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最起码,我们青川人应该记住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援建青川 他把婚礼四次延期

(2009-07-03 07:53:52)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6月30日中午,青川县城的重庆秦妈火锅店里,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婚礼。没有婚纱礼服,没有司仪花篮,只有阵阵鞭炮和贴在玻璃上的大“囍”字。

  空气中流动着喜庆,洋溢着祝福,新郎李斌和新娘曾莉微笑着把手中的香烟逐一递给前来参加婚礼的客人。

  新郎李斌是四川大学博士、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治医师,2008年6月19日受委派到青川县教育局挂职副局长。新娘曾莉是成都市机关幼儿园老师。

  为了这场看似简单的婚礼,这对新人等待了一年,婚期推迟四次。

  临行前如期领了结婚证

  “我和青川很有缘分!”戴眼镜的李斌告诉记者,去年“5·12”发生特大地震,5月18日他就和省总工会的人一同前往青川,做心理安抚工作。6月14日,省有关部门在华西医院选派心理医师,参加抗震救灾工作。李斌主动找到领导,欣然前往。其实他和女友曾莉商量6月16日去领结婚证,并约定好10月2日就举行婚礼。

  6月16日,这对恋人如期领了结婚证。

  6月19日,李斌奔赴青川挂职,投入到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工作。“婚礼共推迟了四次,先是定了去年国庆节,然后是今年元旦、春节、五一,但都因为工作忙,不能如期举行!”李斌心里对爱人充满了愧疚。“虽然婚礼没有如期举行,但我们收获了比婚礼更宝贵的东西,度过了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一年!”曾莉给予他最大理解。

  不善倾诉的他变得爱打电话

  李斌居住的板房里,放着三个单人床,两张课桌放着工作用的电脑。简陋的屋子,床头堆放着一大纸箱书籍,这就是他日常生活的天地。

  青川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赵晓芸说,对于工作,李斌从来不分份内份外,总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他一来青川,就开始对师生进行心理安抚。最初条件艰苦,他与教育局工作人员一起在油菜地里搭帐篷,晚上蛇、鼠乱窜,每天枕着青蛙叫声入眠。

  刚到青川,李斌对环境不熟,电话成了他和爱人唯一的交流方式。“在我的印象中,他不善于向别人倾诉,但那段时间经常给我打电话,前所未有的多。”曾莉笑着说,他曾经反复述说山陡峭、路难走、余震不断带来的畏惧感,后来环境熟了工作得心应手了,电话里多了对青川人的敬佩。那时的青川受灾很严重,大家工作很辛苦,没有周末,凌晨两三点才能睡觉。

  她独自装修新房也很甜蜜

  “他初到青川,我和家人都很担心,只要知道余震了,就会立马打电话去问。往往拨不通,就会东想西想!”曾莉动情地说。

  去年6月25日,强余震再袭青川,曾莉拨不通电话,干脆紧急赶往青川。李斌便带着她看县城,到处受损严重。她明白了,这边的人真的很不容易。

  从青川到成都有5小时车程,李斌常常出差回成都,但常常忙得回不了家。由于他对成都比较熟悉,他要“兼任”接待青川来蓉人员的工作。“李斌在青川挂职的370多天里,不仅做着自己的工作,还是我们的驻成都办事处主任!”青川县教育局局长陈云风趣地说,“他还利用自己的优势,帮助青川教师治病,共带了5名教师去华西医院治病。”

  于是,曾莉独自担负起装修新房、准备婚礼的一切事务。“我想给他一个惊喜!”曾莉说,当她独自一个人去做这些事时,心里总是甜蜜的。
    孙琪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60余户爱心家庭争相结对 
  
2009-07-02 16:07:00
 
   6月17日发出寻找市区15户爱心家庭,与15位来自青川的灾区少年结对的消息。新闻发出至昨日,已经有60余户家庭报名想成为爱心家庭,灾区少年也已确定将于7月16日抵达丽水。
  团市委和丽水市援川指挥部将邀请15位青川的学生到丽水来做客,参加“浙商之家”丽川青少年手拉手夏令营活动。在晚报上看到这个新闻后,丽水学院的陈老师第一个报名,她说自己的孩子今年10岁,在莲都区囿山小学读书,灾区的少年特别坚强,希望孩子能从灾区少年身上学会坚强,学会博爱。

  “一定要让青川的孩子来我家!”市区李女士在报名时迫切要求。李女士是市区一家医院的护士,她说,“地震发生后,我们医院组织援川医疗队,我也报名了,可是没去成。这次青川的小朋友来,一定要让我尽一下地主之谊。”她还说自己的父母就在四川,所以对来自四川的孩子很有亲切感,她的儿子也期待着与青川少年一起玩……

  每个报名家庭,都寄托了一份爱心,团市委表示将结合相关情况,最终选出15户爱心家庭。

  据了解,这次活动由市青少年宫承办,目前已精心安排好灾区少年到丽水的全部行程。

 

相关附件下载: 
( 文章来源:处州晚报 供稿人:记者 潘岳林 通讯员 徐丽娟 责任编辑:王金玲)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心体验他人生命的旅程
来源:南方传媒研究  2009-06-23 15:34:16  作者:鲍小东

  

鲍小东

  

  □鲍小东  

  一、体验生命

  还是讲故事吧,尽管我知道这是一本关于新闻的理论性杂志。

  4月7日晚上,我在家收拾衣服,准备去四川。我家在广州,天气已经很热了,男人都穿着短袖,女人都穿着裙子。去年5月12日以后,我在四川呆了十几天,那时,天也是热得要命。

  凭着现时的感受,和以往的经验,我在收拾衣服的时候,没带一件长袖。我老婆看见后,在我的皮箱里强迫塞进一件长袖外套。第二天,我就这样飞到成都。

  在4月8日前后,全国各地有很多记者,都和我一样,飞到四川,因为很快就到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了。

  去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共造成四川68712人遇难,17921人失踪,更多的活着的人,流离失所。

  一周年了,灾区重建的情况如何?那里的人们生活得怎样呢?孤儿、残疾人得到了怎样的救助?灾区人的心灵创伤是否有所愈合……

  未来几年内,每到汶川大地震X周年,全国各地的媒体都将会对灾区给予集体的关注,大量记者都将集中涌入灾区。

  每到此时,媒体人必将思索,该如何报道灾区?奔在前线的记者必须具备哪些知识和心理储备,才能最大化地实现报道价值?


  我也带着类似的疑问,怀揣着报社的策划方案,来到灾区。策划方案是根据之前的媒体报道、政府公布的信息等等资料,做出来的。

  作为记者,在出发前,我也要阅读大量相关资料。而采访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动,更是一次体验生命的过程。

  在采写《青川移民:回流故乡,危险重建》的时候,我一直在思索,那些原本异地安置的灾民,他们在异乡获得耕地和宅基地,可以用国家建房补助资金和无息贷款,在相对安全很多的地方建房,在这些交通更为便捷的地方,他们的后代也可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发展前景,可是,为什么很多人最终放弃异乡的一切,又回到余震不断、山体松垮、交通落后、满目疮痍的故乡呢?

  表面上看来,他们都在做着种种经济上的考量,因为故乡有很多山地,山地可以种植药材、林木,经济收益可观;因为回到故乡,可以使用自家林地里的树木建房,所以节约很多资金……

  但是,实际上,他们考量的并非简单的异乡的发展前景和故乡的经济收入。因为早在地震之前,他们的中青年劳动力基本上都在外地务工,外出务工也是一个家庭最主要收入来源,土地带给他们的收入极为有限。震后的异地安置,对于他们的家庭经济收入的影响很小,他们仍然可以外出务工,不能外出务工的,仍然可以继续耕作生活。

  所以,他们痛苦考量的对象却是异乡的发展前景和故土的份量。


半山,枯竭的水井 

从几千米的远处用水管引水

 

都汶公路上,堵车成为常态,严重影响重建进度

余震产生的泥石流,使余智的房子再次受到威胁

 

修建新房

山上,使用泥、石子等传统材料重建房屋

山路崎岖不平,建材运输困难,很多山民只能就地取材

广州对口援建汶川县城,援建进度受资源的严重制约图片摄影鲍小东

 

  关于故土,我有特殊的体验。我的故乡是紧挨着长江边上的一个小村庄,

  我出生在那里,并在那里生活了10年,1998年、1999年长江连年出现严重洪灾,我们的村庄连年被洪水冲毁,因此,1999年,我们被整体异地安置到附近的小镇边。


  但从那时起,我就外出打工,如今已经定居广州。可是十几年来,我常常梦见的仍是那个早被洪水冲毁的村庄。

  故土的阳光、炊烟、风声、鸟鸣……就是你生命的一部分。虽然你在别处也能听到风声、鸟鸣,也能看见阳光、炊烟,但是只有你能辨别出那些和你生命里的东西,有多么的不同。

  离开故土,就是切割生命之一部分。这需要有多大的诱惑,才能使一个人切割自己的生命呢?异乡那些稍稍改善的生活环境和发展前景,尤其对于一个在人世间活了几十年的人来说,诱惑已经很小很小了。

  即使是已经定居在异乡的李仕江,他虽然体会到了异乡人民的同情和热情,他虽然知道异乡的发展前景好于故乡,但他仍然多次偷偷跑回大山深处的故乡—青川县马公乡,察看那里的地形,在得出根本无法重建的情况下,他才迫不得已地在异乡重建。

  可见,李仕江异地安置,是在切割一部分生命和放弃整个生命安全感之间做出的艰难选择。

  如果你还要追问,奔在前线的记者必须具备哪些知识和心理储备,才能最大化地实现报道价值?我的回答是,采访是用心体验他人生命的旅程。尽管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好。

  当然,我还可以说点别的,比如带够衣服,穿登山鞋,因为四月份,灾区的很多地方,尤其是山区,还很冷。4月11日,我到青川县马公乡时,当地人还穿着毛衣烤火,夜间,要盖两床被子睡觉。此时,我老婆强塞给我的外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还可以多提供一些我的教训,比如不要把淋湿的登山鞋凑近火堆烤,那样会使鞋子脱胶。

  ……但这些,新闻教科书里,或者什么灾区采访指南里,应该都有吧。

  二、忘掉自己

  整整一个月后,也就是5月8日,我从四川回到广州,那天的航班是下午3点多钟起飞,达到广州是下午5点多钟,但我仍然恍惚觉得是在上午。

  这种时空的错觉,我在灾区经常出现。

  比如,地震之后,埋藏在山体里万亿年的树叶化石、贝壳化石,以及乌木等等,都随着崩塌的山体暴露出来,和新生的草木一起,静静地躺在大山深处。你的思绪一会儿停留在倒塌的房屋上,停留在杂乱的灾难现场,一会儿又飘忽到亿万年前,如今成为化石的树叶,亿万年前,也和今年春天新生的树叶一样,在树枝上摇曳……

  再比如,在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导游们举着喇叭,大声向一群游客们介绍东河口的受灾情况:“东河口原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民风淳朴。但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导致一整座山从内部爆炸,半边山坡全部压在了山脚下的农舍上,同时地面塌陷翻滚,致使全村4社,280余人,被垮塌的巨大山体淹埋在地下一百米深处,至今没有挖掘。”

  这种场景让我恍惚觉得,导游正在介绍的是一个遥远的灾难,而不是发生在去年的灾难。

  我还看见,大量的游客在灾难现场精心地摆着各种姿势留影,这也让我恍惚有时空错觉。

  留影的人中还有很多我的同行们。有一整天的时间,我和几名电视台的记者一起,经映秀、到汶川县城。

  四川省扶贫办和汶川县扶贫办各派一辆车陪同。他们随身带着一大叠明信片。在映秀、汶川县城等地,他们在采访之余,

  寻找邮局,给朋友们寄明信片。每个朋友将会收到来自汶川县城、映秀镇等三地邮戳的三张明信片。

  他们沿路拍摄去年地震留下的灾难现场,并在各处留影,集体照、部分人合影、独身照等等。

  他站在一块高地上,眯着眼睛对着摄像机取景器,做出正在工作的专注摸样,摄像机的镜头对着却是地面。他的身后是映秀镇的废墟。我在很多记者的工作照中,看过这种姿势。他们的姿势几乎一摸一样。

  山风吹过,他的头发被吹起,他的眉头紧皱,显得十分深沉。

  ……所以,我们除了要追问,奔在前线的记者必须具备哪些知识和心理储备,

  我们还应该思考的是,记者们不该具备一些什么,应该忘记什么。当你以游人的心态进入灾区的时候,你看见的只会是地面,和你自己,

  所有废墟、痛苦的眼神都将在你身后消失。


  三、只有倾听

  故事也好,理论也罢,我的采访经历已经说完了。剩下的都是一些道

  听途说的事情。

  4月26日,北川县猫儿石村吉娜羌寨举行北川县“牵手百年、重建家园”的大型集体婚礼活动,共有20对新人参加集体结婚,一大早,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就齐聚在这里。据说,记者人数远远多于新人们的人数。

  5月10日,李连杰在汶川发起了一项名为“一家人,一起走”的公益活动,他组织了两百多位参与者,在映秀徒步行走了两公里,那是一个堵车严重、建筑材料运输困难的路段。据称,也是记者云集。

  ……在这些时候,灾区现场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有人在台上表演,记者们和很多人一样,成了台下一起舞蹈、陶醉的观众。记者们的情绪更为高昂,不断按着快门,有人扛着摄像机,在舞台周围乱窜。

  更多的记者则在灾区孤独求索。其实,在喧嚣的背后,你会听到很多不同于热闹场景里的故事。比如家庭重组。“一年来,有几个女人都想走进我的生活,但是我无法接受,我感觉她没死,她还会回来。”他幽幽地说。

  他和我,两个男人坐在汶川县城内一家小饭馆里,喝酒。

  她在去年5·12的时候,被山上滚下来的石头砸死了,他家的房子也被砸烂。

  “去年5·12的时候,我儿子才3个月。我从外面往家赶,我想家里肯定缺少吃的,所以在汶川县城买了很多吃的。我朋友却劝我多买一些奶粉。

  当时,我不明白他为什么劝我多买奶粉,因为他不敢告诉我,她已经走了。”“我只买了一包奶粉。那些天,我儿子只能喝大人喝的麦乳精……现在我儿子已经1岁多了,很可爱,我常常看着他想,要是她还没走,一家人在一起该多好啊……我到家的时候,我妈和邻居,已经将她下葬了,我没看到她最后一眼,我到现在也不敢问我妈,她到底是怎么死的……”“那天早上,是我送她从汶川县城回家的。我送她到车站,上车后,我看了一眼车牌号:1714。也许你觉得我很迷信,可我当时就觉得这个数字不吉利,所以,车子开走以后,我一直等她的电话。等到她打电话来说,已经到家了,我才放心……地震发生前几分钟,我们还通过电话,她说,家里天很黑很黑。没想到,还是……”“一年来,我的朋友们都小心翼翼,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尽量不谈地震。其实有时候,我很想找他们倾诉,但是他们不想让我伤心。今天能跟你倾诉,我很开心。”“地震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及时行乐了,能吃的,就多吃……”

  ……“你在县城已经买房了,为什么还要在老家,原址重建一个房子?”我问。“那里埋着我老婆啊,还有我父亲,爷爷奶奶。也许我老了还会回去。”

  什么也别问了,倾听吧!

  (作者系南方都市报深度新闻部记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的日记本里夹满了感谢信
2009-07-02 15:51来源:嘉兴在线新闻网

  本报讯 今年4月3日,晚报曾刊发桐乡濮院56岁聋哑老人张正明千里单骑赴四川青川,为灾区人民送去1400件羊毛衫的相关报道。

  前天晚上,张正明老人终于从四川青川顺利回到濮院。尽管他已是一身疲惫,却仍有着说不出的激动和喜悦。记者看到,在张正明的日记本里,夹满了青川人民的感谢信。

  张正明是4月10日从濮院出发,5月7日到达青川的。据了解,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张正明每天早上5点就开始赶路,直到天黑时才停下来找个小旅馆入住。老人清楚地记得,有一天,他足足骑行了将近100公里。从浙江至四川的路况条件并不十分好。据张正明介绍,出了湖南之后,沿路走的全是山路。他顺着盘山公路,翻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坡。经过龙门山的时候,沿途路面异常颠簸,路旁的悬崖峭壁上还时不时会滚下一些泥沙和小石子。

  由于张正明是聋哑人,要是不认识路了,他只能拿着地图,请别人帮助。老人的车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呼吁大家一起为灾区献爱心。一路上,张正明始终不忘把这份牵挂传递给沿途的每一个路人。

  在青川的18天中,张正明徒步走了8个乡镇。通往青川各个乡镇的路全是布满碎石的山路,根本无法骑自行车。张正明每天早上6点出发,每次带上几十件羊毛衫,亲自给灾区人民送去。

  据老人描述,当时灾区人民都在忙着重建家园。他看到有人在修建房屋,便上去用手势和写字表示他的来意。当地百姓知道他的情况后,都流露出感激之情。收到羊毛衫后,当地居民写了很多感谢信送给张正明。在青川县蒿溪乡660多名师生写给张正明的一封感谢信中,这样写道:“这送来的不只是温暖,还是一种巨大的精神鼓励。我们会有信心和毅力去战胜一切困难。”

  这次从青川回来后。张正明又在考虑下一次单骑赴灾区的事了。由于这次带去的羊毛衫数量不多,同一个学校里,只有一部分孩子分到了羊毛衫,这让张正明心里很难受。他表示要筹集更多的羊毛衫,让所有的孩子都有羊毛衫可以穿。
(新民网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县领导“七一”慰问绍兴援建者
 
 
绍兴网  2009年07月02日 15:12:45 

本网四川青川讯  昨天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8周年纪念日。青川县人大党组书记、副主任向勇代表青川县委、县政府看望、慰问了在关庄镇的绍兴市援建指挥部全体党员干部。他代表青川人民向绍兴人民对青川灾后恢复重建的深情厚谊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向绍兴市援建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颁发了“青川县荣誉市民”的证书。

绍兴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援建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马永良,代表全体援建人员对被授予“荣誉市民”称号表示感谢,同时也表示,绍兴援建人员一定尽心尽责地做好青川灾后重建工作。

 
来源: 绍兴网 作者: 记者 徐勇 通讯员 王宝华 编辑: 寿鸥迎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浙川两地心手相连 同唱红色歌曲庆“七一”

 2009年07月02日00:17  

  四川新闻网青川7月1日讯(冉放 柳桂华 记者 李京枝 实习记者 万忆)“今天是党的生日,我们就是要唱出自己的心声,用歌声表达我们对党最美好的祝福,为我们青川干群鼓劲加油,加快恢复重建”,青川县委宣传部长马健刚参演唱完《团结就是力量》,激动地说,“我们要唱出浙川两地心手相连,重建新青川的深情厚谊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浙川两地心手相连同唱红色歌曲庆“七一”

  歌咏晚会现场

  7月1日晚,地震极重灾区青川滨河广场歌声飞扬,为庆祝建党88周年,由中共青川县委主办,青川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文化体育局承办的“颂歌献给党,建设新青川”的“七一”歌咏晚会在这里隆重进行,青川各单位和浙江援建干部激情同唱红色革命歌曲,庆祝中国共产党的88周岁。现场吸引了近2万人共同聆听了这场“红色盛宴”。

  歌咏晚会分为峥嵘岁月、激情年代、辉煌未来三个篇章。由青川县级领导、浙江援建指挥部领导代表队和现场观众同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拉开晚会帷幕。随后,党群、政府、教育、政法、农委等队伍激情演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我和我的祖国》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红色歌曲,使得现场一浪高过一浪,观众不时高喊出“加油”的呐喊声。

  由卫生、浙江援建干部演唱的《歌唱祖国》、《援建者之歌》将晚会推向高潮。

  “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我们青川人没有在地震灾难面前退缩,是党给了我们重建家园的力量,给了我们重建秀美新青川的信心”,优美的旋律、激情的歌声引得现场观众谢江不断鼓掌,他说,歌声给了我们力量,在浙江的援建下我们更要不等不靠建设美好新家园。

 楼主| 发表于 2009-7-4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援川手记31:省指挥部里的老乡
2009-07-04 12:02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因为工作关系,指挥部干部经常要到省指挥部对接工作。每次看到“浙江省援建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的牌子时,我心里也都会有种特殊的情感。省指挥长谭月明曾有过一个说法,“设在青川的指挥部就如同前线战场上的指挥部一样”,指挥部对于援建工作的特殊性不言而喻。

  在省指挥部里,有三位衢州籍的老乡。最先认识并熟悉的,是省指挥部纪委副书记、办公室副主任郑井水,江山籍。第一次见面时,从他浓浓的家乡口音中,我就猜出他是衢州人。初到青川,他给指挥部提供了很多帮助,我的一些稿件和信息都通过他的电脑发回衢州。

  援川之前郑井水在省纪委工作,在省指挥部他是领导身边重要的工作人员,一些领导的重要讲话及材料都出自他的手。为人很随和,是他留给大家共同的印象。在我看来,他身上有一种人格的魅力,很有亲和力。每次去省指挥部见到他,他都会热情地与大家打招呼,或请大家坐坐、喝茶交流。后来才知道,他曾是一名职业军人,在杭州武警总队工作了17年,转业后就进了省委机关。

  另外两位老乡是工程建设组的副组长王灵文和工程建设组成员方土福,王灵文是江山人,方土福是龙游人。王灵文原单位是浙江省教育厅,因为这个原因他对学校建设犹为关心。根据援建规划,今年9月1日之前所有的学校项目都要建设完成,这个任务很重,而直接负责这一工作的就是王灵文。省指挥部到过马公的领导不多,今年4月王灵文曾专程到马公学校工地察看。看了马公的施工现场,王灵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马公的建设条件最差、最困难、最复杂,但工程进度顺利,质量把关很严。(祝建辉)

编辑: 舒琪

 

 楼主| 发表于 2009-7-4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浩生在青川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09-07-02 16:55) 发布者:李茂生 

 

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表彰在灾后重建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号召和激励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以百米冲刺的状态、饱满高昂的斗志、战无不胜的决心,全力以赴加快灾后恢复重建,为再建一个秀美富裕新青川而团结奋进。刚才,6位先进代表作了感人至深的发言,表达了对党的无限深情,他们的典型事迹使我们深受教育和鼓舞。在此,我代表中共青川县委,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全县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亲切问候!
  一、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是带领我们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心潮澎湃,倍感自豪。88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了中华民族亘古未有的宏图伟业,谱写了彪炳千秋的光辉篇章。新世纪新阶段,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顽强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阔步前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在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和繁重复杂的灾后重建中,我们党始终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救民于危难、安民于重建,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党心民心空前凝聚,人民群众对党充满感恩之心。我们要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有可亲可敬的英雄的人民军队,没有人民群众创造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鼓舞,我们就不可能战胜千年罕见的历史性灾难。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宗旨,不辱使命,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胜利,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崭新形象。5.12地震发生一年多来,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艰难岁月里,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的豪迈气概,弘扬“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自强精神,在“第一时间”的号令下与时间赛跑,在“第一任务”的旗帜下与困难抗争,全力以赴建农房、搭桥梁、筑道路、盖学校、修医院,谱写了气吞山河、不畏艰险、同舟共济、一往无前的英雄史诗,夺取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巨大胜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和人民群众的深情拥戴。
  一是全县各级党组织靠前指挥、敢于亮剑,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县委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视重建如战场,视责任如泰山,喊响“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个标杆”,全党动员,科学决策,周密部署,充分发挥了坚强领导核心作用。面对“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和“县城原址重建”两个任务的重大调整,县委审视度势,确立了“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做大特色产业强县富民”的工作思路和“提速加快、又好又快”的工作主调,以及“五个优先”的重建原则,提出牢牢把握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两个重大机遇”,强力度推进项目,大手笔培植产业,走出一条极重灾区加快重建、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各乡镇党委科学安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最大限度地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全力抓好县委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今日之青川,到处都是灾后重建的工地,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农房重建进入收尾攻坚阶段,全县90%的群众即将实现安居;县城危房拆除进度加快,东山安居小区即将竣工,骑马、木鱼、沙洲等乡镇集镇加快建设;民生保障有效改善,供水、道路、桥梁、河堤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快速推进,群众行路难、过河难、上学难、就医难、用电难等问题有效解决;产业恢复亮点纷呈,大棚蔬菜基地、万头长毛兔、段木黑木耳等产业发展形势喜人。
  二是广大基层党组织高扬堡垒旗帜,当好群众“脊梁”,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地震发生以来,全县各基层党组织迅速行动,紧急动员,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群众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就有震不垮的坚强战斗堡垒。骑马乡党委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面对繁重的场镇拆除任务,直面困难,党委书记带领一班人与群众零距离座谈,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将163户场镇居民震损危房全面拆除,成为全县拆除最彻底的一个乡镇。沙州镇党委运用“白加黑”的工作方法,白天与群众交心谈心,晚上继续与群众算经济帐,成立业主委员会,创造性地将拆除任务交由社区办理,拆除公司社区引进,机械车辆社区租赁,目前已完成应拆除面积的80%。木鱼镇党委、蒿溪乡党委、瓦砾乡党委创新工作思路,城镇拆除进度快、矛盾少、效果好。茶坝、凉水、茅坝、马公、金子山、房石、沙州、建峰、青溪等乡镇在农房重建中,大力调整结构,成为全县农房重建进度最快的乡镇,成绩十分突出。
  三是广大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群众“主心骨”,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疾风知劲草,危难识英雄。危难之时,最能检验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公与私的道德考量、亲人和群众的伦理选择面前,全县共产党员用自己最朴实无华的言行,诠释着对党、对人民的铮铮誓言。“请放心,立即办”、“到哪里,让我去”、“有任务,叫一声”,这是一年多来,能听到的最朴素的语言;不谈条件抢着干、不讲价钱全力办、不论难易勇争先,这是一年来,能看到的最具体的行动。一年来,中共青川县委、乔庄镇党委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3名党员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2名党员受到中纪委表彰,4名党员受到中组部表彰,25名党员干部受到国家有关部委表彰,27名党员干部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73名党员干部受到省级有关部门表彰,181名党员干部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沙州镇居山村支部书记王凯,带领群众响亮喊出:“365天天天不松劲,365夜夜夜不停工”的重建誓言,全村238户农房重建户已全部竣工,入住227户,全村农户可在7月份全部入住,今年全村人均可增收500元。青溪镇埝坪村党支部书记杨启寿,带领群众修建永久性农房,120户村民已全部入住新居,目前正指导农民发展养殖业和生态旅游业,实现致富增收。在援建青川工作中,浙江援建干部发扬“四不怕”精神和“五干”作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省规划项目组组长马德富同志,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较短时间内完成36个乡镇规划,编制完成2008年两批援建项目,提前筹划2009年援建项目,协调开展100多个全额援建项目。桥梁专家张启标带病坚持工作,先后完成6条公路和5座桥梁的重建规划,直到被强行送进医院。临海市援建干部徐世卿、陈芬芳夫妇,放弃蜜月参加援建和支教工作,被称为“援川夫妻”。浙江援建青川的英雄事迹,不胜枚举,他们都是浙江人民大爱无疆、倾力援建青川的生动缩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我们要学习他们牢记宗旨、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视群众如亲人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们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勇克时艰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团结奋斗、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学习他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以满腔的热情和坚韧的意志投入到灾后恢复重建战斗中去。
  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中,全县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此次受到表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大量的英雄人物默默无闻、身处幕后。党和政府感谢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历史会永远铭记你们!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也是一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史。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次抗灾斗争,比这次更有力、有序、有效。原因何在?关键是我们有一个完全不同于旧时代的政党坚强领导,这个政党的名字叫:“中国共产党”,这个政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践充分证明,在当代中国,只有坚定地跟随中国共产党,我们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实践充分证明,只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我们的各级班子就能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只要坚持“情为民所系”,我们的干部队伍就能成为危难关头的“顶梁柱”;只要坚持“利为民所谋”,我们的广大党员就能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二、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加快恢复重建而努力奋斗
  在青川,灾后重建是当前最大的政治,是今后几年的工作主题,任务异常艰巨、压力十分巨大。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认真学习在恢复重建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事迹,崇尚使命,忠于职守,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
  (一)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为灾后重建奠定坚实的物资基础。抗震救灾重大胜利再次告诉我们,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发展才能为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解决青川的一切问题都离不开发展,加快灾后重建同样离不开发展。在艰巨的重建任务面前,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真正做到恢复重建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在重建过程中,既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大力培育产业企业,要想尽办法恢复工业,引进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现富民强县,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夺回来,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成果为灾后重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为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中,我县广大群众坚定“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的豪迈气概,弘扬“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自强精神,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十分可贵,十分感人。这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在青川这块土地上的实践和升华。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全县广大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一要牢固树立责任主体形象。自觉强化“躺在救济的温床上,是比地震更可怕的灾难”的思想认识,激发“重建家园、灾区是主体、群众是主体”、“自立自强,重建家园”的内在动力,用勤劳双手和辛勤劳动重建美好家园。二要牢固树立自信自强形象。要自觉克服因灾害带来的悲观思想、失望情绪,要看到希望,看到成绩,看到青川美好的明天,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三要牢固树立感恩重义形象。一个人,一个民族,只有懂得感恩,才能自强,才能奋进,我们要感谢浙江人民,视援建干部为我们的恩人,我们的亲人,我们要以“感恩自强谋发展、立足岗位作贡献”为主题,广泛开展系列感恩文化活动,弘扬正气,鼓舞斗志,凝聚力量,促进发展,共建和谐。
  (三)我们要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民生优先是恢复重建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求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灾后重建就是人民群众最急最盼最需要的工作;我们要求领导干部转变作风,灾后重建就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课堂;我们要求领导干部关键时刻经得住考验,灾后重建就是最现实最直接的考验。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是领导干部的天职。人民群众养育了我们,在人民群众遭受苦难的时候,我们有责任和人民群众坚定地站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同甘苦、共患难,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渡过难关。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进村入户,到每一个受灾乡村、社区去,到每一户受灾群众家中去,到每一个工地现场去,切实为群众为援建为重建解决问题。一要帮助农民建好永久性住房,搞好水、电、沼气、院坝等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农民群众尽快安居安定;二要加快城镇居民住房建设,迅速启动一批安居房,引导居民联户联建,联户自建,早日实现城镇居民安居;三要加快产业恢复发展,提升受灾群众造血功能,以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黑木耳、香菇、竹荪、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大工业企业和生态旅游业恢复力度,引导群众就地就近务工就业。四要加快以学校、医院为重点的民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群众上学难、就医难、用电难、饮水难、通讯难、行路难等具体困难。
  (四)我们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灾后重建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实践表明,这些年来县委聚精会神抓领导班子建设、抓干部队伍建设、抓党员队伍建设,是富有成效的。同时也说明,党的建设必须持之以恒地抓、扎扎实实地抓。今年3月以来,我县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在全县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目前已经完成第二阶段,取得初步成效,受到市委罗强书记和市指导检查组充分肯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灾后恢复重建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在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新征程中建功立业。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思想建设,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入情入理地解释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达到理顺情绪、增进理解、凝聚人心的效果。要全力以赴提高对浙江援建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以杭州援建指挥部反映停电停水事件为教训,举一反三,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提高干部的执行力和落实力。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我们将把恢复重建第一线作为识别干部、选用干部的主战场,及时把表现突出的同志选进各级领导班子,鼓励机关干部到恢复重建工作中经受锻炼。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在恢复重建中发展党员的工作。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要严肃查处纪律松懈、作风散漫的不良行为,确保以良好的作风和形象推进恢复重建工作。切实加强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督和管理,严肃工程招投标工作,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确保每一分钱都用于受灾群众和灾后恢复重建,做到廉洁重建、阳光重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同志们,面对我县繁重、艰巨的灾后重建任务和广大党员肩负的庄严使命,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停下来歇一歇,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全县各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全县25万同胞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迅速的行动、更加密切的配合,全力投入到重建家园中来,为再造一个充满活力、繁荣富裕、文明和谐、山川秀美的新青川而努力奋斗!

 

 楼主| 发表于 2009-7-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马力工业集团捐赠仪式暨清华大学夏令营开营仪式在青川中学南校区校举行 

发布时间(2009-07-03 22:19) 信息采编:尹广建 


   本网讯(高君恺  张涛 幸莉丽)在宁波市援建指挥部茶坝分部的多次协调下,7月3日,西马力工业集团爱心捐赠仪式暨 “与清华同行”夏令营开营仪式在青川中学南校区如期举行。宁波市援建指挥部茶坝分部,青川县委宣传部,青川县教育局、共青团青川县委员会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仪式。

   仪式上,西马力工业集团代表向学校捐赠了价值7万元的图书等物资,表达了对青川孩子浓浓的牵挂之情,并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帮助青川早日重建美好家园,学校负责人接受了捐赠,对他们的无私帮助表示了真诚的感谢。

   随后,来自清华大学的马怡嘉与宁波市慈溪中学的马添骥共同宣布了“与清华同行”夏令营开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与宁波市慈溪中学一行12人组成夏令营团队,本着关注重建,志愿奉献为目的,通过捐赠、参观、走访和组织夏令营活动等形式,深入了解,虚心学习我县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他们希望借此机会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传播发扬,借以帮助青川人民树立重建家园的坚定信心。

   为期三天的夏令营活动分为:团队训练,素质提高,爱国成才,旨在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培养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坚定大家科学发展,成才报国的决心。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27 个孩子共有一个家
——记在诸暨海亮学校求学的青川学子
 
绍兴网  2009年07月07日 07:36:06 手机看新闻

 

每天用餐时间,走进诸暨海亮学校教师餐厅,总能看到一群身着整齐校服的孩子夹在老师中间用餐,他们一口浓重的四川话,和老师亲密相处如家人的状态常常会让人奇怪他们的身份:外来教师子女?外地学生考察团?……

别猜了,都不是。

他们是海亮学校去年6月底从青川——“5·12”大地震的震中地带接来诸暨求学的灾区学子,共27人,分别在海亮的两个校区就读。

少男少女,花样年华,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快乐时期,但是他们因为天灾,失去了家园、离别了亲人,前来异地求学。一年过去了,这些孩子在诸暨生活得怎么样?学习是否跟得上?……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来到了海亮学校。

不能忘却的记忆

“时间凝结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空气在刹那间冻结。‘地震了!’当人们都沉寂在炽热的午后,除了鸣蝉不停地鸣叫,突然这个意想不到的灾难,让我们家园成为一片废墟,让家乡的人民无家可归,让我觉得世界刹那间没有了色彩,让……”

这是海亮学校湄池校区初一年级李蓓的周记。她的老师说,这个孩子刚到诸暨时,同学问她地震当天的情况,她只是低下头愣愣地不说一句。

和李蓓一样,几乎每一个灾区来的孩子都不愿主动提起地震时的情形。

该校老师陈可英,是这些孩子刚来诸暨时的带教老师之一。她说,那时带孩子们去学校餐厅吃饭,孩子们似乎很不喜欢餐厅。进餐厅前大家还说着话,一跨进餐厅,就一言不发,匆匆吃完就跑,好像有人在催似的。她很奇怪,是饭菜不合胃口?学校为了让这些孩子吃好,特意请了个川菜师傅烧菜,大家显然吃得很满意。后来,读高一的女孩文一博告诉她:“吃饭的时候,一到二楼餐厅,就感觉二楼的地板一震一震的,好像余震,令人紧张。”

陈可英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一楼的吊顶装着电扇,电扇运转时的震动较大,不想这令孩子们如此恐惧。

陈可英说,这些孩子都是青川人,每个孩子的家都在地震中倒塌了,有的孩子地震时正在教室里,有的则在家里去上学的路上,死里逃生的经历让孩子们很懂得保护自己。

现在海亮高一(18)班就读的韩超,地震一刻在青川中学的老宿舍楼里,寄居在亲戚家的他当时正下楼去上学,忽觉楼房大晃,他立即拉着亲戚家的小孩冲下一楼,在楼道口,他们被前面摇晃的围墙挡住了。但要冲出去一定要穿过围墙中间的那道门。而此时,宿舍楼已在往下塌,把他吓得愣在楼道口。一瞬间,眼前的围墙就倒塌了,先他冲到围墙跟前的老师同学都压在了下面。其中,有他很熟悉的一位化学老师。到如今,他还常常梦到这一瞬间。他说,经历过死的考验,生命才更珍贵。班级里,他是学习最勤奋的一个,这学期期中考试,他考了全班第三。

决定一生的改变

“5·12”大地震后,海亮集团第一时间想到了去灾区救灾。当时集团高层除了为灾区捐款,还组织人员前往广元,和当地政府接洽救灾事宜。集团本意领养地震中的孤儿,可客观原因,愿望无法达成,于是决定结对地震中困难家庭的学子,把他们接到海亮学校来就读,集团负责他们学习生活的一切费用。

集团通过当地政府、教育部门发布了这个消息,并在当地现场办公接待家长的问询。在多方沟通后,有28个广元青川困难家庭决定把孩子送到诸暨就读。

6月28日,海亮学校分管后勤的副总校长吕伦国和集团高层一起从四川护送孩子到了诸暨。此时,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孩子们本身家庭都很困难,地震震垮了他们的家园,有的还失去了亲人。到学校后,他想到的是,如何把地震带给孩子的隐痛消除,如何让他们尽快适应在诸暨的生活、跟上诸暨教育的进度。为此,灾区学生到校后,学校在伙食上进行了调整;并请了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为他们作灾后心理辅导;带他们到诸暨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专门安排两个老师担任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指导,帮助他们适应诸暨的生活。

当孩子们慢慢熟悉海亮,学校又利用假期分组为每个学龄段的孩子补课。

走进他乡的新家

2008年9月,新学期开学了,这些孩子中大部分适应了在诸暨的生活。

考虑到孩子们在诸暨没有亲人,周末学校放假,无家可归的他们很有可能触景生情,思念家乡。海亮集团特意安排了公司的中、高层领导和这些孩子结对。周末,大家把孩子接到家里,共享天伦之乐。

“现在想来,这真的是一个春风化雨的交心行动。”陈可英说,初来时,这些孩子中有不少因为从来没有离开过家,到海亮后很不习惯独立生活,常常有孩子偷偷地哭,其中有一个因为实在适应不了还回去了。但是,当孩子们有了结对家庭后,在结对家庭的照顾关心下,他们很快就适应了异乡的生活。

来自青川房石镇的黄芸芸,文静不善言辞,来诸暨后,因为成绩跟不上,她在开学时一度想回去。学校为她找到了结对家庭,就是该校的副校长郑继红女士。郑老师是全国有名的英语教育专家,女儿在国外留学,老公在海亮集团工作。和芸芸结对后,她把家里的钥匙给芸芸,并告诉芸芸学习生活有困难可随时找她。芸芸生病了,就陪她去看医生;芸芸周末回家了,郑老师就烧芸芸爱吃的菜,并带她逛街买衣服;芸芸学习成绩有了起伏,郑老师不仅亲自为她补课,还以家长的身份找到班主任了解情况,商讨对策。芸芸说:“继红妈妈就像自己的亲妈妈,过年我回青川了,她还打来电话给我父母,要他们提醒我按时复习功课。”

韩超的结对家庭是学校里的湖南籍老师李龙德一家。李家有两个孩子,一个在上初中,一个在上高中,李老师的妻子在学校超市上班,一家人生活并不宽裕。但这不妨碍他们对韩超的关爱,有一件小事就可看出。一次,韩超无意间说到自己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初五。可是到了生日那天,他自己也忘了。不料,李龙德一家人却记得。那天,他晚自习结束回到寝室,李老师和他爱人已经等在那里,手上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孩子,吃了这碗面,就表示你又长了一岁,地震的痛忘了吧……”像父母一样,李龙德和爱人看着他把面吃了才走。

思念家乡的亲人

“现在,我几乎生活在安乐窝里,可是我总想起以前的同学和老师,还有家乡的亲人。”这个采访她时哭的女孩,叫伍静。她哭是因为自责。和海亮集团副总冯金良结对的这个女孩,敏感倔强,在家乡读书成绩优秀。来诸暨后,她发现自己的成绩赶不上当地的进度,为此,晚自习后她总是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这次期中考试,她的成绩不错,但她自己还不满意,觉得对不起结对的冯爸爸,也对不起远在家乡的父母。

和伍静一样,几乎每个从青川来的孩子都在融入诸暨,爱上海亮这个新家的同时疯狂地思念家乡,牵挂家乡。

这一年中,孩子们只在寒假里回去过。重建中的家乡,在他们眼里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变,依旧是废墟遍地。大人们住在板房里,生活很清苦,所幸精神还很乐观。牵挂家乡的孩子们于是很期待父母的电话,每次接到电话都是口吻一致地询问家乡的变化、亲人的生活状况。与此同时,孩子们也很想念以前的同学。

“也许,地震的记忆已经尘封,但是伤痛很难在短时间里愈合,失去的种种很难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释怀,毕竟这是一场大灾难。”老师们这样认为。

“再悲痛的苦难,也有淡出视线的一天;经历劫难后,我们应将沧桑埋在心底,再次满怀希望踏上人生的旅途,因为生命还要继续,阳光依旧灿烂。”这是唐椿结对家庭的爸爸送给她的一段话,她把它记在本子里,也记在心里。

 
来源: 绍兴网-绍兴日报 作者: 通讯员 应柳漪  蔡东森 编辑: 季建明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邢台籍农民工石家庄“农转非” 
 
新华网河北频道 ( 2009-07-07 08:43:43 )        稿件来源: 燕赵晚报 
 
    昨日下午,当40岁的马志军从谈固派出所户籍民警手中接过户口本时,他的脸上堆满幸福的笑容。从此,马志军的身份从过去“邢台籍农民工”变成了石家庄市民。在省会打拼11年,马志军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符合石市“农转非”条件,因此成为首批受益的农民工。

    昨日15时许,皮肤黝黑、穿着朴素的马志军背着一个大包迈进了谈固派出所的大门。马志军是邢台平乡县寻召乡马鲁集村人,1998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儿,一家三口来到省会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涯。他当过造纸厂的打浆工,也当过业务员,11年打拼下来,他在石家庄有了自己的企业,而且经营得有声有色。

    认识马志军的人都说他能干,心肠好。“5·12”汶川大地震后,马志军瞒着家人,自带干粮和大量现金独自一人乘车直奔重灾区青川县。在那里,他搭帐篷,搬物资,挖废墟,救伤员,经常连续十几个小时不休息。2008年5月29日,马志军在灾区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慰问。同年11月18日,他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农民工工作联席会,并被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的荣誉称号。

    马志军在省会创业多年,个人价值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为省会的建设做出了贡献。2008年下半年,石家庄正式推出农民工落户市区政策:优秀农民工及其直系亲属可以落户石家庄。这个消息,让马志军兴奋不已,他说:“我做梦都想变成石家庄人,这个梦想终于要实现了!”

    由于工作忙,马志军直到前一段时间才到谈固派出所咨询。户籍民警贾立伟热情地接待了他。通过了解,贾立伟告诉他,他的条件完全符合农民工落户石家庄的政策,他是第一个到派出所落户的农民工,也是全市第一个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的农民工。

    【相关链接】

    具备四个条件 农民工就可落户石市

    昨日下午,就优秀农民工落户的问题,记者采访了石家庄市公安局户政处宋延兵政委。据他介绍,让优秀的农民工落户石市是石市户籍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石家庄市公安局结合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根据《关于切实做好2008年农民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制定了《优秀农民工落户石市的意见》,今年6月初对《意见》又进行了修改。上述文件,对优秀农民工落户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

    ★身份认定

    农民工是指户籍关系在农村,在石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非农业生产,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有工资收入,年满18岁以上的劳动者。

    ★落户条件

    优秀农民工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之一就可落户石家庄:被评为县区级以上劳动模范的;系统内连续3年被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的;为石市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并得到市区级以上政府表彰的;具有国家承认的高级技工、技师资格。

    另外,放宽对优秀农民工户口迁入条件的限制是指:对在石市从业的优秀农民工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的,不受有无合法固定住所的限制,可根据本人意愿,在经常居住地办理户口迁移和落户手续,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户口可一并迁入,落户于单位集体户或居住亲友家庭户。

    ★申报材料

    对符合优秀农民工户口迁入优惠条件的,需提供下列证明材料:申请人书面申请;申请人及随迁人居民身份证;迁入人原籍户籍证明或《居民户口簿》;申请人所在工作单位证明;申请人与所在工作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书》;劳模证书或县区级以上政府颁发的表彰荣誉证书或劳动部门颁发的高级技工、技师职称资格证书;凡需随迁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提供结婚证;凡落户农村地区(包括市内周边原农村地区)的,需由居(村)委会开具经常居住证明;市内六区填写《石家庄市公安局解决有关户口问题呈报表》一式三份;各县(市)填写《申请户口迁入落户表》一式两份。
 
 
  作者: 记者 刘志茹 董世杰 实习生 赵丹  编辑: 郝延霞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对口支援情况专报》第一百一十一期
时间:2009-06-16 11:37     单位:青川县党政网管理中心

 

丽水市委书记陈荣高率党政代表团赴我县调研援建工作

    6月11日至13日,浙江省丽水市委书记陈荣高率市党政代表团赴我县石坝乡,调研指导援建工作,看望慰问灾区群众和丽水市援建人员。陈荣高强调,实施对口援建,是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交给丽水的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完成这项任务既是灾区广大人民的殷切期望,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我们要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一如既往地发扬不怕艰苦、顽强拼搏的作风,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援建任务,帮助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

    11日早,陈荣高一行从丽水出发,经过12个多小时的颠簸跋涉,终于在晚上9时许抵达青川县城乔庄镇。简单的晚饭后,陈荣高等即前往浙江省援建指挥部,了解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情况,并同省援建指挥部及广元市、青川县领导举行座谈。

    12日清晨,陈荣高一行不顾余震多发的危险,驱车赶往石坝乡。在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陈荣高等神情庄重,向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同胞默哀,并敬献了花圈。面对陪同调研的广元市、青川县领导,他动情地说:“大地震后,青川人民不畏艰难困苦重建家园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地震可以损毁我们的家园,却无法撼动我们坚定的信念,255万丽水人民永远和灾区人民心手相连,风雨同舟。”

    为了表达丽水对灾区重建的支持,陈荣高还代表丽水市委、市政府向石坝乡捐赠灾后恢复重建资金160万元。

    在石坝乡枫香坝农房示范点,陈荣高走进农户龚余莲家中,仔细察看她家正在建设的新房。去年大地震中,龚余莲家的房屋倒塌,之后一直住在帐篷和简易板房内,如今在丽水市援建指挥部的帮助和指导下,她家采用俄罗斯方料建设的钢木结构新房即将竣工。“再过4天就可以搬家了。” 龚余莲的话音中带着些兴奋。

    丽水援建指挥部自去年9月12日成立并正式进驻石坝乡以来,工作人员克服了各种恶劣条件的限制,真情援建、务实援建、高效援建,让地震重灾区的石坝人民重新迸发出了希望、信心与活力。

    目前,石坝乡各项恢复重建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去年省援建指挥部下达丽水市的首批3个全额援建项目中,场镇供水主体工程已于5月12日竣工并正式通水,石坝小学、卫生院综合楼两个项目将在今年8月底前完工并交付使用。18个村社的农村饮用水工程已经完成了3个村社的主体工程建设,其余15个村社的饮用水工程也将在9月底投入使用。农房重建工作已在全乡全面展开并全部开工建设,其中1020户已经建设完成,占全乡总数1325户的77%。同时,产业恢复重建工作别具特色,充分发挥丽水是全国香菇发源地特色优势,建立了食用菌示范基地,指导灾民发展食用菌产业。

    陈荣高一行实地察看了石坝小学项目的建设情况。他对丽水市各个援建项目的进度表示满意,并出席了丽水援建的石坝乡场镇综合配套工程的动工仪式。他说:“大灾面前不低头,我相信我们丽水的援建干部同坚强的石坝人民并肩战斗,必将在这里重建起美好的家园。”

    陈荣高走进援建人员居住的板房,向丽水援建指挥部指挥长郑力平详细询问援建过程中及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并一一慰问援建干部,送上了慰问品。

    对丽水援建指挥部提出的“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援建精神,陈荣高充分给予肯定。他指出,丽水援建指挥部和建设单位肩负着丽水党和人民的重托,一定要牢记使命,时刻以建设灾区,服务灾区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援建工作,让灾区党委、政府和群众满意,努力为丽水增光添彩。要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四特别”精神,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不怕险”的“四不怕”精神,发扬“晴天抢着干、雨天巧着干、晚上挑灯干、双休日加班干、合理安排科学干”的“五干”作风,有力有序地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高效援建、廉洁援建,不负丽水人民重托,圆满完成援建任务。要通过援建真正让灾区百姓受惠,给灾区增添生机、注入活力。

    广元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强,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潘晓波、蔡刚,广元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振会,副市长吴连奇,青川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浩生,县委副书记罗云,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开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大勇等陪同调研。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对口支援情况专报》第一百一十二期
时间:2009-06-16 11:40     单位:青川县党政网管理中心

 

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赴青川考察对口援建工作

    6月12日至13日,温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邵占维率团来到青川,考察对口援建工作,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援建人员。他指出,要认真学习灾区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充分发扬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援建工作的部署,团结奋斗,科学组织,因地制宜,踏实工作,全面、优质、高效地完成对口援建的各项任务。

    6月12日晚8点,邵占维一行拜访了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和广元市、青川县的党政领导,听取了灾后重建和对口援建工作的意见建议,安排部署了温州市下一阶段的对口援建工作。

    青溪是一个具有1700年历史的古镇。在该镇大水村,一幢幢新型木架房吸引了大家注意,当地干部告诉邵占维,温州市援建指挥部进驻该镇以来,根据青溪当地特色,对房屋重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装修。如今具有川北民居风貌的“青瓦白墙、木栏花窗、生态庭院”,深受当地群众欢迎。邵占维驻足良久,深有所思。他说:“我们搞灾后民房援建,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可以结合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为当地更多的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鞭炮声声,笑语阵阵。当邵占维一行来到堰平村时,巧逢群众喜迁新居。他登门祝贺,并和群众一起把家具抬进屋中。刚从临时居住点搬入新房的杨玉菊激动地告诉邵占维:“我自筹了3万、贷了4万建成这房子,现在东西都有了,感谢你们!”邵占维微笑着说:“看到你们有了新房子住,我们很高兴,欢迎你们到温州来做客。”

    听说温州市代表团前来慰问,青溪小学六年级学生李凤鸣连夜赶制了一幅青川人与温州人心手相连的图画,并送给邵占维。“这是邵叔叔、这是我。”听着小凤鸣的诉说,邵占维眼眶微红。他俯下身子,深情地对小凤鸣说:“谢谢你,谢谢你送给我这份最珍贵的礼物!”

    阴平村村民阎兴碧拿来自制的蜂蜜和木耳,塞到邵占维手上。她感激地告诉邵占维,去年的地震,让考上温州大学的女儿学费、住宿费没着落,没想到学校在知道情况后免了女儿的学杂费。她紧攥邵占维的手说:“温州人真好!你们来的匆忙,没有吃上我做的一顿饭,这是我和家里的一点心意。”

    青溪镇工地,温州援建的中学、小学、已经全部结顶,要赶在今年9月开学投用。在察看工程时,邵占维特别详细询问了项目施工的数据,他对工程建设者们说:“你们肩负着温州人民的重托,要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为温州争光争先!”

    “白天抢着干、晚上挑灯干、雨天巧着干、双休加班干、合理科学安排干”,这“五干”精神,成为温州市、县援建指挥部全体人员最真实的写照。在临时搭建的蓝色“板房”指挥部,邵占维进卧室、看厨房、问冷暖,详细了解大家工作、生活的情况。他充分肯定了全体援建人员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并叮嘱大家要“注意安全、注意身体”。他动情地对援建人员说:“这个时候,是锻炼干部最好的时候,也是考察干部最好的时候。你们在前线‘冲锋陷阵’,我们是你们坚强的后盾和保障!”

    自去年8月27日温州市援建指挥部在青溪镇挂牌成立以来,全体参建人员克服了种种困难,在项目规划、工程建设、农村建设、产业援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目前,第一、二批12个援建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邵占维代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向全体援建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他说:“你们是温州的骄傲。你们的出色工作,为温州赢得了荣誉!”

    邵占维说,当前,温州市的援建工作已取得了起步阶段的胜利。但要看到,灾区援建工作任重道远,还需要加倍的努力。他希望全体援建同志要以服务灾区人民为己任、以完成援建任务为己任,始终把灾区人民群众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把援建任务放在第一位,顾大局、听指挥,积极主动地服务好、配合好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全面、优质、高效地完成上级下达的援建任务,争取温州的援建工作走在浙江全省前列。要认真学习灾区人民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发扬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坚持质量与时间并重,形象与节约兼顾,既立足当前,完成应急任务;又要着眼长远,科学推进援建工作,为灾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要充分发挥温州的特色优势,在产业援建、教育卫生、劳动力培训交流以及调动温州民企和在外商会参与援建等方面,做出温州特色、树立温州品牌。要结合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强援建队伍自身建设,以好的作风,科学的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把援建的每个项目抓实抓好。同时,要从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援建人员,为援建工作顺利完成创造更好的条件。

    邵占维一行还先后为青溪镇赠送扶贫资金100万元,为温州市援建指挥部赠送慰问金30万元,为浙江省援建指挥部赠送慰问金10万元。

    6月13日下午,广元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强在唐家河保护区会议厅亲切会见邵占维一行,并赠送了抗震救灾纪念章。广元市委副书记、浙江省援建指挥部指挥长谈月明,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克,市委常委、秘书长黄正富,市委常委张兴德,青川县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浩生,县政协主席党兴谷,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向勇,副书记罗云,县委常委、唐家河风景管理局局长,县委常委、副县长王金川等陪同调研。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工人日报]青竹江畔吹响激昂工人先锋号
——绍兴县援建青川县凉水镇工作纪略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08日 10时08分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作者:倪水康 顾庆良  
 
 
    最高海拔2113米、最低海拔480米的凉水镇,位于青川县南部,青竹江流域腹心地带。地震中,凉水镇99%的房屋被毁或受损,居民伤亡严重。地震后, 根据中央和浙江省的统一部署,它成为了绍兴县的对口援建单位。

    凉水七月的废墟之上,一个民族不朽的传奇正在传颂,一曲铿锵激昂的工人先锋号正在空中回荡……

    建制:难舍工会情结王良红,绍兴县援建指挥部的党组书记、总指挥,这名四十多岁的汉子,略显疲惫的脸上难以掩饰见到我们的喜悦,第一句话就是:“娘家人好!”

    伴着施工机械的隆隆声,王良红一面带我们参观工地,一面向我们娓娓道来。绍兴县援建指挥部仅11名职工,参与援建的施工企业、监理企业职工也只200多人。而要完成的任务就包括防洪、学校、卫生院、社会福利中心、供水在内的五大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为此,他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从建立组织入手,相继成立了党支部、工会。迅速在全体援建人员中形成起“用真心赢得温暖,用汗水换来进度”的工作热情和态度。

    走进不到20平方米的会议室,“绍兴县支援青川县凉水镇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工会”的铜牌赫然在目。王红良自豪地说:“这是全省首个援建指挥部工会。”他告诉我们,赴川前自己一直担任着绍兴县建管局的工会主任一职。

    “党和政府把这样的重担交给我们,我作为一名班长,最重要的是凝聚人心,集聚力量。从这点讲,工会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说着,王良红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向我们介绍起自己正在思考的的《工会园地》框架图。

    “5+2”:合力奏响强音自到凉水的第一天起,绍兴县支援青川的援建队员们不再有双休日,不再有昼夜之分,一周7天连着干,白天黑夜连轴转,时间一长,这种雷厉风行、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风,被各级领导和当地群众概括为“5+2”、“白加黑”,传为美谈。

    正是凭着“5+2”、“白+黑”的战斗精神,这支“铁军”在青川县援建工作中创造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绍兴县速度”——防洪堤工程是援建项目实施最早的工程。从去年底动工以来,全长605米的防洪大堤已近尾声。据介绍,目前每天有10台(套)施工机械同时进场作业,确保在今年7月汛期来临前完工,它将成为绍兴县第一个交付使用的援建项目。

    凉水九年制学校是援建工程的重点,总建筑面积达7620平方米。为了让灾区学生能在9月1日前搬进新学校,援建指挥部倒排工程建设时间,每星期召开工作例会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工落实。负责施工的浙江宝业建工集团的130多名施工人员,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十六七个小时。

    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的凉水镇卫生院工程,正在进行三层楼面浇筑……

    辛勤的汗水赢得组织和人民的赞誉。2009年绍兴县援建指挥部工会被绍兴县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

    生日party:细微处见和谐2009年1月17日晚上8时许,绍兴县援建指挥部会议室内人头攒动,一场特殊的生日party在这里拉开了序幕。指挥部的全体成员和凉水镇党委政府的干部齐聚一堂。会议桌正中放着一只生日蛋糕,项目建设组组长冯柏松坐在会场中间,脸上的笑容也特别灿烂,他37岁的生日就在这里度过。

    在援川队伍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吃食堂、睡板房、穿军装、做和尚”。看似轻描淡写,但细细一了解,才明白其中的艰辛。

    气候炎热潮湿。室外地表温度高于35℃,板房内气温却高于40℃。由于经常停水,再加上水域污染,洗澡成了最大的难题。山区蚊虫肆虐,咬上便会发炎溃疡,湿疹等皮肤病常让大家苦不堪言。

    威胁不仅仅来自于艰苦的生产,悄无声息的余震及山上随时滑落的碎石,更令人心有余悸。据统计,援建队进驻以来,共发生大小余震150次以上。最多的时候一天就震了5次。

    援建队副总指挥、工会主席李传芳说起这些,黝黑的脸庞略显沉重:“让所有在川援建职工尽量安全、安心、舒心、开心,正是我们工会必须考虑的重点。”

    每一处细小的地方,都是工会该考虑的工作。于是,指挥部工地上出现了两名来自绍兴的食堂工作人员;于是,有了援建工地上第一个太阳能热水器;于是,有了第一个简易乒乓球室,5月1日,指挥部工会联系当地政府部门工会,杀了两头猪上工地;端午节来临之际,指挥部工会又送粽子上工地,让一线职工感受节日的温馨。

    ……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帐篷变大棚:援建在延伸
2009-07-08 07:14:00 来源: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成都) 

  在青川县马鹿乡,一大片雪白、整齐、标准的蔬菜大棚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去年“5·12”特大地震后,青川县数千受灾群众被临时安置到这里避震。当时这片土地上搭起的帐篷也是那样雪白。如今,浙江人民将爱延续。浙江省除对灾后农房重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援助外,还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在项目建设上给青川人民大力援助,蔬菜大棚就是湖州市援建的项目之一。本报记者桑清 摄影报道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这么快就搬进新房

青川特困户圆了住房梦
本报讯 7月5日,随着照相机“咔嚓”的声响和闪光灯炫目的光亮,青川县桥楼乡青石村王吉光、王吉珍、杨尔强、马保华4户村民幸福的笑脸连同他们刚刚竣工的新房在瞬间定格,“真没想到我们能这么快搬进新房。”6月底,青川全县640余户农村建房特困户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真情关怀下,如期完成永久房重建,全部入住新居。

“5·12”汶川大地震使青川县成为极重灾区,全县98%以上农房损毁需要重建,其中640户群众因地震中人员伤亡或因灾致残、致贫而出现资金紧缺、无劳动力等困难,建房任务难以完成。为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到实处,确保“人人有房住,户户得安居”总体目标实现,青川县在灾后农房重建大会战中大力实施针对建房特困户的“安居工程”,对特困户建房实施特别帮扶,限定6月底所有建房特困户新房竣工入住。
为此,该县作出“特困户建房任务不完成,帮扶单位责任不脱钩、年终目标考核一票否决”的硬性规定,并调动一切力量,整合资源,建立挂联帮扶机制,在特困户宅基地选址、建材供给、用工保障等方面给以全方位、全过程帮助。在资金保障上,该县除了按时兑现特困户按人口数确定的政策性一般补助外,还主动争取浙江省援建方予以额外援助。此外,为鼓起特困户建房热情,加快建设进度,该县还多方筹资建立奖励基金,对在6月底前按要求完成房屋重建的特困户每户奖励1万元。
骑马乡红光村马家山特困村民马文春天生聋哑且腿脚不便,与70多岁、常年有病的老母亲相依为命。为尽快解决他家建房问题,骑马乡党委政府派出驻村干部王利生与红光村党支部书记唐述强、村委会主任姜万树等人多次爬上高高的马家山,蹲点解决各种建房难题。如今,一幢穿斗木架结构、上下楼、3间开的坚固、美观、适用的新房屹立在小山村上,直乐得马文春逢人就竖起大拇指,朝着乡政府方向咿咿呀呀地夸个不停。
“特困群众的住房问题解决了,县委、县政府肩上的担子才稍微松了点。”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如是说。 (特约通讯员 王生伟)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的话贴在新房墙上
本报讯 “国家的政策太好了,不仅修房子给我们发建房补助,连生活上也是照顾得周周全全,时不时给我们送来慰问物资。”7月1日,记者在南江县关坝乡关坝村采访时,正在收拾新房的村民郭芝武高兴地对记者说。目前,关坝乡78户倒房重建户和郭芝武一样,搬进了漂亮的新居。
“5·12”汶川大地震后,在政府的帮助下,老郭家修起了占地180平方米的一楼一底新房。当记者走到他家门口时,只见朱红色油漆铁门上挂着一段红绸,一对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大门的两旁,为刚竣工的新居平添了几分喜气。走进室内,明亮的客厅、舒适的卧室、宽敞的厨房、款式新颖的家具映入记者眼帘,郭芝武告诉记者:“我们这房子是乡上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专业人员设计的。房子里水、电等配套设施很齐全,生产生活比以前方便了很多。”
去年地震后,看着辛辛苦苦建起的房子倒了,郭芝武当时感到很绝望。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仅仅一年的时间他家又建好了新房,而且比以前更好,更宽敞。郭芝武指着客厅墙上的一幅字画激动地说:“这是我到城里专门请人创作的,我把它挂在这里,就是要让子孙后代铭记党的恩情。”顺着郭芝武的手望去,只见字画上清晰写着“党恩如山永不相忘”八个大字。 (特约记者 肖定怀)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青川灾区募集文具 让爱传出去

2009-7-7 16:55:36 来源:南方都市报

前日上午,深圳义工联水山缘义工站、桃源居大运义工服务组在西乡桃源居举办2009年四川地震灾区服务推广活动,为四川青川的孩子们募集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被誉为“中英街上活雷峰”的年近70岁的陈观玉老奶奶也来到现场参与募捐活动。

  现场不少家长领着小孩子,将五元、十元的人民币投进募捐箱内。还有家长将玩具、图书等打包好送到募捐点。而捐款最多的市民,一次就把500元人民币投进募捐箱中。据活动策划发起人何志强介绍,活动会持续约一个月,筹集的善款将购买文具等,于7月下旬送到青川孩子手中。

  此次主题为“扬起公益之航,让爱传出去”的慈善捐赠活动,由深圳市红十字会主办,义工联关爱探访组、中华一家社会公益服务网联办,活动从6月17日开始进行,主要募集小学生的读书用具物品,同时用所得善款购买书包文具等。

  据悉,接下来义工联还将招募一批企业,于7月22日左右启程到青川,教育当地居民医疗应急和救援抢险的知识,收集当地特困户资料进行跟踪帮扶和心理援助,并帮助当地建立固定的对外联系点,进行长期的帮扶活动。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援川一周年,“好摄之友”将赴青川实拍
  本报记者徐俊

  2008年5月12日,一场灾难发生在了四川,汶川大地震损毁了不少人的家园。

  国有殇,川之上。面对这场世纪劫难,中国政府和人民展开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行动。2008年7月4日,浙江省支援青川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正式成立,青川在浙江人民的援助下积极投入了重建。

  浙川情浓。在浙江援建青川一周年之际,很多浙江儿女在关注着青川重建。特别是摄影人,他们想用镜头,去感受、记录和思考一个民族化解苦难、领悟坚强、走向新生的全过程,用镜头去描述那些鲜为人知的重建故事。

  为此,本报特别在浙江援建青川一周年之际举办“记录重建影像”摄影大赛,邀请浙江摄影人奔赴青川,用镜头记录重建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感动我们的点点滴滴,让关心重建的浙江人民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照片,看到援建背后的感人故事。

  我们将把所有参赛作品交给摄影专家评审,从中产生6位优胜者:一等奖1名,奖金3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2000元/人;三等奖3名,奖金1000元/人。以上奖金均由浙江联众休闲度假有限公司提供。

  此外,我们还将集合优秀参赛作品开办“记录重建影像”摄影活动专场摄影展,让更多市民了解青川重建、感受青川重建。
 一、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1.活动时间:2009年7月16日至7月19日

  2.活动地点:四川省青川县

  3.活动主办:钱江晚报

  4.活动协办:浙江联众乡村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5.活动费用:AA制(预算每人2800元左右,包括来回机票、青川行费用等。)

  6.活动报名:请登录本报论坛“社会纪实”栏目跟帖,或拨打本报热线96068,报名请写明个人信息,并留下联系方式。(名额有限,报名从速。)

  二、具体路线和时间安排如下:

  1、7月16日:从杭州出发赶赴青川,晚上入住在青川县城。

  2、7月17日:上午,到浙江援建青川总指挥部。途径宁波指挥部,拍摄并采访。下午,驱车前往温州指挥部所在地青溪镇,途经海盐指挥部大坝乡,拍摄重建工作、生活情况。后驱车前往温州指挥部援建工程“阴平村”拍摄重建情况。晚上入住青溪镇,在重建中的古镇采风。

  3、7月18日:清晨,驱车前往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风。

  中午,驱车前往5.12灾区首个地震遗址公园采风,后前往绍兴指挥部、湖州指挥部拍摄重建工作、生活情况。晚上入住杭州指挥部所在地竹园镇。

  4、7月19日:上午拍摄杭州指挥部重建工作、生活情况。下午驱车前往成都机场,当晚返回杭州,结束本次活动。

  (注:行程或有变动,以当地时间路线安排为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6 0:39:3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强在青川调研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2009-7-8 0:39:00 来源:广元新闻网

本网讯(记者 任小昌) 7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强赴青川县调研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时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确保质量、安全、进度、廉洁的情况下,继续加快,又好又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努力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尽快让受灾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冒着雨,一大早,罗强驱车400多公里,先后来到青川县沙州镇、姚渡镇、木鱼镇、乔庄镇、大院乡、七佛乡、竹园镇,对城镇住房重建、农房重建、学校重建、卫生院重建、产业重建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沿途看到,沙州、姚渡、木鱼、大院、竹园等集镇居民住房重建热火朝天,有的正在加固房屋,有的正在拆除危房,有的正在加快重建新房;农房重建一天一个样,特别是多元建房让许多农户住进新居,其余的重建户正在加紧推进;县城重建正在加快推进,东山安居小区大部分主体工程已经竣工,首批住房即将入住;姚渡镇、木鱼镇、大院乡中小学校、大院乡卫生院的主体工程即将封顶;七佛乡中小学校已经完工,漂亮的新学校和配套设施让人耳目一新。罗强高兴地说,青川灾后恢复重建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总体进展快,效果好。

如何又好又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罗强强调,加快灾后恢复重建任务重、头绪多、时间紧,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中央、省委、市委的要求,围绕“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在确保质量、安全、进度、廉洁的前提下,又好又快推进,尽快让受灾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罗强强调,当前要把县城重建、农房夏季攻坚战役、城镇住房重建、学校和卫生院重建、产业重建作为重中之重,攻坚克难,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又好又快推进。青川县城重建选址今年5月中旬才确定,导致县城重建的时间更紧、任务更重、难题更多,一定要按照总体规划,坚持“实事求是、民生优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北控南拓、安全省地,完善配套、富有特色”的原则,又好又快推进。由于县城重建要有效避让断裂带,在重建中首先要分步腾出项目重建的安全区,导致有的板房区居民二、三次腾挪板房,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增加了重建成本。要搞好二、三次腾挪板房的居民安置区的配套服务,让居民安全、方便生活,并要采取措施有效预防地质灾害、安全度汛。

在住房重建上,对于处于特殊地理位置的姚渡镇、沙州镇等,特别是连接沙州镇的白水大桥正在维修加固、井田坝大桥正在重建,使沙州镇处于孤岛,姚渡镇处于陕西、甘肃交界的重灾区,导致建材运输难度大、紧缺等原因而影响重建进度。罗强强调,要按照安全、经济、实用的原则,攻坚克难,调整建房结构、向外引进建材、增大供应总量、降低建设成本,千方百计加快进度,又好又快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对于已经完成住房重建的农户,罗强要求,要加大产业重建的力度,通过发展产业、劳务输出等增加收入,争取用三年时间还清住房欠账,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对于在建项目,罗强强调,要严格执行好规划,在确保质量、安全、进度、廉洁的情况下,加大力度,加快进度。

罗强还慰问了沿途的浙江援建工作人员,向他们嘘寒问暖。

市委常委张兴德参加调研。


编辑:汪秋萍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