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用两条“考古靠实践,不能靠猜测”,反对将这三堆黄土称“三星堆城墙”。
“考古靠实践,不能靠猜测”之一:上述将三星堆遗址区的三个黄土堆,作“三星堆城墙……”之说,有悖城墙的基本形制和功能:
1)城墙的基本形制,应当仅略呈现“下宽上窄”的形态,这是基本常识。如西安古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其城墙宽度:顶宽 12-14米,底宽 15-18 米——该城墙略成上窄下宽,此梯形结构的顶层与底层之比例为“4 : 5”适当。看看所谓“三星堆城墙……残存部分高约 6 米,顶宽 5-7 米,底宽 40-45 米……”
可见,此“三星堆城墙”梯形结构的差别达 6~9 倍,比例达“1 : 9”;既很不合理,又当然在被我们否定后,被质疑那三个黄土堆是观星台可能性大。
2)城墙作为城市、城池和城堡的抵御外侵防御性建筑,一般起着分割空间、阻隔内外的作用。城墙产生和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于它的对外防御性;而对空间或地域所进行的划分或隔绝功能,则是次要的。
3)广汉中兴(中星)乡,位于鱼凫古都的核心区;四周既有东、西、南、北的四面保护其都城的城墙,北部与东北面又有保护其宫殿区和居民区的月亮湾城墙,还有马牧河几乎呈三面环绕这三个黄土堆与祭祀活动区,而此活动区南面又紧邻着南城墙——在如此已近乎封闭保护的祭祀活动区,既不可能去修筑用于小区域分工的三个土堆、去护卫那片空旷的祭祀活动区,又劳民伤财;所以说,这三个黄土堆不应当是“三星堆城墙……”此旧说,应符合此地有三个鱼凫王朝建筑有“祭祀台”或“观星台”,才合理。
“考古靠实践,不能靠猜测”之二:上面被列为混乱内容之一“城墙上开有两个缺口,形成‘三堆’,缺口的年代不会早于明代”。
现将三星堆古城遗址,与同时代、即河南省郑州商城相比:
1)三星堆古城距今 4000 - 3000 年,比郑州商城约早 400 年;从规模上看,这两个古城的大小基本相当。三星堆古城面积为 2.6 平方公里,只比面积 3 平方公里的郑州商城小0.4 平方公里(摘自《百度知道》)。这两城东北部,均是各自都城的宫殿区。
请读者与我们一道在三星堆城墙上,按如此用“城墙上开有两个缺口”的方式,来试开这两个缺口;看看:此“三星堆城墙”长度仅约 260 米,就开两个口(若含其城墙的两端,还要另加两个缺口)——此城墙无缺口的间隔距离,必小于 90 米 / 个;其缺口密度如此大,已让其墙体几乎不具备城墙的防御功能与小区域划分意义,如此将三个黄土堆称“三星堆城墙”还能算是“城墙”吗【城墙产生和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出于它的对外防御性;此处“三星堆城墙”的用途,显然不以这样的主要原因为基础。因而,需要推测这“三个黄土堆”在商代鱼凫古人的实际使用中,应当有其它的用途:是祭台或观星台】?
、
1955 年秋发现的河南省郑州商城平面为长方形,城墙周长 6960 米,系有 11 个缺口的商代城墙;城墙底部宽 20 米,高约 10 米,顶部宽约 5 米。城墙夯土内发现许多商代中期的陶片,经碳 14 测定,证明城址距近约有 3500 年左右,早于安阳殷墟,是商代中期城址。此城墙结构的顶层与底层比例为“4 : 1”,属合理区间;郑州商城城垣周长约 7 公里,共有缺口 11 个,其缺口可能是城门;两城门间隔距离为 600 多米,比“三星堆城墙”缺口(即所谓的“城门”)小于 90 米 / 个而合理多了……
2)反过来说,考古学者若用此“三星堆城墙”、去界定其能代表广汉商代鱼凫王朝国都的三个大型黄土堆,将质疑既不符合城墙功能,又浪费城墙资源,还隐匿了这三个黄土堆与成都羊子山土台即祭台相似、相呼应的事实。广汉三个黄土堆早于羊子山祭台,无羊子山祭台修筑得规范,是正常的;但可肯定:三星堆三堆黄土由人工筑成,其体量大和与天数相亲近的特征,似在追寻着超脱的精神秘境,能体现此地为鱼凫古都的蜀文化气派。
⑩三星堆遗址与文物群拥有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六条标准之半数以上的标准优势本文《序》,转载了“2021 年 12 月 18 日,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进会在广汉举行。双方申报单位签署了《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联合申遗合作协议》,讨论了将就遗产申报与研究、陈列展览、宣传推广等方面全面展开合作……”的重要信息,正在强烈地吸引着中国文化人的极大关注:凡提名列《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概括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标准,其初步的自评是:
符合第一条,指该遗产项目“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笔者解读三星堆与金沙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既因为三星堆青铜器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目共睹而符合这第一条标准,又还能与第五、第六条标准相陪衬、或带动着这后两条标准的解读与权衡,
符合第二条,指该遗产项目“能在一定的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纪念物艺术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在我们看来,三星堆出土陶器与青铜文物可以看到来自黄河流域(马家窑文化与中原的商代文化)和长江流域其它地区(良渚文化等)的影响,同时三星堆的玉璋等文物也在向东南亚区域(越南等国)流通,完全可以体现不同区域的文化交流。
符合第三条,指该遗产项目“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我们认为,三星堆能代表古蜀文明有部分考古遗存和大量文物来佐证:
1)三星堆文明遗址区目前主要的地面遗存,仅有原来三个黄土堆所残存的半个土堆、其遗址地有三个带天文韵味的小地名【三星乡、中兴(星)乡、南兴(星)镇】与三星堆古城之“雒(太阳神鸟)城”名称和该城门牌匾“雒临天府”的美誉。
2)三星堆文物、特别能代表古蜀多种独特文明【至少有三种:“a.三星堆数字(以分布在青铜神兽文物的表面纹饰、能全面表达‘0-9’十个单一数字的完整系列——比印度- 阿拉伯‘0-9’十个单一数字要早约两千年,为主要代表;另外在青铜大立人与玉边璋文物上,也有这类全面表达‘0-9’十个单一数字的‘三星堆数字完整系列’)。b.三星堆太阳历(以分布在青铜神兽文物的表面纹饰、能全面表达‘13 月历、18 月历、10 月历’的‘三星堆太阳历完整系列’)。c.三星堆天文历法树(以三星堆青铜一号神树为代表,能集中在‘龙身人手’中体现‘三星天文标记’与彰显另类形式表达‘三星堆太阳历完整系列’)”】。
概括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以文物来提供证明“存在‘三星堆数字’、‘三星堆太阳历’”以系列文物证据链的实体文物群,讨论三星堆-金沙联合申遗推进文物群的佐证举例:
A:三星堆博物馆的天文历法专题文物群:1)能全面表现三种太阳历的文物类型——青铜大立人、青铜神坛、青铜神兽、玉边璋、众多青铜人头像与青铜神树(以一号青铜神树为经典的代表);2)只表现十三月太阳历的文物类型——双脚穿有袜子的青铜跪坐人像(梳有 13 根表现太阳光芒纹的扁高髻发型、属孕妇兼特型巫师);3)只表现十八月太阳历的文物类型——“飞翔的‘三趾鸟人’”;4)只表现十月太阳历文物类型——头戴十绺辫索冠青铜头像、青铜太阳轮形器。 B: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天文历法专题文物群:1)只表现十三月太阳历的文物类型——金沙遗址“戴太阳冠(有 13 根太阳光芒纹)铜立人”文物;
2)只表现十月太阳历的文物类型——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镂空文物的双面图案。由于笔者早在 2020 年就发表了约百万字《三星堆文物考古丛书》,因而能依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标准的第三条,对标于“三星堆-金沙联合申遗”的需要:既能提供系列文物证
据链的实体解读,又能以“三星堆文化的历史,主要埋藏在地下;三星堆文物的辉煌,期待心灵的洗礼”的理念,充当释义的解说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