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救灾前线纪实之决战48小时
时间: 2008-07-09 17:39:06 来源: 中新网河南新闻
中新河南网郑州7月9日电 33度高温,21座千米高山,10条齐腰深的河流……
5月17日,胡主席“全力推进救灾行动扩展至所有村寨”重要指示传到青川重灾区,某集团军2万余名官兵,牢记使命、争分夺秒,全力奋战、挑战极限,在第5责任区百村千点、方圆3000余公里的地幅内,打响了又一场攻坚战。
冒雨搬运石块
加固连心桥
铁血真英雄
英雄,永远是人民的偶像;英雄,永远是民族的脊梁。世界上有各种各色的英雄被人们印记、被民众敬仰,因为他们是战胜极限的化身。
木鱼中学,5月12地震爆发的瞬间轰然倒塌,300多名师生埋进出了废墟,军民共同努力展开紧急救援,95名师生得救了。但时至5月17日,仍有268名遗体埋在废墟。18日8时,某摩步师官兵接到清理废墟任务。师长胡武帅及时率所属某团600名官兵、20台卡车,火速赶到现场。
面对人民群众失去亲人的痛苦神情,面对灾区人民寻找亲人遗体的急盼眼神,官兵们分成10小组,带着口罩或防毒面具,手搬、绳拉、肩扛,顶着炎热酷暑,冒着强烈的余震,在废墟中奋力挖掘……
汗水湿透了衣背,太阳晒黑了脊梁,没有一人退缩。手破了、脚伤了,飞扬的灰尘迷住了双眼,没有一人叫苦叫累,13时268具遗体先后被挖出来。
12名官兵因体力透支晕倒在现场,36名官兵的鲜血浸透手套,但没有一人停下来,直到将所有遗体处理完,才拖着疲惫的身撤回宿营地。
他们是铁血黑脊梁,他们是真的英雄。
急送救命粮
快点,快点,再快点!
5月18日13时30分,某摩步团接到求援信息:群山深处一个偏远乡镇的1000多名灾民,断水断粮已经3天多,还有几名重伤员急需救治。
生命救援,十万火急。刚从一个搜救现场回营的200名官兵,顾不得吃饭喝水,立即肩扛背驮500多箱方便面和20桶饮水,向崇山峻岭急进。
山高林密,悬崖陡峭,余震不断,官兵们行进异常艰难。途中,他们发现,以前的道路严重受损,无法通行,必须绕道、爬过4座1000多米高山,才能将食物送到灾民手中。
千难万险,挡不住官兵前去生命救援的脚步。大家顾不得连日的疲劳,一股作气翻过2座高山。在行进途中,大家宁可忍饥饿、受渴也不动救灾粮、救命水。
“快点,再快点,再翻过前面两座山就到了。”团长韩冰带头加快脚步,官兵们紧紧跟随,终于在3个小时后,将救命粮送进了陷入“地震孤城”的村民手中。
生死大转移
“山上裂缝4、5米,随时可能爆发山体滑坡,山下很多居民不肯离开家园,请解放军紧急帮助转移。”5月17日8时,某摩步团副参谋长杨拯修,接到桥楼乡八角村抗震救灾办公室打来的求援电话。
时间就是生命,速度决定成败。杨拯修向团长、政委报告危情后,立即带领66名官兵,沿着崎岖险峻的羊肠小道,一路急行军,于9点30分到达八角村。杨拯修边组织官兵带领群众转移,边挨门逐户进行思想动员,历时12小时转移出197名群众。
18日9时40分,大雨如注,山体大面积滑坡,大半个村庄被埋于山石之中。
向天灾要生命,与死伤拼速度。就在杨拯修带队转移群众的同时,某高炮团团长金宏鹏,正和300多名官兵一起,对大地震发生以来,还没有外人进入的青川县石坝乡30个村落,展开大面积、全地域搜救,争分夺秒发现和转移群众。
为加快速度,金团长身先士卒与官兵并肩战斗,在1200多米高的白草崖往返2趟,行程130多公里,脚上打起连串血泡。经过48小时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2000名群众、23重伤员被金团长和官兵们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
真爱创奇迹
时机不容错过,爱心能创造奇迹。
5月17日12时30分,某摩步师防化营烟火连指导员刘文科得知,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还无人到达大院回族乡锁家村,极可能有灾民等待救援。
真心爱民,使命如山。“只要能搜救到一名群众,我们就不怕吃尽千辛万苦。”刘文科立即带领15名战士,在平道上急行军15公里,又历时4个多小时,翻越了一座1600多米的高山。到达大院回族乡锁家村后,他们发现一名叫马金莲的50多岁妇女,在12日中午的大地震中,被滚落的大石头击中大腿,至使右腿骨折,骨头外露,而她的丈夫双手残疾,没有能力对她施救。受伤5天多,马金莲的右腿流血不止,生命垂危。
只要不放弃不抛弃,生命就可能被挽留,伤员可能就会绝处逢生。刘文科立即让卫生员对马金莲进行了简单包扎,然后自制了一副简易担架,把她从山顶抬到了山下的救护站。一路上,大家交替轮换,肩扛手抬,耗时3个多小时把马金莲抬到大院村村边的公路上,拦截了一辆120急救车,及时把她送到医院救治。 (朱晓娟 黄炳富 张能华 吴兴龙)
【责任编辑: 张宁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