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山顶松

[原创]我与教育厅长打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0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老家有两个一中的学生,成绩很好,就像两个呆子,出生社会有什么用嘛?
发表于 2009-11-10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赞成的是高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

发表于 2009-11-10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体育课,我气不打一处来。我娃儿在一中读书,听他讲:他们体育课老师经常是上课来了,集合一下就收场。国家规定走读生不上自习。我很赞同,只是有的家长无法清闲了。特别是早上,叫娃儿锻炼身体要5点起床才行。娃儿身体差得很,14岁了。连个引体向上都做不起,哎。。。。祖国的未来还是要德智体兼备才行噻。
发表于 2009-11-11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的教育,家长才是榜样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岩上松在2009-11-10 22:54:00的发言:

首先是我们的家长的观念要变,学校才敢变,因为,学校主管局领道也怕社会舆论,素质教育不但在一个市县可以推行就是一个学校也可以推行,这就看怎样去评诂教育,评价一所学校、评价一个校长、评价一个班级、评价一个老师,所有违背教育科学的瞎指挥都会对孩子对教育对孩子造成伤害,若果不信的话,你们随便下去调一个班,到操场里去齐步走、跑步走一下,走步立定、跑步立定、向后转、左右转能不能进行顺利体育科教的什么?老师能不能完成?,再去调一个班抽查看看能不能集体唱几只歌,画几幅画有,学校有音乐、美术老师吗?课程是否在自习?有几个老师能分清五音六色?你们再去看一下一个班的集体书写情况作业都很少做,书法是靠先天带来的?,你们再去与学生对话,看他们能否交流,你们再去翻一下档案找出学生们“学习王英感恩社会”之类的心得体会,亲自去考察这些学生,就知道有多少篇是他们自己写的,他们能不能写出来学校搞形式主义不是现在才有的,怪学生不成才?(

申明:不是反对让王英精神深入人心,而是举例说明教育活动的开展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与认识水平出发。


),我们的“校官”回忆一下,你们在他们这年龄的时候究竟有多高的写作与认识水平,大家再去考察一组数字,某个年级在小学一年级入学人数,与他们高中毕业后升入本科的人数比是多少袁部长说,现在开始普及大学,不读怎么可以?,你们就会惊人地发现“应试教育”和“应付教育”对大多数孩子的伤害有多大,还不说虚假的应付对孩子们的危害。

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是不同的。不要因为教育方法,而加罪于考试。

发表于 2009-11-11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顶松在2009-11-11 18:01:00的发言:
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是不同的。不要因为教育方法,而加罪于考试。

山顶兄弟,考试与应试教育是两个概念。你不要混淆,要分清哈。

还有山顶兄弟,你不要在辩论中经常跑题好吗?要记住你与教育厅长打的赌是什么哈。

发表于 2009-11-11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顶兄,你是还没学会使用电脑,还是没有学会尊重人?你在125楼把我的跟帖改的乌七八糟的?你当年考学可能是高分,不过这一表现应该是低素质,你也应该算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吧。

发表于 2009-11-11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记住我们的话题——楼主最好不要草率打赌,教育是一门科学!若果楼主确实不很内行就去学一学国家教育方针,若果楼主“找”不到教育方针,就给我发短信,我背诵给你听。我退席了。


发表于 2009-11-11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岩上松在2009-11-11 21:51:00的发言:

记住我们的话题——楼主最好不要草率打赌,教育是一门科学!若果楼主确实不很内行就去学一学国家教育方针,若果楼主“找”不到教育方针,就给我发短信,我背诵给你听。我退席了。


背的教育方针,就懂教育?!请你用心观察,用脑袋想问题。只有接受过教育的人,才配谈教育。给背书的人谈教育,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岩上松在2009-11-11 21:07:00的发言:
山顶兄,你是还没学会使用电脑,还是没有学会尊重人?你在125楼把我的跟帖改的乌七八糟的?你当年考学可能是高分,不过这一表现应该是低素质,你也应该算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吧。

给你点评,是对你的尊重。目的是让你懂得尊重人。没有想到你夜郎自大,忘记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发表于 2009-11-12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行素质教育,从社会角度看,目前有哪些具体政策性以及潜规则创伤素质教育出来的人才。社会各个领域的政策应该为素质教育营造什么环境?这也是素质教育探索的重点和难点.

      这才是山顶松和岩上松二位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

   岩上松只谈目前为什么推行素质教育的意义。没有深入谈谈社会各个领域的政策应该为素质教育营造什么环境?这也是素质教育探索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争议的焦点。

    山顶松谈了社会如何为素质教育打造推行的环境而忧。为社会如何统筹规划,步调一致,以及从产生,萌芽,生存,发展,进步的思路在关注素质教育的贯彻和落实。

    一个讲了为什么推行?一个讲了推行后怎么办?即是一个目前,一个长远。

    都有道理的论述,真诚地希望彼此继续探讨,供我们学习和开窍。

发表于 2009-11-12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要重视。科学家是100%的努力。推动全民素质教育是改革的趋势。

发表于 2009-11-12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打赌,绝对输!!!

发表于 2009-11-12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顶兄,我没你胆子大——你可以批评国务院“给教师提工资是违规”,省政府发文教育厅要求推行素质教育“你敢打赌 !”国家教育方针都不知道敢大谈教育,把人家的发言引用过来改得乌七八糟还说是点评给人尊重,谁是夜郎自大自有公论!

发表于 2009-11-12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顶松在2009-11-6 22:16:00的发言:

科学,是梦想。任何科学都不会违背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就是拔苗助长,就是不科学。

别忘了:天才,是100%的努力。

天才要100%努力没错,那是不是都是天才呢?

发表于 2009-11-12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傲视群雄在2009-11-12 0:25:00的发言:

    推行素质教育,从社会角度看,目前有哪些具体政策性以及潜规则创伤素质教育出来的人才。社会各个领域的政策应该为素质教育营造什么环境?这也是素质教育探索的重点和难点.

      这才是山顶松和岩上松二位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

   岩上松只谈目前为什么推行素质教育的意义。没有深入谈谈社会各个领域的政策应该为素质教育营造什么环境?这也是素质教育探索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争议的焦点。

    山顶松谈了社会如何为素质教育打造推行的环境而忧。为社会如何统筹规划,步调一致,以及从产生,萌芽,生存,发展,进步的思路在关注素质教育的贯彻和落实。

    一个讲了为什么推行?一个讲了推行后怎么办?即是一个目前,一个长远。

    都有道理的论述,真诚地希望彼此继续探讨,供我们学习和开窍。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妹妹好哇在2009-11-13 12:38:00的发言:
辩论激烈,逐步深入,说明大家关注教育、关心后代的生存与发展,这是大好事!各有见解,才自然,没有争论的改革,是毫无疑义的作秀。教育厅的意见,一石激起千层浪了!我笃信双方最后会达成共识,公共推进教育改革!

辩论的焦点在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如何搞好素质教育;误区在于:素质教育与考试之间的关系,素质教育要不要考试。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严肃的考题在2009-11-8 5:15:00的发言:
                     致山顶松

    矮矮山顶一颗松,目光浅赌话不通。

  新时期的科举制,人人出来书呆子。

  小孩眼镜像瓶底,眼神呆滞似白痴。

  学校嘴上叫素质,底下却在搞应试。

  天天忙着做卷子,日日担心排名次。

  夜车开到噩梦里,睡眠不足六小时。

  无奈人成解题器,累出疾病没空医。

  考试失利肝肠断,高分低能害爹娘。

      素质教育,同样需要教育与学习。比、学、赶、超,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方法,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比、学、赶、超”所设置的科目,决定教育和学习的重点,是区别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标准。

      搞好素质教育,教学的科目与考核科目的设置要合理。过去强调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设置考试的科目“智”是唯一,“德"为参考(只要不违法),“体、美”是专业的衡量标准,“劳”忽略不计,实际就是分数一锤定音。所以教以“读写练”为重点,学以“读写练”为主。思想品德课变成了自习,体育变成了自由活动,音乐变成自己练习,劳动课干脆从课程表消失,所以让素质教育变了味。

      考试不但要坚持,而且要增加科目,考试的方法要变化,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考教师的科目要变,考学生的科目也要变。(有事,待续)



发表于 2009-11-13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激烈,逐步深入,说明大家关注教育、关心后代的生存与发展,这是大好事!各有见解,才自然,没有争论的改革,是毫无疑义的作秀。教育厅的意见,一石激起千层浪了!我笃信双方最后会达成共识,公共推进教育改革!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