上8点多的时候,KTV的音乐声悄然响起,这里的生活,已从地震中复苏,步入正轨。

  学校

  木鱼中学教学楼抗8级强震

  再过两百多天,抗8级强震的崭新教学楼就会矗立在眼前。

  距离县城20多公里的木鱼镇,那个伤痕累累的木鱼中学,如今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半山腰上的木鱼中学,往日的废墟已然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忙碌的建筑工人,隆隆响着的挖掘机和一地的建筑材料。施工队说,已经开工一个多月的木鱼中学,将在年底前拔地而起。“余震不断、建材紧缺、运输成本高,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不过再困难,我们也能完成任务。再过两百多天,抗8级强震的崭新教学楼就会矗立在眼前。”

  学校背靠的山上,村民李再秀带着4岁的孙子王洪阳久久地站在草坡上,目不转睛地望着学校建筑工地。“今天没什么事,我带孙儿上来看看学校修得咋样了。一个星期带他上来看一次,我要让他看着学校一天天地修起来。小学也修在这里,以后洪阳要在这里读书。”李再秀说,镇上的百姓经常都会上山来看看,主要是看看进度,了解一下房子的质量,今后大家的孩子都要在这里上学。

  地震中被压在学校废墟里长达3天的木鱼中学初一学生马地章,尽管心里也非常想来看看新学校究竟建得咋样了,但他的愿望却暂时无法达成。已经快一年了,他的脚伤还没有好。“在郑州医治了一段时间,结果回来后不久伤口又感染了。华西医科大学的专家说,脚神经受损,恢复起来比较慢,而且无法判断以后的情况。”马地章的父亲马文成说,费用倒不是很大问题,医治了这么长时间,他家只出了6000多元,“治疗费国家还管着”。

  马文成说,儿子想了解学校建设情况,他就隔三岔五抽时间去看看,回来讲给儿子听,儿子听得也很来劲。“他想早点去新学校上学。”

  木鱼中学背后的山上,整个山头被一片围墙围了起来,里面安息着数百位遇难者,包括遇难的学生。有的坟上,已经长出了青草。“到年底的时候,草会长得更多。那时候,新学校也应该修好了。”84岁的村民杨正清说,“在山上还可以看到青川的其他学校和住房都建起来,天堂里的人也会很高兴。”

  人们的期望不会太遥远。今年9月,青川将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重建工作。到明年9月,所有的学校及幼儿园重建任务都将完成。

  农业

  庄稼长势比往年好

  老天有眼,今年的庄稼比以往都长得好,现在吃穿都不成问题了,政府分给的粮食都还有剩余。

  站在木鱼中学所在的山头,极目四望,可以看到整个木鱼镇全貌。由于城镇规划尚未完全确定,所以尽管周围已经是青山环绕,处处绿意盎然,但在集镇所在地,帐篷倒是很少了,成片的大都是板房。

  田间地里变化却是非常大,到处都是绿油油的。麦浪随风起伏,快到了收成的时候;山地上油菜花早已凋谢,沉甸甸的油菜子开始泛黄;房屋周围,有的樱桃树上还挂着红红的果实……

  “老天有眼,今年的庄稼比以往都长得好。”大多数村民说,现在吃穿都不成问题了,“政府分给的粮食都还有剩余。”

  青川县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农民现金收入一季度实现704元,新增126元,增长21.9%。其中,工资性收入实现346元,增长37.1%。但是全县耕地减少,粮油播种面积随之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产量的增加。另外,猪肉价格逐渐下降,导致农民生猪生产收益降低,对农民增收不利。而生活消费支持却出现高增长,主要是购买建房材料、支付建房雇工工资分别增长了5倍和43.7倍,致使农民生活更加困难。

  尽管如此,老百姓倒也乐观。“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串串的省略号,可能有好也可能有坏,但是看着漫山遍野的绿,就说明真正的春天早已经到来了,还怕啥呢?”木鱼镇已退休的李老师说。

  房屋

  重建任务已完成71%

  目前全县所有重建户均开工建设,截至4月17日,已完成71%的重建任务,维修加固户全部入住。

  与集镇区仍是成片板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乡村永久性住房的建设在青川却是如火如荼,有的村民更已放着鞭炮乔迁了新居。

  行走在青川的各个乡村里,随处可见,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木栏窗”的民居,有的已经初具雏形,有的已经完全建成。这些突出川北民居特色的房屋连成一排,随形就势、错落有致,采用钢木结构,抗震性强,建设速度快,成本低,风貌统一。

  青川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王维介绍说,全县5.3万户农房需重建,1.1万户需维修加固。目前全县所有重建户均开工建设,截至4月17日,已完成71%的重建任务,维修加固户全部入住。

  马文成家的住房也已基本建成,水电都通了。27日上午,他和女儿把新买的床搬进了房间。看着自家的新房子,想着晚上就可以搬进去住,他们全家人都很高兴。马文成家的房子和大多数老百姓一样,占地差不多都是70来平方米,里面铺了地砖。“国家给了2万元,免息贷款3万元,自己出了2万元,房子就修起来了,挺漂亮的,就是还得增添家具。”

  按照《青川县汶川大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布局,马文成所在的木鱼镇,今后将成为青川县的6个旅游特色集镇之一,而家所在的村,将成为10个重点旅游特色村之一。等到农房全部建成,县里、镇里、村里配套的旅游设施也建成完善后,“白墙青瓦连千顷”的川北民居壮观景象就会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明年你再来看,肯定又不一样了。”尽管经济上依然捉襟见肘,但马文成和他的家人还有其他的青川百姓,对未来充满着无限憧憬。

  ■记者观察

  在困顿中迎难而上

  青川已经不是去年5月的青川,尽管依然有着无止境的哀伤,依然存在着许多困顿,依然面临着诸多艰难险阻。但是,我们终于看到这片悲怆的大地上有了一些新的面貌,我们终于看到人们的脸上真的有了笑容。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还有着太多的愿望,愿这片土地变回到从前那样美丽迷人,那样充满快乐、幸福和团圆。虽然有的愿望已经永远无法达成,但我们还是这样执着地期待。

  我们坚信,执着的期待总会有变成现实。公路完全通了,饮水不成问题了,商贸又开始繁荣了,工业企业恢复生产了,庄稼丰收了,住房建起来了,学校和卫生院也都在建了……这真值得我们高兴。

  我们也在反思,所有人都在反思,虽然反思不一定能完全解决问题。灾区干部的压力,恢复重建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各种矛盾的化解,受灾群众的精神缓解,灾难面前人性的多面……这些都是我们所遇到的困顿,我们执着地期待这些困顿能够得到化解。

  我们仍然坚信,执着的期待总会有变成现实。我们看到了科学的规划,我们了解到了多方监管的成效,我们有了以人为本的措施,我们感受到了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多重结合……虽然不尽完美,但我们在困顿中迎难而上,总会有进步。这真值得我们高兴。

  我们都在憧憬,憧憬着崭新的青川,崭新的城市,崭新的笑容,崭新的精神面貌。我们坚信,我们的憧憬,一定会变成现实。

    (记者 余佩函 王松平)

编辑: 焦梅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抗灾结情缘 两“战友”踏上红地毯

九江新闻网 时间:2009-04-28 08:34:06

  九江新闻网讯(实习生蒋倩 特约记者谢仁山 记者姜月平)去年5月14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3天,九江市第一支援川医疗队启程赴川。在目睹了青川废墟上的生离死别之后,时隔近一年,医疗队的“战友”——麻醉师江岸柳和护士李夏芬决定珍惜彼此,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4月26日,这场特殊的婚礼,吸引了众多媒体和社会的关注。
  今年32岁的江岸柳,父母十多年前相继因为患肿瘤去世,他成了孤儿。1998年从九江医专毕业后,江岸柳进入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去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像在江岸柳的心灵上投下了一颗震撼弹。痛失双亲的他,比常人更能体会到灾民的痛苦。他主动申请,参加了九江第一支援川医疗队,于5月14日前往受灾严重的四川省青川县木鱼镇,投入到艰苦的巡诊和救人的工作中去。李夏芬是市中医院手术室的一名优秀护士,也被选拔为九江第一支援川医疗队的队员。

  救灾生活十分艰苦,医疗队的队员们都是男女混住。每天晚上睡觉前,江岸柳都会为同事们检查帐篷,堵好漏缝,以防漏雨,防止蚊虫和毒蛇侵扰。灾区缺乏干净的水源,每天,李夏芬和女队员们都要步行15分钟,去附近一座变电站,帮队员们洗衣服。如果没有其他工作,江岸柳就会陪女队员们一起前往,保护她们的安全。江岸柳的细心,李夏芬看在眼里,“他虽然平时不善言辞,但在救灾中总是冲在前头,对待每件事情都认真细心,是一个很实在的人,值得托付。”李夏芬的勤劳和善良,也被江岸柳记在心里。他觉得这个女孩就是自己今生的归宿。在青川的巡诊和救灾中,两人都将工作放在了首位,并没有考虑私人感情。

  “护士,是我的梦想;身旁,就是我的归宿。”去年5月28日,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后撤离青川返回九江。李夏芬和江岸柳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牵手成为恋人。李夏芬告诉记者,亲身体验了地震震后的悲惨场景,你能够真正体会到爱的力量,“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在耳闻目睹许多家庭破碎、生死离别后,我觉得我们要懂得珍惜生命,学会感恩,懂得珍惜对自己好的身边人。”

  26日,九江第一支援川医疗队的十多名队员赶到婚礼现场,为江岸柳和李夏芬送来祝福,见证这段不同寻常的“地震情缘”。担任证婚人的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余鹏江称,新郎和新娘是在抗震救灾血与火的洗礼中结下的深厚感情,是特殊的情缘让他俩相知相爱。

  江岸柳无限感慨地告诉记者,他们很关注四川地震灾区的新闻,有机会的话,两口子会去青川看看,看看灾区恢复得怎样,重访那一片对他们来说有着特殊意义的土地。

编辑:夏莹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天津:小包裹藏大爱 “爱心包裹”首日受理48件


2009-4-28 9:16:18


2009-4-28 9:16:18


2009-4-28 9:16:18

    简要内容:“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项目暨5·12灾区学生六一关爱行动”在全国启动以来,本市爱心人士积极捐购,首日受理“爱心包裹”48件,位列全国第三位。”   目前,全市邮政部门已全面开始受理“爱心包裹”的寄送业务,并在每个受理网点开办了绿色通道、悬挂爱心标语。


津川同心 让爱延续

  人民网·天津视窗4月28日电:“5·12”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一年来灾区的人们尤其是孩子们过得怎么样?“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项目暨5·12灾区学生六一关爱行动”在全国启动以来,天津市爱心人士积极捐购,首日受理“爱心包裹”48件,位列全国第三位。

  昨天上午,魏女士带着4岁大的女儿张莞尔来到家门口的狮子林大街邮政支局。魏女士说,一早看到了新报上刊发的呼吁大家给灾区孩子们“爱心包裹”的消息,她告诉孩子,希望她能用自己存的零用钱给灾区的小朋友送一份礼物。孩子很高兴,马上就来了。张莞尔提出要找一个小姐姐作为捐赠的对象。邮局工作人员在信息系统中调出了一个女孩的信息——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乔庄小学一年级的吴美欣。在妈妈的帮助下,小菀尔填写好单据,一份“爱心”就这样传递了出去。小菀尔的妈妈说:“我希望孩子从小就懂得爱别人、帮助别人,更希望通过这个方式让两地的孩子成为朋友。”

  目前,全市邮政部门已全面开始受理“爱心包裹”的寄送业务,并在每个受理网点开办了绿色通道、悬挂爱心标语。统计显示,天津邮政首日受理“爱心包裹”48件,善款4800元。随着人们对“爱心包裹”活动的了解,寄送数量有望递增。记者在南开区东马路邮政支局看到,大厅的显示屏上滚动播出着“捐赠一个包裹,送给灾区学生一份关爱”的宣传,并设立“爱心包裹”值班长专台,当天该邮局就受理“爱心包裹”8件。两位来办理邮政业务的医专学生得知正在开办这一活动,当场决定捐赠,但由于身上没有带够现金,还专程回去取钱来邮局办理。

  “爱心包裹”业务受到市民的极大关注,截至昨日,11185共受理该业务咨询60余次,市民如咨询开办网点、所需费用、寄递方式等,均可拨打11185。(任悦 杨郁卉)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的孩子收到了宁波市民爱心的礼物

 中国宁波网   09年04月28日 07:34

孩子们在欣赏宁波小朋友的赠画。

  中国宁波网讯 昨天下午3点半,经过近8小时的行程,本报记者带着宁波市民捐献的1.6万多元善款和宁波多家企业捐赠的文具、奶粉以及食品,从成都赶到青川县营盘乡乐元村小学,把这些满载着宁波市民爱心的钱物送到孩子们的手中。

  面对那些灿烂的笑容和一句句甜甜的“谢谢”,孩子们得到礼物后的欣喜和快乐让在场的记者不由得感动万分。随同这些款项和物品一起带来的,还有宁波小朋友画的10幅创意画,其中一幅《小熊猫不害怕》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师生。

  乐元村小学负责人贺仕明说,去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这里的学校一直牵动着全国各地好心人的心。“我们不但缺少资金和学习用品,更缺少这样的精神食粮。”贺仕明表示,这些画今后将在新建成的教室墙上展示并永久珍藏。( 范洪 孙肖 张落雁 )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波网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崔燕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中的10位截肢少年入选四川轮椅网球队

向伦敦残奥会冲刺[组图]



时间: 2009-04-28 07:29     作者:记者 张学得 郭亮 刘晓 李剑准 文/图

一局胜利后队友击掌庆贺

一局胜利后队友击掌庆贺



队员的床边靠着假肢和拐杖

队员的床边靠着假肢和拐杖



东快网


  □东南快报记者 张学得 郭亮 刘晓 李剑准 文/图

  重回震区 见证新生

  在纪念“5·12”抗震救灾周年之际,本报启动大型报道《重回震区 见证新生》,6名记者兵分两路,重返“5·12”大地震期间发生过标志性事件的新闻现场,再访那些曾受公众关注的新闻人物,记录变化,讲述感动。记录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倒下的房屋如何像大树一样重生,凝固的笑容如何像春花一样绽放。

  我们就是要记录奇迹发生的轨迹,我们将让世人看到,广袤的震区大地上,伤痛已转化成灾区人民坚强奋进的巨大力量。

  今日记录地点:成都

  10位汶川大地震中截肢的少年伤员,在四川省残联组织的运动员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省轮椅网球队队员。

  4月25日上午,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网球训练场上,他们挥洒汗水,也展露出笑容、坚强自信……

  艰苦训练中找回快乐


  旋转!绕圈!急停!随着教练的口令,16岁的谢海峰一手转动着轮椅,一手握着网球拍,灵活地做着动作。

  进入实战训练,谢海峰与龚桂林对打,两人你来我往,互调角球,“一个”“两个”“三个”……两人一口气来了4个回合。

  “很好!太棒了!”看到爱徒精彩的表现,主教练陈林从坐椅上站了起来,一个劲地鼓掌。

  一张张轮椅的转动,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地板上,到处都是散落的网球,这是大家辛苦训练的见证。

  “我们一天得训练6个小时,早上6点多就起床练习。”王国斌说。他在地震中失去了左腿,4月8日刚到网球队报到。

  “在这里训练的确很辛苦,但感觉又找回了从前的快乐。”王国斌说,走进轮椅网球队,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充实了。

  目标:参加伦敦残奥会

  17岁的董顺江,来自青川县。他可以不用轮椅,仅靠假肢就能和教练站着打几个回合。

  他从小活泼好动,篮球、乒乓球、足球都很喜欢,还是学校乒乓球队的主力。地震夺去了他的右腿,但没有夺去他对运动的爱好,“不到一年时间,我在家里用坏了五辆轮椅,主要是坐在轮椅上追那些跑得快的伙伴。”

  尽管乒乓球打得不错,但在上个月四川省残联组织的选拔中,他却没被乒乓球队选上。“打得好的太多了,原来的全省冠军都没选上,现在跟我一起在练网球。”

  陈林教练看好董顺江:“他的条件不错,悟性也很高!”看董顺江回球的动作,很难相信他是一个刚刚接受专业训练才几天的人,“我以前从来没打过网球,但我现在有了目标,争取进入国家队,参加2012年的伦敦残奥会!”

  被三支队伍“争抢”的女孩

  在为数不多的女队员中,15岁的唐雪梅最为出众,身高接近1米7的她无疑是身体条件最好的一位。

  “我之前还参加了田径、游泳的选拔,结果都被选中了,我刚刚才从游泳队集训回来。”唐雪梅说。

  让唐雪梅最为自豪的就是,她被三支队伍“争抢”,“田径有点枯燥,我还是放弃了,仰泳我还游得不错。”

  “现在我想一直练网球,就算以后不当队员了,还可以当教练。”尽管以前连网球是什么都不明白,但经过教练陈林的教导,唐雪梅逐渐熟悉并喜欢上了这项运动。

  唐雪梅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现在全国轮椅网球手总数不过几十个人,如果能掌握这项技能,以后不光能教轮椅网球,甚至能给健全人当教练,养活自己肯定没问题。”
(网络编辑:胡一晟)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楠、谭咏麟等30多位明星,明天将随梦舟明星队入川,到什邡集结,为四川地震灾区献爱心。”昨天,梦舟明星队队长孙楠的经纪人贾先生向记者披露:今天,梦舟车队将前往什邡的板房学校进行慰问,29日,梦舟明星俱乐部将和来自香港的演艺明星,在什邡中学体育场进行一场慈善足球赛,共同为四川灾区的重建贡献力量。

  慈善足球赛 30明星明日汇聚什邡

  据介绍,明天亮相什邡中学体育场的两岸三地明星阵容强大,主要有:孙楠、景岗山、吴京、黄健翔、段暄、峦树、高旗、陈娟红、羽泉、高峰、郑钧、颜丙燕、文章、郭涛、罗中旭、寇占文、沈晓海、王奕、黄格选、曾志伟、何家劲、洪金宝、泰迪罗宾、张兆辉、陈百祥、张智霖、李子雄、罗家英、成奎安、谭咏麟、黄日华、张继聪等。

  青川献爱心 吴京地震遗址前落泪

  “09分享集结爱”组委会有关人士介绍:4月26日到现在,由吴京、王奕、颜丙燕、罗梓琳等明星组成的“09分享集结爱”公益活动爱心车队,马不停蹄地从北京出发,经西安入川,先后来到青川县关庄初级中学、绵阳九洲板房小学,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梦舟明星们和蔼可亲,捐赠了学习用品,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师生的热烈欢迎。

  活动现场,导演张扬表现得非常积极,无论是玩“贴纸游戏”,还是玩桌上足球游戏,他都乐在其中。不但亲自示范,还与孩子们打成一片。难怪他后来总结:“我来到这里,本想用自己的关怀感动孩子,没想到,我完全被孩子们的爱感动了。”

  这两天活动中,吴京一直很活跃。不过到了重灾区后,他完全变了一个人。特别是从青川灾区小学出来到达东河口地震遗址,他一直表情凝重。他细心听着讲解员的解说,不时向解说员了解灾后重建的情况。在“5·12纪念碑”前献花篮的时候,这位一路上的“开心果”,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痛,眼角几度湿润。
    记者 杜恩湖 实习生 梁梦萝  
谭咏麟领衔 30明星什邡赛球   四川在线  (2009-04-28 08:09:12)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吴京(中)在地震遗址前落泪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演员赴浙江感恩演出2009年04月28日07:36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讯 (记者宋开文)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周年前夕,青川县将组织演员赴对口援建省浙江进行感恩演出,一台主题为《浙川同心,山歌再起》的节目将表达25万青川人民对浙江人民的感激之情,展现青川人重建家园的坚强信心。

  据了解,整个演出团约60人,除十几名专业演员外,其余都是从青川县学校、机关单位抽调的。演出将在杭州、宁波、嘉兴、绍兴四地进行。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5.12一周年 日本救援队长披露救援细节
 
  【 2009-04-28 06:50 】 【来源: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作为频发地震的日本的国民之一,我想要向四川灾区的朋友致衷心的祝愿。”4月24日,一位日本友人通过邮件传来她对四川灾区的深切关心。一个月前,在她的陪同下,记者在日本采访了时任日本国际救援队队长、现任日本外务省国际合作局国际紧急援助室长的小泉崇先生。去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小泉崇和60名队员一起,先后在青川、北川等地参与了地震救援工作。救援期间,日本救援队队员向一对遇难母女默哀的照片,感动了整个中国。交谈中,小泉崇忆起了当时救援中令他感动的细节,并披露了救援时的一些细节。这也是他回国之后,首次接受四川媒体的采访。

  [关于救援]

  “遇难母女情景最难忘”

  回想当时,小泉崇先生仍面色凝重:“5月17日在青川发现她们时,妈妈是脸朝下的姿势,好像要保护那个婴儿。我们几个队员都流下了眼泪。在那样痛苦的情况下,她们的家属都对我们表示感谢。当时的情况我现在都非常难忘。”对于那张默哀照片,事后有媒体报道说,这是日本救援队的惯例。小泉崇先生则解释道:“当场默哀并不是我们的惯例。我们感到非常遗憾,而且非常同情她们母女。因此,并不是由我或者谁来命令的,而是队员们主动地、自然地集中在一个地方开始默哀。”

  “稀饭加榨菜很好吃”

  由于时间紧急,日本救援队队员去青川时并没有带上多少食品。“当地一家老板就在他被震垮的餐厅边上,给我们做了稀饭和榨菜。”小泉崇回忆说,在那样的情况下,老板还对他们说:“对不起,我们只能做这么简单的菜肴!”“那时候不只我一个人,其他的队员们也都说稀饭和榨菜非常好吃!”

  “不知道志愿者姓名”

  众多不计报酬、自发参与抢险的志愿者给小泉崇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青川县的医院我们不分昼夜开展抢救时,有3名青年熬夜开车来回接送我们,给了我们很大帮助。”据说,三人中的一位在北京的一家公司工作,他们请了假开着自己的车来参加抢救活动。但让小泉崇遗憾的是,这三位青年的姓名和单位他一直不知道。

  [关于心理]

  回国前后两次摸底调查

  紧张的救援工作结束以后,如何帮助队员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心理压力?对此,小泉崇先生并不回避。他介绍说,心理问题不仅日本救援队,其他国家的救援队都会遇到,“比如在北川中学,我们的队员亲眼看到跟自己孩子一样大的学生们的遗体,心里一定是很难过的。”在返回成都后,救援队的随队医生和护士就与队员们逐个面谈,了解队员们有无心理问题,并提出建议。回到日本后,又向每一位队员进行问卷调查,并把问卷调查的结果送到专门的医疗机构,由医疗机构对需要心理护理的队员进行治疗。

  “据说这次我们参加救援的队员之中有几位出现了心理问题,但听说情况不太严重。因为属于隐私问题,所以最后他们的调查结果和治疗结果如何,连我也不知道。”

  [关于灾区]

  经常接到灾区新的消息

  小泉崇说,暂时还没有近期访问四川的计划,但他的很多日本朋友们仍然在四川灾区从事志愿活动,他也会经常接到四川灾区新的消息,如北川中学的情况等。“我们已经收到了北川中学的副校长对我们表示感谢的口信,并且已经把口信等信息传给了当时参加救援工作的队员们。”

  [连线灾区]

  “希望他们再来四川看看”

  “我是发自内心地感谢曾来北川参与救援的日本国际搜救队,所以才捎致谢口信。”昨日,获悉日本国际救援队队长小泉崇已经收到他捎的口信后,北川中学副校长马青平特别开心。他说,给日本救援队捎致谢口信是在去年5月22日,没有想到过去了这么久,小泉崇先生仍然记在心里,而且把口信传达给了每一个队员,非常令人激动。

  令人意外的是,马青平并没有见过日本救援队的任何一个人。虽然没有目睹日本队的现场搜救,马青平却在绵阳听说了他们的事迹:在青川,日本队员向遇难者遗体默哀;在地震废墟上,日本队员用手挖废墟……5月17日深夜,上游堰塞湖水位攀升有巨大风险,刚刚抵达北川的日本救援队连夜冒雨进入北川中学现场进行勘测、绘结构图、确定搜救方案。马青平说,日本救援队的行为令自己深深感动。5月22日,马青平在接受一家日本媒体采访时真诚表达了这种感谢之情,同时拜托日本的媒体朋友传个口信——回国后如果遇到日本救援队的成员,一定转达北川人对他们的感谢。

  马青平说,他期望这些国际救援队成员今后有机会再来四川,亲眼看一看如今发生的变化。目前,中国侨联援建北川中学工作顺利,5月12日将破土建设,预计明年9月1日可竣工开学。

  华西都市报记者 郑庆红 石莉芳 实习生 罗佳虎
 
 
 
编辑: 王敏琳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联众”提供了一种援建新模式

2009年04月28日03:34  都市快报
  通讯员 赵兰云 记者 杨丽

  本报讯汶川大地震之后,灾民的安居工程一直是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青川县是浙江的对口支援县。昨天,记者从青川县政府了解到,浙江有一种新的援建模式正在进行。

  这种模式最大的亮点是,可以减少当地灾民盖房的资金缺口。这个新模式是浙江联众集团带来的。

  根据这个模式,“联众”协助青川县部分灾民以最小的成本完成新居建设,而青川县政府向“联众”提供一定土地的长期使用权,供“联众”开发乡村休闲度假项目,“联众”再利用项目运作产生的经济效益来承担为灾民偿还贷款的责任。

  这种模式对当地灾民有哪些好处呢?

  青川县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蒿溪镇有40%的灾民已住上新房,还有50%的灾民正在建造新房。

  按川西普通农房的基本标准来测算,一幢落地面积50平方米的两层楼,造价在7万元左右,其中,政府补助2万左右,金融机构可优惠贷款3万元,剩下的2万元由灾民自筹。

  通过联众的援建模式,青川当地农户可通过出劳力来抵充部分自筹资金,每户农家需要解决的资金缺口(贷款加自筹)从5万元降到1万元。

  另外,乡村休闲项目将在重建家园之后建设,灾民可以通过提供服务等方式获得稳定的收入。

  浙江省中科商学院院长潘强龙认为,这种模式是一种多赢,当地灾民‘以劳代资’参与到重建工程中,既解决了现在的资金缺口问题,又给了他们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动力。同时,通过对当地休闲项目的开发,对地方经济重建也有一定的作用。

  “联众”是浙江本土企业,从开发乡村休闲度假资源起步的。此次“联众”参与援建的农居房有1万多幢,其中首期工程超过2000幢。按照每间房100平米,共1万幢计算,需水泥20万吨,砖2.5亿块,钢筋10万吨……联众想通过本报呼吁建材商加入。

  另,本周“五一”小长假,“联众”将举办春游活动,邀读者去莫干山脚下的“莫干山风情园”、天目山风景区的“大有桂谷”踏青,晒太阳,吃农家菜。

  这两处青山环抱的清凉处,距离杭州只有1小时的路程。

  “联众”还将向读者免费赠送价值8200元的消费券,可在“联众”省内9个项目地的“农家乐”使用。

  报名时间:今天上午8:30开始。主办方将优先录取前40位读者。

  电话:0571—85215759 85215758

  乘车:(上海)—杭州汽车西站—天目山景区—大有桂谷

  自驾路线1:杭州:留下—杭徽高速—藻溪—大有桂谷(西天目),约1小时

  自驾路线2:杭州—104国道—德清—莫干山镇—何村,约1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光标刻碑10座安灾区 撕裂石块中两手紧相握 

侯林利  

 四川在线  (2009-04-29 07:31:10)  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昨(28)日,中国首善陈光标向本报记者独家透露,在地震周年前后,他将代表心系灾区的全国人民,将10块特制的石碑送往灾区。目前这些石碑正在紧张制作中。

  每块碑重约16吨高约3米

  “为表达对遇难同胞的怀念,我最后才想到用碑的方式。”与以往低调的行善方式一样,陈光标诚实地表达着自己心底的愿望。

  10个灾区,陈光标要为每个地方竖起一块,让每个遇难的同胞得到怀念。用他自己的话说,不论重灾区还是一般的灾区,都是自己的同胞,不能厚此薄彼,这份礼物是自己的一个心意。

  记者看到,石碑为一个大整石材,最上面是被撕裂的一个大缝,中间用两只握紧的手表达团结一心以及对生的渴望,非常具震撼力。据了解,每块石碑的重量为15.8吨,高为2.9米,到时汶川、青川、北川等灾区都将立起这样的石碑。“这些石碑将在地震一周年前后安装到位,预计将从下月6日开始第一块的运输。”陈光标称,目前这些石碑正在福建紧张制作中,有一部分已经基本完工,等到“5·12”自己将亲自来灾区为遇难同胞送这一份大礼。

  不许石碑上刻自己的名字

  “最开始还废了3块,主要是刻了他的名字。”制作这样的石碑,据该石碑的总设计师中国著名艺术家林家卫透露中间还发生过一个小故事,当时在开采到石材后,自己就将“陈光标”这个名字理所当然地刻在了上面,没想到却遭到了他本人的激烈反对并要求废弃,而当时石碑已经做好了3块,价值上百万元,于是,10块碑却用了13块石材,整个价值在 400万元左右。

  早报记者 侯林利

  新闻链接

  陈光标向建川捐赠抗震英雄机械

  早报讯 (记者侯林利)今(29)日,中国首善陈光标先生将把在汶川大地震中屡立战功的5辆大型机械捐赠给建川博物馆,其中包括吊车、挖土机等,其中3台已于昨日下午从德阳出发,预计今日上午将抵达,另外两辆预计将于月底运抵。

  通过电话,记者联系上了远在江苏的陈光标,他表示,此次捐赠给建川博物馆即将开馆的汶川大地震博物馆的,包括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等,都是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到达灾区的机械。它们也是自己当时率领的抗震救灾救援队的一员,曾参与打通了北川县的生命线。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遗址公园 留存永久记忆

2009-04-29 10:30:59
来源:北国网- 辽沈晚报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地震掩埋了四个村子,最深的地方被掩埋了110米,800余名村民长眠于此,何先通的妻子也在其中。他在公园里摆起了卖菊花的小摊,每天给妻子献上一枝菊花。特派青川记者 孙海涛 摄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入口的三块大石头代表着汶川,北川和青川。 特派青川记者 孙海涛 摄



  这是震后的青川县城,1年过去了,被地震破坏的房屋还在。青川正在加紧对偏远乡村重建的工作,县城内的房子重建还要往后推。现在,青川县委、县政府还在板房里办公。 特派青川记者 孙海涛 摄

  何先通的每天都从早上6时开始,青川县东河口的太阳还被山挡着,天蒙蒙亮。

  出了帐篷走十步,他就到妻子身边了。妻子已经成了刻在石碑上的一个名字,他要用袖子擦擦石碑上那三个跟他过了22年的字,算是他活在世上新的一天的开始。潮湿得挤得出水的空气经常化成他脸上的泪。

  地震只用80几秒就夺走了他的一切,一点让他回忆的痕迹都没留下,整个村子都被埋成了山坡。如果不是2008年11月这里建了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他连悼念妻子的地方都没有。

  他在地震遗址公园里摆起卖菊花的小摊,每天给妻子送上一枝菊花,在离妻子最近的地方陪着她。

  现在,无数摇曳在地震遗址公园石缝中的小黄花成了他的希望,他把这些花当成逝去亲人的重生。倔强的小黄花之于石缝,就像新建的白墙青瓦之于废墟中的青川,有种向上的力量。

  每个木牌下都曾经有热气腾腾的生活

  跟老北川县城里那些被地震毁得不成样子的房屋不同,在青川几乎找不到地震的痕迹,尤其是在东河口。现在那里只是一片大空地,有几个突起的山坡,在近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丫”字型分布着。

  只有青川东河口地震公园里立着的木牌,诉说着这里以往的繁荣。“此处海拔716米,被掩埋63米,震前这里是后院社的一片良田,阡陌纵横,是后院社居民的粮仓。此照片拍摄于1990年冬天。 ”木牌上旁边还附上一张照片,是后院社的农田。

  “此处海拔726米,被掩埋57米,是原东河口大桥所在地。 ”“此处海拔774米,被掩埋106米,震前是东河口小水电站,运营良好。 ”“此处海拔778米,被掩埋110米,是东河口村后院社所在地。 ”……每个木牌下,都是曾经鲜活的生命和热气腾腾的生活。

  对何先通来说,他有过的幸福生活从2008年5月15日结束,那天他和在外读书的儿子听闻地震消息后连夜包车从山西赶回来。“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就是一堆大石头。 ”他站在那些大石头前面足足呆了10分钟,一动不动,甚至连泪水都没有。他想象过妻子被埋的情景,想象过自己抱着妻子尸体哭的样子,可没想到过迎接他的是这彻底毁灭性的掩埋。

  在村子里的人很少有幸免的,他只能从当时在山上砍柴而侥幸逃脱的村民那里,还原当时的情景:胖胖的妻子张发英站在自家院门前晾衣服,一边问背着大包路过的小叔何先武:“你从山西回来啊?看到我老公没? ”“我没去山西。我是从绵阳回来的。”何先武一边回答,一边从小水电站旁爬坡回家。突然间,大地开始剧烈颤抖,伴随着巨大的响动,两边的山体像火山爆发般腾空而起,山川陷入一片混沌,张发英的身影瞬间被吞没……

  同时被埋的还有其他三个村子,一共1000余户,800余人。这是青川有史以来,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也通过最为复杂的地震形式表现出来。

  东河口村对面的山也被削去了一半,但山形还没变。何先通靠山形找到了自己家原来的位置,想搬起石头寻找妻子的尸体。但是他还不知道,村子已经被掩埋了110米。而几吨重的大石头让他只能跪在上面,把脸贴在石头上,他想,也许这样,他就能靠妻子更近一些。

  在离妻子最近的地方守护

  何先通至此没有再出门去打工,家人还在时,他奔着命在外赚钱,家人不在了,赚再多的钱,也没了意义,他决定要守在这儿,守在他们身边。听说要建地震遗址公园的消息后,何先通主动去帮忙,很多幸存的村民都跟他一样,想为逝去的亲人做点什么。地震遗址公园那些标着原址的木牌,也是他们挨个找的。

  当刻着遇难者名字的纪念壁运到时,何先通在纪念壁没有立起来前,已经找到了妻子的名字:张发英。右侧数第三排第七个。旁边还有何先荣,是他的哥哥;何庭仁,是他的大伯;何先伟是他的弟弟;何庭发,是他的叔叔;何君梅,是他的弟妹……地震一共夺取了他10几个亲人。

  地震遗址公园建好后,他就在纪念壁旁边开了个卖菊花的小摊,自己就住在后面的帐篷里,因为那是离妻子最近的地方。“不想去别的地方,看到她的名字,就觉得离她近点。 ”他说以前自己出门打工的时间太多了,他跟妻子奋斗的目标就是让儿子上大学。可是儿子刚上大一,好日子就要来了,他跟妻子却阴阳相隔了。“我走的时候是二月初十,我一辈子都记得。 ”何先通说话的语速很慢,眼睛一直望着妻子名字的方向,红红的。他的头发梳得铮亮,他说这是遗址公园对他们这些卖花者的要求,但也是对妻子、对地下所有亲人的尊重。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后,每天来参观祭奠的人很多,纪念壁前也总是堆满鲜花。何先通坚持每天给妻子送一枝菊花,等游人都走的时候就坐到妻子的名字前说说话。他们20岁时经人介绍认识,他开始嫌张发英文化不高,两人在父亲的“逼迫”下结婚,1987年儿子出生后,相濡以沫的爱却开始加深。

  地震遗址公园里,几个土坡上有十字架似的木桩,那是从废墟中挖出的房屋穿斗,曾经是一个个温暖的家。“我家就在那,很近。”何先通用下巴指了指广场上垃圾桶的方向。他的小摊在一个小屋子里,他自己放大了一张东河口村原来的全景,房屋错落,很美。“你看,我家原来在这儿……”他向每个来地震遗址公园人展示着这里曾有的美好。

  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都不怕

  在何先通守护曾经的美好时,青川县黄平乡枣树村的石光武已经开始新生活了。

  地震损坏了他家的6间房子,还有2间也成了危房。所有经历了那场地震的人都不知道未来在哪儿,一瞬间村子就被吞噬的恐惧让他们对未来没有希望。在大家每天都担心地震什么时候还会来的时候,45岁的石光武决定重建房子,用他仅有的左手。

  那是2008年7月,很多人以为石光武疯了。“怕啥子,有地震救不活了呦。不就是8级地震嘛,我们建能抗8级地震的房子不就完了。 ”石光武说自己的想法是不能等,受灾的人太多,只有靠自己才行。

  好容易找来几个村民帮他重建房子,但大家干活时都心不在焉,随时准备扔下工具要跑似的。“我是残疾都不怕,你们怕个球呀。 ”他知道自己的话糙,但理儿是对的。他想让同村的人重建对生活的信心。

  于是,他比任何人都努力地干活,给大家讲笑话,说自己未来的计划。慢慢地,来帮忙的人越来越多,有的时候大家会一起干到半夜。其间有一次很大的余震,正在房梁上干活的人差点被震下来。但是木结构的房子一点都没有倾斜,大家更相信能盖成地震震不倒的房子。

  2008年10月1日,石光武的4间新房子完工了,他特地买了鞭炮,放了4挂鞭,又请全村的人都到家里来吃饭热闹热闹。“我又开了小卖铺,比以前开得更大,更好。 ”

  他也带动了村里的重建房热,原来他家附近只有3户人家,现在有39户都在那盖起了新房。有的开农家乐,有的开饭店,有的种茶,白墙青瓦间,花草遍地。枣树村的村支书罗义碧说,现在村民已经完成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村里也把石光武的一句话写成条幅挂了出来“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都不怕”!

  特派青川记者范欣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无声的坚强

2009-04-29 10:30:59

来源:北国网- 辽沈晚报
  □范欣

  从绵阳出发坐大客到青川,用了7个半小时。那是个在山窝里的县,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是一条只能容一辆车通过的山路,只要路上出一点状况,就要堵上几个小时。

  这条路的路面有的时候呈近乎45度的倾斜,有的时候从山顶没有任何缓冲地直插向山底。坐在车上像抖筛子似的晃动,一直晃了7个半小时,下车的时候脚有些软,像从海上飘过来一样。到青川就是要经受这样的折腾,地震前是这样,地震后更是。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路况,地震时,很多青川的消息没有报道出去。那种整个村庄被掩埋的震撼只有到了这里才能感受得到。而这里的人,也因此养成了不等不靠的习惯。就像一个孤单的大侠,自己受伤了,去山上采点草药给自己敷上。

  刚到地震遗址公园的时候不曾有在北川时的震撼,放眼望去就是一片堆着石头的空场。可细细走来,阅读每个木牌上标注的原貌,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悲伤突然袭来。北川人在清明的时候,还可以进到老县城,看看自己生活过的地方,在亲人逝去的地方祭奠一下。可青川人呢?他们只知道亲人就埋在自己的脚下,只有对着空山的悲怆。

  地震遗址公园里有块一人多高的大石头,上面写着“震不垮的青川精神,震不垮的青川人”,好像悲愤的胸腔里发出的一声怒吼一样,无声却有力地在山间回荡。

  那些掩埋了村落的石头上长出了很多黄色的小花,一片片的,在一片青灰色的色调中格外显眼。代表着重生,象征着希望。

  在何先通那里买了一束菊花,放在纪念壁前,送给所有被掩埋的人。但愿他们能感受到亲人的爱,看到活在世上的坚强,也佑护不屈的青川。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汶川地震一周年:肩负重担 重建家园[组图]

 

 2009年04月29日 07:02    来源:新华网  


4月28日,四川省青川县红光乡的村民用背篓运输沙子等建筑材料。

  四川省青川县红光乡几位平均年龄50岁左右的村民用背篓运输沙子等建筑材料,在东河口地震遗址建设工地上辛勤工作,为重建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新华社记者何俊昌摄

  4月28日,四川省青川县红光乡的村民用背篓运输沙子等建筑材料。新华社记者何俊昌摄

  4月28日,四川省青川县红光乡的一位老人用背篓运输沙子等建筑材料。新华社记者何俊昌摄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28日,四川省青川县红光乡的村民用背篓运输沙子等建筑材料。

  四川省青川县红光乡几位平均年龄50岁左右的村民用背篓运输沙子等建筑材料,在东河口地震遗址建设工地上辛勤工作,为重建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新华社记者何俊昌摄

  4月28日,四川省青川县红光乡的村民用背篓运输沙子等建筑材料。新华社记者何俊昌摄

  4月28日,四川省青川县红光乡的村民用背篓运输沙子等建筑材料。新华社记者何俊昌摄

 

责编:汪蛟龙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灾难中坚强挺立 在困境中坚定前行
    2009-4-28 23:28:45   来源:广元新闻网
 

王武生   本网记者   任小昌   谢家平

    新建的两间木架房,下面是卧室,上面是阁楼,里面收拾得井井有条。这是昨日记者一行走进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肢残的石光武和聋哑症张正芳夫妇家所见。

    石光武是去年“5·12”特大地震的一个受害者,多年来辛苦建起的两层楼房几乎摧毁,家园被毁了。但是,他们很快重新振作,成为了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典型,是全村首家搬进新房的人家,是“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和“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两条标语精神的原型。

   
    如今,石光武在援建工地上打工,儿子在家开摩的,女儿在外打工;家庭小卖部生意还不错。石光武是青川县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一个缩影。

    去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让青川遭受了灭顶之灾,36个乡镇全部遭灾,成为全国极重灾区县。

    面对特大地震及频繁集中的余震,在灾难中坚强挺立,在困境中坚定前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打赢了十场硬仗

    面对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浙江人民的倾力援助下,青川县委一班人团结广大干群,万众一心、顽强拼搏、超常工作,在灾难中坚强挺立、在困境中坚定前行,打赢了一个又一个的硬仗,取得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全县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暴发疫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县委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光荣称号。

    【硬仗之一】 打赢了抢险救人的硬仗,最大限度地抢救了生命。全县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开展了全县有史以来救灾规模最大、救灾难度最高的生命大营救。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克服没有机械设备、没有技术力量的困难,救援人员分路出击、跋山涉水、徒步挺进,用肩膀扛、用双手挖,从废墟和困境中搜救生还者3269人,转移群众24.3万人。地震发生174小时后在石坝乡营救出被困人员,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紧急启动医疗救治应急预案,协调组织专业医护人员,调运投放药品、医疗器械,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救治伤病员1.7万人次,巡诊伤病员8.2万人次。

    【硬仗之二】打赢了安置攻坚的硬仗,最大限度地帮助受灾群众早安居、早安定。在应急安置阶段,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紧急转移安置24.3万受灾群众,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基本医疗、有临时住所。在过渡安置阶段,外迁3000名失去安置条件的受灾群众到剑阁和元坝永久性安置。坚持就近、就地、分散安置的原则和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协同“三位一体”的安置路子,妥善安置了1041处地质灾害点71520名失去安置条件的受灾群众。在成都邛崃省内跨市安置152户679人。成功拆除了竹园、关庄等12个临时集中安置区,全县失地农民安置工作基本完成,实现了 “移得出、稳得住、安居乐业能致富”的目标。

    【硬仗之三】 打赢了抢通保通的硬仗,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救援重建顺利推进。震后22小时抢通了金子山至乔庄的生命线;震后30小时恢复了与外界的通讯联络;震后3天,解决了居民安置点的临时供水;震后15天,各居民安置点供电面达100%,85%的村通照明电;震后30天,全县固定电话基本畅通,移动通讯覆盖全部乡镇,85%的村通广播电视;震后50天,抢通所有通乡公路,95%的村通临时便道;7月7日,通往全县最后一个“地震孤岛”——马公乡公路全面打通,实现了全县所有乡镇通达目标。还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了金子山至乔庄等多条交通主干线以及红光至马公等偏远乡镇道路的畅通。

    【硬仗之四】打赢了卫生防疫的硬仗,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灾区卫生防疫安全。把灾区卫生防疫安全作为保证群众生命安全的工作底线,专群结合、进村入户、不留死角、彻底防疫,严防灾后疫情发生。第一时间组织36支3000人的防疫消杀和保洁队伍,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卫生防疫工作全覆盖。全县共设医疗点230个,出动消杀人员44万人次,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硬仗之五】打赢了防治次生灾害的硬仗,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新的伤亡。主动消除整治次生灾害隐患,加强对104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预防,整治地质灾害和病险工程安全隐患。采取疏浚排险、自然溢出等办法,代价最小地处置了全省第二大高危堰塞湖——石板沟堰塞湖及东河口、红石河等36处大型堰塞湖,确保了下游15万群众的安全。全县未因次生灾害死亡一个人。

    【硬仗之六】打赢了救灾款物监管的硬仗,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廉洁救灾、阳光救灾。在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上,做到“三个一定要”(有明白账、及时分配、全程跟踪)要求,公开发放程序,加强全程监督,向社会各界和受灾群众交一本明白账,受到中央、省、市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组充分肯定。

     【硬仗之七】打赢了恢复生产的硬仗,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恢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通过百日攻坚,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农业生产损失。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恢复,商贸企业恢复经营达95%。旅游产业在困境中复苏。

    【硬仗之八】打赢了维护稳定的硬仗,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建立帐篷、板房警务室,创建平安板房区,维护了社会治安。创新新时期信访工作,在互联网上开通县委书记、县长信箱,建立群众建言献策栏目。开展大接访、大下访580余次,悉心听取群众诉求。自去年10月份开通手机短信平台以来,收到并回复短信3500余条。

    【硬仗之九】打赢了安全过冬的硬仗,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所有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实行县级领导挂联、浙江各分指挥部和县级部门帮扶、各乡镇党政“一把手”负责的工作机制,开展了“受灾群众安全过冬攻坚月”活动。去年11月22日前完成了农村自建过渡房保暖改造。完成活动板房配套改造,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发放棉被24万床、冬衣64万件、电热毯1.7万床,农村达到每人1床棉被1套冬装。采取集中储备、村社及农户分散储备、销售供应商储备等方式建立仓储体系,确保每户群众都能安全温暖过冬。

    【硬仗之十】打赢了宣传思想工作的硬仗,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斗志、形成了合力。“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和“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艰苦奋斗、自立更生精神,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盛赞。

    面对灾后重建,科学规划,生态立县,产业富民,克难前行,避免简单复制,加快新的发展和提升步伐,亮点层出不穷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修房无屋基,有河无沙石,有山无树木,出行无道路……这是震后青川的实情。

    “恢复重建不是简单复制,而是要实现新的发展和提升。”这是该县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的重建理念。

    震后17天,全县成立了灾后重建规划工作组,有序推进重建规划的制订。在创新规划理念上,把青川发展放在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大背景下思考谋划;在创新规划内容上,围绕“小县大镇”战略,构建“π”型城镇化体系,构筑“H”型交通主骨架,编织“○”型公共服务网络;在创新思路上,确立了“生态立县、产业富民”的总体发展思路和“一年基本安置,三年恢复重建,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

    震后,全县按照科学规划,创新举措,克服自然条件极差、资金难度大、专业技术力量缺等多重困难,加快恢复和重建,亮点层出不穷,呈现逐步恢复、止滑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大好发展局面。

    【亮点一】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完成。按照“恢复完善功能、规模适度合理,整合利用资源、质量安全第一”的原则,历时半年时间,完成了“1+12”规划,即1个总体规划和12个专项规划。委托完成了36个乡镇测绘和城镇体系规划、34个乡镇规划、生产力布局规划等43个规划。强化规划的项目支撑,编制完善重建项目917个,资金总需求280亿元。实行项目统筹一个盘子、资金管理一个口子、程序办理一张单子。按照“争分夺秒、抓住机遇、快上项目、快开工项目”的要求,加快项目审批、选址、环评、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全县新开工项目101个,完成投资14亿元,一批事关民生的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呈现梯次推进格局,北井坝河堤、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一期已竣工投入使用,酒家垭隧道全面贯通,剑青公路、东山安居工程、井田坝大桥等一批大项目正加快建设,一批学校、医院项目已陆续开工,“双百”攻坚战全面完成。

    【亮点二】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加速推进。全县有5.3万户农房需重建,1.1万户需维修加固,维修加固户全部入住永久性住房。截至目前,全县所有农房全部开工,完工3.89万户,占重建任务的74%。在统一建筑风貌上,按照“减面积、调结构、上规模、强质量、降成本”的农房重建思路,突出“经济、适用、安全、节地、特色”,对高山、半坡和部分平坝,推广木架结构、穿斗结构、轻钢和钢木结构房,对全县沿路、沿湖、沿河两岸尤其是青竹江、白龙湖沿线以及重点集镇节点统一风格风貌,重点布局木架房、青瓦白墙人字顶建筑,建设生态旅游走廊。在强化建材保障上,支持以村组或农户合伙的方式自产自供建筑材料,确保农村建房和城镇建设用砖需求。在广泛筹措资金上,构建“个户自筹一点、政府补助一点、政策优惠一点、对口支援配套一点、信贷支持一点、社会援助一点”的“六个一点”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加大信贷投入上,发放贷款3亿元。在实施特困户“安居工程”上,对600户农村建房特困户,在原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每户再补助1万元。

    【亮点三】 深入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加快产业恢复重建。快速恢复工业生产能力,工业企业全部恢复;川浙合作产业园建设工作全面展开。快速恢复特色产业发展,突破性推进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发展森林工业、森林蔬菜、森林畜牧、森林旅游,森宇、青博等20家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基本恢复生产。推进旅游产业恢复和发展,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高规格、高水平完成了全国首个地震遗址公园——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一期工程,已接待游客近26万人次,唐家河已恢复到震前接待能力,旅游农家乐正逐步恢复。

    【亮点四】富民惠民工程惠及千家万户。实施扶贫济困、教育助学、安全饮水、百姓安居等惠民工程,有效改善民生。千方百计解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由本级财力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城乡特困受灾群众的生活安排,生活救助2.77亿元;就业培训7000余人,新增劳务输出2万余人;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基本恢复,全面实行新农合医疗制度,参合率达87%以上。

    【亮点五】 精神家园重建成效显著。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引导干部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重建家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三比三看”、“四进社区”等主题活动,送文化、电影下乡,全县形成万众一心跟党走、凝心聚力抓重建的良好氛围。

    【亮点六】 对口援建工作深入推进。高度重视对口援建的保障协调服务工作,尽最大努力为浙江援建指挥部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成立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对接流程、项目协调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形成了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分工负责、沟通协调、有序运转的良好工作局面,创造了顺畅愉快、快速高效的工作环境。

    【亮点七】 创新了基层党组织设置。通过村企联建、村社联建、军地共建等方式恢复完善和创新党组织设置,在260个集中安置点建立了党支部86个、党小组174个。在居民集中安置区建立管委会,实行社区化管理,完善群团组织、民兵预备役、群众工作站等组织,探索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服务体系。

    突出工作主调,把握“两个重大机遇”,围绕“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目标任务”,重振震前发展势头,推动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上台阶

     时下,该县加快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县委书记李浩生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说:全县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围绕“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目标任务”,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民”的总体发展思路,突出“提速加快、又好又快”的工作主调,牢牢把握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两个重大机遇”,强力度推进项目,大手笔培植产业,深化改革开放,切实改善民生,重振震前发展势头,推动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上台阶。特别是全力推进住房重建、设施重建、城镇重建、产业重建、精神家园重建,实现“五个全面”的宏伟目标:农村永久性住房全面完成,教育卫生项目全面竣工,城镇建设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全面推进,产业发展全面恢复。

    实现提速加快、又好又快的工作主调,青川县全力做到“四个必须”:把科学发展作为基本方向,科学制定阶段性目标,把投资拉动作为灾后重建的“发动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把项目建设作为中心工作,牢固树立项目建设是灾后重建和经济提速的“牛鼻子”、总抓手、突破口、支撑点,牢固树立项目是应对危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把改革开放作为工作手段,以“杀开一条血路”的改革气魄,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目标,抓紧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吃饭、住房、饮水、医疗卫生、子女就学等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援建等多种形式,加快一批民生工程建设,凝聚全社会战胜困难的力量和信心,共建美好新青川。

 
 
    编辑:汪秋萍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渝网青川爱心赛报名中

2009-04-28 18:39:00 来源: 华龙网-重庆商报(重庆)

  本报讯2009年5月12日,是5·12地震一周年。当地震一周年到来之际,很多网友想了解,灾区的群众还好吗?我们的父老兄弟们,你们好吗?学校的孩子们,你们需要什么?我们还能做点什么?鉴于此,腾讯·大渝网汽车频道将于5月1日至3日举行5·12赴川行动。

  我们的目标是以汽车集结赛的形式共赴青川灾区,展现我们重庆人的责任感和爱心。我们将参观5·12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和当地的孤老孤儿一起完成我们的祈福和悼念,还将把我们的一份爱心亲手交到孩子们手里。这一次,我们的肩膀上背着的,不仅仅是行囊,还有整整一座城市的爱。如果你想参加本次爱心活动请登录大渝网汽车频道(cq.qq.com)或拨打报名电话023-67760739。

  记者 邓黎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返龙门山:汶川环境承载力报告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 2009年04月29日 04:50 作者: 章轲
 
  大自然的修复能力太强了。
  地震撕开的地表裸露处,长出了小草,远远看去像是披上了一层绿纱;地震震落的滑坡体下,白色小花开满山野;湍急、幽静的岷江河谷里,已经可以看见有人在建房、修路。
  距成都市区70多公里的银厂沟,以前是四川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而今这里只留下长满荒草的塌屋和即将被掩盖的破碎山体。在九峰村遗址上,还摆着清明时节人们送来的几十个花圈。
  这里是四川龙门山地震断裂带,是“5?12”汶川特大地震死伤人数最多、地表破裂结构最复杂、破裂长度最长以及破坏程度最大的地区。
  “一年了,变化真快。”杨勇望着眼前的景象,一边开着车,一边对记者嘀咕,“再过几年,很多地震遗迹都会被草木掩盖。”
  但地下仍不太平。据地震监测部门的统计,“5?12”特大地震以来,至今已发生大小余震2万多起。4月16日,身为中国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的杨勇,同CBN记者第三次实地考察龙门山地震断裂带。
  1 神秘的“地开花”
  汶川特大地震后,当地一度盛传地震时发生了“地开花”――即地震时,从地下直接喷射物质。
  杨勇曾在专门的资料中,对“地开花”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银厂沟谢家店大滑坡体,前沿宽约800米,中轴线长度约1000米,呈扇状展布。沟尾出口处最宽不足100米,沟两侧不见高位冲刷侧痕,树木完好。震前滑坡体面上为茂盛的大树森林,地震时森林瞬间消失,被泥夹石块代替。”
  “滑坡体和前沿停止处也不见树残枝,似煎煎饼翻了个儿,老百姓比喻的‘地开花’很形象。”而据杨勇称,在以往的各种地震记录中,还从来没有所谓“地开花”的描述。
  “但从滑坡动力上分析有许多费解之处:地形较缓,前沿湔江谷地切割不深,对岸为一陡坡形成阻挡,滑坡运动流程不长,沟尾后山大型高位崩滑面不明显,物质缺乏动力和足够的通道。因此‘地开花’一说有一定道理。”
  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下称“中科院山地所”)灾害评估与减灾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孔纪名在震后多次到震区考察,也去过谢家店一带。但他认为,所谓的“地开花”不存在,应该是地震引发的滑坡现象。
  孔纪名解释说,滑坡是构成斜坡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体内部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的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貌过程和现象。在滑坡的发生过程中,地震、工程爆破与机械振动、降雨、人工对斜坡的加载与开挖等诱发因素的作用,都会加快滑坡的发生过程。
  据中科院山地所的观察,在龙门山一带,地震滑坡总体表现出距地震断裂带越近,地震断裂带活动性越强,滑坡分布越密集的特点。汶川地震中,地震滑坡主要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地区,宽度约10~15公里。
  孔纪名对“地开花”的解释是,属于“地震坠落-弹射-滑动型滑坡”类型,即位于高陡斜坡上部岩体,在地震中发生坠落,快速运动的块石(体)由于斜坡中部凸起岩层阻挡产生弹射,弹射块石推动坡面的岩土体发生滑动,形成滑坡。
  例如,在“5?12”地震中,东河口山体在强地震的作用下,斜坡上部石灰岩中原有裂隙、不连续面不断拉裂、迅速扩展,地震时,沿灰岩与板岩接触界面高速滑出,由于滑床面向上反翘,滑体前缘高速凌空飞越冲向前进方向的沟谷后,以碎屑流的方式高速下落、流动,滑坡体犹如瀑布飞泻。从远处看,确实如“地开花”的景象。
  孔纪名告诉记者,震后,中科院山地所按照汶川地震滑坡成因机理及运动特点,将滑坡确定为5种类型。“这应该算是一个新的发现和科学总结。”
  2 地质隐患
  “一些引起极大关注和争议的关键问题还没有取得共识、一些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还没有突破性成果。”杨勇说,“我最想传达给外界的信息是,要高度重视西南地区重大工程建设的地质风险。”
  不仅是对于“地开花”的关注,“5?12”四川汶川地震后,杨勇还第一时间向国务院紧急建议水库放水腾库、密切关注堰塞湖引发次生灾害,十多次深入灾区进行地毯式考察,并参与了国家相关部门灾后重建考察和论证。
  考察发现,此次地震灾害具有地震、山体崩塌和生成持续地质次生灾害的复合型特征。杨勇将其描述为这样一种灾害模型:复杂的活动性地质断裂带+强烈的地质应力释放+破碎陡峻的高山峡谷地质环境和动力势能+集群的生产建设(大面积山体开挖空虚)爆破开挖弃土+震后持续性地质灾害规模性生成。
  由于高山峡谷和滩多流急的河谷形态还在强烈的演变中,龙门山断裂地区强烈的地震活动频繁发生,河谷两侧高陡斜坡地上大规模的山体崩塌、滑坡屡屡发生。
  考察发现,在“5?12”地震中,龙门山中央主断裂带沿线的村庄和城镇、工矿企业、基础设施几乎受到强烈地震和山体崩塌的双重打击,同时又面临着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威胁。部分电站大坝出现漫坝险情,个别引水式高水头电站管道压力井破裂引发滑坡泥石流。
  杨勇告诉记者,地震发生时,岷江上游、沱江上游、涪江上游、嘉陵江上游干支流河谷两岸发生了大规模山体崩塌和滑坡,尘埃四起,烟雾笼罩,大小江河上形成了一系列堰塞湖群,崩塌滑坡泥石流成群成带分布。213、317国道,303、302、105、106省道以及大量县乡公路多处被震毁和崩滑阻断,多座桥梁断毁。
  中科院山地所、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地震局等多家单位日前所作的《汶川地震重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报告称,“地震改变了重灾区山地灾害原有的发育现状和发育过程,急剧加速了重灾区及其受影响地区山地灾害的孕育和发生,形成了有利于山地灾害发生的成灾环境。”
  “从地震开始,滑坡等次生山地灾害的影响能延续数年以至于数十年。”孙纪名说。
  根据中科院山地所的分析,汶川地震已造成的崩塌,仅在岷江及支流河谷地带就有上万处。但受地震破坏而开裂部分岩体尚未完全脱离母岩,一旦有外力作用,即会崩落,形成崩塌或落石。近期崩塌发生的数量大,但规模不大,在2~3年后,崩塌灾害将逐步减少。
  分析认为,地震后形成的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具有滞后性。目前重灾区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灾害尚不突出,但在进入雨季后,重震山区发生大规模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极大。
  《汶川地震重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报告就未来地震灾区次生山地灾害情况进行了预测:
  汶川地震后,地震重灾区的次生山地灾害将进入新一轮的高发期。崩塌灾害近期可能发生的数量大,但规模不大,在2-3年后,崩塌灾害将逐步减少,灾害将变为零星发生;
  地震后的5年内,地震重灾区滑坡灾害将十分严重,尤其在雨季是滑坡的高发时段,滑坡可能主要发生在地震烈度≥7度的高烈度区,其次发生在河道内;
  地震后的10年之内,汶川强震区的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将进入高度活跃期,泥石流灾害将是制约地震区恢复重建中严重的灾害。
  3 生态重建之难
  “大地震导致了四川生态环境损失巨大。”地震后,四川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李后强曾多次进入青川、北川等地震灾区,对四川因地震灾害造成的生态破坏情况进行深入调研。
  据李后强介绍,大地震使四川森林覆盖率已由30.7%下降为30.2%;全省有31个自然保护区受灾、29个森林公园受损,生态产业遭受重创;灾区泥石流堆积灾害迹地达343万亩,次生灾害隐患突出。此外,因主震区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区,大面积山体崩塌使得岩石裸露、土壤流失,植被自然恢复十分困难,生态损失难以估量。
  中科院山地所的调查显示,在地震重灾区,因崩塌、滑坡及地裂缝而损毁(灭失)农田面积达177581.42亩,损坏的土地面积达823045.09亩。
  由于主震和不断的余震,使得山地表面崩塌、滑坡广泛发育,植被受害严重,估计植被遭受严重破坏面积高达20万~30万公顷,并且种群数量在空间分布上有所减少,个别濒危物种受到严重影响。
  四川是我国珍稀动物重要的栖息地。强烈地震及其大范围的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特别是大型山体滑坡,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影响非常大,生态廊道被阻隔,食物链断节,危及动物生存,如大熊猫栖息地-岷江上游地区,地震及其次生山地灾害对大熊猫的生存造成影响。同时对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金丝猴、扭角羚、云豹、金钱豹等动物的生存也产生一定影响。
  规模巨大的崩塌、滑坡还堵塞河流形成34个危害程度不等的堰塞湖。威胁290多个乡镇、1460个村庄(居民点),威胁人口512045人。“这些堰塞湖对灾区群众来说,仍然是个威胁。”孔纪名说。
  在地震灾区采访时,记者注意到,大大小小的崩塌体不仅严重影响交通,也给当地百姓出行安全带来巨大隐患。映秀以北2~3.7公里,去年地震发生后,历时3个多月苦战才抢通的老虎嘴崩塌体,时至今日不仅仍然完全挤占着100米宽的岷江,而且迫使河道切入右岸67米。
  “老虎嘴崩塌体规模巨大,是这次地震对岷江及公路岸坡危害最为严重的一个崩塌体。”中科院山地所研究员王全才说。
  王全才正在与有关部门研究老虎嘴灾害防治方案。据介绍,与其他几种地灾形式不同,老虎嘴滑塌体同时存在上部崩塌、落石和本身浅层失稳的问题,特别是在大雨及暴雨期间,将会发生坡面泥石流,使公路受阻。所以除了针对坡面泥石流的工程外,也需要采取在公路附近增设明洞的方法,以提高安全等级。
  “目前工程正在施工中,但因灾情特殊,交通干扰极大,进度比较缓慢。”王全才说。
  4 改变发展模式
  “从一定程度上讲,人类在这块脆弱而活跃的土地上长期进行的开发建设:森林砍伐、水电建设、采矿活动让我们付出了沉重代价。”杨勇说。
  据介绍,大渡河水电开发工程处在鲜水河地震活动带上;雅砻江水电布局与安宁河-则木河地震活动带相邻;金沙江溪洛渡电站位于雷波-永善地震活动带;虎跳峡一库八级位于丽江-程海地震活动带;澜沧江-怒江水电站规划电站群也位于三江并流构造活动带上。
  “上述水电规划建设布局与岷江流域、龙门山脉处于相似的地质环境背景。”杨勇认为,通过对“5?12”地震的深入研究和深刻反思,人们应该更科学地调整水电建设和矿山开发的布局。
  《汶川地震重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报告也称,“地震重灾区由于特殊的地貌与地质条件,加之地震、降雨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的影响,使该区域成为山地灾害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
  杨勇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水电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时期,特别是西部大小河流上呈现出同时启动、集群、无序、失控开发的态势。
  杨勇发现,江河调节调配调度机制不健全、用电市场预测不明细、投资预算不计生态和社会成本、地震、地质灾害研究和评估草率、江河功能分配调节矛盾尖锐、流域规划未定,灾害性水患频发、江河水污染等是目前我国江河开发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调查发现,按目前水电建设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3.28亿千瓦,这期间将还有一批在建的大型火电、核电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同时建成,即使不计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和产业调整的影响,电力产能的这种陡增态势,势必会出现阶段性过剩,再加上我国宏大的节能减排、产业优化升级等措施的逐步实现,我国电力装机将出现过剩的局面,届时江河因电站建设而需要的生态修复,移民发展的投入将无法保证,并形成一系列金融信贷连锁反应。
  李后强认为,四川灾后生态重建,必须突出强调绿色循环发展。生态重建应该遵循生态文明要求,按照生态治理路径力求实现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参与、绿色安全的有机结合。
  “所有新建项目必须进行环评,绝不能让污染项目成为重建项目;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力,特别是污染型企业和项目。”李后强认为,生态重建是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过程,良好的互动协作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他呼吁,应积极创建预警、应急、协调、监督机制,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制度。
  杨勇以及中科院山地所多位专家认为,在经历了2008年特大自然灾害和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需要深刻反思,紧急刹车,改变发展模式,用拯救经济的4万亿措施和全国各省市近18亿投资计划,重构可持续科学发展的蓝图。”
  
 

 楼主| 发表于 2009-4-30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倒与扶的持久战:余震中夺回木耳产业

2009年04月29日17:26   四川卫视
  记者 梁云华陈金龙 杨 柳  韩顶清 罗正勤 刘菊蓉

  【导语】面对被5.12汶川特大地震无情震垮的木耳产业,青川县黑木耳种植大户赵炳志老人只有一个态度——扶起来。在那些余震不断地日子里,倒与扶的持久战在余震与赵炳志老人之间展开。

  今天是孔溪乡黑木耳产业大户赵炳志特别高兴的日子,他将自己新采摘的一批木耳卖出,至此已从余震中夺回损失近30万元,标志着他在耳棒这场倒与扶的持久战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赵炳志:一个人干一番事业,要坚强、要坚持,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最后的成效。

  2008年,63岁的赵炳志倾其所有,多方筹资近50万元,发展段木黑木耳13万根,正当黑木耳长势良好、丰收在望的关键时刻,突如其来的“5·12”特大地震使赵炳志的愿望瞬间破灭。

  赵炳志:5·12地震之后,我的耳棒全部倒掉了,我心情非常沉痛,也感觉到恼火。

  眼看近50万元的投资即将化为乌有,赵炳志意识到,不能一味的悲伤下去,要振作起来。人的一生中干一份事业不容易,总要遇到困难,总要遇到不顺心的事,他必须尽快从地震的惊慌中走出来。

  赵炳志:遇到特大自然灾害,是人力不能抗拒的。我们活下来的人感觉到很幸运,人在世上活着要生存,我就组织我的家人来扶耳棒。

  可是余震似乎和老赵开起了玩笑,将他一次次扶起的耳棒反复地摇倒,一场倒与扶的持久战至此拉开帷幕。

  赵炳志的女儿 我们就帮到扶,扶了又倒,倒了我们又扶,扶了又倒,我们都失去信心了。

  面对似火地骄阳,面对扶起来又倒下的耳棒,面对家人的倦怠,老赵却依然坚定地扶着不断倒下的耳棒,他的这种韧劲也感染着家人和周围的群众,都参与到了这场倒与扶的持久战。

  群众:地震以后,当时木耳棒全部倒了,赵大爷在里面扶了又倒了,倒了又扶,扶起来又摇倒了,他的精神我们很感动。我们邻居都来帮忙,帮他把木耳棒扶起来。

  在这场与余震抗争的战斗中,他们先后经历了5.4、6.4等几次较大的余震,但大家都没有气馁,始终坚持不懈地扶着耳棒。

  赵炳志:反复地扶了7、8次,最终耳棒扶起来,最终我还是战胜了困难,战胜了余震。

  除了余震之外,赵炳志老人还遇到了劳力缺乏、无水灌溉等困难,然而,老人说,能够战胜余震,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老赵的黑木耳产业正逐步恢复,可就在恢复的关键时刻,老赵却病倒了。

  赵炳志:在当时我胃病犯了,

  木耳正在盛产期,家里人正在搭过渡房,人手紧缺,怎么办?正在老赵犯愁时,乡亲们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赵炳志:黄家园一个老百姓晓得这个情况后组织了7、8个人帮我捡耳子,我感觉到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我遇到困难时有老百姓帮我,这也是最荣幸的事。

  如今,老赵的耳棒长势良好,有党委政府的关心,有群众的支持,老赵对产业发展的信心也更足了。

  赵炳志:今年下来后,我要扩大规模,做到10万根,让当地老百姓可以到我这里来赚钱,这个产业需要的劳力很大很多,一个富了百姓,一个富了自己。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