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军区抗震救灾医疗队倾情关爱救治汶川大地震受灾群众纪事
2008-06-21 06:45:42 东北新闻网
地动山摇,摧不垮同胞挚爱;
山崩地裂,掩不住鱼水深情。
这是一支与时间迅跑的队伍。2008年5月18日,来自白山黑水的一支卫勤劲旅奉中央军委命令开进四川重灾区。短短20个小时里,这支由沈阳军区派出的300余人的医疗队,相继在汶川大地震重灾区的北川、绵竹和青川开设3所野战医院,在绵阳、德阳开设两所野战血站。数天后,一支15人的野战防疫队也深入到条件最艰苦的茂县重灾区。接诊以来,白衣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视时间为生命,把灾区当战场,待群众像亲人。在灾区群众生命危急的紧要关头,舍生忘死,全力救治,以果敢无畏的精神奏响了一曲曲捍卫生命、共渡危难的英雄赞歌!“有亲人解放军在,就有希望在!”
5月12日下午,被誉为“大禹故里”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在大地震中瞬间被夷为平地,数千人不幸遇难。由于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形成了牵动亿万人目光的唐家山堰塞湖。当日,有7个村民被疯涨的湖水逼上了湖心的“孤岛”。
山高树密,加之缺少通信,只能靠十分有限的食物充饥。5月20日下午,海军南海舰队某陆战队侦察兵在搜救时发现了这些已困在山顶将近8天的群众。成都军区某陆航团接到命令后,紧急出动两架直升机,与担负具体救援任务的海军陆战队队员和沈阳军区北川野战医院的医护人员一道,艰难地将被困群众全部救出。
夜幕降临时,两架直升机飞越险峻的高山,穿过深深的峡谷,稳稳地降落在北川县擂鼓镇临时停机坪上。早已等在那里的沈阳军区联勤部副部长周建平少将指挥北川野战医院医护人员,用最快的速度将遇险群众接到了医院,进行身体检查。
5月29日8时26分,绵竹野战医院医疗小分队来到遵道镇东岳村巡诊。在一处简陋的帐篷前,一位身穿孕妇装的女子痛苦的表情引起巡诊医生孙静莉的注意:患者手捂小腹,脸色苍白,外裤有淡淡血迹。
“这是流产的前兆,要抓紧时间治疗,否则胎儿难保。”强烈的责任心告诉这位妇产科专家,必须将患者接回野战医院进一步救治。在3名巡诊医护人员的护送下,野战急救车拉着急促的警报向绵竹野战医院方向疾驰。12分钟后,孕妇被顺利送到医院内科妇诊室。
“问病史、量血压、测心电、做B超……”医护人员紧张而有序地在孕妇身边忙碌着。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患者怀孕20周零3天,因受地震惊吓,流产症状明显。
“幸亏发现及时,如果再晚送来,就可能大出血导致胎儿流产,孕妇生命受威胁”。孙静莉医生告诉患者的婆婆:“放心吧,我们已经给她使用了保胎药,好好卧床静养就可以出院了。”
“谢谢医生!你们救了我家两条命,是我们的大恩人啊!”患者70多岁的婆婆一边啜泣着一边道谢。
“为了灾区群众,冒再大危险也值!”
5月25日16时24分,青川地区再次发生余震,震级里氏6.4级。
“立即查看所有帐篷,检查人员和设备情况!”医院院长董刚在第一时间发出指令。“这么强的余震,肯定会有人受伤。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做好收治准备!”10分钟后,整个野战医院全部进入接诊救治状态。
16时39分,一辆救护车从县城城区方向呼啸而至。“是伤员,快!”几名队员迅速冲上前去,第一名伤员被马上抬到急诊室。“左前臂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尺神经暴露受压!”情况万分危急,必须马上手术,有着14年临床经验的骨科军医王俊生对病人检查后立即与战友展开救治,手法牵引、骨折神经复位、清创、缝合、夹板固定……
急救小组还没来得及喘息,一名满头流血的儿童被送进急诊室,“病人呼吸急促、躁动、双目向右侧凝视!”“重度颅脑损伤!”“马上止血!脱水、降颅压!”“准备开颅手术!”“手术需要输血,马上联系血源!”但地震后的青川县,已无法提供血源。
急救组再次果断决策,“病情危急,马上向广元市后送”。为节省抢救时间,急救组为患儿制定了后送途中手术持续准备方案和出现脑疝紧急处理预案,几分钟后,一辆专用救护车,载着全体医疗队员的目光,向广元市方向疾驶而去。
手术仓展开,麻醉机运行,呼吸机运行,消毒、切开,一道道程序、一个个步骤,在队员的熟练操作下稳步进行,不时的余震、手术车的晃动,没有在口罩后面的脸上留下一丝惊慌的痕迹,没有一个人想到自己的危险,因为他们的眼里只有手术、心里只有患者。55分钟过去了,“阑尾根部逆行切除术”顺利完成,患者转危为安。
抚平灾区群众心理的创伤
语言交流,是医患沟通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地域差别,语言却成了这些来自白山黑水的医疗队员与灾区群众交流的一大障碍。医疗队员说的话,病人大多听不懂。加上遭遇地震的惊恐,身体的伤痛,很多人紧张、易怒、烦躁,情绪很不稳定。
就这样,北川野战医院的医疗人员,不仅给灾区群众医治的药,也给他们暖心的笑。药能治病,笑也能治病。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句句暖心的话语,让病人们如沐春风,心清气顺,一个个恢复得很快。
3位心理医生通过定点门诊,走村串户逐一问诊,广播电台热线坐诊、开展普及灾区心理自救知识讲座等形式,像朋友一样侃侃而谈,像亲人一样和风细雨,让许多群众如释重负。
但他们清楚,这样的集体心理干预,对庞大的村民群体而言,仅是冰山一角。为此,他们一面继续发放心理自救宣传单,一面对乡亲们承诺:“哪位觉得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单独为你进行辅导。”
果然,当晚村民李健民就专门来到北川野战医院:“白天听了你们的讲座,心里好受多了,希望专家们再为我辅导辅导。”
如今,这个3人小组的心理干预分队,成为北川灾区群众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要他们的三角小红旗举到哪,哪里就密密匝匝围上一批灾区群众。
(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