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SCM989765

《雪域孤魂》(长篇支教小说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二)过马熊狗
    理塘至稻城的公路刚新修不久,路况非常好,汽车开得很快,过桑堆折向乡城后,路况变得很差,汽车行进速度非常缓慢,但沿途风景秀丽,秀色可餐。海子山往下,海拔在逐渐降低。有一个叫“马熊沟”的地方,景色异常漂亮,让人十分难忘。刚好朱聪所乘汽车因为修路遭遇堵车了,走走停停,行进非常缓慢,他得以仔细看看美景。
    马熊沟位于理乡公路上,相传沟内马熊成群结队,常与砍柴的樵夫,放牧的藏民不期而遇,“马熊沟”因此得名。马熊沟自然风光秀丽,兼具雄、奇、险、秀等特点。“雄”,马熊沟沟谷两畔山势巍峨,奇峰突兀,壁陡如切;“奇”,谷中许多奇山异石,珍树野花,堪称天然植物园;“险”,理乡公路倚崖而过,落差高达千米,险峻无比;“秀”,沟中有水,沟中有泉,谷中树林成荫,风景秀丽。
    从海拔四、五千多米,快速下降,沿途风景巨变,感觉就像电影镜头那样快速切换。高山顶上白雪皑皑,草原河谷,青草绵延,鲜花盛开,山谷中森林密布,莽莽苍苍,溪流汇聚成河,从高处一路狂奔而下,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般,撞击在岩石上,飞溅起白色的浪花,时而瀑布,时而清流。
    堵车缘于修路,单边放行,走一截停一下。朱聪刚好坐在靠悬崖外边的位置,看到窗外悬崖落差巨大,车子每动一下,都让他心惊胆战,生怕跌落悬崖,粉身碎骨。山间云雾迷茫,像穿着白色婚纱的新娘,端庄美丽,温柔妩媚。白色的河流奔腾而下,仿佛挂在空中的白练,逐渐消失在云层中。当车子慢慢穿过云层,来到山脚下时,回头遥看,山腰又是白雾茫茫,那感觉不像是在坐车,更像是在坐飞机,穿云入雾,简直太神奇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9-25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三)白色藏房

    过马熊沟后,进入乡城境内,面对山谷间秀丽风光,有种新异的感觉,可到底哪点新奇,一时难以说清。

    朱聪向同车的当地人请教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那片点缀在绿色麦田和旷野上的藏房,与别处截然不同,属于乡城的特产,只有在乡城,才能看见这样的藏房,成片而错落有致的白色藏房。乡城的名气,在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那些散落山间,珍珠般的白色藏房。

    初到乡城,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号称“乡城三绝”之一的白藏房。有了白色的渲染,原来的青山、树林、草地、河流构成一幅大自然风景画,突然变得色彩丰富,清爽迷人。

    白色藏房是乡城人的骄傲,它原来只是藏民世代居住的房屋,现在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是乡城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远看白色藏房,如造型朴实的别墅,一栋栋排列着,煞是好看。近瞧,才能了解它的真貌和藏房内部的风景。白藏房多数是土坯墙,外墙的白色是一点点浇出来的。这种洁白涂料,不仅是为了美观,主要具有防雨,防渗漏的功能。任何好的发现和发明,藏民都要归结为神灵的功劳,因此当地有这样的传说:巴姆神山上的仙女,看到她下面的这片土地上,藏式民居土黄晦暗,毫无精神,煞是难看,灵机一动,洒下神水数滴,藏房一下变成了白色,随着白色藏房的出现,风景更美丽了。实际情况是:房屋建成后,藏民用巴姆山上特有的阿戈土加水搅拌,拌成白色泥浆,用瓢壶等器具从墙头上慢慢浇下,将土墙涂白,就像抹了一层腻子膏一样。乡城的白藏房形状统一,外墙内斜,内墙垂直,像个落地的楔子。楔子中心,就是围抱中的方正小院子。室内由木柱支撑,藏房大小,由柱头根数的多少来定。面积小的有20--30根柱头,面积大的柱头多达百根。一般内部都有三至四层,底层一般为牲口棚,沿着陡峭的木梯上到二层,是房屋主人的主要居住区。楼梯左边是客厅、餐厅兼厨房,这里最有特点的是放置碗、盆及其它装饰品的藏式大橱柜,一般作工精细,彩绘绚丽。二层楼梯右边是睡房和经堂,从装饰条件看,睡房大都简陋,经堂大都铺张。这种对比,构成了藏民宗教家庭的独有氛围。一、二层因少有窗子,室内光线昏暗,再顺着木楼梯走上三层,立刻明亮起来。上面是个屋顶平台,是藏民的家庭晒麦场。这就是白色藏房内的基本格局。有些藏族人家,不在以放牧为生,取消了底层的牲口棚,改设为会客厅,增加了现代生活气息。对比康北和康南的藏房修建,每个地区都有地区特色,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造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形成了不同的建筑艺术。

    白色房屋连成一片,远看让人震撼。回想沿途藏式房屋,各地都有特色,不是别出新裁的奇思妙想,而是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服务自我的精彩表现。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甘孜善用黄泥,道孚多用木材,雅江长于片石,不同地区的人修建房屋,都修建得外观非常漂亮,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印象深刻。建筑功能齐备,人畜共居,却又能扬弃其弊端,具有艺术性,奇妙无比。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四)疯装来历
    据同车人介绍,此地藏民装束与康区各县相比,独具特色。他们平时穿着简单,与别处藏民一样着藏袍,节日和喜庆时,则非常奢华。在藏区,要数康巴藏族的服饰最为独特,最具风韵。
    乡城保存了比较完整的康巴文化,包括康巴人的穿着打扮。他们非常讲究穿戴,讲究的程度远超汉民族想象。一到过年过节,他们会迫不及待打开箱子,穿上自己最漂亮、最鲜艳的衣服,服饰外面,挂满大大小小的金银饰物,走起来叮当作响,“雍荣华贵”一类的词语已难以形容康巴人的节日盛装。乡城藏民中,几乎家家都珍藏着漂亮服装。藏民一年中一般只有三四次让自己靓丽的机会,其它时间,漂亮服饰与珠宝饰品都躺在箱底睡觉,等待下一个节日来临,才会重见天日,服侍主人再美上一回。康巴服饰五彩斑斓,穿戴奇特。无论藏衣、藏袍、藏裙,特点都是袖长、腰宽、襟大。乡城男装与其它藏区差异不大,一般右襟齐脐,外罩圆领宽袖长袍,长带束腰,前摆平直,后摆折皱,长袍多以黑白色氆氇、高级呢、缎为面料,在领口、坎肩、大襟、袖口底边处都镶有彩色金丝料或水獭皮、豹皮等,再腰佩短刀、火链,头戴呢礼帽、金盏窝帽或狐皮帽,足蹬藏靴或长筒皮靴,手指上戴着大大的金银戒指,宽肥下装配上摇摆步态,典型康巴汉子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眼前。
   说起“疯装”来历,在藏区独一无二。所以被藏区人民戏称为“疯装”,皆因其个性鲜明,色彩艳丽。据传乡城特有的连衣裙,形成于文成公主进藏时期,定型于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统治时期,吸纳了纳西族妇女穿着齐膝围裙的特点,是折皱多,分内折、外折各54个,用料讲究,一般以氆氇为上品,整个连衣裙用料约7米。最独特的表现在穿法上,其它藏区一般左襟在里,右襟在外,乡城女子的连衣裙恰恰相反,突破常规,疯装因此得名。疯装做工精细,选用五颜六色布料拼接而成,左右胸襟分别镶有红、黄、绿、黑、金五色三角布料,分别代表福寿、土地、先知、牲畜、财富。双袖肘部镶有一片彩色布料,约占整个衣袖的三分之一,袖边镶一厘米粗的红色羊毛条,背部嵌着方形称为“公热”的垫背。奇特的用料,繁琐的工序,精细的做工,“疯装”疯出了名气,远近闻名。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五)久别重逢
    车子到乡城县城时,天色尚早,旅途虽然疲惫,朱聪却兴奋不已。王丽丽到车站接朱聪,他早已将厚重行李邮寄回邛崃,只带很小一包衣物,一身轻装。几月不见,恋人间仿佛如隔三秋。她还像从前那样干练,剪短发,着短装,牛仔裤,面部被太阳晒黑了许多,一顶遮阳帽戴在头上,几乎让朱聪认不出来,见面的心情很激动,在众人面前,又必须克制自己的感情,不然会被朋友圈里传说多年。
    工地住宿条件非常简陋,管理人员也住工棚,他们工棚搭在楼房屋顶上,普通工人的房舍搭建在地面。工棚的墙壁使用胶合板搭,薄薄一层,仅能挡风,屋顶上方铺着水泥瓦片,室内订着一层花油布,算内装修,比起朱聪他们支教老师住宿来,差得远了,民工住宿的工棚更简陋了,非常矮小拥挤,里面黑暗无光,建工程搞项目的人,野外作业非常艰苦。他们的工作中也要经历苦难,修建高楼大厦,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值得人们尊重。
    晚上,项目部的人为朱聪接风,他们特别好客,频繁地敬酒,朱聪也年轻气盛,身体也棒,酒量却不行。虽不想拉稀摆带,干了几杯后,还是喝高了,兴奋难耐,睡在板床上,辗转难眠。遥望夜空中,黑压压的没有半点星星和月亮,山风刮得胶合板啪啪作响,雨点开始滴滴答答响个不停,他数着雨点声音,才慢慢入眠。
    高原的雨季,雨水来的快,去的也快。天明后,河沟里涨满洪水,大地在雨水的滋润下,生机勃勃,草木青葱。空气像被水洗干净一样,格外清新,格外湿润。朱聪站在楼顶,眺望远方,群山环抱之中,一片平原,严格地说是个大缓坡,城市建在缓坡上,乡城县城不是很大,更像内地一个大镇子。
    朱聪的酒劲早已过去,好奇心占了上风,准备出去随便闲逛。女友王丽丽是一名房屋建筑施工员,甘孜地区唯一女施工员。她要到高原上工作,朱聪怎么劝说也无法阻拦,或许是为了他们的美好将来。她是个典型的女汉子,自尊心极强,肯学习,会钻研。她常年在男人堆里工作,养成了像男人一样的性格,顽强,从不服输,在她身边工作的男同志们,没人敢小瞧她,都非常尊重她,称呼她“王姐”,朱聪和她俩走在一起,朱聪显得年轻许多,她同事们都开她玩笑,说她“老牛吃嫩草”,实际上朱聪岁数比她大。她每天起得很早,梳洗规矩后,就上工地检查施工情况,组织指挥工人施工,解决技术难题。她是建筑科班出生,经过多年实践锻炼,技术上成熟老练,要求严格,老板在不在,技术上的事情几乎都是她说了算。
    朱聪到来给王丽丽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她既要安排好工作,尽自己的职责,又要抽空陪他到处看看,看她从早忙到晚,两人一起耍的时间很短。在她工作时,朱聪只好抽时间查阅各种历史资料,了解本地风土人情,聊以打发时间,好朱聪本人特别喜欢阅读各种书籍。阅读条件也很便利,建筑老板和政府关系非同一般,政府各部门的人都很熟,各种资料几乎可以随意借阅。朱聪后来形成了一种习惯,每到一地,首先阅读县志,知晓风土人情。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历史人文,凡是历史人物有关的故事都能引起他浓厚的兴趣。

 楼主| 发表于 2015-9-28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六)桑披传奇
    乡城位于稻城与云南中甸之间,是川藏大道南线通往滇藏路的咽喉,风景秀丽,是“大香格里拉”核心区之一。一直以来,以“白房、疯装、桑披寺”的“乡城三绝”著称于藏区。
单说桑披寺,它始建于五世达赖喇嘛时期,距今三百余年,属黄教寺庙,藏文全称为“噶丹桑披罗布岭”,意为“如意兴旺宝贝寺”。
  历史上,桑披寺本是理塘黄教大寺长青春科尔寺(理塘寺)所属寺庙,随着自身的发展,经济和影响力越来越大,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因此开始不服大寺管辖,经济上闹独立。两座寺庙间正因粮食赋税归属问题,发生过多次激烈械斗,死伤累累,造成地方上动荡不安,引起朝廷不满,多次派遣官员进行干涉调解。
  据清末川边档案记载,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四川清军提督派守备李朝富去桑披寺调解两寺争端,桑披寺堪布喇嘛阳奉阴违,表面上答应和解,让李姓官员放松警惕,暗中却派人在山隘口埋下伏兵,将李朝富连同他的两个儿子,及随行亲兵共五人一起劫持回寺里。五人先后惨遭虐杀,李朝富父子三人,死状特别凄惨,被活活肢解分尸,抛入河水中喂鱼。
  朝廷官员被残忍杀害,清政府自然不肯罢休。第二年,清军记名提督韩国秀命令游击施文明带兵前去围剿,在一个叫火竹沟的地方,遭到寺庙武装包围,无法突围,全军覆灭。施文明被活捉,桑披寺用最残酷的方式将他处死:活活剥下施游击的人皮,在血淋淋的人皮里撒上石灰,塞满野草,悬挂在寺庙里,供人观赏。(此事川边档案有记载“惨遭剥皮实草之酷刑”)。不仅如此,喇嘛们还将施氏人皮草人,当作拳击沙袋,逢年过节定时击打,以泄其愤,向朝廷示威(史载“岁时践击之以示威”)。
  川边档案的记载虽是一面之词,其准确性尚待考证。但是李、施两人皆为朝廷命官,他们被杀不是普通小事,实为叛乱行为,朝廷震怒也在情理之中。
  读罢这段历史记载,人们很难想像!以慈悲为怀的僧侣们何以如此凶悍!道理其实很简单,藏区解放前实行政教合一制度,每个寺庙都会豢养一批武僧,就像内地的少林寺一样,不同的地方在于僧兵平时并不参禅修行,讲习佛法,主要练功习武,看家护院,感觉自身不安全时,会主动出击以保护自身安全。藏地佛教寺院所养僧兵,专职对外打仗,虽穿僧人装束,却不怎么念经礼佛,几乎与宗教脱离了关系,带有很浓烈的政权色彩。有的秉性强悍的僧侣逐渐成为寺庙上层人物,以武力挟持长老,主宰寺庙发展方向,也十分常见。当时桑披寺武僧们的作为,应该就属于这种情况。
  清军记名提督韩国秀率清兵包围桑披寺,将喇嘛们逼入寺内。时已隆冬十月,天气寒冷,将下大雪,清军力量有限,难以持久作战,只得暂时撤退,脱离接触,以待来年再行进攻。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二月,四川总督奎俊调集大军支援韩国秀,命令继续进攻,寺庙方面迫于压力,绑出两个藏民交给清军,顶替真凶,宣称他们就是杀害施文明的主要凶手,其他凶手已在战斗中被杀,请求和解,等候朝廷裁决。
  尽管明知有诈,清廷苦于没有证据,也想息事宁人,只对桑披寺训诫一番,部队撤退,包围解除。这更助长了僧侣们的嚣张气焰,据清史记载,喇嘛们根本不把官府放在眼里,放任手下抢劫进藏官道,杀人越货,无所不为,川藏南路运输,多次中断。
  1905年,驻藏帮办大臣凤全在巴塘被杀,清军提督马维琪奉命平息叛乱,途经理塘。桑披寺堪布普仲达娃纠集人马,阻断清军粮道,导致马维骐的军队,军粮不济,供应困难,几乎饿着肚子作战。寺庙武装加紧制造火炮,截断道路,挖掘陷阱,并且放出话来,要清军尽管放马过来。
  不久后,清军提督马维琪平息巴塘之乱,动乱主要煽动者巴塘土司罗进宝被杀。此前,理塘土司四郎占堆因为暗中支持罗进宝,阻挠清军后勤运输,也被抓了起来。乘夜间看守不严,他越狱逃走了,跑到稻城,召集各路人马,完善武器装备,准备对抗朝廷的剿杀,并与乡城桑披寺结成联盟,定立相互支援盟约,互为犄角之势。
  后来,赵尔丰接替马维琪全权处理凤全案善后事宜,赵决心彻底与桑披寺清算旧账。赵尔丰,满族旗人,在四川镇压农民起义时获“赵屠户”称号,他决心以强硬手段,一劳永逸地解决桑披寺武装,拔去眼中钉喉中刺,安定一方。
  “赵屠户”所帅边军不过两千余人,面对先打四郎占堆还是先打桑披寺武装的问题,很难决择,两处在兵力上都与边军不相上下,稻城无险可守,容易攻击,桑披寺围墙又厚又高,极其坚固,攻击难度很大,桑披寺还得到了西藏地方政府暗中支持,为其提供了许多英制快枪,更增加了清军攻击的难度。
  赵尔丰号称晚清知兵帅,擅长杀伐决断,权衡利弊后,做出让人倍感惊讶的决定,先打强敌,后打弱敌,集中兵力解决桑披寺之敌,并且预料在攻下桑披寺后,稻城方向之敌将不战自溃。
    时至冬12月,藏区天气极寒,简直是人间地狱。赵尔丰在给朝廷的报告中写道:冰冻三尺,寒风凛冽,巴塘到乡城行军极其艰苦,大雪封山,崎岖难行,后勤补给相当困难,士兵们不得不轻装前进,粮食和武器弹药只能随身携带。
  喇嘛们和清军刚接战,发现对方战斗力强劲。僧侣们屡战屡败,许多人被杀,不得不退入寺内关门死守,等待稻城方向的救援。考虑到寺院围墙坚固无比,大炮没有及时跟上,“赵屠户”命士兵将寺庙包围,写信催促炮兵快速赶来。
  没想到这一围,竟达半年之久,完全超出赵尔丰预料。最后,大炮终于运来了,但发挥作用相当有限,因为桑披寺围墙是用巨石垒成,老式火炮根本无法将其摧毁。赵氏一筹莫展,只能搭云梯强攻,多次围攻都无功而返,边军伤亡惨重,只能继续围困。
  赵尔丰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四郎占堆袭击了清军运输线,边军的粮道被截断。桑披寺喇嘛们以逸待劳,无所畏惧,边军反而即将弹尽粮绝,军心开始不稳。为了节省弹药,赵尔丰严令,发放的子弹要和杀死敌人的人头对照,如果不能如数缴上人头,领子弹的人就要交上自己的项上人头。
寺内被围多日后,有一天,喇嘛们为了羞辱和激怒清军,竟然向墙外抛出大鱼数条,重达数斤,正饿肚子的边军士气更加低落,几乎陷于绝望之中。   
  赵尔丰已濒临绝境,由于道路已被理塘土司四郎占堆率领的土司武装隔绝,清军与后方基地彻底失去了联系,先后派去催粮的四名使者,全被四郎占堆截获,并残酷杀害。赵尔丰既无粮草也无外援,只能完全靠自己了。
  一旦彻底断粮前不能攻下桑披寺,饿急了的士兵很可能哗变,而清军之所以没有骚乱,除了每天有点粥喝外,还因为自己的统帅、已是六旬老人的赵尔丰,吃着与大家一样的伙食,才让他们心里稍感平衡。清军早已截断水源,寺内竟然还能养鱼,赵尔丰断定肯定有秘密水源,命令士兵加紧寻找,始终一无所获。
    有一天,一名士兵在后山偶然踩开一个土坑,听见坑内有流水声,才发现了地下供水秘道。原来水坑下面埋设着通向寺内的供水陶管,在确定无疑后,赵尔丰下令堵住管道,寺庙的水源终于完全断绝。
  时已春天,双方鱼死网破的生死搏杀开始,没饭吃的清军拼命往庙里进攻,想打进寺里找饭吃,没水喝的喇嘛拼命突围,想攻到山下找水喝。最后,清军完全断粮,吃起了刚长出的草根树皮,甚至开始烹食包装粮袋用的牛皮,喇嘛们也喝光了最后一滴水。生死关头,就看谁能熬过眼前的困难,对边军尤其不利的是,雨季即将来临,一旦下雨,必将前功尽弃。
  1906年6月9日晚上,在赵尔丰诡计引诱下,渴得实在受不了的喇嘛们,误以为援军杀过来了,打开寺门拼命冲了出来,争先恐后扑向山下,到溪流边狂饮。赵事先在有水源的地方埋伏重兵,趁机背后放枪,毫不留情地射杀。最后下令停火时,有六百多人被枪杀,鲜血染红溪流,剩余的人举手投降,劫后余生的喇嘛们痛哭流涕,庆幸终于拣回了一条性命。
  攻下桑披寺后,发现庙里粮食充足,足够吃几年,主要粮食是糌粑、酥油,也称作青稞炒面,没有水根本无法下咽,先前有喇嘛将酥油溶化调食糌粑,还有的将酥油当水喝,结果当然是越喝越渴。藏区雨季一般5月中旬就开始,当时已经到6月初了,还未下过一滴雨,天助赵尔丰。战争的祸首,桑披寺堪布普仲达娃,在寺庙攻破三天前绝望自尽,逃脱了凌迟酷刑的处罚。
  听到桑披寺败讯后,稻城的四郎占堆军心涣散,全军崩溃,他也被边军追上,斩首示众,没几天,各地纷纷归降,再也无人敢与朝廷对抗。
对于胜利的边军而言,也极其残酷。史载在漫长的围攻战中,为防止战线上的官兵睡觉,被敌人所趁,赵尔丰下令点燃香沿包围圈传递,一个交与一个,如果香传到,无人来接,就可发觉是谁睡着了。凡是香停的地方,当值官兵立斩无赦。
  据记载当时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桑披寺被攻破的当晚,有一哨士兵饿得实在受不了,不知胜利在望,乘着夜色偷偷溜走。刚走了没多远,突然传来一阵激烈的枪声,逃兵们得知寺庙已被攻破后,又悄悄地全部跑了回来。攻克寺院三日后,赵尔丰集全军训话,宣布了逃兵的罪状,一一点名,从队列中拖出七十多人,当众斩首示众,血流满地,见之者莫不肃然,自此逃兵稀少。
  此战后,“赵屠户”声名赫赫,凡是小儿啼哭,只要一说“赵尔丰来了”,哭声立刻停止。
一百多年后,朱聪还能从当地老人口中,听到一些有关赵尔丰的往事,常常听说一些赵氏爱说的狠话,可见伤痕至深啊!
  据民间传说,桑披寺被攻破后,边军占有了寺内全部财物,发了一大笔横财。当时全国各地清军普遍“闹饷”,赵尔丰的边军却从来不为军饷发愁,也从不拖欠克扣军饷,赵尔丰治军手段真不一般,激励将士的手段更非常人能及。
    赵尔丰后来在四川保路运动中,铁血镇压汉族同胞,造成血案,辛亥革命时被革命军斩杀,武夫当政,自有武夫的下场,真是应验了一句古话:“爱刀死在刀上,爱枪死在枪上”。杀人者终究要被杀,但是一个强人的离去,却开启了民国时代乡城动乱的根源。
    民国时期,驻扎乡城的一名边军军官叛变,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将枪支发给当地藏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钢枪,政府的力量变得非常薄弱,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山野村民,有枪便是草头王,抢劫杀人之事见惯不惊,社会治安乱到极点,商贾不行,百业不兴,出门在外没有任何安全感。百姓渴望安定的生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几十年,直到解放后,才真正迎来和平安定的生活。
  桑披寺在文革中遭遇劫难,像大多数寺庙一样,处境艰难。改革开放后,恢复宗教政策,1995年10月,乡城县对城市进行重新规划,桑披寺迁址到巴姆山麓的同沙宫重建,现在的桑披寺与当年的桑披寺已非同一寺院。
    听项目部的工程师们说,桑披寺在建设时,根本没有绘一张图纸,全部由藏族喇嘛现场口授指挥,连汉族建筑同行都相当佩服。藏文化和汉文化一样,那样博大精深,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外人难以深入了解,特别是藏文化传播途径始终与佛教结合在一起,政治上受到一定消极影响,不久将来一定会有文化传递者,将它们进行整理,让那些优秀文化成果得以保留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15-9-29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七)参观新寺

    厚重的历史积淀,勾起朱聪心中无限好奇,他特别想去桑披寺里看看,当然不是烧香拜佛,他对佛教不感兴趣,主要想看看独特的藏族历史文化。

    经过几天等待,终于等到王丽丽空闲的一天,两人一起去庙里闲逛。那天上午,阳光照耀大地,空气清新,非常适宜观光。重建后的桑披寺,坐落在巴姆山下一块平坦的缓坡上,地势较高,可以俯瞰乡城全城,全部风景尽收眼底。

    俩人牵手沿着高高的台阶而上,从大门进入,大门虚掩,四处静悄悄的,并没有看门的僧人。此时,正当上午,可能都在参禅学法,参加佛事活动。他俩到处观看,随意欣赏佛教文化,各种精美的壁画,造型各异的菩萨,庄严肃穆。站在寺庙最高处,向下望去,全城的美景都逃不过自己的眼睛,女友摆出造型,朱聪拍照,此刻,快乐属于他俩。

    朱聪带着女友,边参观,边拍照,在进入大殿前,终于碰到一位表情严肃的僧人,用汉话对他说:“不许随意拍照!照一张照片交十元钱!”,朱聪想:“怎么和去年遇到的情况一样,连价格都一样,不会是开会后定下的吧!也可能就是讨要灯油钱的一种方式,既然来了,岂有不看看的道理”,连忙掏出五十元钱给他,说:“这是我们给的灯油钱,请笑纳!”,僧人用双手接住朱聪递过来的钱,表情不再那么严肃,带着他俩四处参观,并对菩萨造像,酥油花等逐一介绍。看来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僧人离开钱也是不行的。乘他不注意,朱聪偷偷拍了几张照片,由于担心按照照片张数交钱,导致心慌手乱,曝光不准确,拍出的照片场景晦暗,效果较差。

    前后参观了许多时间,印象最深莫过于酥油花了,用酥油加工做成的各色各式花朵,非常漂亮,就像真的花朵一样,娇艳无比。朱聪在感到惊叹的同时,也由衷地佩服那些僧人,将酥油花做得如此美丽,其次就是精美的佛像雕凿艺术,艺术水平远非内地寺庙可比,内地许多寺庙在文革中被毁坏,完整幸存极少。改革开放后,有些寺庙陆续恢复重建,造像艺术特别是工匠的水平很差,许多塑像制作粗糙,毫无美感可言,至多可看作人们膜拜的信物而已,朱聪读小学时,也曾经手搓泥人,做得极像,阴干后放到观音崖下,也有许多信徒前来烧香膜拜,工匠水平的高低,恰好反映了一个地方佛教氛围的浓淡。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有不同的艺术追求,佛教文化兴衰,与政治环境有密切关系,题目太大,一时也难以评说。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9-29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SCM989765 发表于 2015-9-28 17:09
(六十六)桑披传奇    乡城位于稻城与云南中甸之间,是川藏大道南线通往滇藏路的咽喉,风景秀丽,是“大香 ...

清末关系紧张啊

 楼主| 发表于 2015-9-30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石 发表于 2015-9-29 21:44
清末关系紧张啊

一段尘封的往事,早已被掩盖在历史的车轮下!

 楼主| 发表于 2015-9-30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八)得荣遇险
    在乡城两周,时节正是建筑工程赶工的黄金时间,王丽丽每天都在忙于工作,协调各工种施工,根本没时间耍一耍,朱聪虽有书看,打发时间不成问题,感觉自己是个没用的闲人,心里挺想回家,也不好对女友说起。
    王丽丽指挥工人施工,早起晚回。朱聪照例看看闲书,项目部办公室里有一台电脑,可以上网。网线接到政府那边,上网速度也特别慢,他没事时浏览网页,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漫长的等待让人心烦,真不方便。
    有一天,突然接到王丽丽的电话,说:“要到得荣去赶算一个工程预算,你去不去?”,朱聪正无聊,特别想看看野外的风景,便满口答应。两人约定了出发时间,让他等在办公室里。
上午,王丽丽在工地上一直忙,直到下午三点左右,才回到项目部,稍事休息,车子来了,是一辆较旧的货车,双排座的货车,司机是位青年大汉,大家招呼他叫“石娃儿”,朱聪挺客气地称呼他石哥,实际岁数并没有朱聪大,只是长期呆在高原上,人晒得挺黑。
    车子一路飞奔,翻山越岭走在去得荣路上,一路都比较平顺。盛夏时节,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朱聪看窗外风景,心情格外兴奋。一路平安,很快到了得荣,住在当地一家比较有档次的宾馆里,几番应酬后,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在德荣呆了几天,王丽丽很忙,昼夜不停地编制工程预算,有时没天晚上只睡三四个小时。朱聪陪伴在旁边,只是无聊地看书,也帮不上忙,想出去看看风景,却没有人陪伴,只能等女友把工作任务完成,一起出去看看风景。
    工程预算还未完成,乡城那边项目部又来电话催促,工程上遇到了新问题,需要她马上回去解决。王丽丽加班加点做完预算,连夜往回赶。跑夜路回去,更让人心惊胆战,司机紧张,乘客更紧张,只好睡觉,把一条命完全交给司机,听天由命。
    经过一座大桥时,坡度较长,车子速度过快,刚到桥边上,车子左轮子突然出故障,向一侧快速倾斜,死机死死地控制住方向盘,踩刹车,努力制动,强大的惯性,还是撞向桥上护栏,撞坏了护栏,车子终于停住了,再多二十厘米就将飞下河里。车上的人走下来,看见左侧车轮跑掉了,差点栽下桥去,惊出一身冷汗。桥面到河心有几十米的落差,有人瘫坐在路边,谢天谢帝,与死神擦肩而过,大家暗自庆幸。
    好在车上备有千斤顶等修车工具,大家一起帮忙,将备胎换上,慢慢开向前方。好在离县已经不远,很快到了县城。经此一劫,朱聪心情极差,再也无心看车窗外的美丽风景了。
    高原工作,不是一件易事,钱挣得多,风险也特别大,不管是公职还是私企,都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在高原上长期工作的人,所遇到的风险自然数不胜数。
    数天后,朱聪带着对恋人的依依不舍,踏上了回家的路。又是一段长途行车之旅,奇异风景产生的新鲜感已经褪去,然而一件事情却深深地留在脑海中。从乡城到康定的公共汽车上,乘客中有许多藏族老乡,也有许多汉族农民工,还有两个老外,一男一女,红发棕眼,买票最迟,坐在车子最后的座位上,四周都是藏族老乡。因为是老外,所以大家都比较关注,一举一动尽在大伙眼中。在高原上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有许多人在卫生上不太讲究,浑身气味较大,偏偏两位老外挺讲究,被那股气味熏得难以忍受,愤慨写在脸上,又无法进行语言交流,只好用卫生纸搓纸条将鼻子堵上,用嘴进行呼吸,表情非常痛苦。沿途上下车极不方便,车子过道里堆满了大包小包的行李。中途停车解便时,周围藏族老乡下车休息了,老外非常高兴,拔掉了象牙般的卫生纸条,像浮出水面的鱼儿一样大口呼吸新鲜空气,恰在此时,前面几个汉族农民工又开始吸烟,车上顿时烟雾缭绕,空气混浊,一般人吸点“二手烟”,忍一忍也就算了,美女老外则不同,从后面跳过许多行李包,冲到前面,怒气冲冲地将民工嘴里的烟头一把抓下来,扔出车窗外,十分愤慨地说一句汉话:“行不行??!!”,全车人都愕然无语。老外被汉藏同胞轮流欺负,最后终于爆发,歇斯底里宣泄了自己的不满。
    结束了一段高原支教生活,回到家乡,每当回忆高原生活的往事,他就显得特别激动,总忘不了高原上的点点滴滴,回味无穷,难以忘却。在高原上有许多牵挂,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他去探索。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小说爱好者:
           本人近期工作学习太忙,写作的步伐不得不停下来,待时间允许时,在进行创作,非常抱歉!敬请原谅!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10-8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SCM989765 发表于 2015-10-8 22:13
各位小说爱好者:
           本人近期工作学习太忙,写作的步伐不得不停下来,待时间允许时,在进行创作 ...

期待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