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玄龙门阵] 三星堆祭祀坑群鸟瞰图大致呈北斗遗迹与成都太阳神鸟金箔是可合为天文文物研究...[已转交]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3-1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3-1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三星堆文化与夏商同期,要研究三星堆文化中存在的”古三历”,将与夏历(夏小正)和商历(殷历)产生必然联系。前面已将夏历与古蜀”古三历”,,的关系,做了一些解析,梳理出夏历与古蜀的太阳历是一家的属性。下面,需要再浅析商朝的阴阳历与古蜀历的关系。

        1、商朝使用阴阳历的基本特征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约从公元前1675~前1029年,共经历496年。商朝的历史阶段,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考古研究认为,三星堆遗址青铜文物的铸造多属晚商时期,则距今约在前3200年以上;这就是分析三星堆二号祭祀坑所埋藏青铜大立人人像文物的最迟时间。

        距今约3200年前的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文物所处的时间,比在21世纪初才发现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城址“尧都遗址”、出土有中国最早天文观测点与最早“圭表”漆杆和玉琮游标等文物,要晚800~ 900年。

        从传说尧(在位98年)舜(在位42年)禹之后、再经夏朝471年与商朝前期、中期的300多年;所以,至晚商时期,应有800多年。这期间存在中原与古蜀交流有“‘圭、表’文化,使夏商社会之西南一域的古蜀人发展出具有测算二分二至(现代用语)的能力并进行历法编制”的可能;考古界现已有大量证据证明夏、商文化对三星堆文明有一定影响,而三星堆文明对商的影响却小或者以模糊为主。

        《百度知道》介绍了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商代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每年分为春、秋,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闰月置于年末,称为‘十三月’。到祖甲以后,闰月也有放在年中的。殷墟曾出土一片胛骨,上面刻着两个月的干支和‘月一正曰食麦’等文句,是商代历书的一部分抄本。”
  
        我们解析商代的历法:它既不是根据人们观察太阳视运动所测得一年时间为基础的阳历,也不是以月亮圆缺的朔望月作为一个月周期的阴历,而是在“以闰月定四时为成岁”(来自口传《尚书·尧典》——它成书于东周,此“四时”若要对应于商代运用,只应为“春秋”二时节,不可能为东周才有的春夏秋冬四个时节),即在此阴阳合历的统一下,再去安排一个历年中各个历月的大月与小月分配。

        商代的阴阳历还不够先进,还未完整的认识到中国阴阳历存在十九年七闰的规律性,从而只能在若干年内不很科学地置闰,并将有该闰年时的闰月或历月统一置于该闰年的年终(到商王祖甲以后,又发展到可在年中置闰月)而完成其历日、历月、历年的编制。商代有闰月的历年,是特殊的历年;这个闰月之月若置于年末,此月则称该闰年之当年历年中的“十三月”或“第十三月”。

        所谓“十三月”,绝不等于商代的阴阳历都是“一年共有十三个月”,而是指在商代的历法中出现某年闰年时,此闰年才因增加一闰月而具备有十三个月;而这样的闰年在商代历法的整体历年系统中,仅仅属于少数年份才有。因此,不能认为商代的阴阳历就是年年都有十三个月。如果说某人曾用这样的看法,去解释可能接触到某种一年有十三月的历法属于商代,则是错的。因为商代的阴阳合历是十二月历、不是十三月历;而与夏商同期的古蜀国,却曾有“十三月太阳历”;即古蜀的13月太阳历,指此历法中年年都是13个月。

        商代的阴阳历每个月分为三旬,大月的每旬为10日、小月的第三旬为9日;卜辞中,常有卜旬的记载。

        商代的阴阳历有“春”“秋”之称;无具体的“四时”概念。指这时期一岁的分配,未分春夏秋冬四季,而是分春秋二季或两个时段。中国出现由“四时”概念所含春夏秋冬四季的意思,应当在东周的晚期才完善。
 楼主| 发表于 2023-3-1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2、古蜀在与商代同时期阶段中使用的太阳历明显与商代阴阳历不同

        与商代同期的古蜀历法,到了商末时已经发展出有了一年分五季共十个月的太阳历。古蜀的十三月太阳历与十月太阳历等内容,皆是与商代历法迥然不同的历法系统。

        由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太阳轮和青铜神树文物,均有能表现“一年五季”的文物特征。另外,三星堆出土有“青铜辨索冠人头像,指耳朵上唯一钻有三孔的青铜人头像——青铜辫索冠人头像”,所表现“十绺辫索冠 ≈ 指示一年十个月”的文物意象,亦能证明与青铜大立人同时代的古蜀,已有了十月太阳历的存在。

        三星堆10月太阳历含有将“年(半年)、季、月、旬、日(含有闰日)”结合于太阳回归周期而制订太阳历法的能力,比商代已有将“年、季、月、旬、日(含有闰日、闰月)”结合于月亮、太阳去制订阴阳历法的能力强,而且简洁;证明此时蜀国对“二分二至(这是用的现代用语)”这四个特定时节的认识,有了结合于太阳历的正确运用,亦说明古蜀还能运用北斗知识,去判断寒暑;即能在“二分二至”四时节之间,恰当地增加“大寒、大暑”两时节——因为古蜀若真制订有10月太阳历的历法,就必须要运用与北斗有关的“大寒、大暑”这两时节,去作为历法编制的另一项重要的天文依据。

        中国科学史专家钱宝琮和日本汉学家、天文学家新城新藏在20世纪研究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的天文历法(以春秋晚期的《左传》为主要研究对象),认为在东周的春秋后期(约公元前500年)、中国的阴阳历可能才开始施行十九年插入七个闰月的科学置闰方法。
到了西汉武帝时期,由四川阆中人即阆中夷后裔落下闳于公元前104年主编完成《太初历》、才确立了中国阴阳历的基本体系,才形成了自此之后在中国阴阳历中全面执行十九年七闰的基本规律。
 楼主| 发表于 2023-3-2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发现大立人“手拟圭尺游标”由左、右手分别演绎与观测太阳运行有关的天文历法

        1、推测青铜大立人文物的奇异手势是该历法大师在进行天文·历法演绎中模拟“游标”功能之一

        直立的青铜大立人既可以本身拟天文仪器圭表之“表”的功能(人像文物可仿照图74-3拟以为“表”,单独裸露于专用测影台面的太阳下、则有阳光投影在“三星堆的三堆黄土遗迹中的某个原黄土台面上”),又以该人像四指并排之手、去表现“三个手指缝”能代表“在其它‘圭表’物件之‘圭尺’中、存在三条重要的日光投影刻线”,以表示古蜀人学习到本文图73-1陶寺遗址漆杆有“NO.1—NO.44色带编号”圭尺用途、学习到图73-2玉琮游标可计量“尧都遗址”陶寺漆木圭尺上色带格刻度之天文知识(该漆木杆上有刻度或画道表示刻线);进而简化迁移为图56“大立人右手的四个巨大手指之间”,有“三个大指缝、能表示太阳在‘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回归运动中,会投射出有特别意义的三条‘圭尺’线(冬至、二分、夏至);即以单箭头,模拟阳光移动在由双箭头表示三条大指缝表示的‘刻度线’间”…… 然后再统一发展为“人像左手以四个巨大手指与其间‘三个指缝’,演绎‘冬至→大寒→春分→夏至→大暑→秋分→冬至’这六个时节或节气的排列顺序(当第二个冬至出现前一瞬间,意味着一年的排列顺序结束)”。

        2、可以一只手“空心抱握状”模拟“游标”功能之二以测某地某日之日上中天的影长

        像“图76‘中’字的甲骨文字源与解说”内第二、三个“中”所被嵌套有“玉琮游标”的图示那样,以此方式的发挥,可确定“蜀之日中·正午”地方时刻的功能;可测其正午日影,测不同时刻的影长。

        3、可用另一只手“空心抱握状”拟“游标”功能之三测某地一年中任意时节正午的日影
可像尧都陶寺遗址出土的“玉琮游标”那样,在图74-3的蜀“十尺之表”中,去计量由“春分→夏至→大暑→秋分→冬至→大寒→春分”这“六个重要时节”的正午日影所投射在圭上的具体尺寸。

        (三)大立人表现“抽象性、普遍性、多变性”符号意象的肢体形态具有多样化文物群支撑

        1、在抽象性方面:青铜大立人运用自身巨大的双手均呈现“空心抱握状”文物形态的手势,既能抽象模拟大立人自身身躯为“圭表通天神器之‘表’”的前提,又用双手分别拟圭尺“游标”、做用途的扩展。

        2、在普遍性方面:青铜大立人双手与老百姓的双手相似,均可按图符(指图形符号、能表达一定事物或概念,具有简化特征的视觉形象)或符号(具有代表意义的标识、指既有感觉材料,又有精神意义,二者相辅相成)的原理,能以左、右手共10根手指所合并(依据前面《序》中“……以手指作为计数工具,被视为数源于手的证据”)的数字意义,去形象表达其象数数目“10”,去模拟在古蜀社会特有的不同太阳历【含10月历,能以左、右手共10根手指(可示意的象数数目),直接模拟古蜀10月太阳历的历法名;10月历,既是古蜀三种太阳历中最完善的历法,且在三星堆博物馆、金沙博物馆与凉山州奴隶社会博物馆中,均有其相关文物。大立人亦能以左、右手各有14节手指指节(即以“28个指节、模拟古蜀13月太阳历每月的日期为28天”),去反映13月太阳历的历法;此文物意象,还可适当延伸到人有双手10根手指和双脚10根脚趾之和(20根手指和脚趾、模拟古蜀18月太阳历每月的日期为20天),去反映18月太阳历的历法名由来】。
 楼主| 发表于 2023-3-2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3-2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季分两月;每月的弧长360,日期为36天;该器物以自身圆周3600,区分一年历法的360天,即以10代表一日。

        青铜太阳轮形器,既可以作为表演某些天文功能的演示仪器,又能验证古蜀十月太阳历的编制原理。  此器物能简明扼要地在太阳历法方面,模拟全年共十个太阳月、即360个太阳日。仪器阳部中心一小圆孔与晕圈等距分布五个小圆孔,每个孔均表示一日;圆周上对应五道芒的五个小孔,分配给平年安排,即360天加5天过年日,等于365天。当出现4年一次的闰年时,应当是360天加6天过年日,等于366天;因闰年应多一天的过年日,就将青铜太阳轮中心存在一小圆孔添加在平年的日期计算之上去,即:365天 + 1天 = 366天 。

        其二,来自成都金沙博物馆而寓意着十月太阳历内涵的代表性文物举例:

        此镂空的金箔文物双面图案的结构相同、但神鸟飞翔的方向相反。认识此国宝级文物“太阳神鸟”图案的真相,必须尊重此文物结构的原貌为双面、镂空,绝不应当单单用其文物某一面的图案,去作为所谓的“标准图案”、从而否定另一面图案的存在;否则,即未遵循《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规定的十条基本原则:必须原址保护、尽可能减少干预、定期实施日常保养、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按保护要求使用保护技术、正确把握审美标准、必须保护文物环境、不应重建已不存在的建筑、考古工作注意保护实物遗存、预防灾害侵袭等(一切人员与涉及其国家文物保护和使用等行为,皆受到此《准则》所规定“十条基本原则”的约束)。
 楼主| 发表于 2023-3-2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3-3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者在此特别加注:国家文物局2005年颁布《关于启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标准图)的公告》,相比较上面的两种——皆有“正、反两幅图案”的文物真相,其形制与结构明显不同。
        该《公告》无理由地删除其太阳神鸟文物的1/2图案,已经致使该标志失去了灵魂。此错误不可谅解,必须抓紧斧正。

        否则,对不起法治中国之“求是”的大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23-3-3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3-3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3-3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3)[法治] 国家文物局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工作方案(2023—2025年)》
 楼主| 发表于 2023-3-3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文物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工作方案(2023—2025年)》
                                     2023年03月03日 09:12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大字体小字体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近日,国家文物局会同中共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印发《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积极会同公安部等部门,在全国持续部署开展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破大案、挖团伙、抓重犯、摧网络、追文物,保持长期震慑和持续高压。但盗窃、盗掘、倒卖、走私等文物犯罪活动时而发生,职业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日趋明显,文物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制定实施《方案》是深化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完善联合长效工作机制,遏制文物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举措和具体行动。

  《方案》明确,到2025年,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取得扎实成效,各类文物违法犯罪得到有力遏制,文物安全形势明显好转。“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打防结合、群防群治”的文物安全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方案》针对我国文物资源特点、安全风险状况、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工作实际需要等,明确提出17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五方面:一是坚持严厉打击,明确将犯罪率较高的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盗窃盗割石窟寺石刻、盗窃古建筑及其构件、盗窃博物馆纪念馆和盗拓碑刻石刻等文物犯罪活动,以及破坏损毁文物本体及其风貌等法人违法行为,作为打击重点。二是坚持联防联控,建立健全联动共建工作机制,强化防范力量和设施建设,联合开展治安巡查,织密治安防控网络。三是坚持源头治理,督导落实政府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安全管理直接责任,开展执法督察和安全检查,整治安全隐患问题。四是坚持强基固本,指导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完善安全标准体系,提升文物博物馆单位安防能力和水平。五是坚持完善机制,各有关单位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研究解决重难点问题,合力支持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工作。

  为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地见效,《方案》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工作组,各地对照成立相应的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工作专班。各地区各部门强化协同配合,实施定期协调会商、开展联合督导检查等,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防范打击文物犯罪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总台央视记者 田云华)
 楼主| 发表于 2023-3-3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者建议:

         国家文物局应当自己起到表率,说到做到,不放空炮。言行一致,自查自纠2005年国家文物局颁布《关于启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标准图——不标准)公告》中存在的严重错误。
 楼主| 发表于 2023-3-3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3-3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3-3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3-3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四,摘录《楚雄市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解说词:天文历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史悠久,使用范围广,至今依然在一些彝族聚居区使用。此文化园通过古老奇妙历法的演绎,介绍了彝族朴素多彩的民族文化。园内主要标志性建筑——彝族十月太阳历雕塑广场,是依照古代彝族先民古观象台而建造的,是展示古代彝族先民创造的十月太阳历法的重要设施。
十月太阳历雕塑广场上,浮雕、神柱、圆雕充分展示了彝族先民辉煌的民族文化,在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令中,游客可通过广场上的石刻说明牌或导游讲解,详尽了解到观测原理与方法,体会彝族先民在古代通过“立杆测日影”观测太阳运动定季节的原理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太阳历文化园不仅为海内外学者研究彝族文化提供了一个基地,而且成为了旅游者领略彝族风情的自然旅游区。

        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郊,占地500余亩。是一个以十月太阳为主要标志而兴建的集民族文化研究、民族艺术交流、民族风情展演、大众休闲娱乐、商业营销服务为一体的具有鲜明彝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其独特的人文景观与宜人休闲的生态环境,被列入云南省五条精品旅游线路的重要旅游景点。园内独具特色的彝族民居建筑,山水园林景观,奇异的彝族民俗风情展演、以及反映彝族文化博大精深内涵的展览陈列,以彝族创始史诗、英雄神化为题标材创作的巨型浮雕群,形成这一主题旅游景点的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不失为全国独一无二的彝族文化大观园。】
 楼主| 发表于 2023-3-3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3-3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3-3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