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成绩,家长必须走的二条捷径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许多家有考生的家长往往感到心急火燎、忐忑不安,尤其是关于孩子的学习成绩问题。例如:
有个家长曾经对我说过他的感受,他的孩子马上就要中考,可是成绩一直不好,他很着急,想帮忙却不知道从何下手。
另一个家长说,他的孩子成绩在班级中等,现在开始知道学习了,自制力提高了不少,但是成绩提高得不多,想帮孩子,却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让孩子的成绩快速提高。
其实,不单是家长,这些9年级的孩子心里也很焦急。每到新学期开学后,常常有孩子来找我:
不少孩子问:“7-8年级成绩不好,中考是不是就没有希望赶上来了?”
有的孩子说:“初中前两年玩兴太大,基本上都没有好好学习,现在想在最后一年时间里加把劲儿,争取中考取得好成绩。有没有什么快速提高成绩的捷径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起了一些家长的做法,通过以下两个案例我们来看一看:
张薇薇,我曾教过的一个女孩,7-8年级时成绩不错,学习的劲头也挺足,可自从进入9年级以后,成绩一直不停地下降,以致中考时名落孙山。原来,她的父母给她买了很多的辅导书,她每天都投入到无休止的题海战术中,久而久之,精神变得疲劳起来,许多负面情绪也随之而生,一看到题就反胃。
李毅,也是我的一个学生,思维非常活跃,解题速度比一般孩子要快很多,在我看来,进重点高中十拿九稳,可出人意料的是,他最后只考上一所普通高中。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看到他解题很有天分,他的父母就让他放弃简单题、中等题,专攻难题,而由于接触的题目太难,孩子因解答不出来而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进而影响了整个中考冲刺阶段的效果,所以家长要重视心理学上的“成败效应”对孩子学习信心的影响。
看,这就是家长做法不当的结果!诚然,每一个做家长的,都希望孩子能够在成绩上实现飞跃,进入好的高中学习,但家长不能盲目地寄希望于题海或攻难题,现阶段采用这种方式,无疑是在揠苗助长。
因此,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家长们一定要引起注意,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好的方法才能起到帮助的作用,那么,家长应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呢?我认为,有以下二条捷径可以走:陪孩子选一两本好的练习册;帮助孩子找出知识漏洞。
接下来,我就这二条捷径做具体说明。
方法一:陪孩子选一两本好的练习册
每当有孩子家长来找我咨询如何提高孩子成绩,我都会给他们提这样一个建议:陪孩子选一两本好的练习册。
有的家长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不给孩子多买几本练习册呢?事实上,作为一名老师,我很反对家长这样做。孩子得做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让孩子搞题海战术。我曾对那些在题海中遨游的孩子进行过研究,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同学遨游得并不是那么畅快,“陷人题海,不能自拔”的不在少数。
总而言之,要提高成绩,得让孩子做题,但不能做得太多,最合理的做法就是做一两本练习册即可。
一位家长曾很高兴地跟我分享他的教育成果:
我上学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经验,每科目买一本精品练习册,就一本,把这一本做通了,所有类型的题也就都会了。后来我有了孩子,就把这种方法传授给了孩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孩子的成绩提升得很快。
家长们不妨也借鉴这位家长的做法,陪孩子选一两本好的练习册,让他完成上面的题并且吃透它,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的成绩正向前逐步迈进。
提到好的练习册,很多家长肯定会皱着眉头说:“什么样的练习册才算好呢?”
家长在选择的时候,可以按照这样的标准来选择:一般说来,判定一本习题集是否全面,应该看它是否涵盖了难、中、易三种类型题。如果习题集中的题目都很简单,那么提高的速度就会很慢;如果都是中等难度的题,则无法拔高;如果全是难题,则很不实际。所以,一本练习册必须涵盖了难、中、易三种类型的题,才能算得上是好的练习册。
“练习册选好了,那该怎么吃透它呢?”可能家长接下来又要问这个问题了。
吃透一本练习册,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至少要经过以下两个过程。首先,第一次做的时候要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解决,解决不了或者是解决不好,都会影响考试发挥。其次,要吃透这个题目,这个过程最重要,说的简单些,就是要做总结归纳,总结归纳做好了,才能做一道会一类。一般孩子做总结归纳的能力都有限,家长能帮着做的也不多,那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我曾经遇到了一位家长,她很轻松的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有一个家长介绍了他的成功经验:现在平板电脑很流行,儿子班里很多同学都有了。儿子吵着也要一个,但是这位家长给孩子买平板时留了个心眼,买了一个乐辅通辅导王的定制平板,它不只是能上网,孩子有什么不会做的题目可以随时问,问题解决了以后还能针对这类题目做总结,其实它真正的身份是一位智能家教。儿子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个智能家教,期末考试的时候数学考了他们班第一,全家都很高兴。
关于好练习册的选择,针对9年级学生,还有一个不错的选择,那就是中考真题。
在这里,就拿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来说明这个问题吧。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头脑还算聪明,但是却没把这种聪明用在正处。初中前两年,我几乎是玩过来的,学习成绩一直中等。升入9年级后,我开始用功了,然而我却发现,如果我按照同学们平时学习的方法,要想冲刺重点高中几率很小。于是,我去请教我的班主任,看可不可以走捷径,班主任就建议我多做几套与中考有关的真题。
我把近几年的中考试卷都搜集过来,认认真真、反反复复做了好多遍,直至烂熟于心。
凭借这种方法,我当年如愿地考上了重点高中。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对于9年级学生,在所有各考资料中,真题的重要性位居第一位。只有重视历年真题,认认真真地解答每一道真题,方能尽快地熟悉其命题规律,培养良好的解题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解题技巧。
方法二:帮助孩子找出知识漏洞
家长帮助孩子找出知识漏洞,是提高孩子成绩的又一条捷径。然而,很多家长往往忽视了这个步骤的重要性。在平时,我发现相当多的家长在用错误的方式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关注。
对待作业,家长只会问孩子一句“作业做完了没有”,听到孩子回答“做完了”就再也不管了。对待考试,家长表现为只看得分,不看丢分,孩子考得不错给予孩子表扬,孩子考得不理想就把孩子训一顿,至于孩子为什么丢分,这从来就不在家长关注的范围内。
作业和考试是为什么?是为了查找孩子在某一阶段学习中的不足。做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平时检验,考试是对所学知识的阶段性检验,如果家长只知道让孩子学而不知道查,那么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哪里存在不足,也就不知道从哪里进行补救,这样怎能谈得上取得好成绩。
我就曾经拿成绩不太好的孩子的试卷做过研究,发现孩子之所以成绩一直得不到提升,往往是因为前面犯过的错误后面还接着犯,一错再错。
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叫孩子学而不知道帮他查,要形成一种新的关注方式――及时帮助孩子找出知识漏洞,补上短板,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木桶效应”。
孟桐是我教过的一个孩子,初中3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拔尖,最后以状元身份进人市重点中学学习。在我请 孟桐回学校给学弟学妹们分享学习经验时,他是这样说的:
我能取得优异成绩,这与父母对我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他们很重视我的学习,但却从来不去刻意关注我的分数,他们在意的是我常常出错的地方。每次作业发下来,他们都要认真看一遍,不看打钩的地方,而是看那些打了叉的,试卷也同样如此。他们经常对我说:“你出错了,就说明你在这一方面还存在漏洞,需要弥补。”
这真是一对用心的父母,他们的做法,能够使孩子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及时纠正。这样一来,孩子在日常学习中偶尔出现的小错误就被克服在了“本环节”之中,也避免了日常小错误因长时间积累而酿成大错。因此,作为家长,在孩子平时的学习中,务必要帮助孩子找出知识漏洞,并及时进行弥补,这样做才能真正做到未雨绸缪,杜绝失败。
九年级的孩子正值青春期,作为家长,不仅要面对春期孩子的逆反,还要处理好孩子的学习,可以根据文章“青春期孩子发展特点及对策”【330楼】中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及家庭教育原则,针对孩子的问题,关键是要合理设计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案和度过青春期的教育方案,这样就一定会让孩子在青春期中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同步提升。
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家长能在关键时候助孩子一臂之力,让孩子收获一个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