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玄龙门阵] 三星堆祭祀坑群鸟瞰图大致呈北斗遗迹与成都太阳神鸟金箔是可合为天文文物研究...[已转交]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2-21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1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第三种人体历法或第三种太阳历能以隐喻式的效果予以显现

        在有了上面特殊表现为“28”的“象数”与表现为“18”的“象数”之间,我们似乎发现这二者“象数”间隐藏着另一种重要的“象数”关系:直接用28减去18,其差就是“10”;即通过能反映13月历之每月日期为“28”的象数,减去能反映18月历之每年分18个月即月份为“18”的象数,可得到表示“差”为“10”的数或象数,很是特别:它,不就是十月太阳历中有关“十(10)”这个重要的“象数”吗——能反映10月太阳历每年分10个月的划分、即月份“10”的象数,就这样在不增添附加条件下,仅仅运用顺其自然的方式相联系后,就简单、关联式地横空出世了。

        象数十或10的意象数字,皆可能以数字符号的方式,指示着十月(10月)太阳历或属于第三种人体历法(用人的双手共十根手指或双脚共十根脚趾,均可分别独立地表示其“十”的象数含义);此十月历,是古蜀古夷共创太阳历体系之三种太阳历类型中的最后一种。十月太阳历,属于古蜀国最高水平的太阳历集大成者;所以,它只能出现在三种太阳历中的最后批次、或最高境界的档次;即:呼之欲出。

        在三星堆的两大祭祀坑出土文物中,迄今找到能体现着“天数一体”内涵的出土物,只有青铜神兽(青铜神坛)、青铜大立人和玉边璋双面线雕器物这三件属青铜类与玉石类的文物。因玉石类这件文物的时代比两件青铜类的文物要早,所以,其玉边璋文物就未像青铜类的另两件文物那样,能以清晰与完整的方式将三种太阳历按符号学方式、用象数的特征去逐一地表现出来;而是在直接表现了有关13月历和18月历这两种历法之后,再以上述“28(13月历的每月日数) -18(18月历的每年月数) = 10(10月历的每年月数)”的隐喻方式【共3种发现 】,将古蜀古夷共创太阳历体系之最后的十月太阳历或10月历的人体历法,摆在人们面前,等待识宝。当然,这需读者运用心领神会的方式去勾通,去悟解其理;逐步明白这就是三星堆玉边璋双面线雕器物在相对于青铜类文物所体现“天数一体”的知识方面,具有文化更古老的证明与体验。
如此运用“象数”的内在逻辑所进行以上推测或分析,古老的三星堆玉边璋双面线雕器物亦能将古蜀三种太阳历法或人体历法所含特定的数字意义,全面地、系统地包含在内;这似乎不一般。这,是不是一项发现呢?
现在,假若你仅只单一解析着此件玉边璋双面线雕器物的文化蕴含,是难得到完美的认识。可是,当你若能将这样的求解目光随着本文向后面拓展、再去认识此件“玉边璋双面线雕器物的蕴含”可能是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之“文化母版”,再在具体解析该青铜大立人文物所体现“天数一体”的知识方面,你的认识就会得到超N个级别的升华,体验到“三星堆数字”是服务“三星堆太阳历”的基础,感悟到古蜀古夷同创三种太阳历系统是三星堆文化大格局的灵魂;而极品级别青铜大立人文物,能更加淋漓尽致向世界展现“天数一体”的文物内涵、更多新意象将会在“图解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神奇与科技同在”之中,进一步再展开……
【注:本篇文章,共有独立存在《三星堆太阳历·三星堆数字》的发现项目约42个;若与前一篇合并,共有超104项发现。】
 楼主| 发表于 2023-2-21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1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观察三星堆博物馆镇馆之宝青铜大立人文物所穿“龙袍”纹饰可表达有“象数”的用途为例:这些既有完整的“0~9”自然数符号组、又与多种连写、混写等数字图符混合一体之意义,皆存在古蜀的文物中;而以“四只夔龙”为主的图案,则只体现在三星堆鱼凫女王像之青铜大立人的华丽龙袍中。

        在图53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之“龙袍”的纹饰中,不仅含草书数字符号与空心数字符号组成“0~9”全部自然数的“象数”图案,而且有类似“7”的数字符号按同体相加成双并反写为“”等异体图符;由如此众多数字图符或纹饰为主而构成的诡谲图案,既是人的有意为之,又有草书与空心字符两类字型相蔚然。这说明三星堆在制作青铜大立人“龙袍”的精品文物时,特别有意要呈现这类数字字符的奇异世界,而非匠人们在制造中无意留下的千古数字图符所沉淀的奇葩。因为表现在青铜大立人文物的象数图符不仅存在于女王的“龙袍”上,而且“龙袍”之外在青铜大立人的身躯与底座中,还存在另外表现“0~9”全部自然数的“象数”图案与其它连写、混写等数字的图符,皆呈现混合为新类型的格调。

        认识存在于青铜大立人“龙袍”上与身躯中的这两组字符,能揭示三星堆专项文物群与原始数字学和数学学都有关;从而涉及可开拓从事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新价值。因为:我们考察留存在青铜大立人文物中的这两类象数图案,是来自前面已解析三星堆有大型玉边璋线雕图案、早就既有“连体兼不连体的同体变异”交叉组合方式,又有多种连写、混写等数字图符混合一体所显现出古朴的“0~9”自然数符号组;亦有来自两只放大的青铜神兽物品,显现出两种对称的、倾斜的、由乳钉纹或空心状结构构成“0~9自然数数字”的美术符号组……表现在这三件文物共四组“象数”形式和夹杂的多种连写、混写等数字图符,已经综合显现三星堆“天数一体”专项文物群首先就储备着汪洋恣肆的象数气势与总体地大格局,然后,再融入到古蜀古夷于夏商之际同创三种太阳历的天文历法科技实践之中。

        三星堆鱼凫王朝遗址区一号祭祀坑的地层年代,属三星堆文化的第三期(距今3600~3400年)的中期;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的地层年代,属三星堆文化第三期(距今3400~3200年)的晚期;鱼凫王朝的上限,距今4000年。三星堆文化第一期,系距今4800~4000年的蚕丛朝、柏灌朝。三星堆文化的第四期,以距今3200~2800年杜宇王朝的金沙遗址为代表。之后,古蜀国后续的开明王朝,已不再属三星堆的文化系列了。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观察三星堆博物馆镇馆之宝青铜大立人文物所穿“龙袍”纹饰可表达有“象数”的用途为例:这些既有完整的“0~9”自然数符号组、又与多种连写、混写等数字图符混合一体之意义,皆存在古蜀的文物中;而以“四只夔龙”为主的图案,则只体现在三星堆鱼凫女王像之青铜大立人的华丽龙袍中。

        在图53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之“龙袍”的纹饰中,不仅含草书数字符号与空心数字符号组成“0~9”全部自然数的“象数”图案,而且有类似“7”的数字符号按同体相加成双并反写为“”等异体图符;由如此众多数字图符或纹饰为主而构成的诡谲图案,既是人的有意为之,又有草书与空心字符两类字型相蔚然。这说明三星堆在制作青铜大立人“龙袍”的精品文物时,特别有意要呈现这类数字字符的奇异世界,而非匠人们在制造中无意留下的千古数字图符所沉淀的奇葩。因为表现在青铜大立人文物的象数图符不仅存在于女王的“龙袍”上,而且“龙袍”之外在青铜大立人的身躯与底座中,还存在另外表现“0~9”全部自然数的“象数”图案与其它连写、混写等数字的图符,皆呈现混合为新类型的格调。

        认识存在于青铜大立人“龙袍”上与身躯中的这两组字符,能揭示三星堆专项文物群与原始数字学和数学学都有关;从而涉及可开拓从事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新价值。因为:我们考察留存在青铜大立人文物中的这两类象数图案,是来自前面已解析三星堆有大型玉边璋线雕图案、早就既有“连体兼不连体的同体变异”交叉组合方式,又有多种连写、混写等数字图符混合一体所显现出古朴的“0~9”自然数符号组;亦有来自两只放大的青铜神兽物品,显现出两种对称的、倾斜的、由乳钉纹或空心状结构构成“0~9自然数数字”的美术符号组……表现在这三件文物共四组“象数”形式和夹杂的多种连写、混写等数字图符,已经综合显现三星堆“天数一体”专项文物群首先就储备着汪洋恣肆的象数气势与总体地大格局,然后,再融入到古蜀古夷于夏商之际同创三种太阳历的天文历法科技实践之中。

        三星堆鱼凫王朝遗址区一号祭祀坑的地层年代,属三星堆文化的第三期(距今3600~3400年)的中期;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的地层年代,属三星堆文化第三期(距今3400~3200年)的晚期;鱼凫王朝的上限,距今4000年。三星堆文化第一期,系距今4800~4000年的蚕丛朝、柏灌朝。三星堆文化的第四期,以距今3200~2800年杜宇王朝的金沙遗址为代表。之后,古蜀国后续的开明王朝,已不再属三星堆的文化系列了。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针对图56绿色方框出现第二个“冬至”,需要略作解释:这,并不指一年会有两个冬至;而指在第二个冬至出现的一瞬间,可同时产生两个临界意义:第一年结束与第二年开始,属同一瞬间。】

        我们认为三星堆“神星一体·天数一体”的青铜大立人,是一位天赋表现极高的女巫,既掌握着普通人难知的天文历法知识,又把握着驾驭氏族部落的社会能力;所以,她要以女王、女巫兼历法大师的三重身份,利用祭祀大典,向族人传授生存的天文知识,以便利用历法,把握农时、从事农事、安排生活。

        鱼凫王朝的顶级艺术家,对女王这番手势比划、跣足交斗及衣着龙袍和深情演说等肢体语言或物象的综合姿态,进行了瞬间定格与造型。这就形成了由青铜大立人像留下神奇肢体形态并产生族人在祭祀中竞相效仿的所谓“手崇拜”。此“手崇拜”却并非手握有物,而是以“图56:①左手‘以四指与三个指缝、排列六时节’顺序;②右手‘以三个指缝、合拟二分二至’循环”的图示;传递着三星堆的天文智慧……

        冯时先生在讲解中国古代的王权基础时,引入了“天数不分家”之能人效应的推测或虚拟。这种虚拟的情形能被本文借鉴:“在生产力非常低下的远古社会,人们对自然茫然无知,突然氏族里面有一个人通过自己辛勤的观测,发现了星移斗转规律和时间建立起一个固定的因果联系,并且把这个时间告诉氏族成员,你们什么时候去播种,就会有收获。这样的活动本身我们把它叫观象授时,观天象授民时。这样一个能承担观象授时工作的人物,在氏族社会成员中,在对天象茫然无知的人看来,他(她)就有一种特殊的本领;久而久之,每次报的时间与事项都很准,氏族就有收获了,人们就觉得这个人是了解天意的人,又是可以与天沟通的人,这样的人就确立了在氏族中的统治地位。从观象授时而来的活动,渐渐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王权基础。”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巨大双手”之“握有何物的‘手崇拜’”之谜,就此有了能结合具体人物与天文历法贡献事例的多重典型新解……供大家再探讨。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3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彝汉学者先溯祖先太阳历与三星堆遗址后掘“古三历”的文物群能实现珠联璧合

        从现有角度看待历法,它是地球天文学的分支学科,是一种推算年、月、日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制定时间序列的方法。历法与天文学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若从狭义评价中国上古的天文学史,它就是一部历法改革史,包含着太阳历和阴阳历这两大类别的科技发展史。

        有关历法的起源,它主要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最初是为安排农业生产而创制的。简单说历法,是为人们从事社会生产的时间而服务、而创立的记时系统;从历史角度看待天文学的产生,往往出于因历法的需要。
2003年,在山西陶寺遗址考古发现了大型圆体夯土建筑,确定为观象祭祀台。整个建筑遗迹总面积约为1740平方米。距今约4700年前的陶寺观象台,总计12道观测缝,从观测点可观测到冬至-夏至-冬至这样一个太阳回归年的光照并予记载的情况;已能区别太阳历一年中的20个时节。
   
        自2003年12月22日冬至到2005年12月22日,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西队进行了两年的实地模拟观测,既初步了解陶寺文化从冬至到夏至、再即将到下一个冬至之一个回归年的历法规律,又引用了一商尺为25厘米而验证陶寺文化的一尺长度、即现代的25厘米。
陶寺观象台的发现,既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天文学史的探索起到了突破性的推动作用,而且证实了《尚书·尧典》中有关历法的真实知识背景;据此,能将中国的太阳历法建设史上溯到距今4000年前。

        陶寺观象台的发现,对天文学者而言很有启发意义;对普通读者而言,亦能帮助了解我国太阳历的源头概况。天文学及其分支的历法科学,对人类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天文学与社会学的结合,自改革开放便有了长足发展;例子一,就是有了以刘尧汉、陈久金和卢央三位彝汉学者正式在20世纪八十年代通过追溯祖先太阳历而合作出版有关“古三历”的《三书》文献……

        例子二,在三星堆遗址掘出两大祭祀坑文物三十年后的2016年,笔者2016年9月26日由四川省版权局登记《成都太阳历大发现》作品,得以完成:首次揭示了三星堆博物馆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保存有还未认知的“古三历”历法文物群【《作品登记证书》(川作登字-2016-A-00049491)】;至2016年冬至后,《成都太阳历大发现之总序》”在《天涯》论坛部分发表;所表达让“彝汉学者们先追溯祖先太阳历与三星堆后掘出‘古三历’文物群能实现珠联璧合”的企盼,正在开拓出一个窥视上古蜀史的窗口并向外逐渐扩散。也许,随着这样的扩散,现距离逐步弄清三星堆文化与太阳历体系之关系的答案,不再遥远。

        本书同意曾有专家解读——就目前来讲,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已经发展为三:一是遗存,二是自然遗物,三是采用来自自然或社会的科技手段、经实验分析或实践的检验等综合处理后、去得到科学资料和信息。

        古蜀文化中三星堆文明与金沙文明具有时空上接近与亲缘的关系,因而共有高贵、神圣、丰厚、庄重、延续的文化价值与意义,已引来若干重量级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系统地研究与论述;其相关论述可谓汗牛充栋,多是后续研究者的知识宝库与引路标记……然而,在“古蜀文明之考”大有可为的学术道路上,却仍有很多未解之秘:

        三星堆与金沙文明中有神与巫结合的“半神文化”、又有人与神相融的“半人文化”。创造这两地遗址文物的设计者,既秉承了巴蜀传统文化中多隐晦传承的特点,又分别为敬神、为巫术、为风俗习惯等,采用了古蜀人对事物“常用图像语言作为重要的表述方法”;使得研究这两地遗址的很多文物皆面对着几乎无文字的困难,即难以通过对遗存或对自然遗物的研究去直接地获得真知。因此,很需要“运用科学技术手段、经实验分析等综合处理后才可能得到相关资料和信息”,去解析这些“半人半神”的文化中具有“将虚拟与现实交织一起的图像表达式、在文物与纹饰融为一体中充溢着神秘”;这是古蜀以文化内向性特点,掩盖其“神明与科学同在”文化史的一种特点。此特点存在这一文化史中,有一隐身的内核;就是本书正在揭示由“天数一体”的神奇存留在三星堆文物中的很多辉煌,却也给后人留下众多的困惑。

        本文认为“三星堆数字·三星堆太阳历”,非一蹴而就。运用图说法去解开其困惑,是可尝试的方法。

        建议参见葛承雍在《美术研究》2013年第03期《文物图像与艺术历史》中针对“图像的历史份量”之论述:文物作为图像史料在历史叙事中一直具有重要的位……图像也担负着传递人们如何生活的物质文化和社会行为的证据……文物图像作为古代遗存的艺术精品,能流传至今的图像在当年一定是创新,才能吸引后人体味艺术珍品中的精神享受,并带给人们创作思考和历史体悟。这就启迪我们认识到目前的读图时代、影像时代发展趋势,无论是文物图像还是艺术影像,都会映衬出黑白文字的相对苍白与容量局限,几万文字可能比不上一件文物或一幅图像的生动再现。一本历史著作除了要通过各种资料还原当时古人的精神世界,推理后再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感情、还有加入书中的文物图片,从而使全书有了立体形象……

        文化人管窥着古蜀文明,社会期待有新考古收获能推动感知三星堆文化的立体形象,祈盼以数字揭示与天文历法研究的结合,对1986年三星堆掘出两大祭祀坑大发现(说不定将来还会发掘到若干新祭祀坑而充实)所可能依附的条件,积极去做出多种推测性还原,以更进一步展现古蜀古夷创造了特有的人文。

        这样的感知,已烙印在我们考察三星堆青铜器馆共六个展厅之第三展厅“皇天后土、人神共舞——祭祀大典”所领悟的天人感应:人立于天地之间必敬奉天地,表达在古蜀神殿中以神兽、神坛将“数字与历法之美融为一体”的文物之中;烙印在考察第四展厅“矗立凡间、沟通天地——群巫之长”所醒悟的天人合一:这些半人半巫的神巫环境,延续于从古到今由彝族毕摩传承的经书与手挥法器的作法之中……凉山彝族自治州奴隶社会博物馆以巨幅图示,寄寓着毕摩作为上古先民族群首领与知识分子的双重历史地位。

        (一)三种太阳历或“人体历法”先由彝汉学者掘出三十年后才再发现三星堆文物的物证

        改革开放,解放了中国的考古工作,才有“三书”问世,才掘出彝族古老太阳历的完整体系。

        从1978年起,中国科学史学者(后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陈久金(汉族)与彝学专家刘尧汉(彝族、系溯源中国上古太阳历的主研,后是彝族首位教授和首位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内的最高学术称号“荣誉学部委员”)合作;研究古夷(彝)的天文历法。两年后,天文学副教授卢央(彝族、后是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加盟。三人通过在彝区数年调查走访,共同发掘出渊源久远、由古夷人创造、由现代彝族所保存的三种太阳历文化碎片;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1986年每年一本,出版了他们的合著或独创专著。
 楼主| 发表于 2023-2-23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3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助人们学习古蜀古夷(彝)的天文历法和中华的历史,以充实着追溯人类文明起源曾有部分经历之文化了解;但“彝汉学者所溯源古夷(彝)太阳历‘三书’的历程”,却多多少少指向古蜀有文字之前的历史和未被文字记录的历史——系既无原史(属《百度百科》解释“是史前时代与信史时代中间的一段时期,指在一种文明还没有发展出自己的书写系统,但被外部其它文明以其文字所记载的时期”)文献铺底(不含神话传说)的史料基础、又无确凿有关于原史文物证据可以出示。这些巨大地不足,即缺乏文物佐证、无考古学证据支撑的古夷(彝)太阳历文献资料,在文化说服力方面明显存在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带着解决此类不足的思考,2015年冬至前后,我们从凉山州专程到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考察。在成千上万人走进走出古蜀这两座大型知识殿堂进行参观的博物馆里,以“努力将历史与历法相结合”的穿透方式,发现了这两大博物馆有部分特色的文物实证,能印证“神明与科学同在”的事实:

        这里,既先行发现了多种痕迹的“三星堆数字”,又发现了由三种古老太阳历痕迹留下与“近取诸身之人体历法‘十三月历、十八月历、十月历’”密切有关的联系;由古蜀拥有这三种太阳历法虽演进不尽相同,却可合称“古三历”。

        在这里,意识到古蜀的专项文物群与古夷(彝)天文学留下被发掘出“三书”的太阳历文献,具有在历史文化方面“一家亲”的根亲关联。解读如此同源异流、异曲同工的文化底蕴、面对古今传承的浑金璞玉与珠联璧合,能预见其未来将合则两利、合能双赢而相得益彰。
 楼主| 发表于 2023-2-23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2-23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贵,黑彝系族系中相对高贵的族群。而本文在解释“诺苏 ≈ 尼苏 ≈ 聂苏”的文化,还发展出“诺苏 ≈ 是蜀 ≈ 罗(倮)蜀”这样直接的近音关系;即“诺 ≈ 是、苏 ≈ 蜀”。如果说这期间的内涵可能包含着“夷(人)文化与三星堆文化有着基因上相近乎的关联性”,那么,作为彝族自称中体现“诺苏 ≈ 尼苏 ≈ 聂苏 ≈ 夷蜀”的关系,既实现了将“尼 ≈ 夷、苏 ≈ 蜀”的对应,又捋出巫师“尼苏”与族称“苏尼”、可能互为关联的倒置或另类相通关系……】


        《彝族天文学史》第15页第二段,指出了上古蜀国的范围:古蜀国在四川的西部,包括今川北茂汶羌族自治县、阿坝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北境姚安、大姚、永仁、元谋等县。国境由东而西有沱江、岷江、大渡河、雅砻江,自北南向流入金沙江及长江。这里主要是古羌戎遗裔羌、藏、彝、摩梭人、西番人的世居地,曾有古濮僚族杂居其间。

        据《金沙遗址博物馆导游词》介绍,《华阳国志·蜀志》里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记载说:“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本文解读此“汶山”,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与汶川一带,这是上古蜀国的牧区。此“南中”,含牂柯(在贵州省贵阳市附近)、越嶲(属四川省西南部的凉山州)、朱提(属云南省东北部昭通)、永昌(属云南省西部)等,是间或畜有鸟兽的帝王花园或供古蜀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区域。
笔者认为:由上段记述古蜀国的地域,既属三星堆文化第四期金沙政权的范围,又可能部分曾属于金沙政权前的鱼凫王朝。因为鱼凫王朝是三星堆第二、第三期文化的主体时期,如果说以上描述古蜀国范围有一定的正确性,则从“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北境姚安、大姚、永仁、元谋等县”挖掘出被我们尊称为“古三历”残缺不全的载体,就可能属三星堆文化的部分遗存。而凉山彝族自治州和西昌市及云南小凉山的宁蒗彝族自治县,是对刘尧汉、陈久金、卢央三人共同从事“古三历”文献资料搜集做出了最突出支持的行政单位;此三地,也正是获得“古三历”原始资料的集中地。而上述“三书”的问世,则已经部分旁证着“彝族先民早期文化有与古蜀国三星堆文化同期、同源的可能”——否则,由三星堆博物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共同保存着古蜀国隐藏有大量“古三历”文物,就不可能于2015年、2017年被笔者两次在实地考察中,均强烈地感悟到“古今蜀夷一家亲”的深刻印象;至今,仍很浓烈地铭记着这样地感悟。

        除了有上述感悟之外,更体会到三星堆文化存在能体现奇异特色而供当代人去予补写的科学技术史:

        在三星堆两大祭祀坑出土文物中,最具特色的首推数十件青铜器和玉器中的玉边璋双面线雕物件,最有神秘感。面对这些可在内涵能体现“天数一体”的专项文物新系统中,专家可从事“三星堆数字·三星堆太阳历”两个专项或合二为一的研究中,所揭示的内容将会产生“数字数学”与“天文历法”相特定的新关联性;这在与三星堆文化有关领域中,应当是全新的、开拓型的研究;相信若可结出这样的硕果,便能丰富对三星堆文化存在可体现自身科学技术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新收获。

        中国是一个史学极其发达的国家,但科技史却是一个很少涉及的领域。自1980年10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我国科技史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局面。从此追寻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挖掘其背后的故事,逐渐形成一种必要——了解科学技术,首先要追根溯源,寻找其是何时、在何种背景下产生。将这样的工作结合在三星堆祭祀坑大发现已三十余年的现在,若有人愿意提出对三星堆文化存在某些方面能体现自身特色科学技术的史学研究,也就不会再唐突了。

        在本文重点研究三星堆玉边璋线雕图案与青铜大立人文物、与青铜神兽(青铜神坛)这三件文物中,有一个共性:蕴含着“三星堆数字·三星堆太阳历”的纹饰图案,皆可能“沿着玉边璋线雕文物→青铜大立人文物→青铜神兽(青铜神坛)文物”在传播。如果说你能参与到分析这三件文物图案均可统一在“天数一体”的相似性过程中,能体会到这三件文物的年代基本是从老到新的发展顺序……那么就可以说,你已开始接近着三星堆文化中可能存在一条粗略的、科学技术进步史的轨迹。
 楼主| 发表于 2023-2-23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篇  大立人演绎古三历疑将“龟象数”虚拟在“天数一体”的人神结合中

        国宝级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文物,仅在制作成该文物所具备的精湛工艺方面,就是一绝。在夏商时期,由该文物具备能演绎古蜀古夷太阳历体系之“古三历”的综合能力,很是让人惊讶:制作此青铜大立人的匠人,凭借怎样的高超能力,能生动与合理演绎由后人、由本书可解析的多种功能?近年来,笔者对此相当关注,久久不得其解。之后,忽得一偶然机会,竟让人茅塞顿开。

        2017年夏季天气炎热,笔者姨妹家喂养三十多年的一颇大乌龟(中华草龟)离开水面大半天而被热死,让人心痛。因这一时期我们正好在研究古三历与学习相关的甲骨文,故决定让此宠物的龟壳、能物尽其用;于是便去制作该乌龟壳的标本,以做想念。
就在做此标本过程中,因观察其龟壳外表纹理具有异想不到地规律性与特殊性,便诱发出推导古人可能在面对类似状况时、易滋生“师法自然”的灵感。解读龟壳的这些纹理,或能指示与历法相关的系列数字或数理,似可关联多种“象数”的奇异用途;现已让笔者感受其特殊“象数”的存在,能启发人的灵感……

        一、“龟象数”的提出

        我们解读的“象”,乃周易用语,含万物之象:此“象”,虽不全是能观察到具体的事象,却能从万物中抽象出可“表意”的东西,用以展示事物本质的现象、迹象、表象;这些由“象”所表达的事物虽处在发展、变化中,却一定有表现在外部的某些具体形式。通过观象之“象”的观察与抽象之“象”的理论升华,综合这二者,有利于了解与掌握事物的内部发展变化规律。王先胜在《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第6期发表的《十月太阳历溯源》中,提出了解读古代纹饰的核心方法,即中国传统的象意思维、象数思维以及数理表达方式;它们,均值得本文
        在学习认识三星堆文物纹饰特征中去实践、去运用、去验证、去发展:

        中国原始社会在三百万年前就有结绳记事尝试,昭示了人类数学文明的启蒙,来自母系社会。是妇女在母系公社中掌管着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活动过程;而这些过程,离不开“数”的应用。妇女既用结绳计的“数目”去清点劳动人数和计算劳动工具,也用图画式的“数量”来记录采集、渔猎和农牧渔业等劳动成果;但这些“数目·数量”还只是“数的初级阶段”,而非“数字”本身。当父系社会在约五千年前后逐渐替代母系社会后,推动着在“数字”发展史中出现将“数目·数量”方式相综合而经历的“象数”阶段;再之后,才进一步演进为“数字”。

        顾名思义,“象数”还不是具体的某些数,而是比较像某些数的“数”。“象数”的形式或概念,已在“数目”和“数量”等相似概念之上,并将“数目·数量”分散表现与“数”有关的意图、合并为比较像数的“数”;即有了较多形象或印象,能进入“象数”之中。再经逐步运用“象数”来分配劳动产品,来交换剩余劳动产品等等;真正的“数”便以“数字”形式,在父系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期中产生出来。
文字和数字,皆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文字和数字的产生,使人类脱离了野蛮和蒙昧,跨入了文明的门槛,是人类文明类型中最重大的两个里程碑。考究三星堆文化得知:在三星堆文物中未发现确切的文字证据,却由《成都太阳历大发现》作品与本书揭示出多样的“三星堆数字”。这一现象似说明:在由古蜀古夷建设的三星堆文化中,“三星堆数字(已发现)”的产生,早于“三星堆文字(现未正式系统发现)”。

        因笔者已在三星堆博物馆中发现能反映“三星堆数字”的文物群,说明在三星堆文化期间,在古蜀国的文化界中,早就可能有“象数”知识的意识存在;因三星堆文物群中还有能体现数学四则运算的部分图示,故能理解三星堆匠人已掌握了对“象数”知识的运用——也许,今日笔者发现由乌龟壳所体现的“龟象数”知识,既是古蜀古夷匠人已掌握有最初级的数学基础之一,又成为了依“天意(由龟壳所体现的“龟象数”为代表)”、去创造表达“古三历”的象数数学向导;天数一体,由此融合在人神一体的物件之中。  

        2017年10月18日中央电视七台播放《90后小伙黑泥塘里发龟财》节目,免费传播中华草龟(分布于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韩国等地,又名乌龟、中华龟、金线龟、墨龟、泥龟等)饲养技术。

        笔者追踪拍摄了该电视节目的图片如图60,再结合自己另拍有草龟的部分图片,用于本文新解。

        观察下列乌龟的图60-1:①图右侧,是中华草龟即乌龟背部的外壳;从内向外,有三圈龟甲片(内圈三片为三个红色空心箭头,中圈十片为红、黑相间箭头)。②图左侧,是中华草龟腹部外壳的两圈龟甲片。

        从该乌龟背部外壳和腹部外壳各龟甲片所呈现规律性的纹理,让人感觉到“有与‘象数’相近的数目或数量”(笔者在网络中能查询到很多比此图片更为生动形象、可体现“象数”数目或数量特征的图象)。若以类似的方式去探讨,便可能认识到该乌龟与乌龟壳表现有特色物象数目的本质:“龟象数”。
 楼主| 发表于 2023-2-23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