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最起码,我们青川人应该记住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台州市援建指挥部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
发布时间: 2009-5-13   中国台州网 

 

 

 

  2009年5月12日上午,在5?12汶川地震一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共台州市支援青川县对口乡镇灾后重建指挥部党委在沙州镇中、小学重建工地举行了庄严的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方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台州市建设咨询有限公司的5名入党积极分子在灾后重建一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共台州市援建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王加潮参加了宣誓仪式并亲自领誓。仪式结束后,王加潮指挥长要求新入党的同志牢记党旗下的誓言,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党员义务,继续发扬“四个特别”、“四不怕”精神和“五干”工作作风,确保在7月底前全面完成工程建设,让灾区的师生早日搬入宽敞、明亮的新校舍。

  下午2时,台州市援建指挥部与青川县沙州镇共同组织了“沙州镇“512”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纪念仪式”并集中收看了央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实况转播。在收看纪念活动实况转播之前,全体同志默哀三分钟,深切哀悼遇难同胞。活动结束后,中共台州市援建指挥部党委书记王加潮要求全体援建干部要将对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思化成实际行动,全力推进援建又好又快建设,争取高质、高效地提前完成各项援建任务。

  当日,台州市下辖临海市、温岭市、玉环县分指挥部也分别组织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
                       

新闻来源: 本站   作者: 厉峰   网站编辑: 林慧萍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充军分区回访地震重灾区青川乔庄镇 

 

 四川在线  (2009-05-13 11:21:12)  来源:南充日报

    

青川县乔庄镇灾后重建中的居民永久性住房,可以抗击8级地震

  本报讯 记者成潮生  5月11日,带着740多万南充人民的深情厚谊,受四川省军区首长和南充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宏建,市委副书记、市长高先海的委托,市委常委、南充军分区政委李树林率队前往在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重灾的青川县乔庄镇,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当天清晨7时,李树林一行26人从南充出发,驱车6个多小时,于下午1时30分到达青川县乔庄镇,受到当地受灾群众和干部的热烈欢迎。在青川县乔庄镇的板房会议室里,李树林首先代表刘宏建、高先海,向青川县乔庄镇干部群众表示亲切的慰问。他说,青川县是我省地震灾害极重灾区,接到上级命令后,南充军分区官兵于2008年5月13日第一时间到达青川县乔庄镇投入抗震救灾,直到8月18日才撤离,是青川县最早到、最后走的抗震救灾部队。经过3个月零8天的抗震救灾,1450多名军分区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与当地受灾群众结下了鱼水之情。在地震一周年的特殊日子里,南充军分区官兵特地前去看望慰问曾在一起抗震救灾的当地干部群众,并给乔庄镇政府送去捐款,给受灾群众送上慰问金、慰问品等共计5万余元。
      
编辑:尹诸莲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1周年特别报道:

 

“新马公”进行时


2009-05-13 08:32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去年12月2日,市委书记孙建国赴马公乡考察慰问时与援建指挥部全体干部合影留念。

 

  马公乡的现在与将来。图左列为马公乡卫生院的施工现场(早前拍摄)和效果图,右列为马公乡中心小学(早前拍摄)的施工现场和效果图。

  去年的5月12日,地球为之震颤,全球地震台网迅速锁定中国汶川——里氏8级大地震!这一天,山河破碎,举国同悲,无数房屋瞬间坍塌,数万生命顷刻殒灭……从那一天起,我们的心便和灾区人民紧紧相连,在灾难中流泪,在流泪后坚强,在坚强中重建!

  365个日日夜夜,我们惦念着灾区同胞,我们牵挂着陌生而又熟悉的青川,因为在那里有一群奋力援建的衢州老乡,他们在那满目疮痍的大山深处要创出一片新天地。在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1周年之际,让我们回望马公乡。

  本报记者昨日连线衢州援建指挥部获悉,目前我市援建青川县马公乡的3个全额类投资项目均进展顺利,其中马公乡中心小学、马公乡卫生院的项目基础已全部完工,建筑柜架已基本搭建完成,主体工程形象进度已完成50%,6月底将全面完工;场镇建设项目已进入立项审批阶段。

  指挥长毛建国表示,将努力克服交通不便、余震不断、次生灾害频发等诸多困难,与当地党委、政府紧密配合,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各项援建工作,“决不辜负衢州人民重托,率先优质交上满意答卷!”

  海拔最高的指挥部

  去年9月5日,衢州援建指挥部在马公乡政府临时驻地挂牌成立,从此,在海拔1450米的山坡上,“衢州市援建指挥部”的旗帜高高飘扬。

  去年10月22日,浙江省援建指挥部指挥长谈月明,在青川县委书记、人大主任李浩生的陪同下,到马公乡调研指导援建工作,看望慰问衢州援建干部。他们一早从青川县城乔庄出发,越野车在崎岖泥泞的山路上爬行了近3个小时后,还是没看见指挥部的房子,远远映入眼帘的却是那面鲜艳的指挥旗。

  谈月明回忆,第一次去马公乡,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马公乡地处最偏远、受灾最严重、生活最艰苦,是个‘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两银’的典型山区乡,在这种环境下援建充分展示了我们浙江干部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他在召开的援建工作会议上多次提到,衢州市援建指挥部的“指挥旗”,不仅是青川县海拔最高的“指挥旗”,更是浙江援建的一面旗帜。

  衢州援建指挥部刚成立时,正逢雨季,车辆无法通行。为尽快掌握马公乡的乡情、民情、灾情,理清三年援建工作思路,编制出《青川县马公乡总体规划》及《衢州市支援马公乡灾后恢复重建三年规划》,指挥部的干部们克服道路不通、通讯不畅、暴雨不断的困难,翻山越岭、进村入户,千方百计察灾情、听民声、感民苦,最多的一天行走了6个多小时,多名干部因山路湿滑而摔伤。

  事实上,衢州援建指挥部在马公乡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新鲜肉和蔬菜要到山下的关庄镇采购,一来一去起码要三四个小时,遇上雨季,山路就会被塌方体封闭,只能吃熏肉、土豆等。为此,省指挥部领导就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去马公乡调研指导工作,都要给衢州市援建干部及乡政府带些新鲜猪肉、蔬菜表示慰问。

  刚来时,驻地很长时间都没有室内厕所,大伙在离宿营地100多米的山坡上挖个大坑,围一圈彩色塑料篷布,就是茅厕了。同样困扰的还有洗澡问题,干部们每天跑村子、抓项目,汗湿衣背,却洗不上热水澡,所以许多人下山休整的头件事,就是好好搓洗身上的泥垢。


 

艰难越过四道坎

  毛建国介绍说,马公乡由于地处偏僻,村居少而分散,当地对是否要重建存在争议,故援建项目启动迟于其他乡镇。衢州援建指挥部进驻后,只争朝夕,积极作为,列入“双百攻坚”的3个公建项目全部赶上了我省的援建进度。

  据了解,当前我市援建项目建设主要面临着四重考验:一是道路不畅带来影响。今年4月初,工地上一车钢筋陷在路中间长达5天,最后运到工地已是第8天了;二是车辆意外事件频发。目前,青川县灾后重建进入高峰期,运输车辆擦碰、撞车等意外事故增多,特别是通往马公的乡道只能单车通行,遇上突发情况,经常出现较长时间的路堵和塞车;三是施工现场条件有限。施工现场就设在边坡上,材料堆放和储备极其困难,目前青川县建材供应紧张,砖块需提前一个月现款预订,一遇材料断运,就造成工地缺料停工;四是水电等资源供给紧张。马公乡现在正处于枯水期,工地用水需经三级提灌才能解决,此外,计划性停电较多,因停电而停水进而引发的停工,使得施工人员有不满情绪。

  针对上述问题,衢州援建指挥部与施工企业一道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统筹协调、科学安排,提出了“抢晴天战雨天,多加班广储备”的思路。具体做法有:一是加强思想疏导,稳定队伍,鼓励施工人员晴天多加班抢进度;二是积极与青川县交通部门沟通,及时掌握路况信息,制定合理的材料运输时间段和时间点;三是帮助施工企业组织到了6辆货车,在道路允许的条件下24小时密集运输;四是在工地附近寻找平地,在近期几天内集中抢运并做好建筑材料的储备;五是配备发电机组,在停电等情况下,确保工地对水电的需求;六是制定突发预案,向兄弟地市寻找帮助。目前已向邻近援建指挥部求助,遇材料紧张而抢抓进度所需要可借用急需建材。


 马公人的新生活

  今年5月6日,衢州援建指挥部借助江山市农业局专业技术力量,利用衢州新闻网平台,成功为当地村民举办了白菇种植“空中课堂”第一堂课。

  事实上,比起硬项目,更让指挥部牵挂的是马公人的未来生活。地震前,马公乡农民收入主要靠中药材、林木、外出务工为主,受地震影响,玉米、中药材等农作物以及家畜家禽都损失惨重,原有产业被破坏,大多数群众缺乏一技之长,收入大幅减少,很多灾民仅靠国家救济度日,生活比较困难。

  为帮助当地群众增加收入、早日脱贫,衢州援建指挥部结合当地实际,按照省指挥部提出的“一乡一业”特色产业援建要求,认真制定了森林土鸡养殖、特色食用菌栽培等特色产业援建项目实施方案并上报省指挥部,目前,森林土鸡养殖项目基地建设已完成土地平整、鸡舍设计、技术培训等前期各项工作,计划通过“建立一批示范户、建设两个示范村、组建一个合作社,推动马公乡森林土鸡产业发展,努力为马公人民种下‘致富之根’、‘希望之根’”。

  此外,指挥部在衢州市红十字会的大力援助下,从后方运来了棉衣、毛毯等过冬物资,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开展“暖冬”行动,为马公当地群众安全过冬作出了贡献。针对地震后水源点断流的缺水现场,开展“渴望工程”,拨出专项资金补助乡政府采购水管,解决全乡群众的喝水难问题。

  在指挥部的积极协调和努力下,马公乡还第一次开通了程控电话和互联网络,使这个封闭的川北山村走上了信息化发展的道路。

  65岁的马光荣,大地震中被震垮了家,在乡政府的帮助下,他们一家人借住在地震中损坏的学校里。随着家园重建的开展,马光荣领到政府补助的资金,在全乡较早完成了农房重建。学校、医院项目开工后,工地的建设人员就租住在他家,马光荣也在工地上打工,并被聘为项目质量管理义务监督员。

  看着学校、医院一天天的变化,马光荣心里止不住的高兴,因为他家的两个孙女就快有了新学校。他说自己真心地感谢党中央、国务院还有浙江省衢州市来的援建干部,是大家的帮助让他们又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对以后的生活他充满信心。

  目前,我市援建工作开局良好、成效明显,衢州人的付出已经得到了肯定——2009年2月9日,衢州市援建指挥部被省援建指挥部评为“2008年度援建工作先进单位”,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誉。(李啸 祝建辉)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烛光寄哀思 莞川共此时
2009-05-13 08:51:22 来源: 南方都市报网络版
 
 
 

   

  圆烛、红火、手捧祈福……昨夜(12日)八时四川、东莞同燃烛光!5·12地震周年祭系列活动之东莞·爱传递晚会现场吸引了数千人聚集。一幅幅触动心灵的灾区图片、热心援助物资的爱心企业、同含祈福心的普通市民让现场暖意融融。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青川马鹿乡小学的孩子们,依然延续着他们的坚强和乐观,在已留下沉重伤痕的土地上积极求学,他们也围坐在烛光前默默悼念。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希望爱心传递,火种不灭。

  不分贫富、不分职业、不论老幼,那一刻所有人的手捧蜡烛,心含祝福……昨晚8时,华南M A LL与四川马鹿乡小学千里同心,数千盏烛光让夜变得宁静安详。晚会现场有市民潸然泪下,结尾千人同唱一曲《明天会更好》也让人充满力量。

  东莞:千支蜡烛点燃

  东莞·爱传递活动由南方都市报、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志愿者拓展服务总队、新华南M A LL、念慈庵·润植物饮料主办。晚上8时,现场的志愿者用1200支蜡烛在地面上绘出一个大大的心形图案,心内也用烛光组成“祈福”两字。

  现场聚集了数千名自愿赴会的观众,因为座位有限,舞池边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虽然人多,但是秩序井然。万江许女士就带上丈夫和6岁的女儿,全家出动。祈福那一刻,上千名市民手捧烛光,全场肃静,灯光暗下,悼念死者。

  马鹿乡:烛光中默哀祈祷

  200支蜡烛,燃起了200盏烛光。

  2009年5月12日晚8点整,在马鹿乡小学的板房教室,孩子将蜡烛拼成象征爱心的形状,爱心的中间填上了那个需要我们永远铭记的数字———“5·12”。

  一年前的今天,距离马鹿乡小学仅20华里外的东河口,山崩地裂,一个村庄被永远埋入了地底。整个青川与外界交通通讯完全中断,房屋校舍倒塌,亲人失踪。老师和孩子们蜷缩在黑暗中,承受着不断的余震带来的恐惧,无助和哭泣———那将成为他们终生难忘的黑色记忆……

  烛光中,默哀、祈祷一分钟。

  市民“眼湿湿”要当志愿者

  昨日下午,80余幅摄影作品就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背篓背父紧急撤离、消防官兵废墟救人、医院走廊的连绵病床……一幕幕灾区图片,让市民“眼湿湿”。

  昨日,一些读者也捧着报纸来到现场。南城读者王宜美就带着4个姐妹参与本报活动。“我也是四川人,很想做点什么,所以就来参与祈福。看了这些图都要掉眼泪了,我们今天报名希望成为一名志愿者,为灾区人民做点事情。”她们表示希望用业余时间来做善事。

  讲述

  志愿者有人捐钱我捐时间

  昨日晚会14个节目,全部是平民阵容,60多名“演员”都是志愿者。这些“演员”年龄最大60多岁,最小有十七八岁学生。“有人捐钱,我们捐时间。”拓展总队艺术团总监吴志滔称。

  记者孩子保留东莞糖纸

  “青川班的孩子王钦还保留着在东莞吃过的糖纸……”二度入川的女记者杨洋一直与这些孩子保持联系。“名叫刘瑞丹的女孩从东莞回来,刚开始都不愿意走进她的家门,因为房子倒了一半,还放着一口空棺材。她把双手叉在口袋里哭。”

  民警给受灾群众代写家书

  东莞刑警昝双滨说,“有一次晚上巡逻,就发现一个70多岁的老母亲很着急,因为她收到了广东打工儿子的信,她不识字,我就给她念,然后给她写回信。”

  医生灾区医院缺医用仪器

  “我们的医务人员在这3年都已经排好了。现在我们医务人员还在对受伤的灾民进行跟踪,会定期回访。”首批援川的人民医生苗海峰称。

  连线灾区

  生命线上再现感恩牌

  2009年5月12日14时28分,马鹿乡小学板房教室,孩子们像往常一样,继续他们的课程,朗朗读书声、操场上的口号声以及音乐课堂上的竖笛合奏声,回荡在大山里。一年前那场震恸给他们带来的伤害,已渐渐被来自各方的爱心抚平,板房教室后面的清江河畔,一所新的校舍正在日夜施工,9月份新学期开始时,孩子们将进入新校舍学习和生活。

  小学废墟将被彻底推平

  2009年5月1 2日1 4时2 8分,“让我们荡起双浆”的竖笛合奏从青川马鹿乡小学五年级2班的教室传出,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专心地吹着手中的竖笛;川莞一班的教室里,孩子们正和老师王红霞一起齐声朗读着语文课本;在板房与板房之间的“操场”上,一年级的同学在上体育课,“一二一、一二一”,他们喊着口号,迈着整齐的步伐……

  一年前的此刻,大地震动,建在半山腰上马鹿乡中心小学瞬间垮塌,这惊魂的一幕仍让孩子们心有余悸。一年后的纪念日,一台挖掘机在中午时分开进了马鹿乡中心小学的旧址,这片承载着沉痛记忆的废墟将被彻底推平。废墟下的清江河畔,由浙江湖州援建的新校舍正在紧张的建设中,9月份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将进入宽敞明亮的新校舍,迎接新生活。

  感恩牌再现感动无数人

  青川马鹿乡小学的许广是一个人们都熟悉的名字,一年前他和同学们在通往青川县城的救援生命线上,向过往的救援车辆高举感恩牌的一幕,感动了无数人。5月11日下午开始,在通往青川县城的公路边,马鹿乡小学的孩子们又向过往的车辆举起了感恩牌。

  “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青川加油!”仍然是一双双清澈无邪的眼神,只是此时此刻少了悲痛和忧愁。

  四年级的王帅的眼神里充满希望,他家的房子正在盖,很快就能住进新房。哥哥也重新去了广东打工。虽然妈妈身体不好,失去了田间劳作的能力,但他获得了东莞莞城区林阿姨的帮助,林阿姨将一直在物质和精神上支持他的求学之路。

  马鹿小学小记者班成立

  昨日下午,马鹿乡中心小学的小记者班成立了。在板房教室前,来自南方都市报、四川电视台、广元日报等多家媒体的记者们接受了孩子们的“采访”。

  “叔叔,做记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叔叔,怎么样才可以成为一名像你一样的记者?……

  各家媒体的记者对小记者们的问题一一做了回答。

  成立马鹿小学小记者班,目的是让他们通过学习新闻采访、写作、摄影,让更多的同学们获得锻炼胆识和锻炼才干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马鹿小学校长霍俊明表示,希望各家媒体的记者编辑们,以后在百忙之中来到他们学校,成为小记者班的辅导员。如果没有时间现场辅导,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每个小记者班的学生都有Q Q号码。如果有意成为小记者班的志愿者,请与Q Q号790729362联系。

  纪念活动

  中建八局员工献血表爱心

  你来祈福,我来献血。昨日,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联合东莞中心血站也到华南M A LL举办一场献血活动。60多名中建八局员工来到现场献血。“献出的血有限献出的爱无限。”中建八局员工刘匡已经是第4次献血了。“去年5·12的时候,我们近百名员工都想集体去献血,一打听说血库满了,今年有机会我们就不含糊。”献血车也吸引了很多市民献血。

  长安地王广场熄灯千人齐默哀

  昨晚,长安镇地王广场举行四川地震一周年大型纪念活动。晚7点30分开始,地王广场大屏幕上开始播放有关四川大地震的各类图片。播放活动持续一个小时,现场有专人解说,还配有音乐和朗诵。

  晚8点50分左右,地王广场上已自发地聚集了两千多人。在组织方引导下,他们围成了大大的心形,每人手里拿着蜡烛杯。为响应本报“熄灯一小时,燃烛点亮爱”的号召,地王广场数百户住户和100多大小商铺集体熄灯一分钟,人们点燃手中蜡烛,一起为去年地震中受灾人群默哀祈福。

  东城四川老板拍卖蔬菜5.12元/斤

  四川人王兵在东莞开餐饮店,他在自家饭店举办了一系列的“企业爱心日”活动:5.12当天营业所得全部用作捐款、以5·12元拍卖一斤蔬菜、还拍卖编号是512的会员卡。“灾难后,怎样度过困难,变得坚韧,需要我们自发组织一些事情”,王兵说。

  从今年开始,512变成了他们的“企业爱心日”。“我们能向社会承诺这点,一起来见证,希望感染和影响更多人。”该酒家还把自己的农副产品也派上了用场。比如:一份炮弹芋头或一斤有机蔬菜,以5.12元的价格进行起拍;荔枝场里有编号的荔枝树中,5号、12号树木也用作拍卖,51.2元起拍后,今年的该树荔枝归拍卖者所有。此外,编号包含“512”的V IP卡同样以5.12的价格起拍。

  莞城酒吧点瓶洋酒即捐50元

  昨晚,莞城运河东路上的一家酒吧也将爱心献给了四川灾区。每桌客人点了一瓶洋酒,就为灾区捐献50元爱心款。酒吧负责人表示,在地震一周年的纪念日里,想通过每售出一瓶洋酒捐献50元的方式,为灾区人民做点事。

  得知活动的意义后,不少来消费的客人纷纷赞同,并用实际行动去支持该项活动。

  市邮政局近百“爱心包裹”赴川

  昨日上午,近百爱心包裹飞赴四川。市邮政局称,爱心包裹得到不少市民支持。5月12日,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许多市民到邮政营业厅认捐“爱心包裹”,通过献爱心的方式向灾区小朋友献上一片爱心。当天上午,邮政旗峰路营业厅共收寄“爱心包裹”近百个。

  “爱心包裹”项目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旨在向灾区小朋友表达一份关爱之心。广大市民只需花100元,就能在全市各邮政网点捐购一个“爱心包裹”。市邮政局有关人士称“此次认捐活动从4月26日开始一直持续到6月26日。呼吁更多的市民加入这个队伍,让爱心飞赴灾区。”

  各大医院护士节“烛”福募捐

  5月12日,这个原本是护士节的日子如今变得如此沉重。记者从市卫生部门获悉,当天各医疗单位均未组织相关的庆祝活动。但不少医院都举行了悼念和祈福活动,并募集了不少爱心捐款。

  昨晚八点,东莞一医院就举行了主题为“缅怀5·12,沉痛哀悼震亡者,真心关爱幸存人”的祈福活动。近两百位白衣天使,点燃面前的蜡烛,祝福汶川、“烛”福中国。该院全体员工纷纷慷慨解囊,募集数万元捐款。

(编辑:钟素萍)

刘定国 郝莹 韩成良 严铧 邱韵菁 薛冰妮 黄超 卓奇文 莫晓东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救命的梨树又开花了”
    2009-5-13 6:19:00· 来源 : 长江商报

10日,四川地震灾区,民众用菊花祭奠遇难同胞。CFP图

  本报记者 王毅 发自青川

  “亲爱的老师,您在哪里?在梦里,我又拉着您的手,您的脸没有灰尘,没有血迹!老师,学校那棵当天救了我们命的梨树又开花了,虽然花儿没有以前那么茂密,虽然我们再也回不去,但是现在我们不会哭泣……”

  ——青川县原东河口小学学生朗诵诗歌《梨花漫天》

  2009年5月12日,四川省青川县无雨,早上的风却很大。居住在县城的人们早早起床,在县城唯一的广场上参加升旗仪式。人们右手紧贴胸口,国歌声响彻青川城。广场上,千余名受灾群众宣誓:坚定信心,重建家园。
  下午14点28分,人们聚在埋葬了780余名同胞的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为亡灵祈祷。这里的每一寸废墟,每一声鞭炮的哀鸣,使人们坚定地相信:祭奠遇难者,更是为了激励生者坚强生活。

  哀乐悼亡灵

  “亲爱的老师,您在哪里?”

  莫扎特的《安魂曲》11日14时在东河口地震遗址上缓缓响起,来自重庆、四川的音乐家用一曲曲哀乐,悼念亡灵。“请赐给他们永远的安息,并以永远的光辉照耀他们。”如唱诗般的合唱在这片废墟上逶迤盘旋,数千名群众深深地鞠上一躬,为遇难者默哀。
  “亲爱的老师,您在哪里?在梦里,我又拉着您的手,您的脸没有灰尘,没有血迹!老师,学校那棵当天救了我们命的梨树又开花了,虽然花儿没有以前那么茂密,虽然我们再也回不去,但是现在我们不会哭泣……”
  原东河口小学学生清脆而柔情的诗朗诵《梨花漫天》,又把在场的人们带回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那天崩地裂的时刻,让人们再次想起为“弓腰护学生”而遇难的东河口小学老师何清芳,在场的人们眼眶里涌动着泪花,和孩子们一起重复着诗句:“东河口小学的梨树,梨花还将漫天飘起。”

  废墟寄哀思

  从4697名遇难者名单中找出母亲的名字

  昨日,前往东河口的公路被堵得严严实实,一路上都是“地震遗址,请勿扰动”的提示语。匆匆前行的人们话语不多,但悲痛难抑,看到记者的镜头,掩面而去。
  下午两点之前,东河口遗址显得较为平静,然而过了两点,这种平静很快被打破,东河口冥币漫天,香烛遍地,硝烟味、鞭炮声飘荡在废墟上空,挥之不去。
  地震纪念碑旁的花店老板何先通,一大早起床,先将纪念碑周边清扫干净,再用抹布将刻有遇难者姓名的石碑细细擦干净,拿出从店里挑好的一支最漂亮的菊花,鞠躬献上。“5·12”地震中,何先通的大家族里,只有他和儿子活了下来。
  何天兰的大家族在地震中有20多口人遇难,只有他们小家的4口人还活着。她含着热泪,做好了亲人爱吃的饭菜,端到遗址附近,要让逝去的亲人们再吃一次人间饭菜。
  青川县交通局的周俊蓉,一到遗址就哭出声来,她抚摸着东河口遗址的纪念碑,手指从一个个名字上划过,终于,她从4697名遇难者名单中,找到了母亲胡秀珍的名字。鞭炮响起,她的哭声越来越大。
  一直到暮色降临,祭奠的人们仍不愿离去,祭奠亡灵的蜡烛还在燃烧着。
  与一年前相比,夜幕中的东河口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灾民开起小餐馆,有的在附近经营小摊,越来越多的人努力开始恢复正常的生活。

  ◇ “5·12” 地震一周年·北川

  周年祭,北川不哭

  超过10万人祭祀,交通拥堵近20公里

  本报特派记者 谭经田发自北川

  昨日,是“5·12”周年祭,超过10万人来到北川老县城的废墟上,追忆在那场灾难中逝去的生命。去年的昨天,他们都曾泪流满面、悲痛欲绝。而今,不见泪雨纷飞,坚强和自信重新写在了他们的脸上。

  超过10万人祭祀

  从北川县擂鼓镇到永安镇,不过是20公里的路程。从成都驾车前往北川老县城祭祀的吴先生,祭祀完后下午1点钟就到擂鼓镇的桥头了,但只到下午3点钟他还没能挪动一步。
  昨日一早,这段路就已经严重堵塞。早晨8点不到,记者从绵阳乘车前往擂鼓镇。司机说,正常情况下2个小时就可以到,但直到中午11时30分,记者才抵达擂鼓镇。路上,车子行至安县就开始像蜗牛爬行,仅仅两车道宽的公路上,塞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和摩托车。“一小时前进一公里,已经算是高速了。”一名摩托车司机开玩笑说。
  不少人下车步行,但汹涌的人流使走路也困难,有人干脆转道到沟渠里。
  73岁的芶德树昨日起了个大早,转了好几趟车从江油市赶来,与他一起来的还有9名邻居。芶德树说,北川的遇难者并没有他的亲属,“但今天是周年祭,就特地过来悼念。”
  据现场执勤的警察介绍,到昨日中午12时前来的人流已经超过5万人。“很多都是自发前来的,”该民警说,“昨日全天到北川老县城祭祀的人员将超过10万。”

  “好好活着就是最好的怀念”

  在一片全是瓦砾和碎石的废墟上,拉着一条白色的横幅,这条横幅标识了废墟曾经的身份——北川县曲山幼儿园。去年5月12日之前,这里飘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而今,这里空气里满溢的是烛香和震耳的鞭炮声。
  中午12点不到,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张先生默默地蹲在废墟旁,默默地烧着纸钱。地震中,张先生在幼儿园上学的儿子,永远被埋在了废墟中。经历了丧子之痛,张先生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悲伤之中,时常一个人悄悄地流泪。昨日,是儿子离开一周年的纪念日。张先生再次来到儿子遇难的地方,这次他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张先生说他想通了,“与其整天悲伤,不如好好地活着,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怀念。”
  前来北川老县城祭祀的人群中,很少再看到痛哭流涕、悲痛不已的。也许正如张先生说的那样,追忆只是为了坚强。生者坚强地活着,才是对逝者最好的追忆。

  ◇“5·12” 地震一周年·映秀

  儿子,妈妈还想跟你斗一盘“地主”

  本报特派记者 张勇军发自映秀镇

  能儿,妈妈还想跟你斗一盘地主。
  能儿,你这盘牌太烂了,你这次肯定输了。

  ——儿子张能生前最喜欢“斗地主”,周正荣祭祀特意带来一副扑克牌,陪儿子玩一把。

  昨日上午8点,大山里的映秀镇,终于迎来了少有的晴天。
  中滩堡村的妇女周正荣悄悄起床,她不想吵醒同挤一间板房的女儿、女婿。烧水、煮面,一切准备后,她开始催促丈夫、女儿、女婿起床吃早饭。“快点呦!”5分钟后,对于家人的“缓慢”动作,她开始有些不耐烦。还未等家人吃完早饭,她就拎起早就准备好的香烛、纸钱、鞭炮,还有扑克牌,向半山腰上的映秀镇“5·12”遇难者公墓走去。
  公墓上早已人山人海。祭奠的人们一批接一批地涌了上来。周正荣点燃香纸,坐在公墓前,望着儿子遇难的方向,一字一顿地默默地念叨着,“能儿,你走的时候,都没有喊声妈妈,妈妈还想跟你斗一盘‘地主’。”
  说完,周正荣用沾满泪水的手,将纸牌分发成3堆,和女儿一起,陪去世的“儿子”斗起了“地主”……观者无不落泪。

  “妈妈再也不催你上班”

  在周正荣眼里,23岁的大儿子王能善良孝顺,是她的骄傲。这一年里,周正荣从未摆脱对儿子的思念。
  “能儿啊,都怪妈妈不好,当初不该催你上班啊。”周正荣家住中滩堡村4组,距离映秀镇仅2公里。由于她家的位置处于映秀至卧龙熊猫保护基地的必经之地,拥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的周正荣,开了间农家乐,生活原本富足幸福。
  2008年5月12日上午10点多钟,在映秀镇开面包车跑客运的儿子王能,还在埋头大睡。“娃子,还不起来去跑生意,不多挣些钱,你靠啥娶媳妇嘛。”周正荣一声催喊,王能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驾车一溜烟跑了。
  然而,儿子的这次匆匆一别,竟成了他与母亲的永别。“无论做生意回来多晚,哪怕是我睡了,儿子都会在站在床前喊一声‘妈妈’,让我知道他安全回家了。”谈及孝顺的儿子,周正荣泣不成声。“那天,我真不该催他上班啊。要是在家里,他就会没事的。”

  “妈妈还想跟你‘斗地主’”

  周正荣蹲在儿子的墓前哭泣,随后而来的女儿、女婿,在一旁烧着纸钱、纸衣等。熊熊地大火,照红了周正荣痛哭的脸庞。“能儿,妈妈还想跟你斗一盘‘地主’,这样你就不会无聊了。”在周正荣的记忆里,儿子是一个老实人,他没有什么爱好,就喜欢和妈妈、妹妹一起“斗地主”。
  周正荣说,儿子只要有空,就会拉上妈妈、妹妹一起玩“斗地主”。虽然是一家人,每次“斗地主”还得带点“彩”。
  “他耍得好。”周正荣说,儿子每次都能从她们手中赢钱,这让周正荣一直不服气。可是儿子去世后,这些快乐早已成为往事。
  “能儿,妈妈还想跟你斗一盘‘地主’。”嘈杂的公墓上,周正荣蹲在地上,打开纸牌的包装,将纸牌分了3堆。发牌的每一个动作都很认真。公墓前,周正荣、女儿,和去世的“儿子”玩起了“斗地主”。周正荣这次很幸运,拿到一张“大王”,还有几张大牌。周正荣翻开“儿子”的牌一看,“太烂了”,“你这次肯定输了。”周正荣对着公墓喃喃自语。女儿见状,喊了一声“妈妈”,母女抱头痛哭。
  牌打完,周正荣将纸牌一张张扔进祭祀的火里。她说:“我希望你好好保佑弟弟读书,考上好大学,过上好日子。”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大事记
    2009-5-12 10:23: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12日电 今年五月十二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此次地震灾区总面积约五十万平方公里、受灾群众四千六百二十五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八千四百五十一亿多元。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以下为地震一年来发生的主要事件:  
  二00八年五月十二日,十四时二十八分,四川汶川县发生八级特大地震。胡锦涛立即作出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晚八时,温家宝抵达都江堰市指挥抗震救灾。

  五月十三日,救援部队和相关人员进入被夷为平地的北川县城,营救出首批受灾群众。当日,救援部队到达震中汶川映秀镇展开搜救。

  五月十五日,日本政府派遣的第一支救援队飞赴北京。这是此次地震以来中国政府接受的第一支外国救援队。

  五月十六日,胡锦涛抵达四川绵阳,同先期抵达的温家宝共同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五月十八日,国务院发布公告,决定二00八年五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为全国哀悼日。

  五月十九日,十四时二十八分起,全国人民默哀三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哀悼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

  五月二十二日,温家宝再赴四川地震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五月二十四日,温家宝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汶川映秀镇会面,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五月三十一日,抗震救灾部队一架“米·一七一”运输直升机在汶川县映秀附近失事。机上有机组人员和因灾受伤群众共十四人。十天后直升机残骸被发现,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六月五日,温家宝飞抵四川绵阳,察看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情况。

  六月八日,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八月三十一日至九月三日,温家宝第四次前往四川地震灾区。

  十月八日,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十一月十二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正式开园。

  十二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胡锦涛前往绵阳、德阳、成都、阿坝等重灾区,了解灾后恢复重建和群众生活情况。

  二00九年一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温家宝前往北川、德阳、汶川等地,和灾区人民一起过年。

  三月二十日,世界银行同中国政府签署文件,向汶川地震恢复与重建贷款项目提供七点七亿美元的贷款。这一项目是世行迄今最大的紧急救援贷款项目。

  五月七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举行“五·一二”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情况通报会。汶川地震共造成四川六万八千七百一十二人遇难,一万七千九百二十一人失踪。其中死亡及失踪学生共五千三百三十五人。
 
 
    编辑:李俊萍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余姚市谢家路村和青川枣树村结对帮扶签约
    2009-5-12 23:26:35   来源:广元新闻网
 
本网讯( 王正一  何仁军)  2009年5月9日,对浙江省余姚市谢家路村和四川省青川县枣树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两个村在宁波市援建指挥部、青川县委、宁波援建黄坪分指挥部等单位领导的见证下,在温总理视察过的枣树坝举行了村党组织先锋工程建设“1+1”结对帮扶签字仪式。

      

余姚市谢家路村是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先进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优秀小康村。青川县枣树村是“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示范村,是灾区精神家园建设的示范村。宁波援建黄坪分指挥部本着把“富而思进求发展,永不满足创新业”的谢家路精神与“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的枣树精神相融合,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困难和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加速枣树村的灾后恢复重建进程,促进谢家路村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了两个村的结对签约。

在签字仪式上,谢家路村钱建康书记代表谢家路村全体村民给枣书村送来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慰问了枣树村4个特困党员,给每个党员500元慰问金。两个村当场互相交换了励志赠言:富而思进求发展,永不满足创新业(谢家路村赠言)和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及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枣树村赠言)。为表示感谢,枣树村村民给远道而来的宁波客人送上了他们亲手做的各种点心。

 

钱建康书记表示:他在今年3月27日就来到过枣树村,现在才过去短短一个多月,枣树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变美了,老百姓的笑容多了,说明枣树村的群众是乐观向上的,他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非常感谢宁波援建黄坪指挥部的领导为谢家路村搭建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让我们两个村能够结对,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并且把我们的党建工作搞好,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编辑:蒲刚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县举行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周年活动

发布时间(2009-05-12 14:15) 发布者:尹海波 


群众代表在纪念活动上发言

 

纪念活动现场

 

为重建美好新家园宣誓

  5月12日,在“5.12”特大地震周年之际,青川县委、政府在青川县乔庄镇滨河广场举办庄重简洁的纪念活动。来自青川县各部门的机关工作人员、学校学生、志愿者和县城群众参加了纪念活动。纪念活动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开明主持。

  志愿者代表张平,群众代表弓连书,学生代表马立珠……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分别表述着对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同胞们的缅怀之情。市民眼含热泪,饱含哀思,再次回忆伤痛,哀悼亲人。浙江省援建青川指挥部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克,青川县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浩生分别代表浙江与青川表达了对死者的哀悼,介绍了一年来青川灾后重建项目的开展情况,家园的建设情况,青川的发展蓝图……

  “感恩祖国,感谢浙江,铭记大爱无疆;负重拼搏,克难攻坚,坚定必胜信念;同舟共济,不胜不休,凝聚众人力量;又好又快,科学发展,重建美好青川。”过去的伤痛我们铭记心中,但我们不会沉溺其中,我们已坚强的站立起来,以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奋战在新家园的建设征途上。(曾德冲 尹广建)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县委、县政府致社会各界的感谢信

发布时间(2009-05-12 16:23) 信息采编:尹海波 


  值“5·12”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中共青川县委、青川县人民政府诚挚地向战斗在我县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机关干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政法干警,医疗卫生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和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帮助青川的全国党政军民,倾情对口援建的浙江人民,向无私帮助的海外侨胞和国际救援组织、国际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年抗震救灾,一年浴血奋战。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社会各界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与震不垮的青川人民心心相印、守望相助,携手并肩、共克时艰,用生命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用热血和力量生动诠释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青川人民抗震救灾的壮举将永载史册,社会各界无私援助的义举将彪炳千秋!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在社会各界和浙江人民的全力支援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发扬“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的豪迈气概和“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自强精神,不等不靠,苦干实干,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经济社会发展好于预期。全力以赴开展项目建设“双百攻坚战”,一批批民生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9月将基本完成。44所学校将在9月份竣工,明年春季学生将在永久性校舍学习。医疗卫生设施加快建设,34个卫生院和156个村级卫生站将在年内建成,确保群众“病有所医”的需要。道路、饮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加快恢复。农业特色产业和工业基本恢复,以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为重点的旅游业势头良好。一季度经济形势呈现“止滑回升、形势趋好”的态势,全县GDP实现3.1亿元,比上年末加快20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3亿元,增长3.9倍。全县呈现出重建全面加快、经济回升提速、社会政治稳定、干群精神振奋的良好局面。

  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但摧不垮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意志和精神,摧不垮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我们将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县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大局和“提速加快、又好又快”的工作主调,按照“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要求,全力以赴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深入实施资源转化战略,不断推进开放合作,全面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青川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中共青川县委
 青川县人民政府
 2009年5月12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县委、县政府致浙江社会各界的感谢信

发布时间(2009-05-12 16:18) 信息采编:尹海波 


   值“5.12”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中共青川县委、青川县人民政府向浙江省委、省政府和5000万浙江人民,向战斗在青川灾后恢复重建一线的广大援建干部和援建队伍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面对举国震惊、举世震动的特大灾难,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口援建青川工作,浙江5000万同胞血脉同搏,爱心涌流,纷纷以各种方式支援青川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一年来, 赵洪祝书记、吕祖善省长等300多名省、市、县领导先后来青川看望慰问受灾群众,研究对口援建工作。浙江社会各界主动为青川灾区捐款捐物价值4亿余元,帮助青川人民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为我县夺取抗震救灾重大胜利、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作出了突出贡献。

  爱心越千山,患难见真情。在过去的十二年里,浙江先后投入帮扶资金1200多万元,帮助我县发展产业、建设新村、改造道路、维修桥梁、建设学校,使我县绝对贫困人口减少5000多人。青山作证帮扶情,群众不忘浙江恩。浙江对口帮扶的实绩写满了青川的村村社社,口碑树满了青川的山山岭岭。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体援建干部和援建队伍始终与青川灾区人民心相连、情相牵,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大力发扬“四个特别”、“四不怕”精神和“五干”作风,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克服工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困难,以准军事化的工作作风、以事不过夜的效率、以援建青川为己任, 边安顿,边工作,日夜奋战,建幸福工作,筑爱心丰碑,赢得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一年来的援建工作,充分展现了浙江人的风采,大大书写了浙江人民的博爱与豪迈,深刻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同胞情谊。全面展示了事不过夜、雷厉风行的浙江速度、“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的浙江精神。

  树高千尺不忘根,长江万里有源头。浙江波澜壮阔的援建工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改变着青川25万人民的命运,必将在浩瀚的历史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浙江人民是我们最珍贵的朋友、最挚诚的兄弟、最可敬的亲人。浙江人民的深情厚谊,青川人民永远铭记,世代感恩!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浙江人民的强力支援,我们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青川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中共青川县委 
青川县人民政府
 2009年5月12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沉默伤痛选择 地震灾区一位基层干部的心路历程

中国机构网   2009年05月14日 09时27分 
 
 
    新华网北京5月13日电 题:沉默·伤痛·选择——地震灾区一位基层干部的心路历程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李柯勇、储国强

    汶川地震一周年前夕再次见到他,看到的是一脸沉默。

    他是个普通的灾区干部,受过一些表彰,但没多少人知道。他很忙,灾后重建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还在为自家重建房子发愁,怕贷了款还不起。他也经常说笑,会在饭桌上打酒官司,偶尔发几句牢骚,生活似乎又恢复了从前的平静。

    我们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在去年震后第三天,青川县木鱼镇救援现场:一个细瘦的男人,满身灰尘汗渍,站在小山般的废墟上,挥舞着双手,指挥吊车拉开水泥板,身形如一张紧绷的弓。

    当时正在营救一个被困50小时的人。为摸清情况,他两次钻进水泥板狭窄扭曲的缝隙,只留两只脚在外头,鞋上沾满泥土。乍一看,还以为是个被压的遇难者,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后来,他和别人吵了起来,强硬地说:“没时间了,该冒的险就得冒!”

    两天后,我们又邂逅了他。当时已是凌晨,四处漆黑一团,一间灯光昏暗的厂房里,几个干部模样的人正在搬运整理方便面、矿泉水,他也在其中,满眼的血丝和疲惫,说话都没有力气。

    去年没来得及报道他,但那弓一般紧绷的身影、露在废墟外的脚、强硬的眼神、眼中的血丝,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听说,这是个英雄,在他的指挥下,从废墟里救出了31个孩子。

    这一年间,他经历了怎样一番心路历程?

    灾难与抢救

    他叫周万贵,51岁,青川县木鱼镇人大专职副主席。灾难来临时,他忽然发现自己成了镇上的最高领导。

    当时他正在木鱼宾馆二楼开会,冲到街上,满眼的断壁残垣,房倒屋塌,树木折断,人群呼号。显然,这是一场前所未见的严重灾难!镇党委书记、镇长都在30公里外的县城开会,一个副镇长已经遇难,手机没有信号,对外联系中断……他意识到,自己责无旁贷。

    他当即把身边的职工拢在一起,分两个方向,组织群众往空旷地带撤离。然后就不停地跑,去小学、工厂这些人多的地方看,又钻进已经塌了一半的医院里抢搬药品……

    这时,外面不知谁喊了一声:“中学!”

    周万贵的心像是被鞭子抽了一下,头“嗡”地一声就大了。他赶紧往中学所在的山坡上跑,边跑边大声喊人。很多群众闻声跟着往山上跑,一会儿就聚集了上百人。

    冲到门口,周万贵只觉全身僵硬,呼吸都快停止了,两条腿仿佛是不由自主地往前迈。还有100米,他想尽快赶到现场,却又希望这100米永远跑不到头……

    人们疯狂地冲上废墟,用肩扛,用手刨。埋得浅的人被救出来了,可是很多人埋在废墟深处,光靠人力搬不动。周万贵对派出所民警说:“你们去调装载机和挖掘机,不愿意来,就强行押过来!”

    装载机来了,周万贵就站在铲斗里,透过机器的轰鸣,大声喊着指挥司机起吊预制板。喊到傍晚,嗓子哑了,有人拿来一个哨子,他就吹着哨子,用手势继续指挥。

    有一次,他正准备爬上铲斗,因为光线暗,还得顾着脚下的砖石,头猛然撞在了铲斗的铁齿上,他当场滚在废墟上昏了过去。缓过来,摸摸被血水浸湿的头发,又爬上铲斗继续指挥。

    层层叠叠的预制板太复杂了,他经常要冒险钻进废墟空隙去查看。余震不断,有人惊呼:“老周,不能去!”可周万贵知道,怕也没用,他在具体指挥救援,没人能代替他钻进来。

    三天三夜,他没合过眼,没吃一碗方便面。到最后,脸上一搓就掉一层皮,站着就能睡着。14日,有人递给他一根沾着泥巴的黄瓜,他在胳膊上胡乱蹭两下就塞进了嘴里。

    生死与无奈

    作为现场指挥者,周万贵的手指向哪里,哪里的被埋者活下来的机会就大些。然而,这是一项痛苦的权力。

    周万贵只能选择先救多的,再救少的;先救近的,再救远的;先救容易救的,再救难救的。四处的呼救和哭声此起彼伏,亲属们绝望地用铁锨撬,用手挖,很多人十指鲜血淋漓。周万贵内心充满了悲伤和无奈。

    哀求他的人群里有他的三个外甥,他们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被埋,循声已找到具体位置。那是他亲眼看着长大的两个孩子,十多岁,都很爱笑,每次见他就甜甜地叫“舅爷”,小时候还爬到他腿上来淘气。

    他听着外甥的哭喊,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决定。“如果我是个普通人,先救亲戚谁也没话说。可我是个干部,代表着党委、政府,要是先救外孙,老百姓会怎么想?”

    13日凌晨,他的外甥们自己找人把男孩挖出来了,还活着,但失去了一条腿。第二天,又把女孩挖出来,已经死了。外甥们并非不理解周万贵的难处,但心里疙瘩总是难解开。周万贵难过又愧疚。

    至今,周万贵依然认为自己当时的决策没有错,可是他不时问自己: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我能不能再多救一个、再救一个?

    我们看到,说这些时,他眼角闪着泪花。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与泪水

    地震之后,他一直不知道自己家里的状况。直到午夜,才有人告诉他,他妻子出门不在家。第二天才得知80岁的老母亲被邻居救走了。14日早上,又有人来告诉他,他母亲昏倒了,他抽空跑去看了一眼,委托邻居照看,又跑回了救援现场。

    最让他牵挂的是一双儿女。女儿在成都一家幼儿园当老师,儿子在青川县城读高三,地震后两人一直没有消息。他们情况怎么样?他没时间想,也不敢去想。

    14日下午,他正在废墟上指挥吊车,忽然发现不远处的人群里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定定神,仔细看,果真是自己的儿子!

    儿子是翻山越岭步行回来的。周万贵把儿子瘦弱的身体紧紧地搂在胸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整整三天了,他经历了那么剧烈的心灵冲击,一直没哭过,这时眼泪突然就下来了,大滴大滴地打在儿子的肩膀上,怎么也止不住。

    得知女儿的消息是在一周以后了。此前女儿已经给他打了几百个电话,从来都接不通。忽然听到了父亲的声音,女儿放声大哭……

    心痛与职责

    第三天15时许,废墟下隐约传来呼救声。周万贵立刻让作业的机械熄火,顿时现场一片安静,大家听清了,是一个细微的女声。这就是被困50小时的女孩何翠青。

    具体压在什么位置?底下情形如何?必须下去查看。于是有了让周万贵永生难忘的一段对话。

    女孩见有人钻进来,就喊:“叔叔,你把我拖出去嘛!”

    “你腿压着呢,拖不动。”

    “叔叔,你不要出去嘛,陪我说会儿话嘛,我害怕。”

    女孩的声音已经非常微弱,每一个字都像是用最后一口气吐出来的,一下一下刺在周万贵心上。他知道必须马上采取行动。

    当时废墟下弥漫着浓烈的异味,他只戴了一个薄薄的纸口罩,他一边打着手电察看地形,一边跟女孩聊天,问她叫什么,哪儿的人,女孩边说边哭。

    眼看着一个如鲜花般的生命即将凋萎,周万贵心痛难当。他一咬牙退了出来,指挥救援机械立即采取行动。

    13岁的何翠青也是个不寻常的小姑娘。地震时,她本已跑到走廊上,又返回寝室叫醒正在午休的伙伴,自己却错过最佳逃生时间,右小腿被迫截肢。后来,她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面对如此重大的灾难,谁都会本能地恐惧和软弱。可灾区的基层干部没有后退余地,哪怕面对的是生死边缘。

    地震在木鱼镇河流上游造成了一个堰塞湖,5月25日,周万贵带人去那里清理。下午4时许,突然发生6.4级余震,眼看着两侧山坡上巨石裹挟着漫天尘土直滚下来。周万贵心往下沉:这回是逃不掉了。所幸,死神擦肩而过。

    “没有心理阴影是不可能的。”他说,“你现在看见很多干部都在笑,其实心里还在哭!”

    委屈与愧疚

    8月30日,在街上,一个人突然跳到周万贵面前,指着他鼻子破口大骂:“你早就该挨打了!”

    这是个40来岁的中年男子,以前跟周万贵很熟。周万贵一般都叫他的小名“二娃”。听见这个晚辈骂自己,周万贵的火“腾”就起来了,两眼盯着对方问:“为啥子?”

    “你为啥不先救我的娃儿?!”

    二娃的儿子也在地震中遇难。当时二娃的父亲听到了废墟下孙子的哭声,曾经哀求过周万贵,而周万贵实在无法帮他。从外地打工返家的二娃听说此事,就把丧子之痛发泄到了周万贵头上。

    周万贵气血上涌,觉得受到了莫大的委屈。他想解释,却找不到足够的言辞,最后只迸出来一句:“你的娃是命,我救的娃就不是命?!”

    没见过周万贵指挥救人场面的二娃不明白周万贵说的是什么,幸亏许多知情者在场,一场冲突才化归平静。

    冷静下来,周万贵的愧疚之情又油然升起。毕竟,自己再委屈,也大不过丧子之痛啊。

    压力与生活

    抗震救灾之后,紧接着是更加繁杂的过渡安置和灾后重建。

    起初,周万贵负责救灾物资的收发。当时全国各地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来,他昼夜守在物资存放点,清点、登记、搬卸、分发,经常是一整天只来得及吃一碗方便面。

    他还分管集镇受灾居民的安置。木鱼镇是青川县房屋损毁最严重的乡镇,仅集镇部分就涉及1410多户。为寻找建板房的空地,他一户一户地找周边企业和农户商量,还要协调通水、通电、通路。

    重建永久性住房更难,常常是几十户人家住一栋楼,产权状况复杂,意见难以统一。周万贵只能和同事们一栋楼一栋楼、一家一家地去协调……

    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这一年,木鱼镇每个干部都跑烂了几双胶鞋。

    现在周万贵每晚都可以回家住了,尽管也是个简陋的板房。可是,每当回到家,他又不得不为自家的状况发愁。他家房子也要重建,可钱成了问题。除了国家给的补贴,还要贷款和自筹。周万贵说:“我都50多岁了,就这点收入,贷了款何时还得清呢?”

    木鱼镇共有22名干部,全都要重建住房。但他们决定先帮百姓建房,自己最后再建。所以周万贵家建房尚未正式提上日程,这给了他一点喘息时间。

    就在我们再次见到周万贵几天前的一个晚上,他又梦到了地震,又是山摇地动,清楚地看见房子在垮。他惊醒了,四周却是静悄悄的黑夜。

    当过兵的周万贵言语简练、整洁利落,偶尔会把裤脚凉快地拉到膝盖上,颇有些满不在乎的风格。他说:“承受压力也是职责,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带着伤痛继续生活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家书画笔会义卖捐赠青川地震文化公园

作者:许喜林   05-14 09:20:18 
  本报讯 5月12日,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北京吴东魁艺术馆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纪念5·12大爱颂名家书画笔会及义卖义演在京举行。艺术家们伸出友爱之手,捐献精心创作的书画艺术作品并进行义卖,所得款项捐建四川省青川地震文化公园。
  据了解,在此次拍卖作品中,中国美协丹东分会主席李世元捐献了《胡锦涛主席在汶川》画作;中国宋庄当代艺术研究院院长蓝犁捐献了《虎妞图》画作等。

稿件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薇萍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虞市援建青川茅坝乡创出自身特色
 
新华网浙江频道( 2009-05-14 11:13:46 )  来源: 上虞日报 编辑: 顾颖
 
    自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以来,我市对口支援四川灾区青川茅坝乡,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进川8个多月以来,我市援建人员临危受命,克服困难,抢抓时间,科学安排,注重造血与输血并重,有序、有效、有力地开展各项援建工作,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

    青川茅坝乡崇山峻岭,岩性松散,这给
我市援建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为此,我市援建指挥部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前提下,开辟出了一条既符合当地实际又有利于推进援建工作的新路子。目前,我市按照既定的三年援建规划和2009年度援建工作计划,正全力推进茅坝乡中心小学、卫生院、凉茅公路、漫水桥、农房等重建项目建设,全面掀起了灾后重建的高潮。

    在具体援建工作中,我市援建指挥部会同各施工单位,把援建工作与党建工作结合起来,成立了援建工程联合党支部和共产党员突击队,出台了“党建促援建”活动的具体工作意见,以此助推对口援建工作不断上新台阶。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祝荣法说,联合党支部在各类需要多方协调的工作环节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共产党员突击队在道路保通、应急保障、重点突击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极强的应对能力,每一个项目实施,都有一名党员突击队员在现场保驾护航,成为解决突发事件的一股重要力量。

    为了迅速恢复当地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挥部人员进村入户进行调查研究,摸清当地原有的经济结构、发展状况和主要特色。在实际帮扶中,既把精力投放在重建基础设施、提供资金补助上,又把目光瞄向长远发展上,做到“输血”与“造血”两不误,围绕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全面开展产业扶持等一系列帮扶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乡的经济复苏。目前,援建指挥部已开始规划建设1000亩核桃基地、1000亩高山蔬菜基地,并成立了青川震后首家果蔬专业合作社,还邀请上虞市农技专家在当地培育西瓜苗,准备推广20亩种植面积,带动当地农户致富。

    实习生 阮宇芳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危难时刻显真情 服务“三农”永不停
2009-5-14 10:38:37 李晓美,张勇 金融时报
    “5.12”汶川特大地震,青川农村信用社员工伤亡12人;全辖38处房屋全部不同程度受损,加固维修后能使用仅4处,其余需全部重建;办公设施、电子化建设、安防设施等基本损毁,直接经济损失达1.1亿元。

  面对巨大灾难,作为立足“三农”、服务地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青川农村信用社,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坚持自信自救的同时,不等、不靠,发扬“山垮、房垮、信合精神不垮,桥断、路断、服务三农不断”的四川信合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全力以赴协助政府抗震救灾和支持灾后重建,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增强灾后重建的金融服务功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受灾群众的一致好评。

  2008年5月26日中午12时10分,县联社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电话响起了急促的铃声,请县联社理事长贾武普接电话。“我是贾武普,请讲”。电话传来了县委书记、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李浩生洪亮的声音。“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全县灾民的救灾资金由农村信用社送发,这是‘救命钱’,县联社必须立即调集车辆、组织资金和人员,迅速将现金送到各乡镇人民政府,并由当地信用社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发放给灾民手中。”“请放心,我们坚决完成这一艰巨工作任务!”贾武普理事长回答十分干脆。这是命令,这也是农村信合人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接受这一任务后,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毅然挑起了这一工作重担,充分展示出了农村信合人争当新形势下农村金融主力军的风采。

  灾情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当接到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命令后,县联社理事长贾武普立即组织召开紧急会议,迅速安排落实县抗震指挥部下达的既艰巨而又光荣的工作任务。一是县联社成立了“救灾资金送发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制定方案,落实责任,明确领导班子各成员的职责,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由理事长负总责,主任负责现金调运与组织,监事长负责安全保障,副主任负责资金的送发。三是紧急调集现金110万元,调集车辆5台,组织人员20人,分别在县联社理事长的带领下,兵分两路,即刻出发,他们带着党和政府的关怀,火速奔赴木鱼、乔庄两个重灾区,送发青川县首批专项救灾资金。四是组织乡镇信用社员工全力协助各乡镇做好灾区救灾专项资金的及时送发工作。

  因遭受“5.12”汶川大地震的严重破坏,人行青川县支行的金库一时难于恢复。加之县联社金库被损毁,兑付灾区救灾资金急需大量的现金,必须到150公里外的广元市提取。路途遥远,道路崎岖难行,并常有飞石、山体滑坡和余震不断等次生灾害发生的危险。但困难再大、山路再险也没有吓倒青川农村信合人!他们怀着“急灾民之所急、想灾民之所想”的一片赤诚之心,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先后调集现金15.6亿元,确保了全县救灾资金和重建资金的及时发放。5月30日,县联社主任王银生亲自带领4名信用社员工,在公安、武警的配合下,冒着高温和生命危险,历时10余小时,从人行广元市中心支行及时提取回现金5000万元。

  据统计,震灾以来至2009年4月20日,县联社累计行程4650公里,出动车辆93台(次),31次从人行广元中心支行押运回现金15.6亿元;累计行程52000公里,出动车辆960台(次),480次从县联社向乡镇信用社押运现金16.1亿元。同时,代理发放全县农户住房重建补助、退耕还林补贴、粮食直补等款项322.5万笔、金额16.75亿元。在抗震救灾会议上,县委书记、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李浩生激动地说:“你们在关键时刻为县委、县政府分了忧,解了难,为灾区人民群众的思想稳定,及时解决了灾区人民生活上的燃眉之急,功不可没,我代表灾区25万人民感谢你们。”

  地震发生后,农村信用社积极落实省联社和青川县委、县政府灾后农房重建安排部署,利用信贷杠杆,紧急制定多项措施,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急受灾群众之所急,想受灾群众之所想,以小额农贷为依托,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建立“帐篷银行”、“流动服务点”,方便快捷地为灾民提供金融服务,全力支持灾后农房重建,为青川灾后农房重建作出了应有贡献。

  联社要求每位员工都要认识到“三农”是信用社生存发展的衣食父母,支持农民灾后重建是关系到信用社长期稳健发展的关键所在,尽职尽责,热忱服务是对信合员工最好的履职考验,提出了“我们难,农民更难;我们苦,农民更苦,我们信合人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帮助农民兄弟”的口号。联社要求全县信用社要满腔热情地支持灾后重建,在坚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受灾农户重建家园的资金需求。

  为摸清、摸准灾后重建资金需求,联社在抗灾事务多,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及时集中全县的信贷力量,深入到各村组、农户家中,了解农房受损情况,信贷资产损失情况,资金需求情况,为发放救灾贷款提供第一手资料。联社班子成员多次亲自带队到木鱼镇文武村等灾情较重地进行专题调查。通过与受灾户座谈,与村社干部了解,到房屋受损地察看等方式,对全县62375户受灾农户进行了全面调查,需完全重建户46640户,占比74.8%,维修加固户15735户,占比25.2%;需贷款支持58521户,占比93.8%,无需贷款支持3854户,占比6.2%;贷款需求资金11.7亿元。

  为使灾后重建信贷支持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联社举办了支持农房重建培训会议,并多次向县政府领导汇报,各信用社主动加强与乡镇党委的联系,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协调解决贷款发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化解各类矛盾。一是抓好援建资金的组织。在政府的协调下,积极争取到大部分外援指挥部和企业在信用社开立账户,仅城区内信用社新开户达23户。二是抓好灾后新兴企业资金组织。采取一社一批,一人一户上门进行攻关。三是以蜀信卡为契机,抓好单位员工及城乡居民重建资金组织。

  全县农村信用社坚持“程序就简、特事特办”的原则,在“5.12”震灾各营业网点恢复营业后,均开通了“贷款绿色通道”,设立了抗震救灾贷款发放专柜,安排专人负责,确保抗震救灾贷款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并实行首问责任制和限时服务制,对符合条件的农房重建贷款快办快结,并积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信用社对受灾农户重建贷款全部执行基准利率,一律不上浮;对因灾不能按期偿还贷款的农户,主动办理贷款延期。

  为确保农房重建贷款合规、及时,联社先后6次派出10个督导组,对全辖所有网点农房重建贷款进行督导检查。各信用社对农房重建贷款条件、额度、利率、期限等情况进行了贴榜公示。截至4月20日,全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农房重建贷款12074户、29662万元,比年初净增8261户、19386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农房重建信贷投放的100%。在县委县政府主持召开的农村信用社重建专题会议上,县委书记李浩生对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房重建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震灾后,全县农村信用社承受住了巨大压力,克服了各种困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支持农房重建力度大,金融服务效果好,为青川灾后重建作出了积极贡献,县委县政府满意,人民群众也满意”。
(证券之星编辑整理)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特殊礼物”送别青川班同学

2009-05-14 10:29:55  珠海新闻网 编辑:甘慧茵

  

  坚强的孩子们此刻也抑制不住泪流满面。 图均为本报记者 于燕敏 摄

  

  

 

  记者刘联报道:“重返家乡祝一路平安”;“选择坚强,明天会更美好。”昨天下午,珠海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举行温馨的欢送大会,欢送即将离开珠海返回家乡的青川班学子。珠海市政协副主席刘青华专程赶到学校与同学们话别,表达了爱心之城珠海对大家的祝福。

  青川学子:我们会将爱传递下去

  经过在珠海9个多月的学习,今天清晨,在珠海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就读的38名青川班学子将乘飞机返回成都。在昨天的欢送会上,除了专程赶到的市领导外,还有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王月同学代表青川班学子向大家表达了他们的心情:“地震震塌了我们的房子和教室,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是你们伸出手让我们重返校园。你们的爱心我们会永远铭记在心,并将这份爱不断传递,为社会做出我们的贡献……”

  “在珠海生活的每一天,我们都不会忘记。无论是春节来看望我们的青鸟集团的领导,还是食堂给我们做可口家乡菜的师傅,还是帮助我们的老师同学,我们都会永远记得。”同学们都表达着自己的不舍和感恩。文燕同学红着眼圈告诉我们:“我很想回家,但也舍不得珠海,地震后这么多好心人在关心帮助我们,我会永远铭记所有好心人,今后也会去帮助其他人。”

  “大爱无疆,大德无声。所有人的恩情我们毕生不忘,他们给我们的爱,我们会继续传承发扬。”带队的冯老师代表四川省青川县姚渡镇中心学校向珠海北大附属实验学校赠送了锦旗。

  珠海老师:希望你们满载阳光而去

  为了欢送青川班的同学,珠海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的学生们连夜制作了“青川加油、四川加油、中国加油”等标牌,而且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就是用各种丝带和彩纸包装好的苹果。高一年级的李科同学告诉记者,青川班的同学马上就要回家了,真替他们感到高兴,很希望他们一路平安,所以选择了送苹果。当一个个精美包装的苹果送到同学们手上时,孩子们流下了感动的热泪,连平日非常坚强的男生也抑制不住红了眼圈。高年级的同学和青川班同学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老师们也依依不舍,青川班的政治老师范小梁告诉我们,在巨大的灾难面前,这些孩子展示出的坚强,在学习上的坚毅和永不言弃,让我们看到了灾区的希望。希望他们满载阳光而去,建设美好家园。

  刘青华也向同学们表达了爱心之城珠海给大家的祝福,此前,珠海市妇联等社会各界还专程到校看望同学们并送上慰问金等。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珠海的同学为青川班学生鼓劲。

  

  

  

  

  

  “在珠海生活的每一天,我们都不会忘记。”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广元市长救灾流泪引热议 自称曾对媒体反感
2009年05月14日 10:22 来源:新京报 
地震后,广元市市长马华在受灾现场泪流满面。视频截图
 

  - 对话人物

  马华

  广元市市委副书记、市长,1957年7月生,四川平武人,曾任绵阳市副市长,德阳市市委副书记。

  4月9日,广元市市长马华说起广元的重建,感慨“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做一件事要付出比其他地方更多的努力”。

  重建难度大

  推广钢木结构房子

  新京报:四川六个重灾区中,广元的灾情有什么特殊性?

  马华(以下简称“马”):特殊性在于广元受灾面大,每个县、每个乡镇都受灾了,4县3区中,有两个极重灾区,其他都是重灾区。

  另外,从自身条件来看,广元又表现为“三多一弱”。“三多”是,多为高山深谷区域,多为交通不便,至今还多为余震频繁地区。

  “一弱”是指,广元是典型的连片贫困地区,地方财力和群众收入水平大大低于全国、全省水平。

  这几个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做一件事要付出比其他地方更多的努力。

  新京报:尽管有困难,广元的重建特别是农房重建,在四川还是走在前列的,你们是怎么克服困难的?

  马:我们的农房重建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到后来发现困难,进行了适时调整。

  广元需要恢复重建的农房是195950户,面积很大。需要的红砖是45亿匹,但整个广元的生产能力满打满算只有31亿—32亿匹。这样的后果一是供应不足,二是价格高涨,百姓承受不起。

  如果不想一个根本的解决办法,国家给老百姓的建房补助就在砖的涨价中消耗了。

  于是,我们调整结构,推广一些钢木结构的房子,相比砖混结构,具有抗震性能好、价格低、工期短等优点。

  另外,我们还对面积进行控制,因为本来就受灾了,加上广元老百姓的收入也不高,负债过高也不是办法,就积极引导老百姓控制面积。

  规划要科学

  不能是政府花钱不心疼

  新京报:我们在基层听到了一些声音,原来是三年重建,后来提前到两年完成,不少基层干部觉得有些压力,你是否担心这样会影响施工质量?

  马:我们总体考虑是能提前的就提前,毕竟老百姓住进去就是安居了,安居了才有更多心思寻求其他发展。

  但有的地方,确实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全部完成的,进度还是要服从质量,三年变两年,说穿了到明年的5月12日才是两年。

  重建工作只要思路正确,还是有效益的。

  新京报:我们在灾区了解到,有些地方出现了规划不科学的地方。比如搭建板房时,有些地方没有考虑到永久住房的重建需要用地问题,造成需要占地建设时,只能拆除板房,形成浪费。

  马:搭建活动板房,是属于一种应急状态的周转。我听到一些反映了,也有人说,应该让老百姓直接从帐篷转到永久性住房,那就浪费更少了。

  理性地讲,有些板房的建设确实存在浪费,但在应急状态下的多种选择中,有较优、次优,难有最优。

  新京报:说到永久性住房,灾区也有些基层干部觉得现在为了赶进度,缺少统一规划,选点不科学,担心几年后会为了公共建设又要拆除刚建好不久的房子。

  马:规划的科学性是我下一步重点要抓的事情,昨天我还在朝天区强调规划一定要科学,刚建好的房子就要拆,既是一种浪费,而且影响也不好,会让社会觉得政府花钱不心疼。

  “危”中有“机”

  重建资金正是及时雨

  新京报:灾难发生后,汶川大地震第一个遗址公园在青川东河口就地建立,并于去年11月12日正式开放,怎么想到做这件事的?

  马:东河口的山崩地裂,很有地质上的代表性,进入重建阶段,我们就想用这块地方进行科普知识教育,既是教育,也是感恩。

  同时,也要把地震形成的资源利用起来。东河口是去国家级4A景区唐家河风景区的必经之路,建设一个遗址公园,各方的利益都能兼顾。

  既然灾难已经发生了,那我们就要理性寻找灾难带来的机会。

  新京报:地震还带来了什么机会?

  马:我先说一组数字,目前纳入国家规划的广元灾后重建资金是1267亿元,三年时间投下去就能形成固定资产700多亿元,超过了广元建市23年积累的固定资产总和650多亿元。

  目前,遭受大地震重创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铺开。

  新京报:都有哪些项目?

  马:宝成铁路、兰渝铁路、成都至西安客运专线;广元至陕西、至甘肃、至巴中高速公路都已经动工。这些项目建成后,广元将成为连接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应该说这些都是广元发展的新机遇,过去我们想干很多事情,但没钱。现在有了重建资金,又赶上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我们有了报效广元人民的机会。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产业发展

  进行针对性招商引资

  新京报:在机遇面前,你打算怎么做?

  马: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让老百姓安居乐业,长远看,要进行产业重建。地震后,在产业建设上我们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

  新京报:如何变化?

  马:发展产业,我们自身的能力有限,就要招商引资。

  说到招商引资,我们过去也花了不少力气,但效果不明显。因为从区位来说,广元是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交界,地处偏远,没有区位优势。

  现在我们就要跳出这样的尴尬,利用优势资源进行针对性的招商引资,在项目包装的深度上下工夫。

  新京报: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吗?

  马:广元的产业主要有5个板块,分别是金属、能源、建材、农副产业加工和机械电子。除了机械电子,其他几个板块的产业都是依托广元本地资源,我们就该很好地利用,实现资源的就地转化。

  带着这样的转变思路,地震两个月后,广元率先在6个受灾市中东奔西走,实现了招商引资成绩最好的一年。签约资金达到160多亿元,围绕5个板块引进了一批上亿元的项目。

  保护生态

  将建利益补偿机制

  新京报:说到产业结构调整,广元的山区不少地方都是生态脆弱的地方,重建时,是否会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

  马:这肯定要考虑的,而且有大的动作,也会让一些地方的短期利益受到影响。

  广元的北部山区原来有矿产,但重建时会对这些地方重新定位,不搞大的企业、工业,要搞好生态产业。

  医药工业、林产业都不会再扩大,相反,为了保护生态还要将这些迁出来。这样就要对当地的短期利益产生影响,但长远看,改善了生态环境会给当地带来更多的利益。

  新京报:问题是每个地方都要解决现实问题,如何保障他们的利益?

  马:从长远看,要建立利益补偿机制。

  像这次,浙江省对口援建我们的青川县,但没有在青川建厂,把工业园区建在了广元。应该说青川为了保护生态做出了奉献,那我们这个工业园区的税收将来主要还是返还给青川。

  农民脱贫

  可以重建资金为契机

  新京报:我们注意到一个提法,“要把灾后重建与脱贫相结合”,广元在这方面有什么考虑?

  马:广元农民的人均收入去年是3160元。现在农村差在基础条件差、生产条件差、单位产出低,这里有结构调整问题,也有先进技术不到位的问题。

  我们现在规划,一是强力推进结构调整,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发展现代产业园区,引进一些业主。

  这些事情过去想干干不了,因为缺钱,现在是个契机,可以将这些项目和灾后重建的资金项目进行整合。

  第三,我们还要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如水、电、路、沼气等,也是重建资金给了契机。

  监督资金使用

  可发挥退休人员力量

  新京报:如你所说,广元纳入国家规划的灾后重建资金就达到1267亿元,那资金的监管肯定是个问题,你们怎么解决?

  "通过这场地震,我认识到,政府想什么、干什么、老百姓希望什么,一个非常重要的沟通渠道就是媒体途径。尤其是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要善于跟媒体沟通。

  不仅救灾期间是这样,灾后重建时也要重视各方面的报道,这对全市人民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塑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老百姓有知情权,政府的运行本应处于监督之中,监督也是对政府工作的支持。"

  马:我们审定了一系列灾后重建的资金管理办法,还设立特邀资金监督员。

  新京报:这个机制是怎么运作的?

  马:那么多钱投入进去,没有人监督肯定是不行的,我们不希望看到有问题发生。

  但依靠现有的审计和监察力量不够,我们充分发挥退居二线甚至是退休人员的力量,对灾后重建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监督和监管。

  新京报:特邀监督员的人选怎么确定?

  马:具体由组织部去挑选,有过去在财政、审计、监察方面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也有企业、学校和卫生单位的,我们一共分了六个组,按照区域来划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灾难现场流泪

  “情感所致本色所以”

  新京报:许多人还记得震后救灾期间网络流传的一段视频,当时你在青川的灾难现场流泪引起热议,回过头你怎么看这件事?

  马:我想说的是“情感所致,责任使然,本色所以,任人评说”。

  地震发生后,我们迅速成立了指挥部,很多县区在短时期就上报了灾情,但就是青川联系不上,于是我带了一支队伍步行到青川。

  到了现场,我发现我们救灾的手段太差了。

  新京报:当时情况是怎么样的?

  马:看到木鱼中学倒塌的房屋,我们能调动的力量只有青川消防中队,但水泥预制板那么大,根本没有办法拖开,可用的工具只有推土机,但孩子们压在下面,我们又不能去推。

  后来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来了,话筒对着我的时候,我脑海中又浮现了几个压在下面的孩子,我在现场跟他们说“坚持住、坚持住”,但孩子们没有坚持住,断气了。

  想到这些,我就控制不住泪水了。至于说我“嚎啕大哭”,那是没有的,这件事引起的争议,我也不想再做评价了。

  求救信发出

  让外界了解了广元

  新京报:听说你在青川时向外面发了一封求救信,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马:那信不是我发的,是我们在广元的组织部长发的,我回来后认可了,今天是我第一次向外界透露这个事情。

  当时青川的灾情那么严重,急需各种援助,包括食品、药品、帐篷等,但灾情就是不为外界所知。一开始给青川可能是定位为较轻的灾情,所以各种援助队伍从广元路过时停留的也少。指挥部在广元就向外发了一封求救信。

  新京报:怎么看待这个行为带来的效果?

  马:客观上起到了让外界了解广元的效果,后来青川被确定为极重灾区,安排浙江这样实力强的省份对口支援它,加上民间资金,浙江对青川的援建资金将达到100亿。

  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求救信,但求救信给老百姓带来了援助。

  新京报:你们紧急免掉了一名宣传部副部长,跟这件事好像也有关系?

  马:是的,当时灾情迫切需要各方面的关注,但主流媒体都不报道广元的灾情,几个极重灾区中,有北川、汶川,就是没有青川。

  外宣部门尽管工作也很努力,但是效果不好,于是我们免掉了分管外宣工作的宣传部副部长,火线任命利州区一位副区长为副部长,这位同志是新华社四川分社在我们这里挂职的,到任后工作非常出色。

  通过这场地震

  重新认识了媒体

  新京报:那你通过这次灾难以及灾后重建的工作,怎么认识媒体的作用?

  马:对媒体的作用和力量需要重新认识。

  过去我们不善于运用媒体,对记者的采访抱有戒备,认为记者来了就是挑刺的、曝光的。

  但通过这场地震,我认识到,政府想什么、干什么、老百姓希望什么,一个非常重要的沟通渠道就是媒体途径。尤其是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要善于跟媒体沟通。

  不仅救灾期间是这样,灾后重建时也要重视各方面的报道,这对全市人民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塑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京报:以前你个人如何看待媒体?

  马:以前,我个人对媒体也不是很感冒,觉得有些媒体总喜欢揭露负面,有反感。但我现在认为这也是无所谓的,老百姓有知情权,政府的运行本应处于监督之中,监督也是对政府工作的支持。

  这一年没遗憾

  广元人知道感恩

  新京报:经历了灾难,又面临机遇,你认为广元今后的发展取决于哪些因素?

  马:最重要的是理念,如何确定有效的适应广元发展的途径。

  另外,心理重建是个重要因素。从老百姓来说,一部分家庭受损,可能对生活失去信心,需要心理复苏,大部分人目前都已经从痛苦中走出来了,这个问题不大。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从整个广元来说,本来就发展落后,可能有自卑心理,加上地震的打击,广元今后发展的前景如何,也是很多广元人所考虑的。这点通过近一年的灾后重建,我们看到了信心,某种意义上,我们比地震前更有信心了。

  新京报:从抗震救灾到灾后重建,你觉得战胜灾难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马: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做到全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能积聚那么多的救援力量赶来,灾后重建又能迅速组织18个省市进行对口援建,这是哪个国家都做不到的。

  新京报:这一年,你在救灾和重建工作中有没有遗憾的地方?

  马:没有遗憾。整个广元每个阶段的部署都很明确,各级表现的精神、作风、状态令我感动。广元人也知道感恩,这是了不起的。

  □记者 钱昊平 四川广元报道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