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玄龙门阵] 三星堆祭祀坑群鸟瞰图大致呈北斗遗迹与成都太阳神鸟金箔是可合为天文文物研究...[已转交]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3-3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3-3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以束衣。衣服素面无纹饰。其造型姿势与其他青铜人像风格不同,显示出一定的外来特征。所着服装也显示出其身份低微,尤其是其“下身著犊鼻裤,一端系於腰前,一端系於背后腰带上”(《三星堆传奇——华夏古古文明的探索》92页。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1999年3月出版)。也有认为“跪坐人像穿短裤极短,仅能兜裆蔽羞,此裤式与后世所称犊鼻裤略有出入,但应此类”(《三星堆传奇——华夏古古文明的探索》64页。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1999年3月出版)。而《史记·司马相如》中所说犊鼻裤乃仆役之类作粗活时的穿着。据此可知这尊应是外族俘虏或仆役之类的造型。

        第二,高髻:这是一号坑出土的青铜跪坐人像展示出的一种发式(见素描图94)。其头发从前向后梳理成多个细辫状,再上翘向前卷。发掘简报中称这种发式为扁高髻……据这些记述,有人推测这尊青铜跪坐人像有外来人的特征;我们却认为这是贵族女性的一种发式。仔细观察其发式,高髻与“椎髻”或“扁高髻”有些不同。从造型神态看,似乎有惊恐不安、且怒发冲冠的意味,这是文献和考古材料中都少见的奇异发式;可谓是古蜀能工巧匠在造型艺术上的一种独创。在未有更确切的名称前,有专家暂以高髻称之。

        第三:我们将有关资料与图94、95结合,发现该青铜人像是一位距离分娩期不远的特殊女巫:

        首先,认同三星堆发掘简报中称这种发式为扁高髻。此扁高髻发式,疑类似上古女性的发式之一(高髻,是中国古代妇女常表现为相对高贵的发式,又称“峨髻”,是对髻式呈高耸状的称谓)。

        其次,在图94中,该青铜人像两腕各戴二镯,突出了“手腕戴镯”作为妇女常见装饰外貌的特征。

        再次,该跪坐人像“宽脸、方颐,双手扶膝、坐姿”的妇女,可能是一位发了体并怀孕的女巫形象(此跪坐者明显的“脚上套袜”而显现在衣着上对自己有相应地“御寒”保护——“双手扶膝,坐姿”,这也是广义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此下级女巫的文物出土于三星堆遗址的一号坑,时间为商代中期、距今约3400年,比出土于三星堆遗址二号坑的青铜大立人(时间为商代晚期、距今约3200年)要早约两百年;她可能是鱼凫王朝初期某位女王的亲信(不是指该青铜大立人所在时期活着的这个鱼凫女王、而指她的前几辈先王),担负着当时要以自己专门蓄留有“独特的13绺细辫发高髻作为标识”,去辅助鱼凫王朝初期某女王在祭祀北斗(当时可能是穿着鞋、袜在祭祀,而非跣足踩斗)中,专门去演绎妇女月经历法即13月历的效果;这尊青铜跪坐人像也许模拟距临盆分娩不久的孕妇,因长时间参加祭祀而身体有些吃不消了;使得她脸面突出表现为痛苦地特征。因此“圆眼,正视前方,张口露齿,神态严肃”或“惊恐不安”(商代晚期的古蜀鱼凫女王之青铜大立人要演绎妇女月经历法时,已可利用同时期青铜神坛下方两只青铜神兽“从胸口、经前肢、腹部到臀部皆有乳钉纹表现‘十三月历’”的文物、而不再必用那尊青铜跪坐人像)。

        第四,看看此人胸部、腰部外貌的正面图、背面图与侧视图,尤其从侧视图能看到明显用了较宽的条带在进行大面积束胸束腰的状况……这尊青铜跪坐人像所用条带不仅束腰,而且束胸。从图中可清楚看到这类自腋窝下就大面积“束胸”,是特指旧时年轻女子常有的行为。我们由此推测:图95反映着“高度14.6厘米的‘青铜跪坐人像’”,既应是女性,又可能是孕妇;所以,具有其雍容身躯的体态。

        第五,这位女性的“青铜跪坐人像”为何“穿短裤极短,仅能兜裆蔽羞”——看看图94最右侧背面图中的短裤、即“犊鼻裤”,这可能是中国最古老“丁字裤”或“相扑裤”;的确只能兜裆蔽羞。这一极为奇特的“丁字裤”服饰既然客观存在,就一定有适用性;此裤能不顾及害羞而重在适用的服饰,是为了方便孕妇能及时生产。那么快要生孩子的她,有何理由要在祭祀大厅或在广庭大众场合中成为唯一的一个不衣冠楚楚的祭祀者?能与之对应的理由,就是她作为某鱼凫女王的亲信,因其蓄留着“以13绺细辫发去显现由鱼凫女王在祭祀中所演绎妇女月经历法即十三月历”的标志性发式,因而该女巫成为在商朝中期的古蜀祭祀中,成为要为女王演绎“妇女月经历法、即13月历的太阳历法”而不可缺席的配角。这就是“丁字裤”女巫用特殊行动,支持着原鱼凫女王主持祭祀、演绎历法所需要的配合与默契。

        据《百度知道》介绍:犊鼻儿裤也称犊鼻裤、犊鼻恽(裈),是古代人对两腿有裆裤或者短裤的叫法。据史料记载,中原地区的古人穿上有裆裤子是从战国时期才开始的。本文认为:出现在古蜀国与商代同期之际的三星堆女巫,能穿上犊鼻裤,这却比中原人穿着同类的裤衩要早了近千年。

        第六,青铜物质在古蜀国是稀有的与重要的物质,只用于铸造王者、巫师、武士、祭祀供奉者等和有灵性的神物、宗庙神器、兵器、炊具、饮具、酒具等,不会将宝贵的青铜去为奴隶或俘虏塑像(古蜀的金沙遗址就出土有用石器为奴隶或俘虏塑像的12件文物)。有人将此“青铜跪坐人像”之孕妇人像称为奴隶或俘虏,是比较牵强的。因为有关文论对这里出现的“犊鼻裤 ≈ 丁字裤”事实(图94中最右侧的图),多数是隐匿而无解释;这既会让人生疑,又与这尊青铜跪坐人像“头发从前向后梳,再向前卷,上有发套,似作扁高髻……脚上套袜,两腕各戴二镯,双手扶膝,坐姿”所具有的实际面貌多数相悖。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银冠的两种特定纹饰,能同时反映彝族先民曾创造有两种太阳历的不同情况:一是十三月太阳历,直观解读其飞翔双雁下方的大圆盘中心,所拟太阳向四周放射着十三道光芒,就是对十三月太阳历物象的突出写照;二是在抽象双雁图案中居上方之翅膀的弧形轮廓里,排列有十九个乳钉纹的圆点(复制此图“二”并放大看、会更清楚),能模拟“曾从属十八月太阳历的‘第十九个小月’”之物象的特别写意。 】

        笔者在所考察上述三个博物馆中,均寻觅到其有关十三月太阳历的典型头饰标志:三星堆博物馆“青铜跪坐(女)人像”(最早)、金沙遗址博物馆“戴太阳冠铜立人”(最经典)、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妇女银冠”(属传承三星堆文化的现代衍生物)……古蜀·古夷人均有讲究饰头的传统,喜将不同太阳历的特征做成辨发冠或帽纹饰等予以展示。

        小结:有了上述①的抽象性和②的普遍性应用同时存在,仅仅是它们之和,就足以产生了③“多变性”。

        此“多变性”方面的文物意象之证明,我们认为并不必要局限在青铜大立人巨大双手特有的手势之中;只要其表达的图符或符号意义,皆可转化为无声的肢体语言即可——既能以图形符号携带有简化特征视觉形象的事物或概念,又含有感觉材料和精神价值,便可作为某种物证、去解读该文物蕴含文化意义的指向。
 楼主| 发表于 2023-3-5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青铜大立人刻意演绎着“双脚跣足交斗”之特定姿势的重点是在祭祀北斗星神

        正如我们推测对三星堆文化瑰宝太阳历的编制,既需要掌握与太阳回归运动有关的知识,又应当了解在“大寒、大暑”时节观察北斗七星“斗转星移”的规律性;在具有熟悉这两个主要天文条件的前提下,才能够驾驭太阳历、尤其是编制古蜀古夷10月太阳历的精确度。

        前面,已经解析了大立人双手可以“天数一体”的历法能力,通过青铜大立人去以肢体语言演绎其与太阳运行有关的天文含义,从而可告别人们过去以为大立人“将巨大双手抬起置于胸前呈现空心状的抱握姿势”、与握有“玉琮、象牙、神筒”等有关权力、财富、神巫象征物之推测的旧识;即我们不同意原朦胧的“手崇拜”谬误。但是有关大立人双脚的功能,虽然人们过去很少单独作为问题提出来,却确实留有“该们穿着华丽服饰的女王、为何双脚为赤足”的疑虑而异常别致;由此,形成另类意义的“脚神秘”。

        对这样与青铜大立人有关的“文化神秘”,也需要像解决“手崇拜”之误那样,予以对应,而非回避。

        1、赤足的青铜大立人像之“脚神秘”是一误区

        身穿衮衣绣裳的青铜大立人,其“龙袍”不仅华丽,而且承载有多组《三星堆数字》全部自然数的图符或符号;大立人像的王冠不仅堂皇,而且以兽面纹的双眼,既可能模拟着饕餮的双角,又可能模拟着“鹰纹(猫头鹰)的双耳”;此双角或双耳,皆隐着喻神圣与威严。

        就在这华丽、堂皇,高贵、权威的大立人整体形象中,却以一双大脚、“不合时宜”赤足立于人像底座之上——虽未知有无引来阵阵嘘声,却在直接观感方面、于文明三星堆举国祭祀的大典不匹配而确实显得“寒碜”;“脚神秘”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有人在文章中曾附带触及了对“脚神秘”的解释,称鱼凫人习惯打赤脚;但是此“习惯”,却既由三星堆文物中有“穿‘袜子’”的巫师如青铜跪坐(女)人像(侧面)、或穿平头鞋的武士之青铜文物的事实所否定、又由仅一面就用线条形式雕刻有11位穿鞋巫师之玉边璋文物【见本书图39(上、下两图):三星堆玉边璋线雕文物有原始而珍贵的“象数0~9”自然数符号组】,从而再次否定“鱼凫人习惯打赤脚”之说。

        虽然亦有人对“脚神秘”现象,解释为“天气热”的原因而导致;可是看看青铜大立人的华服如此厚实、精美并保暖,其大立人整体表现出庄重、严肃的穿戴仪表,却出奇异常地呈现出双脚赤踝。如此标新立异地打赤足,绝不是用“习惯”或“天气热”的误解而能敷衍了事。
既然“脚神秘”现象客观存在,若不解决此疑问,问题还是照样存在,误区还是误区。

        2、用双脚“跣足交斗”观点能化解由青铜大立人像之赤足所滋生“脚神秘”意识的误区

        青铜大立人文物“脚神秘”现象,出现在人像与底座的接触区。此大立人反常的赤足,不属于工匠在制作该文物中产生的失误,而是有意为之。其有意为之的部位,就是在人像双脚与人像底座接触的台盘上。

        此三星堆大立人像文物底座第一层方形台盘,是蕴藏着《三星堆数字》和《三星堆太阳历》两方面纹饰资源的富集区。而该“方形台盘”既是“象数台盘”,又是开口向下的“小斗形方座”,更是被兽面·饕餮所托举之物;上面,就是“人神一体”的青铜大立人(拟图51“上神下星”中的“上神”)与“下星”的接触部位。

        “跣足”一词,基本释义是指赤脚、光着脚。“交斗”在传统上释为“交鬪”,指拨弄是非、互相争斗;本书使用“交斗”的用意,不属于传统解读,而特指用大立人的“脚(近音于‘交’)”接触于被饕餮“双角(近音于‘交’)”、顶托底座第一层的方形台盘或小斗图腾。

        三星堆大立人像作为三星堆青铜人雕像群的领袖,要在自身形象中特意突出“跣足交斗”的效果并形成“脚神秘”,必另有更深刻的理由。

        参与祭祀者皆衣冠整齐,展现出不仅是一个叹为观止的祭祀场面,更是古蜀人间王国和神秘世界精彩生动的融合。祭祀者身上透露出人的生活气息超过了神的气息,青铜大立人更是人之王、巫、历法大师与神明融通一体的精神象征。她,不可能属不怕热地在穿着华丽、厚实“‘燕尾’国服”的同时,却偏偏不讲究礼仪去专门别致地“打赤脚”、以别样地赤足方式去降温?减热?此旧释,若有人将其误称“不怕热”的前提再改变为“不怕冷”的说辞,均是既不可信,又相互矛盾。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赤足立于变相斗图腾的四合一(在笔者眼中,本书图51或图62的青铜大立人像的底座、分为一体四层)法坛(或称方座、祭台、测日影平台)平台上。其“以脚交神”的信仰,在三星堆或中国上古的巫文化中,都是古老巫术活动的代码;其“脚 ≈ 角 ≈ 交”的口语演变或字义相通,从而具有以巫术化的“灵穴”功能,去交通感应于北斗神灵。

        本书前文《三星堆“玉边璋”文物有祭祀祖先弥足珍贵的原始宗教场景》曾引用《中国西部》杂志2010年第23期,白剑《用“脚”与斗神交通——兼释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执规交斗的伏羲》文章(以下简称《用“脚”与斗神交通》)的文章。此文章支持着我们分析、理解三星堆文化存在祭拜北斗星神的古俗。

        从考古知识中得知:中国上古在巫术文化人类学领域,存在“赤足祭”的传统。三星堆青铜大立人“跣足(脚)交斗”行为,首先是对古蜀祭天活动的传承。

        古蜀鱼凫王朝的特级艺术家,像具有超前意识的现代摄影师那样,用相机近距离聚焦于女王像古夷人之最早的毕摩那样从事着作巫、作法之双手;使同一镜像中稍远的人像变小而让近处空心抱拳的双手“变为环形的巨手”(古人在特定姿势中亦能观察到“对方向自己眼前伸出一双手的‘近景’”、能获得“面前有一双巨手呈空心抱拳状、而拳头后面的人影像会明显相对变小”的视觉感受),捕捉住青铜大立人表现特殊手势形态明显的夸大:完成对该女巫“手拟圭尺、敬奉太阳,形成‘手崇拜’;跣足交斗、神通天地,产生‘脚神秘’”之瞬间镜头地特写,并铸于青铜大立人像文物之中而永世定格。这就让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人像文物在出土之际,就达到了以形写神、神形兼备、气韵生动的奇特意境;塑造出人神结合的“半人半神”偶像,同时产生了“手崇拜”文化与“脚神秘”现象:既实现了对姿容庄严的古蜀伟人、历法大师傅之鱼凫女王的特写,又让由这两大祭祀坑出土众多参与祭祀的青铜群雕人像多有同时对这类手势的模仿——例如:三星堆青铜神殿与神坛上许多人物肖像,多呈现出“双手环抱空心拳、基本平举于胸前”的姿势;这,就是过去曾解读“手崇拜”文化的误区所在。

        我们认为:天赋秉异的青铜大立人是智力极高的女巫,具有当时普通人不能掌握的天文地理与历法等知识;所以,她要以女王、女巫、历法大师兼神明的四重身份,利用祭祀场所,向自己的族人传授基本的天文知识,以便利用历法,把握农时、从事农事、安排生活。鱼凫王朝的顶级艺术家对女王这样的手势比划、肢体语言、深情演说与跣足交斗及衣着等综合姿态,进行了瞬间定格与造型;这就形成了青铜大立人像幻化出神奇肢体形态并产生族人在祭祀中竞相效仿的所谓“手崇拜”现象、亦留下“脚神秘”谜团……

        然而,此所谓“手崇拜”和“脚神秘”,实质上是青铜大立人向其三星堆直系祖先学习与继承的文化传统:回看本文图51或图53等图,即可在观察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龙袍”正面与背面纹饰中找到多组“0~9”全部自然数的草书数字符号,又可见大立人龙袍上的四只夔龙均是“大手大脚”的图腾形象;此外,回看本书图39三星堆玉边璋文物的图案,也另行展示着在大立人之前祭祀古蜀王神灵的神龛上,古蜀的文物早先就有敬重放大的、“神的大手”特征……这些非语言的符号,在人类社会传播中都能起到指代功能和交流功能;关键,在于关注此类文化的人们,能否予以注意并由此及彼地去找到正确解读的钥匙或方法。

        中国人解读“三星堆青铜大立人身份之谜与行为之谜”的命题,已三十余年;至今相关大环境对这类问题的探索,似乎还在云里雾里,方向不明、有效的路径不多……那么,若真能证实在三星堆青铜大立人身上查证本书指出确有象数性质的多组《三星堆数字》,真能印证青铜大立人像既是中国太阳历的历法大师,其文物本身又在以肢体语言无声地张扬着”古三历”,,即《三星堆的三种太阳历》——这两把钥匙就在读者的面前,能去一道验证吗?

        青铜大立人像在显现“人神一体·天数一体·年(秊)形象”时,既有“身穿龙服、半人半神,女性巫师、演绎历法;立表测日、手拟游标,跣足交斗、神通天地”的内涵,更有古奥神奇的纹饰蕴藏有众多“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玄妙。那些包涵《三星堆数字》与《三星堆太阳历》的深邃图形、符号或纹饰,那些由大立人身躯拟圭表之表和以双手拟圭表游标的肢体语言,以及该人像复制品又移植到另一位站在“U”形底座之上而头顶兽面华冠相似人像的寓意(回看图65: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兽首冠(像青铜神兽的头部)人像之巫师右手小指、像在掐算历法的时间),皆超然在星神相合、人神一体而虚拟现实的精神层面之上;这就是青铜大立人像文物所表达着“人的文化”之本质。

 楼主| 发表于 2023-3-5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篇  青铜大立人以“天数纹饰·肢体拟态”为主而超百项文物意象的统计

        观察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文物的涵义,重在研究由其人像体态、举止与底座纹饰、形态等所可能表达的身份与行为意义。而现实中对该文物的认识,他人似乎以喜欢搞旁征博引的形式占主导,却未能如愿寻对主要门路、获得重要钥匙,即不得要领;不少的探寻线索,可能与事实真相越来越远。

        求解青铜大立人像的蕴涵,由三星堆博物馆所接受的权威旧释是:一般认为,此像的身份为国王兼大巫师一类人物,是集神、巫、王者身份于一体的最高领袖。人像双手是否持物或究持何物?至今不得其解。

        我们按该文物人像举止的肢体语言与服饰、按底座中象数纹饰与斗形结构等蕴含的意象,静心地进行了系统推理,得到的新认识可概括为:一举一止皆人的灵性,一动一静彰苍天神明;实乃天人合一的典范。

        本文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文物。这一国宝级文物是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与商代同期,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相传英国人曾出价十亿英镑购买、中国不卖)。大立人像主要属古器物中的礼器,供大典、祭祀等使用,其社会属性浓厚。由于本文首次推测该文物兼有圭表之“表”与圭尺游标之“游标”的功用,亦同时能表现以科学技术为内容的器物用途【含:演绎圭表的部分功能(如立“青铜大立人之‘表’于三星堆黄土之堆顶测日影、使用游标定正午与在圭尺上测日影长度”,解析“古蜀1尺 ≈ 现代26厘米”的度量推测等);亦能分类多层次显现《三星堆数字》和《三星堆太阳历》等纹饰与内涵】;故而此文物的属性之一,又可称为科技文物。

        这一可移动的馆藏文物,其质地属青铜器。在功用分类方面,系能从形制上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形象与具体的对象。其文物功用的关键内涵,能通过解析形体语言与文物纹饰的奇异特色而逐步发掘出来。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文物,是作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物质遗存与文化载体。制作此文物,必为了一定的目的。该文物的任何一处部位,都有它的用途。该文物的功用,多表现在其形制与纹饰中。

        我们对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文物进行个性研究,首先是建立不同的认识模型,建构出青铜大立人文物实高260厘米(另有疑多余的2厘米、可用镶条等处理)、以代理“蜀十尺”高度作为鱼凫王朝通天彻地神器;而建立由该圭表之“表”的测日影功能、加上大立人环状双手可拟不同时节的刻度或一年中的不同时段,能完善通过测日影“以圭表去认识年的长度”之天文模型、如图74-3。共选择有六种方法:
        ①实验法,设青铜大立人文物为商代古蜀人使用一种奇特圭表天文仪器中的“表”,并辅以巨大双手模拟为该圭表配套的圭尺游标功能(如图56);②推理法,揭示该文物隐含有至少两组、比阿拉伯数字完整自然数系统要早两千年的古蜀国“象数”功能(如图53、54等,推测古蜀创造“象数”的目的、是为再创造古蜀国的三种太阳历法并建构出太阳历体系);③分析法,分析大立人文物与出土的青铜神坛及包含的两件青铜神兽,还有出土于一号坑双面线雕图案的玉边璋文物,皆属同一类“分别包含着能共同揭示三星堆文化存在《三星堆数字》和《三星堆太阳历》的文物群”;④假设法,由已在青铜大立人文物中能指认的至少四组象数数字、待证其如此存在的《三星堆数字》,早于世界阿拉伯自然数数字系统两千年;由已在青铜大立人文物中能指认的纹饰或图符,有三组以上由古蜀“古三历”之“13月历的每月28天、18月历的每月20天、10月历的每月36天”所具核心的数据,待证《三星堆太阳历》;⑤图象法,从大立人文物不同纹饰特征的表象中,寻觅开启大立人文物之神秘钥匙,去辨别各自的文化内涵;⑥数学方法,揭示青铜大立人文物表面隐匿着多组《三星堆数字》和四则运算的纹饰实质、是以传播古蜀《三星堆太阳历》体系为目的等等。

        以上六种方法中,最重要的是建立模型;因为模型法在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中,都能起着重要作用。模型法方便研究物理问题和探讨物理事物,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去进行简化描述,是一种采用理想化办法而创造有个性的研究新方法、能再现针对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文物这个“人”和相关事物本质的内在特性,去做好的一种简化模型——这就是本文或本书在研究中实践的模型学方法创新。

       “ 专业考古的学者与业余考古的爱好者,睁着眼睛看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的文物蕴含虽已三十余年,却仍然雾里看花、不知所以;难道如今在有了新视角、新钥匙之际,我们会不使用技术创新与思维创新,仍去保持旧方法去观察该文物的视角吗?”答案,既是否定的,亦需要简明地用数学统计,出示相关的数据。

        这项“基本统计”,至少包括四个方面:先归纳从该青铜大立人身躯中,如何解析出《三星堆数字》与《三星堆太阳历》两大谜底的谜面;再列举“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为何是鱼凫女王、是历法大师的身份之谜”,这是破译其对大立人长期存在“‘手崇拜’与‘脚神秘’行为之秘”的玄机所在。

        下面统计与研究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文物四个方面有关的、被列为同类发现的项目,必须有本书或本文的具体举证。凡非本文直接涉及的内容,基本上多会注明与其相关的另文名称;对于每项入选的发现项目,皆统一用阿拉伯数字编号、按序归类:

        一、三星堆文物共四组《三星堆数字》纹饰其一半多隐匿在青铜大立人的意象之中

        以下的分组,只适用于本文的特定范围内,不通用于本书关其它文章之中。

        (一)由连写、混写与反写等非常规方式混杂的“象数数字”构成不完整自然数第一数字符号组
[ 1 ]见图53“放大《三星堆出土青铜高台立人像观瞻小记》图案”,内有:A、B、C、D字母,依序表示如:A、“5与2”相连写成“”的象数数字连体字符(这二字符连写的结果,是表达象数“7”;其神秘的象数“7”与古夷女性的关联多)。B、“7与2”混写,成“”的象数数字(可能在反映这二数混写的结果是表达“9”);其神秘的象数“9”与古夷男性关联多,象数“9”的字符轮廓,像彝族成年男子头饰的“英雄结”。C、“3与7”相连写成“”,模拟10月历。D、“7与6”相连写成“”等象数数字连体形式(可能在反映这二数连写的结果是表达“13”、这与妇女月经历法在一年分13个月有关联)……

        [ 2 ]见图53,出现与“7”有关的象数数字纹饰最多(达四种),这些类似“7”的数字符号可按同体加反写,排列为成双的“ 或 ”异体图符;这似乎以“7”的纹饰表达着与妇女有关——这样的现象,与古夷人及今天在彝族妇女文化中存在崇拜数字“7”的习俗相一致。
 楼主| 发表于 2023-3-5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3-5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3-5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3-6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100,有细微笔误,须再次调整
 楼主| 发表于 2023-3-6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3-6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经都是创造成都平原上灿烂蜀文化的主人。

        作者钟年,2010年12月12日在《百度文库》发表《女性与数字“七”》文章中指出:民间神话传说中存在“七女型”母题,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的思维里,确曾认为数字“七”是女性所含有的一个基本要素;而流传至今的“七女型”故事,正是这种认识已沉积于后人潜意识层的一个有力证据。

        有人在《知乎》网上赞赏叶舒宪、田大宪合著《中国古代神秘数字》的留言,笔者有其共识:中国古代神秘数字是一份特殊的文化遗产。它寄寓着华夏文明原生的神话宇宙观,与本土的巫术和宗教有着不解之缘;它是早期众多社会模式话语的存在基础,成为“天人合一”观念的意义呈现;它既是华夏文明的产物,也与其他民族文化有着象征关联。然而,作为始自神话思维时代知识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秘数字的神话原型早已模糊,其依附性动因也更为隐晦。因而,从文化人类学视角探讨中国古代神秘数字的原始发生、深层结构与研究路径,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彝族女性崇拜“7”的证据,具有多样性:
   
        ①彝族,自信为女娲伏羲的后代。②相传女娲的本领,就是“一日七十化”。女娲用黄泥捏人,捏好后就放在太阳底下晒,要晒七七四十九天,泥人就会说活并活动了。③数字“7”,乃是古夷女性固有的特质之一。彝族英雄支格阿龙的母亲,是因身穿“七层衣裙(女性象征)”而接受神鹰在天上翱翔中落下三滴精血,穿透了在树下织布的彝族美女蒲嫫列依身穿的七层衣裙才受孕而生育了支格阿龙。④彝族在丧葬习俗方面:男或女死亡后,所穿的鞋底上要钻孔,男人的钻九个孔,女人的钻七个孔;为火化亡者而垒的柴堆,男人要九堆,女人要七堆。⑤青铜大立人是本书首次推测其人像本身是鱼凫女王,她戴双层高冠的赤足身高为182厘米,按古蜀国一尺26厘米计算,此女王正好身高七尺……

        据《百度百科·古彝族》介绍:古彝族,又称“古夷族”。古彝族主要包括今彝语支民族,在古代,是整个西南地区的主体民族。由于古彝族内部分化,形成了今西南地区各彝语支民族。彝族传说中,处在上古有12个王朝,其中11个“古夷族”王朝是母系王朝——正是由于母系王朝在“古夷族史”中的时代那么漫长,所以,才对自身崇拜能代表女性的象数字符“7”既格外关照,又特别凸现着象数“7”的功能。

        【鱼凫王朝是“古夷族”最后一个母系王朝,只有成都金沙遗址与十二桥遗址,属于从大凉山山地西侧美姑、昭觉一带山原丘陵区的父系夷人杜宇,迁徙来到成都平原;取代鱼凫王朝,所建政权的遗存。至于古蜀国最后的开明王朝,已由古蜀古夷人掌管的古蜀国,更替为由四川盆地东部及鄂西的外来巴人鱉灵掌权、共传十二世,统治古蜀国三百五十年。成都平原的古蜀开明王朝曾因水患三次迁都,一迁新都,二迁广都(今双流),三迁成都。成都商业街曾发现过开明王朝时期的蜀国王族的巴人船棺墓葬,就可想见当时人以船为家的生活习俗和水乡泽国的成都】 。
 楼主| 发表于 2023-3-6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3-6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3-7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