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原创]亲历青川地震灾难和人间真爱---------不断上传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心青川工作组向县指挥部汇报调研报告

中心救灾青川工作组在青川县已经工作了二十天,先后走访二十多个乡镇,通过与各省的疾控队伍和当地乡镇卫生防病人员的交流,以及灾民安置点的询问调查,收集了大量的现场资料,在人员即将换防之际,谭吉宾组长组织全组队员进行了总结,完成了一份五千余字的调研评估报告,主要包括工作开展情况、调研及评估结果、卫生防病中存在的问题、相关建议几个部分。616日,由组长谭吉宾、队员付彦芬、张兵代表本工作组向青川县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作了工作汇报,提出了青川县卫生防病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的建议,受到县总指挥部主要领导的重视。县总指挥领导代表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衷心感谢国家疾控中心青川工作组为灾区所做的工作,感谢各位队员在青川艰辛的努力。


(中心青川工作组  张兵供稿)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家庄援建青川过渡安置房工作顺利完成 
 
( 2008-06-18 07:50:30) 稿件来源:石家庄日报
 
    作为全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开赴青川展开援建的城市,我市援建四川灾区赴青川先遣队,不畏艰险,排除万难,仅用7天时间,在青川县黄坪乡,平整梯田地15亩,进砂石料450立方米,完成9间板房建设,胜利完成了河北省援建过渡安置房驻四川指挥部交给的任务,于6月16日安全返回崇州。

    我市援建四川安置房工作,在崇州、都江堰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提前启动了第三阶段的援建任务,开赴重灾区青川县。我市作为全省第一个开赴青川展开援建的城市,其先遣队任务主要是确定建设地块,建设河北省指挥部的板房,为全省援建队伍开赴青川创造条件。6月10日,先遣队一行20人于6月10日下午到达黄坪乡,立即联系当地政府,确定地块。6月15日,9间板房全部安装完成。经青川规划建设局验收,完全符合建设部导则要求,对建设质量非常满意,先遣队把9间板房移交给当地政府。当地政府为表达感恩之情,送先遣队锦旗一面,“抗震救灾,汗洒青川”。

    在此次青川援建任务中,石家庄先遣队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实际行动上,都打了一个大胜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长梁军、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王瑞生、市前线指挥部指挥长王增喜对先遣队给予了高度赞扬。梁军赞扬到:先遣队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部队精神,反映出了河北人民与四川人民共同抗震救灾的坚强决心和意志,代表省指挥部表示深深的敬意。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买台挖掘机赴灾区 
 
 
  2008年06月17日 08:44:01   来源: 新华日报 
 
 
    6月3日11时,四川青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帐篷里,一场专门表彰3名南京志愿者的仪式正庄重举行。来自南京嘉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张平,代表他的表弟和侄儿,从县领导手中接过盖有县政府大印的荣誉证书。


    没有奖品,县领导满怀歉意地掏出一支香烟,连同一瓶矿泉水递给他,深情地说,“全县都知道,你自费买了台挖掘机来我们这里救灾……”

    5月12日。地震现场残垣破壁的电视画面,不仅刺痛了张平44岁的心,而且调动起他当了10年推土机手和挖掘机手的经验:救人哪能靠手扒锹挖,必须上挖掘机!当晚,他和妻子王慧一合计,干脆买台挖掘机去四川救人!

    他们公司就卖挖掘机,一台小巧灵便的ZAX—70型价高49万元。可他的存款只有20万元,再就是3套房产了。第二天,他大着胆子拨通了公司董事长王苏湘的电话,快人快语的董事长没等他讲完,就拍了板:“一支持你去四川,不扣工资;二照你说的,把房产证押到公司,先把挖掘机开走,贷款等一切手续回来补办。”

    他欣喜若狂,赶紧叫侄子张忠花1万多元租辆卡车运挖掘机,又让开个体面包车的表弟章道全买了装满一车的吃喝用品随行。当张平和他的挖掘机出现在四川红十字会时,工作人员惊喜交加,仅仅10分钟,四川建设厅就将他们分配到最缺挖掘机械的青川县。

    张平驾驶的挖掘机大显神威,和解放军“猛虎团”一道平整青川直升机机场,平整帐篷、活动板房地基,清理开挖自来水、排污水管道,清理挖掘废墟建筑……

    “到现场就顾不上其他了,只想多干点,不然对不起遇难者。这十来天就不知道困,觉都是在啃方便面、喝矿泉水时睡的。”他告诉记者,他们爷仨在青川的表现,没给南京人和他的家乡安徽人丢脸!

    由于劳累过度,张平从5月28日开始胃出血,并便血。他强忍疼痛继续干,体重也比入川前减少11斤。当地领导发现后,“命令”他立即回江苏治疗。可他拖延着,待在当地选好徒弟,并教会徒弟独立驾驶挖掘机后,他才于6月5日返乡住院治疗。

    “我在病床上天天做的还是青川梦。”昨天,张平告诉记者,一旦身体好转,他会重返青川驾驶他的挖掘机,还要带上刚结束高考的儿子,“上阵父子兵嘛!”他豪迈地说。(林培)
 
责任编辑: 于蕾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线救援 只有责任没有荣耀 
中国石油抗震救灾抢险队青川县关庄镇抢险纪实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2008-06-19 10:28 ] 
 
 
 

  见到中国石油抗震救灾抢险队队员舒维新时,他说自己最近总是梦见怒放的风信子。他说风信子的花语是——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盛人生。这一天是6月12日,距离“5.12”汶川大地震已经整整一个月。

  舒维新是中国石油抗震救灾抢险队奔赴青川关庄的42名队员之一,能与一群执著真情的好男儿,一起去经历这段一生都感动不完的日子是他此行最大的收获,他说“我为石油人那种珍视生命,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所激励。”

  那一瞬,他相信所有抢险队员的心情都和他一样,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5月14日,成都依然处于恐慌中,街头巷尾,议论声中,地震最热。

  舒维新是中午11时40分接到了参加抗震救灾抢险队的命令。正准备参加自愿者行列的他立即收拾简单的行李和工作物品,匆匆告别新婚的妻子,赶往华阳龙灯山集合。

  动员会极为简单,得知数以万计的生命因为灾难正受到威胁时,舒维新的心情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慌张和急躁。当晚20时40分,42名抢险队员在成绵高速路绵阳收费处会合。眼神交汇中,大家没有言语,只用V形手势表达彼此的力量。回忆那一刻,舒维新说:很奇怪,我已不再慌张,因为当时我有了一种强烈的感受,42颗心已融为一体。

  5月15日,石油抢险队郑重接下开通关庄镇到红光乡道路的任务后,队员们迅速集结到位。在经过向当地老乡询问和实地勘察后,大家失望地发现,地震造成的山体塌方使道路完全隔断,大型机械根本无法进入,而堰塞湖更使沿路危险重重。

  为了抢险队员的安全,地方指挥部改变命令,要求石油抢险队员们就地在关庄镇开展救援。

  “我们很不想撤,因为红光乡的灾民还等着我们把路开通后进行援救。”队员们回忆当时,都流露出不愿服从命令的心理。指挥官理解抢险队员们急迫的心情,但为了抢险队员的安全,他坚决地发出命令:“你们的生命我们也要保护,在专家没有确定路途可以安全通过前,所有人必须撤离!”

  施工现场出现了片刻冷峻的沉默,但命令必须执行,石油抢险队员们最终无奈地选择了放弃继续前行。

  “那一瞬,我相信抢险队所有成员的心情都和我一样,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当时我真想大喊一声不,但我还是强忍住自己的冲动。但我知道我们不能擅自行动,因为中石油抢险队必须服从大局,我们不能感情用事。”当抢险队队长李朝仪回忆好几次因为险情,不得不放弃救援时,这个铮铮男子怎么也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改变路线后的抢险队翻越海拔高达1200米的酒家丫大山时,由于是盘山公里,车速非常缓慢,40多公里的路程走了整整8个小时,终于在当日下午19时,安全抵达青川县城。

  从抢险开始,不时有灾民哭泣着冲过解放军围成的警戒线,闯进作业现场,想从即将倒塌的房屋中抢回一点点可以果腹的粮食和御寒的衣服……拆除危房的挖掘机操作手曾佑彬 ,在工作时看到那些因为哀痛而失去理智的人们在机器前穿梭不停,更是冷汗直冒。一方面是抢险任务的紧迫,另一方面是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孰重孰轻?此时此刻,谁也不能简单判定。

  舒维新有些伤感地说:“我完全理解,甚至想和他们一起冲进去,但是,我们不能。” 

  两间厕所修好了,他在其中一间的门外写上“女”字,好男儿也有柔情细致

  山体塌方,泥石流,滚落的飞石、下沉的路面……时刻伴随,以前只在惊险电影里才能见到的灾难场景,无一不在考验着大家的意志。已有26 年驾龄的驾驶员陈文志不敢有丝毫大意,每一次执行任务时,他都不停地在心里祈祷:“不能有任何闪失啊!”他明白,他手上掌握的方向盘比任何一次执行任务时都重过千斤万斤。

  5月17日深夜12时, 关庄开始下雨,指挥部从山区转移来上千名灾民。尽管地方政府和各地抢险队伍都在尽全力在为灾民解决食宿,但需要帮助的人实在是太多,很多灾民们还是在雨地里无助地颤栗着。此时此刻,石油抢险队的心揪着一样的痛,虽然他们在一天的救援后都非常疲惫,但全体队员几乎是不约而同地站起身,主动为灾民搭建帐篷。

  此间,余震不断、地下不明爆炸物不时威胁着队员们的生命,但没有人惧怕。他们知道,他们代表的是中石油整个群体,他们更希望,胸前的“宝石花”能为灾区人民再增添一些温暖的底色。

  抢险队员多次提到队长李朝仪、曾尚华。从踏上抢险队的征程开始,他俩就几乎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作为抢险队40多号兄弟的二个“老大哥”,此行,他们肩上承担的责任和压力可想而知。

  5月29日,李朝仪一大早就把舒维新叫醒。他指着营地边一块开阔地,问舒维新:“你说在这里建个厕所怎么样?”尽管舒维新很是疑惑,但还是跟着“老大哥”和轮换休息的同事们,开始平场地、找木桩……一上午的忙碌后,两间厕所修好了,李朝仪在其中一间的门外写了个“女”字后,才满意地叫大家收工。

  晚上,舒维新值班时,不时有驻地旁的女兵和住在帐篷里的女同胞前来致谢,感谢石油抢险队为他们解决了大问题。一位到营地为收音机充电的灾民说,你们石油工人想的还多周到的,这个女厕所的确解决了“大问题”。

   他又梦见了漫山遍野的风信子——这种美和坚强化身的精灵,信念永不凋谢

  18日凌晨3时,舒维新换岗休息,疲惫之极的他很快进入梦乡。

  18日上午9时,抢险指挥部给石油抢险队送来一冰柜的猪肉,尽管几天来体力的大量消耗,抢险队员很需要营养,但大家认为参与抢险的官兵和灾民更需要,便婉言谢绝。

  5月30日,为了修建灾区机场,为前来解决堰塞湖的专家提供快速通道,石油抢险队毅然推倒了自己的住宿营地。31日,他们又将一块平地休整,给灾区小朋友提供了过节日的场地,并现场捐款2000元,尽全力为这些刚刚经历过劫难的孩子准备一个有欢颜的节日。

  中石油抢险队开辟的应急通道得到地方指挥部的高度评价,并对抢险队的“大师傅”进行了表扬。

  “大师傅”原名叫伍峻坚,来自油建川西分公司,是一名管工。5月14日,正在雅安莲花山试采气工程施工。他得知中国石油成立的抗震救灾抢险队需要水焊工时,便毅然主动报名参加。但到了现场后,由于情况特殊,抢险工作暂时无法进行水焊作业,伍峻坚服从了抢险队的安排,就地担当起了炊事员的工作。

  由于伍峻坚手艺好,做出的菜很受欢迎,所以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大师傅”。“大师傅”行为比较神秘,只要有空余时间,他就会悄悄拨打电话。后来,抢险队员们才得知,地震前,伍峻坚的女朋友在汶川县开餐馆,“5.12”地震后就失去了联系,但他从未提起。直到5月17日,在收到女友平安的电话后,他才把事实和盘托出。

  6月1日,抢险队员换防前夕。那夜,舒维新和“大师傅”摆谈很久,他们从天上说到地上,从雪灾说到震灾。舒维新问伍峻坚:“担心吧,当时就没想过去找女朋友?”伍峻坚摇摇头,坚定地说:“不担心肯定是假的,这种事放在谁跟前都得担心,但是来到了这里,我就不能掉头回去,再说我救了这里的人,汶川人民也不会放弃我的女朋友的,是不是?”

  说话间,伍峻坚的电话响起,一听就知道是女朋友打来的。为了不打扰这对坚强的恋人,舒维新悄悄走出营房。茫茫夜色里,,他仿佛又看见了坚强的风信子,看到了有情的人世间,那坚持、再坚持,永不放弃的生的希望。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民日报四版

第二批青川灾区失学儿童将到京就读


作者:朱先春   06-19 09:49:06 
  本报讯(记者 朱先春)继北京海淀区外国语实验学校接纳首批70多名四川灾区青川小学生来北京免费就读后,北京另一家学校正在与青川商谈接收事宜,近期50名初中生有望在北京继续其学业。这是记者17日在《华夏时报》举办的“牵手青川学子,爱心火炬传递”大型赈灾行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消息。
  5·12汶川8.0级地震中,属于重灾区的青川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孩子们失去校舍,学业受到不同程度的中断。新闻发布会上,青川县教育局局长陈云介绍,该县垮塌学校53所,目前3.8万名孩子到县外就读的仅有1600多名。按照四川省教育厅的要求,要确保还有的36000名孩子在8月1日全面复课,压力非常大。他呼吁社会各界继续帮助更多的灾区孩子完成学业。

稿件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薇萍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qctzb按:春节,在成都西南书城二楼见到了《青木川》,其中不少内容涉及青川,姚渡。本想买一本送给姚渡出来的我的同事,但接了一个电话后去办另外的事,耽搁了。)

震中对话叶广芩:他们令我肃然起敬

鲁源
 


2008年06月19日09:0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叶广芩(左)在防震棚内探望小说《青木川》中曹红萧的原型人物曹宏孝
 

  叶广芩,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安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因小说《梦也何曾到谢桥》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2000年开始挂职担任周至县县委副书记,关注生态与动物保护,长期蹲点于秦岭腹地的老县城村。因为要写长篇小说《青木川》,叶广芩曾无数次地到陕西省宁强县青木川镇采访,与青木川的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叶广芩说:“《青木川》书中的不少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原型,有些人的名字我都没有改。”《青木川》出版后在国内文坛广受好评。2007年3月,叶广芩携《青木川》回“娘家”,受到青木川镇百姓热烈欢迎。因为《青木川》使偏僻美丽的小镇扬名天下,带动了当地的文化旅游业。目前根据她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采桑子》已摄制完成,小说《青木川》也在积极筹划拍连续剧。

  “5·12”大地震波及陕西省,青木川镇受灾很严重。听到这个消息叶广芩夜不能寐,立即请缨随中国作家采风团赶赴青木川。日前,陕西作协会员鲁源就叶广芩震中重访青木川进行了对话。鲁源说,叶广芩说起此行多次落泪,为那片寄托她深情的土地,更为那片土地上的朋友遭受如此的不幸。

  鲁源:今天我看到一份资料,认为当下我们的防震意识反而比30年前下降了。你常去日本这个地震多发国,你认为比较日本的抗震能力,我们的差距在哪些方面?

  叶广芩:因为咱们国家长期处于安居的状态,就缺少了一种灾难意识,这种意识日本人比我们要强烈,他们有种环境的危机感,日本是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在日本,每栋楼里都能看到清楚的逃难路线,每个居民区都有自己的避难场所,真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大家都很明白该怎么办。我在日本家里的桌下永远放着矿泉水和压缩饼干,因为经常有地震所以这很自然。你正做着饭呼地就来地震了,在超市买东西时也会碰上地震,那么在这种状态下对大难袭来就会有准备。地震预报工作一直是很难攻克的科学难题,但日本人说尽量争取,只要地震前15分钟发出预报就是胜利,他们为做到这点一直在努力着。

  鲁源:人们常说作家和老百姓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我看《青木川》感觉你和老百姓心灵相同,体现在对细节和情感状态的掌握很丰富深厚。我记得《老县城》出版后群众自发夹道欢迎你,这种发自内心的深情曾使你泪流满面 。你一直和老百姓靠得很近,这次大难袭来,你觉得作为作家能为震后受灾群众做些什么呢?

  叶广芩:作家是人民养的,我们拿着工资和稿费,所以遇到灾难袭来我们应该站出来。我这次到灾区深切感受到,灾区不仅需要帐篷、水和粮食,需要解放军和医护人员的救助,同时也需要记者和作家。现在迫切的任务是什么呢?是受灾群众的心理安慰,倾听他们的诉说,解决他们心理上的压力,这个工作由作家完成最合适。所以我重返青木川主要是倾听,因为老百姓喜欢作家,特别是青木川这个地方,从魏辅堂(《青木川》中魏富堂的原型)时期当地人就崇尚山外的文化,至今这个地方保留着这种传统。当一个作家到来时他们是很敬重的,这次他们在魏辅堂的大宅前给我搭了非常漂亮的帐篷。但我想,这么好的帐篷我能住进去吗?在这样的情况下住进去了以后再敢来青木川吗?老百姓说,那你住哪里?我不能和老乡抢帐篷,所以就住进了已裂缝的房子里。我以为除非再有比8.0级还大的地震这房子才会塌,但等我离开后到佛坪时,接到房主的电话说这间房塌了。

  鲁源:作为一名作家从文化的角度思考,你觉得大灾难给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影响何在?这次你获得许多资料和素材,是否有计划将来写一个地震题材的作品?

  叶广芩:这些天媒体在反复强调,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因为我不是诗人,也不是新闻工作者,慷慨激昂的话我不会说。我欣赏于丹的一句话“让我们以生命的名义期待,以苦难的名义凝聚”。我想只要人在希望就在,人与人的温情,生命与生命的联结,使我们的民族在此刻显出了他的悲悯和坚韧,众人的火热情怀集聚成炙热的火山,烧灼着我们每一个人。5月11日我刚参加了话剧《全家福》公演100场的活动,5月12日那天我在北京,没有感到强烈地震。之后,在北京的家里电视每天24小时开着,持续关注灾情进展,真是非常揪心啊。至于是否有计划将来写一个地震题材的作品?一个作家写什么作品,必须经过沉淀和筛选,我想地震刚完更多应是报告文学和新闻报道,我有一个习惯,我不能见到什么马上就写什么,需要等待创作时机的成熟。

  鲁源:端午节让我们联想到屈原的《国殇》,每当民族面临灾难的时候我们习惯用文化来抚慰,你在省人大常委会上曾提过,一个国家不应只注重物质和经济的发展,更要重视精神和文化的架构。这次在遭受灾难时反而凸显出这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你作为文化工作者对此有何思考?

  叶广芩:温总理说“多难兴邦”,我觉得这个词概括得非常好。一个家庭就是这样,有些不幸的事情发生时会感到亲情的珍贵;当你身体有病时你才感觉这个器官的存在和重要。当我们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才体会到平安是福,才体会到和谐的珍贵。所以我说地震是一场灾难,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它确实给我带来许多全新的思考,特别是民族精神的思考。看到了我们民族的韧性,这种韧性是非常珍贵的,而平时被我们忽视很多。这种韧性在历次民族灾难面前都显示得很清楚,比如近代的抗击日本侵略战争,那种全民族同仇敌忾的精神当时体现得淋漓尽致。凡是灾难到来时都会体现出来。那么这种精神要不断地提示和发扬,和平时间久了往往人们就忽略了。

  鲁源:我们现在很多人把目光集中在孩子们身上,很关注这些孩子们。下一步对孩子的心理重建工作,我们作家应该干些什么?

  叶广芩:小孩经历这种劫难确实是非常悲惨的。我在青木川看到一个从四川省青川木鱼镇逃出来的8岁小孩,叫魏国,是魏辅堂第五代孙子。小孩浑身是被玻璃扎的伤疤,我问他地震时在哪里,他说正背着书包往学校跑,因为上课迟到了逃过灾难。四川的木鱼镇离陕西的青木川只有20里距离,我问他的同学们呢?他说同学们躺在操场上,都还流着血。孩子说着就不吭声了,半天放声痛哭。我不停地安慰着小孩,现在最大问题是孩子的心理创伤如何平复。魏辅堂的大女儿家在青川木鱼镇,在地震前一天回到娘家青木川。几十年都没有回来过,结果次日青川的家就夷为平地 ,老伴下落不明。她跑回木鱼镇找到了重孙子魏国,一起回到青木川。小孩的恐惧和老人的无助,死里逃生后不知该怎么办。我见到她时,她在别人的帐篷里凑合住着,因为在青木川没有户口就没领到帐篷。我离开时,老人请我向镇上要顶帐篷。我对书记建议,不要让老太太回四川了,青木川应让80岁的魏家大小姐留在娘家,等魏家大院修复起来让老太太住回去,这是为青木川增添人文色彩啊。

  鲁源:听说你去青木川时看到有些农民在地里干活,当地的老百姓都很镇定,不是想象的那样惊恐不安。这是不是令你感觉很意外?

  叶广芩:因为我采访的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这些老人历尽生活的磨难,已经很淡定从容了。和他们相比我甚至不如人家,比如在6.4级地震发生时我在滚石面前有些惊慌失措,不知自己该往哪里跑,而接受我采访的对象从帐篷里出来,拉着我的手说,吓着你了吧!你看反而是人家来安慰我了,不是我去慰问人家了。田地没有被震坏,地还好,就要干活收菜籽,那里的乡亲很镇定,很乐观。大防震棚里有些农民光着膀子在打牌,而少校参谋主任徐忠德(《青木川》许忠德原型人物)在远处的树荫底下看书,我见这位84岁的老汉穿着笔直的灰色裤子,那种儒雅和处变不惊的风度令我肃然起敬!

 
84岁的老汉徐忠德(《青木川》中许忠德的原型人物)在地震棚里看书。
 

(责任编辑:雷志龙)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广芩(左)在防震棚内探望小说《青木川》中曹红萧的原型人物曹宏孝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84岁的老汉徐忠德(《青木川》中许忠德的原型人物)在地震棚里看书。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商洛市赴川公路抢通保通突击队59名队员胜利归来
2008-06-19  中国公路网  

  商洛市赴川公路抢通保通突击队圆满结束在地震灾区四川省青川县的公路抢通保通任务,59名队员携带机械设备于今天上午安全返回商洛。

  商洛公路抢通保通突击队于5月25日进驻地震重灾区四川省青川县,经过59名队员24天的努力,抢通公路28公里,清理塌方及落石8.4万立方,排险爆破353处,清理道路安全隐患30处。同时协助当地政府清理河道300米,平整灾民安置点2万平方米,挖装沙砾5000立方。负责保通的287公里的路段,未发生一起阻车现象。商洛公路抢通保通突击队圆满的完成了抢通保通任务,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赞扬,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的荣誉称号。

  为迎接突击队的胜利归来,今天上午,市交通局、市公路局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曦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全体突击队员们不辱使命、英勇拼搏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希望他们能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工作作风,把抗震救灾精神开展到日常工作中去。

  商洛市赴川公路抢通保通突击队队长王志康:大家在那里虽然十分的危险,但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任务总算不辱使命。叫我说,咱是干了些自己应该干的事情,咱总算对灾区人民做了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今天,我总算把大家平安的带回,我感到欣慰,不辱使命,也对得起弟兄们。

  突击队队员朱力民:现在我们凯旋而归,我感到心里无比高兴,我们为灾区人民做了应有的贡献。

  突击队队员家属:现在他们回来了,我们觉得挺放心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灾之后,四川的重建路径 专访史培军
 

  【 2008-06-19 06:02 】 【来源: 四川日报 】
 
 

  ● 虽然此次地震的震中是一个,但造成的地震烈度是两个中心地区,一个在以映秀镇为中心的地震带上,一个是基本以北川县城为中心的地震带上。

  ● 在世界许多地区,那些地震活跃的地方,往往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带。

  ● 灾后能不能发展,取决于我们自身的经济能力和我们抗御自然灾害的水平。

  ● 正好借助18个省市对四川严重受灾市县进行对口援建的机会,抓住机遇同这些省市加强合作,做到东西互补、发达地区和灾区互补,使四川催生出一些更好更快更新的发展模式。

  - 本报记者 陈宇

  6月15日,四川,人们正重回往日的正常生活。

  6月15日,北京,史培军教授接受记者的专访。如何科学理解此次地震和由此带来的灾害?高速发展中的四川经济如何负重前行?作为长期与各种自然灾害打交道的地理学家、国家高层决策顾问,通过对四川大量实地考察后作出的分析,放眼全国甚至国际的宽阔视野,他的视角,或许会带来一些启发。他的理性,或许会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加美丽的风景就在不远处。

  (一)科学理解此次地震和地震灾害

  迅速判断至少要准备100万顶帐篷

  记者:5月13日,也就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您就向民政部提出建议:至少要准备100万顶帐篷。在当时灾情还不明朗的情况下,您是怎么作出这一判断的呢?

  史培军:因为我们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全国所有地区与地震灾害相关的基本数据。12号的下午地震发生后,到晚上10点时,在互联网上,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就公布了此次地震的模拟烈度图。我把这个烈度图用地理信息技术和我们的基础地理数据进行叠加后发现,此次地震不是以一个中心地震向四周扩散,而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一个地震带。

  我由此确定,四川省受到影响的灾区人口大概就有两千多万,其中重灾区人口,就接近500万人。而其中,仅在烈度为9度、10度的核心区内,就超过200多万人。按2-3人一户,每户一顶帐篷估计,我作出了大概需要100万顶帐篷的结论。

  断裂带地震造成的破坏范围比一般地震更大

  记者:您刚才提到断裂带这个概念。那么,这次地震属于什么类型呢?

  史培军:从专业上来说,此次地震属于逆冲型走滑断层造成的断裂带地震。也就是说地壳断裂带的两侧,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同时,又沿着断层的走向进行滑动。因此,此次地震不是一个中心,而是一条沿着断裂带破裂形成大范围破坏的地震带,从震中附近的映秀镇向东北方向到北川县城附近约300公里长,宽为西北东南走向约50多公里的地带。严重或极重灾区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

  记者:这与以一个震中为圆心向外扩散的地震类型相比,有什么不同?

  史培军:最根本的不同是震后的影响范围。我们对此次地震灾害范围进行了初步评估。此次地震的最高烈度等级为11度,其核心破裂区是一个长条形地带。在这条断裂带上的东西两侧,全部都是重灾地区。而如果以映秀镇附近震中为圆心按等距离圆圈向外扩散,影响范围显然要小很多。所以应该说,断裂带地震造成的受灾区要比中心地震造成的受灾区要大,更重要的是,重灾区的面积大大地扩大了。所以,此次在这条龙门山的中轴上,涉及到10多个县、市、区,成了这次极重的灾区。

  此次地震的最高烈度等级为11度,这在我们国家是罕见的破坏烈度。地震烈度的最高等级为12度,过去百年我国最高的烈度为10度。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有一些8级甚至8级以上地震,也确实形成了一些高烈度区,但此次汶川地震形成的高烈度区和世界相比,也是最严重的。

  记者:这是不是也回答了,在此次地震中,为什么距离震中汶川映秀镇较远的北川、青川也成为重灾区?

  史培军:这个问题正好说明,虽然震中在汶川的映秀镇附近,而破坏的地区却一直延伸到北川县城,甚至到东北向的青川。此次地震,除了对震中带地区的极大破坏外,对震中东北方向即北川、青川的破坏也很严重。因为断裂带的原因,所以虽然此次地震的震中是一个,但实际上造成的地震烈度是两个中心地区,一个在以映秀镇为中心的地震带上,一个是基本以北川县城为中心的地震带上。所以,破坏最严重的是在这条整个强地震带上,不仅是在震中。映秀镇和北川县城的烈度都是11度。

  房屋毁损情况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记者:这样强度的地震意味着什么?

  史培军:地震是一种地震波能量的度量,用震级表达,此次汶川地震就是8级大地震。但是地表的破坏,是地震以及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造成的,对所有建筑以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等系统的破坏,一般人们用地震烈度来表述。总的来说,地震烈度是地震引起的地表破坏程度与其造成的建筑物毁损的综合结果,我们称其为地震及地震引起的地震灾害。

  地震和地震灾害有本质的区别。在无人居住区,即使发生8级地震,也不会有什么灾害,而在人口稠密区就完全不同了。烈度在9度以上的地区,90%的房屋不能再用了。烈度在8度以上的地区,通常房屋的倒损率为70%以上。

  记者:那么,为什么同一地区,都地震了,有的房屋受损更严重,损失更大呢?

  史培军:这与脆弱性有关。总结起来,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在同一烈度区域内,房屋破坏的程度,取决于房屋是否设防。有设防的房屋,就要比没有设防的房屋破坏得要轻一些。

  第二种情况,同一区域的房屋都有设防,此时,取决于房屋的结构及其整体走向与地震引起的破坏力方向的关系,也就是与地震波的峰谷结合有关,房屋正处震波之峰,破坏就大,反之,正处波谷,破坏就小。就是说,房屋的延伸方向与地震形成的破坏力的方向如果正好垂直,破坏就严重;两个方向基本平行,那就比较轻一些。比如,一辆汽车在路上行使,如果被一辆车从正面撞上,那么就很惨。如果从侧面碰一下,那可能就只是小擦挂。

  第三种情况,要看房屋的建筑年代。我国2002年公布了最新的房屋抗震设防要求,在四川地震严重灾区,2002年的标准规定是按7度设防,但是在这之前的标准是按6-7度设防。因此,在同样的震级、同样烈度区域内,老房子破坏较为严重,新房子就要破坏得轻一些。专家委员会在都江堰、什邡、绵竹,发现了大量此类的情况,正好显示出执行了不同抗震设防标准而产生的现象。

  最后,同样在一个区域内,烈度、震级都一样,地震设防,以及地震波破坏力方向与房屋走向也一样,大概与建筑质量确实有较大关系。这需要对每栋房屋进行鉴定。是材料不达标、或施工质量问题,还是建筑本身的设计有问题。需要具体甄别,不能一概而论。

  记者:建筑结构相同的房子,仅仅是房屋的走向不同而造成损毁程度不同,在您对灾区房屋的调查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吗?

  史培军:到处都有。在都江堰,当时关注度较高的中医院住院部大楼倒塌,恰恰这个房屋是向着映秀镇的方向,房屋的走向刚好和地震波破坏力的最大方向正交,且恰好处在地震断层线上。而就在倒塌的住院部旁边的房子,因为是与地震波破坏力走向并行的,且恰好离开了地震断层线,所以就没有倒塌。

  短期内发生强余震的可能性在减小

  记者:记得截至地震后第4天时,大概发生了4000多次地震,也就是说,平均每天余震的次数是1000多次。到目前为止,余震已经发生了1万多次。您认为目前余震的发生状况处于何种的态势?

  史培军:根据专家组这段时间的研究来看,龙门山地震带遭受了8级地震以后,余震最长可以持续到一年多,其间都有可能出现5级左右的余震。但总的来说,余震的发生呈逐步衰减的趋势。我个人认为,就龙门山断裂带本身,在短期出现6级以上强余震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但与此同时仍然要加强监测,深入分析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情况,为防御强余震及时提供有效依据。

  特别要说明的是,大家不必恐慌。即使是强余震发生了,按一般规律,强余震都是在主震带内发生的,比如现在的1万多次,几乎99%都发生在此次地震断裂带的左右两侧,就是现在烈度9度以上的地区,不会在周边。这次烈度在10度以上的区域有310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龙门山山脉里的深山老林中。

  记者:那么对于成都等中心城市,会受到余震的波及吗?

  史培军:处在四川平原地区的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这些大中城市的人们更应该相信,尽管这些城市离地震带的空间距离比较近,但城市的走向与地震波破坏力的方向是平行的。因此,即使在这条断裂带上还有6级以上的强余震,比如6.5级至7级,但我估计对上述经济核心带的大中城市影响不会太大。

  (二)相信川西这片美丽的土地依然风景独好

  地震高风险地带往往是经济高度发达地区

  记者:有人认为,在发生地震后,灾区重建不应该在原址进行。但众所周知的是,日本、美国等地区都是地震频发的高风险地带,但是他们照样居住,还不断建设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对此,您怎么看?

  史培军: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角度来看,风险越低自然越好。但是在世界许多地区,恰恰那些地震活跃的地方,往往成了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带,比如日本。日本是一个多震的国家,无论是东京周围还是京都周围,都是地震高风险地区。但是他们通过提高抗震设防水平,成了世界上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还有美国的旧金山,圣安德列斯断层就穿过这个城市。也即使是这样,他们通过提高抗震设防的标准,使这个地区成了世界著名的旧金山湾区,即美国西海岸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记者:在我国历史上,有没有从地震带大量移民到非地震带的先例?

  史培军:在我国,大灾以后我们的主要方针仍然是就地或者就近进行恢复重建,很少进行异地重建或者干脆进行人口转移。原因在于,自然资源养育了当地的老百姓,如果重新搬迁去另一个地方,就需要建立新的关系,包括与自然的关系及与当地人的社会关系,因为这些都是生存的基本环境。如果转移到一个经济发达的地方,可能政府和老百姓负担的成本就要高。但是,如果我们就近进行安置和建设,成本就会低得多。

  另外,从文化的角度来讲,这次灾后重建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我们既要重建物质家园,还要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川西正好是我们国家、也是四川的少数民族地区,在重建的时候,既要考虑到重建的成本,但还要特别关心文化遗产的保护、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设。所以我认为,主要还是就地重建为主,异地重建为辅。

  记者:就四川而言,您认为灾区重建选址时该重点考虑哪些问题?

  史培军: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我们的观点是,确实在那些山大沟深的地方,生态条件比较脆弱,即使在没有地震的情况下,也经常发生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对于这些地区应考虑选择更安全的地方进行重建;以及那些在地震断裂带上处于9度、10度烈度区内的地方,也应适当进行就近异地安置重建。这里最重要的是,应该加强抗震投入,提高建筑设防水平。

  灾后能不能发展,取决于我们自身的经济能力和我们抗御自然灾害的水平。这次8级地震,敲响了天府之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警钟。只要我们提高了适应和抵御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的能力,川西地震带地区就会发展得更好。相信川西这片美丽的高原,将依然是人们心目中的风景旅游圣地。

  恢复重建对四川科学发展意味着新的机遇

  记者:一种悲观的论调是,这次地震伤了四川的“元气”。您认为这次大灾后,四川将面临一种怎样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史培军:四川在我国西部的十二个省区中,是经济总量、规模、科学技术、教育水准比较高的一个省份。据我估计,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及阿坝这一带,大概占到四川经济总量的一半,这次大地震确实给四川制定的“十一五”发展目标,特别是这个地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但中央规划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四川灾区的重建,其间,将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灾区。我认为,恰恰要利用好这样一个特殊的投资,以形成四川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例如建材行业、高技术产业等其他行业,都会带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统筹好减灾、重建和发展三者的关系,把提高防灾抗灾的能力、恢复重建和实现新的科学发展的战略规划结合起来。

  另外,正好借助18个外部省市对四川严重受灾县市进行对口援建的机会,抓住机遇同这些省市加强合作,做到东西互补、发达地区和灾区互补,使四川催生出一些更好更快更新的发展模式。我在什邡市看到,作为四川第二经济大县,虽然遭灾了,但一些大企业还在,又有外部省市的对口援建,抓住这个机遇,说不定什邡市会在三年恢复重建后很快成为四川的第一经济大县,甚至成为全国百强县中处于前端的县市区。

  记者:也就是说,灾后重建不是简单对原有城市和生活方式的复原。

  史培军:对。重建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再重复一个都江堰、一个什邡、一个绵竹。而是要利用这次机会,重新规划灾区发展的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的重塑,抓住对口援建的机会,引进新的科学技术,发展自己新的优势产业,这样就把恢复重建和科学发展整合在一起。这样不但是建成震后的新天地,而且很有可能出现,在没有发生地震的前提下就不可能出现的新局面,即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这种新的发展更能够体现我们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我到四川考察,最大的感受就是四川灾区的老百姓心态好,有很强的自我奋斗能力。要把四川人民长期形成的能吃苦、耐大劳、善于创造的这样一种人文精神,继续在恢复重建中得到发扬,形成灾区重建过程中新的人文精神,大家凝聚在一起,就能迅速建设一个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四川。

  唐山和丽江灾后重建模式带来的启示

  记者:唐山当年震后选择在原址重建。您了解唐山灾后重建的情况吗?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得如何?

  史培军:唐山在1976年后,经济面临着百废待兴。但是经过总体规划后,在全国的支持下,迅速在原址附近进行了恢复重建。原来仅仅以一个煤炭及重工业为基础的唐山,其经济结构却发生了重大调整,现代加工工业、新技术、高技术含量的工业从此形成气候,经济结构比震前更科学、更合理、更有竞争力。现在的唐山市已经发展成了河北省经济的重心地带,也成了我国北方京津唐大都市连绵带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四川也是这样。应该利用这个灾后重建的机会,进行产业结构大调整。淘汰掉那些高耗能的、高污染的,把那些科技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起来,以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并更具有竞争力,在国际化的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记者:地震前丽江应该说是鲜为人知。但地震后,丽江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在您看来,这对四川有什么启示?

  史培军:丽江对四川的启示就是:对那些有丰富文物、古建筑物等这些文化遗产分布的地区,一定要就近很好地重建,因为它是精神家园的代表,更是未来四川文化产业的象征。切不可对这些文化遗产推倒重建,这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在专家组强烈呼吁,要加强两个重建规划,一是生态环境恢复重建规划,另外就是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人文景观的恢复重建规划。这个提议目前已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并就此单独开始编制关于四川文化遗产和文物恢复重建的专门规划。丽江这一点做得很成功,受到了国际上的关注。

  专家名片

  史培军: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 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副主任。此次“5·12”汶川大地震后,被任命为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减灾委-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组组长。

  他为国家的减灾事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科技支撑,成为国家高层决策的重要智囊团成员。长期从事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资源开发与减灾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成绩显著。学术贡献包括初步构建“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体系,编制《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中英文版对照版及电子版)》,完成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建立区域生态环境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记者手记

  史培军是谁?在网上“百度一下”,只需0.033秒,就会出来28000条相关信息。其中一条是:“作为年轻的地学工作者,史培军的突出特点是:非常重视野外实地考察,亲手获得第一手资料。”

  这一特点,是他在长期从事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资源开发与减灾科学方面的研究中形成的。他还是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和国务院应急办专家组成员,多次陪同民政部、科技部领导参加现场救灾、恢复重建指导工作。在年初的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中,他作出了重要贡献。

  正是由于在灾害学研究上的长期积累,汶川地震后第二天,他立即作出判断:“至少需要100万顶帐篷!”

  5月25日,日夜关注、牵挂着灾区的史培军教授,来到了重灾区一线。在都江堰、绵竹、什邡,在震后的危楼前,在受灾群众的安置帐篷里,在灾区企业的厂房内,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深思。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让我吃惊的是,在担任众多职务的同时,作为学者的史培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中国区域地理教学与改革,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获中国测绘学会优秀地图作品一等奖;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研究,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但他一个简单的选择,让我由衷敬重。

  我问他:“您更喜欢别人称呼您教授还是校长?”他回答:“更喜欢老史。”“如果只能二者中选一个呢?”“教授更好。”

  这就是史培军教授,本色、求真、务实,一位长年奔走在实验室和灾区一线的学者。

  采访中,教授言辞确凿却又谦逊有度,思维缜密却又活跃开放,知识渊博且阅历丰富。再加上他对四川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熟知,以及对四川在全国宏观经济中地位的准确把握,让人顿感豁然开朗。

  采访结束那一刻,我对史培军教授说:“采访您之后,我有了站在乌云之上的感觉。”

  地震后1个多月来,我第一次感到放下了疑虑,为此次受灾地区所有的父老乡亲,更为我们四川灾后重建的美好前景。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曲悲壮而坚韧的迁移之歌
    2008-6-18 23:43:08   来源:广元新闻网

 

    6月15日,迁往竹园镇的石坝乡八一村的村民高均,在路上遇上一位素不相识、出去投亲靠友的82岁老奶奶,他们患难同行。这是他拉着老人通过索桥的情形。   

    (广元新闻网讯)“5·12”大地震 发生后,因地震导致的地质灾害、地质次生灾害频发,青川县的红光乡、石坝乡、马公乡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家园被毁、庄稼被埋,受灾群众失去了多年赖以生存的故土和家园。尽管故土难离,但人们还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纷纷走出大山,永远离开了他们曾经苦心经营、无限眷恋的故土。

    他们经历了失去亲人之痛、丧失家园之苦,如今还要经历背井离乡之忧,但在大迁移的过程中,他们依然表现出淳朴的中国农民的本色,那么善良、那么坚韧、那么顽强、那么质朴……他们说,要好好活下去--为了活着和逝去的人们,为了所有关爱他们的人。

记者   刘仁   摄

 

    走出红光乡——6月16日,红光乡陶龙村的高万发等20余名村民通过红光山体大塌方的东河口,在他们脚下的岩土里还埋着他们四个社的父老乡亲,虽然很悲伤,但他们说,有党和国家的关怀,为了死去的乡亲,也要坚强地活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连心”艺术团到我市灾区慰问演出
    2008-6-18 23:35:04   来源:广元新闻网

为你加油
———“心连心”艺术团到我市灾区慰问演出

    (广元新闻网讯) 18日,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总政治部、中国文联抗震救灾“心连心”艺术团赴四川灾区慰问演出第一小分队分别在青川竹园镇渔水村和上西川港汽车城、广元外国语学校,为我市受灾群众连续表演了三场精彩的慰问演出。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展开了波澜壮阔、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斗争。13亿中华儿女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军民携手,并肩作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为讴歌灾区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总政歌舞团组织了由著名演员和歌唱家组成的慰问演出小分队分赴四川灾区慰问演出,把快乐带到灾区,让爱心在灾区传递,鼓励灾区群众坚定信心,重建家园。

     这次来广元的谭晶、戴玉强、尹卓林、刘劲、王宏伟等都是大家喜欢的演员。连续三场的演出,他们没有叫累,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用最甜美的歌声表达对灾区人民和解放军战士的敬意。在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中扮演周恩来的演员——刘劲用苍劲有力的声音告诉受灾的父老乡亲:“你们不孤单,因为有13亿人民在你们身边。我们血脉相连,共同组成一个强大的中国,一个压不垮的中国。”


青川竹园镇渔水村演出现场



短暂的相聚终于到了再见的时候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6-18 23:35:04   来源:广元新闻网



我的战友们,你们辛苦了!



动人的歌曲唱给最可爱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6-18 23:35:04   来源:广元新闻网



一首《真心英雄》献给青川的父老乡亲


 

周恩来的扮演着——刘劲和青川灾区孩子在一起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为何对建筑物破坏力巨大?
——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马宝民、贺小岗

     (广元新闻网讯)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一次历史罕见的大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级,最大烈度达到11度。

    强烈地震突如其来,顷刻间,房屋大面积倒塌,造成人员伤亡惨重。截至目前,这次地震已造成650多万间房屋倒塌,2300多万间房屋损坏,北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等部分城镇夷为平地。

     地震对于建筑物为何会拥有如此巨大的破坏力?地震中决定房屋损毁的因素究竟有哪些?灾区新建房屋应当注意哪些问题?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我国建筑领域的专家——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马宝民、贺小岗。

     记者:人们常说,地震来袭时地动山摇,房屋随之倒塌。那么,地震到底是以什么方式来破坏建筑的?

    专家:用“地动山摇”“山崩地裂”来描述地震到来时的情形一点也不过分。由于建筑物依附在地球表面,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方式主要受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影响。简单地说建筑物破坏有三种方式:上下颠簸、水平摇摆、左右扭转。多数时候,还是三种方式的复合作用。

    地震波传播方式有纵波、横波、面波,由于地球表层岩性的复杂性,传播过程中也会出现像激流中“漩涡”的复杂情况。

    纵波使建筑物上下颠簸,力量非常大,建筑物来不及跟着运动,使底层柱子和墙突然增加很大的动荷载,叠加建筑物上部的自重压力,若超出底层柱、墙的承载能力,柱、墙就会垮掉。底层垮掉后,上面几层建筑的重量就像锤子砸下来一样,又使第二层压坏,发生连续倒塌,整个建筑直接“坐”下来,原来的第三层瞬间变为“第一层”。

     面波使建筑物水平摇摆,相当于对建筑物沿水平方向施加了一个来回反复的作用力,若底部柱、墙的强度或变形能力不够,就会使整栋建筑物向同一方向歪斜或倾倒,在震区常常看到这种现象。

    第三种作用是扭转。引起扭转的原因是有的地震波本身就是打着“旋儿”过来的,也有的情况是因为面波到达建筑物两端早晚的时间差引起的。这种情况引起建筑物扭动。建筑物一般抗扭能力较差,很容易扭坏。震区有的房子角部坍塌,多属这种情况。

    一旦碰到上下颠、左右摇、扭转,三种方式共同发生,破坏力就更加可怕。在离震中较近的范围,往往三种方式交织作用,所以破坏力很大。

     此外,每个建筑物都有自己特定的自振频率,如果这个频率与地震作用的频率接近,还会引起类似共振的效应,那样带来的破坏力就更可怕了。

    还有一种破坏形式叫“液化”。如果建筑物基底是粉细沙,房子建在上面,当大地摇动时,沙粒向旁边跑,房子就会往下沉,引起倾斜甚至倒塌。唐山地震时,很多房子就是这样损毁的。这次汶川地震没有出现“液化现象”,但由于山体不稳引发的滑坡却很多,许多建在山坡上或山脚下的房子就是这样损坏的。

    记者:在这次地震中,大量建筑物受到毁灭性破坏,这究竟与地震的震级有关系呢?还是与烈度有关系?
专家:我们先要搞清震级和烈度两个概念,不少人弄不清楚。震级和烈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震级是用来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是描述地震引起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止一个,一般情况下离震中越近破坏越大,烈度就越高,远离震中烈度减小。例如唐山地震,震中区烈度是11度,影响天津是8度,影响北京是6度。

     有的人说某建筑能抗几级地震,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应该说,某建筑物的设防烈度是多少度。

    建筑物的受损情况除了与震级作用大小有关外,还跟场地条件、设计、施工等多种因素有关。

    记者:您刚才谈到建筑物的设防烈度。那么,我国对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是如何规定的?四川地震灾区执行的是什么标准?

    专家:我国1989年以后制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设防目标要求建筑物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所谓“大震不倒”是指地震发生时,实际地震烈度比抗震设防烈度高1度到1.5度时,建筑物应当不倒塌。汶川和都江堰按现行规范的设防烈度都是7度。这次地震对这两个地方的影响都超过了7度。我看到过一个资料说都江堰达到了9度,汶川更高,映秀达到11度,超过“大震”设防烈度很多。震中附近的映秀、北川的烈度高达11度,建筑物倒塌很难避免。也有少数房子没有倒塌,很可贵,这少数房子很有研究价值,可以学习不倒的理由。大自然是人类的无言师,人类的知识都是不断从大自然学来的。
我国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一般设在6度到9度。因为地震发生时,烈度达到10度的范围不是很大,达到11度的只有震中及附近地区。一般地震在什么地方发生并不知道。而多数房子的使用寿命是5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50年内多数并不发生地震,但又不能不设防,若设防标准过高,又不地震,投入的财力就是浪费,我们还没有那么大的财力。目前,北京的建筑设防烈度是8度,四川绝大部分地区是7度。全国有一个烈度区划图,是根据历史记载经反复研究作出的。全国抗震设防都依据同一规范,是同一个标准。

    另外,我国根据建筑物功能的重要性将抗震设防标准分成甲、乙、丙、丁4个类别。一般房屋都是丙类,超过6000座的体育馆、超过1200座的剧场、超过10000人居住或办公的高层建筑,还有桥梁、机场、医院、小学、幼儿园以及若建筑发生破坏会引起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例如核电站、危险品仓库等,其抗震设防标准都比周围建筑要高出至少一个级别。

    记者:在地震灾区,我们看到同一地区有些建筑物全部垮塌,有些建筑只是局部损坏,这是什么原因?
专家:刚才讲过,在地震面前,建筑物是否垮塌,或者损坏情况怎样,与房子本身的抵抗力密切相关。

    决定房子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有许多方面:

    一、房子的体形。体形规则、均匀、对称的房子抗震能力强。上大下小头重脚轻的房屋体形叫竖向不规则,平面局部凸出的L形、“丁”字形体形叫平面不规则,一头沉一头轻的叫扭转不规则,不规则建筑抗震能力都较差。

    二、房子的结构形式。砖混结构的抗震能力要比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墙弱。底层框架上部砖混、带转换层的房子、底层空旷的房子、板柱体系的房子抗震能力都比较差。底层弱容易“坐”下来。

    三、房子的施工质量。照图施工、技术到位,房屋质量就好。否则设计再好,施工质量差也会出问题。

    四、房子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标号够不够,钢筋是否合格,有没有偷工减料等都很重要。

    五、房子的建设年代。较早的房子依据的抗震设防标准相对较低。由于认识水平和财力的增长,后建的房子抗震能力相对较强。

    记者:目前,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已经排上重要日程。作为建筑设计方面的专家,对于灾区新建房屋有什么建议?

   专家:对于灾区的恢复重建,不久前刚刚出台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已经有了明确规定。

    具体到新建房屋,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选址要好。重新选址时,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或者生态脆弱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区域以及传染病自然疫源地。

    二是设计施工水平要高。要选择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和施工队伍,加强施工队伍技术能力培训。

     三是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控制好。要从正规厂家购进建筑材料。

    四是要加强工程监理。

    总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四大环节很重要,都要严格把关。

     记者   樊曦   张晓松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东莞美尊轻钢制品有限公司为青川灾区搭建活动板房400套
    2008-6-18 1:35:29   来源:广元新闻网

 

     广元新闻网讯   广东东莞美尊轻钢制品有限公司情系青川灾区人民,自6月9日以来,他们每天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已为青川灾区搭建活动板房400套,月底将积极为青川完成800套活动板房的搭建。图为公司员工正加班加点为县属单位搭建办公用活动板房。 

曾德冲    记者   柳桂华   摄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等不靠加快灾后重建步伐

  ——访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

  本报记者徐凯

  记者:青川是极重灾区,你们是如何抓抗震救灾的?

  李浩生:地震发生不到5分钟,县委、县政府紧急启动应急预案,把正在开会的300多名科级干部组织在一起召开了5分钟的紧急会议,迅速成立县“5.12”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8个片区分指挥部和10个救援工作组,在较短时间内组织2000多名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奔赴一线。

  地震发生后,青川与外界失去联系达30个小时,我们充分调配整合县内的生活物资和救援设施设备,争分夺秒开展自救。救援人员不顾余震,在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阻断的山路峭壁上徒步挺进,进入偏僻隔绝的村庄及时展开救援。全县从废墟中搜救出生还者3269人,转移群众24.3万人。

  记者:安置受灾群众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浩生:一是县内统筹安置。对地震后房屋损毁,但耕地、水源等必需的生产生活条件没有丧失,且无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的受灾群众,采取就地或县内异地避让的办法进行安置,已安置受灾群众10万余人。二是群众自主安置。自主外迁安置的群众有1100多户4000多人。同时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支持群众投亲靠友。三是企业援助安置。积极抓好劳务输出,已组织2.5万余名受灾群众前往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地务工。四是社会救助安置。采取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捐赠为辅、养老机构助养的方式,实现全县3500余名孤寡老人全部助养。此外,辅以其他安置措施。

  记者:采取怎样的措施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进行灾后重建?

  李浩生: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紧抢修损毁基础设施,尽快通路、通信、通电、通水。目前仅马公不通公路,预计6月底前抢通。县城各受灾群众安置点供电面达100%,33个乡镇实现供电。移动通讯覆盖34个乡镇,仅石坝、马公没通。全县所有居民安置点全部恢复供水,100%的村都能喝上山泉水或自来水。二是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恢复正常的上班秩序;引导受灾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抓好以夏收双抢为重点的农业生产以及山区特色种养业,迅速恢复农业生产秩序;积极动员工业企业维修厂房和设备,迅速恢复工业生产秩序;设置一批商业网点和帐篷小卖部、电话超市、帐篷银行、帐篷邮政点等,迅速恢复商贸流通和服务业。三是着眼长远,抓好灾后重建规划。省政协专家组和四川大学专家组已开始对青川灾后重建进行规划,我们将搞好服务,争取尽快形成规划纲要,加快灾后重建步伐。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灾区里的帐篷市场一条街[组图]
2008年06月20日 08:23:56  来源:新华网

    6月19日,群众在青川县县城滨江道上的帐篷市场一条街上购物。四川省青川县在受灾群众安置集中地点——青川县城滨江道设立帐篷市场一条街,满足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需要。 新华社记者 朱祥摄

    6月19日,一位居民走在青川县绵延数公里的帐篷市场上。目前青川县已有一千多户个体工商户恢复营业。     

    四川青川县是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灾难造成全县25万人无家可归。目前地震已过去一个多月,青川县受灾群众已经陆续住进帐篷,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 新华社记者 皮曙初 摄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6月19日,群众在青川县县城滨江道上的帐篷市场一条街上购物。新华社记者 朱祥摄

    6月19日,青川县一名个体工商户在帐篷市场卖菜。新华社记者 皮曙初 摄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籍歌手谭晶"心连心":等这一刻已很久 


2008年06月20日 08:18

 

 

 

 

 

  6月18日,谭晶跟随“心连心”艺术团奔赴四川灾区演出,演员们用满溢的爱心换回灾区人民久违的灿烂笑容。昨晚,记者联系到正在青川市区帐篷内休息的谭晶,竹园镇、广元市、剑阁县、青川县,两天四地五场演出,这样的工作量似乎有些超负荷,谭晶的嗓音有些沙哑,但她并不在意,仍然惦记着今天去部队第五工作区的演出,她说:“我等这刻已经很久了……”

  一口气连唱三首歌

  “心连心”演出分为两个队,谭晶和戴玉强、王宏伟、王丽达、刘劲等人在第二分队。18日上午,他们赶赴广元地震灾区竹园镇演出。没有豪华的舞台,也没有炫目的灯光,一万两千名观众就站在炎热的日头下,围着这些歌唱家,听他们唱出自己内心的最强音。

  演出时,谭晶一口气唱了三首歌———《生死不离》、《妻子》、《你是我的父母我是你的兵》。她说自己在唱《生死不离》的时候,有一位在地震中受伤的男孩曾涛坐在轮椅上跟她合唱,观众也跟着一起唱,那场面让她感动得泪流不已。“看着那些始终坚守在抗震一线的子弟兵,他们也不过是些20岁左右的孩子,条件又那么艰苦,我真的忍不住会心疼。”谭晶哽咽着说。

  演出结束依依不舍

  演出完以后,谭晶将自己准备的礼物一一送出,孤儿们得到一份份文具,战士们手中捧着的是谭晶的专辑。

  一个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小可爱”捧着谭晶送的福娃笑了,她拉着谭晶的手说:“姐姐,我舍不得你走!”谭晶流着泪俯身抱紧了她。“小可爱”用小手帮谭晶擦拭着眼角的泪水,乖巧地说:“姐姐,不哭,姐姐,不哭……”

  临别时,战士们站在他们车外,无言地目送着他们离开,只是用手向他们比划出一个个“V”字……

  一个月来孩子们最开心的一天

  在广元外语学校,青川中学的800多名学生借读在这里,其中有200多名是高三的学生。在灾难过后的困境当中,他们仍然要为自己的未来努力、拼搏。“心连心”的到来,让孩子们展露出久违的灿烂笑容。一旁的武警战士也说:“这是震后一个月以来,看到孩子们最开心的一天。”听到这话,谭晶甚感欣慰:“我们的目的达到了。”

  当他们演出完毕即将离开时,一个女生抱着谭晶对她说舍不得让他们走。谭晶鼓励孩子们:“你们要加油,一定会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谭晶说,那里的孩子们都很坚强,人们的情绪也已经逐渐平稳下来,“每个人都像认识多年的亲人和朋友”。

  虽然一路行来,他们行色匆忙,且十分危险,“时常看到远处有山体滑坡”的现象,但谭晶和战友们始终坚定着一个信念:“为灾区的孩子和救援一线的战士带去欢乐和轻松的环境。”(来源:山西青年报;王新嫄)
 
【编辑:韩晓飞】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