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爱流淌在青川大地
——南充市民兵突击队赴灾区抗震救灾纪实
南充救援部队从废虚中抢救物资
李奉智 张志森 黄天伟
5月12日14时28分,阿坝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动山摇间,江河断流,房屋毁灭。成千上万的生命被埋在废墟里,数十万群众生死未卜。汶川、北川、青川等城市通讯和道路全部中断,成为牵动世界和亿万人心的一座座“生命孤城”。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南充军分区党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由军分区司令员傅新民、政委李树林牵头负责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和一线指挥部,按照上级指示,吹响了向灾区青川挺进的集结号。
集结!开进!先锋出击
挺进,挺进,在黑暗中挺进!这个夜晚,我真切地感受到,黑暗中无家可归的人,最需要的是明亮的灯火,因为那光能让人产生勇气,不再恐惧和绝望。青川的父老乡亲,请让我们送给你一盏明亮的灯吧!
——抗震救灾民兵手机日记之一
“报告分区抗震救灾值班室,阆中市民兵应急连120人集结完毕,强烈要求开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战斗,请指示!政委陈龙全。”听说第一批开赴灾区的部队中没有阆中,阆中市人武部政委陈龙全不干了,接连向军分区打了5个电话请战。
地震发生后20分钟,刚刚成立的南充军分区抗震救灾一线指挥部就下达了第一道命令,要求各县(市、区)人武部立即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根据驻地受灾情况,就近快速展开自救。
13日凌晨2时,军分区下达预先号令,短短4个小时,全市共集结民兵应急分队人员1080名。13日上午10时,所有救灾器材、物资、车辆和人员全部按指定地点装载、集结完毕。14时,由顺庆、高坪、嘉陵3个区的应急民兵、人武部干部职工和军分区机关、医疗所官兵组成的430人的抗震救灾突击队奉命开赴重灾区青川。
“陈龙全同志,我命令你部民兵应急连为我市民兵赴青川抗震救灾先锋队,请立即出发,开赴灾区!”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李树林在部队开进途中,通过手机向阆中市人武部下达了开进命令。正在阆中市检查抗震救灾工作的市委书记刘宏建得知后,马上驱车前往人武部,为勇士们送行,勉励他们到灾区后要不畏艰险,勇敢战斗。
13日23时40分,经过近10个小时的艰难行进,南充民兵突击队抵达青川县城,是第一支入城的救援力量。
救人!救人!勇者无畏
废墟中的人,请耐心等待,不要绝望!如果灾难降临,但愿它能与你擦肩而过,哪怕是落在我的身上!
——抗震救灾民兵手机日记之二
青川县东桥宾馆,五层楼的楼房垮塌三分之二,被埋旅客20多人。13日夜,参与营救的我市民兵在黑暗中用手刨,用肩扛,许多人手指磨破,肩膀流血,忍饥挨饿奋战一夜,终因缺少照明设备和救援工具而不得不放弃。天亮后,机械开进现场。身着迷彩服的民兵不顾手掌流血疼痛,不顾残存的危楼随时可能垮塌的危险,再一次冲到废墟上继续刨,在连续挖掘出3具尸体之后,终于,一个幸存者被大家从废墟中刨了出来。
14日上午9时许,顺庆区20名民兵奉命到青川县中医院救人。被告知门诊大楼四、五楼左侧三分之二垮塌,里面埋了3个人,两个已经死亡,有一个老太婆还活着。带队的区人武部政工科科长何大川不顾个人生死,先后3次冲上大楼,在坍塌的楼板和断裂的横梁缝隙中爬行,寻找幸存者,表现出了一个军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终于,14日下午,在沈阳消防特警的协助下,成功将老人救出。
青川县木鱼镇初级中学,教学楼80%垮塌,384名师生被埋,仅有87人生还。15日,军分区医疗所的10名救护人员奉命前去处置尸体时,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们全都掉下了痛心的泪水。在处理完所有尸体后,他们擦干眼泪,和参与救援的武警官兵一起并肩战斗。只要废墟里哪怕有一丁点儿生命的迹象,队员们都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只要还有一点体温,他们都要全力以赴施救……
在青川参与救援的日子里,军分区官兵和广大民兵总共挖出尸体108具,营救幸存者2名。他们表现出的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不顾个人生死的大无畏精神,先后得到了前往视察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防部长梁光烈、成都军区、四川省军区首长的高度评价。
突破!攻坚!义无反顾
如果我有3只手就好了,一只手用来为灾区人民做事,一只手用来为他们擦去眼泪,一只手用来撑住自己有腰肌劳损的腰!
——抗震救灾民兵手机日记之三
灾后的青川通讯全面中断,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抵达青川后,军分区主动要求配合移动通信公司重铺受损光缆,打通抗震救灾工作的“生命线”。
14日凌晨4时,高坪区20名党员突击队员分别向县城和广元两个方向铺设光缆。由于山高沟深,坡陡路滑,队员们将光缆捆在身上,一步一挪地向前行,手拉手爬山过沟。经过连续20个小时的奋战,铺通了最重要的10公里光缆。随后,突击队员们不怕疲劳,连续战斗一昼夜,再一次铺通14公里光缆,使第二座机站恢复工作,实现了手机通话,为上报灾情、开展救援工作赢得了时间。
17日上午9时, 8名从废墟中抢救出来的幸存者中有4人生命垂危,急需输氧。可是,临时医疗救护所里只有3瓶氧气,并且都正在使用。百姓生命垂危,要想救人,只有到县医院废墟中去挖氧气瓶。顺庆区人武部政委李伟明、副部长李勇迅速带领10名民兵,驱车赶往房屋垮塌将近70℅的青川县医院,冒着余震威胁,从住院部大楼的1楼搜到4楼。有的队员被钉子扎破了脚,有的膝盖碰得鲜血直流。30分钟后,他们手刨脚蹬,终于从废墟中刨出来5个氧气瓶,迅速送到了医疗所帐篷里。
望着生命之氧咕噜咕噜地在输氧器里跳动,青川县人民医院院长郭平难掩心头激动,摘下帽子,深深地给大家鞠了一躬。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我市赴青川抗震救灾突击队还主动承担了整个青川县城和周边地区的卫生防疫工作。每天,由50名专业医护人员和嘉陵区民兵组成的5支卫生防疫小分队,早晨6点就出发,背着数十斤的消毒器械和药水,到每个街道、社区、居民点消毒。连续10多天,平均每天工作16小时,行程60多公里,总计消毒面积达到了128万平方米。
齐心!奋战!共渡时艰
天永远不可能塌下来,可是,青川的天真的塌下来了。我们的任务是用手挽住灾区人民的手,和他们一起把天重新撑起来。
——抗震救灾民兵手机日记之四
“共产党好,解放军好,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让我可以遮风挡雨了!”5月15日,住上帐篷的乔庄镇居民牟科菊激动得要给高坪区人武部副部长刘俊江下跪。
地震发生时,怀有9个月身孕的牟科菊家人竭尽全力把她从房子里抬了出来,却没顾得上抢出一件东西。军分区政委李树林检查部队抗震救灾情况路过滨河路,发现坐在河边一脸无助的牟科菊后,立即调来医护人员给她检查身体,派人送来了鸡蛋、牛奶、饼干、矿泉水等生活物品,还指示就近的高坪区民兵应急分队给其搭建帐篷。1小时后,一座面积12平方米的制式帐篷就交到了牟科菊手中。
“老乡,家里有人吗?”5月20日一早,南充军分区10余名民兵在时刻有落石飞滚而下的山路上,艰难跋涉1个多小时,终于在青川县乔庄镇叶家盖村一片竹林深处发现了一户人家。听见喊声,张友善老人从一间屋瓦脱落、半边墙倒塌的房子里探出头来。地震发生后,老人一直带着孙女战战兢兢地呆在尚未震垮的半间房子里等待救援。救援民兵立刻就地取材,用竹子和随身带来的塑料布为老人支起了一个简易帐篷。
在一面全力以赴抢救受灾百姓生命和进行抗震救灾攻坚战的同时,突击队还把安置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作为自己的第一责任,给县城及周边地区10多个安置点的3万多受灾群众搭建帐篷。上级下发的救灾帐篷数量不够,民兵们就上山砍竹子和树来搭架,购买帆布和编织布做顶。他们共搭建帐篷1750顶,总计21600平方米,安置受灾群众29100人,占全县城安置受灾群众的70℅。
在城关镇北井坝村,地震造成该村后山大面积滑坡,并且整座山的山顶出现了宽数十公分,长达1500米的巨大裂缝,十分危险。为避免出现地质次生灾害危及百姓,在对山上的人进行全部疏散的同时,还挑选了50名年轻精干的民兵,在山上设置警戒线,24小时巡逻,随时报告险情,劝阻人员进入。巡逻队员们被当地百姓称作是死亡线上的“生命守护神”。
为确保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不再忍饥挨饿,南部、营山、蓬安县民兵担负起了大量的物资卸载、搬运和配合地方给受灾群众分发食品的任务。他们没有休息时间,随时出动,毫无怨言。在物资分发过程中,他们认真仔细,不漏一人。
针对大灾过后受灾群众普遍易产生恐慌、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军分区还挑选了10名民兵和医护人员担任心理疏导员。他们每天深入到每一个受灾群众安置点,采取集中辅导、入户慰问、交流谈心、爱心寻亲等多种方式,缓释灾区群众连日来的紧张、焦躁心理。用关切和友情温暖受灾群众的心,排解他们的心理疑虑,重新建立信任感、安全感,帮助他们早日走出灾难的阴影。
大灾!大难!大爱无边
大灾大难是大自然的使然,但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侠义与大爱面前,所有苦难都能被消融,所有伤口都能被愈合,所有破碎的心都能被包融和温暖!
——抗震救灾民兵手机日记之五
在南充市赴青川抗震救灾900名官兵和民兵中,自身在地震中受灾的家庭多达126个,但他们都能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奉献大爱,视灾区为家园,把受灾群众当亲人,积极踊跃参加抗震救灾,让一股浩然大爱默默流淌在青川大地上。
军分区司令员傅新民父亲刚去世不久,地震发生后,他毅然停止休假,以最快速度返回了部队;政委李树林、主任张国权两对父子双双上前线,儿子有的在都江堰,有的在北川,李树林、张国权则到了青川;副政委张正剑不甘心留守,连续4次请战,终于如愿以偿;参谋长冯潜5月21日参加完省军区读书班后,连成都市的家都没有回,就跳上大巴赶往灾区;后勤部长肖辉带领官兵克服灾区物资匮乏、水源稀缺、做饭条件艰苦等各种困难,在全力以赴做好将士后勤保障的同时,每天带着人到受灾群众帐篷中去送药送饭。
没有参加第一批开赴前线的5个县人武部多次请战,要求轮换。5月27日,南部、营山、蓬安3个县的400名民兵作为第二梯队开赴青川,至今还战斗在那里。
领导的率先垂范极大地激励了将士们。去年参加成都军区“爱军精武”比赛荣获对抗射击第二名的神枪手,嘉陵区民兵柏勇第一个报名,在灾区,他总是冲在前,干在先,每天奋战16个小时以上。还有嘉陵区花园乡民政干部马文龙,5月20日爷爷去世,他毅然决定留在灾区,不回家悼念。阆中市民兵曹明松,在与家住绵竹重灾区的岳父母失去联系8天的情况下,一直把悲痛藏在心里,没有告诉任何人,始终坚持参加战斗。
最让人感动的是高坪区民兵王洪刚,妻子生病住院,他来不及告别就上了前线,连续数天战斗在第一线,终因胃出血而倒在了救灾现场,送回后被确诊为胃癌晚期。在军地领导前去医院看望他时,他还含泪要求待他病情稳定后,一定要批准他再赴灾区,让他把有限的生命奉献给灾区人民。
6月1日,是营山县人武部部长冯祥权的生日。这一天早晨5时30分,他来到营山县民兵为受灾群众修建的简易澡堂检查,当天要接待的第一批客人是灾区少年儿童。整个上午,他带着人跑遍了全县城所有的文具商店,为小朋友们挑选礼物。最后,冯部长和灾区的数十名小朋友,还有前往青川检查救灾工作的成都军区副政委段禄定一起过了他的生日。他们做了游戏,唱了生日歌和少年儿童先锋队队歌,唯一的遗憾是没有蛋糕。
在灾区的日日夜夜,南充军分区官兵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始终恪守群众纪律,把方便让给灾区群众,将困难留给自己,获得了地方党政和灾区百姓的高度赞誉。他们在抗震救灾中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解放军报》、四川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青川县城停电,部队将自发的照明电输送给群众。供电恢复后,因电量有限,尽管宿营地距变电站只有10米,部队仍然坚持供电自给。宿营地离水源地较近,但群众用水困难,每天取水的人群排成长龙。为不影响群众用水,部队驱车10余公里,坚持到离宿营地较远的大山里取水。
灾区群众拥军热情高,不断有单位和群众到驻地送水送菜送慰问品,还摘来了树上的樱桃。全部被官兵们婉言谢绝。
广大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救灾不扰民,不与民争利的同时,还时刻心系灾区群众,将干粮和矿泉水分发给受灾群众。老百姓感动地说,你们真不愧是来自朱总司令和张思德家乡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