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原创]康巴美景甲天下(下篇)
《康巴游踪》
第三十章 贾文明旅游记(二)
当大官也有难处 活说贾文明从跑马山的回忆中醒悟过来,汽车已爬到折多塘。折多塘--1956年康定大地震的震中,离城十三公里,那次地震康定城山墙崩毁,门楼倒塌,一片狼籍,所幸是白天,人员伤亡不大。地震使折多塘山体横移开裂,留下长长一道地缝,至今清晰在目,又勾起了贾文明对道孚大地震的回忆。 八十年代初,寒冬腊月,临近春节,五更时分,惨烈的大地震突袭了道孚县,震中麻孜乡菜子坡几被夷为平地,几公里外的县城,顿时尘烟滚滚,房倒屋倾,哭爹喊娘,一片混乱……。解放军五十军一个师的将士在副军长白泉同志的率领下,昼夜兼程奔赴灾区,抢险救灾。中央、省、州、临近县各行各业各部门纷纷向灾区进发,救民于水火。 地震威力巨大,瞬间将县委礼堂门前两根怀抱粗的罗马式水泥立柱,被扭成了像天津大麻花,两个巨大础石旋转了270度后还翻了个底朝天,重新承戴欲坠的大厦,真是奇迹。 震中死伤严重,遗体全部停放在一所学校的教室里用课卓拼搭的台上,用白布幔罩着,专人看守,交接班都得清点。一夜过去,第二天早晨清点时,发现104个遗体只有103个,少了一个。原来有位在震中假死,半夜被冻醒,悄悄溜了号,虚惊一埸。 救灾中最被灾民误解的是地震工作人员,每到一处,就遭破口大骂:“干饭吃到爪哇国去了,震前不预报,死了人了才假惺惺地跑来问这向那,滚!”地震工作者只好癞蛤蟆掉潲桶,忍气吞酸,谁叫自已手艺不精呢!当地干部多方劝说,局面才稍有好转,冷嘲热讽时有发生。 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群众十分牵挂,专门派副总理杨静仁同志到道孚慰问。杨副总理本在病中,加上冰冻严寒,高原反应,周身浮肿,脸色卡白,咳嗽不断,还喘着粗气,穿着军大衣,戴着海虎线防寒帽,一边打针吃药,一边拖着病体,察看灾情,慰问灾民,看望救灾抢险官兵、干部群众,细心听取汇报,指挥救灾,还不时处理机要电话……贾文明一直尾随在后,此情此景,心中阵阵发酸,得出了“当大官也有难处”的结论。 到了腊月三十下午,杨副总理坐阵指挥部,下午六点半前,知道解放军官兵和干部已向受灾的家家户户送去了猪肉、白面、大米、蔬菜,包上了饺子和鲜肉大包,才用军线电话向北京报告:道孚灾区群众家家都在除夕夜吃上了饺子……。晚七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发了此则新闻,杨副总理与身边工作人员一道听完新闻,才起身告别,返回北京。
道孚的图两张
给大佬官顶起!
忠实的贴友,呵呵
第三十一章 贾文明旅游记(三)
向往雄鹰
汽车哼着猪八戒回高家庄的“嗡嗡”歌,屁巅屁巅地在折多山上爬着。太阳像吃了蜂蜜屎的顽童,笑烂了的柿子脸望着贾文明。过了二台子,离山顶不远了,贾文明的“蒙太奇”思维从道孚地震现场扯回到康定机埸。提到康定机埸,心酸苦楚,他自个唱了当年的革命歌曲“不忘阶级苦”:天上布满星,月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申,万恶的国民党,为什么把机埸整?弄得今天有苦也难倾!……这是当年筹建机埸的几爷子走投无路时改编的解闷唱曲。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与美国大鼻子联手开辟“驼峰航线”,在康定城南稻子坝(现康中校)、新都桥营官寨、甘孜县、理塘县等地修筑了简易机场,其中稻子坝、营官寨起降过C--139型运输机,有一架飞机从营官寨起飞不久,撞上了贡嘎山,机毁人亡。解放后,营官、甘孜两机场为空军保留机埸(军产)。 1991年11月7日,在原省政协副主席杨岑多吉的领军下,在省宇航协会的支持下,原国家航天工业部同意用哈飞制造的运--12飞机,试飞营官寨空军保留机场。经过简易平整,飞机从成都黄田坝机埸起飞,经雅安、天全、泸定、康定,在新都桥降落。那天,新都桥人山人海,个个穿着节日的盛装,喜挂眉梢,手捧哈达,隆重迎接共和国第一架飞机降落康区。运--12平稳降落,现场总指挥原州政府副州长胡克礼(藏族)率地方党政军民代表向试飞人员敬献了洁白的哈达,飞机把二十多名官员重新载上兰天,兜了几圈后降落,又把农牧民代表载上兰天……直到傍晚才返回成都。至此,康定机埸的筹建工作拉开了序幕。一晃16年过去了,小小一个机埸,打了两个“八年抗战”,好在明年五一就要通航了,16年的路程,走得太崎岖,个中酸甜苦辣只有当事人能够体味!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披露几件,民族地区要成功地办件事,真不容易。 试飞成功后引起了各个层面的关注,甘孜州政府也顺势成立了“康定新都桥机埸筹建指挥部”,首长挂帅,下设“筹建办”,专门负责各项筹建工作,一时沸沸扬扬,还像那挡子事,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天宝,中央统战部长蒋民宽,川航副总刘长夏(巴塘人)……主动当起了顾问,中央、省也频频摇起了橄榄枝。好事多磨,怀疑的,反对的,泼冷水的大有人在。特别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一篇修建康定机场的文章后,国外敌对势力蠢蠢欲动,特别是达赖“藏独”,公开用藏语广播反对建设。省内一位大人先生在省委党校讲活说:“康定要修机场,做梦!15年后有没有戏,还难说”。当机埸埸址选在折多山西侧斯汀措时,又有人说:“平地方不修,跑到岩羊住的地方修,一群疯子”!当预可研获得通过,确定机场名称时,又是一场攻坚战,按规定机场名称一般是地区冠地名,如成都--双流机场。康定的机场应该叫“康定--斯汀措机场”,考虑到藏语“斯汀措”是“阴山下的海子”的意思,不吉利,决心抛弃,借用“康定情歌”的名声,定名“康定机埸”,层层申请上报,国家民航总局最终认可了不冠地名,就叫《康定机场》。进入可研立项时,建设经费成了拦路虎。时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想了许多办法,如效仿邦达机场,从国家预算的年未节余中扣出一块给康定机埸,或向南方募一点,中央财政补一点,民航拿一点来解决资金问题,但一人难推万人船,体制限制了……(待续)
8错8错,很漂亮哦
谢谢!这些照片是前天到康定最远的乡--吉居出差路上拍摄的,该乡离县城200公里左右,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刚通车不久,有30公里路是去年才修的,仅能通过越野小车。下一步该乡将是雅砻江开发的重点区域。
相信将有许多人或因工作或因旅游来到她的怀抱。期盼着......
图片作者“我”
山村“春熙路”
群山巍峨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trl + Enter 发送] 在APP内通知他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