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原创]亲历青川地震灾难和人间真爱---------不断上传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记木鱼镇“帐篷医院”首个新生儿诞生
 
中国南昌新闻网 2008-06-19

 
    南昌新闻网讯(王振戎 王珑珑 记者 曾伟峻)6月16日0时40分,一声长长的摩托刹车声划破了木鱼镇江西医疗队营地深夜的宁静。“快来人啊,我爱人要生产了!”一个中年汉子抱着孕妇急匆匆下了摩托,呼喊着奔向医疗队帐篷。

    此时,帐篷里沉睡的医疗队员都被呼叫声惊醒了,一个个争先恐后跑向产房。据了解,孕妇名叫陈蓉章,今年34岁,这次是第4胎第2产,曾有过先兆流产史,上一个是早产,这次又是早产,仅孕34周,为高危新生儿。

    孕妇基本情况了解后,木鱼镇江西医疗队贾立明领队当即部署产科组以江西省妇幼保健院3名医生为主,负责产妇顺利生产。新生儿抢救组以南昌市第三医院医生为主,以确保新生儿安全。接到命令后,队员们迅速把产妇抬到仅10余个平方的帐篷产房里。产科组医生一边测血压、听胎心音,一边鼓励产妇说:“不要紧张,孩子很好,你深吸气,然后屏住呼吸,向下用力,很好,再来一次!”

    与此同时,负责新生儿抢救组的南昌市第三医院儿科医生张江华正在急救指挥队员:“大家接好氧管,准备复苏囊,随时心肺复苏”、“接好吸痰器,准备吸痰,保证呼吸道通畅,避免羊水吸入”、“现在是深夜,温度很低,治疗台上要铺棉衣裳,注意保暖”、“同时准备一比一万的肾上腺素以备不测”。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却一秒一秒地流走,队员们又各司其职,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凌晨2时许,婴儿终于出生了,是个男孩,产科组医学断脐后,迅速把小孩放到治疗台上。张江华迅速指挥:“护士快拍足底,让孩子哭出来;麻醉师你给他供氧,我吸痰,大家动作要快,要轻柔,不要伤着小孩。”

    吸痰后,婴儿哇哇地大声哭了出来,青紫的嘴唇变得红润起来,队员们一颗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新生儿抢救组的队员仔细检查孩子的头颅、心、肺和四肢后,称了孩子的体重,有4斤8两,然后给婴儿裹上厚厚的棉袄。

    当中年汉子得到母子平安的消息后,他热泪盈眶:“感谢政府,感谢共产党!感谢你们江西抗震救灾医疗队,没有你们,我会家破人亡。”抱着刚出生儿子的中年汉子激动地告诉江西医疗队员们,他叫唐映良,家住青川板桥乡大山深处的浮寨村,深夜他和妻子冒着极大危险,沿着崎岖山路,翻山越岭一个多小时才赶到木鱼镇找到江西医疗队的“帐篷医院。”

    “你们给这娃取个名字吧,让他一辈子能记得自己是怎么出生的。”唐映良噙着泪花央求着江西医疗队的队员们。队员们盛情难却,短暂的商量后大家给小孩取了个响亮的名字:陈江川。江川,预示着江西人民与四川人民永远在一起,愿江西人民与四川人民的爱永远传递下去!
 
来源:南昌新闻网
编辑:杨赟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汶川大地震何以发生
新华社记者 张晓松 陈菲   

 

  房屋倒塌,人员伤亡。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再一次向人类展示了自然灾害的强大破坏力。

  这次地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它的威力到底有多大?一次地震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量的房屋损坏和人员伤亡?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来自我国地震、防灾、建筑等科研领域的权威专家。

  千年不遇特大地震波及全国

  300公里地表破裂

  “这是一次千年不遇的特大地震,震级大,震源浅,烈度高,地面运动强烈,破坏力极强。”曾经目睹地震灾区惨状的防灾科技学院院长薄景山,以一连串形容词描述这次地震的强大威力。

  资料显示,由于地球的特殊板块构造,印度洋板块不断向欧亚板块俯冲,使青藏高原的地壳物质不断向东滑移。当这些地壳物质滑移到汶川地震区所处的龙门山构造带后,受到四川盆地的阻挡,聚集了巨大的能量。

  “这个能量大到我们难以想象的地步,而一旦通过地震这种方式释放出来,更是威力惊人。”据薄景山介绍,汶川地震震级达到8级,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56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

  主震之后,5级以上的余震活动不断,且余震的持续时间较长,也说明地震释放的能量巨大。

  由于汶川地震的震源深度仅为10公里,属于内陆浅源地震,地震释放的巨大能量得以通过地震波广泛向外传播,影响范围之广,除黑龙江、吉林和西藏等局部地区外整个中国均有明显震感。这就如同一块大石头投入湖中,掀起的波浪传到很远才慢慢平息下来。

  “这次地震中心烈度高达11度。烈度表里总共就分了12度,12度是什么样,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到,11度几乎是一个极限了。伴随这么高的烈度,地面运动的加速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已经是历史罕见。”

  据薄景山介绍,汶川大地震竟然造成长达300多公里的地表破裂,破裂时间持续约80秒,断层从汶川县映秀镇向东北方向一直延伸至青川县一带,地震裂缝、地震鼓包、同震隆起等地面破坏现象随处可见,最大地面隆起达到6米。断层穿过之处山河亦为之改观,道路、桥梁、房屋等各类建筑物更是毁损严重。

  加之汶川地震发生的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向成都平原过渡地带,地质构造与自然地理条件十分复杂,地震造成的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因而非常严重。崩塌、滑坡堵塞了河道,形成许多极具威胁的堰塞湖,局部地区还因为滑坡而掩埋或砸坏大量的房屋,进一步加剧了灾害损失。

  数千万间房屋因震受损

  四大因素决定损毁程度

  初步调查统计显示,汶川地震已造成650多万间房屋倒塌,2300多万间房屋损坏,北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等部分城镇夷为平地。

  但是,记者在灾区采访时发现,地震在同一个地区产生的破坏程度并不完全相同,同类建筑物破坏方式也不相同。

  曾在地震发生当天即赶往灾区调查、抢险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为我们破解了这一谜团。

  刘杰认为,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不能单纯从地震本身的性质去分析,除地震强度外,还取决于场地条件、建筑物结构等一些综合因素。

  首要因素当然是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这不仅与地震大小,即震级有关,也与距地震中心的远近和当地的地质条件有关。

  这次汶川地震的震级是8级,震中区烈度达11度,造成的破坏很严重,但震中区外围的成都市区仅有7度,损失就相对较小。此外,一些距震中较远的局部地区,烈度也有可能比较高,这与当地的地质条件有关。

  第二个因素是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场地条件。根据现场考察结果,这次地震的震中区造成的地表位移达几米。如果建筑物正好位于断层上,这样大的位移量,即使非常坚固建筑物也会被破坏,相反,如果建筑物不在断层上,造成的破坏可能就相对小一些。

  刘杰曾在汶川地震现场看到,在某乡镇的同一条街上,位于断层带上的建筑全部倒塌,而离断层仅几十米的建筑物虽然有破坏,却没有倒塌。

  第三个因素是建筑物结构。同样的地面运动,开间比较大的房间所承担的力就比较大,也相对比较容易破裂和倒塌。

  第四个因素是建筑物的施工质量,质量不好的建筑物肯定比较容易损毁。

  刘杰特别指出,任何地区的建筑物是有一定的基本设防烈度,在建筑质量没问题的情况下,如果发生的地震对某个地区造成的烈度在基本设防烈度内,建筑物应当没有问题。出现问题时肯定是施工质量的问题。但是,如果地震造成的烈度高于基本设防烈度,如汶川震中区烈度达11度,而该地区设防烈度是7度,这些地区就很难判定房屋倒塌是否是由于建筑施工质量的问题造成的。

  地震发生不能避免

  抗震水平可以提高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地震是伴生着地球的一种自然现象,只要地球存在一日,地震就存在一天,时刻威胁着人类。

  但也正如防灾科技学院院长薄景山所指出的:“地震灾害虽然有它的不可知性,却有其一定的规律性。我们只要科学把握地震灾害发生的本质和规律,从地震灾害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就有可能更多地挽救生命和减少损失。”

  人们首先从如何把房屋建得坚固耐震着手,降低地震灾害的破坏力。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原所长王亚勇介绍,在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吸取历次大地震的经验教训,在工程建设中,提出了适合国情的各类工程抗震技术。

  从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提出的“基础深一点、墙壁厚一点、屋顶轻一点”的概念,到1976年唐山地震以后创造的砖房加“构造柱圈梁”技术,直到今天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理论,工程抗震设计的规范标准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谈到今后进一步提高建筑物抗震水平,专家们各抒己见,纷纷提出建议。

  “在目前科技水平下,人类还很难避免地震灾害的发生。在地震断层带上建房屋,即使非常坚固,也很难避免损毁。”刘杰认为,新建房屋的选址十分重要,一定要避开这些可能发生地震的断层。

  据悉,不久前刚刚出台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对此已经有了明确规定:重新选址时,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或者生态脆弱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区域以及传染病自然疫源地。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制定过四代地震区划图,图中划分出每个城市、乡镇的抗震设防烈度,成为工程抗震设防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王俊认为,从我国实际发生的大地震情况来看,地震区划图上界定的地震区范围基本符合实际,但也有相当多的地震发生在区划图上的低烈度区或其附近,而实际地震烈度比区划图中的设防烈度要大很多。

  为此,王俊建议,综合考虑我国经济实力和提高结构抗震设防标准可能增加的费用,适当调整地震区划。

  “既然地震不能避免、地震预报又是目前尚未解决的世界难题,那我们就应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上。”王亚勇建议,及时复核和调整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标准,修订抗震设计规范;对因地震受损的建筑及时进行抗震鉴定、加固和改造;采用轻质、高强建筑材料和实用、高效的加固技术。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锦旗送给南充恩人

 
 
  锦旗谢恩人
 
 

  □ 记者 徐朝江 青川报道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南充民兵预备役第一时间奔赴重灾区青川县,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灾区人民高度评价南充民兵,并以各种方式向南充民兵表达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

  截至目前,南充军分区共出动官兵及民兵预备役人员1100多人次,投入青川县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搜救生还者2人,医治伤病人员1371人,运送伤员113人,转移受灾群众10796人,挖出遗体108具,转移物资2426.3吨,运送帐篷18837顶,搭建帐篷2366顶,搭建简易住所27038平方米,清理废墟1801平方米,消毒面积1299050平方米,抢修道路12.9公里,清理手枪弹2000发,清理物资价值8284500元。南充民兵为青川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等作出了巨大贡献。

  6月16日下午2时许,记者在青川县南充军分区蓬安民兵应急连驻地采访时,帐篷外突然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青川县粮食局副局长兼该县兴和粮油购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尚春带领全体员工,送来写有“抗震救灾,英雄本色”的锦旗,向南充民兵表达崇高的敬意。

  陈尚春告诉记者,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兴和粮油购销有限公司的办公楼成了危房,许多重要的档案还在里面,南充民兵冒着生命危险,为该公司抢档案、排危险、搭建帐篷等,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

  南充民兵在灾区表现出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受到了灾区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当地群众陆续向南充军分区官兵及民兵预备役人员送来了锦旗、感谢信40多面(封),以表达他们对恩人的感激和崇敬。

南充晚报 2008-06-19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大爱流淌在青川大地
——南充市民兵突击队赴灾区抗震救灾纪实

 
 
南充救援部队从废虚中抢救物资


 
 
 

  李奉智  张志森  黄天伟

  5月12日14时28分,阿坝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动山摇间,江河断流,房屋毁灭。成千上万的生命被埋在废墟里,数十万群众生死未卜。汶川、北川、青川等城市通讯和道路全部中断,成为牵动世界和亿万人心的一座座“生命孤城”。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南充军分区党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由军分区司令员傅新民、政委李树林牵头负责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和一线指挥部,按照上级指示,吹响了向灾区青川挺进的集结号。

  集结!开进!先锋出击

  挺进,挺进,在黑暗中挺进!这个夜晚,我真切地感受到,黑暗中无家可归的人,最需要的是明亮的灯火,因为那光能让人产生勇气,不再恐惧和绝望。青川的父老乡亲,请让我们送给你一盏明亮的灯吧!

  ——抗震救灾民兵手机日记之一

  “报告分区抗震救灾值班室,阆中市民兵应急连120人集结完毕,强烈要求开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战斗,请指示!政委陈龙全。”听说第一批开赴灾区的部队中没有阆中,阆中市人武部政委陈龙全不干了,接连向军分区打了5个电话请战。

  地震发生后20分钟,刚刚成立的南充军分区抗震救灾一线指挥部就下达了第一道命令,要求各县(市、区)人武部立即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根据驻地受灾情况,就近快速展开自救。

  13日凌晨2时,军分区下达预先号令,短短4个小时,全市共集结民兵应急分队人员1080名。13日上午10时,所有救灾器材、物资、车辆和人员全部按指定地点装载、集结完毕。14时,由顺庆、高坪、嘉陵3个区的应急民兵、人武部干部职工和军分区机关、医疗所官兵组成的430人的抗震救灾突击队奉命开赴重灾区青川。

  “陈龙全同志,我命令你部民兵应急连为我市民兵赴青川抗震救灾先锋队,请立即出发,开赴灾区!”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李树林在部队开进途中,通过手机向阆中市人武部下达了开进命令。正在阆中市检查抗震救灾工作的市委书记刘宏建得知后,马上驱车前往人武部,为勇士们送行,勉励他们到灾区后要不畏艰险,勇敢战斗。

  13日23时40分,经过近10个小时的艰难行进,南充民兵突击队抵达青川县城,是第一支入城的救援力量。

  救人!救人!勇者无畏

  废墟中的人,请耐心等待,不要绝望!如果灾难降临,但愿它能与你擦肩而过,哪怕是落在我的身上!

  ——抗震救灾民兵手机日记之二

  青川县东桥宾馆,五层楼的楼房垮塌三分之二,被埋旅客20多人。13日夜,参与营救的我市民兵在黑暗中用手刨,用肩扛,许多人手指磨破,肩膀流血,忍饥挨饿奋战一夜,终因缺少照明设备和救援工具而不得不放弃。天亮后,机械开进现场。身着迷彩服的民兵不顾手掌流血疼痛,不顾残存的危楼随时可能垮塌的危险,再一次冲到废墟上继续刨,在连续挖掘出3具尸体之后,终于,一个幸存者被大家从废墟中刨了出来。

  14日上午9时许,顺庆区20名民兵奉命到青川县中医院救人。被告知门诊大楼四、五楼左侧三分之二垮塌,里面埋了3个人,两个已经死亡,有一个老太婆还活着。带队的区人武部政工科科长何大川不顾个人生死,先后3次冲上大楼,在坍塌的楼板和断裂的横梁缝隙中爬行,寻找幸存者,表现出了一个军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终于,14日下午,在沈阳消防特警的协助下,成功将老人救出。

  青川县木鱼镇初级中学,教学楼80%垮塌,384名师生被埋,仅有87人生还。15日,军分区医疗所的10名救护人员奉命前去处置尸体时,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们全都掉下了痛心的泪水。在处理完所有尸体后,他们擦干眼泪,和参与救援的武警官兵一起并肩战斗。只要废墟里哪怕有一丁点儿生命的迹象,队员们都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只要还有一点体温,他们都要全力以赴施救……

  在青川参与救援的日子里,军分区官兵和广大民兵总共挖出尸体108具,营救幸存者2名。他们表现出的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不顾个人生死的大无畏精神,先后得到了前往视察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防部长梁光烈、成都军区、四川省军区首长的高度评价。

  突破!攻坚!义无反顾

  如果我有3只手就好了,一只手用来为灾区人民做事,一只手用来为他们擦去眼泪,一只手用来撑住自己有腰肌劳损的腰!

  ——抗震救灾民兵手机日记之三

  灾后的青川通讯全面中断,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抵达青川后,军分区主动要求配合移动通信公司重铺受损光缆,打通抗震救灾工作的“生命线”。

  14日凌晨4时,高坪区20名党员突击队员分别向县城和广元两个方向铺设光缆。由于山高沟深,坡陡路滑,队员们将光缆捆在身上,一步一挪地向前行,手拉手爬山过沟。经过连续20个小时的奋战,铺通了最重要的10公里光缆。随后,突击队员们不怕疲劳,连续战斗一昼夜,再一次铺通14公里光缆,使第二座机站恢复工作,实现了手机通话,为上报灾情、开展救援工作赢得了时间。

  17日上午9时, 8名从废墟中抢救出来的幸存者中有4人生命垂危,急需输氧。可是,临时医疗救护所里只有3瓶氧气,并且都正在使用。百姓生命垂危,要想救人,只有到县医院废墟中去挖氧气瓶。顺庆区人武部政委李伟明、副部长李勇迅速带领10名民兵,驱车赶往房屋垮塌将近70℅的青川县医院,冒着余震威胁,从住院部大楼的1楼搜到4楼。有的队员被钉子扎破了脚,有的膝盖碰得鲜血直流。30分钟后,他们手刨脚蹬,终于从废墟中刨出来5个氧气瓶,迅速送到了医疗所帐篷里。

  望着生命之氧咕噜咕噜地在输氧器里跳动,青川县人民医院院长郭平难掩心头激动,摘下帽子,深深地给大家鞠了一躬。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我市赴青川抗震救灾突击队还主动承担了整个青川县城和周边地区的卫生防疫工作。每天,由50名专业医护人员和嘉陵区民兵组成的5支卫生防疫小分队,早晨6点就出发,背着数十斤的消毒器械和药水,到每个街道、社区、居民点消毒。连续10多天,平均每天工作16小时,行程60多公里,总计消毒面积达到了128万平方米。

  齐心!奋战!共渡时艰

  天永远不可能塌下来,可是,青川的天真的塌下来了。我们的任务是用手挽住灾区人民的手,和他们一起把天重新撑起来。

  ——抗震救灾民兵手机日记之四

  “共产党好,解放军好,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让我可以遮风挡雨了!”5月15日,住上帐篷的乔庄镇居民牟科菊激动得要给高坪区人武部副部长刘俊江下跪。

  地震发生时,怀有9个月身孕的牟科菊家人竭尽全力把她从房子里抬了出来,却没顾得上抢出一件东西。军分区政委李树林检查部队抗震救灾情况路过滨河路,发现坐在河边一脸无助的牟科菊后,立即调来医护人员给她检查身体,派人送来了鸡蛋、牛奶、饼干、矿泉水等生活物品,还指示就近的高坪区民兵应急分队给其搭建帐篷。1小时后,一座面积12平方米的制式帐篷就交到了牟科菊手中。

  “老乡,家里有人吗?”5月20日一早,南充军分区10余名民兵在时刻有落石飞滚而下的山路上,艰难跋涉1个多小时,终于在青川县乔庄镇叶家盖村一片竹林深处发现了一户人家。听见喊声,张友善老人从一间屋瓦脱落、半边墙倒塌的房子里探出头来。地震发生后,老人一直带着孙女战战兢兢地呆在尚未震垮的半间房子里等待救援。救援民兵立刻就地取材,用竹子和随身带来的塑料布为老人支起了一个简易帐篷。

  在一面全力以赴抢救受灾百姓生命和进行抗震救灾攻坚战的同时,突击队还把安置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作为自己的第一责任,给县城及周边地区10多个安置点的3万多受灾群众搭建帐篷。上级下发的救灾帐篷数量不够,民兵们就上山砍竹子和树来搭架,购买帆布和编织布做顶。他们共搭建帐篷1750顶,总计21600平方米,安置受灾群众29100人,占全县城安置受灾群众的70℅。

  在城关镇北井坝村,地震造成该村后山大面积滑坡,并且整座山的山顶出现了宽数十公分,长达1500米的巨大裂缝,十分危险。为避免出现地质次生灾害危及百姓,在对山上的人进行全部疏散的同时,还挑选了50名年轻精干的民兵,在山上设置警戒线,24小时巡逻,随时报告险情,劝阻人员进入。巡逻队员们被当地百姓称作是死亡线上的“生命守护神”。

  为确保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不再忍饥挨饿,南部、营山、蓬安县民兵担负起了大量的物资卸载、搬运和配合地方给受灾群众分发食品的任务。他们没有休息时间,随时出动,毫无怨言。在物资分发过程中,他们认真仔细,不漏一人。

  针对大灾过后受灾群众普遍易产生恐慌、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军分区还挑选了10名民兵和医护人员担任心理疏导员。他们每天深入到每一个受灾群众安置点,采取集中辅导、入户慰问、交流谈心、爱心寻亲等多种方式,缓释灾区群众连日来的紧张、焦躁心理。用关切和友情温暖受灾群众的心,排解他们的心理疑虑,重新建立信任感、安全感,帮助他们早日走出灾难的阴影。

  大灾!大难!大爱无边

  大灾大难是大自然的使然,但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侠义与大爱面前,所有苦难都能被消融,所有伤口都能被愈合,所有破碎的心都能被包融和温暖!

  ——抗震救灾民兵手机日记之五

  在南充市赴青川抗震救灾900名官兵和民兵中,自身在地震中受灾的家庭多达126个,但他们都能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奉献大爱,视灾区为家园,把受灾群众当亲人,积极踊跃参加抗震救灾,让一股浩然大爱默默流淌在青川大地上。

  军分区司令员傅新民父亲刚去世不久,地震发生后,他毅然停止休假,以最快速度返回了部队;政委李树林、主任张国权两对父子双双上前线,儿子有的在都江堰,有的在北川,李树林、张国权则到了青川;副政委张正剑不甘心留守,连续4次请战,终于如愿以偿;参谋长冯潜5月21日参加完省军区读书班后,连成都市的家都没有回,就跳上大巴赶往灾区;后勤部长肖辉带领官兵克服灾区物资匮乏、水源稀缺、做饭条件艰苦等各种困难,在全力以赴做好将士后勤保障的同时,每天带着人到受灾群众帐篷中去送药送饭。

  没有参加第一批开赴前线的5个县人武部多次请战,要求轮换。5月27日,南部、营山、蓬安3个县的400名民兵作为第二梯队开赴青川,至今还战斗在那里。

  领导的率先垂范极大地激励了将士们。去年参加成都军区“爱军精武”比赛荣获对抗射击第二名的神枪手,嘉陵区民兵柏勇第一个报名,在灾区,他总是冲在前,干在先,每天奋战16个小时以上。还有嘉陵区花园乡民政干部马文龙,5月20日爷爷去世,他毅然决定留在灾区,不回家悼念。阆中市民兵曹明松,在与家住绵竹重灾区的岳父母失去联系8天的情况下,一直把悲痛藏在心里,没有告诉任何人,始终坚持参加战斗。

  最让人感动的是高坪区民兵王洪刚,妻子生病住院,他来不及告别就上了前线,连续数天战斗在第一线,终因胃出血而倒在了救灾现场,送回后被确诊为胃癌晚期。在军地领导前去医院看望他时,他还含泪要求待他病情稳定后,一定要批准他再赴灾区,让他把有限的生命奉献给灾区人民。

  6月1日,是营山县人武部部长冯祥权的生日。这一天早晨5时30分,他来到营山县民兵为受灾群众修建的简易澡堂检查,当天要接待的第一批客人是灾区少年儿童。整个上午,他带着人跑遍了全县城所有的文具商店,为小朋友们挑选礼物。最后,冯部长和灾区的数十名小朋友,还有前往青川检查救灾工作的成都军区副政委段禄定一起过了他的生日。他们做了游戏,唱了生日歌和少年儿童先锋队队歌,唯一的遗憾是没有蛋糕。

  在灾区的日日夜夜,南充军分区官兵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始终恪守群众纪律,把方便让给灾区群众,将困难留给自己,获得了地方党政和灾区百姓的高度赞誉。他们在抗震救灾中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解放军报》、四川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青川县城停电,部队将自发的照明电输送给群众。供电恢复后,因电量有限,尽管宿营地距变电站只有10米,部队仍然坚持供电自给。宿营地离水源地较近,但群众用水困难,每天取水的人群排成长龙。为不影响群众用水,部队驱车10余公里,坚持到离宿营地较远的大山里取水。

  灾区群众拥军热情高,不断有单位和群众到驻地送水送菜送慰问品,还摘来了树上的樱桃。全部被官兵们婉言谢绝。

  广大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救灾不扰民,不与民争利的同时,还时刻心系灾区群众,将干粮和矿泉水分发给受灾群众。老百姓感动地说,你们真不愧是来自朱总司令和张思德家乡的兵!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上接第一版) 浙江人的爱,无穷无尽。当青川来的218名中职学生来到浙江时,这种爱更令人感动。

  6月12日上午,当青川县高级职业中学的40位同学踏进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的大门时,他们的心定了。

  因为他们看到的是笑容、鲜花;全新的棉被、席子、枕头、蚊帐;教导他们的是最优秀的老师……在杭州、宁波和温州,灾区学生们同样安心,同样幸福。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所以我们心心相印。

  我们是一家人――我们共同战斗

  青川,一个充满伤心和痛苦的地方。

  青川,一个充满坚强和信念的地方。

  现在,一个个青川人为战胜灾害在战斗;一个个浙江人与他们并肩战斗。

  我省450名医疗卫生防疫人员先后奔赴青川,分布在18个乡镇,和当地群众吃在一起,睡在一起。睡的是又热又闷的帐篷,同样承受着狂风和暴雨。

  100多名交通抢修队员分成三组,在一线昼夜奋战:省交工集团支队正在抢通宝罗公路;宁波支队负责212国道的保通任务;桥梁检测支队则已经完成85座桥梁检测任务,完成129座桥梁的检测和计算工作。

  200多名公安特警队员正在广元至青川一线日夜巡逻,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灾区群众安全……

  因为亲人在受苦,所以我们要和他们同甘苦。方建义,桥梁检测支队小组长,每天和队员们一起,起早摸黑,风餐露宿,工作超过16小时。余震不断,他们毫不畏惧;自然环境恶劣,他们从不在乎。中暑了,吃点药,喝口水,又冲上去。受伤了,简单包扎一下继续工作。

  陈波,公安特警队队员,当得知一辆装满赈灾物资的货车在凉水镇附近侧翻时但又没完全翻时,他冒着狂风、暴雨、闪电和余震,一直和司机合作,保持车辆平衡,整整坚持了17小时,直到救援人员赶来……

  和救援人员一样,尽管余震不断,一个个浙江人却义无反顾地踏上青川的土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搬运物资、搭建帐篷、陪护病人……

  从5月16日开始,温州永嘉人谷岳潘就一直在青川灾区。向灾区群众分发食物,帮助搞好卫生防疫……只要灾区需要,谷岳潘什么都干,他说:“我要和灾区人民一起渡过难关。”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所以我们共同战斗。

  我们是一家人――我们共创未来

  青川,现在仍满是废墟和瓦砾。

  青川,未来将充满希望和美好。

  一个名词――“浙江速度”被一再提及。

  在青川县城,空旷地带随处可见的彩条布大棚迅速减少,白墙蓝顶的活动板房正在迅速增加。这些变化源自于浙江来的援建大军。

  材料源源不断地从浙江运过来,4100多名工人从浙江各地赶来……“浙江军团”正在青川县全面拉开战线,以“浙江速度”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帮助地震灾区群众建起过渡安置房。

  伤痛尚未平息,重建已经展开。在青川县城、木鱼镇等地,青川人和浙江来的救援人员一起鉴定危房,共同清理废墟。浙江派出的数千台机械在为青川的重建出力。在姚渡镇,卫生防疫组专门派4位会插秧的队员帮助村民徐祥邦插秧。

  在青川,远不止一个“浙江速度”:“帐篷银行”、“帐篷小卖部”、“帐篷学校”……随着浙江物资源源不断地到来,当地的一家家机构正在迅速展开为民服务,一个个好消息也在传来:学校将在8月初复课,工业企业也在准备开工生产。

  浙江给青川的援助,不仅在于“输血”,还在于帮助“造血”。

  6月11日,浙江省公安厅交付了对口支援青川县公安局的首批总价值230余万元的物资,直接援助资金160万元,一批先进警用设备被引入了青川。

  我省医疗救援队也在努力,试图留下一支“不走的防疫队”。在黄坪乡、清溪镇、姚渡镇……医疗防疫队员们在进行卫生防疫工作之余,还对当地村民展开培训,编写卫生防疫知识顺口溜,尽可能传播知识。

  将来,或许会有更多的浙江援建队去青川,更多的知识技能将在那里传播,青川未来必定会更美好。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所以我们共创未来。

  (本报杭州6月17日讯)

浙江日报 2008-06-18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对营山党员父子的选择

 

  □ 肖英 记者 李波  徐朝江

  

  本报讯 6月13日18时,青川中学营山民兵应急连驻地。全连110名官兵庄严肃立,为刚刚去世的应急连民兵徐定东的父亲徐永朝集体默哀。

  “5·12”地震后,营山县民兵迅速集结,准备奔赴重灾区。此时的徐永朝因心脏病、冠心病卧床不起。徐定东深知父亲病情严重,但他更懂得党员和军人的使命,救灾任务十万火急,灾区在召唤自己。“儿啊,你去吧。我入党50多年了,我知道国难当头,党员更应该服从党的需要。你是当过兵的人,这时候怎能不冲锋在前?”读懂儿子心事的徐永朝用发紫的嘴唇颤抖着鼓励他,“到了灾区不要牵挂我,随时都要记住,你是一名党员,你不只是我的儿子,更是人民的儿子。”徐定东的眼泪夺眶而出,重重地给父亲磕了三个响头,义无返顾地和丰产乡5名技术民兵赶往县人武部。

  但当他们到达人武部时,上级下达的民兵应急连编制人数已满,他和他所带领的5名民兵被编入第二梯队。得知消息,徐定东急了,带着写满丰产民兵签名的请战书找到人武部部长冯祥权恳请到:“灾区有难,党员应当冲在前线。我吃得下任何苦,受得住任何难,我代表丰产民兵向你请战,恳求你让我们上前线。”冯部长顿时被眼前这位黝黑的七尺男儿感动了,红着眼点了点头。

  5月27日,营山县人武部接到南充军分区开赴青川重灾区的命令,徐定东被任命为勤务保障排排长,登上开往青川的救灾车。

  5月28日,应急连抵达青川。在这片废墟之城上,应急连后勤保障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水源被污染,没有物资供给源。一时间,饮水、吃饭成为巨大的难题。为了保障好官兵生活,徐定东带领炊事班民兵一边绞尽脑汁调剂伙食,让大伙吃饱吃好,一边跋山涉水寻找水源,解决饮水问题。在青川执行任务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徐定东总是每天早起晚睡,忙在人前、吃在人后。在他和炊事班的用心努力下,营山县民兵应急连临时饭堂不仅保障着应急连110名官兵的伙食,同时还保障着安徽、天津、陕西等医疗队、救助队和当地群众近百人的伙食。而他和他的炊事班战友们,却常常以方便面、冷馒头果腹。

  6月10日上午,正在洗菜的徐定东接到妻子电话:“爸……爸……他快不行了……”徐定东强忍着眼泪向妻子叮嘱:“照顾好爸爸,帮我多尽尽孝!”他坚决不让同寝室的战友把情况上报,继续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

  6月13日,徐永朝老人去世了,没有等到胜利归来的儿子。在弥留之际,他只嘱托了一句:“别告诉东儿,别让他离开青川,只要他在为那里的老百姓做事,我就很高兴。”

  得到噩讯,人武部领导当即决定,派专车送徐定东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但徐定东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选择了留下,继续留在了青川,他要把两代党员的爱献给灾区人民。他说:“这是父亲对我的临终嘱托。”


南充晚报 2008-06-19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活了100多岁,没见过这么可怕的地震
  

  “这是我的祖祖,已经100多岁了。”5月30日,青川街头的救灾帐篷前,胖胖的小男孩刘洋阳骄傲地介绍。这个脸上写满沧桑的老奶奶名叫曾金贵,她穿着蓝色大襟长衫,黑色裤子,还是三寸金莲呢。她只知道自己已经100多岁了,但具体多少岁数,哪一年生的,连自己也搞不清楚了。坐在一旁的刘洋阳插话:“她没有身份证,我们也都不知道。”

  百岁老人是刘洋阳爷爷的岳母,从小刘洋阳就叫老人“祖祖”。他们家四世同堂,总共27口人,幸运的是,在这次大地震中,全家无人伤亡。100多岁的曾金贵说,自己活了这么大岁数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可怕的地震。老人说,地震的时候她正准备洗澡,感觉晃得很,过了一会儿,和她一起住的大孙子回到屋里,把她抱了出去,然后用摩托车送到城里。

  5月15日,他们从政府那里领到了帐篷,全家27口人住在4顶帐篷里,在街边的集中安置点里过起了帐篷生活。

  本报记者 章果果 摄影报道

金华日报 2008-06-19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为了灾区人民的健康
——记市卫生监督所党总支   

 

  挫折,是对国家意志的考验;磨难,是对民族精神的砥砺。汶川8级大地震发生后,突如其来的灾难牵动着我市全体卫生监督人员的心。

  5月21日开始,我市卫生监督队作为首支进入四川灾区进行卫生防疫的队伍,就一直活跃在青川县茅坝乡。废墟上、悬崖边、塌方处,都留下了古城卫生监督人员的足迹和身影。当地百姓赞扬说:“解放军是救命队伍,西安卫生监督队就是我们的保命队伍。”

  奔赴灾区开展防疫支援

  5月12日地震灾难发生后,市卫生监督所党总支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5月19日,市卫生监督所紧急抽调8名卫生监督员,组成两个卫生防疫分队,奔赴四川地震灾区。

  5月20日,陕西省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第五分队队长、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李劲松带领8名卫生监督和疾控人员共11人从西安出发,前往四川灾区。

  按照统一安排,该所抗震救灾分队负责青川县茅坝乡5个行政村、7个自然村的防疫工作。每天早上6点,都要步行20公里山路入村消毒。路上,队员们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和塌方危险进入废墟。茅坝乡是青川县的重灾区,牲畜死亡很多,到处可见动物尸体,工作难度很大。为控制传染源,队员们对灾区的环境、灾民的排泄物和动物尸体都进行了彻底消毒。由于是山区,村民居住很分散,一座山上只有两三户人家,而且在山顶;有的村民就住在悬崖边,倾斜的房屋随时都会倒塌,稍有不慎后果就不堪设想。队员们白天一直穿行在大山中,直到晚上7点才疲惫地返回驻地。

  树立西安卫生监督形象

  队员们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市卫生监督抗震救援队进入茅坝乡进行卫生防疫工作的时候,当地还没有通电,他们就用自带的发电机给当地救灾部队供电。山区食宿条件艰苦,早上起来被子都是湿的。尽管如此,队员们每次给西安的单位领导、朋友和家人打电话都说:“我们很好,我们很平安。”

  5月31日,该所又派出了第二批赴青川执行卫生防疫任务的队员,继续战斗在救灾防疫前线。

  截至目前,该所先后向四川灾区派出抗震救灾队伍两批,共16人奔赴灾区,对中小学校舍、居民住房、帐篷、厕所、猪圈、牛圈、兔窝等进行消毒。他们的分管辖区无疫情发生,灾区群众情绪稳定,树立了西安卫生监督的优良形象。

  记者 赵辉 见习记者 朱雪娇

 

西安晚报 2008-06-19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发改委赴我市专题调研震灾移民外迁安置
    2008-6-20 0:17:14   来源:广元新闻网

 

    广元新闻网讯   在青川县各临时安置点,临时安置着5万失去生产生活条件的受灾群众,如何妥善安置他们?根据温家宝总理的指示精神,19日,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秦玉才率领8人联合调研组,专程赴我市就震灾移民外迁安置进行专题调研。

(记者 徐菡研)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建设厅广元工作组援助我市抗震救灾工作纪实
    2008-6-20 0:10:52   来源:广元新闻网
 
 
 
 

    广元新闻网讯   心系灾区,及时为灾区征集调运大型机械设备

    地震发生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建设厅广元工作组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我市,在查看完灾情后,就积极从各企业和生产厂家征集抽调抢险救灾最急需的挖掘机、装载机、吊车、切割机、推土机、破碎机、平板拖车、翻斗车等各种机械设备,并不分昼夜地抢运到青川重灾区,为抢险救灾、打通道路、清理现场等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

    据统计,工作组共组织挖掘机等各类大型设备43台,先后奔赴青川抢险,还为青川灾区组织了手推车等必须的设备和物资。同时,工作组一方面积极组织抢修队伍,深入到重灾区抢修恢复受损供水设施;另一方面筹措调运物资价值6948.91万元。为及时恢复灾区城镇供水和解决群众吃饭、环境保护等问题创造条件,保障了灾区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和疾病防疫的需要。

 心系百姓,全面打响生命财产保卫战

   工作组积极组织专家参加广元市震后房屋工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为全市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行体检。
5月13日晚,省建设厅组织的20名专家来广支援。

    5月17日至23日,省建设厅副厅长李又专程来到我市,率广元工作组先后赴青川、朝天、剑阁、旺苍、元坝、苍溪、利州等县区和乡镇,就当地的市政基础设施、城乡房屋隐患排查等工作进行深入调查了解。

   截止目前,已有来自浙江、湖南、湖北、成都、宜宾、内江等省内外的专家组30个、援助人员221人,投入到了我市建筑物隐患排查工作之中。成立了市政、桥梁、房屋3个排查组,并把人口密集的学校、医院、商场、市场、抗震救灾指挥场所的办公楼和生命线工程的水、电、气、通信等单位确定为第一批重点排查目标。先后组织了3批专家对我市按期进行高考的苍溪县考点进行检查鉴定。

    5月13日下午,在进入青川的公路抢通后,省建设厅第一批支援建筑隐患排查工作的人员即开赴青川。内江、宜宾、达州等单位援助人员到达广元后,立即分赴到青川、剑阁、朝天、元坝等地,对各类建筑物进行隐患排除。浙江省大合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相礼带病率领工程技术人员一行5人,经过连续五天的奋战,完成了青川县城、木鱼镇480余幢房屋、约56万平方米建筑物的排查工作。在广元期间,工作组共排查建筑量500多万平方米。达州援助人员还向青川县规划和建设局捐款3000元,向木鱼镇初级中学捐款5200元。
经过省内专家、广元市当地专家和外省支援专家的共同努力,截止6月15日12时,全市共排查建筑总数15236个,面积2637.7万平方米。其中:市本级排查建筑总数2016个,面积786.9万平方米。

情系灾民,积极协调过渡安置板房建设

    5月2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刘宇昕率工作组来到我市督察过渡安置房建设工作。

    5月27日,省建设厅副厅长于桂带领广元工作组抵达广元,立即在市规划和建设局召开了协调会。从28日起,于桂就带领工作组到利州区、开发区、朝天区 、元坝区受灾严重的红岩镇、昭化镇、剑阁县下寺镇、剑门镇及市城区过渡房安置点,了解过渡房建设进展情况及房屋安全性初评工作,看望工作在一线的浙江、广东安置房施工人员。

    6月3日下午,建设部副部长陈大卫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过渡安置房(活动板房)调研组,在省建设厅副厅长于桂和广元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兴德的陪同下,连夜奔赴重灾区青川县检查指导工作,召集相关部门协调督促省外援建的过渡安置房第一批建设工作进度。

    6月6日上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刘贺明副司长会同省建设厅副厅长于桂,在前期深入广元受灾区县调查了解第一期过渡安置房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召集广元市人民政府及广元市政府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受灾区县政府负责人、广东、浙江等援建方相关负责同志,召开了广元市灾后过渡安置房建设工作协调会。

    6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产司副司长姜万荣到达广元后立即深入市城区、剑阁县武连镇了解房屋毁损情况。

    在大家不懈努力下,全市过渡安置房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截止6月15日12时,全市确定过渡安置房安置点364处,具备安装条件的安置点173处。全市已累计搭建活动板房12591套,另有8852套活动板房材料已运抵施工现场。市区18个安置点已有10个安置点的水、电、有线电视正在进行安装。

描绘蓝图,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全面启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建设厅广元工作组在援助我市抗震救灾中,及时向省建设厅和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反映情况,将广元市重灾县区的规划编制纳入了近期规划编制序列。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樊晟带领技术人员来到我市,就我市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与我市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

    5月24日,由省规划院派出的专家组抵达我市,着手对我进行市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工作。到5月27日,就完成了《广元市“5.12”特大地震灾区城镇和乡村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纲要》编制。

    6月10日,由省规划院18人组成的两个专家组抵达我市,这表明,我市各项规划资料收集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现已完成市政基础设施资料收集工作。西安市规划局、西安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组成援助小组援助广元市的规划编制人员已抵达我市,并成立了《农村建设规划》剑阁组、苍溪组、旺苍组,并已开始着手这三个县的《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6月15日,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已在广元利州区、朝天区、元坝区开展《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记者    桂兰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蒋巨峰: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
    2008-6-19 0:47:12   来源:广元新闻网

蒋巨峰在听取我市抗震救灾工作汇报会后,对我市取得的阶段性重大胜利给予充分肯定。对下一步工作,他指出

一手抓抗震救灾 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

  

   (广元新闻网讯)  6月18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蒋巨峰来我市检查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在听取了市委、市政府抗震救灾工作汇报后,他对我市取得的阶段性重大胜利给予充分肯定。对下一步工作,他指出,广元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省政协副主席晏永和,省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于伟,省发改委、建设厅、国土资源厅等主要负责人一起听取了我市的工作汇报。

    市委书记罗强作工作汇报,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华主持,市领导唐全林、李茂森、吴得民、王振会、王菲、高山、黄正富、王占良、赵安均等参加会议。

    罗强代表市委、市政府从全市受灾的基本情况、抗震救灾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当前的主要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汇报。罗强说,“5·12”汶川8级特大地震严重波及我市,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历史罕见的惨重损失。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做到科学指挥、有力领导,周密部署、有序推进,细化措施、有效工作,冲锋在前、砥柱中流。灾情发生后,明确提出了“三个一、三个全覆盖”的工作要求,即:守住一个底线,不出现大的疫情、不饿死一个灾民、不发生到省进京集访;力争一个目标,卫生防疫、生产自救、灾后重建等各方面工作都要争创一流;保持一种状态,各级干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不畏艰难、敢于亮剑,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友爱、自强不息;实现“五有”、防疫、群众工作三个全覆盖。因地制宜,在群众安置上探索出了投亲靠友、就地调剂安置、政府帮助解决临时住所“三位一体”的工作,得到省抗震救灾工作组的肯定。全力抢救生命,加速过渡房建设。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救援力量全覆盖,累计从废墟和困境中搜救出3274人。群众安置方面,全市已设临时安置点711个,过渡安置26.8万户、86.7万人。突出人员救治和卫生防疫,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阶段性目标。全力以赴抢修基础设施,为救援和灾后重建提供有力保障。严密监控和防范次生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时开展灾后重建,努力实现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积极稳妥维护稳定,社会形势保持良好。目前,全市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和扩大“三个一”、“三个全覆盖”成果,以安置促恢复,以恢复促重建,努力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在听取了市委、市政府的抗震救灾工作汇报后,蒋巨峰指出,灾情发生一个多月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广元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艰苦顽强,全力抓好抗震救灾,做到科学指挥、有力领导,周密部署、有序推进,细化措施、有效工作,冲锋在前、砥柱中流,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全体党员、干部表示敬意。

    蒋巨峰强调,当前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任务重。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要求,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好抗震救灾,一手抓好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全力以赴做好救治伤员、安置受灾群众、加强卫生防疫、防范次生灾害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不出现新的人员伤亡。要立足市情、县情,因地制宜研究恢复生产、灾后重建、搞好规划,并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省里的要求做好对口支援重建的准备工作。要突出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抓好国家灾后重建支持的机遇,抓好项目发展,抓好经济发展,抓好社会事业发展,抓好灾区社会稳定。

    蒋巨峰强调,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要求,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上来,搞好灾后重建工作。组织好、动员好、发动好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灾后重建的主体作用,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劳动重建美好家园。除了依靠国家、兄弟省市的支持和社会的捐助外,还要善于把握利用市场机制为恢复生产、灾后重建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持。

    记者  任小昌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68处地质灾害营盘乡紧急搬迁
    2008-6-18 0:14:13   来源:广元新闻网
 
 
 
 

    广元新闻网讯      昨日,记者从营盘乡获悉:该乡已经完成15处地质灾害危险性最大的紧急避让搬迁,将15处232户974人,实施了紧急转移,搬迁到安全地带进行了临时安置。

    自6月6日开始,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开始在青川县营盘乡对地质灾害进行拉网式排查,全面核查地质灾害点68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15处,其中滑坡64 处,明显变形及不稳定斜坡1处,崩塌3处。由于地形高陡,余震不断,山体后缘及两侧张拉裂缝加深、加宽,裂缝宽达10-30cm,裂缝可见深度1.5-2m,弧形拉裂缝和两侧裂缝基本贯通,后缘张拉裂缝长达400余米,前缘出现线状泉水,雨后浑浊不清。个别受灾群众住房下部,震后房下出现轰隆的流水声音,长达3小时之久。

    据专家介绍,营盘乡地处低山区,道路交通极为不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尤其是本次地震导致大量崩塌、滑坡以及山体强烈变形,雨季必然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崩塌、滑坡,危险性会进一步增大,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更大危险。据此,该专家组向乡政府提出了警戒、避让、搬迁、临时安置等多方面意见。在专家的建议下,该乡将危险地带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进行安置,并在危险地段作出警示标识,并建立各灾害点预防措施和防灾预案,建立健全群防群测网络,对危险地段进行重点监测。同时,对8个临时受灾群众安置点进行了水电路的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受灾群众生活全部就绪,情绪稳定。

  (记者   熊芙蓉)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县6月19日抗震救灾工作进展情况
时间:2008-06-19 20:20     单位:青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


    一、最新灾情
    (一)堰塞湖情况:关庄东河口石板沟库区,因降雨水位上升40cm,水流量无变化,下泄流量38m3/s;前进乡尾水因降雨有所上升,现0.915m,24小时上升53㎝。
    (二)地震情况: 19日0时25分青川县孔溪发生3.2级余震,县城区震感强烈; 17时07分甘肃文县发生3.2级余震,青川县城区震感明显。
    (三)地质情况:狮子梁、桅杆梁裂缝无变化。
    (四)交通情况:木鱼至沙州方向板桥路段,塌方断道,垮方1000多方,垮塌石头太大,需爆破处理。估计下午6点可抢通。
    二、今日要闻
    (一)19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尔敏等领导到青川县视察灾情,慰问浙江援建队伍、看望灾区群众,调研了解灾后援建、恢复重建工作,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晏永和陪同调研。
    (二)19日,省长蒋巨峰到青川县乔庄、关庄视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三、工作进展情况
    (一)板房建设情况:全县计划建板房27000套,已完成场地平整3457亩,到位16565套,在建780套,建成活动板房6589套。
    (二)自建过渡房情况:全县计划自建54375户,正在修建16698户,已经完工29827户,已兑现补助1883户。
    (三)卫生防疫情况:参加医疗救治、疾病防治工作的一线医务人员达1497人;36个乡镇共驻713名专业技术人员,今日消杀2298人次;消杀面积501万平方米。全县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腹泻5例(毛坝乡3例,沙州、姚渡镇各1例)、风疹1例(乔庄镇)、散发水痘一例(三锅乡)
    (四)物资情况:截止目前接受捐赠粮食4891.73吨、帐篷66031顶、罐头24.88吨。
    (五)交通情况:小弯子码头便道加宽,施工推进200;路基填方、软路基处理1250余方;酒家垭至乔庄清理垮方300余方;马公乡公路未通;通村公路已通6村,未通50村。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08〕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八年六月十一日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

    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举全国之力,加快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并使各地的对口支援工作有序开展,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机制。

    一、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有关省市积极为灾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各种形式的支援;受援地区树立地方为主的思想,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互帮互助,苦干实干,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二)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发展战略,中央统筹协调,组织东部和中部地区省市支援地震受灾地区。

    (三)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依据支援方经济能力和受援方灾情程度,合理配置力量,建立对口支援机制。在具体安排时,尽量与安置受灾群众阶段已形成的对口支援关系相衔接。

    (四)对口支援期限按3年安排。在国家的支持下,集各方之力,基本实现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目标。

    二、对口支援安排方案

    (一)支援方。

    东部和中部地区共19个省市,考虑海南省的实际情况不作安排;同时考虑重庆市是直辖市,且与四川的历史联系,西部地区安排重庆市承担对口支援任务。支援省市为19个,即广东、江苏、上海、山东、浙江、北京、辽宁、河南、河北、山西、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天津、黑龙江、重庆、江西、吉林。

    (二)受援方。

    根据国家地震局提供的汶川地震烈度区划和四川省提供的受灾县(市)灾情程度,将四川省北川县、汶川县、青川县、绵竹市、什邡市、都江堰市、平武县、安县、江油市、彭州市、茂县、理县、黑水县、松潘县、小金县、汉源县、崇州市、剑阁县共18个县(市),以及甘肃省、陕西省受灾严重地区作为受援方。

    (三)对口支援安排。

    考虑支援方的经济实力和受援方的灾情程度,兼顾安置受灾群众阶段已形成的对口支援格局,对口支援安排如下:

    1.山东省——四川省北川县

    2.广东省——四川省汶川县

    3.浙江省——四川省青川县

    4.江苏省——四川省绵竹市

    5.北京市——四川省什邡市

    6.上海市——四川省都江堰市

    7.河北省——四川省平武县

    8.辽宁省——四川省安县

    9.河南省——四川省江油市

    10.福建省——四川省彭州市

    11.山西省——四川省茂县

    12.湖南省——四川省理县

    13.吉林省——四川省黑水县

    14.安徽省——四川省松潘县

    15.江西省——四川省小金县

    16.湖北省——四川省汉源县

    17.重庆市——四川省崇州市

    18.黑龙江省——四川省剑阁县

    19.广东省(主要由深圳市)——甘肃省受灾严重地区

    20.天津市——陕西省受灾严重地区

    (四)未纳入对口支援的受灾县(市、区)由所在省人民政府组织本省范围内的对口支援。

    社会各界及境外提出对口支援的,由受灾省人民政府统筹安排。

    三、对口支援的内容、方式和任务

    坚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当前和长远相结合,调动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多种力量,优先解决灾区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对口支援的内容和方式有:

    (一)提供规划编制、建筑设计、专家咨询、工程建设和监理等服务。

    (二)建设和修复城乡居民住房。

    (三)建设和修复学校、医院、广播电视、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

    (四)建设和修复城乡道路、供(排)水、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五)建设和修复农业、农村等基础设施。

    (六)提供机械设备、器材工具、建筑材料等支持。选派师资和医务人员,人才培训、异地入学入托、劳务输入输出、农业科技等服务。

    (七)按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企业投资建厂、兴建商贸流通等市场服务设施,参与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

    (八)对口支援双方协商的其他内容。

    基层政权建设由中央和地方财政为主安排,各级党政机关办公设施不列入对口支援范围。

    各支援省市每年对口支援实物工作量按不低于本省市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考虑。具体内容和方式与受援方充分协商后确定。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复杂,任务艰巨,支援和受援双方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设立机构,协调配合,抓好各项措施落实。为争取时间,支援方要尽早参与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

    (二)依据规划,有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要严格按照灾后重建规划布局、选址要求和各类建设标准组织实施。制订科学合理的建设计划,防止盲目建设,防止盲目攀比。

    (三)统一政策,统筹安排。为鼓励对口支援的积极性,中央统一研究制定对口支援的优惠政策。同时要对中央财政建设资金、对口支援资金、社会捐助资金以及受灾地区自筹资金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严格管理,精打细算,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善始善终,搞好衔接。在安置受灾群众阶段已经部署的帐篷、活动板房等对口支援工作,要继续按照原工作部署完成。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对口支援的各项工作统一按此次安排方案执行。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徐绍史:部门合作,防范地质灾害工作有序展开
2008-06-20 信息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2008年6月20日下午,防范地质灾害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图为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讲话。(杨征 摄)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部门合作,防范地质灾害工作有序展开

气象、地震和国土资源主动合作搞好预报预警工作,建设、交通、铁道、水利、国资委也给予地灾防治工作,给予巨大的理解、帮助和支持。国土资源部门主动地提供信息,加强服务,由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所以地灾防治工作有序地展开。进入汛期以来,部里面已经多次发出通知部署地灾防范工作,5月30号还专门召开了视频会议,6月份以来,部里面已经派出了10个专家组到8个遭遇强降雨的省份,去配合当地的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地灾防治工作。特别是大多数地灾的高发区、易发区也都积极地开展工作。尤其是四川、甘肃、陕西及时地开展了地灾的应急排查,监测预警、群测群防很有成效。5月16号,广元的常西村,由于预报撤离,16号预报撤离,18号一个灾难,就成功的避难了400人的伤亡。5月17号青川狮子梁滑坡变形,当天晚上就撤出800人,18号的灾难也避免了300人的伤亡。

 

今天还收到一则信息,6月19号,贵阳市的新滇镇有一个20万方的崩塌山体,也是由于提前监测,及时预报,这个村的44户人家,206人安全撤离,信息上反映的是提前5分钟撤出来的,撤出来之后,20万方的崩塌山体就下来了。所以总体来看,在各个部门的支持配合下面,在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努力下面,我们防范地质灾害的工作正在有序地展开。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澳门濠江日报:通讯:“别哭,一切苦难都会过去的!”  

 
 
2008年06月20日 15:58    来源:广东新闻网
 


  中新广东网6月4日电 题:“别哭,一切苦难都会过去的!”

  ——赵阳看望暨大附属华侨医院收治的地震伤员

                       中新社记者 郭军

  “别哭,别难过,一切都会都会过去的。”赵阳轻轻拉着地震伤员樊秀华的手温声安慰,“现在的困难都是暂时的,以后都会好起来,失去得都会重建起来。”

  四日上午,中国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赵阳来到广州暨南大学附属华侨医院,看望这里收治的二十六名四川地震伤员。他们是数百名从地震灾区转移到广东的重伤员中的一部分。

  三十八岁的樊秀华,来自四川青川,见到前来慰问的国务院侨办领导,回想起地震发生以来的一幕幕,忍不住哭了。赵阳给伤员们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问候,还鼓励灾区伤员要坚强,治好病后重建家园。

  在另一间病房里,看到正在做治疗的孙跃琼,赵阳走上前去亲切地询问病情。”这里的条件不错,在这里好好听医生的话,配合治疗,你的病一定能治好,治好后什么都能做。”慰问了伤员后,赵阳还为他们每人送上营养品,聊表心意。

  “我代表国务院来看您,这里就像您的家一样,他们都是您的儿女。大爷没问题,会好起来的。”八十九岁的罗光廷老人来自四川彭州,是这里年纪最大的伤员。赵阳关切地鼓励老人安心治疗。

  在看望伤病员的过程中,赵阳还不忘嘱咐身边的医护人员、病人亲属好好照顾病人。在一些病房,看到有志愿者在照顾伤员时,赵阳很高兴。他鼓励更多的暨大学生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不仅要关心病人的生活,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治疗。

  最后,赵阳来到重症监护病房(ICU)看往这里的一名十三岁小男孩。这名叫岳强的小男孩是此次广东省收治的灾区伤员中病情最严重的,至今已进行过大小九次手术,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这个孩子是个关键,如果救治成功,将是我们学校、医院也是广东省的成功。“在听取了主治医生对小男孩的病情介绍后,赵阳殷切地嘱咐:“要尽量保证生命,在此前提下,必要的生理功能要尽量保持,孩子将来还要学习、生活。”

  据了解,为了治疗好、照顾好这批伤员,暨南大学师生和华侨医院医护人员花了大量心血。医院专门成立了专家救治组,给病人用上了最好的药。不少学生都自发前来看望伤员。赵阳表示,这展示了暨南大学、广东以及侨务系统医务人员的风格。

  看望了灾区伤员之后,下午,赵阳与暨南大学部分来自灾区的学生举行了座谈。他鼓励同学们化悲痛为力量,保持正常的向上的精神状态,好好学习,将来回到家乡,建设家乡。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川:一位职高校长的震后重建愿景 
2008年06月20日 14:33:3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四川青川6月20日电(记者皮曙初 林甦)19日下午,在青川县职业高中操场上的五个帐篷里,90名高三学生正在紧张地复习,迎接本来早该结束却因地震推迟了的高考。而在他们以前上课的一间教室里,校长王文勋给记者讲述着地震发生以后,这个学校特殊的恢复之路和重建愿景。

    这个学校一共有1100多名学生,地震发生的时候,两幢主教学楼未遭严重破坏,教师们迅速组织学生紧急疏散,师生没有损伤。1100多名学生现已得到妥善安排:高一年级326人,第一批已有218人送到浙江继续上学,剩下的第二批也将送去;高二年级356人,已经送往广东、福建、浙江、大连、成都等地企业实习;高三年级480多名学生,除94人留下参加高考,其他均已送往各地就业。

    “我们是青川县唯一一所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不一样,我们采取的是2加1学制,在校学习2年,高三就出去实习,想要参加高考可以自愿留在学校继续学习备考。”王校长说,剩下就是参加高考学生的复课问题了。

    6月1日,参加高考的学生回到了学校的帐篷里,开始了艰苦的复习备考。这也是青川县城里唯一一所正在上课的学校,离这里不远的青川中学高三年级已搬至广元市外国语学校备考。

    女学生唐洋告诉记者,为准备高考,他们每天5点半就起床,一直上课、自习到晚上11点半。学习、生活都在酷热的帐篷里。有时候下雨,帐篷里还会积水。更令他们苦恼的是,由于目前自来水的压力不够,在学校里喝水很困难。

    而王校长的苦恼是:“8月1日所有年级都要开学,我们还不知道到哪里去上课?教学楼能不能进去还没有明确的说法。如果不能进去,就需要活动板房,活动板房怎么建、建在哪里也不知道,都要等县里的统一安排。”

    他介绍说,目前正打算扩大职业高中招生规模,原计划今年高一招生464人,要力争扩大到480人。“地震发生后,很多学生家里受灾严重,我们希望职业教育能为他们减轻一些负担,毕竟职高每年有1500元的补助,实习期间也有一定的报酬。学到一技之长后,毕业就可以就业,缓解家庭的压力。”

    “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王校长说,学校不仅要扩大招生规模,还要开展劳务扶贫的培训。“我们职高还有一个职能,那就是四川省劳务扶贫培训基地。”

    “竹园镇和马鹿乡是青川县受灾群众安置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地群众现在多在帐篷里生活。我们准备趁此为他们开展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技能。”

    “今年打算培训700人,一期培训一个月左右,还将邀请部分企业来进行技能培训。我们的愿望是不仅让受灾群众掌握一技之能,还要让他们能够直接到企业就业。”王文勋校长说。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庄镇:小生意人的烦恼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0日14:17 《小康》杂志
  

小城镇上做小生意的人,经过这一次地震也没什么东西了。

  之前,陈文锋开了一个小批发店,卖卖烟酒、油盐。地震中,小商铺垮塌了,将近6万元的货被压在废墟里。他雇了将近20个人帮他抢挖,最终挖出了1万多元的货物。

  “国家在想方设法给我们调运物资,我们能抢挖出物资来,那也是为国家在减轻负担啊。”

  陈文锋想把它处理掉,换点现金,出去躲一躲,避一避。“现在政府要把房子全部处理掉,你看这个空气,这个地方现在没法待了。”他指向推土机正在施工的地方。

  陈文锋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好好的,还是新的房子就这样要把它推倒?国家要重新再建还要花很大的一笔钱啊。

  他觉得当地政府排危的政策太左了。“损害比较严重,已经成为危房的可以推倒重来,但如果是基本上损害不严重的,应该维修加固,而不是全部推倒。”

  他说,老百姓花了毕生的积蓄和心血,才有了一个房子,才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全推倒了等于要了我们的命啊。”

  “现在是规划大于救灾,城市规划比救灾还重要。” 陈文锋有些激动,“地震没有把我们击垮,但规划把我们给击垮了。”

  他说,如果房屋被推倒了,那就跟他们拼了。

  政府已经准备在关庄镇原址上重新规划。“重新规划之后,原来是门面的地方可能就成公路了。到时候回来是不是还有我们落脚的地方就不知道了。 ”陈文锋担心回来之后没有了他的商铺。

  但是,还是想回到这个地方来,毕竟在这里已经住了三代人了。关庄城镇上的人都不愿意离开,即使是离开也是暂时到外面避避风头。

  终归是要回来的。

  “可是,我们要建成原来的房子很不容易了。”这是年过五十的刘本荣最伤心的,他不确定,这个年纪重头再来的可能性有多大。

  他也一无所有了。地震之前,他承包一些小工程做做。但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

  “最重要的问题是谋生,以后怎么谋生?国家要给我们建设临时过渡房,但那并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要靠自己。”

  他很欣慰,“因为遇上了一个很好的时代,这个地方现在得到全社会的关心,而且国家的政策还这么好。”

  但靠国家和社会都是有限度的,还得靠自己。“受灾的也不只你这一个地方,其他还有很多地方。那么多灾民,这个国家照顾不可能面面俱到。”

  “有这么好的政策,有政府,再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建好我们的家园的。”

  刘本荣不停地在重复,他在给自己打气。

  他想大哭,但是忍住了。

  大约在一个星期之后,红光乡、马公乡、石坝乡的人继续举家迁往剑阁,还有元坝。在计划表当中,剑阁接纳2000千人,元坝接纳1000人,青川县首批转移3000名灾民。

  元坝接纳的1000人里,依然没有杨勇邦、王小明、张金超他们的名额。

  与此同时,第一批去剑阁的人,有一些又跑回来了,因为还是觉得家里好。他们要等待下一次的政策安排。

  3000移民只是青川移民的一小部分。广元市已没有了承受的能力,他们希望国家能尽快协调省外移民的计划。

  人们依然还在观望中等待。等待可能出现的更好的安排。

  但其实,他们心里也明白,这是一场灾难性移民,几乎没什么选择的余地。只是,对故土的留恋,对未知的恐惧,让他们无法不犹疑。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难以告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0日14:17 《小康》杂志
  

    青川,这是一个与灾难一起进入我们记忆的县城。如果不是这场灾难,也许我们并不确切地知道四川省还有这样一个饱受自然灾害的贫困县。

  在青川的关庄片区,人们已经不是第一次面对灾后重建。 在5·12大地震之前,这里遭受了8·28大洪灾的洗劫,还有年前的那一场大雪灾。

  如今,这里已经没有了最后生存的条件。人们必须背井离乡。但因为对故土的留恋,对未知的恐惧,又让他们无法不犹疑。

  青川县关庄镇片区抗震指挥部,隔着青竹江的对面,有一个小庙宇,还有一樽大佛像。佛像耷拉着脸,满脸愁容。它的四周,人们无家可归,而且必须背井离乡。

  5月25日,这里第一批共1315人开始往外迁移,迁到同属广元市的剑阁县。那也是一个多山的县城,而且极为惊险。西晋文学家张孟阳在《剑阁铭》中说:“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其险可见一般。也因此,这里的人们并不十分愿意前往。

  指挥部的人说,剑阁比这里好多了。至少,剑阁是一个比这里更安全的地方。在青川关庄镇所管辖的片区,马公乡、石坝乡和红光乡公路被崩塌的山体掩埋和冲毁,或者因处在堰塞湖水下而交通断绝。地质专家踏勘这三个乡镇后,认为这一连片地区已无任何生产生活资料,且是地震次生灾害的高危地带,已不再适合人居。

  第一批离开的是马公乡人。其余的人还在“等待政策”,而且将希望寄托于一个叫元坝的地方。那是位于广元市中南部的一个区。虽然没有去过,但“从地图上看,那个地方距离广元市区很近。”那里计划接受大约1000人左右的移民。

  石坝乡:三个80后的茫然

  前一天,即马公乡人离开的那一天,杨勇邦、王小明、张金超也接到了乡政府的通知:让每一户派一个人下来到元坝去看看。

  他们和几个老乡一起走了6个小时山路来到关庄镇片区抗震指挥部。乡里的党委书记说,元坝人早就满了,让他们到剑阁去。 杨勇邦他们要求先去剑阁看一下,“他说,不行啊,必须把家人带齐了一起去。”但听说一上了车就是剑阁的人了,便没人敢去了。

  这是三个80后的小伙子,三人今年刚好都是26岁。他们原本都在外地打工,地震发生的时候,杨勇邦在张家港,王小明在东莞,张金超在深圳。12日,地震发生后,当晚就都着急地往回赶了。

  因为一路的塌方、滑坡,青川境内的很多道路无法通行,杨勇邦15日晚才赶到了关庄镇,王小明、张金超还要晚,在路上颠簸了4天。

  关庄这个片区有5个乡镇,总人口23000多人,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失踪的还有220人,90%以上的房子或垮塌或成为危房。但由于距离震中汶川相对较远,而且灾情没有被及时传出,开始的灾情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直到三天以后,温总理到青川考察灾情,外面的外援以及各方面的救助力量开始源源不断地开进关庄镇。列为极重灾区,那是一个星期以后的事情。

  一路上,他们猜想了可能出现的最坏结果,但情况比预想的要好,至少三个人的家里都没有人员伤亡。家里的房子已经全部跨塌,家人集中到相对安全的地方住在自己搭建的简易帐篷里。

  “从垮塌房子的废墟里,挖出了些粮食,还有一些家禽、牲畜,能维持一下,这样也就不愿意集中到安置点了。” 杨勇邦说。

  但很多人的家连废墟也看不见了,必须到安置点去。那里的负担也很重。

  “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帐篷里,没法做饭,每天吃方便面、干粮,吃怕了。” 有些人下来几天,又回去了,担心房子废墟里的粮食被别人挖去了,家禽、牲畜没人照顾也不安全。

  农村人有自己的生活习惯。

  每隔两三天,他们会接到通知到关庄镇片区抗震指挥中心领一些发放的物资,来回一趟,十来个小时。

  他们也在努力地自救,尽量地不给政府添麻烦。但无法解决根本性问题,仍要等待国家安置政策的出台。

  在指挥中心的那一个晚上,三个年轻人拉着记者一直在聊。因为有很多问题,不知道怎么办。

  “那个地方会不会比我们原来的地方还要差呢?那里是不是通路通电?那里边的山多到什么程度啊?” 他们希望能去一个比石坝乡稍微好一点的地方,希望往后的日子不再那么苦。

  杨勇邦说,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到另一个地方进行永久性移民,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张金超说, 原来的地方虽然日子不好过,“但有很深的感情啊,再赖那也是自己的家乡,还是好的。”

  还有一个更实际的问题,今后的房屋建筑怎么办?

  这是焦急等待中的人们最为关心的:是老百姓全部自己掏钱呢,还是国家分担一部分?

  他们有分析和猜想过这个问题,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面对灾后重建了。

  这里的每一个人对2006年8月28日大洪灾还记忆犹新,他们称之为8·28洪灾。

  那次洪灾让这里的人们已经经历了一次家园重建。

  那时候,国家按户或人口,匹配一部分资金,剩下的由灾民自己负担。“房屋被全部冲毁的,1到2人补贴1万,3到4人补贴1万2,5人以上补贴1万5;房屋全垮塌的,1到2人房屋8千,3到4人房屋1万,5人以上房屋1万2。” 这个补贴标准当时老百姓还是比较满意的。

  而这一次,他们已经没有什么经济能力建房了。

  “估计国家也不可能给每一户人家都修房子了。因为这次受灾面积太大了,灾民太多太多。”他们嘀咕着,这个国家,这个时候,已经很困难了。

  但是,他们记得温总理来青川的时候说过,党和国家不会忘记偏远的山村。

  年轻人说,他们相信总理的话。这一晚,年轻人都没有睡,坐在椅子上,睁着眼睛等天亮。

  红光乡:山崩地裂的记忆

  红光乡东河村的马飞想得就没有这三个年轻人多。他跟《小康》记者说,现在只想离开,不管到什么地方去。“那个地方已经没有办法再住人了。”

  马飞说,红光乡人都一个心情。

  马飞今年30岁,在家里排行最小,上面有4个哥哥,还有一个残疾的姐姐,全部都还没有结婚。太穷了!

  地震的时候他在山西挖煤。第二天马飞从山西开始往家里赶。他的四哥被垮塌的房屋压死了,母亲被砸伤。

  “去年洪水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房子已经裂开,应该搬迁的,但红光乡政府的人说,没关系的,一时垮不了。等垮得了的时候,已经砸死了人。” 马飞一直反复嘟囔着,“我四哥被砸死了,母亲脚砸伤了。”

  他像是在回忆一件别人家的事情,眼睛干干的,没有泪光。看着前方,平静、空洞,有些呆滞。

  消防官兵把马飞的母亲接了下去。

  深山里真的已经不能住人了,但马飞家里的其他人还在大山里。

  为什么不出来呢?

  “到什么地方去呢?移民安置的地方没有我们去的名额。大山上面还有粮食,不能带走。等着有安置的时候要一起带走的。” 马飞说,不管迁到哪里去,都愿意,元坝也好,剑阁也行。

  这里已经山崩地裂了。

  东河口已经变成了“死亡之谷”,散发着死亡的气息。在山体垮塌高起的乱石堆里,深埋着的全是尸体。

  这曾经是一个四面环山的河谷,山脚下聚居着后院、三元坝、王家山、王阳坪四个小组的村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但就在5月12日14点28分, “轰的一声巨响,山顶上像是被炸开了,石头不断滚落,四处烟尘滚滚,根本睁不开眼睛,人也站不稳,只能趴下。”附近的一位老人当时正在对面的一座山上,他亲眼目睹了这一切。老人对《小康》记者说,等他睁开眼睛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发现,下面的村庄已经全部消失了。垮塌下来的山体将一切全部掩埋。

  山脚下的人无一活口。除了出外务工的、到集镇上赶集的,剩下的全部遇难。官方的统计大约是280多人被掩埋,民间流传的数字接近700人。

  塌方的山体将河流截断,形成了堰塞湖。每当河水涨潮的时候,便会冲出尸体来。

  张青(化名)很幸运,地震发生的时候,她正好在集市上,逃过劫难。丈夫和大儿子在外打工,就读东河口小学的小儿子也跑出了教室,都逃过了这场灾难。

  但是大家族的其他人全部被掩埋了。

  “房子是前年洪灾之后重新再盖的,几乎所有的积蓄全部在上面了。” 张青的眼圈红了,现在什么也没有了。

  丈夫和大儿子没有回来,她说,回来要花钱的,而且解决不了问题。

  小儿子每天都在问,妈妈,什么时候可以上学呢?

  每次她都回答,快了,政府已经在想办法了。她对儿子说,不管再苦,妈妈都一定想办法让你上学。

  张青说:“不管迁到哪里去都没关系,只要孩子可以上学就行了。”其他的东西她不敢再奢望太多。

  采访的那一天,张青和儿子依然还没有落脚的地方。记者问她为什么不找当地的政府帮忙安排,她说,知道帐篷很紧张,国家也没有办法,也就不去添麻烦了。

  “这个国家这个时候已经很艰难了,想一想嘛,这么多的人受灾,我们又怎么可能要求国家解决所有的问题呢?国家能够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其他的问题自己能解决就尽量不添麻烦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灾区小学生来惠顺利入读免学费  
 
 发表时间:2008-06-20 10:56:00  来源:东江时报 
 
 
 
 
    本报讯 (记者林奶花)“惠州人的热情、善良、慷慨,诠释了‘惠民之州’的真正含义,使我们体会到‘天灾无情人有情’,作为灾区群众,我们无比感激……”日前,来自地震灾区四川省青川县的梁兴凤和梁兴元姐弟向本报记者送来了这封感恩信,感谢惠城区教育局、李瑞麟小学及所有惠州市民。

    梁兴凤和梁兴元来自四川省青川县,除梁兴凤在惠州工作外,家里人都留在当地。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当地学校因严重损毁停课。一周前,梁兴凤的堂弟梁兴元坐火车来到惠州,希望能在这里继续读书。于是,姐弟俩找到惠城区教育局提出了这一请求。了解了详细情况后,该局迅速就近联系了李瑞麟小学。“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和关怀,觉得很温暖。”梁兴凤说,学校负责人不仅免去了梁兴元所有费用,免费发放书本,师生们还给他送了鲜花、书包和学习用具。

    现在,梁兴元在该校六(1)班读书,已经适应了学习进度。梁兴元顺利返回课堂后,梁兴凤十分感动,决定写封感恩信。日前,梁兴凤将这封信送到本报记者手中,希望借东江时报表达姐弟俩的感激之情。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