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一月之际,谨以此文献给遇难的同胞,献给不屈的人民,献给从灾难中奋起的祖国……
这一个月,我们经历了太多的人生磨难。长达80秒钟的强烈地震,将多少人的梦想化作废墟,这里,曾经是他们世代安居的家园。
这一个月,我们目睹了太多的生离死别。无数亲人,甚至来不及互道一声珍重就此天人永隔,他们,曾经是彼此心中珍藏最深的挚爱。
这一个月,我们流过了太多的泪水。为失去的家园、为失去的亲人,也为那一双双或柔弱或粗壮的无私臂膀。
这一个月,我们更懂得了什么叫作坚强。
震后两小时,温家宝赶赴四川指导抗震救灾
强震突袭
5月12日,星期一。
立夏刚过,暑气未盛,正是宜人时节。成都郊外的白鹿书院教堂前,几对新人正欢笑着拍摄外景婚纱照……
灾难,突如其来
汶川、北川、青川……曾经的碧水青山、风景如画,顷刻间满目疮痍、废墟片片。
绵竹市汉旺镇那座标志性的钟楼上,时间被永远定格在14时28分。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吧
她的双手支撑着身体,护卫着襁褓中的孩子。手机里,留着临终前写下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年轻的妈妈怀抱着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已经没有呼吸的她,临去的那一刻,把乳头塞进了孩子的嘴里。
已经遇难的母亲,用弓曲的脊背顶住压下的大梁。诀别之际,她割断自己的静脉,让血流的方向对准怀里孩子的小嘴……
5月12日,黑色的日子。这个日子的前一天,是母亲节。
14时52分52秒,新华社第一时间发出快讯:强烈地震发生在四川境内。
14时55分49秒,新华社再次发出消息: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6级地震。
半个小时后,震级被修订为7.8级。
5月18日又修订为8.0级。
地震!大地震!特大地震!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
16时40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乘飞机离开北京,赶赴四川指导抗震救灾。
人民军队紧急应变,到12日24时,近两万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已到达灾区开展救援。24000名官兵紧急空运到重灾区,1万名官兵通过铁路向灾区进发。
13万官兵云集灾区,军长率部队徒步急行军进入映秀
紧急集结
“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5月13日10时许,绵竹成都小学救援现场。当几成废墟的教学楼在余震下突然晃动,上级下令救援人员撤出时,19岁的消防战士荆利杰双膝跪倒,哭着大声喊道。
“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首要任务。”5月16日至18日,在抗震救灾的危急时刻,胡锦涛总书记深入北川、汶川等重灾县市,实地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这是规模空前的紧急集结。数日之间,13万官兵云集灾区。
13日20时许,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军长许勇率先遣队,徒步进入汶川映秀镇。
13日23时15分,武警某部参谋长王毅和他的挺进小分队率先进入汶川县城。
震后第2天,救援部队进入所有灾区县城;
震后第3天,进入所有重灾乡镇;
震后第7天,救援人员进入全部1480个受灾行政村……
危难面前,亿万普通人伸出手
他是一位普通商人。在橘黄色的救援队伍中,一身便装的他分外醒目。地震发生后,他抛下客户,开车直奔都江堰。他说:“因为我还活着,所以我要来。”他叫陈岩。
他们是一群普通农民。山东莒县洛河镇的10位村民,开着一辆农用三轮车,颠簸四天三夜,行程3000多公里,赶到灾区。
几万、十几万、上百万……人们至今仍无法说出“志愿者”的准确数字,但他们那动人的身影留在了每一个人的记忆中。
有爱,就有奇迹。
119小时,150小时,172小时,216小时……一个个在废墟中坚守的生命,在救援人员绝不放弃的努力下成功获救。
截至6月9日,仅四川灾区就有83988人被从废墟中救出。
应该记住灾难中英雄少年的身影:9岁半的林浩把已经昏迷的同学背出废墟,又重返废墟背出另一名被掩埋的同学;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在震后的深山里走了12个小时,到达绵阳安置点……
应该铭记这些最可爱的人的飞姿:米-171直升机执行救援任务途中,坠毁在映秀镇西北的高山密林中。遇难者中有51岁的羌族飞行员,也有年仅24岁的二级士官……
5月19日,全国哀悼日第一天。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为在自然灾害中遇难的中国公民低垂。13亿人一同低首,为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
“汶川挺住!”“中国加油!”……
14时31分,当3分钟的默哀结束,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群中,爆发出一声声呐喊。发自肺腑的呼喊,声震长空……
一支支医疗队从全国各地紧急驰援灾区,进入受灾村庄
为了生命
废墟中,掩埋着幸存孩子血肉模糊的身子;担架上,传来受伤人员痛苦的呻吟……
保住了生命,就保住了希望!
震后不到5分钟,成都军区总医院就紧急部署,迅速设立4个露天临时救治点,震后7分钟就收治了首例伤员。
徒步突进、水陆并行、直升机转运……到21日20时,医疗救治队伍已覆盖灾区每个受灾村庄。目前,奋战在灾区一线的医务人员总数超过了14万人。
这是一个个令人动容的身影
尽管丈夫在地震中不幸遇难,北川县禹里乡卫生院护士杜娟仍在夜以继日地抢救伤员。6天后,当她护送重伤员乘坐直升机飞越北川县城,透过舷窗看到丈夫遇难的城市时,坚强的她再也忍不住滚滚的泪水……
夜以继日地连续给伤员做手术,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退休教授张泮林累倒在手术台边,心脏停止跳动近1分钟。仅仅休息了一个晚上,74岁的他又站在了手术台旁。
到6月10日12时,因地震受伤住院治疗累计95252人,已出院76853人。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
5月20日7时,青川县的高龄孕妇杨春波出现了阵痛。70公里外的天津医疗队艰苦跋涉1个半小时,来到杨春波身边紧急施救,随后又将她送往80公里外的野战医院。当18时许,一个女婴呱呱坠地,累得几乎虚脱的医护人员松了一口气……
这是史无前例的伤员大转移
5月18日,43辆大巴和近百辆救护车,满载着伤员由绵阳驶向重庆。
19日,首趟转送伤员的专列载着206名伤员,驶上新生的旅程。
20日,首趟运送伤员的“爱心号”航班展翼,将36名重伤员以最快的速度护送至广州……
“绝不让一名灾区伤员在沈阳出现危险!”为了挽救一名伤员的生命,沈阳的中国医大一院为他专门配备了4名医生、3名护士,24小时轮番抢救、看护……
到5月31日,四川地震灾区累计向全国20个省区市的340多家医院转送地震伤员10015人,为此出动了21次专列、99架包机以及万余次救护车和5000余名医务人员。
截至6月10日12时,全国共接收捐赠款物总计444.32亿元。
延期高考、免收学费、尽快复课……
关爱花儿
5月31日,星期六。震后第19天。
位于成都的西南财经大学爱心学校,安置了1000多名来自汶川灾区的孩子。中午时分,穿着统一服装的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手拉手排着队来到食堂吃饭。他们的午餐是:一份米饭、两荤一素3个菜。
几乎同时,在陕西省重灾区宁强县广坪镇金山寺村的简易防震棚里,几十个孩子正在老师的辅导下,有的在画画,有的在做数学题,有的在复习语文……
特大地震灾难,在瞬间吞噬了一切,让孩子失去了学校,失去了老师,失去了同学
教育部门紧急应对,宣布受灾严重的县市区延期举行高考;对考上大学的孤残考生将免收学费,提供生活费补助;对没能考上大学的孤残学生,将实行免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全国各地向灾区的孩子,伸出了温情的手
5月18日上午,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中心敬老院改成的爱心学校,来自重灾区的166名孩子在这里复课。
5月29日,来自安县的500多名小学生,乘专列前往云南昆明,入读当地9所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小学。
在青岛,借读的60多名灾区孩子,被学校当成了宝贝;在北京,对灾区来的孩子减免学费、食宿费……
一顶顶帐篷、一间间活动板房,成了临时教室。震后第6天,在灾区的许多角落,又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
1800名官兵携带炸药和锨镐强行突进堰顶
决战悬湖
危险,并没有随大地的暂时平静而远离。
34处堰塞湖,成为悬在百万人民头上的利剑。
北川告急!绵阳告急!!四川告急!!!
“绝不能让一个百姓伤亡”,温家宝总理也对唐家山堰塞湖排危抢险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6月5日至6日,总理又亲赴唐家山,实地指导抢险工作。
5月21日,20余名专家和武警水电部队官兵,从悬停在唐家山堰塞湖坝顶的直升机上冒险跳下。
由于天气原因,大型挖掘器械一度无法通过飞机投送。
紧急关头,武警水电部队以及成都军区1800名官兵于5月25日组成突击队,每人携带10公斤炸药和锨镐,强行突进唐家山堰塞湖堰顶。
6月1日凌晨,排危抢险队伍在唐家山堰塞湖坝上抢挖了一条数百米长的泄流槽,比原计划时间提前一半!
6月7日7时08分,泄流槽开始泄流。
6月10日9时,唐家山堰塞湖坝前水位下降到742.18米。
10日17时18分,被堰塞体阻隔了整整29天的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倾泻而下,顺利通过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取得决定性胜利!
人们开始重建家园,工厂已经恢复生产
坚强面对
6月5日,芒种。
四川彭州,地震重灾区。虽然房子塌了,虽然伤口还未愈合,新兴镇阳坪村村民程健依然一大早就下地插秧。
“政府和解放军都在忙着救灾,我们不能闲着,田更不能闲着,可不能误了农时啊!”35岁的程健说,自己刚刚领到了政府发给的尿素,下周就准备给秧苗施肥。
在地震灾区,随处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山寨边,妇女忙着采摘红透的樱桃;田地里,男人弯腰在收割成熟的油菜;废墟旁,老老少少一起晾晒金黄的麦子……
一位朴实的农民说:“只要人还在、手还在,就一定能把塌了的房子重新盖起来。”
抢修设备,恢复生产,沉寂数日的机器轰鸣声重新响了起来
位于四川绵竹市的东方汽轮机厂,地震刚刚停止,东汽的干部职工就在废墟中抢修设备、搜寻技术资料。5月17日,东汽风电机组开始恢复生产。
灾后重建,规划要先行
汶川、北川、青川;城镇、乡村、山谷……来自地震、土木、水电、环境、气候等22个专业学科的专家队伍,顶风冒雨评估灾区地质地理条件,对重建项目进行科学选址。
再建家园,法制是保障
6月9日,国务院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一个地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条例,为灾后过渡性安置、恢复重建等提供了法律依据。
灾难,让人奋起;困境,孕育希望
特大地震发生5小时后,四川郫县红光镇的朱玉兰,在成都四川省人民医院顺利生下一名男婴。
同一天,在彭州、绵阳、德阳等地的救灾帐篷里,一个个新生命诞生了。
这个特殊时刻诞生的孩子们,许多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震生。
一个月过去了。朱玉兰的儿子徐震生已经会笑,在妈妈的怀抱里,在亲人慈爱的目光里……
这是一个稚嫩生命迎接世界的方式。它似乎在告诉人们:灾难,毁不掉中国人的信念;明天,将由我们用双手去开创!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