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互相愛

[原创·贴图] 明国的那些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沙火车站地铁站
火车站地铁站.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沙火车站地铁站
地铁站.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地下通道
地下通道.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 昔人己乘黄鹤去


新军营里的革命党已经没有选择。朝廷封闭了军营、收缴了弹药,然后挨个搜捕他们,非要除之而后快;而总指挥黄兴还没有赶到,其他人抓的抓、逃的逃,再也不可能按计划行动。在几乎绝望的情况下,他们只能自行决定:当天晚上以枪声为号,无论如何发起暴动!

按照常理,他们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有关部门早就收缴了弹药,手上的枪只能当烧火棍使。但作为革命党,个别不安定分子留点非法弹药也是常情,整个事情的关键,在如何打响第一枪。

这一天晚上,气氛已经极其紧张。陆军第八镇工程营的一个哨长(排长)陶启胜查夜,发现很多人不在岗,还有个叫金兆龙的正目(班长)抱着步枪睡觉,身边有一盒子弹。于是陶排长拿出领导的派头,喝问金兆龙是不是想造反。

很明显,陶哨长虽然名字里有个胜字,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要知道对方既然要造反,手上有枪有弹,就不会拿这个长官当回事。金班长马上跟陶排长扭打起来,旁边的士兵程定国先用枪托打伤陶启胜,再开枪把他打死在地上。

程定国不知道,他情急之下打出来的,是武昌起义的第一枪,也是葬送大清王朝的第一枪。陶启胜被打倒后,几个军官相继赶来,都被程定国打倒,此时第八营的班长、共进会代表熊秉坤知道事情败露,立刻吹响了警笛,向大家宣布起义,进军楚望台。

此时武昌城外已经有士兵相继点火,向楚望台偷偷前进,准备暴动。听到军营里传来的枪声,革命党人再也顾不上保密,相继冲出营门,陆军测绘学堂的学生也赶来会合,一下聚集了三千多人,全部向楚望台进军!

楚望台,是军械库所在地,急需的枪支弹药都存在那里。黑灯瞎火的时候,三千多人一齐冲锋,守军措手不及,很快大家就夺下楚望台,手忙脚乱地抢到弹药后,立刻向司令部、总督署发起进攻。





收到革命党造反的消息,瑞澂知道,这回玩砸了。

他敢强力镇压革命党,主要是因为第八镇司令官张彪信誓旦旦地保证过,自己的手下忠于朝廷,绝对不会造反。看到枪杆子如此粗壮,他才横下心来抓人杀人,谁也没想到真的弄出事情来,而且居然第八镇的官兵造反最多。现在后悔也晚了,只能硬着头皮顶在第一线,希望能撑到天亮,调援兵来镇压。

起义军仓促行事,指挥不灵;官军措手不及,死守阵地,两边放枪放得厉害,却是谁也冲不破防线。僵持到半夜,炮兵兄弟来帮忙了。

所谓炮兵兄弟,其实是南湖炮队,九月份已经哗变过一次,被瑞澂镇压下去。这个时候听到枪声,立刻一齐动手,有仇报仇、有冤报冤,解决完炮兵内部矛盾后,纷纷拖着大炮,前来增援步兵兄弟。而相持不下的起义军看到了炮兵,也是精神大振,很快点起大火照亮目标,引导炮兵轰击。

一轮大炮过后,总督署塌了好几间房,瑞澂开始哆嗦了。

按照大清“封疆死封地”的规矩,总督应该坚守岗位,直到最后一刻与阵地共存亡。但是大清实在没什么奔头了,当年 紫禁城都让洋人占了去,也没见老佛爷切腹谢国人,普通官员自然更不宜凑这个热闹。虽然第八镇指挥官张彪愿意与阵地共存亡,瑞澂却不想白白陪死,他的小妾廖克玉也建议去长江的兵船指挥,不要在炮火下冒险。于是,瑞总督带着家小,往后墙砸了个大窟窿,逃到了长江的军舰上。

总督大人跑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镇守总督署的清兵本来还挺忠心,顶在火线上不肯退让,没想到领导先跑了,把自己丢下来送死。面对一轮又一轮的大炮,他们越打越心虚,最后在敢死队冲击下全军溃散,张彪也只好仓皇逃跑。

武昌城造反了!

在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的那个年代,这个消息随着电报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而最先知道消息的,是保定军校一个广东学生,叫何贯中。

何贯中,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的六弟。

今天到大街上问何子渊这个名字,十个人有十个人不认识,这倒也不奇怪,因为他走得早,一九四一年就逝世了。但在当年,何子渊不仅是个人名,还是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此人出生广东豪族,既是近代教育的先驱,又是孙中山的得力干将,一直为他招兵买马、筹钱借枪,后来的邓演达、叶挺、叶剑英等风云人物都是通过他引荐,才在粤军中谋到职位,开始追随孙中山的。而在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的夜里,何子渊给他弟弟通报了武昌革命的消息后,何贯中立刻去找了一个人,叫李济深。

李济深,粤军高级将领,黄埔军校副校长(校长蒋介石),民国重量级军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副主席。而在成名之前,他是何贯中在保定军校的好朋友、好同学。

在中华民国惊心动魄的诞生夜,何贯中找到李济深,两个人用最快的速度找齐人手物资,溜到校外炸掉了漕河大铁桥。他们不知道起义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不知道事后能不能逃脱朝廷的清算,只知道这是南下镇压的必经之路,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必须炸断这座桥!

十月十一日,汉阳兵工厂驻军起义,占领汉阳。十二日,汉口革命党占领汉口,武汉三镇全部独立,通电宣告革命,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废清朝年号,改立黄帝纪元,以十八星旗为国旗。

反清革命,终于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只要看一下地图,就会明白相对中国那么大的疆域,一个小小的武汉实在微不足道,革命党要想生存,必须尽快扩大自己的地盘。很明显,光靠几个大兵搞暴动是不够的,中华民国必须尽快建起自己的军政班子,抢先控制湖北全省,同北京中央抗衡。

对这个问题,早就有人想到了解决方案,方案的名字,叫黎元洪。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黎元洪,广东水师出身,受张之洞器重提拔,时任二十一混成协统领,相当于旅级干部。

在湖北新军里面,黎元洪是比较开明的人,平时体恤士兵,不克扣军饷。虽然他也奉命镇压过革命党,但平时碰到类似的案例,都是枪口抬高一寸,能放人就放人,尽量在白道、红道中玩平衡,两面不得罪。现在革命军需要接收白道的地盘,这种无间道就成了红人。

没有人愿意跟别人分享自己的权力,革命党也不例外。请黎元洪当湖北军政府都督,是因为他从张之洞时代开始,就在湖北当了十几年官,军政关系盘根错节,而且还曾经为安徽、湖南等地的新军练兵,人脉直通整个华南。这张聘书不仅是任用一位高级公务员那么简单,更是告诉湖北各地的军政领导:
只要不与民国为敌,我们保障你的安全和利益。

这句话由愣头青革命党说出来,可信度是不大的,因为大家在江湖行走,谁的手上都沾过血债,即使不想从革命中捞点什么,也要防范对方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之类的把戏。但是由黎元洪向大家宣讲,可信度就大多了。

黎元洪不想革命。

他本来是广东水兵,甲午年间随舰北上抗日,结果在大东沟海战被击沉,抱着残骸飘了半天才救上来,算得上是趟过一回鬼门关。虽然仗没打赢,但毕竟是死磕过鬼子的,朝廷认为他忠勇可嘉(从这一点看,他比后来的不少抗战老兵都幸运),不仅不加以迫害,还在后来予以大力提拔,多次派往日本考察学习,一路升到混成旅旅长的位置,可以说,黎标统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那是血水夹着汗水熬出来的。

十月十一号他被拉出来的时候,丝毫不想当这个都督。原因倒不是他觉悟不够,实在是形势还不明朗,大清国的兵马随时可以把武昌城淹没,不愿意跟着陪葬。但是到了十三号,汉阳、汉口暴动成功,长江上的炮舰也被炮兵打退了,黎旅长知道,再不抓住机会上船,等别人来竞争岗位的时候,估计自己就该主持自己的追悼会了。

这一天下午,革命党又来找他商量合作问题。因为已经谈了三天,大家都不耐烦得很,于是有人“开诚布公”地对他说:“我们流血革命,却抬举你做都督,这么讨便宜的事还不干,是想试试手枪的滋味吗?!”

话到这个地步,不能再端着架子了,黎元洪缓缓地抬起头,回答道:“不要这么冲动嘛,你们把我关了三天,我都没说什么,怎么能说对不起你们呢?”

半个小时后,革命军都督府请来理发师,给黎团长剃掉了那根象征大清顺民的大辫子。黎都督光着脑袋上任,成为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最高级别领导(暂时的)。

湖北省独立!

中华民国成立!!

革命大潮已经到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朝廷还在准备镇压武汉的起义,但广大革命党都明白,现在已经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分。大清早就不堪一击,只要抓住机会干他一票,就是猪也能飞上天,但是如果站错了队,你就是飞到天上,也会摔回地面变成死猪!

是安心呆在体制内从县团级熬起,还是冒险赌一把省级甚至政治局待遇,还是被别人乱枪打死?每个人都在观望,每个人也都在反复盘算。

总督、巡抚们自然没有参加革命的动力。但是不顺应革命潮流,手下的师长、旅长却要求进步,他们会不会被乱枪打死呢?事实上,这种可能性太大了。

同样,师长、旅长们如果不愿意代表历史潮流,被团长、营长们抢了先,他们的命运是什么呢?显然,谁也能想得到。

预测革命潮流有多猛烈,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因为赌赢了固然风光八面,输了却立刻就要身首异处,不久前的黄花冈起义就是例证。

武昌,是不是另一个黄花冈?没有人敢下结论。

在那些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所有人都心事重重。巡抚不敢相信师长,师长不敢相信旅团长,上至总督下到小兵,全部一片人心惶惶,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会对自己开枪,不知道明天能不能当上省长师长,甚至不知道谁会抢自己的先。大清王朝还在调集兵力进攻湖北,十月二十二日,湖南革命党占领长沙,第二天成立湖南军政府,准备出兵支援武昌。

湖南革命党暴动很自然,因为他们同湖北本来就是一伙的,忍了一星期才找到机会,已经非常憋屈了。而在同一天,陕西革命党成功攻占西安宣布独立,巡抚钱能训自杀未遂!

随着这两个省发生暴动,南方各省革命党终于意识到,机会已经来临,现在不赶紧暴动,就要被别人抢摘桃子了,于是很快地,各地出现了一股宣布独立、脱离中央控制的大潮。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革命,满清政府顿时惊得不知如何是好了。因为,不到两个月时间里,竟然有十四个省的新军造反,大部分巡抚、总督都跟着宣布独立,关内十八省只剩下甘肃、河南、直隶、山东还打着朝廷的旗号,而且就连这四个省也是危机四伏,有的已经爆发了大规模叛乱,只是靠着武力勉强维持局面。如果要一个省一个省地去镇压,那要打到何年何月?

大清的江山,怎么突然就垮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各省革命党争先恐后造反、成立新政府的时候,朝廷并没有闲着。事实上,他们顾不上镇压,是因为要忙一件事,精力被拖住了:跟湖北打仗。

毕竟大清国帐面上有一百多万大兵,尤其是精锐的北洋军丝毫未损,武昌起义消息传出来之后,有关部门已经做出了反应,调集人马气势汹汹地逼进武昌,准备枪打出头鸟,强行镇压这场大起义。

作为满清政府真金白银砸出来的精锐部队,北洋军是黎元洪等人无论如何扛不住的。

所谓北洋军,是大清国在淮军之后,又建起来的新式军队。按清朝当时的地理划分,从吴淞口往南的浙江、福建、广东算南洋,而往北的山东、平津及东北都叫北洋,李鸿章在北洋地区建的部队,部队司令又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支军队就叫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

北洋军的实力有多强,可以从数字上看出来。当年的北洋军每个师(当时叫镇)有一个炮兵团,每团三个营,共计七五口径野战炮十八门、山炮三十六门,还大量装备当时的先进武器--水冷重机枪,并且不象后来的军队经常吃空额,这些师的炮和士兵都是齐装满员的。

一直到几十年后,蒋介石手上装备最精良的所谓中央军,一个军也不过十二门七五山炮,已经算是火力强大;抗战胜利后靠美国援助的所谓国军五大主力,一个师的七五炮仍然不超过十二门,只有最精锐的军级部队才有八到十二门一零五炮,对比北洋军一个师五十多门七五口径大炮,简直就不好意思打招呼。而且北洋军时代是旧中国军工的黄金年代,大炮不是进口,就是用进口设备按国际标准严格生产,性能威力绝不打折。只是在后来随着北洋军阀的倒台,中国进入几十年战乱年代,炼钢厂也纷纷关门,留下来的底子一点点耗尽,中国军队装备不上国产大炮,更赶不上北洋军最初的标准,重火力一落千丈,直到一九五零年后新中国全面引进苏式装备,才算改善过来。

对清廷来说,北洋军就是他们的王牌军,来而能打、打而能战、战而能胜,是朝廷的威武之师、雄壮之师、胜利之师、维稳之师。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北洋军,就是国际列强也要给几分面子,临时凑起来的南方起义军自然更加不用提了;更为严重的是,起义军不光装备差,连军饷都筹不够,只能勉强支撑。

革命军很困难,政府军也很困难。大清的困难,是虽然有精锐北洋军,他们却指挥不通畅。

虽然北洋军是袁世凯一手带出来的,但清廷显然明白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的真理,早就及时撤了他的职,六个北洋师(镇)也分成不同的人管理,以防有人拥兵自重。武昌起义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事情不妙,因此派陆军大臣荫昌先率两镇北洋军前往镇压,冯国璋率另两个镇随后增援。

冯国璋,北洋三杰(冯国璋,王士珍,段祺瑞)之一。当然,现在很多人更加熟悉的,是他的曾孙,著名相声演员冯巩。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为袁系人马,在朝廷猜忌的情况下,还能统率北洋军,说明冯国璋政治手腕极为高明,在几大实力派中间游刃有余。有趣的是北洋军里最大的编制是镇,两个镇就相当于一个军了,但当时却没有军长的编制,而是换了一个大得吓人的名号,叫“总统官”。这个头衔真是吉利之至,因为几年之后,冯国璋果然做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

带着大军南下的时候,冯总统官不声不响地离开部队,去了一趟彰德的洹上村。

冯国璋要去洹上村,因为辞职的袁世凯住在那里。

袁世凯是个对朝廷有威胁的人,所有人都知道。

经过官场上的风云变幻,北洋干部已经形成了一派势力,正在不断受清廷和革命党的蚕食。作为清廷认可的人选,冯国璋当然希望所有北洋军人都跟在屁股后面,成为自己的嫡系派系,无奈大家并不都买他的帐,包括冯国璋在内,北洋系最有威望的还是袁世凯。所以清廷忌恨袁大头,却不敢杀他;冯国璋想自己当老大,在袁老长官面前也得低头。

袁世凯显然明白冯国璋的来意。他告诉对方,如果不准备得万全,千万不要进攻。

所谓准备万全才能进攻,意思就是不要进攻。很明显,袁世凯叫冯国璋扯荫昌的后腿。

因为后来的宣传,人们常常有一种错觉,以为北洋系就是袁世凯的亲兵。其实大清一直就防着部队军阀化,从湘军淮军到新军,始终没有松口的余地,北洋军的人事、补给始终卡在朝廷手上,各路军官虽然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生杀予夺却不由袁司令说了算,反而受到革命党、满清官员的重重掣肘。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北洋军头们的地盘和嫡系圈子,大都是自己奋力搏出来的,虽然是袁世凯的亲密下属,却不能算他的小弟,对老长官的命令也要考虑再三,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打折甚至不执行。

扯荫昌的后腿,就是对大家都有利的事。

荫昌打赢了,自然势力会扩大,更加有能力蚕食北洋系的地盘,冯国璋只是白出力气而已;而荫昌打不赢,清廷就不得不让袁世凯或冯国璋统揽兵权,北洋系都可以趁机扩张势力。所以在大清朝风雨飘摇的时候,冯总统官心领神会地接受了忠告。

一切都如袁世凯所料。冯国璋在后面磨洋工,荫昌就在武汉打得十分艰难。

从理论上讲,荫昌手上有两个镇两万多人,全都装备精良,对付几个革命军应该不在话下。问题是冯国璋故意放水,就没有人给他掩护侧翼后方,荫昌要自己照顾一条长长的补给线,又要在重要方向分兵防范,还得小心革命党内部作乱,甚至冯国璋也可能黑吃黑,能用到主攻方向的机动兵力寥寥无已。照这样拖下去,打到新中国成立,都未必能攻下武汉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的朝廷不是傻子,显然知道里面有什么猫腻,可问题在于,他们也没有其他办法。撤掉冯国璋是不行的,别人根本指挥不动那帮北洋大爷,万一闹出兵变,那才是按下葫芦起了瓢。

既然冯国璋不能走,那就只有请荫昌走人了。很快,袁世凯收到通知,任他为湖广总督,负责镇压武昌的起义。

这道命令下达之前,汉口前线只有荫昌一个军,革命军同他们打成了对峙。十月底袁世凯出山之后,变成了第一军冯国璋、第二军段祺瑞相互协同,在水师萨镇冰配合下陆海面立体进攻。面对汉口密密麻麻的街巷,冯国璋不想近战,直接下了一道指示:烧!

冯国璋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整个市区化为焦土,革命党和民众损失惨重。十一月初,汉口陷落,就在危急时刻,黄兴赶到了。

黄兴本来应该来领导武昌起义的,没想到起义提前成功,他反而成了救火队员。面对大家殷切的目光,他没有犹豫,直接挑起了大梁:十一月三日,黎元洪在武昌阅马场举行拜将仪式,任命黄兴为革命军战时总司令,负责守卫汉阳、反攻汉口。

从十月十号算起,革命军已经同四个镇的北洋军对峙了二十天,而且看上去,还能继续打好多天。

北洋六镇,意思是北洋军兵力总共有六个镇。四个在湖北,两个要保卫京师,也就是说,其他地方再有暴乱,中央也没有办法了,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既然大清没有能力维稳,那革命党就要登上历史的舞台。很明显,只要这一票押准了,明天就会从营团级小官变成旅级、师级高干,甚至掌握一省军政大权,名列未来的政治局名单;而谁敢逆历史潮流而动,多半要被碾得粉碎。面对这样的机遇诱惑,有谁能不动心呢?

革命!革命!!

同去!同去!!

十月二十九日,山西的新军团长阎锡山突然发难。他杀掉了上司谭振德,杀掉了山西巡抚陆钟琦和他的老婆孩子,挥着带血的屠刀宣布山西独立,独揽军政大权。

阎锡山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全国大小督抚,中国已经开始改朝换代了,而且绝不是请客吃饭,如果不想粉身碎骨,最好赶紧认清形势站好队,否则革命党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十月三十日,蔡锷在云南独立,云贵总督李经羲被驱逐出境;

十月三十日,南昌暴动成功,第二天宣告江西独立;

十一月三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加入革命,宣告江苏独立;这一天夜里,贵州巡抚痛哭流涕地投降,革命军宣布贵州独立;

十一月四日,革命军在杭州发起暴动,一个叫蒋介石的小兵带队冲进了巡抚署,活活捉巡抚增韫,浙江宣布独立;同一天革命军攻占了上海,几天后成立沪军都督府;

十一月七日,广西巡抚沈秉堃桂林代表广西独立;

十一月八日,安徽巡抚朱家宝宣告独立;曾经镇压黄花冈起义的水师提督李准加入革命,第二天广东独立;

十一月九日,革命军在福州起义,闽浙总督松寿吞金自杀;三天后福建军政府成立;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月十三日,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告独立(几天后被迫取消);

十一月二十三日,革命党成立宁夏军政府;

十一月二十七日,四川宣布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

十二月二日,革命军攻克南京,长江以南全部独立;

...

从十月底起,大清王朝每天都要收到一堆心惊肉跳的电报,不是说哪里反了,就是哪里可能要反。而在这段时间里,袁世凯看上去也很忙,他慢吞吞地同黄兴大打出手,一直打到十一月二十六号,终于占领汉口和汉阳,兵锋直指武昌城。

对满清朝廷来说,袁总督的动作实在太慢了点,但如果北洋军攻克武昌、摧毁湖北新政府,那么顺着一个个省抚剿过去,还有可能逼大家取消独立,重新恢复王朝统治。不过袁世凯显然也明白,按这种打法,大清肯定非常高兴,他却没有什么实惠,因为胜利之后的奖赏,无非是发点奖金后剥夺兵权,重新回家养鸡种地而已。

袁世凯认为,奴才不是不能做,但是要做,就该让大家都做我的奴才。或者用一句更简单的话概括,叫皇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

这一天,是十一月二十七日。

此时黄兴因为战败,已经辞职去了上海。在所有的反清起义里,他都是挺身而出,挑起最重的那幅担子,直到被如山的困难压垮为止。虽然屡败屡战,却没有人敢嘲笑他,因为随便挑一场战斗去细看,那都是别人不能面对的壮举。



离开武汉的黄兴并没有闲着,此后他还攻克了南京,直接促成长江以南的全面独立;而在武昌,无路可走的革命党推选蒋翊武为总司令,决心死守到最后一个人,绝不后退。在他们的对面,冯国璋刚刚被封为二等男爵,此时正踌躇满志,打算一举攻下武昌。

就在这个时候,袁世凯给他发来了新的命令:不要前进。

所谓不要前进,就是让革命党整备恢复,在武昌城里安排防务,同时从外地接应援军,准备将来的战斗。

袁世凯不是傻子,当然知道这样做对自己没有好处。但是,如果他不打算同革命军死磕,这样其实也不会有问题。

因为,利益不一定是打出来的。

革命军在的时候,他可以做封疆大吏,可以叱咤风云;把革命军打光了,他也就失去了价值,只能重新回村里养鸡(注:指真正的鸡,非某种职业代词),自然是留着革命军为自己打算为好。何况,他也想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为万人之上的那个人物。

权力斗争永远是血淋淋的。袁世凯才动一下念头,就有人跳出来给他使绊子,那个人还是他的亲密下属,冯国璋。

面对袁世凯企图挟北洋军自重的念头,冯国璋没有犹豫,第一时间里跑回了北京,告诉紫禁城里的隆裕太后(慈禧三年前病死了):袁世凯很危险,但我很可靠,只要给我四百万两银子的军费,我们可以踢开袁世凯,独自平定叛乱!

面对复杂多变的朝局,隆裕也十分紧张。她表示四百万两银子太多,但是可以先拨三个月军费,等上朝时宣布这个决定。

冯国璋心满意足地回去了,随后进宫的,是得到情报赶来的袁世凯。经过一番陈词之后,冯男爵没有等到皇室的重用通知,却等到了北洋军里的同事段祺瑞--接替他的职务。换句话说,大清朝廷变了卦,让袁世凯把他踢开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天安门
北平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场
天安门广场.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龙在北京
长江龙在北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团结万岁
大团结万岁.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龙在人大会议中心
长江龙在人大会议中心.jpg

发表于 2017-12-31 10:2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莽娃儿关注民生,当然值得点赞,如果发此样帖能成为优秀网友,那才真的是天大的笑话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广场
人民广场.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