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浙川一家
2008年06月18日10:48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夏 燕
“真有点像电影里的镜头,有的人手被包装带划破了,什么也没说,还是坚持干活。”王勇指着窗外的院子,眼神流露出一丝疲惫。
2000平方米的院子被十几辆卡车塞得满满的。上百个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一些人忙着从卡车上卸下一个个箱子,另一些人校对、检验……所有的人都在忙,现场却只有工具刀划破包装纸的声音。
5月16日—17日,浙江省政府在省内医药企业采购的支援灾区的逾1400万元药物、医疗器械、卫生用品和医药企业自发捐助的第一批价值601万元的药物,都在位于杭州郊区的浙江英特药业物流基地集中,由这个基地负责运送到去地震灾区的火车、飞机上。
作为这个物流基地的工作人员,四天三夜,掰着指头算算,王勇睡了不到9个小时。有时起来,浑身酸麻,跳下床,脚都在抖。直到5月19日凌晨2点,最后一批冷藏药品成功转运上飞机,王勇想开车回家睡一会儿。坐进车里,却一点力气也没有,这时他才发觉,自己连油门也踩不动了。
汶川地震发生后,浙江的医药企业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包括王勇所在公司的几乎所有浙江药企都在捐钱捐物,都把市场定单放在了一边,加足马力生产灾区需要的药物。正如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赵博文说的,有速度有力度。
时间就是生命。在争分夺秒的抢险过程中,“有速度有力度”成为了浙江抗震救灾的真实写照。一列列火车,一架架飞机,一支支救援队,一批批物资……浙江与四川实现了爱的“零距离”。从应急救灾到灾后重建,从前方救援到后方支持,有关部门全力协作,出钱出力出物,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爱心乐章。
灾区要什么,就提供什么
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发生后几小时。
浙江省红十字会、浙江省慈善总会旋即开通赈灾热线,公布赈灾账号,动员全省各界及时向灾区捐款捐物。
5月13日上午,浙江省委常委会召开紧急会议,统筹部署支援四川地震灾区工作。浙江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省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协调小组,各级各部门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了救灾工作中。同一天,浙江省民政厅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开始组织和接收社会捐赠。当天,全省组织运送了价值千万元的灾区急需物资。
“灾区需要什么,我们就尽最大努力提供什么。”
一个个支援四川灾区的动员令在浙江大地发出,一项项抗震救灾的行动在各部门迅速展开。
浙江省应急办忙于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调运灾区急需的药品、食品和帐篷等物资;为保障抗震救灾物资的供应,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经济动员办组织各市发改委、经动办,对抗震救灾急需的帐篷、绒衣、棉被、净水器、发电机组、药品、消毒剂等16种物资生产企业的库存和生产能力进行紧急调查,积极组织企业捐赠灾区急需的水处理设备等物资;浙江省经贸委紧急筹集并发运价值2100多万元救灾药品,500多吨100多万平方米的篷布以及手电筒等物资。
浙江省协作办组织各市政府援助对口帮扶地区—四川省广元、南充等地的抗震救灾工作,并向全国28家浙江企业联合会、商会发出了支援抗震救灾的倡议。
1996年,浙江与广元结成对口支援至今,已整整走过12载。大灾当前,这种支援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我在12年中到过广元数十次、青川二十多次。”叶建军是浙江省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对口支援处的副处长,地震灾情让他和同事们感同身受,彻夜难眠,“从感情上讲,我们早就是一家人了,这次对口支援,大家更多了一份责任感。 ”
青川县隶属广元市,这个美丽的小城在地震中遭受惨重损失,县城和多个乡镇被夷为平地,25万人无家可归—安置灾区群众成为了当前对口支援工作的重中之重。
“灾区人民急需帐篷。”
得知这一消息后,浙江省相关部门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生产、调运帐篷的艰巨任务。
浙江省经贸委立即落实帐篷生产企业,民政厅建立帐篷生产企业督导员制度,全程掌握生产进度、质量等进展情况。
浙江省军区迅速启动物资筹措方案,全区部队连夜筹措1310顶军用帐篷。
全省各地武警部队积极投入驻地的救灾支援中,出动人力物力搬运各类救灾物资。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为让受灾群众早日住进安置房,浙江“建筑军团”奔赴地震灾区,为灾民建造温暖的新家。浙江省建设厅成立了援建广元灾区过渡安置房工作协调指导小组,5月27日,浙江援建四川灾区的过渡安置房在广元全面动建。
大灾面前,浙江有大爱。
民政、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省爱心基金会,捐助渠道打开后,浙江人慷概解囊,包括党员干部、市民群众、浙商群体在内的社会力量纷纷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地震发生后第三天,浙江省委、省政府在省行政中心一楼大厅设立捐款箱,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省长吕祖善等省领导带头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浙江省直机关干部、职工当天捐款达30万元。
一时间,从机关到田间,掀起了爱心捐助灾区人民的热潮。
5月14日一早,年逾古稀的陆松芳老人走进新市镇南昌社区居委会,他掏出1000元现金和一张零存整取的万元存单,坚决要求捐献给汶川地震受灾群众。
18年来,陆松芳一直以替人送煤饼为生,收入微薄。
老人告诉居委会工作人员,自己在镇上租住的小屋没电视机,可他在街头看到别人店里电视机播放的汶川大地震现场情况,心里实在难受。特别是看到那些正在读书的孩子,就这么被压在那里,他的心揪得紧紧的……
77岁老人赚的每一元钱都很不容易。每天给人送煤饼,工作时间从凌晨5点到下午2点半。根据路途远近,每送1 00公斤煤饼只能赚4到6元钱,一天下来只有40多元。
凡人善举,大爱无言。老人以自己的行动,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敬重。在老人的感召下,这个小镇为四川地震灾区献爱心活动正深入开展,至今全镇干部群众的捐款总额已达450余万元。
数字不断地翻番,爱心在持续。
“特殊党费”,成为了地震以来流行在浙江的“关键词”。不用组织的自发捐赠,在全省各地纷纷出现。无数捐款者没有留下真实姓名,有人留下的名字是“抗震救灾”、“浙川同心”、“老翁”、“群众”。
奥运圣火在浙江传递,爱心也在各传递城市依次接力,所到之地,群众和火炬手都自发募捐。温州108名火炬手捐款47.5万元,绍兴100名火炬手捐款8万元,杭州208名火炬手捐款50万元……得知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后,无数浙江群众就将对奥运圣火的期盼和对灾区人民的关切融合在了一起。
作为全国慈善氛围最浓郁省份,浙商慈善军团也引领全国慈善捐赠。民间重量级慈善榜单—“2006年胡润慈善排行榜”上,浙籍入榜者达29人。这一次,民营企业家众多的浙江再次掀起了浙商捐助高潮。
一位位浙商用行动留下爱心印记:诸暨海越公司加急电汇100万元救灾款到四川省红十字会;吉利集团向灾区人民捐款1000万元;宁波韵升集团向四川地震灾区都江堰中学捐款120万元;正泰集团捐出价值1000万元的高低压电气设备;雅戈尔集团已经启动了救援措施,向四川灾区捐款100万元现金,棉被1万余条;浙江康莱特集团立即向灾区启运1 00万元的急救药品,并号召全体员工捐款……
到灾区去
汶川、绵竹、什邡……时间并没有在地震那一刻凝固。
到灾区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5月12日,深夜。
接到赴川抗震救灾的紧急命令,浙江消防部门迅速启动抢险救灾应急预案和战勤保障机制。各支消防医疗队、抗震救援队,从不同方向、不同地域火速集结,各类消防抗震救灾装备源源不断地运往杭州。
13日凌晨4时30分,从全省4个市紧急抽调的首批21名消防医疗救护队员,来不及和家人道别,便飞赴成都,下飞机后立即赶赴都江堰。这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支进驻都江堰的部队医疗救护队。
走得太突然,救护队甚至没能带上一面旗帜,“到了灾区,当地百姓怎么知道我们是医疗队?”5名心细的女战士在机场临时用一张A4纸叠成十字形状,再扯下臂膀上的红十字袖标,用别针别在纸壳上。鲜艳的“红十字”做成了,大家商量着,把这枚特殊的“红十字”贴在救援点的门口。
长途奔袭,风雨交加,满目灾情容不得战士们稍作休息,惊心动魄的抢险救援战斗随即打响—
5月15日,4点。在中国银行绵竹市支行的废墟下面,死神离聂国泉越来越近。这座7层高楼在地震瞬间坍塌成4 米高的废墟,他被夹在扭曲成“V”字形的钢筋和预制板中间,2天3夜没吃东西,伤口还淌着血。当消防特勤战士通过生命探测仪发现他时,周围的群众一下子围拢过来:“救星到了。”
摇摇欲坠的废墟上,6名救援队员分成3组轮流展开救援行动,一点一点在二楼和三楼横梁间打开一个救援通道。“ 我们已经能看到你,救不出来你,我们就不走!”消防队员大声地给聂国泉打气。
一个小时后,消防队员决定冒一次险。两位队员钻进废墟,用腰斧一点点撬开压在被困者身上的石块。3小时后,满身尘土和汗水的战士终于把聂国泉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其中一位战士说,就在他们钻入废墟救人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次小余震。可他俩太投入了,竟浑然不觉。他说:“ 事后听战友说起,才觉得后怕。”
废墟上,死神在一次次考验着消防战士的勇气。
大的机械不顶用,就用手挖、刨被埋人员,一遍、两遍、三遍……100多名战士的双手被瓦砾划破,鲜血直流,皮肤糜烂。还有的战士在余震中,头部被落砖砸出血,简单处理一下后,他们又马上回到救援现场,分秒必争地抢救幸存者。
与此同时,一队队公安消防官兵,一支支医疗专业救援队,一批批交通、建设抢险人员从浙江出发,火速向灾区汇聚,向灾区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挺进。
5月14日凌晨5时,接到上级命令后,浙江省公安厅消防总队调集400人组成救援队,于当天上午10时许飞抵成都投入救援工作。
地震发生当天,浙江省卫生厅紧急组建5支共100余人的医疗救援队。5月14日,浙江首批97名医疗专家奔赴灾区参与救援。
省交通厅组织公路抢修队伍、工程技术专家组,赶赴灾区;省环保局组建环境应急监测队携带多种监测设备和应急物资,奔赴青川灾区开展环境应急监测;省水利厅选派专业技术人员飞赴四川,支援震区水库应急除险加固工作……在四川绵竹、都江堰、平武、德阳、什邡、广元、青川、彭州等灾区一线,处处可见来自浙江的“救援身影”。
绿军装、白大褂、红十字……各支救援队伍在残垣断壁上、在悬崖绝路前,汇成一道道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的色彩。这其中,还有一道属于志愿者。他们中间,也有许多人来自浙江。
5月12日,地震发生当天,自建民间消防队的萧山生意人李立兴,带了9个人,开着两辆消防车直奔四川灾区。2 500公里,5个司机轮换着开,整整48小时,没有休息一分钟。15日早上到达都江堰7个小时后,就成功救出一对母女。
桐庐县分水镇农民倪文华、刘根强、林斌、何成驾驶着两辆装载着挖掘机、推土机和灾区急需物资的重型平板车前往灾区。
作为有着专业水准的救援力量,浙江多个户外俱乐部的勇士们带着搜救器材、药品等物资,分4批奔赴重灾区广元,加入搜寻生命迹象的行动。
温州的民间反扒志愿者首批5人带着1万多双手套、照明设备和食物,开着一辆越野车,30多个小时后抵达四川境内,并迅速进入北川,在废墟里寻找、挖掘幸存者。
……
当浙江志愿者带着“做些什么”这个简单而急迫的愿望第一时间赶往灾区时,正在四川服务的浙江“西部计划”志愿者已经奋战在灾区救援一线。
灾情发生当天,浙江中医药大学志愿者跟随四川省中江县紧急组织的突击队奔赴受灾严重的绵竹市。12日晚,他们就已在绵竹市五都镇复兴二小参加救援,连续奋战30多个小时,成功营救出一名儿童。
在眉山市服务的浙江工业大学毕业生们带着3箱矿泉水以及面包饼干等食物,徒步进入都江堰。水和食物分给了市民,他们则投入到救援中,没有工具,就肩挑手抬,从废墟中救出2名年轻女孩。
……
“真想不到富裕了的浙江人,爱心同样如此感人。”和张佳一起在医院照顾受伤灾区群众的广元志愿者王露,得知3 5岁的张佳和丈夫是来自温州乐清的商人,现在全家人都是志愿者后,不由得热泪盈眶。
事实上,从地震发生的那刻起,这些温州浙商们就开始在会长黄道力的带领下,投入到了抗震救灾的过程中。
“5月17日,阴。感谢温州市政府成都办事处,他们借了辆大卡车给我们,我们今天的任务,是要把物资送到青川去。早上7点多,在宾馆吃早饭时,我们提出要带几个包子走,服务员刚开始不同意,听说我们是去青川送物资时,立马给我们打包。8点钟我们上路,原本从成都到青川5个小时足够,可地震后出现的无数处山体滑坡使原本崎岖的山路更加难走,下午6点我们才赶到青川。将物资交给当地民政部门后,我们即刻返回广元,还连夜开了个会,商量下一步的行动。由于天气闷热,早上带去的包子都发酸了,但饥肠辘辘的我们却吃得格外香甜。”黄道力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黄道力在四川打拼多年,汶川地震毁了他在广元的商厦,损失上百万元,但在“5·12”以来的十几个日日夜夜里,这位50岁的温州老板一直在为他人奔忙,至今都没有去他受损的商厦和办公楼看过。
哀悼,是在悲痛中寻找力量
没有多的语言,只有静静的哀思。
5月19日,全国哀悼日第一天。晚上8点,杭州市民纷纷自发来到武林广场,围坐一起点起蜡烛,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哀悼。
星星点点的火光中,人们永远记住了这一时刻—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
网络博客上,更多与四川骨肉相连的浙江人表达、践行着对灾区同胞的哀思。
“前天,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房倒屋塌,道路中断、通讯中断,电力中断,成千上万个生命瞬间逝去,还有无数个生命被埋在废墟中痛苦呻吟。这是一场特大自然灾害,灾害中所有人的命运成了世人的最大牵挂。”网友“泡菜坛子”在地震发生当天住进了医院,在病床上,他还呼吁给予四川同胞“更多关注和援助”。
“天空,还在持续哭泣。伤亡,还在不断加重。我想,所有中国大地上的幸存者们,都有责任向我们的受难同胞伸出温暖的手,援助的手,拉上一把,扶上一把,帮助同胞们走过灾难,战胜灾难。”网友“月下桂子”发表了《汶川,不要哭泣》,号召大家献血捐款。
“人定胜天,并非是人力一定能够征服大自然。原意与正确的理解,或者说其真谛应该是,人心安定、团结,万众一心,那是胜过任何的自然魔力。”网友“流泪的鱼”表达对灾区同胞关切的同时,还转摘了浙江红十字会的救灾专用账号和热线。
网友“每天一贴”转摘了总理的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网友“小虾米”转摘了《地震时的十条须知》;
……
然而哀悼,就是要把心沉下,体味悲痛,在悲痛中寻找力量。
“我们要更坚强,把本职工作做更好。”全国哀悼日第一天,建德市公安局大同派出所民警薛彪特别忙碌—他忙着找辖区的四川籍务工人员,希望能安抚并帮助他们。
杭州振华丝织厂有四川籍务工人员5人。薛彪来到车间里,逐一向他们了解家庭受灾情况。看到民警,一些务工人员忍不住热泪盈眶。祝庭生家里受灾最严重,“地震发生后,我一直给家里打电话,但是打不通。”直到5月15日下午4时,祝庭生才和家人联系上,他的父母、兄妹都安全,只是家里房子大面积开裂。薛彪把他们目前心里的一些想法、困难认真地记录下来。“你们的困难,我们会尽力帮助。”民警的话让老乡们的眉头舒展了开来。
大同派出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天,全体民警都在牵挂四川的灾情,从中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力量。这样的力量会激励我们更好地工作。”
靠近你,温暖你
12岁男孩许家其自从地震发生后,一直不敢回学校看看。有时候,不经意路过坍塌的校园,许家其都会浑身发抖。
地震发生的时候,读三年级的许家其正在校门口值日。
“地震了,快跑。”几个同学突然冲了出来。
许家其下意识地跟着同学,往前跑。跑着跑着,许家其感觉身边同学越来越少。很多同学都被压在塌下来的建筑物下面。
后来的几天,许家其一直不敢回学校看看。尽管他的家离学校只有100米。晚上睡觉,许家其经常会在梦里惊醒,满头大汗。妈妈问他梦到了什么,他总是紧咬双唇,一言不发。
冯斌是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副院长,地震发生后,他带着13个心理专家,来到平武县南坝镇各个安置点的帐篷区,给受灾百姓提供心理援助。
在治疗过程中,许家其一直都不说话,干预小组尽量引导他,让他说出地震当时的情形。慢慢地,许家其开口了,语速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治疗接近尾声时,冯斌问他怕不怕地震。“不怕,住在帐篷里,很安全的。”许家其的回答让人欣慰。
地震中,许多经历了这场灾难的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一项针对灾后心理重建的浙江援助计划也在地震灾区悄然展开。
与此同时,更多的爱心在传递。
—2500公里。27个小时。这是一趟爱的专列。5月26日,281名地震灾区伤病员从成都出发,乘坐专列来到杭州,被分派到浙江各大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灾区的孩子是大家的孩子,我们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近日,安吉县教育局向灾区学子敞开怀抱,欢迎家长在该县工作的灾区学子前来继续学业。
朱国华是都江堰人,去年和妻子一起来到安吉一家物流公司打工,他的女儿朱遥一直在老家念书。在这次地震中,朱遥就读的学校不幸倒塌,所幸的是朱遥很安全。眼看着初三的女儿就要中考了,朱国华和妻子一商量,打算把孩子接到安吉读书。他把这一愿望告诉了安吉县有关部门。没有想到的是,教育局立即为其办理了朱遥的转学事宜,还免去了报名手续费。
—温州民企在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的同时,努力为灾区人民提供就业岗位。温州龙湾区经济联合会、企业家联合会和企业联合会决定,在今后的10年时间里,每年都为灾区人民安排1000个就业岗位,为20岁到40岁的灾区劳动力就业提供方便。
“温州就是灾区人民的家,欢迎灾区人民到温州来工作。”更多的企业,正在加入到以实际行动支持灾区人民的活动中来。一家鞋业公司提供的岗位不但从200个上升至500个,而且为灾区人民预留了30个“公司储备干部”的岗位。
而在2000公里以外的浙江,送来慰问金、免费拨打长途电话、组成“爱心车队”送回老家……各级组织第一时间给灾区的在浙人员送去了关爱。那一刻,对于浙江20多万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农民工来说,这样的关怀让他们备感温暖。
台州市路桥区对当地200多名四川籍人员,安排其所在的党组织做好帮扶工作,并在台州医院路桥院区设立“新路桥人”免费心理疏导点,给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安排医生到川籍职工集中的镇(街道)讲课,进行心理干预。
为让灾区在浙人员第一时间获取亲人信息,各级组织通过各种方式与灾区取得联系,把家乡的情况第一时间告知川籍在浙人员。很多单位、企业还免费提供长途电话。一时间,“爱心热线”在各地传递着各级组织的关爱之情。余杭、北仑、永嘉、常山等地的党员服务中心和非公企业党组织纷纷设立免费电话亭,方便灾区人员与家里联系。
与此同时,为早日使灾区群众有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家”,各地迅速行动,协调组织;相关企业深挖产能,争分夺秒,一切从快从紧,只为那千里之外的期待。
接到任务后,杭州市相关企业开足马力加班加点,提高产能,全力以赴生产活动板房。生产多少板房,就立即向灾区运送多少板房。
按计划,萧山区共需向灾区紧急提供3500套、7万平方米的活动钢板房及配套设施。目前,该区38家轻钢企业正抓紧生产,第一批1000套将在6月25日前交货。5月24日,200多套活动钢板房已启运灾区,同时出发的还有4 0余名安装人员。
除了帐篷、钢板房之外,包括铁锹、发电机等救灾急需的物资和设备都已运到了四川,为救灾工作提供了必要的装备。
5月15日凌晨1时,满载着义乌商人爱心的1万把铁锹,搭乘军用运输机安全抵达灾区,早已等待在此的当地军民迅速将这批抢险急需的挖掘工具分发到各个救援现场。
截至5月18日,已有价值近150万元的铁锹、铁镐、撬棍、千斤顶、葫芦吊、铁榔头以及帐篷、照明用具等物资,飞抵四川,投入抗震救灾中。凭借着十分丰富的采购资源,较强的组货和供货能力,义乌成了这次四川抗震救灾物资采购的后方基地。
5月13日,星月集团接到省消防总队的电话,四川灾区急需便携式汽油切割机,要求提供。为此公司决定,将本来发往美国的一批切割机调出来,并与外商说明情况,先空运到四川。
几十名员工每天都加班到晚上11点多,尽可能多地生产灾区需要的切割机。因为生产任务重,员工周小刚已经3个晚上没有睡好觉了。但他却说:“虽然我们不能捐助更多的钱,也不能亲自到现场,但在自己的岗位上加班生产更多的救灾物资,也是对灾区人民的支持。”
大悲凝聚起大爱的力量。
“5·12”以来的几十个日日夜夜里,华夏大地上悲伤的泪珠与感动的泪花交织在一起,整个中国深深沉浸于巨大悲哀和无疆大爱之中,悲痛弥漫的镜头同爱心涌动的画面极大地震撼着每一个人。
情系灾区,爱涌浙江。5000万浙江儿女用各种方式告诉正在经历悲伤的灾区群众:我们和你在一起!
大灾当前,浙江在行动,浙江的救援在继续,浙江的行动也仍在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