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6日,“中国灾备管理战略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灾备管理未来》。新浪财经独家网络支持本次会议。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发表主题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全权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第六,对口支援先行,目前形成了对口支援的关系,很多省市对口支援灾区的县市,在居民外出就业安置这个问题上,这些支援省可以先走一步,多做一些工作,实际接受的就业安置人数可能会多一些,但是还是有优势,可以鼓励不同的地区,在灾民就业安置上可以有一点合理的竞赛。这是异地分散就业转型安置主要的内容。从灾区灾民安置这样大的格局来讲,这种外出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总的想法“以出定留”,出去的人这个数量规模定下来以后,再看留下的人来确定重建的工作,合理确定灾区重建的规模和结构。
另外我们做了初步的资料估算,如果安置范围划定在这次地震受灾最重的七个县市、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北川、汶川、青川,2006年总人口285万,农村人口204万,按照劳动力占农业人口总数50%左右,外出务工人员占其中40%来计算的话,外出务工人员可以达40万人,这是有数据根据的,四川省政府有一个研究报告,目前四川省外出务工的农民大概占了农业劳动力的40%,另外这几个相关县市的外出的一些数据,我们算了大概也是这个数字,40%到50%之间。如果每个人带上一到两个家庭成员进行安置,比如说有人是一个男的出去,爱人留下来、孩子留下来,如果两口子都出来了,把孩子带出来,这样安置的人口可以达到80万到120万,这样可以达到当地农业人口的40%到60%,总人口的30%到40%,由此可见,这项就业安置在灾后重建的过程当中位置举足轻重,就人口规模来讲可以达到一半左右,所以我们为什么讲这个事情,很可能为灾民灾后重建提供非常好的渠道。这个人口的规模确定好了以后,可以以出定留,继续留在灾区当地的人口规模相应缩小,总体格局可以按照外出一半留下一半来计算,不可盲目,从当地地理和地质条件看山区易形成自然保护区,原由的耕地毁坏以后,可以退耕还林,还草,产业方面我们也还在做研究,还是应该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包括利用这次大地震,发展一些特色旅游业,对本地尚不具备优势或者前景不明确的大型工业项目应当持相当谨慎的态度。
最后我想简单的说一下,异地分散就业转型安置有什么优点和特点?第一点顺应了我国现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也是适应了现阶段我们的科学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这是最基本的一条。从全国范围看,四川的农产品(21.13,-0.22,-1.03%,吧)外出务工规模较大,改变进城务工的农民受歧视的状况,使其在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平等的权利,这是我们多少年来一直在呼吁,一直力图实现的目标,所以提出异地分散就业转型安置实际上就是顺势而为,把我们正在做将要做的事情,在灾后重建的特定背景下适当的加快或者提前,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在城乡统筹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政策创建方面做一些有利的探索。
第二,以就业为基础,以安居为条件,把就业和安居有利结合,创造灾民在比较稳定的有保障可持续,融入当地社会的环境中自食其力,自我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三,分散就业安置可以利用全国各地区的优势,要想把几十万的灾民安置出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事情,但是如果有对口的支援省,分到很多的地方,这就是一个很小的事情。
第四,避免以往集中外迁的就业安置岗位不足以及和其他地区的文化不同等等,这也是我们在政策上不鼓励的部分原因所在。我个人感觉这种方法不大好。
第五,节省费用花钱少,效果好。地震的直接损失大约7500亿,其中大部分还是财产金额的损失,按保守的估计将灾区各种资产到灾前的水平,从逻辑上应该是和资产的损失率相当。我们现在做的一个估算,各省对口支援的18个县市是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如果将60%的重建资金投入到这18个县市,灾民的人均重建费用大体上7万元,但如果采取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异地分散就业转型安置这样一个方案,我们做了一个测算,即使采取比如说买房子,发挥相对比较高的方案,大体上安置一个外迁灾民的费用是3万块钱,费用相当低,花钱少,还可以办事,办的事还比较好。
第六,有条件在短期内大见成效,灾区安置,基础设施和住房设施齐备,异地就业机会和安置所需要的硬件条件大体上具备,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各地都有,所需要的主要是政策资源,要抓紧工作,几个月应该说就可以初见成效,一两年可以基本上完成。对于减少和缓解灾后重建当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抑制灾民的心灵创伤,较快的融入新的生产生活至关重要。
总的来讲,就是异地分散就业转型安置刚才讲了,这个设想应该说要实施的话所需要的条件还是具备的,有比较好的可行性,目前政府在灾后重建规划制定的初期,应该是创造不同思路和方案的一个论证时期,方案如果定下来以后就开始实施了,应该说利用外出就业机会城镇化机会安置灾民,是我国30年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所提供的一个历史性的机遇,这样的机遇在当年唐山大地震时是不具备的,也是其他国家和地区通常所难以具备的,工业化已经实现的国家不能实现,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国家也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从这一点上来讲刚好处在这样的阶段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只要我们思路政府,措施得当,工作得力,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灾后重建的新路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