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艳儿在2009-7-8 17:18:00的发言:
关注这件事情。
这永远都是一个有些沉重的话题。
得益于较为开放的意识,盐亭的老乡们外出做工的时间都比较早,在我老家所在的那个小山村,在外面做工最久的已经快二十年了。四川人固有的勤俭踏实、达观低调的天性,使得很多老乡都有了一定的积蓄。前几年回去时,几个在广东做工的老乡初步算了一下,仅仅是我们那个户籍人口只有150人(长期在外的有大约100人,家里全是老人、小孩)的村民组,所有在外做工的人加起来的积蓄就有近一千万。那么,像这样躺在银行里面睡觉的闲钱,整个金鸡有多少?全盐亭又有多少?(金鸡比较富,早些年被说成是“盐亭的乌克兰”,盐亭部分地方相对差一些,不可能都想我老家那个村组、乡镇一样富有;但是,保守地估计,全县总数二、三十个亿是没有一点问题的)在物价相对较低的盐亭老家,如果能够把这些闲钱好好利用起来投资,是很能够做一些事情的。
当然了,现在我们村也有一些老乡已经在广东等地开始投资经商了,有个别人在邻近的射洪县城买房,但这些也只是试验性质,规模很小;绝大多数都在等待观望。
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老百姓想为自己的辛苦钱找到合算的比较保险的出路,可是老家的环境又确实很难大有作为,老百姓投资理财的经验又非常欠缺,必须要有经验的行家加以引导;另外一方面,地方政府又在为招商引资苦苦奔波,而偏远贫瘠的地域因素,注定了盐亭的招商之路将举步维艰,这就成为了一对矛盾。
联系到楼主的观点,我认为,人才的缺乏永远都只是相对的,软性的;况且,在我的观点看来,盐亭自古以来就从来不缺乏人才。(最好的例子是:以前从盐亭的很多单位走出去的人大都混得很好!) 盐亭真正缺乏的是资金和技术,永远缺乏的是老百姓的投资意识、以及地方政府对老百姓在投资理财方面关心、引导的态度和力度。在对外招商引资方面很难有所作为的情况下,盐亭的各级政府官员如果真能够为老百姓考虑,拿出一些让外出务工者信任的政策和举措,取得他们的信任,引导属于盐亭的资金回笼,为盐亭的经济发展服务,这比任何一个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都要有意义得多!当然了,这项工作难度很大,但是,只要是真心为老百姓谋利益,任何尝试都是可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