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原创]亲历青川地震灾难和人间真爱---------不断上传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突击锐势不减
2008年06月16日07:32
 来源:解放军报   

    6月15日下午,当中央军委授予成都军区某陆航团荣誉称号命名大会召开之际,位于青川县的几支救灾部队正以英勇无畏的精神劈石开路,组织数千群众从深山老林向安全地带转移,而位于北川的另一支救灾部队则组织一支送粮队,翻过高山,给缺少食品的群众送去粮油。
 
 
更多的救灾部队则在震区为群众搭建帐篷和简易房屋,清理废墟,爆破危楼,搞好卫生防疫。

  救灾如同打仗。救灾部队的这些战斗不像在大地震之初,争分夺秒从废墟中救生那样创造奇迹;也不像在第一时间挺进震中,抢险排危那么战功赫赫;更没有被电视直播,将英雄传之天下的殊荣美谈,但它和抗震之初一样,打的仍然是急中央之所急,办受灾群众之所需的漂亮仗。救灾部队将士表现出的仍然是一往无前的突击精神。

  以解救受困群众为标志,抗震救灾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但是安置受灾群众和灾后重建却是困难重重,任重道远。抗震救灾进入的就是当前这样一个阶段。形势仍然严峻,任务十分繁重,是当前的现实。仅灾区道路这一项来说,我们近日上北川、去彭州仍有很多乡镇公路不通。数十个乡村被称为“生命孤岛”,救灾部队和群众靠直升机空投食品保障。“一把刀”、“老虎嘴”这些全国人民知晓的公路“瓶颈”,经常是“雨落泥石滚,一日三不通”,救灾部队随时都要拉上去排除障碍。在海军陆战队某旅营地里,我碰到一位满头银发的爆破专家,他虽然68岁了,但身板结实,带领战士们施工时,像年轻人一样爬山打眼放炮,排险通路,他开玩笑说这是“老兵突击”。

  我随空降兵“黄继光团”文团长进村入户途中,前一辆车刚过,后一辆车就被山上滑落的石头挡道。这位团长告诉我,长时间救灾让官兵身体非常疲劳,但意志不能疲劳,思想不能松懈。军人轻易不言胜,现在不是评功摆好时,要瞪大眼睛带领部队艰苦作战,连续作战,长期作战。

  这位团长的话说得多好啊!救灾部队继续发挥突击队作用,为灾区人民排忧解难,为抗震救灾再立新功,是胡主席和军委领导对部队的重托,是灾区人民的期盼。对于部队指挥员来说,谁能让官兵在功利面前保持平静心态,在为民服务面前始终保持嗷嗷叫的突击锐势,谁就能打赢抗震救灾这场持久战。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稻草人”的礼物(图)

2008年06月16日07:32来源:解放军报 
 
 

  海拔1400多米的岳家山,是济南军区某装甲团背粮队运送物资前往青川县马公乡的必经之路。

  山腰处有一座村庄,一个小男孩每天手拿蒲扇站在村口,为经过这里的官兵们扇一把凉风。路边,一个红衣红帽的小稻草人双臂扶着两块纸牌,上面用彩色画笔写着:“解放军叔叔您们好”、“解放军叔叔辛苦了”。稻草人还背着一个书包,里面放着矿泉水。

  这个小男孩叫岳林成,就住在村里。地震过后,这个村庄几乎成为一片废墟。小林成看到解放军叔叔给大家搭帐篷、送粮食,累得汗流浃背,就拿着扇子来到村口。
 
 
那个稻草人也是小林成扎的,他不在的时候,稻草人就代他向叔叔们问好。

  小林成说,解放军叔叔负重翻山一定很渴,就在书包里放上了矿泉水。不过,书包里的矿泉水从来没人动过,倒是经常会多出几袋压缩饼干之类的小礼物。

  本报记者熊永新、特约记者张士柱摄影报道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稻草人”的礼物(图)

2008年06月16日07:32来源:解放军报



  海拔1400多米的岳家山,是济南军区某装甲团背粮队运送物资前往青川县马公乡的必经之路。

  山腰处有一座村庄,一个小男孩每天手拿蒲扇站在村口,为经过这里的官兵们扇一把凉风。路边,一个红衣红帽的小稻草人双臂扶着两块纸牌,上面用彩色画笔写着:“解放军叔叔您们好”、“解放军叔叔辛苦了”。稻草人还背着一个书包,里面放着矿泉水。

  这个小男孩叫岳林成,就住在村里。地震过后,这个村庄几乎成为一片废墟。小林成看到解放军叔叔给大家搭帐篷、送粮食,累得汗流浃背,就拿着扇子来到村口。


那个稻草人也是小林成扎的,他不在的时候,稻草人就代他向叔叔们问好。

  小林成说,解放军叔叔负重翻山一定很渴,就在书包里放上了矿泉水。不过,书包里的矿泉水从来没人动过,倒是经常会多出几袋压缩饼干之类的小礼物。

  本报记者熊永新、特约记者张士柱摄影报道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南军区某团转移56名深山孤老孤残
2008年06月16日07:32

 来源:解放军报   

   本报青川6月15日电记者熊永新、特约记者张士柱报道:今天中午,随着济南军区某装甲团官兵将87岁的王有志老人从峡谷中背出,青川县石坝乡56名深山孤老、孤残人员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青川县西南部的几个乡镇在汶川大地震中毁坏严重,石坝乡、马公乡所有村落和红光乡的部分村落已不适合居住。
 
 
    在济南军区某装甲团的帮助下,最后约3000名居住在大山深处的村民今天开始搬迁。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萧山区第三个“公民爱心日”活动综述
 
2008年6月16日 7:11 www.xsnet.cn 萧山网 
 
 
  情系灾区儿童 爱涌萧然大地

  1元、2元、10元……一只只红色捐款箱被萧山人的爱心所填满;童话、小说、科普读物……一本本图书承载着萧山人对灾区孩子的无限爱心。

  在5月31日第三个“公民爱心日”前后,萧然大地爱心如潮涌动。为了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孩子,数以万计的市民,自发地涌向设立在公园、超市等公共场所,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村、社区的601个捐赠点,把爱心奉献给四川省青川县的孩子们,帮助他们重建家园,重返课堂。

  “公民爱心日”活动期间,全区累计募集到社会各界捐赠款物1820000.9元,其中现金1220000.80元。据悉,这些捐赠款物将按计划统一送到灾区,用于灾后教育重建等工作。

  情系灾区儿童 全民总动员

  “同有一片蓝天,共享人间真情”是今年“公民爱心日”的活动主题。区文明办组织和倡议省、市、区级文明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捐献一本书、捐助一元钱、献上一份爱”,把爱心奉献给四川省青川县的孩子们,帮助他们重建家园,重返课堂。

  萧山日报社、萧山广播电视台及早对这项活动进行了宣传,各镇街、区级机关各部门和各直属单位也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层层宣传发动,倡导“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奉献爱心”的时代新风。

  据不完全统计,“公民爱心日”活动期间,在区级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村、社区以及公园、超市、宾馆、车站等公共场所设立的爱心捐赠点有601个,遍布全区的每个角落。

   爱心涌动萧然大地

  在“公民爱心日”活动过程中,感人的场景不断。党员干部职工们来了,他们在区慈善总会募捐、缴纳“特殊党费”后,又自发进行捐款,再次为灾区孩子献上一片爱心。孩子们也来了,益农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自行组织举办了“奉献爱心,承担责任;今年六一,与你同行”为地震灾区筹款义卖活动。社区也行动起来了,城厢街道江寺社区巧妙地将这一次公民爱心捐赠活动与倡导保护环境宣传结合起来,“捐一元钱,送一只自制环保袋”,吸引了社区居民的关注和热情参与。

  在各基层捐赠点,附近群众以及过往行人都纷纷解囊,奉献爱心,他们中有个体商户、退休职工,有年迈的老人、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有一些是低保户、困难户和下岗人员。一位普通的教师捐献了她一个月的工资,一位残疾的市民坚持把两张百元大钞放进了爱心箱,一群善良的佛教信徒齐行义举,为灾区的孩子奉献了10322元爱心款……

  在这次活动中,我区累计募集到社会各界捐赠款物1820000.9元,其中现金1220000.80元、价值60万元的套装文具3000件,另外还收到书籍35757册,以及一些其它物品。区级机关各部门和单位干部职工参加了所在地的捐助活动。目前,全区各地各单位捐赠的书籍和钱款已汇集到区文明办,并将按计划统一配送到灾区用于灾后教育重建等工作。

  “公民爱心日”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暖暖的爱心却在我们这座城市不断涌动、不断传递。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脚下很稳定 成都很安全
2008-6-16 6:55:33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成都处在扬子地块上,地下就像一个巨大的磐石,稳定均匀

  主震已释放出大部分能量,龙门山断裂带几百年内不会再发生大的地震

  由于已发生多个6级左右余震,汶川大地震不太可能再次发生强余震

  汶川大地震的出现与震区水库工程无关,紫坪铺水库大坝损坏轻微

  本报讯(记者 唐小涛 张强)汶川大地震后,成都是安全的吗?答案是肯定的!这是中科院院士、国家地质调查局研究员、中国地震局专家、川大水利教授等数十位专家给出的集体结论。

  成都市政府与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主办的汶川“5·12”大地震与成都地质环境论坛昨日举行。多路地质、地震、水利、建筑专家会聚于此,集体“会诊”汶川大地震与成都地质环境,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吴树仁,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徐锡伟等。

  沿着各自不同的研究方向,专家们公布了地震构造成因、成都地质安全性、紫坪铺及岷江流域水利安全、成都房屋安全等大量研究报告,9位专家还就研究报告进行了专题陈述。论坛传递出如下信息:发生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与成都平原分属不同的板块,成都受到的只是波及。成都地下就像一个巨大的磐石,稳定均匀,不会大震!国土资源部成都地矿所研究员潘桂棠就这样描述成都的地质构造:“成都是祖宗给我们选好的恰到好处的安全岛!”


  对话

  每隔二三十年一震

  说法有无依据?

  记者:民间有种说法,发生大地震的地方时隔20、30年就会再来一次地震。这种所谓周期性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

  中科院院士刘宝珺:一个发生过大地震的地方再要发生地震,必须要积累巨大的能量,而且破坏性取决于地震的深度。此外,还要看这个地方位于哪个断裂带之上,积累的能量也不一定还在原地。所以,说某个地方20、30年就有一次大地震,这个说法不确切。

  记者:公众该怎样理性认识了解地震?

  刘宝珺:现在有种说法,说地震像拉拉链一样,从一个地方“拉”到另一个地方,这种说法不对。地震是由地质构造决定的,怎么会像拉链一样呢?所以必须要理性认识地震的地质背景,如地震处于哪个板块、地块发展演化的历史等。扬子板块八九亿年来一直是刚性、稳固的板块。

  记者:地震能不能预报?余震能不能预报?

  刘宝珺:以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和知识水平,地震很难预报。虽然高科技手段可能捕捉到一些地震信息,但往往是“临震”了,而且有不少信息是多因素或多解的,很难确切下结论。一些动物地震前有异常行为,不排除它们对地震的灵敏度比人类高,但这些现象目前缺乏科学解释。学界研究地震必须依据数据,癞蛤蟆搬家这种事没法用数据来分析,所以这种现象需要具体分析。

  

  这次地震

  有哪些值得研究的地方?

  记者: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做了哪些工作?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地震发生后,我们所里马上进行了应急科考,对发震区断裂带产生破裂带的位置、性质等进行考察,主要是为受灾地区重建避开断层提供依据。其次是进行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地区断层活动性鉴定,为规划国土利用提供服务。

  记者:这次地震有哪些值得研究的方面?

  徐锡伟:我们要做的就是研究这次地震过程,为今后地震预测服务,这些都是研究地震的基础资料。现在地震预测在全世界来讲都很困难,地震预测科学水平还处在研究与探索阶段,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重视地震灾害预防的基础工作,比如建筑防震、离开断裂带、避开不良地质体。

  记者:汶川大地震为我国地震预测带来哪些有益帮助?

  徐锡伟:我国在地震预报、监测工作一直都在加强。全国地震科技工作者会对汶川地震震前、震后的资料进行充分的综合、整理、分析,能从这些资料中吸取一些经验。


  关键词

  地质构造

  中科院院士刘宝珺

  身处“扬子板块”

  成都脚下很稳定

  造成汶川大地震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刘宝珺院士从板块构造角度给出了答案:印度板块向北挤压,碰到扬子板块阻挡,造成青藏高原隆升,能量和地应力长期积累,最后在与四川盆地交界的龙门山断裂带进行能量释放,引起地震。

  四川盆地是扬子地块的一部分,在地质构造上称为上扬子地块。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上扬子地块的一部分。从地质构造分析,扬子地块是一个有着八九亿年历史较老的、固结的稳定地台,“就像一个大的磨盘石”,刘宝珺说,这一地块与周边的造山带(龙门山断裂带)是完全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其边缘的大断裂像一堵墙把二者隔开了,即使造山带发生地震,对稳定地台上的成都影响也很小。

  刘宝珺介绍说,龙门山一共有三大断裂带:山前边界大断裂(都江堰-汉旺-安县)、主中央大断裂(映秀-北川-关庄)及后山大断裂(汶川-茂县-平武-青川)。一份示意图显示,发生地震的区域正好在这几条断裂带上。这解释了为什么成都没有受到多少破坏,而更远的北川(90多公里)却受重创。

  龙门山断裂带

  几百年不会再发大地震

  汶川8级主震已经把大部分能量释放出来,而聚集能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附近地块也不存在发生双震型地震的构造条件,因此专家得出一致的结论:不会再发生“更大”的地震。余震也只会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区域,不可能跑到成都来。

  按照刘宝珺的说法,扬子板块和龙门山断裂带之间,几百年都不会发生大地震。“说地震杀‘回马枪’,是没道理的,因为几千年积蓄能量都释放完了。”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在研究了汶川大地震构造及其对周边地区影响后认为,考虑到已经发生了多个6级左右的余震,强余震发生不太可能,但不排除6级以下的余震;同时,未来也不太可能产生对成都及邻近地区有重大影响的强余震,或触发大地震发生。

  省政府参事葛文彬解释了震级之间的能量关系:震级每差一级,释放能量的能量就相差约33倍。也就是说,4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只是8级地震的百万分之一。“经历了8级巨震影响、考验的成都市区,对6级以下余震,大可不必惊恐!”


  关键词

  房屋安全

  成都市房管局高级工程师袁忠祥

  成都房屋承受住考验

  莫擅改房屋结构

  地震波及成都,让许多房屋墙壁上出现了裂纹,有些人担心自家的房屋还能不能住。对此,成都市房管局安全鉴定办主任、高级工程师袁忠祥解释说,唐山大地震后,国家出台了抗震设计规范。凡是上世纪80年后修建的房屋,不论砖混结构还是框架结构,都是按照7度抗震设防设计的。“成都房屋总体质量是好的,均具备抗7级烈度的能力”。

  袁忠祥说,成都在此次地震中感受到的最大烈度约为6度,房屋完全承受住了摇晃。经市房管局专家一个多月排查,上世纪80年代后修建的房屋,在此次大地震中绝大部分主体结构没有被破坏。问题多表现在抹灰层开裂、楼板顺板缝开裂、小青瓦滑落等。“这些问题不影响结构安全,后期是可以修复的”。

  摇一次没事,摇两次没事,房子还经得住摇第三次、第四次吗?袁忠祥打了个比喻说:一个人感冒了,吃过药身体恢复了。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今后就经不住感冒呢?显然不是!房子也一样,只要主体结构达到抗震标准,能完全能抵御余震的波及。

  但房屋使用者也要注意对房屋结构安全的维护。比如,有人在装修房屋时敲掉承重墙,拆改房屋结构,这类行为就有可能影响房屋的结构安全。袁忠祥建议,房屋建设单位或开发商,在房屋竣工交付使用时,给住户提供房屋安全使用指南或产品说明书。

  关键词

  次生灾害

  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吴树仁

  此次地震次生灾害

  对成都基本没影响

  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吴树仁在发言中表示,汶川大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是堰塞湖、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涉及到3省84个县市,有一万多处受灾点,四川省有7000多处。其中,次生灾害呈成带成群特点发生,主要是沿龙门山断裂带成带发生,特别是沿映秀-北川断裂带,崩塌、滑坡密集出现。然后是在沿龙门山前断裂带和后山断裂带的河谷地段和公路两侧出现。

  这次地震为何造成如此多次生灾害?吴树仁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强度大,破坏力强,发震时间较长,余震比较多且分布广。其次龙门山断裂带3条主要断裂带在地震过程中都有强烈的活动和地表破裂,引发大量次生灾害。最后,龙门山地区地形地貌梯度大,历来就是我国崩塌、滑坡等多发区域。

  汶川大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对成都市基本没有影响。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何思明认为,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主要分布在主震区的高山峡谷地区,成都市仅在都江堰、彭州、崇州部分山区有分布。目前分布在彭州、崇州的堰塞湖已经溢流,解除了危险,从实际实际结果看,成都市其他地区都没有发生地震次生灾害。


  关键词

  水利设施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何昌荣

  地震与紫坪铺无关

  紫坪铺大坝是安全的

  汶川大地震波及范围广,地震后,紫坪铺水库的安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何昌荣在论坛发言中说,汶川大地震震源距紫坪铺水库大坝30公里,造成大坝轻微损坏,但坝顶和下游坝坡没有出现任何明显变形和裂缝,同时,由于在大坝上下游两岸山坡均进行锚索挂网喷混凝土等支护,也没有出现任何滑坡。他认为,紫坪铺及岷江流域所有水利水电工程跟汶川大地震都是近距离,大多数在50公里范围内,但目前经过专家进行的详细考查来看,地震造成的破坏是轻微的,特别是紫坪铺大坝是安全的。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符文熹也认为,地震后,在深入调查分析紫坪铺水库大坝的受损情况及库岸滑坡的规模、性质等,并进行工程治理后,完全能够保证紫坪铺水库的长期运行安全,对成都市不会构成安全威胁。

  另外,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许模就“汶川大地震与水库”进行了细致分析,他认为,汶川大地震的出现与震区的水库工程是不相关的。许模称,汶川地震的发震机制为逆断型,水库诱发地震则是以走滑型为主,其次是正断型。另外,汶川大地震震级高,而水库的水体自身重力是极为有限的,不可能释放出如此大的能量。从水库诱发地震的发震时间来看,水库诱发地震是由于水库蓄水引起,一般发生在水库建成后初期蓄水不长的时间内,然而这次汶川地震不是发生在紫坪铺水库蓄水的初期(紫坪铺2005年蓄水)。

  本报记者 唐小涛 张强  卢祥龙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地震灾区应对汛期到来 严防震后次生地质灾害
 
CCTV.com  2008年06月16日 07:18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CCTV.com 
专题:四川汶川大地震

进入[朝闻天下]>>


    央视网消息(朝闻天下):随着汛期的到来,四川地震灾区从监测预警、避让搬迁、工程治理等方面,加强防治次生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广元市

    四川台记者 冉雨萱:这里是广元市利州区工农镇碾子上岩石崩塌地质灾害点,受512大地震影响,利州区新增类似这样的次生地质灾害点就有224处,随着目前雨季的到来,利州区加大了巡查、排危和治理的力度,有效地预防了次生灾害的发生。

    工农镇碾子上地质灾害点因地震造成岩石崩塌,不仅严重威胁着山下居民,而且直接对宝成复线和108高速公路的通行构成安全隐患。针对这一情况,利州区一方面安排村民转移、一方面派出专人24小时对裂缝进行观察测量。

    碾子上灾害观察点工作人员 何文斌:我的主要职责就是每天监测这里的数据,我们用尺子量并登记,上报国土所,交通这方面,主要是禁止车辆人员通行。

    在利州区已经排查出的426处山地裂缝、岩石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点,都派出专人进行监测预警,并将14000多名受威胁群众,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由于宝成复线、广旺铁路、108高速、国道212等交通枢纽贯穿市区,广元市利州区还与铁路交通部门建立了信息沟通制度,随时通报地质灾害动态,最大限度地保障交通大动脉的畅通。

    青川县

    在青川县,虽然全县主干线在地震发生三天后已基本抢通。但是,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加上汛期即将来临,保持道路畅通的压力一直很大。

    青川县公路养护段副段长 赵治彦:这个是我们青川地震带分布线,我们全县的公路就在这整个地震带上。打通这个全县公路的过程中由于不断的余震和我们本身地质结构的松散,造成我们的道路边打通边垮塌,再打通再垮塌。

    四川台记者 何谷:尽管青川全县的主干线已经基本实现畅通,但是在一些道路的两边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正在开展的小型的爆破工作。

    青川县公路养护段段长 涂真华:我们每天的放炮量在10000炮以上,现在我们做这样的工作是尽最大的努力排除这些险情,在余震或者雨季来临的时候尽量减少这些次生灾害,保证道路畅通。

责编:程冲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英雄语录 震撼心灵
发布时间:2008-06-16 05:32来源: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率领200人小分队最先抵达汶川
   
     “就是倒下,头也要朝着汶川的方向”
   
     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在地震发生后,率领200人小分队,经历了31个小时与死神赛跑,于5月13日21时首先抵达震中汶川。为这个和外界失去联系的震中小县带来生的希望,也让亿万牵挂汶川的中华儿女稍稍安心。
     在余震不断的山路上带队强行军的王毅,曾有一句震撼人心的话:“就是爬,也要爬到汶川;就是倒下,头也要朝着汶川的方向!”
   
     北川县长经大忠在废墟中救起5名孩子
   
     “党员干部留下,让学生先走!”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北川羌族自治县县长经大忠一直带领全县干群与灾难奋力搏斗,虽然家中4位亲人遇难,但他始终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并在废墟中救起5名孩子。
     地震发生时,经大忠正在组织召开全县青年创业表彰大会。他在主席台上高声喊到:“党员干部留下,让学生先走!”在紧急转移学生的过程中,他组织每名机关干部紧护着两名学生,直到确认所有人员都转移下楼后,他才撤离正在倒塌的会议室。
   
     青川县木鱼镇纪委书记赵忠兴三天三夜没合眼累昏了
   
      “接着干吧,还有那么多事要做”
   
     35岁的赵忠兴一直自认为身体还算强壮。但这次抗震救灾中,3天3夜没合眼的他,硬生生被疲劳击倒,昏迷了近4个小时。
     醒过来后,有位在现场采访的电视台记者问他接下来怎么办,这位硬汉揉了揉肿胀的脸,说:“接着干吧,还有那么多事要做。”
   
     西安铁路局某车间副主任柴桦林冒险进入坍塌隧道摸情况
   
      “要‘光荣’就‘光荣’我一个吧”
   
      “5·12”大地震中,宝成铁路109号隧道坍塌起火,阻断了这条通往四川灾区的生命线。西安铁路局略阳工务段马蹄湾桥路车间副主任柴桦林,冒着隧道中油罐车爆炸和余震塌方的危险,孤身一人进入隧道了解情况,为抢通宝成铁路立下大功。
     在巨大的危险面前,柴桦林选择一个人进入隧道,把年轻的工长郑刚留在隧道口。“要‘光荣’就‘光荣’我一个吧。”柴桦林对郑刚说:“我先进去,如果出不来,你再接替我!”
     彭州市红岩小学教师周汝兰四次冲进教室保护幼儿班学生脱险
    “地震了,孩子们,快跑!”“地震了!孩子们,快跑!到操场上去!”地震时,周汝兰顾不得多想,抱着两个孩子跑出去,之后她又三次冲进教室,抢救幼儿。
     地震过后,红岩小学已经面目全非,大部分校舍成了危房,学校四周的民房也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但该校幼儿班的52个孩子一个不少,全都平平安安!
   
     空军航空兵某师副师长刘文力解读该师英勇精神
   
      “多装一包饼干,就能多救一条人命”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空军航空兵某师承担了全军75%的空运量、95%的空投量。
     5月15日凌晨1点,已奋战了三天四夜的该师某机组,再次接到为清平磷矿数千名被困群众空投救援的任务。听到被困群众数量这么多,机组不顾危险,毅然将每次运载量由8吨增加到10吨。“哪怕多装一瓶矿泉水、多装一包饼干,就能多救一条人命啊!”机组组长说。
   
     绵阳中医院手术室护士长黄琼7个亲人在地震中不幸遇难
   
      “灾区伤员就是我的亲人”
   
     大伯、大伯母、三弟和堂弟刚4岁的女儿……7个亲人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的消息接踵而至,每一个噩耗都像重锤一般,敲打着黄琼的心。但是,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看着那些等待救治的伤员,她选择了坚强,配合医生争分夺秒抢救伤员。“7位亲人已离我远去,但平武、北川都是我的家乡,灾区伤员就是我的亲人。”黄琼在安慰一位灾区伤员时如是说,地震后的10多天里,她一直没日没夜地工作,用对灾区群众的爱缓解心中的伤痛。(记者王孝武)
     编辑:admin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位英模来武汉讲述感人故事(组图)

 
 

    图为:少先队员向英雄献花 记者陈勇摄

      图为:王毅

      图为:经大忠

      图为:赵忠兴

      图为:柴桦林

      图为:周汝兰

      图为:刘文力

      图为:黄琼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王孝武)地震震垮了我们的房屋,却震不垮我们的精神——昨日,全国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团从北京乘飞机抵达武汉。今日上午9时,报告团将在武昌洪山礼堂举行报告会。
  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明波到天河机场迎接报告团。水果湖二小12名少先队员向心中的抗震救灾英雄们一一敬献鲜花,敬礼致意。
  报告团主要成员共7人,他们是:空军航空兵某师副师长刘文力,北川县委副书记、县长经大忠,彭州红岩镇中心小学教师周汝兰,宝成线略阳工务段马蹄湾桥路车间副主任柴桦林,绵阳市中医院手术室护士长黄琼,青川木鱼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忠兴,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
  湖北卫视、荆楚网将现场直播今天的报告会,省广电总台综合频道也将于今晚黄金时段重播这场报告会。
  据悉,全国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团由中宣部、中组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四川省委联合组织。该团日前在北京举行多场报告会后,分成6个分团赴全国各地巡回报告,我省是该团第六分团巡回报告的第一站。

编辑:admin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援助组郑慧工作日---

难忘那张含泪带笑的脸

2008年06月16日 05:28:0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省赴广元支教团青川心理援助组郑慧工作日志

  浙江日报讯 坐着中巴车,我们一路颠簸行驶在盘山公路上,而后又徒步来到板桥乡,回访前两天看望过的遇难学生家长。

  一位村民主动给我们做向导。经过一段崎岖的山路,在两边裂缝的山脉中,我们终于见到了那位特别憨厚朴实的村民,黝黑的脸庞挂着质朴的微笑。

  我们在他们安在菜地里的帐篷旁拉起了家常,女主人一直忙进忙出,给我们冲茶倒水,还拿出饼干、李子来招待我们。当我们问到她家的受灾情况时,她指着不远处坍塌的房子说:“就是那间,现在里面还有很多储藏着的粮食没有抢出来。但是我不让附近赶来的战士帮着抢,毕竟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将心比心,如果那些娃儿的父母在电视里看见也会心疼的。”

  “还有你们,和我们非亲非故大老远来看我们,我们心里觉得特别温暖,说实话,在我们这个山区还没有一个像你们这样的外乡人来过,这么热的天,你们辛苦了!”大姐的热情几乎让我们忘记了她是一个月前才失去心爱女儿的母亲。从她的叙述中我们得知,她的女儿读初二,亲生父亲在一次车祸时不幸身亡。继父常年在外打工,平时家里只有母女俩,她含辛茹苦地养猪、耕地就是为了让娃能读书,过比自己好的日子。

  说到她在地震中失去的女儿,我几次热泪盈眶。而她只有一次流着泪说:“这是我这么多天以来,第一次说,我是觉得你们太好了!”当我问她今后有什么打算的时候,她的话同样让我们震撼。她说:“我还有一个女儿,在外面打工,我不能成为娃儿的负担,所以我每天还有很多活要做。”

  临别时一个小细节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当我搂着她的肩要和她合影时,她问丈夫:“头发乱吗?”随即,用手拢了拢头发,整了整衣服。我看到了一张含笑带泪的脸,她的隐忍和坚强,至今让我夜不能寐。

  

  背景:浙江省赴广元支教团青川心理援助组共10人,由我省各高校的专业教师组成。主要任务是在青川地震灾区为在校学生及遇难学生家长进行心理辅导。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灾区来浙的孩子们“父亲节”表白心迹

2008年06月16日 05:26:2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日报杭州6月15日讯 今天是“父亲节”。记者今天在杭州走访了部分来我省读书的灾区学生和接受治疗的小伤员,倾听他们内心深处对父亲的节日祝福和感恩的话语。

  上午10时许,在杭州中策职业技术学校霞湾校区,记者见到了3天前才来到这里的青川职业高级中学的同学。第一次来到千里之外的西湖之滨,许多同学心里最牵挂的就是老家的父母,灾难让他们更加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亲情。

  17岁的罗松宝,来自青川县观音店乡一个普通农家,大地震让他家的3间房屋全部倒塌,所幸亲人都还平安。出远门前,父亲花了一个下午帮他收拾行李,衣服、鞋子、日用品……满满塞了好几大包。“我跟爸爸说,不用带那么多,学校里会安排好的。”可父亲依然固执地往包裹里又塞了几件冬衣,说出门在外不容易,千万别冻着了。接着父亲用摩托车载着罗松宝,开了3个小时把他送到县城学校里,趴在父亲背上,他能强烈感受到父亲的体温和熟悉的气息。“那一刻,我特别舍不得离开。”

  父爱如山,不少父亲都选择用一份寓意深远的礼物来表达对儿女的爱。张炜和白清心两位同学出门前,他们的父亲不约而同地送了一个手电筒。张炜告诉记者,父亲是个农民,平日里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临走那一刻,父亲却认真地对他说,希望这支手电筒能陪伴他在杭州好好读书,不仅照亮他的书本,也照亮他的人生。“爸爸,我们已经长大了,一定会努力学习、照顾好自己。请你们放心,也希望你们保重身体。”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这群十六七岁的少年说出了这样的心声。

  走进省人民医院爱心病房时,11岁的四川小伤员甜甜(化名)正拿着手机发短信——“爸爸,今天是您的节日,首先祝您节日快乐。我在这里很好,您要好好保重身体,多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甜甜的爸爸以前是开车做生意的,地震后,看到家乡非常需要驾驶员运送救灾物资,他就主动加入映秀镇政府组织的救援队,当起了志愿者。最让甜甜记忆深刻的是,爸爸临走前摸着她的头说了一句话:“从你被救出那一刻起,你的生命就是党和政府给你的,现在灾区比家里更需要人手。”

  亲生父亲的爱让孩子们感恩,社会上更多叔叔伯伯们的关爱让他们动容。“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们年纪多大。但我记得他们长什么样,知道他们都是浙江人。我要祝福所有帮助过我们的叔叔伯伯,希望他们节日快乐。”10岁的小伤员俊俊(化名)动情地说,治疗期间,几乎每天都有叔叔阿姨来看望他,很多人带来了书本、玩具等礼物,让他在异乡感到分外温暖。他告诉记者,外出打工的父亲知道家乡映秀镇发生地震后,连夜从外地往家里赶。快到家时,前方山坡大塌方,阻断了回家的路。父亲冒着生命危险,硬是拖着受伤的脚一瘸一拐地赶到学校,这时俊俊已经被一群解放军叔叔从倒塌的废墟中救出来了。父子俩激动地哭成一团,谁也不愿松手。俊俊说:“我现在已经不止是我爸爸的儿子,也是那些救我、帮助我、关心我的叔叔伯伯的儿子,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回报社会、回报我的‘爸爸’们。”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苏晓春 廖小清 编辑: 陈新科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抗震救灾英模报告团成员抵武汉:心牵灾区 盼回一线
发布时间:2008-06-16 04:55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我们出来作报告,心里却惦记着灾区的工作。”昨日,抵达武汉的全国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团第六分团7名成员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致表示,他们渴望尽快重返灾区重建岗位。
  牵挂奋战在抗灾一线的战友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战友一直驾驶着飞机为灾区一线的100多个乡镇提供救援物资。”昨日,空军航空兵某师副师长刘文力告诉记者,她的丈夫也是这救灾官兵中的一员。夫妻俩由于都去了灾区,还在上幼儿园的女儿只好跟着奶奶生活。“我很想念我的女儿,但我更渴望尽快重返灾区一线。”刘文力说。
  每天跟县里通五六次电话
  接受采访时,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经大忠的右手臂上贴着一大块膏药,那是在紧张的抢险救灾中留下的伤痛,忙碌时根本没感觉到,但这几天突然闲了下来,伤痛反而发作了。
  但经大忠告诉记者,此刻他最在意的还不是自己的伤痛,而是县里的灾后重建工作和群众的安置问题。“我每天都要跟县里通五六次电话,了解情况。我想尽快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听到学生复课的消息很开心
  连续四次冲进剧烈摇晃的教室,救出全班52名学生的彭州市红岩镇中心小学教师周汝兰,时刻记挂着她的学生、同事们。
  昨天,她高兴地告诉记者,学校建起了活动板房,全体学生已于本月10日复课,她天天都能接到学生家长打来的电话,盼她早日回去上课,孩子们想周老师。
  时刻牵挂铁路大动脉
  宝成铁路隧道因地震坍塌起火后,抢险方案急需隧道里险情的第一手资料,宝成线略阳工务段马蹄湾桥路车间副主任柴桦林毫不犹豫主动请缨,进入随时可能爆炸、垮塌的隧道。如今,宝成铁路早已顺利抢通,因其感人事迹被选入报告团的老柴却一点也不觉得轻松,眼下正是汛期,老柴还是天天往那边打长途电话反复叮嘱。
  盼望早日回去继续扶伤
  5月29日,正在绵阳市中医院工作的护士长黄琼接到上级通知,要她参加报告团,接到命令,她穿着一身护士服就去了,穿着这身白制服,她已经在医院连续工作了近半个月,中途有一天领导专门让她休假,因为她在震中一下子失去了7位亲人,她却强忍着悲痛坚守在工作岗位。
  黄琼说,作报告是用精神的力量去抗震救灾,她一定要出色完成使命,并早日重返岗位继续救死扶伤。
  不敢看电视新闻
  随英模报告团出来十几天,青川县木鱼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忠兴晚上一般都不敢看电视新闻,因为每当看到有关地震灾区的报道,赵忠兴就会因难过而流泪。“没办法,我无法让自己安下心来。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尽快重新建设好自己的家园。”赵忠兴说。
  难忘灾区受灾群众
  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也几乎每天和部队保持着联系,以随时了解当前灾区的灾后重建和群众恢复生产等方面的情况。他告诉记者,他们的部队现在仍然奋战在都江堰、汶川和茂县三地,目前主要围绕灾后重建、帮助群众恢复生产等方面进行援助。“我们部队的救援工作主要在乡村,那里的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危险随时存在。”王毅说,他希望像地震发生之初生死挺进灾区一样,为灾后重建再做贡献。(本报记者胡诚、秦璇、刘大家)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25名伤员康复明日返川(图)

  本报讯 (记者赵津任勇见习记者姜凝)从本市17家接收灾区伤员的医院获悉,来本市继续治疗的83名四川地震灾区伤员目前康复顺利。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照料下,接受骨折复位手术的伤员目前均能坐起或下地活动,并有25名伤员已经康复具备出院条件,将于明日离津返回四川重建家园。

  为帮助伤员更好恢复身体功能,各医院都派出了最强大的专家阵容,为伤员制订了个体化手术及其他治疗方案,为他们的尽快康复奠定了良好基础。


  伤员中年纪较大、入院时病情较重的老人,经过近三周治疗和护理目前全身状况均得到全面改善。由于老年人骨折后恢复期较长,这些老人现在还不能下地,但都可以坐起,并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伤员中年纪最大的83岁老人何玉兰、盛学华的褥疮都基本痊愈,营养状况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各脏器功能恢复良好,影像学检查骨折部位也康复较好。2周前成功进行左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72岁伤员杨子英,目前已能下地活动。记者在天津医院“爱心病房”看到她时,康复师正指导她借助助行器练习行走,现在她不但可以坐在床上,手还可抱起膝盖屈曲90度。68岁的康兴元是胸椎爆裂骨折患者,刚来时只能平躺,人民医院为他实施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治疗方式,来避免他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神经障碍,现在他胸部疼痛感已经消失,预计很快可以下地行走。60岁的黎仲清在中医二附院成功接受锁骨复位固定手术后,现在每天都在进行手臂活动训练。

  昨日中午,四川青川县大坝乡大屋村地震伤员李成菊,在本市口腔医院爱心病房,在医务人员的美好祝福中,度过了一个永生难忘的45岁生日。任勇孙继武摄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伤员周红梅父亲节心存敬意美丽鲜花献父亲 
  
 www.xawb.com 2008-06-16 04:48:54 西安日报  
 
 
     本报讯(见习记者 李杰 通讯员 杜精锐 岳丽颖)昨日是父亲节,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爱心病房里,13岁的截肢小姑娘周红梅为父亲献上了一束美丽的鲜花,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周红梅是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学生,地震时正在三楼宿舍睡午觉,当她惊醒后和同学们一起匆忙跑到二楼的时候,整栋宿舍楼轰然倒塌,小红梅虽然有幸活了下来,却从此失去了左小腿。父亲周怀林一直在太原打工,5月14日赶到广元时,小红梅已经做了截肢手术。看着病床上瘦弱的女儿,周怀林泪如雨下,懂事的小红梅反而安慰父亲不要哭。周怀林说,女儿一直是他的骄傲,小红梅从小就特别懂事,知道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从来不会缠着他买这买那,在学校里学习也很勤奋,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这次地震女儿能活下来已经很幸运了,以后不管怎么样,都要好好养活她,供她上学读书。

  听了父亲的话,小红梅羞涩地表示,父亲一直在外面打工给自己挣学费、挣生活费很辛苦,趁着父亲节,给父亲送上一束鲜花,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敬爱之情。正好到了午饭时间,周怀林到餐厅给女儿盛来满满一碗饭菜,吃到最后,小红梅吃不下去了,把剩下的饭菜都拨给了父亲,爱心病房里飘荡着鲜花和饭菜的香气,洋溢着浓浓的父女之情。

  据小红梅的主管医生阎丹舟介绍,小红梅的伤口恢复得很好,现在主要以功能锻炼为主,过一段时间再进行假肢安装。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地群众踊跃提名 请您评选"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2008-06-16 03:09:39 西安晚报  
 
 
     编者按

  为充分反映灾区少年儿童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质,用他们的感人事迹激励广大未成年人奋发向上、健康成长,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组织开展了“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全国各地群众踊跃提名,四川、甘肃、陕西、重庆4省市活动组委会认真推荐,主办单位确定50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候选人(事迹详见本版)。请群众通过网络和手机两种方式进行投票。投票从即日起到2008年6月21日24时止。

  候选人事迹简介

  01马健,男,14岁,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后,马健的班上有6名同学未能从教室中撤出。下午救援时,马健和同学发现了被掩埋在废墟中的向孝廉,一起施救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晚上,他自己冒着大雨,悄悄回到学校,蜷缩着身子一次又一次钻进废墟,大约四五个小时过去了,双手血肉模糊的马健终于救出了向孝廉。

  02马小凤,女,17岁,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东汽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马小凤从震后昏迷中醒来,在这期间,她听到了同学们的声音。马小凤不时提醒大家,要相互鼓励,要坚持,千万不能睡觉。经过近75个小时的等待,他们的呼救声被救援人员听到,4人被先后救出。

  03王波,男,16岁,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东汽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地震时,在教室中的王波迅速冷静下来,跨过去拔掉墙上的电源,又快速掰开已变形被卡住的门,让同学们快速撤出教室,直到教室里最后一个同学离开,他自己才跑出去。随后,王波投入到营救之中,先后救出三名同学。

  04王亮,男,17岁,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时,王亮和另外两名同学被垮塌的水泥板压在二楼至三楼的走道间。他发觉左前方有光亮透进来,便和同学一起挣脱水泥板,从缝隙中成功脱险。随后,王亮就开始寻找和救助其他同学,先后救出5名同学。

  05邓清清,女,14岁,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蓥华镇中学初一年级学生。

  当邓清清被武警部队官兵抢救出来时,她还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06申龙,男,17岁,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三年级学生;王佳明,男,18岁,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三年级学生。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正在上生物课的申龙、王佳明帮助老师快速组织同学们撤离。随后他们又组织同学开展营救,在废墟中救出4名同学。在王佳明和申龙等同学的努力下,总共救出20多名师生。

  07刘刚,男,17岁,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地震时刘刚被楼上掉下的水泥块砸晕。醒来后,他爬到教室出口处,用拳头猛砸堵在此处的水泥块,终于打开了一个出口,并托住同学的身体往外推送,当他和最后一个同学刚出去后,楼房垮塌。

  08许中政,男,9岁,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新建小学三年级学生。

  地震后许中政在废墟下被挤在桌椅架起的空隙里,受了轻微的皮外伤。许中政劝周围的小伙伴,不要害怕,周围这么黑,就当我们在做游戏,看谁勇敢,不怕黑。他带头和小伙伴们唱起了《国歌》。歌声从废墟中传出,紧张救援的消防官兵迅速赶过去,从洞口递进两瓶矿泉水。许中政却把水递给了同学

  09阳玉洁,女,12岁,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白鹿中心学校六年级学生。

  地震时,阳玉洁本可以最先跑下楼,但当她看见一片尖尖的玻璃正对着刚冲出教室又返回去的王老师砸去时,她跳过去拉住王老师就跑。在这过程中,她还救出一位已经昏迷的同学。

  10李阳,17岁,男,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5月12日下午,李阳正在北川县委礼堂内等待表演节目。地震发生后,他直奔学校并发现了被压在教室天花板下的廖波。13日早晨,救援人员进入北川。李阳立即喊来救援人员,并主动举着输液瓶,帮助医疗人员给废墟下的廖波打点滴,直到廖波成功获救。当天,李阳还与其他同学一起,徒手救出了四名同学。

  11李剑波,男,14岁,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民族中学初一年级学生。

  地震时,李剑波的座位离教室门口很近,他完全可以第一个冲出教室,可他却退到门边,不断地把同学推出教室。当他回头看到同桌还躺在教室、满脸是血时,立即背起同桌冲向操场。几秒钟后,教学楼的走廊垮塌。

  12杨琳,女,14岁,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聚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

  教学楼坍塌后,杨琳被埋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利用这个空间,杨琳将两名同学成功推到安全地带,而自己却被余震中滚落的石头砸中,动弹不得。被救出后,杨琳经常会产生阵发性巨痛。可当人们看到她时,她的脸上没有一丝痛苦和惊恐。

  13杨松尚,男,17岁,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漩口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后,杨松尚并没有选择逃生,他不顾一切冲向掩埋同学最多的地方,开始动手抢救。这期间,他与老师和同学奋力救出了8名同学。

  14何亚军,女,11岁,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曲山小学五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后,何亚军和两名女同学在废墟下相互鼓励,一定要挺住。被埋19个小时后,她们被救援人员发现。当救援人员递给废墟里的何亚军矿泉水时,亚军却把它给了另一位同学牛钰。在被救援的50个小时里,她给同学喂水120多次。

  15何翠青,女,13岁,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年级学生。

  何翠青在废墟中被埋三天后获救。地震时,她已经走出寝室,忽然感到脚下猛烈晃动起来。“地震了”,何翠青赶紧往外跑。没跑几步,她突然想到:寝室内还有14位姐妹在午休,得赶紧叫她们去!何翠青毫不犹豫地转回身,去叫还在午休的同学。大家赶紧下床往外跑。但没等跑出多远,宿舍楼轰然倒塌,何翠青和同宿舍的姐妹被压在废墟下。

  16  宋雪  ,女,12岁,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土门小学五年级学生。

  5月12日地震来临时,作为值周学生干部的宋雪正在检查午睡,她马上大声呼喊:“地震了,大家快跑,快跑……”到外面后,宋雪看到教室里有两名同学还趴在桌子上,她大声呼喊,熟睡中的她们没有听到呼喊。宋雪立即冲进教室,将两位同学摇醒。当老师开始清点人数时,发现全班只差宋雪,第二天上午,当救援人员在教室后门仅两步之遥的地方发现宋雪的遗体时,她仍然保持着冲向门口的姿势。

  17张博,男,藏族,18岁,四川省阿坝州理县中学高三年级学生。

  张博在冲出教室后又跑回去,看到本班同学都已安全撤出,又冒着余震,主动到别的班级救人,把一名女老师扶下楼,确认教学楼里无人后才离开。震后不久开始下雨,他迅速跑回家,拿出所有的衣服给同学穿。

  18张强,男,16岁,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蓥华镇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小学三年级时,一场车祸夺走他左手的五个手指,双腿也因为手术变得一长一短,成了一个残疾人。

  张强的教室在四楼,他是抱住窗外的旗杆滑到地面的。脱险后,他立即跑向废墟救人。先后用手救出四名同学。第二天早上,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张强报名参加了志愿者。

  19张兴成,男,13岁,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凤仪小学六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后,张兴成在街上找到了弟弟,并把弟弟交给亲戚看护,然后立即和大人们一起参加抗震救灾。他和几个同学齐心协力、共同抢救废墟里的一个孩子。但救出这名孩子后,下面还有一个小女孩。一个同学抱起救出的孩子送往医院,张兴成则和其他同学一起,继续用双手清理被埋女孩周围的砖块,将她从废墟中救出。

  20张庚杰,男,8岁,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下寺小学二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时,张庚杰在离学校不远的街道上,为了救同学,张庚杰的左脚被砸成粉碎性骨折。

  21张春玲,女,13岁,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石坎小学六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后,正在向校外跑去的张春玲听到身后同学的求救声,立即停住了脚步,迅速返回去救人。因为她的努力,两名同学的生命被挽救。而张春玲的肩膀却被掉落的石块砸伤。

  22陈浩,男,12岁,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时,陈浩已经到达了安全地带。为了救一名女同学,陈浩的背部和双腿被埋在了瓦砾之中。被救后,陈浩的双下肢骨折、腰椎多处骨折、背部几无完好。陈浩说,“我不后悔。能救而不救,我肯定会感到惭愧”。

  23佘友富,男,17岁,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漩口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5月12日地震时,佘友富被教室的横梁砸中,陷入昏迷。醒来后,他不顾伤痛,投入到搜救同学的行列中去,佘友富和同学们冒着余震引发再次垮塌的危险,拼命地挖刨废墟,成功救出了两名同学。

  24  邹雯樱  ,女,12岁,藏族,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小学五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时,邹雯樱作为班长和学校少先队大队长,一直主动帮助老师组织同学撤离,自觉留在最后。当时邹雯樱已经跑到二楼楼梯口,为了返回救助其他同学,她却再也没能回来。当救援人员发现邹雯樱时,她还紧紧搀扶着一位同班同学。邹雯樱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名,还自学绘画和音乐,爱好体育。4月底曾代表学校参加汶川运动会,100米和200米都拿了名次。以她的奔跑速度,完全可以跑出去。

  25林浩,男,9岁,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林浩正走在教学楼的走廊里,他被从上面滑落的两名同学砸倒在地。作为班长,在被埋废墟时,他带领同学一起唱歌,战胜恐惧。爬出废墟后,发现一名昏倒的女同学,他立即把同学背到安全地带。紧接着,他又一次返回废墟,救出了另一名受伤的同学。在抢救同学的过程中,林浩的头部被砸破,手臂严重拉伤。医生给他检查完身体后,他拒绝救助站人员帮助,自己穿好衣服,和姐姐、妹妹一起从映秀镇步行7个多小时,安全撤离到都江堰。

  26欧阳宇航,男,17岁,四川省成都市彭州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时,欧阳宇航所在的班正在上英语课。他主动配合老师疏导同学朝楼下操场跑去。班主任罗家平老师说,欧阳宇航疏散了100多人。

  27郑小鹏,男,13岁,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红白中学初一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后,郑小鹏与幸存的老师和同学,一起用手刨开废墟上的砖块,抬起水泥板,努力营救同学。正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郑小鹏迅速跑到街上,从被压在瓦砾下的铁匠铺里,找来了可以截断钢筋的工具。大家一起将一根根钢筋截断,搬开水泥板,将同学成功救出。

  28赵彬,男,15岁,四川省绵阳市安县茶坪初级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时,赵彬一边叫同学快跑,一边迅速跑向操场。猛烈的晃动刚过,他便与其他同学一起,将受伤的同学彭云从瓦砾中救出。12日下午,赵彬随全体同学一起转移时,又主动和部分同学将受伤的同学抬到就近的医疗点。

  29贾龙,男,16岁,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向峨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后,贾龙被埋在废墟下。在别人的帮助下,他爬出废墟。获救后,他不顾身上的伤痛,与大家一起,搜救幸存者。这时,突然听到了妹妹的求救声,他赶紧用手搬开水泥板,将妹妹成功救出。然后又转身跑回,继续救援他人。他先后救出三名同学,并将受伤的班主任老师背离危险地带。

  30高志军,男,16岁,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平通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时,高志军迅速撤离到操场上。成功脱险后,他听到“救我、救我”的微弱呼救声,便不顾余震威胁,冲进废墟,高喊:“这里埋有人”。同赶来救援的老师们一起用双手扒开废墟。将两名同学成功救出。

  31莘长林,男,7岁,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永安坝村小学二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后,莘长林和几名同学被埋在了废墟里。他一直鼓励其他小朋友不要哭。随后,就用稚嫩的小手使劲搬开压在同学们身上的砖块,把刘青鹏、陈方、王飞等三位同学拉到空隙较大的地方。他猫着腰四处查看,发现一个方向有光照进来,便匍匐身体前进。在弄清楚是一个没被完全掩埋的窗子后,莘长林率先爬了出去,并将其他同学接连拉出来。

  32卿静文,女,17岁,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东汽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后,搜救队员在教学楼最左边的夹道下发现了卿静文。当医护人员小心避开障碍物,探身进去给浑身是血的卿静文注射止疼针时,她一滴眼泪没掉,而是用微弱的声音说,“阿姨快出去吧,这里太危险了!”卿静文失去了一条腿,但却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博爱之心。

  33黄霖,男,13岁,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桑枣镇干柏村小学六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时,担任值周生的黄霖正在学前班教室外检查午休纪律。黄霖不顾自己的安危,冲进教室,抱起一个熟睡中的幼儿就往外跑。一趟,两趟,三趟……屋顶的瓦片、砖头不停掉落,他的身影快速穿梭在教室和操场之间。当帮着老师把最后一个小孩抱出教室时,黄霖已经累得浑身无力。

  34康洁,女,11岁,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小学六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时,康洁和同学们正在教室上课。就在教学楼即将倒塌的瞬间,她选择了跳楼逃生。康洁说,“就那么白白地死在教室里,还不如拿性命去拼一回。”湿软的菜地救了康洁,她只有腿被划伤。刚刚跳下来,房子就塌了,很多老师都被压住。康洁冲进倒塌的教学楼,奋力搜救被困的老师和同学。在救援人员带领下,师生们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35梁强,男,16岁,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中学高一年级宏志班学生。

  地震发生时,梁强在老师的组织下安全脱险。当听说他的初中母校向峨中学房屋严重垮塌时,就跑了10多公里路,一个多小时后赶到向峨镇。知道父母都安全,他急忙赶到向峨中学,梁强和大家一起,在学校废墟上用双手刨灰渣、搬砖块并协助随后赶到的救援武警官兵救人。

  36韩加育,男,18岁,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时,在把一位老人转移到安全位置后,韩加育立即赶到废墟,发现一对母子被埋。他不顾余震的危险,把妇女抢救出来。随后,他将这里的情况告诉了2名武警战士。

  37甯加驰,男,15岁,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聚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后,甯加驰被埋在废墟里,动弹不得。在离他大约3米远的地方,一堆相互交错的预制板之间有一个可容一人出入的洞。“我要过去”,甯加驰不停地扭动脖子,左脸被擦破,终于可以将头侧过来,也能自由呼吸了。这时,右边传来同学曾婧的求救声,甯加驰帮助受伤的曾婧一点一点移动到自己蜷起的膝盖和肚子之间的空隙里,希望这样能给她最大的保护和帮助。地震5个小时以后,甯加驰被救出。之前,曾婧也已经被成功救出。

  38雷楚年,男,15岁,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磁峰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地震时,雷楚年刚下化学课,他跑到一、二楼之间的楼梯拐角处后,又迅速跟着老师跑回二楼的教室救人,在他抱出一名女同学后,教学楼垮塌。雷楚年回家看了看,就又偷偷跑出来,当了一名志愿者,给救援队伍带路,帮助搬运救灾物资。

  39熊弼呈,男,13岁,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禹里小学六年级学生。

  地震中,机智的熊弼呈刚跑到操场还没站稳,就听到一位家长呼喊孩子。他迅速冲上了一座教学楼。在坍塌的教室里,没发现人,又往回跑。在楼梯转弯处,看见一位老师正在刨砖头,他立即跟着一起刨,很快救起了这位同学。随后,他再次跑回救援现场,救出一名同学。

  40薛枭,男,18岁,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东汽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5月15日19时左右,救援人员发现薛枭和一位女生被埋在由几块倒塌预制板形成的狭小空间中。武警战士告诉现场的记者:“那个小伙子受伤严重一点”,薛枭听到后却坚持说“你们先救她”,女学生说“不,先救他,他的伤势比较重”。救援人员立即展开紧张抢救。为了分散薛枭的注意力,救援人员问他“出来后想干什么?”他说想喝可乐,最好是冰的。23时,薛枭被救援人员缓缓抬出。此时,他被埋在废墟下已80个小时。

  41王磊,男,12岁,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桔柑学校四年级学生。

  地震袭来时,王磊配合老师,把同学们疏散到了操场。当他冒着危险把几名同学推到安全地方时,王磊被倒塌的围墙压住了腿。因左小腿已成粉碎性骨折,不得已进行了外伤性截肢。

  42曲柄年,男,14岁,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碧口二中七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后,曲柄年看到学校不远处有2名小学生和一位送孩子上学的老奶奶被砸在废墟里。他立刻跑上前去营救。用稚嫩的小手把同学从废墟中救出。这时,有几名小学生站在学校前的台阶上,他立即上前,拉着他们跑到学校操场。从学校出来后,他又看到几名受惊吓的学生趴在树上不敢动弹,赶忙上前把他们扶下来,带到安全地带。

  43韩贵霞,女,15岁,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东山乡石家山小学六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之际,韩贵霞迅速冲入二年级教室,搀扶起弱小的同学,带领大家往外跑。教室里还有学生,她第二次冲进教室,抱起房婷燕同学,快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几个被吓的女同学仍没跑出来。面对马上就要倒塌的教室,韩贵霞第三次冲回这间教室,拉着她们跑了出来。

  44童世强,男,13岁,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祁山乡中王小学六年级学生。

  地震来临时,童世强不顾个人安危,直奔教室右侧的村党支部活动室。他知道,那里还有学前班的儿童正在休息。童世强抱起一个孩子就往院子中央跑,放下后又马上折回抱第二个。一个、两个、三个……身高不足1.6米的童世强咬着牙,拼着劲坚持,先后有7名孩子被他从屋内救出。当他把最后一个孩子救出时,拱门墙倒塌。在童世强和他人的拼力抢救下,32名儿童无一伤亡。

  45王博,男,11岁,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

  地震使整个教室剧烈晃动,班长王博迅速打开教室后门,高喊“后排同学从这里往外跑”。一个同学摔倒在台阶上,已冲到前面的他又跑了回来,帮助同学撤离。这时,王博听到学前班的教室里发出孩子们的哭喊,他立刻跟随老师们冲进去,上前抱起一个小孩跑往操场,马上折回抱第二个,直到救出最后一个,他自己也记不清救了多少个小孩。

  灾情发生后,王博主动组织附近的学生分组学习,宣传防震自救知识。他还将自己仅有的几元零花钱和部分衣物、学习用品捐出,支援救灾。

  46刘潮,男,11岁,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高台小学五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时,正在准备上课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迅速撤离教室。刘潮已经走到门口,发现有腿伤的任子秋还在座位上。他赶紧跑上前,背起任子秋向外跑。楼房在剧烈地抖动,背着与自己同样体重的同学,刘潮走得十分艰难。他紧咬牙关,在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奋力将任子秋背到了操场。有人问他,地震时你已经走到教室门口又折回去,难道不怕?刘潮说,同学嘛,就应该互相帮助,即使有危险,也要一起走。

  47张强,男,12岁,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巨亭乡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时,正值这所寄宿制学校的午休时间。校长和老师立即组织同学们迅速撤离。张强跑出来后,却又立即冲回了宿舍。房屋随时都有可能坍塌。“张强、张强”,老师们大声呼喊。原来张强准备往外跑时,叫醒了身旁的郭明玉同学,只记得他答应了一声,出来后并没有见到他。于是,他又回去,竭尽全力背出了自己的同学。

  48王彬,女,8岁,重庆市梁平县文化镇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的时候,正在教室的王彬一边喊“同学快跑”,一边也跑向室外。逃生后,教学楼一侧垮塌。她迅速返身寻找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就在这时,教学楼另一侧也塌了,一根水泥横梁砸在了她的右臂上。王彬受伤后,很少哭过。现在,王彬坚持天天用左手练字、画画。她说,我每天要练习一个小时,等伤口好了,就回到学校好好读书。

  49王樊,男,12岁,重庆市梁平县文化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时,班长王樊像平常组织班里活动一样,与老师一道,沉着地安排同学们有序而迅速撤离教学楼。教学楼垮塌时,王樊刚好从四楼跑到二楼,已辨不出楼道出口的位置。他看见一棵大树离过道栏杆不远,当即纵身一跃,抱着大树顺势滑到地面。当发现垮塌处有人在呼救时,他奋身冲进刺鼻的尘雾中,双手不停地挖刨,移开灰土和瓦砾,在迅速赶到的老师们共同努力下,两名受伤的同学得救了。                                      据新华社电

  公众投票方式

  网络用户投票方式:可登录央视网(www.cctv.com),或点击人民网、新华网、中青网、中青在线、光明网、中国广播网、中国文明网等网站的相关链接,进入“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公众投票页面参加投票或发表感言。

  手机用户投票方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手机用户可根据每位候选人对应的数字编号,编辑字母“T+候选人编号”,发送至“10666116”进行投票。在编辑短信时,每两位候选人的编号之间,用空格键、逗号或字母“T”隔开。也可登录手机央视网(wap.cctv.com)参与投票。手机用户还可编辑字母“H+感言内容”发送至公益短信专用服务号“10666116”发表感言。

  (注:一个手机号码限投票一次;每次投票,每位候选人限投一票;每次投票可选择1名或几名、最多选择30名候选人。手机短信投票和发送感言,按照短信资费标准收取通讯费,无附加信息费。所有收取的通讯费将捐赠给灾区少年儿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袁韵的采访手记:让我们含着泪微笑前行 
 
    2008年06月16日 
 

  新华网北京6月12日消息(记者 袁韵)十天,人生中短短的一瞬,却将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里程碑。
    十天,奔波辗转在地震灾区,每一天都被当成两、三天来过,每一顿饭都被当作最后一顿饭来吃,余震来袭时依然埋头工作,夜色笼罩时依然在直播车上忙碌,或是奔驰在灾区的道路上。

    十天,在那片颤抖的大地上,感动了,震撼了,流泪了,微笑了。人性的善与美、刚与强,在灾难中迸发出异样的光芒,此后的岁月里,会一直照耀着我的心灵。

    男人的眼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这一次,他们都由不得自己。

    他,济南军区铁军师政治部主任黄晓建。说起抗震救灾中战士们的苦与累,这个从军30年的河南汉子眼圈红了,泪流下来了。

    地震后,铁军迅速赶到灾区,他们挺进重灾区,救援受灾群众,建起野战医院,救治伤病员,开办托老所,搭建帐蓬学校。在都江堰, “铁军来了”的横幅随处可见,战士们忙碌的身影处处皆有:有的战士在帮群众搬运东西,有的战士在地里帮农民种庄稼,有的战士在为群众修车……。一位名叫周胜蓉的群众含泪说:“地震后他们一到现场就不顾一切去救人,有的百姓让战士去危房里搬东西,战士们毫不犹豫地就冲进去了,那都是18、19岁的娃娃啊!”是啊,这支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为了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顾一切的部队,大约80%的战士都是80后、90后,大约80%的战士是独生子女。在平常人家,他们或许还是父母悉心照顾的孩子;在灾难面前,他们却成了无畏无惧的勇猛壮士!

    “谁没有父母亲人?谁不疼自己的孩子?可我们是军人,我们要保护老百姓!”黄晓健握着我的手,尽管有些颤抖,却依然那么有力。

    他,现任广元市宣传部副部长的挂职干部高富强。第一次见他时,说起广元的灾情,他的眼圈霎时就红了。汶川地震,广元受灾严重,青川尤甚。受命于危急之中的他,为了让广元的抗震救灾工作得到更多支持,日日长途奔波,吃不下、睡不好,消瘦的身体愈发瘦削。说起灾情,说起灾区群众,他几度哽咽、几度澘然。

    他,原青川县马公乡先锋村村民李定良,地震中痛失妻子、儿子、父亲,现在移民到广元市剑阁县公店乡。哀叹着地震无情的同时,他感念着部队官兵、基层干部、公店乡村民的好,眼圈一直红红的。临别前,我塞给他女儿一些钱,他用力推辞,嘴唇翕动着,却没说出一个字。那一刻,我看到他眼中有泪光闪动。

  早熟的孩子

    一场地震,加速了灾区孩子成长的进程。地震前,他们是万千宠爱在一身的无知孩童;地震后,他们变得懂事、坚强、独立,似乎一夜之间早熟了。

    “六一”儿童节,我来到绵阳市唐家山堰塞湖溃坝唐汛镇居民四川音乐学院安置点,这里看不到儿童节常有的气球、鲜花、玩具,却看到近百名孩子戴着“志愿者”袖章正在分头拣垃圾。11岁的吕磊是这支小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名小队长,在安置点进驻受灾群众的第一天,她就和12个小朋友自发组成了绿色小分队,清理安置点的各种垃圾。“5·12地震发生以后,我就想当一名志愿者,但是一直没有机会。现在,我终于成为志愿者了,可以为身边的人做点事情了。”

    12岁的李洪亮是吕磊的同班同学,看起来似乎有些淘气的他,对志愿者工作却非常投入。5月31日晚,他在安置点公共活动区值守到11点,维护环境卫生。“这是我过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也是最有意义的儿童节,因为我参加抗震救灾了!”他很认真地对我说。

    正要离开安置点时,5岁半的杨林川抽泣着牵着奶奶来找安置点的卫生防疫人员。我问这个眼泪汪汪的小男孩:“今天是儿童节,你为什么要哭呢?”他一边往奶奶身后躲,一边嘟囔着:“我要当志愿者,我要拣垃圾。”原来,他因为没有当上志愿者而哭鼻子。

    在济南军区野战医院,我碰上了和父母一起来感谢医护人员的6岁男孩左兆洋。这个在野战医院住了7天院的男孩和医生护士特别亲,他现在的愿望是长大后当个军医。我和他进行了如下对话:“地震来的时候怕不怕?”“怕。”“现在还怕吗?”“不怕了。”“为什么?”“因为有解放军叔叔,有很多好人都在关心我们保护我们。”

    都江堰青城后山铁军帐篷学校,12岁的袁媛和同学们好奇地看着来访的我们,她大大的眼眸中透露着一丝与这个年龄不太相称的坚强。当我问她在帐篷学校里上课有什么感受时,她回答说:“我们要好好学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能够再上学真的太不容易了。”

    灾区的定义

    到灾区之前,我和很多人一样,认为绵阳、都江堰、广元、什邡等地都是灾区;深入了灾区,才发现灾区群众对“灾区”有自己的定义。

    唐汛镇居民张云华,丈夫是绵竹人,老家房子垮了,婆婆被人从废墟中救出来,自家位于唐汛镇的房子也即将被淹,现在全家住到了安置点。当我在安置点采访时,她牵着8岁的女儿来报名参加志愿者。“看到那些灾区的群众,好可怜啊,我们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能帮他们就帮一下。之前我们家给灾区捐了款,现在想参加志愿者做点能做的事情。”“你们家不是也受灾了吗?”“我们虽然也受了灾,但是毕竟轻多了,看到电视里北川、青川那些灾区的人,太可怜了!”

    广元市剑阁县公店乡新家村村民王国良,不仅将从青川县马公乡朝阳村转移出来的李仕江一家安置在自己家里,和自己家人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同一个屋檐下睡觉,还把自家已经栽了部分秧苗的3亩半田地匀给移民到本村的青川受灾村民。据了解,这3亩半田地一年的收入至少是5000元,而当地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仅2000元。在公店乡,每户农家都要匀出至少一半的田地、山林给青川转移出来的受灾群众,像王国良这样要匀出3亩以上田地的农户,在新家村还有不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区转移出来的移民一无所有,他们愿意要什么、做什么,我们都尽量满足他们。”王国良说。“那你们家受灾了吗?”“房顶上的瓦都垮完了,我们重新盖的。”“你们自己都受灾了,还要把田地分一半给青川的移民,你们没有意见吗?”“他们是灾区,比我们苦多了。”一旁,王国良的爱人拉着李仕江妻子的手,轻声地说:“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

    我和同事们试图通过新华网直播车的实时报道,将每一个感动我们的故事、每一个震撼我们的瞬间都记录下来,呈现给没有到过灾区的广大受众。可是,灾区遍地是英雄,每一天都在感动,这样的故事和瞬间太多太多了,而我们竭尽全力,所表达、所报道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

    离开灾区时,正逢端午来临、栀子盛开。有的灾区群众采下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插在安置点的帐篷前,馥郁的芬芳,似乎暂时驱散了人们的伤痛与忧愁。每当想起这些,我总会含泪微笑。有这么可爱的人们,有这么伟大的民族,我们不会畏惧任何灾难和打击。

    栀子香如故,生活仍然要继续,明天会更加美好。来,让我们含着泪微笑前行!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给灾区板房挂“中国结” 盼嘉兴帮助完成心愿
2008年06月16日 00:43:5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本报讯 “永远相系相牵永远相扣相挽,编织和谐奋进的美好心愿……”昨天,远在四川灾区救援的猛虎师给本报发来信息:“我们想给灾区移动板房挂上一个‘中国结’,祈愿灾区人民渡过难关,重建家园,期盼嘉兴能帮助我们完成这个美好心愿!”

   6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当嘉兴日报社副总编辑杨志勇将凝聚着嘉兴市民深情厚谊的爱心粽送到了济南军区猛虎师师长胡武帅手中时,这位已在广元市青川县地震重灾区驻扎了20多天的师长高兴地说:“我要让所有猛虎师的官兵都吃上嘉兴送来的爱心粽,让他们在抗震一线也感受到嘉兴人民对子弟兵的节日问候。”也就是从这一天起,嘉兴与猛虎师结下了不了情。

   5月16日9时30分,这个师万余名官兵、千余辆车风尘仆仆地进驻青川县28个乡镇执行抗震救灾任务。18日,当听说“红光、石坝、马公3个乡与外界隔绝,至今没有一个人进去过”时,胡武帅当晚就驱车朝这3个乡赶去。走到关庄镇,山体塌方,路断了。在没有路、前面情况又不明的情况下,胡武帅动情地说:“我们千里迢迢来这里就是救人,早一分钟到达,就能多抢救几个生命。没有路,我们爬也要爬到受灾乡村去!”

   那天晚上,官兵们冒死翻越了11座山,天亮才到达了红光、石坝等乡。胡武帅二话没说,立刻组织官兵展开拉网式搜救。这次救援行动,全师搜救、救治伤员近千人,转移群众2000多人。随后,他们又对木鱼镇300多名遇难群众遗体进行了深埋,及时消除了一个潜在的重大疾病传染源。据了解,进入灾区救援1个月来,猛虎师全体官兵与灾区人民同甘共苦,患难相扶,深受广大灾区人民的拥戴。现在,该师正帮助他们拆危房、建移动板房。

   “面对被毁的家园,灾区人民需要物质上的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持。”该师政治部文化干事刘庆华告诉记者,他们非常喜欢《中国结》这首鼓舞人心的歌,而当地人民也渴望得到有猛虎师图案的标识,他们就想到给3000名灾区人民送上“中国结”,并通过小小的“中国结”送去重建家园的精神力量。

   “中国结,红红的中国结,结成一颗颗智慧的红星,照耀今天照耀永远。”嘉兴如有企业或单位愿意为猛虎师完成这个心愿,早点给灾区人民送去“中国结”,请尽快跟本报经济新闻部联系,手机号码为13738263088。

  
来源: 嘉兴在线 作者: 编辑: 朱小燕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兵应急连为青川受灾群众装上避雷针 
2008年06月15日 20:59:5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四川青川6月15日电(彭道光 文斌)连日的暴雨,夹着雷电再次袭击重灾区青川县。一支民兵应急连在青川中学受灾群众安置点及时安装了避雷针,有效提高了安置点的防雷能力。

    地处川甘陕交界的青川县属于雷电多发区,特别是进入6月,雷电活动十分频繁,而灾区过渡安置房大多为单层活动板房和由空心钢管及防水棚布构成的帐篷。加之地震中一些建筑物和构建物的防雷装置遭到破坏,灾区临时搭建的简易救助设施又多、雷电防护设施缺乏且人员密集,极易因雷电造成人员伤亡。

    为此,南充军分区营山民兵应急连主动与青川县有关部门联系,并组织了民兵应急队员和专门的防雷技术服务队伍,用了两天时间,深入到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开展防雷避雷装置安装。

    在青川中学,10根6-9米长的简易避雷针已分别被安装在各帐篷之间。县气象局防雷部门表示,通过检测,这批防雷避雷装置完全合格,可有效防范户外雷电对地面设施的破坏,使附近两千多名受灾群众免受雷电威胁。目前,这项工作正在青川各个临时安置点推广应用。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孩子的微笑
 
中广网 06-15
    中广网青川6月15日消息(记者魏国 通讯员许虎、吴兴龙)把孩子的事记在心上,为孩子的学习牵肠挂肚,是济南军区某摩步师官兵在青川灾区抗震救灾中形成的共识。先后帮助乡镇村寨搭建“帐篷学校”15所。用辛勤的劳动,智慧的双手,托起了明天的太阳。

                       “希望新村”给16名孤儿托起新的希望

    一个用茅竹围起的简朴的院落,几顶普通的生活帐篷,却成为四川省青川县关庄镇灾区16名孤儿最温暖的家。某高炮团心系灾区孤儿,用情和爱为孤儿建起“希望新村”,托起孩子们新的梦想、新的希望。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

    这首《感恩的心》是孩子们到“希望新村”后学唱的第一首歌,也是最喜欢唱的一首歌。在采访中,孩子们动情地唱起这首歌,把忧愁烦恼全部抛到九霄云外。

    孩子们在歌声中所感激的,是把他们从灾难中营救出来、并又为他们建立临时温暖家园的高炮团官兵们。感恩的是这些关心爱护和无私援助的解放军叔叔。

    这个团在灾区救援群众时发现一些孩子失去父母,被寄托在安置点。官兵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团领导经过与地方政府协商,决定将这些孤儿集中到一起,建立一个“希望新村”,并从部队抽调责任心强、耐心细致、素质好的官兵负责这些孩子的生活学习。

    在采访中,某高炮团政委王信民对记者说:我们建立这个“希望新村”,就是希望这些在大震中失去双亲的孩子们,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有一个温暖的家庭,有一个新的梦想。在这里学会感恩、学会自立,真正快乐起来、坚强起来。

    据了解,“希望新村”里收有16名孤儿。最大的16岁,最小的只有8岁。

    孤儿陈一萍,在这些孩子中年龄最大,地震中父母双双遇难。给了她心理上沉重打击,性格渐渐变得孤僻,整日沉默寡言。一来到“希望新村”后,团王政委经常帮助教她学会坚强,勇敢面对现实,并让她照顾两个妹妹。

    第二天晚上,官兵们欣喜地看到,陈一萍正在给两位小妹妹睡觉前讲故事呢。

    记者走进“希望新村”,专门找到孤儿陈一萍了解情况,她说虽然在这次地震中我没了家、失去了父母,但我看见解放军穿的迷彩服,就觉得很温暖,很有安全感,就不会害怕了。

    为了使孩子们走出地震失去亲人带来的心理影响,这个团官兵们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了儿童心理专家来进行心理疏导,并组织一些集体文体游艺活动,尽量不让孩子独处。

    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从刚开始来时的沉默寡言,逐渐变得活泼开朗,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真正的家。

    尽快培养起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官兵们从日常小事教起,有意识地安排孩子们做一些叠被、洗衣、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活儿,使他们渐渐学会自理。不仅如此,官兵们还教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教育引导他们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社会。

    孤儿陈伟泪流满面地对记者说:“解放军叔叔们就像爸爸、妈妈一样照顾关心我们。在这里吃的好、住的好、学的好,感谢解放军叔叔。

    官兵们真情付出也感动了社会各界有爱心的人。记者在“希望新村”采访时看到,很多社会志愿者都慕名来到这里,向孩子们献上自己的关心和无私的援助。

    记者在采访时,正赶上早上6点,在“希望新村”举行升起五星红旗仪式。

    孩子们望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庄严地举起右手,向国旗行少先队队礼,表达一个个童心。在“希望新村”这个新的家园里,拥有新的梦想,新的希望。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里突击救灾,济南军区45000大军谱壮歌
     2008-06-15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出兵,增兵,再增兵……

    空中输送,铁路机动,摩托化开进……

    正面穿插,侧翼迂回,小群多路……

    自5月13日投入抗震救灾以来,济南军区45000名官兵在特殊的战场上展开了一场非作战背景下的实战。

    兵力投送、靠前指挥,每一个环节都争分夺秒

    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震惊中国,震惊世界。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济南军区主要领导指示有关部门尽快了解灾情,随时准备救援。

    12日22时20分,济南军区党委常委召开紧急会议,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

    是夜,济南军区大楼的灯光彻夜通明,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一道道命令火速飞往千里之外的部队。

    13日凌晨4时41分,在受领任务49分钟后,“铁军”“秋收起义团”300名官兵作为济南军区抗震救灾先头部队,迅速向地震灾区摩托化开进。“部队出发时,甚至来不及告诉家里人。”团长黄长清说。

    13日8时22分,满载某机步旅千余名官兵的军列隆隆驶出,驰往灾区。接到抗震救灾命令后,官兵们从距营区50多公里的驻训点直接机动到铁路装载点出发,用了不到8个小时。

    13日14时15分,首架运送抗震救灾官兵的专机腾空而起。

    灾情紧,军情急。摩托化开进部队采取双司机双带车干部的办法,昼夜奔袭上千公里;空中输送部队全部轻装,一下飞机就赶赴灾区;铁路输送部队一卸载就换乘机动,边受领任务边开进边动员……

    “部队都玩了命似的往前赶,没有一人叫苦叫累。”黄长清说,他带着先头部队越秦岭、过汉中、进巴蜀,比预定时间提前6小时投入指定地域抢险。

    截至17日13时,济南军区参加抗震救灾的45000名官兵、3800余台车辆,全部分批次按时间节点到达预定灾区,无一车抛锚,无一人掉队。

    “短短数天内,四五万部队进行如此远距离的机动,这在军区的历史上还是首次。”济南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叶爱群说。

    尽管担任团参谋长时参加过南部边疆的重大军事行动,尽管担任军长时指挥过’98抗洪,但地震灾害的突然性和巨大破坏性,还是让这位身材高大魁梧的将军倍感责任重大。

    指挥作战,侦察先行。63岁的叶爱群13日就带着军区抗震救灾先遣指挥组赶到都江堰市,第一时间掌握灾情。次日,他又和随后赶到的杜恒岩副政委分别驱车数百公里,察看军区部队可能担负任务区域的第一手受灾情况,为后续赶来的部队直接投入重灾区抢险赢得了宝贵时间。

    靠前指挥,身先士卒。济南军区上千名将校军官走乡串寨、访贫问暖,将军送粮、旅长救人、团长当尖兵的故事,传遍了四乡八寨。

  打通“生命线”、抢救幸存者,每一次救援都直面流血牺牲

    骤然而至的大地震,造成灾区通讯和公路严重瘫痪,尤其是213国道映秀镇至草坡乡峡谷地带,巨大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几乎淹没了沿岷江蜿蜒而行的公路,被灾区群众称为“死亡之线”。

    地震后两天,沿线数万群众仍然死生不明。

    “就是爬,也要从沟里爬到汶川去。”“铁军”高炮团团长杨恩红说。15日天刚亮,他率领刚从都江堰急行军12小时至映秀的50名官兵,从正面强行穿越“死亡之线”。

    危险比想像中的还可怕。经过银杏乡附近一座仅剩下两根铁索的200余米长的铁索桥时,官兵们双手攥着、双膝跪着湿滑的铁索,摇摇晃晃地向对岸挪动,一寸、两寸、一尺、两尺……铁索上留下了一串血迹。刚到对岸,又一次强烈余震发生,山上滚落的巨石在江中溅起数丈高的浪花……

    32小时的艰苦行军,杨恩红和官兵们穿越56处滑坡路段,攀登了11座超过600米高的陡峭山崖,遭遇了15次余震、滑坡和滚石,成功到达汶川,获得了第一份草拟路线图和4个乡镇的灾情。

    与此同时,“铁军”炮兵团分3批沿成都、雅安、马尔康、理县摩托化开进,翻越当年红军曾经走过的海拔5231米的夹金山,侧翼迂回800公里,打通了救援汶川的补给线。

    当“铁军”高炮团突击队员与炮兵团官兵会师汶川时,“死亡之线”成了运送粮食和药品的“生命线”。

    投入抗震救灾以来,从都江堰到彭州,从理县到茂县,从青川到平武再到安县,45000大军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放在首位。

    16日10时30分,某摩步团二连代理排长潘明旺在帮助王开瑞老人抢搬粮食时,突然发生强烈余震,摇摇欲坠的危房眼看就要坍塌。危急时刻,潘明旺一把推开身边的老人,自己却被一根坠落的木梁砸成骨折,大半个身子埋进瓦砾中。

    “黄金72小时”过去了,100小时过去了,140个小时过去了,一个个顽强的生命,在官兵们不放弃、不抛弃的努力下重获新生。

    几乎每一次营救,都有惊心动魄的一幕。几乎每一次转移,都是一曲慷慨激昂的壮歌。胡主席“进村入户”的号令发出后,45000大军化整为零,向山区挺进,向村寨进军,与灾区群众心手相连,患难与共。

    平武县南坝镇3000多名群众断水断粮,某装甲师1300名官兵5月21日奉命紧急转移被困群众。

    行至一处断崖时,背着60多岁老大娘的师副参谋长朱志伟脚下一滑,一个踉跄摔向200多米深的悬崖边。

    “大娘,抓紧我!”危急时刻,朱志伟一只手紧紧抓住一棵小树,一只手死死拽住老大娘。

    “领导,放手吧,我一个快死的人,不能连累你。”听见小树“啪”的断裂声,老大娘哭着说。

    “快抓紧,我不会放手的。要掉下去,我们就一起掉下去。”在战友们的帮助下,朱志伟和老大娘成功获救。

    截至6月7日,济南军区抗震救灾官兵累计救出生还群众341人,抢救遇险群众9304人,转移受灾群众285954人。

    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工作扎实,政治工作发挥强大作战功能

    5月15日晚,位于映秀镇的阿坝自治州抗震救灾指挥部向“铁军”求援:一批重伤员生命垂危,请以最快速度从漩口镇取回急救药品。

    天黑、余震、塌方、急流……从漩口镇到映秀镇近5公里的道路,上面是从山顶倾泻的飞石,下面是滔滔的岷江,即使白天通过,也会让人胆战心惊。

    “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一声声请战简洁而又震撼人心。

    冒着大雨和不时下滑的泥石流,当年的“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现任“铁军”“秋收起义团”副政委的徐洪刚,带领“党员突击队”硬是从乱石堆中闯出一条血路。当他们把药品送到急救病房时,许多人成了泥人,衣服挂破了,鞋子也被路上的黏土粘掉了。

    “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这喊声,响彻在废墟上,响彻在断崖下,响彻在险滩前……

    5月23日,济南军区3个心理服务专家组奔赴抗震救灾一线,指导部队做好灾区军民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

    彭州市通济镇11岁女孩李薇被某机步旅官兵抢救出来后,2天不吃不喝,甚至都没哭一声。

    她的奶奶以为孩子失去了记忆,又是找偏方,又是求神拜佛……

    “李薇这孩子是心理产生了自闭。”某机步旅心理医生张跃民分析,父母遇难的悲痛和废墟里67小时的恐惧,在孩子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创伤。

    张跃民搬进李薇住的帐篷,找来几个孩子和李薇做游戏,在成功地取得她的信任后,慢慢诱导她描述出在废墟里的恐惧……

    李薇刚要张嘴,突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几天来的悲痛随着哭声倾泻而出。

    “积极开展对灾区军民的心理疏导,正视人的心理问题,是我军政治工作新的延伸和拓展。”某机步旅政委彭玉斌说。

    在汶川大地震灾区,济南军区参战部队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激发和鼓舞了官兵高昂的战斗意志,而且给灾区群众注入了战胜灾害的强大精神动力。一面面“铁军来了”“沙家浜部队”“新四军第一师”的大旗,坚定了灾区群众重建美好家园的希望和信心。

    5月21日,某摩步旅“沙家浜帐篷小学”开课,彭州市新兴镇300多名孩子重新捧起了心爱的书本。

    “孩子有了书读,以后就有了希望。”68岁的李洪说。他的儿子儿媳在地震中遇难,剩下他和孙子相依为命。

    同样让灾区群众感受到希望的,还有官兵们办的“帐篷托老所”“流动食堂”“爱心救助站”……

    住在“铁军”官兵帮助搭建的帐篷里,汶川县83岁的陈国华老人说,“解放军还和当年的红军一样!”

    医治伤员、筹措物资,后勤保障紧紧围绕一线军民展开

    济南军区第一支展开抗震救灾的力量,是军区联勤部派出的5支医疗分队。

    13日15时45分,141名官兵跟随济南军区抗震救灾先遣指挥组乘机抵达成都双流机场,旋即直奔受灾严重的彭州市。

    对这支最早赶来救援的外来医疗队,彭州市卫生局的原定方案是分散加强到市里各医院。

    “还是让我们到受灾最重的地方吧,那样能为抢救受伤群众赢得时间。”带队的济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管柏林说。

    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官兵们顾不上吃饭,连夜赶到距震中40余公里的彭州市通济镇、龙门山镇,开设野战医院。

    附近6个乡镇的受伤群众纷纷送来,野战医院病床告急、药品告急、医疗人员告急……官兵们连续几天不合眼,尽一切力量挽救每一个生命;济南军区紧急增派7支医疗队赶赴灾区,并在绵阳开设一座野战医疗方舱。

    截至6月7日,济南军区13支医疗分队和抗震救灾部队共收治受伤群众55276人次,巡诊244674人次,成功实施手术2135台,消杀面积14234万平方米,被灾区群众誉为“生命守护神”。

    几乎在5支医疗队打响抗震救灾战斗的同时,济南军区联勤部、装备部打响了另一场保障4万多大军吃、穿、住、行和抢险装备的战斗。

    45000人、3800台车辆同时远距离紧急机动到陌生地域,对后勤保障带来了巨大挑战。

    联勤部、装备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鲁豫两省紧急动员。

    ──按照与银行签订的应急资金保障协议,首批参加抗震救灾的“铁军”,1小时内从驻地银行支取现金300万元。

    ──联勤部紧急申请配发被装16个品种、123.7万套(件),给养器材347套(件),主副食品1078吨,军用食品20.5万日份。

    ──装备部紧急调用军区库存为首批抗震救灾部队补充装备器材7000余件,筹措并前送切割机、千斤顶、钢筋断线钳10566件。

    尽管如此,随着先期抵达部队逐渐深入交通中断、通讯中断、水电中断的“孤岛”,官兵们的生活保障还是一度出现困难。

    “铁军”高炮团800名官兵徒步进入震中映秀后,前几天只能和衣睡在坝子上,每人每天仅能领到直升机送来的1瓶矿泉水和1袋饼干……

    “不管困难多大,也要保障到最前线。”集团军后勤部副部长黄正合带领30人的保障分队,采用摩托化机动──徒步前送──再摩托化机动──再徒步前送的接力式保障办法,给高炮团官兵和当地群众送去了急需的10余吨主食、120顶帐篷和150多种药品。

    困难愈大,办法愈多。针对出动较多兵力徒步穿插、无法实施摩托化伴随保障的部队,采取“合理装载、超常加强”的小迂回、大编队方式组织快速保障;针对投入兵力少、前出距离远和在恶劣条件下执行任务的部(分)队,采取“数量少、品种全”的小编队方式伴随保障;针对执行“进村入户”的小部(分)队,采取“分散式、适当加强战勤编组力量”的方式进行融入式伴随保障……

    “这些在抗震救灾中探索的保障模式,不仅有效确保了灾区军民的生活急需,也为战时后勤保障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黄正合说。(新华社记者张玉清、张汨汨、黄书波)

    

  ▲5月31日,济南军区某陆航团机组转运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的官兵。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5月23日,济南军区救援人员用担架抬着老人往山下转移。

(责任编辑: 王小伟 )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