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玄龙门阵] 三星堆祭祀坑群鸟瞰图大致呈北斗遗迹与成都太阳神鸟金箔是可合为天文文物研究...[已转交]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不完整北斗坑位的鸟瞰图、缺瑶光星;疑是经巫术将鱼凫人秋祭(大暑-秋分)时北斗处于偏南的轮廓、改为供鱼凫王亡灵在阴间能见“倒置世界”的天象,即呈现鱼凫春祭(大寒-春分)时北斗处于偏北的轮廓。因三星堆地处310N,其北斗瑶光星在冬半年基本皆处在恒显圈外、从而不能被当地人所见。夏商的三星堆人乃在秋祭,可见到斗柄南指的“偏南星”北斗全景;但春祭时,却只能见到缺失瑶光星的北斗八星天象、即该鸟瞰图的轮廓。
三星堆祭祀区藏于地下的、不完整北斗九星鸟瞰图之北斗八星天象,并非此古建筑不小心出现的漏洞;反能以此天文遗迹、印证三星堆人在民间,有特别崇拜北斗和重视“偏南星”天象的民俗;故此遗址核心,留下“中兴(星)乡”与“南兴(星)镇”这两个天文名;能体现中国地名“约定俗成、名从主人”,早已融入在三星堆天文的优秀传统中。
读图25和26: ①缺失北斗第七颗瑶光星;②北斗七星之第五颗玉衡星(图中以“K4”表示),有些偏离对应于北斗七星中该星的位置;③“K6”的部分坑位,不正常越位,叠压在“K7”坑位中(推测是后来掩埋的时间相隔太、记不清位置了)。
中国将“三星堆八个祭祀坑群鸟瞰图”释为天象、并“像北斗轮廓”的第一人,是四川学者网名“蜀三少”;2021年4月,当三星堆祭祀坑群大发掘刚公布“三星堆八个祭祀坑群鸟瞰图”考古成果,“蜀三少”就制作出这方面抖音传播;视频虽不太准确,却珍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了中国天文考古的领军人物、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冯时的《中国天文考古学》。该书第97页介绍:巫是古代社会中沟通天地的人物,因而他的主要职务就应该是考察天象,这其实是使其具有某种“神性”的先决条件。换句话说,巫在先民社会中的地位的取得并进而巩固,并不在于他是否能够依靠自己的简单劳动成为部族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而取决于他在观象授时的活动中,通过寻找天象与人间祸福的某种联系而作出预言的正确程度。显然,对于生产季节的准确把握,对于天灾人祸的及时示警,在一个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早期社会是为先民迫切需要的,这使巫这样一种身怀特殊技能的特殊任务以及由这些特殊任务组成的特殊集团无可争议地成为部落的主宰和政治领袖;与此同时,早期天文学也就被动地顺随着他们这种以星占位目的的观象活动而缓慢地发展,甚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无法摆脱星占术的羁绊。
2、上古北斗九星经后来渐被淡化两颗后、才演绎为两千多年来所称的“北斗七星”
上古北斗,原本由九星组成,即以现认识的北斗七星为基础:在古老北斗“杓部(指斗柄的三颗星)”旁,还有相对较暗的两颗星;一为左辅星(称“洞明”)、一为右弼星(称“隐元”)。常态的北斗,为“七现二隐”的分布状况。因北斗七星是常现、古今皆有,即“七现”;而北斗中的辅星、弼星均不够明亮,各有一颗;其位置还不稳定,即“二隐”。
北斗的三个重要信息:①神州上古北斗,为九星。秦汉以来的北斗,以七星为主。②三星堆编太阳历,需用北斗辨寒暑,则8个祭祀坑群鸟瞰图是摹拟北斗的证据。③图25与图26,均是三星堆8个祭祀坑群鸟瞰而倒错的春祭图;但图28-1的北斗七星,不完整。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3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往后,还可看图38:在一号青铜神树共三节树干的节点中,各有一个太阳火焰纹的大托盘,以表示一个十月太阳历的一年;在每个托盘中,圴有5个艺术化、像“H字母(汉语读音:妑 [ pā ] ;汉字之义:拟‘古女子人名用字’)”的纹饰【此H字在彝文中,拟男祖,与汉字用途的性别相反】;以表示在一个十月太阳历的一年中,划分为五行或五季;即该火焰纹大托盘中每一个艺术化、像H字母的纹饰,就代表十月太阳历中的一个季节(含有两个太阳月、共72天)。
看图9青铜神坛:由“人界”部件中神人背部图案的五道火焰纹、既代表十月太阳历之五季的特写图案,火焰纹又都像“J”形。
看图12青铜神坛:在“天界”部件中,变化为由五个巫师,表示五季。
2、青铜太阳轮是十月太阳历原理展示仪并具有“五性”特点
青铜太阳轮作为十月太阳历的原理展示仪——请回看图10中图案与文字结合所表述的基本原理。
①悠久性:三星堆青铜太阳轮形器,是商代文物;距今三千多年的这件文物实证,将原由《彝族天文学史》与《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等著作曾引用作为十月历的物证,提前了约两千年。
②准确性:三星堆青铜太阳轮形器,既能以其圆周的 3600、代表 360 天,又能以圆周与五道芒纹交汇点的五个孔模拟另五天时间、之后与该圆周已代表的 360 天相加;构成 365 天,能拟一个平年的日期;还能在此基础上,以该圆中部凸起的一中心孔,模拟另一天后、再叠加在一个平年周期的 365 天之上,即构成一个闰年周期的 366 天(青铜太阳轮此五、六个圆孔所表现的五、六天时间,是作为“过年、过节日”而特殊安排,不从属任何月份)。
③独特性:三星堆青铜太阳轮形器仅利用其圆周与五道芒纹相交汇的一面图案,就能将十月太阳历一年分为“十月(以跨360圆弧为一月)与五季(以冬至日的历元为起点,分‘水、土、木、火、铜’五季,即以两月的跨度、为一季)”的综合历法涵义,清楚表达。
④适用性:青铜太阳轮形器现身三星堆,其文物用途能将十月太阳历的空间范围,从古蜀王者核心区所在的成都平原,将文化辖地向北扩展到古羌的地域(四川西北高原山区阿坝州和甘孜州等)、向南延伸到南夷或西南夷的地区(即今彝族后裔主要分布于云、贵、川、渝);其时空性,主要适用于先秦的广义巴蜀范围。
⑤科学性:此十月太阳历既有“平年与闰年”之分,又将相邻两月拟一季、为72天,则一月为36天;还有比“月”小的时间单位,是“旬与日”;用十二生肖排列一周、以12 天为一旬,由上、中、下三旬共 36 天,组成一太阳月的日期。














第二节   三星堆有“十月太阳历原理仪与功能仪”能支持几篇文章

(1)1982年《自然科学史研究》第1卷4期发表陈久金“论《夏小正》是十月太阳历”
因该文很长,现只摘录此文章中的七个标题及末段:
一、《夏小正》与《月令》季节差异的逐月分析  二、《夏小正》是一年为十个月的太阳历  三、《夏小正》的物候是十月历   四、十月历的旁证之一《管子·幼官篇》   五、十月历的旁证之二《诗·幽风·七月篇》  六、《夏小正》是彝族太阳历的前身   七、十月太阳历创始年代的讨论……
总之,十月太阳历大约是从伏羲时代至夏这段时期内形成的。这种历法一旦创立,便在夏羌民族中间牢固地扎下了根,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它是世界历法史上最早创制的历法之一,行用的时间也最长久,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评介:神话小说中的三皇,指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轩辕。民间传说中的三皇,指羲皇(伏羲)、娲皇(女娲)、农皇(神农)。伏羲与女娲同时代,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7000-5000年前。此文观点,略以为十月太阳历萌牙于六千年前左右,是可能的。
陈久金在四十年前于严重缺乏文物证据的前提下,主要以文献考古,就率先推论“《夏小正》是十月太阳历”。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三星堆文化的两个古蜀博物馆分别保存“‘十月太阳历原理展示仪(三星堆博物馆青铜太阳轮形器)’与‘十月太阳历功能演示仪(金沙博物馆太阳神鸟三维金箔)’”的价值,现既能以重大文物证据、支持陈久金,又能将“青铜太阳轮形器 + 太阳神鸟三维金箔”,作为已佚失三千多年、可能代表中国最早的太阳历之《夏历》(夏小正)的源头版本——如果说此证明价值能经考古求证与求实,就能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以“三星堆文化有多种十月太阳历文物证据,支持《夏历》源于三星堆”,可进一步支持“三星堆古都是中国夏都”的文物证据。】
(2)1983年《云南社会科学》第001期发表刘尧汉(彝),陈久金,卢央(彝) 合著“彝夏太阳历五千年——从彝族十月太阳历看《夏小正》原貌”
我们认为,根据对四川凉山地区彝族天文历法进行的调查和有关文献记载,可以借彝族十月太阳历恢复《夏小正》的原貌,即《夏小正》本是十月太阳历,而不是一年为十二个月的阴阳历。彝历和《夏小正》这两个十月太阳历同源于远古羌历,可称“彝夏太阳历”;它证明中华民族具有世界文明史上罕有的、历史悠久的科学历法……星回节和火把节本是十月太阳历的年节,但近代很多汉族学者大多误认为是一般的阴历今农历节日。这是科学史上的一件错案。【以下,只摘录该文章中的三个标题】
一、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二、《夏小正》是一年为十个月的太阳历……   三、彝族和夏代的十月太阳历同源于远古羌历……
【评介:此文在三十九年前仅以文献考古,就推论“《夏小正》是十月太阳历”。与我们揭示三星堆和金沙两遗址分别出土“‘十月太阳历原理演示仪(三星堆博物馆青铜太阳轮形器)’与‘十月太阳历功能展示仪(金沙博物馆太阳神鸟双面三维金箔)’”的文物价值,惊人契合;此文强调“彝族十月太阳历是由观察星象北斗柄的指向来划分严冬星回节和盛夏火把节,以此确定寒暑”的观点,也由三星堆祭祀坑群像北斗的鸟瞰图所证实。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冯时2010年11月出版了《中国天文考古学》
该书书名,被《百度百科》直接定义为:“冯时创立的天文考古领域的术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刘庆柱评价此书:“有着学科奠基性意义,同时也推进了中国考古学的重大课题——中国文明起源的深入研究。”
为试解三星堆祭祀坑群鸟瞰图被巫术主导,我们需分析巫文化理念:三星堆后继的巫师,将“大暑(火把节)-秋分(行秋祭)”斗柄南指的真实天象,作“倒错”设计筑三星堆8个祭祀坑鸟瞰图为“春分(行春祭)”;以北斗轮廓蓝图,实现斗柄反向1800而北指。
学《中国天文考古学》第17页,获启发:“天文学与其说是一切科学中最早诞生的学问,倒不如说是最早诞生的宗教。早起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无知,恐怕没有什么能比日月星辰在天地间的游移更令人不可思议。这种对于宇宙的神秘理解显然是先民们自觉地将某种奇异天象与人间福祸加以联系,并努力在星辰之间寻觅人事沧桑的答案的原因。因此,天文学从一开始,其实只是作为星占术而为人类服务。这种原因的天文观相对与科学的天文观当然十分落后,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落后的天文观不能与一种先进的天文观测水平相并存。事实恰恰相反,正是这种人类对于天宇崇拜的落后的敬天心理,才最终促进我们的先人虔诚地考察天象而不敢有所疏失,中国古代天文学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孕育并发展起来。”
结合前文(2),在“一、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强调“彝族十月太阳历是由观察星象北斗柄的指向来划分严冬星回节和盛夏火把节,以此确定寒暑的。”
识此习俗,按《华阳国志》“蜀曰邛皆夷种”理解:三星堆与金沙的古蜀人,有可能将中国上古“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以拜北斗的心理去建构三星堆祭祀坑群,去掩埋王者祭祀物;再以巫术将当地秋祭“像北斗九星轮廓”的星图,倒错出符合三星堆春祭在当地昏线时(20时)、只能看见“北斗八星(缺看不见的瑶光星)轮廓”的祭祀坑群鸟瞰图。
因古蜀与古夷同为“夷种”,能同时依靠识别北斗等天象判别寒暑;既共创了不同阶段的十月太阳历,又在严冬有过星回节(过夷历年及春祭)、在盛夏有过火把节(庆丰收及秋祭)的习俗;更特别崇拜大暑-秋分时斗柄南指或偏南指时的北斗星神。
三星堆地处北纬300,不能按民用或天文用的昏线时看到大寒的北斗瑶光星,看不到完整的斗柄北指;所以,三星堆核心遗址区的地名“南兴(星)”、只能针对“南星(‘强调对北斗斗柄南指与偏南指的大暑-秋分’天象)”而谐音,却不能起一个“北兴(星)”地名、去谐音“北星(即北斗斗柄北指与偏北指的大寒-春分)天象”。
因在三星堆,永远看不到大寒日昏线时斗柄北指的瑶光星(如图28-1);却可在大暑-秋分昏线时,能看到斗柄西南指的瑶光星及整个完整的北斗轮廓。
上古巫术为维护王朝利益而描述的天象,常有“倒错”的表达。特别是三星堆人感恩依靠北斗天文钟辨别寒暑的季节更替,编制了完善的太阳历、有利生产与生活,使三星堆社会长期繁荣;故在世世代代的后裔(长达千年)中养成虔诚心理,对北斗星象顶礼膜拜。
当为祭奠某王者仙逝,便有将某王者生前使用的祭品摧毁后,按“事死如事生、将祭祀物掩埋坑拼出北斗轮廓;再倒错掩埋地下、分布于阴间去再现其祭奠”的形式而设计。如此这般建设其祭祀坑群约持续一两百年,在三星堆遗址核心区南兴(星)古地,将“北斗九星秋分轮廓”的倒错天象、布局成该地8个祭祀坑群(仅漏掉瑶光星坑位等)的遗迹。
三星堆祭祀坑群鸟瞰图因位于“偏南星(兴)”区域,其理应反映斗柄南指的大暑或秋分时偏南指之“南星(偏西南星)”的天象轮廓;结果掘出的鸟瞰图,却呈现斗柄偏北指春分时的“北星”轮廓。因在三星堆春分昏线时观测完整北斗是不可能的——斗柄末端的瑶光星已在地平线下、位于恒隐圈【赤纬-(90°-φ) 叫做该地区的“恒隐圈”】而看不见;故只宜以大暑-秋分昏线时北斗呈南星或偏南星时、当整个北斗星十分突出而明显皆在“恒显圈”内,才为适宜观测的北斗(九星)天象!
现掘出三星堆祭祀坑群的鸟瞰图,不是应有“南星(西南星)”的轮廓、而是像图25所反向的“北星(偏北星)”轮廓;这正是三星堆祭祀坑群经巫术主导后,将人间所见大暑-秋分昏线斗柄偏南指的天象、倒错为祭祀坑群所筑“春分时阴间斗柄偏北指”的北斗轮廓:即是“三星堆8个祭祀坑群鸟瞰图、呈现大寒-春分昏线时北斗八星轮廓”特征的渊源。
【评介:冯时在此书第60页,对中国天文考古学做出定义:从宇宙浑沌不分到四时诞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梦梦墨墨,盲章弼弼”,这是宇宙浑沌无际的状态;其后伏羲、女娲分立天地,禹、契戡划天地,终使地平天成,这是天地的开辟;天地分立自有阴阳之别、而万物之化育也为阴阳之协和,这是阴阳的形成;最后四神定立四时,完成了创造世界的第一步工作。这一创世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礼记·礼运》:“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淮南子·天文训》:“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太一借喻天地未分之浑沌元气,这也正是作者所认为宇宙的原始。】
现将前面(1)“十月太阳历的形成,始于六千年前左右”和(2)“彝夏太阳历五千年”两种推测的时间相结合,可回溯中国的六大历法:古蜀与夏代十月太阳历→中原商代阴阳历→西汉《太初历》→清代《时宪历》→辛亥革命引入世界公历→当代《中国天文年历》。
梳理六大历法时间轴:第一阶段,人类经历旧石器时期所不解宇宙浑沌无际的漫长状态。第二阶段,始于六千年前左右有了伏羲、女娲开天辟地。第三阶段,以夏商周三代为上古的重要时段,即夏代产生正规的太阳历与周代官方仍部分使用太阳历、而商代则在中原改太阳历为阴阳历、周代时太阳历大衰、阴阳历渐盛。第四阶段,秦汉之际,太阳历适用范围极大缩小,阴阳历经西汉《太初历》问世后,长盛不衰。第五阶段,始于清代对《太初历》改良为《时宪历》。第六阶段,将世界公历引入为新历而成为中国的主要历法,原阴阳历改称旧历;旧历在现代,再更新为《紫金历》并定型于《中国天文年历》……残破的古蜀太阳历已碎化,仅有极少基因片段、存留在神州西南山区民间的零星记忆中。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3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3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闻三星堆天文古国恭敬北斗的习俗而“于无声处听惊雷”

三星堆遗址考古于2021年4月,公布了“8个祭祀坑群鸟瞰图”遗迹的发现。这是个什么性质的考古结论或成果?一年多过去了,皆无后续的解释;似乎进入知识的盲区了?
本文既基本支持蜀三少首评该鸟瞰图像北斗轮廓的抖音,更要评议三星堆发现“8个祭祀坑群鸟瞰图”,是三千多至近四千年前记录到三星堆有不完整北斗九星天象的天文遗迹。
该祭祀坑群重现于世的天文信息,表面上是夏商背景,可“摹拟三星堆地面在大寒时节民用昏线后的20点(像图28-1)所见北斗轮廓(人们习惯在此时观察北斗群星)”;实际上,疑是被巫术在商末约用两百年、将当地大暑时节晚20点(像图28-2)昏线时的“北斗九星图”轮廓进行倒错,即将“斗柄南指、天下皆夏”之秋祭的北斗九星轮廓(三星堆人以当地庆祝丰收的秋祭最为隆重)反转,变更为“8个祭祀坑群春祭鸟瞰图”;铸成服务已逝鱼凫女王之亡灵在阴间、仍能按旧传统享用被倒错秋祭丰收天象而续受北斗星神庇佑。
  北半球人们在夜空中最常见的群星,是北斗;耀眼而巨大的北斗轮廓,既孕育出中国人最早的星宿信仰,又传至现代仍流行着“抬头望见北斗星”这类脍炙人口的词语、让人津津乐道,表达着人们对北斗群星感到格外亲切。数千年来,北斗有多种名称,似乎以“北斗七星”最著名,又让人崇敬秋祭的北斗星神。笔者查找现代连续出土的古北斗遗迹,似乎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讨论素材:北斗七星在上古,还有更为神奇的“北斗九星”之称?
这是真的吗?
沿着这样的思路,有必要从历史角度,大致去梳理中国古人在认识北斗群星的主要历程。
一、近万年前以来中国北斗遗迹与文物演绎的基本线路
舞文弄墨的文化人给北斗取了各种各样的名称,流下了许多优美遗迹与神奇的文物。

1、距今一万年前的内蒙古翁牛特旗白庙子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一块砂岩黑石;南北长310厘米,形如巨薯,经雨水冲洗后,显露出北斗七星及一些奇异图形的岩画(图34)。它为验证天体演化、推测古代北斗七星的变化轨迹提供了珍贵史料。
这块巨薯形岩画石的朝天一面,有清晰可见凿磨出的19颗星体:北斗七星图在岩石面北部,岩画上北斗七星的总长度为119厘米,最大星穴直径6厘米、深度5厘米;每颗星体形状似倒放的馒头,外大、内小,星体表面圆润、光滑,并有自然色包浆。根据天文学家测出的十万年前星体的变化轨迹,考古学家推断出岩画北斗七星属一万年前的北斗形态。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3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3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3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拟从冬至-夏至的春半年,北斗七星魁部开口向下向北为主,以6月星斗图为典型);青铜大立人底座拟的小斗图腾开口方向,即如此】。
读图34的部分图解提示:左图的北斗七星,在以北极星为中心的星空中,存在天然的周日视运动;能指示一夜数小时其北斗图形空间位置的逆时针向变化趋势,又在连续一月中具有图象变化不大的特点,兼有“天象时钟”用途。右图的北斗七星,在以北极星为中心的星空中,存在天然的周年视运动;因能显现一地观察北斗图形每月空间位置按逆时针向变化,体现着夷人隐士鹖冠子所作“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年变化规律。此两种规律,表明北斗有“天象日历·年历”之不同用途。注意,观察北斗七星周年的视运动,应按昏中星观测法(每天黄昏天黑后正南方向上、即上中天的星座,这就是所谓的“昏中星观测”;时间,大致是当地地方时晚上8~9点)。
以观察右图北斗七星视运动与年的关系为例:古人观察到北斗七星在“年的时钟”钟面上要返回到原有相同位置上的时间,会每天有所提早,一个月约提早一个时辰。如果在同一地点不同日期的相同时辰去观察北方星空,就可以通过所认识北斗七星空间位置的规律性移动去判断时节变迁,从而能把这样的变迁顺序当作“月历”使用;如果在同一地点相同时辰的星空中又见到北斗七星空间位置出现复原了,其经历则为一个“年历”的更新。

4、目前国内考古发掘出的最早的“北斗九星”的两处遗迹都在郑州
据《探寻“河洛古国”之二——北斗九星》2020年7月9日报道:河南省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0年5月,公布了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在“河洛古国”,既发现了用九个陶罐模拟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回见图27中的右图),又有郑州青台遗址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见图37)。
《河图》中有“黄帝治,景星见于北斗也”的记载,这一北斗九星遗迹的发现以及其他考古学、文献学的证据表明,仰韶时代有可能呼应的是中国历史上的黄帝时代。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3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3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5、三星堆“8个祭祀坑群鸟瞰图”疑按巫术修筑大寒时节不完整的北斗九星天文图
新发现三星堆“8个祭祀坑群鸟瞰图”的意义,呈现来自夏商时期在三星堆遗址留下的天文遗迹。此“8个祭祀坑群鸟瞰图”客观存在所反映的天文信息,是一种历史事实,约来自距今四千多至三千多年前;它很可能是对5000多年前在河南郑州“河洛古国”遗址修筑有两处北斗九星遗迹或相关天文图案的后继者,而不是在三星堆由鱼凫人独立原创的天文信息。可惜,或因鱼凫后裔的天文技能在三星堆王朝后期衰退,便中断了后续传播而成谜。
这个反映“8个祭祀坑群鸟瞰图”的建筑群遗迹,是由鱼凫后人在商末按巫术意念、持续用了前后约两百年,才特意建构出不完整北斗九星轮廓;即只能表现为“8个祭祀坑群鸟瞰图”(此时北斗七星之第七颗瑶光星在大寒时节昏线时刻、被人们在进行习惯性观察时,正处于地平线以下;故而在一段时辰内,会导致让人看不见完整的北斗七星或北斗九星)。
本文做这样的推测,似乎对三星堆天文古国来说,出现了以往就缺乏记录下鱼凫人的天文知识盲区:①“北斗七星”疑有曾用名为“北斗九星”,鱼凫人在夏商之际,有可能学习了从黄河文明传来“河洛古国”遗址原创“北斗九星”的知识;②三星堆“8个祭祀坑群鸟瞰图”的基础,疑来自对当地丰收受北斗九星庇佑之秋祭图案的不完整反转图(即按大寒时节在三星堆昏线时刻因看不到北斗瑶光星,只能按不完整北斗八星轮廓而设计);③鱼凫人借用“北斗九星”的知识,并非完全照搬;譬如对于北斗七星的两颗辅星和弼星,在河洛古国遗址原创“北斗九星”的星图中,是分别从属玉衡星和开阳星各一颗;而在三星堆“8个祭祀坑群鸟瞰图”中,这两颗辅星和弼星、是全部依附于第三颗天玑星的。

6、湖北随县战国早期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漆箱上有彩绘的北斗天象图
一九七八年夏,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一战国时期的古墓,称为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又有人称为曾侯乙墓。墓内随葬品有乐器、青铜礼器、金器、玉器、木器、竹器和竹简等,共七千多件。在这众多的随葬品中,有一木箱,箱呈长方形通,长82.8厘米,宽47厘米,通高44.8厘米,内髹红漆,外以黑漆为底色,加施红彩。彩绘的内容是:盖面正中朱书一篆文的大“斗”字,环绕“斗”字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二十八宿名称,并与《史记·天官书》的二十八宿名称基本相同……这件衣箱是我国迄今发现记有二十八宿全部名称、并以之与北斗和四象相配的最早的天文实物资料,说明我国至少在战国早期就已形成二十八宿体系。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3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3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3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   梳理三星堆遗址与博物馆有十大天文资源而领衔于神州

本书前文,已简介光明日报2020年05月08日《河南郑州巩义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考古获重大发现 揭开五千年前“河洛古国”神秘面纱》的报道;显现为“河洛天文古国”,
就在揭开五千年前“河洛天文古国”面纱的2020年,三星堆遗址因新发现六个祭祀坑并与原两祭祀坑合构,其8个祭祀坑群鸟瞰图于次年公布,似有重大天文信息;却阴错阳差被忽视至今。2021年春分时段,三星堆祭祀坑群大发掘并进行央视连续直播;三星堆遗址核心区所展现“8个祭祀坑群鸟瞰图”,被网名“蜀三少”的学者率先识别为“北斗轮廓”。
三星堆祭祀坑群呈“北斗轮廓”鸟瞰图,经笔者一年多综合解析,初步推测这是经巫术将三星堆当地秋分时段在世间所见北斗斗魁开口向下的轮廓【查图31、疑是该鸟瞰图所在地关联被称“南兴(星)”乡土天文地名(以怀念战国夷人隐士鹖冠子天文名著《鹖冠子》“斗柄指南、天下皆夏”天文名句)】的出处,被倒错在地下为阴间三星堆春分时段所见北斗斗魁开口向上的轮廓(回查图29);以怀念三星堆天文古国人间秋祭典礼、转化为在阴间进行反向的春祭方式(以掩埋被损祭祀物而春祭),持续着对鱼凫先王的纪念。对此我们指出:在三星堆遗址三大堆黄土堆与废弃器物掩埋坑约2平方千米的核心区,储藏有众多奇葩级天文资源与太阳历相关的同源性、渐成体系;成为震古烁今的“文物三星”.
一、已梳理出三星堆遗址与三星堆博物馆的十大古老天文资源
①三星堆一号青铜神树之龙身人手中,有属夏商时期的“三星”图案,疑是三星堆遗址存留最早成型的“三星”图腾标记【另有唯一的鸟形金箔以尾部饰三星,有青铜神树上青铜鸟头冠三星与尾饰三星,有青铜鸟的背饰三星……三星堆文物中的“三星图案”很多】。
②三星堆的三个巨大黄土堆,非旧人所言“三星堆城墙(不符合夏商时期城墙的形制等)”?本书,疑此是巫术在夏商特别用于标识鱼凫古都有重大“三星”祭祀区的指向标。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3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