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绝对正统的时刻
1.师出有道
前面洋洋洒洒已数十万言,但纵观下来居然竟都是些旁门歪史,如此写下去,怕真的不合时宜,让观者嗤鼻嘿!“这‘玩意’他的‘正业’到底是个干什么的呢?”,有心者怕要枉费时间去研究一番了。所以哪怕做半点点缀,也要挖空心思,填塞些一本正经的“正史”,权作为正视听之说吧。
其实,我还是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写过入党申请书了,我曾为学习黄继光立下过顶天立地的誓言,为那本“欧阳海之歌”,我写完了一大本咄咄铿锵的笔记,雷锋王杰刘英俊一直是我的楷模,但那毕竟是一个令全国人民癫狂的年月。
经过历年的磨难,成熟不少,处事更加干练,但党多年的教诲仍是思想上抹不去的烙痕。当然若要为这一切正本清源,总结起来,那还是留在心底里对知识求知若渴的原始潜流。
是我揭开了文革后西昌一中《第二课堂》的历史。
在恢复高考后的一片“复旧”的读书声中,在大学“离开”了学子10年之后,我开始常规上课的第一年,从物理教学的试验中,我开始知道了,孩子们也是需要“另类”知识的补充的。
那时候物理实验设备特别缺乏。文革的浩劫,使许多设备都残缺断代,特别是那涉及些电子的、无线电新学科的。当然对我更有吸引力的还是那些遥控光控声控设备,这些是一个中学物理教员所必需的,特别于我更情有独衷。
缘由还是,1982年我参加了凉山州组织的一个“全州中学自制教具展览会”的工作,当然,我代表的是“西昌一中”。才参加工作的我无意的把“读书的学生”与“动手的学生”联系在了一起。
那些现在已不值一提的“麦克斯韦滚摆”、“自由落体玻璃圆筒”、“潜望镜”等等,是我带领初二的学生连夜赶制出来的,我还带领他们制作了收音机教学演示板,无线电发射接受装置,我们制作了当时很引人“触目”的无线电对讲机,遥控模型等等。引起了展览会的震动,展览大厅大门自动“欢迎光临”的光电电子显示牌就是我的杰作(现在的二小教室),现在虽然谈不上惊奇,毕竟是1982年呀,那时黑白电视都不普及呢!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