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 ]考古人员能在山西省陶寺遗址用“八尺之表”验证正午日影;蜀国三星堆古人能用青铜大立人作为“十尺蜀表”,直接以三星堆之三堆黄土之“堆”,作为三星堆鱼凫都城“立表竿测日影”的观象台。
[ 81 ]大立人像作为历法大师,用中空形式的双手、模拟“圭尺”游标与演绎阳光移动等而一物多能。
[ 82 ]图51或图62中,大立人像头顶华冠中的太阳与脚踏北斗星神底座,是在共同演绎“星斗合历”。
我们分析三星堆的太阳历体系,经历了“13月历→18月历→10月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并且达到了最辉煌的10月历【有象征宣扬10月历成果的青铜神树,以9只太阳鸟加1条龙(“鹰与龙”、在图腾中有互相衍生的关系)的象意方式表达出与“10”有关的象数含意、有显现划分10月太阳历之“年月日方法”的青铜太阳轮天文演示仪、有头顶十绺辨索冠的青铜人头像(表现着“十绺辫索冠 ≈ 指示一年的天干 ≈ 十个太阳月”)文物群予以支撑的文化意义……】。而严格地说此10月历或十月太阳历;是天干太阳历或天干十月太阳历或“星斗合历”:通过测量太阳的回归运动定历年历月,通过观察星斗的方位定寒暑节令;这是天干十月太阳历能成为科学历法的方法与条件,使得该历法有结构科学、形式简明、使用方便等优点。
三星堆遗址区核心区轮廓像“北斗星象图”,青铜大立人头顶“太阳冠”与脚踩多个“斗形方座”而演绎《三星堆太阳历》,不正是与夏历相似的“星(太阳)斗(北斗)合历”吗?【特别注释:本段内容,是本书在2019年8月28日定稿前,就已经据理推测“三星堆遗址区核心区轮廓像‘北斗星象图’”;这是早于后来于2020-2021年才掘出三星堆祭祀区8个祭祀坑图像“北斗九星(缺少斗柄中的一颗星)”之鸟瞰图的不谋而合——这也许是天意,让笔者在冥冥之中与上古天府“以巫术纠缠于古老天文”的三星堆文化表达式相契合或殊途同归——值得珍惜。】
[ 83 ]图62青铜大立人像的相关数据中,其头部的双层冠帽的高度是:上层冠高10厘米,下层冠高9厘米;即双层冠帽的总高度是19厘米。这个“19”的数据,可能是暗指在“古三历”之18月历中,可能含有曾一度别称“19小月”的经历 [ 图62的最右侧蓝色注释框中有“此19的数据,可另行拟18月太阳历别称之‘19小月’”的说明 ]。
[ 84 ]青铜大立文物纹饰图案中,蕴藏着三对“象数数目13、28,18、20,10、36”神明含义的钥匙……
[ 85 ]青铜大立人衮衣绣裳龙袍中多“鹰纹”,亦另类表达古夷人文化中有“鹰龙一体”风格的传统。
[ 86 ]青铜大立人像既能被人们推测是“神的塑像”,而大立人本身又是能全面演绎古蜀太阳历体系共三种历法之历法大师的人像;此大立人人像肢体语言所意会多样性地不同,能吻合着与古三历相关天文数目的象数符号,能代表着古蜀在探索宇宙、天文、历法之旅中皆迈出了大步伐,具有“天数一体”的科技基础。因而三星堆的这位青铜大立人像,实际上在兼有“神像·人像”形象相统一之“人神一体·‘年’的象征”时,还可以加上“天人合一·天数一体”的又一形象相综合;具有“三合一”的个性化特征。
五、青铜大立人代表的氏族或族源疑是现代彝族祖先的古蜀人或古夷人
[ 87 ]《汉书·地理志》载有“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此古语,证明先秦蜀之三郡,“本南夷”;即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代表的氏族或族源或古蜀,是汉初的西南夷,即是现代彝族之祖先的古夷人。
[ 88 ]《华阳国志》是最记载古蜀史最详细的古籍,该书记载“蜀曰邛,皆夷种”的古语,是与上一古语相呼应地;即可简化为“蜀曰夷种”,有可信度;则可推测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应当是古夷人的首领。
[ 89 ]《水经注》载“蜀曰邛,皆夷种”古语,能与上两条古语相印证,在推测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应是古夷人的首领方面,具有同样的可信度。
[ 90 ]《百度百科·古彝族》“彝族也是西南这块土地上最古老的居住民族”;“古彝族,又称‘古夷族’……是整个西南地区的主体民族”,此“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应是古夷人首领”的推测,有史学基础。
[ 91 ]图59凉山彝族自治州奴隶社会博物馆内,以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巨幅图示阐明此人像是古夷人早期毕摩代表,即“唐宋以前担任彝族酋长,兼任祭祀”……这是彝族的历史记忆:青铜大立人是上古毕摩。
[ 92 ]自三星堆遗址发现以来,其一直在四川、云南、贵州一带的彝族人之中获得了某种隐秘的认同。大多了解三星堆遗址与祭祀坑文物的彝族人表示:“一走进三星堆博物馆,在那些青铜面具和神树面前,就感觉十分熟悉和亲切。”同样,青铜大立人是上古夷人的毕摩,也已经是彝族人的共识。
[ 93 ]本文《序》中引《冯利眼光》称:即使一个未读过书的彝族文盲山民,走进三星堆博物馆,绝不会产生文化的陌生感,熟悉之情定会油然而升。三星堆文化与彝族文化如出一轨,是任何一个彝族都能感受到的——故在冯利所代表彝族平民百姓的眼中:青铜大立人的文化形象,就是彝族先辈古夷人形象。
[ 94 ]青铜大立人通过巨大双手和赤踝的双足,能共同演绎三种历法的不同表现形式,可谓历法大师。
[ 95 ]青铜大立人冠帽正中圆圈的“太阳”图案,特色鲜明地表现此历法大师,是太阳历历法大师。
[ 96 ]青铜大立人的纹饰图案中有两组以上“0~9”完整自然数之象数图案,加上自身可谓历法大师;因而,可合称其具有“天数一体”的形象,有别具一格的恰如其分。
[ 97 ]青铜大立人文物由上面为人像,下面为底座;其人像拟人,其底座拟北斗七星在秋季时斗口向下的形状;这二者合一,能体现其为“人神一体”而被传神、被祭祀的综合形象。
[ 98 ]以上两种形象相合,能将青铜大立人譬为祈善向好、“天人合一”的吉祥征兆,已超三千年积淀。
[ 99 ]揭开青铜大立人的身份之秘是:女性、女巫、女王、母系社会首领,兼一位背负襁褓的母亲。
[ 100 ]揭开青铜大立人的行为之秘是:聚合着“天数一体·人神一体·天人合一”形象有历法大师。
[ 101 ]中国“年文化”最早形象代表:其人像身高182厘米,可拟秋半年182天;底座第一层象数184,可拟春半年184天。二者相加,为一闰年的时长366天——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历年周期。
[ 102 ]彝族口传先祖的颛顼历似是太阴历,中国28宿体系亦源于此太阴历,源于人的手指有28个指节;青铜大立人的巨大双手能表现人手指的28个指节,可以对早期的28宿体系起源有指导作用。
[ 103 ]矗立的青铜大立人文物,像测日影古老仪器圭表中垂直的“表”(见图74-3中“青铜大立人”)。
[ 104 ]当青铜大立人文物模拟圭表之“表”时,可通过测定白昼中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角,能证明地球的自转运动(这是青铜大立人文物可作为天文仪器矗立在“三个黄土堆”之观星台上进行观测的理由)。
[ 105 ]当青铜大立人文物模拟圭表之“表”时,还可以测定一年中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变化,能证明地球存在的公转运动(青铜大立人文物可作为天文仪器,去观测“二分二至”的时刻、并以此大致确定“年的日期长度”)。
[ 106 ]青铜大立人的文物形态,略像汉字“中”的字形,大立人巨大的双手,就像是在模拟“图76‘中’字的甲骨文字源与解说中的‘玉琮游标’或‘四游飘’”。
[ 107 ]青铜大立人文物以顶天立地的形象,演绎着上述一个又一个与古蜀史上天文历法有关的文物意象,能让人们在追思古蜀文史中不再枯燥乏味。
[ 108 ]青铜大立人文物以站立的上百种形象,表达着王者气势与历法大师的风貌,留下瑰丽与诗意。
[ 109 ]青铜大立人文物以神明与科技同在的意象彰显于世,让天数在蜀的文化美铭刻进三星堆文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