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莫笑清云

[原创·贴图] 《话说营山---营山白塔和杨上容》【长篇连载,实时更新在本帖第二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9-2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莫笑清云 发表于 2019-9-22 11:50
太蓬山的云海晨景,蓬莱仙境

据现在有史可考:太蓬山上的寺庙,最早于
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就在大蓬山山顶修建有普济寺。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在普济寺遗址始建景福寺。现在位于透明崖进口前行20米的岩龛内,依然还可见唐文德元年刻的普济寺《十三生七斋碑记》,整个题记成纵长方形,宽67厘米,高152厘米,16行立书,楷体,字径约4厘米,共计630余字。现已有上下两道断裂横贯题刻,致使部分文字难以辨认。但从现存的那些文字中,仍然可以看到那时关于普济寺的一些记载。这也为太蓬山佛教和寺庙始于何时,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实物证明! QQ鍥剧墖20190922182012.png

 楼主| 发表于 2019-9-22 11:5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21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莫笑清云 发表于 2019-9-20 18:25
传说终归传说,但太蓬山曾经有过道教的存在,却是千真万确的事情。不但县志史料都有记载,就是当地老一辈 ...

道教和佛教,二者应该是支撑起中国宗教文化的两根擎天大柱。
  道教是发源于中国古代的本土宗教。道教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道教的历史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大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世界的也积极发展。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师道奉老子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为大道元阙圣祖太上玄元皇帝。道教教祖老子把"道"作为宇宙本体、万物规律,是超越时空的神秘存在,以"道"为基点建立道教的神学理论体系;老庄的神秘主义和养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为道教的核心信仰。注重修炼养生,老子、庄子提出的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教徒所继承发扬。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始祖,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主张因果报应,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从起源来说,佛教算是外来的宗教了。
在我们中国后来所谓的“三教九流”中,佛道就占据了“三教”(即儒、佛、道)中的两个席位。几乎把所有中国人古往今来的意识形态统治了一大半左右。由此也看见宗教影响力是何等深入人心,意义深远。

太蓬山的佛教,目前有史可查的历史,应该是从隋唐才慢慢开始的。
但如今找不到隋朝的史料记载,最多是太蓬山的摩崖石刻,有可能最早始于那个时候,但这个论断,也是现在的文史专家,根据太蓬山现在所遗留的那些摩崖石刻得出的一个论断,是否真的就准确如此,我们也无法可知。
但太蓬山上第一座寺庙在唐朝的出现确是有史可查的。
据考证古籍史料得知: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太蓬山顶即修建有普济寺(后称景福寺)。
而据现在的文史专家在考证遗留在太蓬山的《金刚经》石刻经之后,认定应该是刻于唐先天二年(713)左右,这与唐刻(713年)《安禄山造像记》几乎是同一时期所留下的。所以从唐朝中期开始,佛教文化就以寺庙、摩崖造像、题记石刻等多种实物形式出现在太蓬山上了。
而如据那首遗留至今的《仙马洞》一诗来看,太蓬山的佛教历史则可以往前推得更久远一些。
仙马洞
东晋高僧  法显

汗血何时别大宛,一嘶洞府已千年。
区区汉武求良药,却是闲中骏骨仙。


营山的史料说这首诗是一个叫法显的高僧写就是的关于太蓬山的穿岩洞和里面的道仙传说的。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汗血宝马可以不身上流汗血,它一声嘶鸣,太蓬山的那个穿岩洞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汉武帝煞费苦心都找不到的长生不老的良药,在这个洞中却有仙风道骨的仙人。
留在营山地方史料上记载的作者法显说是东晋高僧,而在网上查找的资料显示是[宋]释法显。这首《仙马洞》的古诗内容没有什么可争议的,现在主要的疑惑是这个法显,到底是哪个时候的法显?
因为在中国佛教的历史上,法显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高僧,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人。
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在399年,法显65岁的高龄从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游历30余国,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法显、玄奘将佛教文化引入中国,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很大影响。可以说法显是现在研究佛学,必不可绕的一个人物,他在研究佛教历史上的地位很高。
如果这首《仙马洞》的诗真的是东晋那个高僧,也就是真正的法显所留下的话,那对于太蓬山的佛教历史,则是意义太大了。如果真是那个真正的法显留下的话,那太蓬山那个穿岩洞和山上的宗教历史就实在太悠久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9-20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莫笑清云 发表于 2019-9-20 18:19
太蓬山可以分为自然和非自然两个方面来写。
前面一、二两部分,我主要是写的太蓬山自然的一面。也就是太 ...

传说终归传说,但太蓬山曾经有过道教的存在,却是千真万确的事情。不但县志史料都有记载,就是当地老一辈的营山人也都知道。
   明曹学佺所著《蜀中名胜记》关于烈女坟的记载:“小蓬山下有仙女坟,志云:元时普安里民家女及笄,一日父母他出,有道士叩门求火,女不启户,道士大书闭门不纳四字而去,女手擦之不去,舌餂之乃滅,因感而娠,父母疑而责之,不自白,遂投江死,其尸逆流,亲戚相与捞葬之,忽自腹中裂出肉印,方警骇间,水暴涨,涌沙成一大坟于江水中,水左右夹流,若神力焉,今名仙女坟。”其实也是从侧面反映出太蓬山的道教活动。
   在《营山县志》有清楚的记载:太蓬山道教历史悠久,设有禅堂,属正一派,分居家和住庙两种。住庙的不结婚,吃素。居家的结婚,不吃素,俗称“火居道士。”他们常为丧家看坟地、做道场、超度亡魂、驱邪除鬼、过年前送灶书。民国30年,道教曾在太蓬山与佛教争佛地打过官司。解放后,道士均从事其他职业,道教活动亦随之消失。

 楼主| 发表于 2019-9-20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莫笑清云 发表于 2019-9-20 18:23
在宋元地理志业刊《大元混一方舆胜览》里也有这样的记载:

现存最早的万历四年由王廷稷所重修的《营山县志》记载:太蓬山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一名绥山有龙湫遇旱祷雨辄应葛仙翁以兹山状若蓬莱因以为名。  
  总之,从历代关于太蓬山的古籍中,葛由的传说,就是太蓬山道教最早的记载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在太蓬山得道成仙的葛由,因而也就有了太蓬山山名最初的由来。
  由此可见,这个葛由对于太蓬山是何等的重要和影响深远。
除了葛由骑羊成仙之外,还有一个尔朱真人在太蓬山透明洞成仙飞天的传说。
《营山县志》载:“唐尔朱真人,名通微,号归元子。其先出元魏,遇异人得道。唐末混迹成都市中。曾于太蓬修炼,寒暑易。一日觉悟,勃然而起曰:‘我非自苦也!’口吟十绝,飞身而去。至今太蓬山尚存炉灶。”又载:“世传真人在此修练。悟道后口吟一绝云:“万了万了万了休,天香岩香山香秋。能了能了能了出,物外物外物外游。”《碑目》曰:“透明岩下,有尔朱真人书‘隔’三大字。”今仅存“凡”字,“隔”、“岩”二字已剥蚀。
县志所记载的这个尔朱真人传说,是过去的古籍县志根据宋版《舆地胜迹》的内容记载下来的。现在透明洞里都还留有飞仙桥、隔凡岩的古迹。都是因为尔朱真人在那里修道成仙最后飞天而去的传说而留下的古迹。
关于仙道的传说,其真实性今人是永远无法考证的了。
但这样的传说,能够在很久之前的古代就有记载,并且世代相传至今,也就非常的难得了。天下有很多的山,但能够这样在历朝历代的古籍记载中正儿八经地占据一席之地,实在也算荣幸之至了。
关于道教,除了葛由和尔朱外,还有更神奇的老子。
老子,在我们中国的人文历史上,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啊!
老子不只是中国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并且他还著有伟大的《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道家后人一直将老子视为宗师,他比儒家的孔子都资历还早,史载孔子都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到了唐朝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可以说老子就是道教的创始人了。
所以,就是这样一个道教鼻祖,竟然与我们的太蓬山也有神秘的关系。
在朝阳洞里,就有老子在那里修道的传说。
据《蜀中名胜记》载:“大蓬山有朝阳洞,空阔可容数百人,封塞已久,万历中重开。”相传道教祖师老子李耳,当年曾云游到此,喜其幽美,就留居此洞修真养性,后来修炼成功,乃白天飞身而去。正如石壁古诗所云:
                  “谁凿光天一窍开,洞前所筑雨花台,

尘心到此消磨尽,不枉登游有约来。”


还有“蟠桃磊落千秋实,洞口逍遥万虑空”。“白光冷射朝阳洞,云气晴熏秀士岩”。还有一联曰:“岩峙烟云疑无路,洞门迎旭别有天”。
朝阳洞至今还在,那些古诗词楹联至今还在,老子是否真的来过,也只能去问那些传说了。传说的真实性如今已并不重要,不过我想,那些与仙道有关的传说,也足以说明曾经的太蓬山是何其的古老,而道教在太蓬山的存在,在宗教出现在太蓬山上的先后顺序来说,道教肯定比佛教历史悠久。不然后来从唐朝才兴起的佛教人多势众,信者如流,却并未对势单力薄的古老道教势力打压排挤呢?相反,它们一直以来都是和谐共处,佛道兼修,共守太蓬。
182415y70focrbs0jyuu70.jpg


微信图片_20190920175938.jpg

220859n4hhhlkhr9ou4kr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9-20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莫笑清云 发表于 2019-9-20 18:19
太蓬山可以分为自然和非自然两个方面来写。
前面一、二两部分,我主要是写的太蓬山自然的一面。也就是太 ...

在宋元地理志业刊《大元混一方舆胜览》里也有这样的记载: 182308pqwdzsko22nzyywy.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9-20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莫笑清云 发表于 2019-9-20 18:19
太蓬山可以分为自然和非自然两个方面来写。
前面一、二两部分,我主要是写的太蓬山自然的一面。也就是太 ...

与太蓬山最早的古籍记载,应该是西汉刘向的《列仙传》。
《列仙传》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叙述神仙的传记,具体成书时间与作者争议颇多,现多认为是西汉史学家刘向所著,主要记述了上古及三代、秦、汉之间的70多位神仙的重要事迹及成仙过程。《列仙传》开创了神仙传记的先河,为神仙作传,建构了一个较完整的神仙谱系,在开创仙人题材小说、形成富有意义的文学母题、创作思维、仙道思想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古雅简洁,叙事细致生动,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而作者刘向(前77年-前6年),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也就是他在《列仙传》里所记载的那些列仙们的传说故事,都是发生在他出生之前更早的年代了。
而在《列仙传》里记载的传说,就有两个主要人物与我们营山的太蓬山有关了。先是老子,再是葛由。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陈人也。生於殷时,为周柱下史。好养精气,贵接而不施。转为守藏史,积八十余年,《史记》云二百余年。时称为隐君子,谧日 聪。仲尼至周,见老子,知其圣人,乃师之。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着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道一生死,迹入灵奇。
塞兑内镜,冥神绝涯。德合元气,寿同两仪。

葛由
葛由者,羌人也。周成王时,好刻木羊卖之。一旦骑羊而入西蜀,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绥山在峨媚山西南,高无极也。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故里谚曰:得绥山一桃,虽不得仙,亦足以豪。山下立祠数十处云:
木可为羊,羊亦可灵。灵在葛由,一致无经。
爰陆崇绥,舒翼扬声。知卫者仙,得桃者荣。

老子,主要是后面写朝阳洞的时候,要提到他,所以这里也把老子《
列仙传》里请下来。
而葛由的传说,则是后世之人对太蓬山追根溯源总要提到的一个主要古老依据了。这在以后很多关于太蓬山的古籍中都有提及:
明万历年代进士曹学佺所著《蜀中名胜记》卷之二十八蓬州所载:“环蓬皆山,而山北为之主,溪壑奇秀,两蓬高峙,屹然云霄,多神仙隐士,又多崇兰黄花,每春秋开时,清香满山谷间。大蓬山在州东南七十里,状若海中蓬莱,因以为名,小蓬山一名秀立,与大蓬对峙,相去二里,绥山即大蓬之始号也。按列仙传云;葛由者,蜀之羌人。周成王时,刻木羊卖之。一旦乘木羊入蜀,蜀中王侯宾之,追上绥山。山在安固县东三十里,随之者皆得仙术。宋元符进士何格非游大蓬山诗,注引葛仙翁云:兹山状类海中之山,是蓬山名由此而改。

182140k33i2dpoj133102y.jpg

182142emwfiuhufggljimg.jpg

182142cznlipfdydhdzhxk.jpg

182142zbpmk30d30yuf33y.jpg

182141pxnxy8rcc9qrzq8c.jpg


182141r5ju3zj440ljtly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9-20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莫笑清云 发表于 2019-9-20 18:19
太蓬山可以分为自然和非自然两个方面来写。
前面一、二两部分,我主要是写的太蓬山自然的一面。也就是太 ...

宗教

说起太蓬山的宗教,首先还是先从道教说起吧!


本来太蓬山的宗教主要是指佛教,道教虽然也有,并且很多评价太蓬山宗教的资料都说太蓬山是佛道兼修。但在我看来,这不过只是想故意说我们太蓬山实在是一个好地方,连宗教都可以和谐相处,可以佛道
兼修。关于这个说法,特别是在古老的穿岩洞里最能得以体现。
而以我的看法,太蓬山的宗教,头把交椅应该是佛教,旁边呆着的才是道教。
从在太蓬山的宗教地位来说,佛教,是老大,道教是老二。
所以,我就先把次要的角色来说一下。
虽是老二,但太蓬山的宗教,首先还必须得从道教说起。
因为从时间的先后来说,太蓬山上最先与宗教有关系的绝对是先道后佛。
当然,关于这一说法,现在并没有可以让人完全信服的古迹证明依据,大多只能依靠一些古籍和民间的传说来略以说明了。
但我们一般都喜欢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所以对于下面这些并没有多少史料可以证明支持的文字,也就只能姑妄说说,随意看看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9-9-20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莫笑清云 发表于 2019-9-20 18:19
太蓬山可以分为自然和非自然两个方面来写。
前面一、二两部分,我主要是写的太蓬山自然的一面。也就是太 ...

宗教

说起太蓬山的宗教,首先还是先从道教说起吧!
本来太蓬山的宗教主要是指佛教,道教虽然也有,并且很多评价太蓬山宗教的资料都说太蓬山是佛道兼修。但在我看来,这不过只是想故意说我们太蓬山实在是一个好地方,连宗教都可以和谐相处,可以佛道兼修。关于这个说法,特别是在古老的穿岩洞里最能得以体现。
而以我的看法,太蓬山的宗教,头把交椅应该是佛教,旁边呆着的才是道教。
从在太蓬山的宗教地位来说,佛教,是老大,道教是老二。
所以,我就先把次要的角色来说一下。
虽是老二,但太蓬山的宗教,首先还必须得从道教说起。
因为从时间的先后来说,太蓬山上最先与宗教有关系的绝对是先道后佛。
当然,关于这一说法,现在并没有可以让人完全信服的古迹证明依据,大多只能依靠一些古籍和民间的传说来略以说明了。
但我们一般都喜欢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所以对于下面这些并没有多少史料可以证明支持的文字,也就只能姑妄说说,随意看看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9-9-20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莫笑清云 发表于 2019-9-20 12:01
后来,我好奇去网上查看了黄山迎客松的资料如下:
    从树高来说,黄山迎客松高不过10米,胸径(也就是 ...

太蓬山可以分为自然和非自然两个方面来写。
前面一、二两部分,我主要是写的太蓬山自然的一面。也就是太蓬山的云海、迎客松为主的自然风景。当然,虽也有对太蓬山山名历史的追溯,但我依然还是想把已写的这些文字,归入自然的大类,我称之为自然太蓬。
这也是我心中渐渐清晰起来的结构脉络。
因为接下来,我就要开始写太蓬山非自然的部分了。
也就是古今以来,人类人为活动所留在太蓬山的那些自然之外的东西了。
其实,也可以简称为人文太蓬。

太蓬山人文的东西很多,比如寺庙、宗教、道教、洞穴、摩崖雕刻、诗词题刻、古迹传说等等。
当然,人类有史以来留在太蓬山的人文东西,无论数量、种类都显得实在太多,也太杂乱了。所以为了更好地用文字较为完整地叙述,我还是想大体依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以历史时空为大的框架,然后逐项分类写出来。我想这样不但我自己写起来不会感到杂乱无绪,也好让对太蓬山有兴趣的人读起来不会感到无人迷宫。
那么,闲话打住,还是开始从太蓬山的宗教说起吧!

2022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9-9-20 14:0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莫笑清云 发表于 2019-9-20 12:01
后来,我好奇去网上查看了黄山迎客松的资料如下:
    从树高来说,黄山迎客松高不过10米,胸径(也就是 ...

写得很详细,很好,继续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9-9-20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莫笑清云 发表于 2019-9-20 10:17
王曰俞,营山人,康熙39年(1700)科考进士第3名,任江苏句容知县。康熙五十年(1711年),江南地区就发 ...

后来,我好奇去网上查看了黄山迎客松的资料如下:
    从树高来说,黄山迎客松高不过10米,胸径(也就是树干离地1.3米处)0.64米,而我们的迎客松树高15米(这个数据还是保守数据,因为红外线要打到树最顶端,但在太蓬迎客松下,由于地势原因,只能从下面垂直打到最上面看见的树梢,并不是最顶端,所以这个数据应该比树的实际高度还略小一些。)胸径我们的迎客松是70公分,比黄山那棵要大6厘米的样子,所以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我们营山这棵迎客松都应该胜过黄山迎客松,只不过黄山的名气比太蓬山大而已)
黄山迎客松位于玉屏楼左侧,倚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径0.64米,树龄至少已有800年,一侧枝丫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态优美。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

 楼主| 发表于 2019-9-20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莫笑清云 发表于 2019-9-20 10:10
这棵树,2014年名木古树挂牌保护,目测树龄约150年左右。当时应该是根据本地调查访问,大概得出的一个年 ...

但远去的时光岁月,早已尘封了它真实的年龄。
唯有它如今依然挺拔苍翠的峻美雄姿,还在清风白云中默默摇曳诉说着那些无人可知的往事烟云。
这棵迎客松最先应该是从旁边松林里天然更新而着生于此,因生于陡崖边缘,陡峭危险,很少受到人为干扰,才在特殊的环境位置生存下来。只是相对于古老的太蓬山来说,过去的它,实在太不起眼了。被誉为蓬莱的太蓬山有透明岩至今无人知晓的穿洞之谜,有天子读书台,有葛由、尔朱真人修道成仙的古老传说,有景福寺声名远播的梵经佛语,有历代游人名士遗留的幽幽石刻古迹。人们到太蓬山来,要么寻访古迹、虔诚拜佛,要么登高望远、感怀古今,却很少有人会留意到那棵在危崖边艰难生长的无名孤松。过去山民曾有过很多次林木砍伐,很多大树古柏在漫长的悠悠岁月中最终都逃斧钺之诛,但唯独这棵松树又因生长在危崖峭壁之处,砍伐困难危险,再加之它严重偏冠,利用价值不大,才逃过斧钺之灾,幸存于今。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名山必有古刹,名山必有古迹,名山也必有灵气,或许正是太蓬山的神灵庇佑,才让它历经自然生长的磨难,饱吸云雾雨露之精华,最终修成正果,受荫阎浮。现在这棵马尾松已成为整个太蓬山最具视觉魅力的美丽名片。成为远近闻名,完全可与黄山迎客松一决高下的太蓬迎客松了!
    站在突兀凌空的秀士岩上仰观眼前这棵古老苍松,但见它因势而生,根深蒂固于岩石泥土之中,孤立危崖,虬枝舒展,四季长青,傲然不凡,虽历经沧桑岁月,但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你看它侧身而立,居高临下,俯瞰众山皆小。舒展枝柯,风中轻轻摇动。终日云山雾海缠绵相拥,四季阳光雨露清风相随。不由让观者眼前一亮,总觉那是它在款款挥手致意的一片绿色深情,所以人们都亲切地称它为太蓬迎客松。甚至有人还说,如果到太蓬山没去看迎客松,就等于没有到过太蓬山!
   写完这棵迎客松,我想太蓬山的自然风景,也就可以暂告段落了。
当然,太蓬山的自然,还有很多没有写,但对于那些我确实缺少了解,也就再无从下笔了。在我看来来,太蓬山的云海晨景,日出落霞,还有它的雪景,迎客松就应该是太蓬山最值得我们去欣赏的风景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我想说的自然的太蓬山。


101906tnn4aefa4ra4mr7g.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9-20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莫笑清云 发表于 2019-9-20 10:10
这棵树,2014年名木古树挂牌保护,目测树龄约150年左右。当时应该是根据本地调查访问,大概得出的一个年 ...

王曰俞,营山人,康熙39年(1700)科考进士第3名,任江苏句容知县。康熙五十年(1711年),江南地区就发生了一起科举考试舞弊案。这年是旧历辛卯年,因此也称“辛卯江南科场案”。考后榜上有名的多是盐商和官员的子弟。最显眼的,莫过于吴泌和程光奎,他们是有名的纨绔子弟,平日里不学无术,写文章文理不通,竟然也能榜上有名!一时间舆论哗然,惊动朝廷。科场案的涉案官员中,考官赵晋、王曰俞、方名斩立决;考生吴泌、程光奎等人绞监候,秋后处决;主考官左必蕃被革职,代笔打小抄的考生也受到了带枷蹲班房的惩处,当时牵连很多,身为副主考的王曰俞也被斩立决。
  由此推断现存的这首写太蓬的诗,应该写于康熙
50年被斩之前。诗名既为《尔朱真人丹灶》,则主要是写在透明岩尔朱真人炼丹处,凭吊怀今的所睹所感了。而在透明岩最能让作者看到、想到,并且最终还能写入字斟句酌的诗句中的那棵“积雪冷孤松”,也就不会只是一棵随随便便的林中松树了。既要满身积雪,又要孤独寒冷,也就只有这棵近在咫尺,洞口望见的迎客松了。如此保守推算,那么这棵迎客松至少也在319年以上了,由于那里所需生长的生理营养环境极差,这棵松树自然也就生长非常艰难而缓慢,它实际的生长年龄也就更加神秘古老了。

下一次,你们到太蓬山的时候,可以好好去下面穿岩洞洞口,尔朱真人炼丹那个飞仙桥的地方,好好看看到底在那里能够看到什么孤松。
下一次,我还要好好去迎客松那里的悬崖边一带,好好看看有没有过去砍伐过留下的老松树桩



101506zyz9zmxwzmwrwkxx.jpg

101506n71231822k1bdbi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9-20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莫笑清云 发表于 2019-9-20 10:07
“蜀北仙山有太蓬,天生一株迎客松,恭迎四海观光客,礼送八方朝山众。”                               ...

这棵树,2014年名木古树挂牌保护,目测树龄约150年左右。当时应该是根据本地调查访问,大概得出的一个年龄。但并不真实可信。
    我查了县志和所有林业方面的资料,但都没有对这棵迎客松的任何记载。但最近从过去记载太蓬山遗留下来古代诗词题记中,我发现了一首清朝营山进士王曰俞曾在《尔朱真人丹灶》一诗:
    《尔朱真人丹灶》
——清 邑人进士 王曰俞

“真人何处去,丹灶已苔封。
不见淮王秘,那寻玉女踪。
斜阳照寒石,积雪冷孤松。
   独坐频搔首,晴岚下晚钟。”

诗里有“斜阳照寒石,积雪冷孤松。”一句无意提到了这棵松树。
王曰俞,营山人,康熙39年(1700)科考进士。第3名,任江苏句容知县。康熙50年因江南考试作弊案被处斩立决。
   从现存历代写太蓬山的诗词中,写太蓬松树的诗可以找到有好几处,但如果仅从距今最近的王曰俞那句“积雪冷孤松”来推算,这棵迎客松的树龄保守估计也应该在319年之上了。
101041v72eimxdmum3ifmf.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9-20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莫笑清云 发表于 2019-9-20 10:06
虽然地处悬岩之处,土壤生长环境并不是很好,但迎客松下面还是有不少伴生植物生长。也许有人会主张把这些 ...

蜀北仙山有太蓬,天生一株迎客松,
恭迎四海观光客,礼送八方朝山众。”
                                   ——普陀山  释惟海
100708kbddycdzjdhdzrdr.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9-20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莫笑清云 发表于 2019-9-20 10:01
这棵迎客松树高15米,主干离地高6.5米,上部着生枝干高8.5米,地径80公分,胸径70公分,主干离路道2.7米 ...

虽然地处悬岩之处,土壤生长环境并不是很好,但迎客松下面还是有不少伴生植物生长。也许有人会主张把这些灌木荆棘全部清除掉,这样既突出迎客松,美观好看,还可以避免与迎客松争夺养分。
但专家们却主张不要去动这些林下植物,对于这棵迎客松来说,能够如此长在这里,其实与这些伴生植物也密不可分。植物其实也和人一样,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这种生长环境,其实就是它最自然的一种小生态环境了,它与这些伴生植物已经是老邻居了,彼此一起生长,林下的伴生植物的腐殖质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也可以保护稳固水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是不要去破坏它们这种生长平衡状态的。


100436r3g471zfpa1ukxnn.jpg
这些伴生植物,其实就是这棵迎客松的老朋友,老邻居,老情人了。它们早已经亲密无间,千万不要去动了它们,免得它生气伤心哦。
100436vgijn99lvnzrxvwn.jpg


psb (4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9-20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莫笑清云 发表于 2019-9-20 10:01
这棵迎客松树高15米,主干离地高6.5米,上部着生枝干高8.5米,地径80公分,胸径70公分,主干离路道2.7米 ...

这棵树过去树干还有一处树干腐烂,大概十多年前经过简单的药物除害处理之后,用泥土将腐烂部分填补,外面又用假树皮掩盖住,如果不是仔细看,并看不出来。但专业人士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在给腐烂部分采集数据。
100252xss56g3gu5jsjugm.jpg


100252mrrtr61s5zs7hrrh.jpg


100251ran9g64ficj47q15.jpg


100251qav2nknoafoheahe.jpg


100250uzm5ue9fkjz0qual.jpg


100250w09ddhd51yrpr0y9.jpg


100250w5xgbr3fb5f7gfzi.jpg


100249gi4i9ny2ntoo4ouv.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9-20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莫笑清云 发表于 2019-9-20 10:00
总之,如果仔细去对照实物辨认,是完全可以更准确地鉴定它到底是马尾松还是巴山松的。
    其实,马尾松 ...

这棵迎客松树高15米,主干离地高6.5米,上部着生枝干高8.5米,地径80公分,胸径70公分,主干离路道2.7米,里边为近靠松林,外面是危岩悬崖。上部虬枝盘曲呈三级状叠压式分层排列,里窄外宽,内敛外松,上紧下舒。树干朝悬崖外呈75°夹角倾斜,整个树形严重偏冠,恰是这林间长期自然竞争所造成的畸形生长,才造就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迎客松独特的树形姿态。

后来,我好奇去网上查看了黄山迎客松的资料如下:
    从树高来说,黄山迎客松高不过10米,胸径(也就是树干离地1.3米处)0.64米,而我们的迎客松树高15米(这个数据还是保守数据,因为红外线要打到树最顶端,但在太蓬迎客松下,由于地势原因,只能从下面垂直打到最上面看见的树梢,并不是最顶端,所以这个数据应该比树的实际高度还略小一些。)胸径我们的迎客松是70公分,比黄山那棵要大6厘米的样子,所以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我们营山这棵迎客松都应该胜过黄山迎客松,只不过黄山的名气比太蓬山大而已)
黄山迎客松位于玉屏楼左侧,倚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径0.64米,树龄至少已有800年,一侧枝丫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态优美。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

100132gdozwd8fdtuh3d18.jpg


100132zrjhhb6u9iix4j9g.jpg

100131kimbbe623nfn37mf.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9-20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莫笑清云 发表于 2019-9-20 09:58
一般说来,马尾松树皮红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枝平展或斜展,树冠宽塔形或伞形,枝条 ...

总之,如果仔细去对照实物辨认,是完全可以更准确地鉴定它到底是马尾松还是巴山松的。
    其实,马尾松和巴山松都是我们中国的本土树种。
我之所以会突然想到它会不会是属于巴山松,是因在深入探究太蓬山之后,从太蓬历朝遗留下来的文字记载中,都有很多松树的记载。太蓬山松树可从明朝营山进士陈周政于明天启四年四月(1624年4月15日)所写的《游太蓬纪行》里就早有记载:“日斜便达山,罡风撄人,老松映日,僧辈迎入刹”、“后已出刹,门左松径不三百步,辞土就石,壁左隶刻“透明岩”三大字。”也就是说至今395年之时,陈周政在太蓬山景福寺所看见的就是老松映日了,而那时从景福寺到透明岩门左一旁也是一路都是松径相伴啊!
   由此可见,那时的太蓬山上松树都是有相当的数量、规模和年龄历史了的。
而比陈进士更早的宋应轩居士在绍熙七年八月(即1196年)所写的《中秋日题透明岩》也有“松阴掩石壁,崖润鲜花斑。”也就是说早在距今823年的时候,太蓬山上就早已经是松阴掩石壁的苍葱茂盛了。
   总之,太蓬山有关松树的记载,从现在留存下来可查的古籍中,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去。也就是说太蓬山上的松树是古来有之很久了,其中也有古诗称之为松枞的或是古杉的,但这都不否定太蓬山松树历史悠久。从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来看,我们太蓬山与大巴山山脉有地理分布的联系,所以我个人更倾向于太蓬山的松树会不会是更乡土的树种——巴山松。
  当然,这更需要以后找机会好好去对比鉴定了,太蓬山的这个迎客松到底是什么松树种类,只是从树木分类角度来说更严谨的一个学术态度而已。这与主要以介绍太蓬山自然风景的话题来说,就是可以完全忽略不计的小细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