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原创]亲历青川地震灾难和人间真爱---------不断上传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友声音 
 
向在危急时刻敢于“亮剑”的共产党员致敬!
 
网友:黄草坪
2008年06月10日14:0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在川北重灾区青川县,党员干部用“看得见、站得出、挺得住”的实践宣言,铸就了共产党员的“金字招牌”。向在危急时刻敢于“亮剑”的共产党员致敬!

  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的支书、主任双双遇难。退休的乡党委书记王天才,主动请战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抗震救灾。他臂膀上戴着“共产党员”的袖章,正在解决安置点群众吃喝睡的问题,帐篷边上一面党旗格外鲜红。乐安寺乡是青川县受灾较重的一个,地震后第二天,乡党委就在垮塌的办公大楼前,用彩布条搭起帐篷,重新挂起党委、政府的牌子继续办公,并在附近的空地上竖起一面鲜艳的党旗。记者在青川县采访看到,许多党员干部胸前都佩戴着一枚党徽,或是一块“共产党员”的牌子。“这是为了让受灾群众一眼就看出我们。”张生金是青川县木鱼镇卫生院党员,在转移救助伤员时双脚踩在了火堆里,胶鞋顿时燃烧起来。光顾救灾的他,两天两夜后,脱下鞋子,双脚已经多处化脓;但他打着光脚又奔跑在抢救伤员的第一线。青川县应急办共产党员、驾驶员杨国唐被称作生命线上的“不眠人”。在瞬间失去母亲、哥哥、嫂子等8位亲人后,他始终坚守在抗震救灾一线。一天下来,他的车里程表转出了600公里。经过他的转运,478名救援队员送到救灾前线,214名伤员被送到医院,10天下来,他行车6600多公里。

  在大灾面前,险情就是命令,党旗和党徽就成了灾区人民的希望和力量。当地群众说:“看到帐篷挂上党和政府的牌子,党员干部都在一线,我们就有了依靠。”老百姓说,还是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管用啊!在救灾过程中,仅红光村临时党支部,就收到了9名群众请求入党的申请书。青川县的党员和党组织在危急时刻表现出来的强大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由此可见一斑。

  广大共产党员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英勇表现受到了海外媒体的高度评价。路透社报道说,在废墟上,共产党员为抢救同胞生命“竭尽全力”;四川地震后,中国共产党有1.75万名官员和220万名党员在第一线,他们“在危险面前毫不退缩”,去帮助那些“流血、流泪但不低头的幸存者”,展现了共产党“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这些共产党员为什么在危急时刻敢于“亮剑”?毫无疑问,是长期党性修养所致。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党员,只有始终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心中始终装着广大人民群众,在危急时刻才能无私无畏。相反,如果稍有私心杂念,就不可能在危急时刻能够忍受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巨痛折磨而勇于站出来,舍小家为大家,冲锋在前,不顾个人安危,不顾家人死活,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抗震救灾的主心骨。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四川就及时处置了“不作为”干部28人,其中免职15人。他们中有的是处级干部、有的是科级干部,却在灾难面前,危急时刻,先替自己和家人打算,在时间就是生命的紧急时刻麻木不仁,完全漠视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或畏缩不前,或反应迟缓,不积极履行职责,或违反纪律私自侵占救灾物资,在广大人民群众造成极坏的影响,给“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摸了黑,给党组织丢了脸。同那些在危急时刻敢于“亮剑”共产党员们相比,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

  向在危急时刻敢于“亮剑”的共产党员致敬!因为是他们用汗水和鲜血为党旗增辉,为党徽添彩,铸就了共产党员的“金字招牌”;因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是我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正如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同志所说:“地震震垮了家园,但没有摧垮青川干部群众的信念。有了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冲锋在前,带领广大群众攻坚破难,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发表于 2008-6-11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人民,挺住就是胜利 !我们永远支持你们!!!!!!!!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地震移民调查:几乎全县都在断裂带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0日11:01 新华网
  地震移民乡关何处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黄志杰/四川青川报道

  青川县一度宣布,县城已经必须整体搬迁,离开地震断裂带。然而,青川几乎全县都在断裂带上

  在汶川大地震后72小时内,青川县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地震局前12份简报中很少提及这个高山深处的古老地区,主力救援力量5月16日进入青川,5月20日,青川被列入极重灾区。

  直到6月4日,四川省政府网上的“四川震情动态示意图”上,依然找不到青川---这个截至6月2日死亡4695人、受灾面积最大的县。

  每个村镇都有大量的伤亡,至少3万人彻底失去继续生存、重建的条件。移民的话题随之而来。

  早在地震前,青川就至少有7.6万人需要移民,但是每年财政能给予基本支持的,仅仅是数百户。城镇更紧缺的土地容量、山民原本微薄的积蓄,尤其关键的是土地制度,使得他们移不下来,或者移下来也立不住脚。于是,农民们在高山上与脆弱的生态不断“争夺”。

  大地震,将移民问题再次摆在25万青川人面前。首批3000名移民的成行,让当地的人们更期待明晰的未来。而对于全国而言,地震带的风险和重建的高昂代价,也令人警觉。

  几乎所有房子都建在50度山坡上

  从成都往北,经绵广高速,两个半小时后,抵达广元市青川县竹园镇。

  直拔入云的高山,曲折深幽的河谷,由这里沿半山腰上的山路往西又两个半小时之后,才抵达青川县城。如果要去其他乡镇,则往往还需一两个小时;如果再去山村,则大多要弃车步行,要再花一到十个小时不等了。如果运气好,你可以遇到这里非常流行的驮马,省下脚力。

  地质数据显示:青川全县73.8%面积坡度大于或等于25度,山脊此起彼伏,绵延不断,3000米以上山峰有8座,2000-3000米的有50多座。最高海拔3837米,最低海拔491米。

  地震前,很多成都人不熟悉青川这个名字,正如很多青川县城居民不知道青川有叫银洞村、白岩村的地方。

  曲河乡银洞村的张昔兰是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瓦片往下掉,地晃起来,感觉有人在底下狠狠地吼,我赶紧往外跑。”她一跑出来,房子就被倒塌的后山压得没影了。

  “我跑到一个平地上,稍稍喘口气。”这块平地只有圆桌大小,两块巨石轰地一声砸在这个“圆桌”两边,张昔兰躲过一劫。她后来知道,一颗鸡蛋大小的石头砸死了一个老乡,她感慨着自己的好运气。

  她继续往坡下跑---孩子还在邻居家,所幸,邻居一家相互抱着围成一圈,蹲在院子里,也安全。

  其他人则没有那么幸运,一个村民腿被埋着,全身青紫,气绝身亡。“他没什么外伤,我也奇怪。”张昔兰说。另一个人被压在石头下,哭喊救命,“我们在下面,崩塌后山势太高,一直爬不上去,硬是听着他疼死了。”

  “乡上的人到我们村来,在下面抬头望我们,哎呀,帽子丢掉了!”张昔兰说,这是当地人形容银洞村常用的段子---几乎所有的房子都建在50度以上的山坡上。她的奶奶甚至一直生活在崖洞---一片直立岩石向外凸起形成的一个容身之所。

  地震过后,银洞村所有人都知道,这里再也无法呆下去了---所有可能建房子的地方都被彻底摧毁。

  而外面的人并不清楚银洞村的惨况,几乎所有的村落都有人员伤亡,许多村落死伤过半,大多是留守家乡的老弱妇孺。

  房石镇党委书记盛明伟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该镇有167人死亡,山体垮塌的滚石砸死在地里的农民,每个村都有一二十人死亡。6月2日,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说,青川县死亡4695人,受伤15453人,失踪124人。

  “晚来的饿汉”

  地震带来了大量山体崩塌、滑坡,受灾面积达到3269平方公里的青川,是本次地震中受灾面积最大的县,通讯断绝,而道路也塌方堵塞,灾情信息无法收集,使得决策者无法调拨足够救援力量进来。

  地震之前,青川唯一一部海事卫星电话不知为何被调走,而防洪电台也碰巧坏了。青川与外界断绝联系。

  5月13日下午3点,地震24小时后,广元市委宣传部长王振会走了17小时,带着第一批救援者抵达青川,当晚8点广元市长马华带第二拨人抵达,同时还带来了海事卫星电话。此时,青川已与外界隔绝30个小时。

  这个时候只知道县城的情况,乡镇情况仍不明朗。

  青川电视台记者步行到木鱼镇,拍摄了超过400名学生被埋的惨状和抢救场景。终于在14日下午3点通过唯一抢通的应急宽带传出了视频,随后,通过广元电视台—四川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渠道上了当天晚上的新闻联播。

  这一视频带来根本的转折,青川灾情开始为人所知。

  5月15日下午1点,在道路仍未打通的情况下,温家宝总理从广元市中区三堆镇上船,通过白龙湖水面,抵达木鱼中学。

  “温总理说,这里是四川北部重灾区,灾情很严重。我听到这句话后,感觉有救了。”青川广电局副局长韩顶清说,温家宝还特别强调,党和国家不会忘记偏远的山村。

  四川省政协主席陶武先也抵达了木鱼:“青川是不知名的重灾区,晚来的饿汉。”

  5月16日,大批部队开始进入青川,其中还包括日本和韩国的救援队。

  已是震后第4天,而由于道路崩塌和泥石流,许多乡镇依然无法进入。红光、马公、石坝三个乡镇的干部走了4天,16日走到了县城。

  5月25日16时21分许,以青川为震中发生6.4级余震。虽然新增数百人伤亡,但一些当地干部群众反而认为这是好事,因为“青川终于成为焦点,灾情得到重视了”。

  本刊记者详细调查了每日进入青川的记者人数,在5月15日前,只有新华社和少数本地媒体到达青川,此后每日有数家媒体抵达,而在最大余震后的5月26日,至少20家媒体进入青川。

  青川的偏远和最初的被忽视,使得当地救灾物资相对偏少。

  6月1日,负责房石镇片区救灾的青川县委常委、副县长王金川对本刊记者说:“帐篷很缺,用彩条布搭帐篷容易漏雨,几次雨几次太阳就顶不住了,但彩条布也不够。”5月20日深夜,房石镇的道路才抢通,5月21日,才收到第一批救灾物资。

  几乎全县都在断裂带上

  青川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川、甘、陕交界处,“鸡鸣三省”。这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区域。

  2005年6月29日,64个小时的强降雨,百年一遇的雨量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群发,2006年8月28日,更强的洪水袭来,25万总人口的青川5万人受灾。

  这是一个需要对自然保持敬畏的地区。那半山、河谷随处可见、保留着滚落动态的陈年巨石提醒人们:这里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交界处,是地质不稳的地震带高山区,即便是此次的8级地震,对于这块山地来说,也并不特别令人惊讶。

  2006年,成都理工大学受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正式委托,承担青川县地质灾害调查。专家评价说:“青川县的地质地貌条件使得境内地质灾害点分布多、分布面广、发生频率高、危害范围大、潜在损失严重。”

  青川山地占总面积的88.3%以上,沟谷深切,地层以前泥盆系和志留系为主,各系地层大致沿构造线方向条带式展布,岩性以千枚岩、片岩、砂岩、灰岩为主,岩体风化破碎,随着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逐渐加剧,加之降雨的阵发性影响,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广泛,主要以滑坡和崩塌为主。

  但是,青川多矿,许多地方从地名就可以管窥一二,比如金子山、银洞等等。青川矿山的开采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清朝。目前所知,青川有各类矿点70多处,主要有砂金、岩金、银矿、石英石、重晶石、石灰石、蛇纹石、铝土矿、沥青矿、锌、铜、硫、煤等。2007年,武警黄金部队在青川隔壁的甘肃省文县阳山,探获一座亚洲最大类卡林型金矿,累计探获黄金资源量308吨。

  这一消息让人们对青川矿产充满想象。在青川采访期间,不少群众都向本刊记者“透露”:也许比文县金矿更大的金矿就在我们这里。

  当年的调查记录说,采矿采石、修建工厂、开挖爆破、乱开乱采、随意弃渣、毁林毁地、陡坡垦殖,严重破坏了境内原本脆弱的地质环境,特别是东南部沙洲、骑马、观音、楼子、建峰、金子山、曲河、房石及关庄最为突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频繁发生。

  而此次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也是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

  同时,在小城镇建设中,由于人口的膨胀、不规范的建房、坡脚的开挖,使山体总体失去平衡,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引致地质灾害发生。

  此外,调查还显示,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影响了山体的局部稳定性,如白龙湖库区周围的滑坡,其主要原因是白龙湖对山体坡脚浸润及冲刷。

  2006年的这次地质灾害调查,共查出42个不稳定斜坡,分布于14个乡镇,确定了90个地质灾害高危险点,51个中等危险点。

  调查认为,青川县共有146个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点,其中紧迫点有90个,涉及农户284家,1149人。

  农户大多非常支持搬迁,“也许,我们人类本来就不应该在这里存在。”

  曲河乡百崖村两百多村民,一半遇难于地震。村民程步春告诉《望东方周刊》记者,村里到乡里要走一个多小时,不断修路,但每年涨洪水又冲走了。今年上半年路刚刚修好,地震让两座山撞到了一起,他们的路就彻底埋了。

  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说,这次地震后,青川形成了76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其中,县城周边的三座大山出现了裂缝,后山狮子梁最为严重,被一劈为二,裂缝长达1500多米,县城北面的山体比南面整体下滑1米多,青川县城街面出现明显下陷和裂缝,有大量的危石悬吊在半山坡。

  青川县一度宣布,县城已经必须整体搬迁,离开地震断裂带。然而,青川几乎全县都在断裂带上。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移民难题:高山移民主要针对贫困村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0日11:01 新华网
  
   移民难题

  青川是四川最早实行避险搬迁的地区,而同时进行的还有易地扶贫搬迁、高山移民等项目。

  青川县以工代赈办主任王天斌介绍说,青川是省级贫困县,由于生存条件恶劣、扶贫成本太高,2005年、2007年,中央财政拨付740万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共搬迁399户、1448人,分布在青溪、红光、关庄等地。

  “我们实行的是自愿原则,地震之前就有5万人申请搬下来。”这个项目给每个人补5000元,一家5口人就有2.5万,但是由于其中40%用于公共建设,因此只有1.5万元可以拿到手上建自家房子。

  目前,村镇100平方米的房子建房成本是5万,这还不包括劳动力和自备材料。搬迁补贴不够建房。因此,加入这个项目的大多是收入中等偏上的山区农民。

  而高山移民项目则主要针对贫困村民。青川县扶贫办副主任邓士明向本刊记者介绍说,青川自2004年开始高山移民项目,每户搬迁农户补助6000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实际上只做了三年。2007年,由于以工代赈办相关移民项目资金远比这个项目多,就停止了。

  高山移民仅有200余万元财政投入,三年共迁移400余户,而申请者有一万多户。目前,青川有7.9万户21万农村人口,全县70%的人口居住在高山。“按照穷而且生存环境恶劣的条件,青川有2.6万户、7.6万人左右需要搬迁。”邓士明说。

  “不愿搬迁的是极少数,主要原因是搬不起,更重要的原因是土地。”他说。

  在当地,上世纪90年代国家宣布土地承包制50年不变后,土地分到了个人头上,生不添,死不减。因此,户口和人员迁出迁入与土地并没有关系。除了死绝户、举家外迁的以外,土地都不会发生变化。“失去了土地,对于搬下山的农民而言,等于失去饭碗。”

  一些地方试图协商用山林换下面的耕地,但是成功率很低。也有山民购买乡镇上农民的房子,让对方同时搭上土地,不过这属于打擦边球,是违反土地法的。虽然老百姓认为是买卖关系,但政府只承认是转租。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因为镇上人更多,土地更少,容量太有限了。”

  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搬迁下山虽然能解决交通、医疗、居住环境问题,但土地、经济来源就失去了,只能靠经商、务工、养殖。搬迁农民把钱都投入了建房,而目前农村信贷匮乏,即便移民有开发产业的愿望和技术,启动能力也很有限。

  记者看到,最近三四年青川各乡镇修建了不少新房,多是外出打工赚钱所得,其中很多人选择去山西挖煤,“一个月四五千,血汗钱,坚持几年就可以建房子了。每年都有几个死伤在矿上的。”马公乡的李永平说。房石镇也证实,每年都有几个农民在外地煤矿死伤。

  另一个困难在于行政区划。此前青川进行的移民项目大多执行“离村离土不离乡”的原则,一般不离开原来的乡镇行政区域。但是,在前进乡康坝村,本刊记者看到,这个移民村沿省道新建的房子全部被腰斩,而其中一栋没有倒的房子,则是因为一块一层楼大小的巨石,将原来一楼的墙砸垮后顶住了二楼。同样灾情惨重的木鱼镇,也是一个移民镇。

  青川全县,覆巢无完卵。山村农民并没有因为移民而逃离灾难。

  地震之后,青川县一度宣布移民到浙江、陕西,但很快搁浅。6月1日,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对本刊记者说:没有平地,没有地基,找不到地方重建,5个乡镇大部分群众必须迁移。

  县城和集镇都处于地震断裂带上,“县城整体搬迁和移民只是我的个人想法,还没有通过程序形成组织上的决定,还要听专家的,省国土资源厅和地震局的专家们正在调查。”他说,“仅仅一个县没法主持这件事。”

  6月3日,广元市人民政府秘书长贾邦彦通报说:当日,从青川移民安置到剑阁县的第二批次灾民有181户672人。此前的5月28日,第一批次352户1408人已安置在剑阁;6月4日,将从青川移至广元元坝1000人。至此,3000人的移民安置工作已经取得进展。

  全国唯一无人居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川似乎是最适合讨论搬迁问题的地区。

  青川县旅游局长沈兴娜向《望东方周刊》记者介绍说:1978年,青川境内的唐家河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万公顷面积的唐家河还连着青川境内的东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甘肃境内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品位很高”,目前唐家河有62只野生大熊猫,还有一千多只金丝猴、以及无数的野生物种,成群的牛羚,这种和大熊猫同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珍稀物种,形态高贵,“在唐家河有一万多只,随处可见。”

  这个令人惊叹的保护区,在国外尤其声名显赫,被称为“中国的黄石公园”。

  不为外界所熟知的还有,这是全国唯一没有人类居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封闭,原本有一个村,当时就全部搬迁了出来。”

  而且,唐家河一直没有进行旅游开发。这块区域在上世纪80年代归青川县管辖,后来由于白龙湖修建水库需要移民,对青川县财政形成强大压力,以至于连自然保护区管理处50余名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无法负担,转归四川省林业厅管辖。唐家河由此保留着自然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三国时期,邓艾正是从唐家河境内的阴平古道偷入四川,灭了蜀汉。

  2007年底,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转归青川县管辖,青川县计划将其打造为高端生态旅游品牌,并借此推动地方经济迅速成长。2008年,本级财政收入只有2300万元的青川县,投入2000万用于高端生态旅游开发。

  地震对青川旅游的打击是致命的。仅青溪镇就在年后增加了100户按照川北民居规划设计的农家乐,其中11户刚刚竣工营业,但这次毁坏殆尽。

  “既然在这里生活,就要寻求出路,旅游开发就是出路。大家辛辛苦苦,投入这么多,终于有一些起色……”说到这里,年轻的女旅游局长眼泪夺眶而出。

  6月1日傍晚,8级大风和冰雹袭击了青川。县政府大院里一些没有拉紧的帐篷,被风吹了起来。

  6月2中午,本刊记者离开青川时,看到一轮巨大的日晕出现。一名正在执勤的警察昂起头,一脸警觉:“不会又发生什么吧?”-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一名学生的“帐篷小学”
 
中广网 06-10
    中广网青川6月10日消息(特派记者魏国 通讯员苟向久、许虎)在重灾区青川县房石镇大山深处,济南军区某摩步团七连,专门为一名小学生搭建了一所“帐篷小学”。

    6月8日端午节,上午记者来到这个特殊的“帐篷小学”采访,只听帐篷里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慈母手中线,游子手中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正在读书的这名小姑娘叫何清蓉,今年11岁,正上小学三年级。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她家房屋全部倒塌。所在学校成为危房,在重新开课前,其她同学们都搬进了在家附近的新建帐篷小学。而她因为住在海拔2800多米高的马家山上,路途遥远,不但要翻山越岭,穿越野生动物时常出没的原始森林,而且随时都有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危险,所以就和年迈的爷爷和行动不便的父亲临时留在了原来建在半山腰的“家里”。

    何清蓉的母亲多年前离家出走,至今音信皆无。父亲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丧失了劳动能力。年幼的小清蓉在家里打水、洗衣、烧火、做饭,照顾行动不便的父亲和年迈的爷爷,里里外外“一把手”,是家里的“顶梁柱”。而如今因地震她成了一名失学的孩子。

    5月25日,正在这里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济南军区某摩步团七连官兵“进村入户”来到这座高山上,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大家顾不上休息,连续作战,争分夺秒及时帮助小清蓉家搭建临时住所。并决定准备专门给她搭建一所 “帐篷小学”。

    第二天,官兵们肩扛背驮,跋山涉水,踏石径、攀崖路、登险峰,从山下运来帐篷、课桌、板凳、文具等用品,从狭小空地上平整一块场地,搭建了一所“帐篷小学”。

    白新村“帐篷小学”建成了。5月27日上午,正在这里执行任务的官兵们又来到这里,担当起给小清蓉的授课任务。他们制定了课程表,并根据小清蓉的特长,优中选优,挑选了语文、数学、体育、音乐四名任课老师。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七连二排排长宋善玉自告奋勇担任语文老师。其他的每一位任课老师都是连队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官兵。他们在课前都作了精心准备,希望在有限时间的时间内教给何清蓉同学更多的知识。

    战士林瑞振是福州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大学生,他讲起数学来头头是道,通俗易懂,让小清蓉大开眼界。

    自然科学课程比较深奥,团政治处吕主任主动承担这重任,由他每周讲3个课时,上课时间不固定。

    尽管“帐篷小学”条件简陋,没有电脑、没有多媒体课件、没有现代化教具。但4名“穿军装的教员”教的都非常认真,小清蓉十分珍惜来之不易机会,学习很刻苦。

    在“帐篷小学”里,小清蓉告诉记者她的每天学生生活。早上学语文和图画,下午学数学和音乐,晚上没有电,就复习功课、唱歌。

    课余时间,“老师”还要和小清蓉一起做游戏、演节目、讲故事,天天都很开心。

    开学十几天过去了,小清蓉学习有了很大进步。官兵们说,部队现在暂时还不回撤,等各种条件稍好些了,就要把小清蓉全家都接到山下去居住,让她重新回到同学们中间,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记者拿出几个粽子请小清蓉吃,懂事的她把粽子放在了兜里说:“我知道今天是端午节,我要把解放军叔叔送的粽子留给爷爷和爸爸。”

    现在,小清蓉每天都要到山里采许多漂亮的野花,插在精心制作的花瓶里。每当官兵们来给她讲课时,她都要献上一朵。她说:“我要把最美的鲜花献给解放军叔叔,让他们一进帐篷就闻到花香,这样她会很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5秒教学楼坍塌 1300名学生无一伤亡

http://www.thefirst.cn/    2008-6-10 9:40:20

  青川县是此次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然而青川县有这么一个学校,在地震中1300个学生一个都没有死,甚至一个都没有受伤。它的教学楼和其他小学一样在地震中倒塌了,但是孩子们安然无恙。这绝不能仅仅用运气来概括。
  
  这所学校的校长霍俊林,也许是一个非典型的乡村小学校长。
  
  他今年42岁,从1985年开始教书,已经20多载了。
  
  他要打造一个书香校园,让马鹿小学成为广元市最美丽的乡村学校。
  
  他要培养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让孩子们有人文修养。
  
  他面对着学校的废墟,时刻在计划着重新站立,那将是他梦想中的伟大小学。
  
  矮小黝黑的霍俊林,身上忠厚与精明的气质兼容,他很善于表达,但是面对一帮淘气的孩子又显出了十足的忠厚。
  
  ■青川手记
  
  生命奇迹不仅是运气
  
  北川、青川、汶川、忘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多希望这是忘川,但逝者如斯夫,敢莫相忘乎?
  
  往那依然秀丽但是伤痕累累的大山深处。一片孤城万仞山,被这些暴怒的山川包围着的青川印证了蜀道之难。到处是道路塌方和山体滑坡。这些巨大的山悬挂在道路之上如年久剥落的墙皮,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裹挟着暗器往下落。它们嶙峋瘦骨,随时要爆发恶劣的脾气。
  
  这是我们祖国的一幅被时光侵蚀了的山水长卷。“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水文地理刚刚都改变了形状。在青川红光乡,两座大山相对塌倒,埋掉了整个村庄。
  
  青川。一座寂静的县城,到处写着“拆”字。人去楼空中那些锅碗瓢盆历历在目,日常生活在某个时刻凝固。青川,一个余震最频繁最猛烈的地方。最近6.4级和4.6级余震的震中都在青川。
  
  在灾区采访了若干学校,记者深深体会到,在地震中,所有缔造了生命奇迹的学校,都不仅仅是走运这么简单。它也许有赖于一些责任,而这责任立足于长期的制度和习惯,如注重安全管理,不怠于做危急演习,而这样的管理在最关键的时刻提供了最微妙的运气。它也许有赖于爱,在记者采访的那些完好的小学中,都能感觉到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这并不是因为老师的称谓,这是在漫长的生活中建立起来的爱的纽带。这种爱是伪装不来的。它在就在,不在就不在。当它在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危难时刻老师们冲进危险的教室,在第一时间迅速疏散学生,当它在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和尊敬是那么深刻。它也许有赖于对良知的坚守,像刘汉小学、马鹿小学都有富有良知的建筑者,他们并非未雨绸缪,却在那份对规则的坚守中不经意地挽救了许多性命。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15秒教学楼坍塌 1300名学生无一伤亡

http://www.thefirst.cn/    2008-6-10 9:40:20

  
  奇迹有赖于那些美好的细节。细节缔造了并非偶然的幸运。
  
  美好的细节缔造奇迹
  
  地震后的青川。一座寂静的县城,到处写着拆字。人去楼空中那些锅碗瓢盆历历在目,日常生活在某个时刻凝固。青川,一个余震最频繁最猛烈的地方。最近6.4级和4.6级余震的震中都在青川。
  
  然而,青川马鹿中心小学在大地震中缔造了生命的奇迹,而这奇迹又都不仅仅是走运这么简单。它有赖于责任,有赖于爱,也有赖于对良知的坚守。所有的奇迹都有赖于那些美好的细节。
  

●一个校长 马鹿学校无与伦比的运气

  马鹿中心小学在一个小山坡上,在树木掩映之中,可以俯视青川美丽的地形。林荫道中有石桌石凳。校长霍俊林对此曾经非常自豪,这是一个与童年气氛十分契合的美丽环境。

上一页 下一页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15秒教学楼坍塌 1300名学生无一伤亡http://www.thefirst.cn/    2008-6-10 9:40:20

  
  霍俊林,2001年调到这所小学做副校长,2006年成为校长。在他的诸多关于学校的理想之外,他平时对安全工作非常重视,做了很多应急管理的准备。这在地震时给马鹿小学带来了至关紧要的幸运。
  
  马鹿小学每个学期都要做两到三次疏散演习。对跑位、站位都有要求,转弯的地方必须有老师站着,之后还要对演习结果进行评奖。学生疏散老师站位学生跑位都要总结。
  
  马鹿小学对学生的管理很严格,在午休、午饭的空当时间都要派老师行政值日。住校学生有两个生活老师专门负责。还有走读生,午休时在教室里睡午觉。每个班的学生都要有老师陪同。霍俊林总结,5月12日,那是自己最走运的一天。
  
  学校下午2:45上课,学生午觉睡到2:30。霍俊林平时睡午觉都会睡到比较晚,那天他破天荒地睡不着,就出门到学校,他刚巡视到学生宿舍楼,发现大地在震颤,楼舍在剧烈地抖动,就大喊“地震!快跑!”。在院里巡视的王林老师也在第一时间发出示警的呼喊。所有的老师都立即开始行动起来。
  
  学生们都从12:50开始按时午休,2:28的时候很多人都睡得正沉,老师们就冲进去把学生拎出来。当时教室里有300多个学生,而学生公寓里有400多个。学生们从教室里跑出来的时间也不过10来秒,之后不过5秒,3排教室就全都倒塌了。烟尘四起,视野里什么都看不清。老师们把学生团团围在操场中间。这个时候有的学生都还没醒,依然睡眼惺忪。
  
  霍俊林非常庆幸地震发生的时间是2:28,如果是在学生上课后发生,那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把学生全部转移出来,教室倒塌得太快了。
  
  地震突然发生时,每个教室里只有20多个学生,都有老师陪伴,老师立刻带领学生们疏散出来。学生公寓没有倒。“这个公寓救了不少学生”。平时的疏散演习这次发生了作用,老师们一喊跑,学生们就迅速地跑出来,没有发生踩踏、拥挤。
上一页 下一页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15秒教学楼坍塌 1300名学生无一伤亡http://www.thefirst.cn/    2008-6-10 9:40:20

  
  烟尘四起之中,霍俊林心中惴惴然,不知道这回自己的学校损失会有多惨重。地震发生时,很多家长往山上冲,当时学校里哭声一片,家长们以为孩子可能完了。
  
  最后,当霍俊林把孩子们都转移到山下的田间,一清点人数,居然一个都没有少,一个都没有受伤。霍俊林和老师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清点了一遍又一遍。家长们在这个时候破涕为笑,都冲上来对霍俊林说:“霍校长,你给我们带来了福气。”
  
  而更加让霍俊林高兴的是,马鹿中心小学的20多个村小,600多个学生,也一个学生都没有伤亡。这些村小和中心校一样统一管理,每学期都要做疏散演习。平时抓安全抓得细,关键时刻有了回报。
  
  霍俊林做灾害演习并非出于预见,只是因为安全意识比较强,尤其是2006年在国内报道的小学踩踏事件对他警醒很大,这些疏散演习主要是基于停电、火警、踩踏的考虑。他总结对安全工作要做实做细,空当时间要管理好。为了做危机预防,平时霍俊林经常和老师们强调安全管理工作,激发老师们对安全的责任。
  
  所以,发生地震,老师们不是先逃,都先冲进危房救学生。房子摇得那么厉害,老师们却全都往教室里、楼上冲。霍俊林庆幸时间、作息安排、楼房质量、安全措施等等加在一起,构成了马鹿学校无与伦比的运气,危急时救了孩子和老师们一命。
  
  ●一个承包商
  
  “他是个比较有良心的人”
  
  马鹿小学中心校的教室是1991年建造的,霍俊林说因为资金非常有限,所以质量不是很好。地震后30秒内三排教室全部倒塌。学生公寓是2006年建造的,这个公寓救了许多学生。
  
  在马鹿小学的一片残垣中,这幢白色的公寓已是危楼,但依然矗立。公寓是按7级防震标准建造的,说起这幢公寓,霍俊林充满感激。他说:“这个老板做事很实在,这次给我们立了功劳。”承包商是广元东南建筑公司的老总彭德冰。
  
  当时盖学生公寓楼的时候,霍俊林看到楼顶几厘米的钢筋密密麻麻,还跟彭德冰开玩笑,说:“你这么盖房子,如果发生地震垮了,都可以把这些钢材立刻重新利用,盖个新楼了。”
  
  当时大家都认为盖楼没必要用这么多钢材,是浪费钱。但彭德冰坚持,要安全就必须这么盖。没想到玩笑成真,建筑商的一点坚持救了许多孩子的命,也救了这所学校。这所房子到现在还没有把钱付清。当时学校和建筑商商议按照15年1比1的回报,每年交一部分费用。
  
  地震发生后,彭德冰立刻从成都赶过来,看自己建造的学生公寓楼,并且帮霍俊林做了校园重建的规划,根本就不提钱的事。霍俊林说起他,很感激,他说:“他是个比较有良心的人。”
  
  ●一群老师
  
  他们都忠于自己的职守
  
  以前孩子们都在教室睡觉,盖了新宿舍楼后,午休就分流了,一部分在教室,一部分在学生公寓。生活老师和行政老师,在值守时间不能休息。
  
  霍俊林很敬佩自己学校的老师,他们这次都忠于了自己的职守。学生公寓的两个生活老师平时都待在门口,学生午休时所有宿舍门必须全部打开,以便老师巡视。他们非常尽心尽责,发生地震后他们没有往外跑,反而是飞快地往5层楼上跑,逐层地叫醒学生疏散。负责女生的生活老师罗蓉是临时工,每个月收入才400元,地震中的表现让霍校长刮目相看。
  
  罗蓉老师,看上去很瘦弱,说话很朴实。她平时最怕学生趁午休的时候到河里洗澡,所以每天中午都看得很紧。她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我们不能睡的,那咋能睡得着,怕他们跑出去洗澡,都要看得紧。当时我跑到楼上,每个寝室都要看,我守的嘛,我必须都要看到。娃儿们都在叫唤,还有娃儿睡着不起,我都要喊起来,有个娃儿叫不醒,我只好把他拎下来。”
  
  地震最初,老师和孩子们没有粮食,老师们就到废墟里去抢食物,在手上都落下了不少伤痕。地震中每个老师家里都遭了灾,但谁都没离开,直到把学生们全部安全转移。何老师的家住在红光乡,三天后才得知家被大山埋了,父亲不见了,母亲也受了重伤,霍校长劝他回去,但回去后那里已经不让进了,直到现在何老师的父亲还埋在大山下。霍校长的家在6公里之外的七佛乡,地震后第3天他岳父走到这里,问了霍校长几句话,问人有没有事。霍校长说人都没事,他说:“那就好,那我就回去了。”
  
  ●一个学生
  
  要让青川像以前一样美丽
  
  霍俊林在介绍自己喜爱的学生时特别的得意,他指着徐广说:“他现在可有名了。”徐广有名在于他每天和一群小学生站在砂石村的路边欢迎前来赈灾的人,他举着“你们辛苦了”的牌子的照片流传于网络和电视新闻里。记者在路上经过了这群举着牌子的孩子,在灼热的阳光下孩子们的欢迎给一行人带来小小不言的感动。
  
  徐广11岁,五年级的副班长,手里一直拿着一本《安徒生童话》,说话像个小大人,抑扬顿挫的每句话都是书面语,像是朗诵作文。他的作文很好,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朗诵。他现在说话就像马鹿小学的一个小小发言人。
  
  徐广告诉记者,平时学校做的疏散演习非常严肃,如要求孩子们靠右行,不能靠左以避免踩踏。地震那天,霍校长在学校公寓楼下大声呼喊,孩子们都迅速跑下去。徐广说自己不害怕,他笑着说:“我是最后一个出来的。当时同学们都走了,我看见一个人都没有了,我就赶紧冲了下去。”
  
  徐广非常怀念以前的校园,那是一个孩子的充斥着童年诗意的校园。孩子们特别喜欢老师。平时老师会陪孩子们玩,还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徐广最喜欢看的书是《鲁宾逊漂流记》。地震后很多志愿者、解放军来到马鹿乡,徐广觉得“兵哥哥感动了我们,我们要感谢他们,还要感谢社会给我们捐献物资”。所以徐广自己决定带着一群孩子到路边欢迎这些来帮助灾区的人。这个行动从5月13日开始到现在。徐广说:“我喜欢我们青川,青川人特别好,很大方,而且说话很搞笑。”他希望能留在青川读高中。而且要“重建家园,让青川像以前一样美丽”。
  
  在记者和霍校长谈话的过程中,很多孩子聚拢过来,有的手搭他的肩上,有的靠着他的背,还做出各种手势挡在他脸前。记者问霍校长,孩子们怎么不怕你?他一笑,“平时和他们玩得比较习惯了,他们才不怕我。”霍校长教过的徐广说:“霍校长上课时很严肃,平时对我们就十分温柔。”
  
  ●一个梦想
  
  培养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
  
  在危楼和废墟环绕的校园,霍校长对记者讲述了他的教育理想。“我们农村孩子在知识面上比较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比较笨,所以我想尽力打造书香校园,根据学校所处的良好环境,打造绿色校园,希望建造成绿色生态环保的学校。”霍校长的理想是建“广元市最美丽的一所农村小学”。
  
  这所曾经美丽的小学现在已经被地震摧毁,霍校长现在最忧心的是重建。这所青川最大规模的小学,如果把防震标准提上去,重建的费用对他来说几乎是天文数字。有个专家给他做的预算达到了1000元每平方米。如果不能重建,他担心长期下来孩子和老师都坚持不下去。
  
  霍校长的长远理想就是把孩子们培养成喜欢读书,有人文修养的一群孩子。他说:“我们提出一个办学宗旨,培养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中国人。从做人开始。要爱自己的国家、土地、人民,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现代的科技有了解,对世界有好奇心,所以我们致力于发展英语、计算机的教育。远程教育网都连好了。”
  
  6月6日,130多名马鹿小学的学生到东莞就读。但这对于霍校长,只是很遥远的一小步。这所美丽而幸运的小学,这所经历了危难而安然无恙的小学,何时才能重新矗立在青川?
  
  竞报记者黎宛冰/文并摄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十五日:天津港口医院医疗队灾区救援纪实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6-1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天津港口医院医疗队为病人检查身体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天津港口医院全体医生默哀

题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天崩地裂,地动山摇,千万个美满的家园,顷刻间变成废墟一片。安宁和欢笑被无情地埋没,一个个鲜活的生活被无情吞噬。从那个灾难的日子开始,悲伤,痛击着我们的内心;泪水,噙满了我们的眼睛。

灾区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所有天津市人的心,5月16日,天津港口医院12名白衣战士随市第二批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地震灾区救援。15个日日夜夜,360个小时,对于这支医疗队的所有成员来说,成为了终生难忘的经历。在灾区,太多的泪,太多的汗,太多的血交织在一起;在废墟上,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一幕幕感天动地的场景,一颗颗用生命书写的浸透血泪的“爱”字,震颤着他们的心灵,感受着真情与生命的顽强!

灾情就是命令,医疗队争分夺秒

5月14日,天津港口医院接到支援灾区的命令后,紧急召开会议,在1小时内迅速组成了以港口医院副院长丁尔勤为队长,韩宏毅、张国强、杨玉和、张瑞敏、丁颖、范朝华、刘秀英、张雯、陈字秀、安健、刘被被为组员的12人医疗队,整装待命。

得到出发的消息时,骨科副主任医师张国强正在为因病需要手术的岳父办理住院手续。张国强深知手术的危险性,可国家有难,同胞有难,他对妻子和岳父充满内疚。当他把赴灾区救援的消息告诉妻子时,电话彼端静默了1秒钟,然后传来妻子平静的声音:“你去吧,家里有我呢。”张国强心潮起伏——此情此景,与同为白衣战士的妻子2003年进入非典病房前的分别,是何等的相似……

手术室主管护师陈字秀在接到任务后,赶紧把年幼的孩子安顿到父母家,因为她知道,当警察的丈夫也随时等待出发的命令。临出发时,她抱着孩子亲了又亲。

5月17日凌晨,这支年龄最大46岁、最小21岁的医疗队带着天津港全体员工的重托,带着包活药品、器械、生活用品等物资,随市第二批抗震救灾医疗队,一路风尘,在险象环生的急行军中抵达指定地点四川重灾区的青川县。

到达青川时,医疗队员们被眼前惨烈的景象震惊得触目惊心:城市在山摇地动中变得瓦砾满地、路面坍塌,房屋震毁,桥梁断裂,大地已经面目全非……电力中断、通讯中断、供水中断,但不断的是八方赶来的救援队伍,大家口音不同、职业各异,汇集在一起就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千方百计救治受伤群众,是当务之急。” 丁尔勤副院长斩钉截铁,医疗队员们甚至还来不及穿上白大褂就投入到伤病员的救治当中。

流动医疗队,穿越生死线

大地颤抖,烟尘四起。大震过后的青川仍然是“余震”频发带。据地震局统计,青川平均每天都发生余震二三十次。而从青川县城到各个乡镇,沿途中碎石不时滑落,泥石流不时出现……

“尽管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青川县灾情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复杂得多。”丁尔勤副院长告诉记者,“青川群山连绵、河流交错、道窄路险,绝大多数山峰都在海拔2500以上。地理环境特殊,道路交通极为困难,36个乡镇268个村庄80%以上都分散于崇山峻岭之中,这给巡诊抢救工作带来重重困难,进山难、发现难、转运难、救治难、补给难的矛盾异常突出。”

按照上级的安排,他们12个人分成两组,一组在驻地设医疗点救治当地伤员,一组到深山内的偏远乡村巡诊,拯救病员,送医送药,讲解防疫知识,为灾民作心理疏导。

从驻地到最后一个巡诊点建峰乡往返共160公里山路,需要7个小时。地震造成了山体开裂,道路倾斜,山路两侧陡峭的岩壁上被震松的石块随时会滑落下来。每次余震,都会有石块落下,有的石块有2米多高,数吨重。余震伴随着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常常造成早晨巡诊出发时走过的路段,到晚上回来时变得面目全非,无法通行。

回想几天前的一次巡诊,范朝华至今心有余悸,“坐在车里常常能听到车顶上碎石的敲击声,一次我们刚过一个滑坡地段时,山上的石头就呼啦啦的滚下来,幸亏司机师傅及时躲避,只是车顶被砸出一个深凹,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尽管如此,每次下乡巡诊,队员们都是争先恐后,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

路上险情不断,加之路面倾斜损毁严重,队员们长时间的颠簸,连日来的操劳,多数队员都出现了晕车呕吐的情况。有的时候通往目的地的路不通了,队员们就下车,背上沉重的医药背囊徒步向目的地进发。涉水过河,徒步上山。他们深知,前方有伤病的父老乡亲正在焦急的等待……

文章来源: 中国网责任编辑: 郭晋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十五日:天津港口医院医疗队灾区救援纪实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6-10  发表评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医疗队员为灾区人员救治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医疗队员为灾区人员救治

面对艰难困苦,医疗队员选择坚强

灾区的条件异常艰苦,饮用水和生活用水严重短缺。帐篷里白天闷热憋气,晚上山风四透,倒塌的建筑物产生了大量灰尘,早晨起来鼻孔全是黑的。

医疗队员杨玉和说,尽管面对艰难困苦,但是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我们获得了施医送药的喜悦,得到了艰苦生活的磨炼,感受了兄弟姐妹的情谊,我们感觉收获更多。

19日下午2点06分,青川发生5.4级余震。伴随着轰隆巨响,多处坍塌建筑经过多次余震和暴雨冲击面临着再次坍塌。此时,距离医疗队帐篷20米远处的一堵残墙在余震中倒塌,砸中了墙下的几名群众。驻地留守、负责全队人员饮食起居和防疫工作的护士长刘秀英及驻守医护人员不顾危险立即跑上前去抢救伤员,就在护士张雯为伤员清理伤口的过程中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在不断晃动的地面上,他们的心却异常坚定,正在换药的手也没有丝毫颤抖。如果说最初的参加医疗队是一种热情,到青川后,经过泪与血的洗礼,队员们的热情已经转化为无畏的勇气。

下午2点28分,随着充满忧伤的防空警报声响起,全国人民都在为四川大地震中遇难同胞沉痛哀悼。就在这时,驻青川的医疗队又经历了多次余震,他们在余震的危险中仍然履行着救死扶伤的天职。

晚上11点,巡诊队员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帐篷里,默默地对视着。为了缓解气氛,年龄最小的刘被被和安健开着玩笑说:“我们差点荣获烈士称号啊。”其实,他们还不知道,他们刚刚回来的道路已因余震导致的山体滑坡和大量落实而遭到再次破坏,部分路段已经塌方。

当天晚上,队员丁颖在自己的日志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这最紧张的时刻,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地震伤情就是命令,我们医务人员要地动房颤而不惊,克服一切困难在岗位上坚持作战,这是一个医务人员的天职!

只要还有人需要救援,我们就不会撤!

几乎没有片刻的休息,医疗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表达着抗震救灾的决心。队员们克服睡眠不足、餐饮不足、电力不同等困难,共诊治病人800余人,抢救危重病人20余例,出动120救护车20余次,在10多次下乡巡回医疗中已累计行走了2000多公里,诊治及咨询病人300多人。

5月18日,丁尔勤副院长、 丁颖护士长用了7个半小时去80公里以外的建峰乡巡诊。诊治16位病人,并向当地赠送急救药品。

5月19日,韩宏毅、张国强去县中医医院会诊一个头外伤胸外伤合并心脏病病人,为当地医院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

5月20日,余震不断,刘秀英等在抢险指挥部义诊,赠送药品。

5月21日,在去建峰乡巡诊时,遇到一起摩托车车祸,随即进行当场救治。中途路过大毛村、跃进村时发现有很多需要救助的灾民。很多灾民因为喝了不干净的水出现腹泻症状,杨玉和、范朝华随即带着医疗队为村民进行了健康卫生宣传教育,发放治疗腹泻的药品。

5月18日,接到了一患有妊高症的孕妇的求救。队员们迅速前往,因条件简陋,接生危险大,队员们冒着余震的危险,将产妇紧急转移到附近的野战医院。

当听到婴儿出生后的哭声时,陈字秀激动的哭了:在灾区的日子里,无论多大困难与艰险,她不曾落泪;面对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她不曾落泪;看到家人同事问候的短信,她不曾落泪,但当她看到在断瓦残垣中诞生出的一个稚嫩的新生命,在医护人员的簇拥下发出有力的呼喊时,她再也不能控制自己。

……

当得知青川县后山的山体出现严重开裂,随时可能崩塌,已开始组织人员撤离的时候,后方的同事赶忙向医疗队发出短信询问他们是否平安撤离。丁副院长的短信里这样写到:在救灾一线,只要还有人需要救援,我们就不会撤!

文章来源: 中国网责任编辑: 郭晋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十五日:天津港口医院医疗队灾区救援纪实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6-10  发表评论>>

历经心灵洗礼,感受大爱无疆

医疗队员们在抗震救灾一线不顾个人安危、将灾情伤情放在第一位的行动深深感动了四川灾民。灾区人民也用自己的淳朴、善良、坚强感动着医疗队。在这里,心灵得到洗礼,灵魂得到升华。

回想起在灾区吃的唯一的一顿饺子时,队员张瑞敏眼含泪水:“一位老奶奶看到我们吃方便面就咸菜。老人家非常心疼,她知道北方人爱吃饺子,七十多岁的老人用颤抖的双手一个一个地包,连夜赶包了50份饺子送到医疗站。端着这饱含灾区人民深情的饺子,我们都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一次巡诊沿途,医疗队员们看到了几个打着条幅的孩子,“谢谢叔叔阿姨”、“您们辛苦了”。看着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队员们赶紧停下车,把自带的食物分发给孩子们,孩子们摆着小手表示不要,在队员的一再坚持下,孩子们才接受了叔叔阿姨的爱心。车启动了,队员们从后车窗看到令他们永生难忘的一幕:这些7、8岁的孩子们自发地用自己的小手,对着已经启动的医疗车,比划出一个个的代表祝福的“心形”,车渐行渐远,孩子们依然向着车的方向,用小手不断地比划着……

还有一次,护士长刘秀英等人早早地沿着泥泞陡峭的山路去巡诊,在一条刚刚恢复交通的公路上,一个开车经过的小伙子,见到戴着医疗队标志的他们,立即停下车来,对着医疗队员们行了一个军礼。“那是一个表达无限谢意和希望的军礼啊!”刘秀英说。

灾区的一幕幕瞬间,湿润了医疗队员们的眼睛:“不亲历山崩地裂的那一刻,无法体会其中的恐怖与惨烈;不亲见家毁人亡的那一幕,无法了解撕心裂肺的痛苦。而经历了生与死考验的灾区人民们都承受了,经历了。现在,他们已经从废墟上站立起来。这些淳朴、坚强、感恩的四川人民也让我们看到了即使天摇地动也压不垮的中华民族的脊梁!”

不是尾声的尾声 拼搏精神还在继续

回首在灾区的15个日日夜夜,想起5月19日国家哀悼日第一天,所有医疗队员都眼含热泪:当天早晨,驻地所在的青川中学为悼念遇难同胞举行降半旗仪式。在青川中学的操场上,无论是刚刚走出恐惧的学生、风尘仆仆的解放军战士、还是即将巡诊的医护人员,在看到庄严肃穆的国旗那一瞬间,所有的人就像失家的孩子看到母亲,无不泪流满面。讲起这一幕,韩宏毅大夫依然激动不已:“那一刻,我们没有悲痛,没有感伤,我们为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而骄傲,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而自豪!”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来自天津港口医院的12名医护人员不辱使命、不畏牺牲,以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人间道义,托起了一个大写的“人”字。(程圣中 吴慧慧)

文章来源: 中国网责任编辑: 郭晋
   上一页   1   2   3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市一院赴川医疗救援工作紧张展开每天接诊病人达300余人次,重病患者居多

 
日期:2008-6-10 10:32:00 来源:景德镇日报 作者:文峰 茂德 娟娟
 
  景德镇在线讯:市一院派出的赴川医疗救援骨干自5月27日赶赴四川地震灾区以来,积极服从上级安排,以高度的责任心紧张展开医疗救援工作,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目前他们每天接诊病人达300余人次,且重病患者居多,医疗救援工作任务繁重。

  市一院派出的包括市医疗救援队队长占亚平在内的6名医务人员救援的工作地点在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木鱼镇,当地受灾情况比较严重,经常缺电缺水,白天因为经常断电,手术都很难实施,所以遇到伤重病人还需往大医院转移。而当地位置比较特殊,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最北、川甘陕三省交界处,下属6个乡,地理位置很分散,所以救护工作难度很大。他们主要是要承担重建木鱼镇镇医院的重担,在搭建好的帐篷中开展医疗救护工作,在帐篷中分别开设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传染科及手术室、产房等辅助科室。整个医院每天接诊病人达300余人,且重病患者居多,工作量相当大,除每天正常坐诊,他们还经常下到6个乡去巡诊,在巡诊路途中到处是危房,余震经常发生,最严重的一次是6月5日下午2点震级可能在5级左右,大家在转移伤员的时候还有人摔到,所幸没有发生人员伤亡。面对时有发生的余震,一院的救护队员们还是坚持巡诊,坚持在医疗救护工作的第一线,精神状态良好。他们每天接诊的病人除了一部分群众是因地震受伤的群众和日常生活中生病的病人外,还有一大部分是因当地地处偏远,医疗设施落后,还未及时看病就诊的病人。当地昼夜温差很大,白天要坐在50多度高温下的帐篷中接诊,晚上温度又特别低。尽管环境很恶劣,但市一院所有医疗救护人员还是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每天早晚开一个小会,认真安排每天的工作和总结当天的接诊情况,每一个人都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无比的决心去对待每一位病患。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波市开展“甬川携手·万人助学”活动
2008-06-10
来源:宁波市教育局
    近日,宁波市再次举行万人助学活动。此次助学对象主要是我省对口援助的地震重灾区广元市青川县的贫困生,同时,市民还可继续助学已往结对的贵州、重庆、新疆、西藏及本省、本市部分欠发达地区的贫困生。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宁波市在第一时间和四川省扶贫办取得了联系,在捐赠了部分药品后,决定开展“甬川携手·万人助学”活动。 “甬川携手·万人助学”的认助形式分两种——集体助学和一对一助学。集体助学是指资助人不指定受助人,委托宁波市扶贫办和四川省扶贫办将助学款捐给受灾学生;一对一助学是指资助人自己指定资助对象,助学款项由资助人直接邮寄。
    鉴于灾区正忙于灾后重建,收集受灾学生资料的条件还不成熟,现在先进行集体助学活动。同时,一对一助学也开始预约登记,等受灾学生资料到达后再通知市民。每位学生的受助起点分别为:每年小学300元,初中400元,高中500元。爱心助学的原则是 “认助自愿,退助自由”,除要求按标准完成认助金额外,不作其他要求。在此基础上,倡导认助者帮助受助者完成小学或初中、高中一个阶段的学习。
    此次助学活动资助的受灾学生主要来自青川县,此次地震造成该县3.8万多名在校学生无书可读,2600多名教师流离失所,仅青川县教育系统收留的孤儿就有50多名。全县154所中小学中,有40%的校舍完全坍塌,其余60%成了D级危房。
    去年8月中旬,宁波市举行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和谐宁波·万人助学”结对助学活动,共结对宁波市对口帮扶支援地区的贵州黔东南黔西南、重庆万州、西藏比如、新疆和田、省内31个欠发达乡镇的1.5万名贫困学生,其中小学生9000人,初中生3700人,高中生2000人,大学生300人。此次助学活动再掀高潮,宁波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再次演绎了一曲“爱心宁波”。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战 地 日 记
——宣城市援川抗震救灾医疗队工作纪实(一)佘敦宇   
 
全体队员出发前的合影。佘敦宇

    5月30日 抵达四川成都 5月30日晚8点30分,飞机从合肥骆岗机场起飞,飞往四川成都,宣城市援川抗震救灾医疗队16名队员踏上了奔赴灾区的行程。 我们医疗队组建已经一个星期了,这一个星期我们在焦急的等待中度过,一颗颗年轻的心早已和灾区人民在一起,今天我们终于出发了,我们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我们即将投身到抗震救灾第一线工作;紧张的是我们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我们16名队员在灾区不仅肩负着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重托,更肩负着宣城275万人民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情谊。我们到抗震前线去救灾,不仅要为灾区人民带来健康,更要为他们带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此次航班的空姐对我们医疗队非常照顾,临下飞机时,她们将3大包航空食品赠送给我们,“你们到灾区,生活条件很艰苦,这些航空食品是我们一片心意。” 晚上10点我们的飞机在成都双流机场降落。明天我们将奔赴青川县,那里每天都有余震,生活和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全体队员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我们相信有家乡人民的祝福和坚强后盾,一定会圆满完成这次卫生支援任务! 5月31日 第一次经历余震 当我刚刚准备写今天的日记时,11点23分,我们突然感觉到大地在颤抖,身体在摇晃,身后青川中学的教学楼发出了“隆隆”的响声,这是我们到青川后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明显的余震。 昨天晚上我们在旅馆只休息了3个小时,今天早上5点半起床,6点上车向青川出发。汽车经过了3个小时的高速后,到达金子山下高速,青川县在金子山设立一个关卡,所有进出的车辆都要进行喷雾消毒,经过这个关卡,道路变成了崎岖的盘山公路,这时我们也渐渐地感觉到了地震带来的影响,盘山公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深渊,路边有很多从山上滚落的石头,有的巨石比我们的大巴还要大,路边的护拦也砸坏了,沿途有很多被砸变形的汽车。短短的67公里盘山公路,我们花费了4个小时的时间。下午1点30分,我们的汽车顺利到达青川县,我们的营地驻扎在青川中学的操场,这里也驻扎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队。下午我们开始安营扎寨,搬运我们带来的药品、食品和器械。我们5-7人住一个帐篷,总共住3个帐篷,帐篷内很闷热。 明天我们宣城医疗队开始真正投入到抗震救灾中,我们医疗队分成三组,两个小组到两个乡镇进行巡回医疗,一次巡诊要在乡镇住上几晚,留下一组人员在青川县城设立医疗点,接受青川居民的门诊和急诊抢救。 傍晚,在我们营地上,宣城市抗震救灾医疗队旗帜和五星红旗在高高飘扬。明天我们将奔赴灾区最前沿。 6月1日 特殊的儿童节 今天是特殊的六一儿童节,灾区的儿童不能像往常一样过节了。在青川中学灾民安置点内有30个少年儿童。今天上午,青川中学灾民安置点为这些孩子在篮球场举行了一个特别的活动。我们医疗队的女队员们立即行动起来,她们要为这些孩子表演小合唱——《明天会更好》。 (下转第二版)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大一爆 3公里外风声呼啸 6“野猪”吓瘫倒地
   

 
  地点:青川石板沟堰塞湖

  8吨炸药昨日集体“发威”,堪称汶川大地震堰塞湖最大一次的爆破将青川县石板沟堰塞湖堆积体众多巨石顿时化为齑粉。该堰塞湖流量迅速增大,水位进一步下降,水利专家和武警水电官兵称:目前已基本消除溃坝危险。

  搬运炸药水陆并进

  昨日上午8时,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开始动用装载机和冲锋舟,水陆并进搬运、安装多达8吨的乳化炸药,对青川县最大的堰塞湖石板沟堰塞湖实施第二次爆破。武警水电某支队长汪友才说,此次爆破规模很大,堪称汶川大地震堰塞湖最大一次爆破。

  根据昨日监测数据,石板沟堰塞湖坝体高度为38米,上下水位相差28米,成库长度超过7公里,上游的前进乡场镇虽暂未受淹,但水位在成湖后上升了4米多。

  在石板沟堰塞湖堆积体上60米长、20米宽的范围内,武警水电官兵分60个点埋下了8吨炸药。为取得最好的爆破效果,武警水电官兵还不惜多次冒险涉水至堰塞湖对岸,进行炸药布点。

  爆炸吓瘫6只“野猪”

  下午4时15分,武警水电官兵吹响了撤离哨,现场实施3公里范围内人员清场,只剩下青竹江对岸一已垮塌民居处6头无人照看的“野猪”在欢快地奔跑。

  下午5时45分,随着一声“引爆”令下,水电官兵按下了引爆开关。与官兵们在一起的记者在听闻一声巨响后,狭窄的山谷内猛然刮过来一阵风。官兵们都称:“好大的冲击波!”而记者根据武警官兵的提示随时注意观察天空,没有发现有飞石来袭。

  随后,记者随队前往堰塞湖查看爆破效果,看到水流已变得浑浊,水量猛然加大,泄洪槽已变得更宽更深。先前欢跑着、距爆破点直线距离仅约200米的6只“野猪”,均已瘫倒在地,喘着粗气,老半天才爬起来。

  溃坝风险迅速降低

  在通往泄洪槽的路上,到处是泥浆。这也是爆炸将水送到了半空后落下的结果。由于流量加速,堰塞湖水位在半小时后即出现明显下降。武警水电官兵对爆破效果表示满意。负责石板沟堰塞湖排危设计的成都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张文彬称,目前石板沟堰塞湖排水通畅,加上坝体以坚硬的岩石为主,已无溃坝危险。他们已向当地提出后期防洪方案,“主要是泥石抬高河床后,今后几年内的河道疏浚工作”。本报记者 刘虎

成都商报 2008-06-09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县三锅中学高三师生原址复课 帐篷里震后一模
 
 

  据新华社四川青川6月7日电(记者徐扬) 当有的孩子坐在明亮的考场展开高考试卷,家长们脸庞上写满期盼时,远在川甘陕交界的地震重灾区青川县,也有一群孩子坐在帐篷里静静地答卷。尽管他们进行的只是一次模拟考试,尽管有的人已不再有父母热切的目光叮咛,但没有一个学生提前交卷。

  7日是全国高考第一天。记者一早驱车20多公里山路,来到三锅中学。这是目前青川县唯一一所在原址复课的普通中学,179名高三学生在帐篷里正在进行震后第一次模考。

  在理科一班的考试帐篷里,一张张青春的面庞在认真地演算着、写着。记者不愿打扰这些孩子,就和高三政治教师杨蕊菱攀谈起来。

  “5月31日学校复课以来,我发现不少孩子都变了,更努力了。”杨蕊菱说,“帐篷里温度高时40多度,但没有一个孩子打盹;而以前,有的学生在教室里都会睡着。”他告诉记者,地震初期,有的孩子心理很沮丧,觉得3年来奋斗要泡汤了;有的孩子父母遇难了,成为了孤儿,觉得生活没有希望了。

  后来,来了心理志愿者,学校老师也不停地安慰和引导,孩子们渐渐摆脱了地震的阴影。“每天早上6点多,这些高三孩子就起床早读了;夜里到一两点,有的还在帐篷里看书。”校长王海元不无心疼地说,“他们是铆足了劲儿,要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回报社会。”

  中午12时,数学模考结束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灾中,温州民营企业的义和爱
 

 

  □ 沈锡权

  汶川大地震后,温州民营企业主动为国分忧,与灾区人民共承担,纷纷慷慨解囊。

  行动,快速行动

  温州商人捕捉商机的速度令世人称道。但谁也没有想到,汶川地震后,温州民营企业的支援速度也如此之快,他们在第一时间向灾区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南京的温州民营企业家邵建波获悉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的消息,第一时间将价值5万多元的大米、矿泉水等救灾物资启运到四川灾区。江苏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部长李玉宁说,他5月12日下午3时多接到邵建波的捐赠电话,邵建波是通过江苏省红十字会向四川灾区捐赠的第一人。

  5月13日一早,温州民营企业正泰集团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向灾区捐赠价值1000万元的电气设备,之后又追加捐赠现金1000万元。几乎与此同时,报喜鸟集团也形成了3项决定:一是对内部川籍员工进行捐助。二是高标准捐建5所希望小学。三是捐物300万元。5月13日,浙江新湖集团捐赠现金1000万;森马集团捐款捐物1000万元……

  位于成都市新津县的成都华峰聚氨酯有限公司,在这次地震中遭受了损失,厂房出现裂缝,公司已经全面停产。但这个企业的温州籍老板尤小平还是决定捐款520万元,5月14日善款就汇往灾区,用于学校重建。

  从5月13日开始,温州民企均瑶集团旗下的吉祥、奥凯航空担当起“空中义工”,每天为灾区义务空运救灾物资。为了这条“生命线”的快速畅通运行,均瑶集团每天往返成都的航班,特意减掉了原有的客运量和货运量,预留出足够的运输救灾物资空间。

  27日,在四川北川、青川等地震重灾区,一批身穿印有“中国心”标志T恤衫的队员,正将刚采购的一箱箱食品、药品、学习用品装车,准备进行救灾慰问。比较特殊的是,这支自发组织的救灾慰问队队员个个都是温州民营企业董事长。每到一地,他们除了给受灾的孩子大人分发捐款外,还找当地民政和劳动保障部门联系,主动留下名片,希望能为受灾群众就业、孤儿助养和捐建希望学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温州许多民营企业都调整了生产计划。他们主动和四川地震灾区联系,灾区需要什么,他们就主动生产什么。

  与“第二故乡”的亲人生死与共

  据四川温州商会统计,目前在四川经商办厂的温州人有10多万。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初步统计,有上百家温州企业在地震中受损严重,数十名温州人遇难或者失踪。

  大灾面前,在灾区当地的温州人积极投入抗震救灾,与 “第二故乡”人民休戚与共、生死不离,涌现出大量的感人事迹。

  在江油市,办饮料企业的温商董事长高育赞腾空自己的厂房,从14日开始,陆续安置了380多名从重灾区北川转移出来的受灾群众。为了解决广大受灾群众的饮水问题,企业加班加点,给当地政府和救援部队送去了2000箱矿泉水,还每天给安置在厂区的受灾群众提供饮用水和部分食品。而他自己的工厂在地震中也遭受了严重损失。

  地震发生后,广元温州商会会长黄道力立即召集商会的30多位骨干成立了广元温州商会抗震救灾工作组,把在温州及时组织到的大量帐篷、药品、服装、食品等急需物资及救灾款,运送到灾区一线。每天深夜,黄道力还亲自为运送物资的浙江司机做义务向导。

  为推动第二故乡人民救灾重建,四川省温州商会已募集到价值1.6亿元的救灾款物。商会还召开座谈会,要求在四川经商办厂的温州人带头克服困难,把商业、市场、企业恢复起来,稳定人们的生活,重新活跃当地经济。

  “帮助灾区人民,也是报国”

  “每天都工作,能养活自己,也可以忘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到温州务工、刚刚经历丧子之痛的四川绵竹人杨代虹说。对于灾区群众,安居乐业也许是抚平灾害带来创伤的最好方法。温州民营企业在这方面走到了前面。

  温州民营企业在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的同时,也努力为灾区人民提供就业岗位。这项活动在温州当地自5月19日发起,10天时间已有30多家企业腾出8000余个岗位,等待受灾群众来温州就业。

  这些企业,涉及鞋业、服装、电器、打火机、家具、轮胎等生产行业和餐饮、卖场等服务行业。其中不乏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民营企业。

  温州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大虎说:“同胞有难,我们既要出钱,又可出力。为灾区人民提供一条生活出路,也是报国。”

  温州龙湾区企业家联合会还决定在今后的10年时间里,每年都为灾区人民安排1000个就业岗位,为20岁到40岁的灾区劳动力就业提供机会。

  据悉,温州市职介中心日前已向四川省劳动保障厅发送了“温企向灾区人民提供就业岗位的通知”。四川省劳动保障厅表示一定把这个重要信息反馈给灾区人民,并决定在灾后重建时,组织受灾群众来温州求职。

  有14家温州民企承诺,将主动赴川或与灾区的村庄结对,积极促成适龄的灾区人民到温州来工作。许多民企还预留岗位,随时欢迎灾区人民来应聘加入。

  为使灾区人民更好地掌握劳动技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温州市委、市政府拟拨出专款对他们进行培训。

  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看到温州民营企业为国分忧、与民同担、慷慨解囊的行为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他说,温州各级政府要继续处理好“有为”和“无为”的关系,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要强调“有为”。要通过文化培育、制度建设、舆论引导,把温州民营企业身上美好的东西充分激发出来。使新时期的温州模式蕴含更多的社会责任、境界追求、人文精神和人性关怀。这是温州能够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之计和长远之路。

 报纸名称: 经理日报     报纸版面: 2008-06-10 02版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爱心诠释责任
——南江县党员交纳特殊党费二三事

 

  

  □ 杨 雄 饶升才 岳晓燕

  灾害无情,人间有爱。 “5.12”汶川大地震后,南江县1万余名共产党员一天之内自愿捐款112.67万元,用党性书写了大爱篇章,一笔笔特殊党费蕴含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慷慨解囊的村支书刘兴全

  “他孙娃儿得了肺炎,急需钱治病,养女寄来1000元医药费,他全部拿来缴了特殊党费……”南江县下两镇党委书记吴超明向笔者讲述了灵活村支书刘兴全交纳特殊党费的故事。

  见到刘兴全,在我们的一再追问下,他道出了交特殊党费背后的故事。汶川大地震后,5月16日一大早,刘兴全便在高音喇叭上号召村民向重灾区捐款献爱心,并带头捐了200元。“23日,镇上打来电话叫组织党员交纳特殊党费,我发了愁,家里确实没钱了,但我认为该带头交。这时,我养女的孩子生病了,到镇中心卫生院检查是肺炎,我给养女打电话,她马上给我打了1000元到存折上。第二天一大早,我瞒着女儿到镇上把1000元作为特殊党费全交了,然后又来到中心医院附近的廖庆旭私人诊所,请他帮忙既给孙儿看病,又把药费欠着。这也没什么,我一对双月猪可卖700多元,再想点办法,问题就解决了。作为基层党员,我们也该贡献一点力量。”刘兴全诚挚地说。

  返程路上,听到学校传来琅琅读书声,我们大惑不解,因为近期不少学校都放了假。同行的镇干部肖兴堂笑着介绍:“还不是刘支书的功劳!地震后,学校房上的瓦簸得一堆一堆的,看到学生没法上课,他急了,赶紧自掏腰包请了四个人维修,还拿钱买酒招待他们。村里的学生全部来上课,中心校的五、六年级100多名学生也搬到他们村上来上课了。”

  退伍不褪色的赵世

  南江镇南磷路赵世家里的桌子上摆满了“三等功”、“优秀士兵”军功章。赵世已到地震重灾区青川县木鱼镇救灾,他的妻子李雯带着3个月的孩子,经常拿出军功章看,寄托思念之情。

  赵世的父亲说:“这娃儿从四川师范学院毕业后,到了部队,是做机要工作。这个‘三等功’是2000年贵州遭洪水时,他与战友冲进洪水中救起了3名受困群众,有一名战友因此被洪水卷走。赵世随后冒着生命危险冲进机要室,抢出了重要的机要文件,立了这个功。”

  赵世当了8年兵,去年退伍。一年来,他的母亲患了心脑血管硬化病,加上他自己安家,退伍费已花得差不多了,一家三口住在娘家,生活比较困难,但这次为灾区献爱心,他缴了1000元特殊党费,还主动请战去灾区抗震救灾。

  李雯平静地接过话题:“那天晚上,我们看电视,看到一群群受灾的孩子,我们都哭了。赵世跟我商量说,那些受灾的娃儿真让人心疼,我交1000元特殊党费吧,算是帮他们一把。我同意了他的提议。1000块钱对我们这样的家庭算重要了,但我们毕竟还能正常生活。赵世前段时间正在复习,准备考公务员,他决定去灾区帮帮受困的群众,我们担心他耽误了学习考不上,但他怎么也坐不住,坚决要到灾区。”

  爱心回报社会的黄义江

  “我靠政策、靠党组织关心赚了钱,现在也该是回报社会的时候,我已向灾区捐了1万元,我决定再交10万元的特殊党费,同时在南江建一所希望小学!”这是5月24日南江县“大爱无边”义演晚会上,和平饭店总经理黄义江的一番话。

  黄义江本是达州人,1995年来南江创业。他开过砖厂,搞过装修和建筑,现在已建成了三星级标准的和平饭店。据了解,黄义江的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有很多项目必须上,还需要不少钱,交纳特殊党费的那天晚上,公司账上只有1.04万元。黄义江交特殊党费时最担心的是他还要还别人的欠款,他捐那么多钱,别人会说他欠的钱都不给,却拿现钱捐了。但让他意外的是,有很多人理解、支持他。借给他钱的任宗炬听到这个消息打电话对他说:“你做得对,还钱的事就放后吧!”

  据了解,黄义江已选好了在建希望小学的校址。

  相关新闻

  巴运集团维修公司 6月2日下午,巴运集团维修公司党员活动室内,20余位党员还未听完支部所作的交纳特殊党费的动员报告,便纷纷解囊,短短半个小时,交纳特殊党费4400元。(李在祥)

  南江县中小企业党委 南江县中小企业党委140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心系灾区,踊跃交纳特殊党费32370元,支援灾区重建家园。 (马宏儒)

  涵水镇 涵水镇党委政府积极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党员干部自觉带头向灾区捐款,全镇200多名党员共捐款3.8万余元,同时鼓励党员干部交纳特殊党费,共交纳7300多元。 (丁 茜)


 
 
报纸名称: 巴中日报     报纸版面: 2008-06-10 03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最艰险的灾区挺进
——江西省赴四川卫生防疫应急救援队赣州分队救援工作纪实   
 

  ○见习记者张鑫敏

  5月12日,一场特大地震突袭了四川汶川。这场地震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地震之后,灾区人民的卫生防疫力量够吗?卫生条件还好吗?5月16日,赣州市首支卫生防疫队伍带着赣南人民的嘱托,带着灾区人民的期盼,赶赴灾区。在灾区,他们冲在抗震救灾的最前线。他们以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为灾区人民筑起生命的绿洲,给灾区人民带来生的希望。在抗震救灾一线奋战了二十余天后,近日终于平安凯旋。

  灾区同胞,我们来了!

  经过5个多小时的车程,2个多小时的飞行,接着又是8个小时的汽车颠簸,来自赣州的卫生防疫应急救援队员们5月16日从赣州出发,17日就出现在了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的救灾现场。

  “今天的工作地点是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金子山乡,路况不是很好,不时可见滑坡后未清理的巨石在路两旁,公路一边是悬崖峭壁,另一边是深深的山谷,两旁不断呈现的残垣断壁也揪紧了大家的心。”一名救灾队员把灾区给他的第一印象写在了日记中。

  困难战胜不了信心和决心。刚抵达青川县的队员们顾不上休息,就赶赴该县金子山乡大磉村三组开始了与灾难的抗争。第一天,队员就成功消杀面积1.6万平方米,卫生宣教560人,心理干预50人。

  江西省赴四川卫生防疫应急救援队赣州分队负责的是四川省青川县竹园镇,该镇灾后两个居委会辖区的98%房屋受损,受伤人数30人,死亡3人,设有灾后安置点27个,当队员们到达时,该镇处于断电、断水、断气的困境之中,受灾情况严重。而且,还有很多附近灾情更严重的乡镇居民迁入该镇暂居,两个社区人口增多。

  灾情严重、条件艰苦、卫生防疫难度增大……面对诸多不利因素救灾队员们没有丝毫动摇,相反却更加激励了队员们的救灾决心和信心。队员们更加深刻地感觉到了任务的艰巨。

  越是艰险越向前

  赣州救援队在灾区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所在的乡镇面积大,人口多,很多灾民分散居住在深山里,山高路陡,消杀灭与宣传教育难度大。

  在灾区,救援队员们同样处于时刻都有可能发生余震的危险中,身临余震后山体滑坡、泥石流的危险,面临堰塞湖泄洪带来的危险。5月25日,队员们像往常一样,继续对各村进行消杀、宣教、心理干预。途中突然接到应急队队长何哓军电话:最近两天可能有暴雨,为防止暴雨可能带来的危房倒塌及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危险,各个分队要注意安全,主要集中在开阔、平坦地区开展工作,不得单独行动。当天下午6时24分发生了一起自他们入川以来最大的余震,震级达6.4级,持续时间长达10余秒。幸好无队员受伤。

  18日早上7时,队员们从营地出发,对青川县金子山乡金石村、金院村、金山村进行消杀、卫生宣教、发放漂精片,直到下午5时30分返回营地。这一天,他们面对的是炎热的天气和受损严重的道路,但他们还是背上喷雾器、带上消杀药品出发了。灾区住户很多是分散居住在山区里,没有交通工具,全靠徒步行走。队员在徒步消毒时必须戴安全帽,以防止被山上的碎石、泥石流砸到。当天,他们共消杀面积3.1万平方米,宣教471户,卫生宣教1018人,心理干预100人。凌晨1时许发生5.9级余震,金子山乡未发生险情,全体队员平安度过。这些常人看来艰苦的工作内容却是救援队最平常的一天。

  临走前,竹园镇卫生院对防疫应急救援队作了如下评价:江西省赴川卫生防疫应急救援队赣州分队在竹园镇开展工作期间,个个不怕困难,顶着炎炎烈日,深入到各家各户,每天工作至深夜,顾不上吃饭,又开始对一天的工作情况统计汇总上报,并对第二天的工作做出布置,你们这种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深深打动着灾区人民的心,也带动了灾区人民自发地投入到防大疫工作中来,对我镇的灾后防疫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身已离开灾区,但队员们的心却仍牵挂着灾区,只要灾区群众需要,他们将会义无反顾地再赴灾区……

赣南日报 2008-06-09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