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小学的平均班额为45人,中学为50人,但我县中小学校的班额远远超过这一标准,直接影响到正常教学工作开展,严重制约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影响教育改革发展.为了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解决大班额问题,刻不容缓.
一、大班额的危害
(一)严重地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由于学生多,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培养尖子生,放弃大多数学生(分快慢班、程度班、单双班就是例子),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为令人担忧的是,近几年学生的近视率逐年上升,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并且长期在空气混浊、不流通的地方一旦遇到传染病暴发,后果不堪设想.
(二)不利于新课改理念的推行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班额大,学生多,教师往往因工作负担重、精力有限,影响设计作业、批改作业,抽不出时间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也减少学生在课堂上锻炼、展示自己的人均机会,对学生补缺补差不到位,造成整体教学水平下降,难以很好实施新课改.
(三)造成安全隐患
班额过大,学校生均占地面积严重不足,学生活动空间相当有限,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如课间操分批进行;为避免放学拥挤伤人事件发生,各年级还得分时间段放学.
(四)诱发学校违规招生
入学的人数超过学校容量的情况下,只好通过考试来决定接收学生与否.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对乱招生、乱考试查得严,一些学校就通过社会上的培训学校违规组织入学考试,也就出现了一些社会培训学校假借学校名义违法招生考试的现象.
二、解决班额大问题的思考:
(一)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适度超前配置教育资源.
1.实施布局调整,避免出现由于布局调整造成学校班额过大的问题,尤其要严格防止以布局调整为名减少教育投入,导致教育教学资源和条件全面紧张的局面.我县做好学校发展的长远整体规划,根据人口容量和流动人口的数量,科学预测学生人数,作好新建学校规划,加快城区中小学建设,扩大基础教育规模.适度拓宽学校或新建学校,使教育资源能适应学生增长需要.
2.完善学校配套建设,提高教师待遇,确保教师稳定,努力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距.加大城市弱校的教育扶持力度,实现“资源共享,捆绑发展”,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协调,解决班额大问题.
3.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城区学校现有在校学生人数,科学确定中小学教职工工作量,按照国家规定的师生比计算,采取在校学生人数、标准班额、班级数、每班教师定员等指标,根据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的情况,动态管理教师编制,合理调剂学校之间编制余缺,按规定及时增加缺编教师.
4.我县坚决贯彻《义务教育法》的精神,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的原则,,以缓解择校压力.坚决纠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擅自举办实验班、特长班,以及举行新生选拔考试、买“优生”的做法.
5.加强班额监控,准确掌握适龄儿童入学情况,建立班额和教师队伍状况报告制度,及时监控学校班额状况.
6.加强学籍管理,制定学籍管理规程,规范入学和转复停留管理,禁止随意招生、转学、插班,人为增大学校班额的现象.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学生转学有关规定,严把转学关口,严格转学的条件和程序.已经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班额上限的中小学或班级,原则上不再接收转学学生.
7.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班额管理标准化工作与学校卫生安全工作一起抓,牢固树立“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将学生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细处,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8,全面落实学校帮扶制度。每个学校均设置一个教育管理组,建立“七统一” 管理模式(统一学校管理、统一教学管理、统一队伍管理、统一资源管理、统一教研管理、统一质量检测、统一监督考核),实行学校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全面发展,整体提升。同时,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互动发展模式,通过互派干部教师,定期交流、支教走教、送教下乡等方式实现了城区学校“资源共享,捆绑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吸引生源,进一步缓解城区学校的“大班额”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