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原创]亲历青川地震灾难和人间真爱---------不断上传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县长陈正永对大坝乡灾后重建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时间:2008-07-11 09:33     单位:青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

7月8日,县长陈正永到大坝乡调研指导灾后重建工作,在听取大坝乡抗震救灾的情况汇报后,陈县长在充分肯定大坝乡前期抗灾自救工作的同时,对大坝乡灾后重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一是在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基础上,首先要解决家家户户收看电视的问题。二是迅速启动永久性安置住房建设,并在年底前完成70%以上,切实保障受灾群众顺利过冬和正常生产生活。三是切实做好“两防”工作,经常性全面排查和监测次生灾害隐患,有效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切实抓好防洪渡汛工作;进一步做好防疫工作,切实做到防疫人员到位、工作到位、经费到人,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四是尽全力配合浙江援建单位抓好援建工作,努力做好帮扶服务。(信息来源:大坝乡人民政府)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记者的地震手记 
 用大爱支撑坚强

——一个记者的地震手记

张发政

1、牵挂青川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8.0级大地震,震中汶川,损失最为惨重者北川,沿龙门山脉再往北东方向,便是广元市青川。
地震发生时,广元断电、断水、断通信,市区受损情况尚须查灾,各县区灾情更不知情。几小时后,剑阁、利州、朝天、元坝、旺苍、苍溪灾情已知大概,唯独青川,任何通信方式都不能成功连接。
通信不通,一切情况不明,25万民众生死不明。市委市政府焦急不安,全市人民焦急不安。5时许,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工会主席王振会火速赴青川查灾,我的同事周萱随同。
虽然停电,广元日报仍然要出报,要通过我们的媒体向全市读者报告灾情,我们在强烈余震中发电做新闻。打开的工作QQ上,一下子有数十人加我为好友,他们想通过身在广元的我,了解青川。但是,去青川查灾的同志还无音讯,我们不能提供任何情况。
13日,我向青川的许多朋友打电话,仍然无法接通;发出短信,没有回音。只有赵如东,问我在青川现场吗?我说不在。他说他也不在,他出差南京。他多么希望知道青川的讯息。
青川,你究竟怎么样?大灾面前,有多少人罹难?广元在急切地关注你,全省全国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你的讯息。
2、靠近受伤的你
13日傍晚,随市长马华凌晨去青川采访的侯静终于回来。从他的报道中,我们终于知道了青川的情况。他使用最多的词语,是“特别重大”,并明确灾情“特别严重”,第一次报出的死亡人数便是700余人。与汶川大地震死亡总人数相比,约1/10。
14日,我在电力部门采访,得知电业局局长龙洲、党委书记任崇清在恢复广元城区供电后,亲自率队水陆并进赶赴青川,在电网损失惨重的情况下,采取特殊方式恢复了青川县城供电。
回到报社,稿件尚未交出,副总编张建明打来电话,令我去青川采访。来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新闻中心告之,我须接受“1号”任务。但是,与我同时接受采访“省领导陶武先去青川查灾”的涂志明未及时赶到,只好改派我采访陶武先。但此时,车队已经出发,我只好打的赶到加油站,拦住开道的警车,走到了最前面。
在金子山路口下高速,便进入青川的疆界。青川,我看你来了。
3、那些狰狞的飞石
从金子山至竹园,大大小小的石头砸在公路及其两侧。好在已经经过了清理,总算能车行其上。看着这些石头,我们都毛骨悚然:小的不说了,打在人的身上不死也是重伤;大的几百斤、几吨、几十吨。天啦,在地震的那一霎那,即使钻在包着钢壳的汽车里,都有可能被砸成肉浆!
果然,路旁一辆农用车,头上、斗里背着一块重达数吨的石头,车里的人定然已经遇难。我们继续前行。又有二三辆被滚石砸成废铁的车辆。
那么,假如现在,余震来临,已被主震震松动了的石头从山上滚下来,可能遇难的,就是我们。从这个角度讲,现在敢于走进青川的,便是冒着生命危险,便是勇士。
我不禁为先于我们到青川的同志,为从青川走到外界的同志,为冒着滚石疏通道路的同志,肃然起敬!
4、警察的责任
注意安全!这是到达青川前所有的亲朋叮嘱的话。在这样的路上行进,怎么注意安全?我注视着车窗外。咚!一块巨石从前面的山坡上滚落下来,砸在半山腰一个平台上。“千万别再往下滚!”我祈祷着。很好,滚落的石头没再有动静。
但是,车停了。这里是通往酒家垭的上坡路,一拐弯,再往前行,便是刚才落石的下方了。据停在前面的车上人讲,前面的路非常危险,必须有人到前面巡视,得知畅通无阻,快速通行。我乘坐的是警卫车,开道的警察只得下车巡视。与我同坐后排的车管所张科长下车后,征用了老百姓一辆摩托急驰而去,几分钟后没有回来,坐在前排的车管所郑所长又步行朝前面走去。不多远,他示意我们的车队前进。
是的,我们也有危险;但是,这些开道的警察,他们巡视着道路的情况,更是冒着生命危险。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但他们别无选择,义无反顾。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一个记者的地震手记 
 5、县委书记的午餐
刚过酒家垭,青川县县委书记李浩生也在那里。在回青川的路上,他坐上了我们的开道车。他一脸疲惫。在与我们闲谈时,他颇感为难地告诉我们,这一路十多个客人,不知道今晚吃住怎么办。他说,“老实说,我今天一天都还没吃东西。中午只吃了一块饼干,是从市委罗书记那里分来的。”
早就听说了青川灾后的困难,水和食品奇缺。据从青川回来的同志讲,由于没有食品,领导、受灾群众、客人都只能忍饥挨冻,一位领导当着客人泪流满面。所以从广元出发时,我特地准备了两块面饼,一瓶纯净水。我不知道此时,我该不该拿出这些食物,给更需要它的人;我也不知道接下来,我还能靠什么维持生命。
6、罹难者
车队驶进青川县城。夜幕下,房屋依然站立着,全部垮塌的,不多。车停县委门口,我们从车上下来,仅几秒钟,领导们就步行去查灾了,我赶紧快步跟上,掏出相机,准备履职。第一站是青川中学,县人民医院在这里救援受伤群众。陶主席看望了该院医务人员,从他们口中得知,医院成了危房,任何药品和医疗器械都没有抢出来。
接着,省领导又看望了这里的受伤群众和从泸州等地来的医卫救援队。我来不及问询外来救援队到达的时间,但仍然惊异于13日传出青川消息,至少早于我们到达的这若干支医卫队伍,惊异于非常时期,社会运行的效能。
此后,又走访了山珍市场、中医院二门诊部。在地震中,这两处全面垮塌,数十群众被埋废墟下,沈阳消防等部队负责对其实施救援,但我们到达时,出于安全的考虑,已经停止了工作。
此刻,被牵挂的青川,具体化为废墟中的罹难者。
7、困难知多少
回到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市县领导开始汇报。李浩生告诉陶主席一行,在青川成为孤岛的几十个小时里,县委县政府征集了所有商店的水和食品,但数量太少,“我只能保证伤员和救援人员的最低生活需求,指挥部工作人员和所有受灾群众一样,没有纳入保障范畴,包括我自己。”
困难可想而知。困难还远不止无喝无吃。地震以后,所有建筑都成了危房,没有住地,山区县城甚至空旷地带都很金贵。没有药品,救死扶伤不能有效进行,消毒杀菌尚未启动。厕所不能用,街上垃圾遍地,不时有屎尿入目。李浩生说,为了迎接省领导,才组织志愿者把街道打扫了出来。
百废待兴,抗震救灾头绪太多,在轻重缓急4个了的指引下,洒扫庭除可能是不太重要的一项了。
非常时期,领导干部只能冲锋在前,享受在后。如果这两点打一丁丁折扣,味道就馊了,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就坍塌了。
8、和省领导共进晚餐
听完汇报,陶武先指示毕,已是23时。同行的市领导提示李浩生,陶主席还没吃晚饭。李说,我们有安排,煮了些面条。记者们纷纷撤离,这时候不能给县里增加负担。电视台的记者找先头部队去了,我乘的开道车早不知去向,不仅晚餐没着,晚上的栖身之地也没有。正彷徨,市政协杨正强拉我去吃面条,我也不好客气,舀了一勺子,真不忍心舀第二勺。实在饿了,便喝起来——说是面条,其实是面条汤。没有蔬菜,很少油腥,有盐,似乎有醋。老实说,不如方便面。
吃完面条,我得去寻找住处了。碰到电视台罗松,他问吃饭没?我说喝了点面汤,他说好呀你,喝面汤就不喊我。我正惭愧,他说广播电视局拉了一车食品和水来,捐赠在外,这是专供来青川采访的记者用的。他给了我一碗方便面,我本就还饿着,也不客气,用他给的矿泉水找老乡烧开后,泡起来。其间,又采访了一个捐赠,回来吃面已是15日凌晨了。
9、夜宿车箱
晚上来到宣传部接待记者的临时点——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后面,用木板搭了个通铺,长约3米,七八个记者不分男女和衣而睡挤在一起。我从包里取出电脑,选了两张他们照的照片,便想休息了。
在青川值守的仲素梅和新华社记者们挤在通铺里,我还得自己找安身之所。罗松说过,他们电视台有个大车,车里可以坐,只是坐的人多,我想,这比没处坐强。我坐在一个靠窗的座位上,打开窗,呼吸一些新鲜的空气。迷迷糊糊了几十分钟,冷醒了,再也不能进入迷糊状态,坐到5点过,车子要去执行任务,我下了车,坐到宣传部接待点侧的火堆旁。不一会儿,柳桂华见着我,叫我到通铺里休息一会儿,果见已有人从通铺起来了,于是躺进去,哪里睡得着,只好起来,寻找车队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一个记者的地震手记 
 10、泪洒木中校
15日,随陶武先等去重灾点查灾。第一站是木鱼中学。
来到木鱼,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成片倾颓的房屋。我在网上看到过北川县城地震后的图片,木鱼和它只在伯仲之间。车队驶向木鱼中学,眼前的景象更让我惊恐,几处房屋全垮了,最大的一处垮房点,据说废墟里埋着数百学生。
为救援学生,广元市副市长何顺洪亲任木鱼镇抗震救灾指挥长,坐阵指挥救援。一个50余岁的老人,大约3个通宵没有合眼了,戴着一个口罩,胸前栓着一个红色的塑料瓶盖,头上身上灰尘遍布。何副市长向陶主席介绍救援情况,在这里救援的是一支专业的队伍——沈阳消防部队。救援废墟中的罹难者,须小心翼翼,不能造成第二次伤害,因此有时救一个人要花6个小时。现在,已经成功救出98名孩子,但也有200多具尸体。何市长介绍情况时,眼角湿润,与尘土结合在一起,更显疲惫。
我不知道红色塑料瓶盖是什么意思。但在现场的一堵墙上,我看到这样一个告示:有困难找胸前拴蓝色瓶盖的人。我猜度,何副市长胸前的红色瓶盖,可能是一种标识,作为指挥长,他要付更大的责任。
陶主席慰问了执行救援任务的消防部队的官兵和医护人员。之后,向围观的民众们表达了问候。围观者大多是罹难孩子的家长,他们要求陶主席到操场里看一看。我们一行便来到操场,操场里摆放着遇难孩子们的尸体,上面覆盖着衣物或被子。想想这些孩子正值豆蔻年华,便遭遇了这样的不测,而且数以百计,我止不住流下泪来。孩子,苦命的孩子啊,你们就这样与疼你爱你的父母阴阳两隔,叫他们如何面对这种残酷?叫他们如何不泪湿衣襟?
11、访堰塞湖不遇
从木鱼回到县城,再一次查看了山珍市场、中医院二门诊部废墟,消防队员们正在救援。再一次看望了青川中学、乔庄小学、青川人武部3个医疗救援点。稍后,我们从三锅石镇方向向红光乡堰塞湖赶去。
据李浩生昨日汇报:在红光乡东河口村,地震之时,两山崩塌,将该村4个社埋了数十米深,几百人葬身其下,并形成三个堰塞湖。倘若湖堤垮塌,还将威胁堰塞湖以下关庄等乡镇百姓安全。逝者已矣,生者自当凭吊,何况隐患还那么严重。但是,当我们行至湖尾,湖水已经淹没了至红光乡的公路,倘若再不撤退,湖水再度上涨,完全可能断了我们的退路。我们只得打道回府。
12、听同行说山里的事情
在回青川县城的路上,一辆大客堵住了去路。原来,该车是南充运输预备役来青川救灾的。许是路太差,供给无保障,驾驶员累晕了过去。我们车队的开道车于是将其送回县城救治,其余车辆原地休息。这当儿,一自称是成都商报某记者弟弟的人与我拉起了家常。他说他的家就在被湖隔断的某村,他和哥是专程从成都回来接父母的。老家的村子与外界隔绝了,没有食品,水没有消过毒,但人们还不得不喝,他担心会流行瘟疫。还有一些村庄,伤亡情况跟本就报不出来,因为那里太偏僻,从一户人家走到另一户人家,要走很长的路……
看来,乡村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13、陶主席的手机电池
回到县指挥部,县里的电视纪录片替代了再次汇报。通过两天的查看,陶主席已经知道青川的处境。他已于昨晚把县里提交的“给养菜单”发回了成都,他告诉县里原计划空降食品等因故取消,但现在已通过陆运正在至青川的路上。此时,他还在急切地与省里有关部门联系,调运食品、水、药品、帐篷。他的随行私下里说,陶主席已经换了8块手机电池了。
陶主席的谈话被他自己概括为4句话:“民生为本,全力以赴,重点是电,底线是路。”他表示,他愿意当青川抗震救灾的后勤部长。
我们的采访就此结束回到广元。没有开道的车,一路就更加危险,但我们也只能义无反顾。
14、我的故乡在青川
一路上,我们看到不少这样的人,他们背着行囊,行走在回青川的公路上。不用问他们从哪里来,那一定是在外地打工的乡亲,他们知道青川成了地震的重灾区,却又不知家中的详情,房子定然毁了,可不知父母还康健,儿女还安好。非常时期,班车停运,他们只好披着尘土,冒着飞石,忍受着饥渴,向前——哪怕道路崎岖坎坷,哪怕等待他们的是生死茫茫……看到他们急促的脚步,我从心底油然升起无限的爱怜:兄弟呀,你要坚强!家园毁了,我们再建;亲人没了,我们都是你的亲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一个记者的地震手记 
 15、把信息传向世界
    从青川回来,我们的生活仍恢复不了常态。工作繁忙是理所当然的,更重要的是不能呆在室内,一些灾情信息便无从得知。19日,一位朋友从成都打来电话,质问“青川的灾情为什么没在媒体上宣传?是青川受灾不重吗?”这一刻,我知道作为记者,应该向世界传达关于重灾区青川的信息。但是,介绍青川灾情,怕是晚了。我于是连夜写下《青川大灾为何外界不知?》文中列举了青川灾情,如死伤惨重、建筑毁损严重、基础设施全部被摧毁、无法保障最低生活、药品医疗器械和消杀药物奇缺、农村灾情突出、受余震威胁比其他任何地方严重等等。而其原因则是,与外界隔绝20余小时,信息不能及时传出;媒体记者进入青川很晚且很少;余震不断,飞石不断,威胁通行,记者进入困难;青川灾害频繁,近四年年年有大灾,干部群众疲惫不堪;文章通过QQ向网友们广泛传播,有一个Q友反馈信息,他一个人即向近300Q友发了信息。
后来,青川的灾情引起了许多媒体的关注。当然,我的信息所起的作用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作为到过前线的记者,作为对青川有所认识的记者,也算尽了绵薄之力。
16、那些感人的孩子
5月30日,我再次赴青川采访。金子山路口下高速后,即有四军医大为我们的汽车消毒。快拢竹园,即看到救灾物资转运站、记者接待站等招牌现于公路旁。一路上,公路旁的石块、被砸的车辆都已被清理干净,虽然经历过若干次大的余震,断了的道路又被疏通,路政、交通24小时值守,功莫大焉。
令我们耳目一新的还有,半月前受灾群众过夜的遮阳篷已被制式帐篷所代替。过竹园后不久,有一队孩子特别令人感动,他们手里举着一块纸牌,上面书写着“感谢来救我们的叔叔、阿姨”,每过一辆车,他们都挥手致意。在他们的眼里,现在到灾区来的,都是来帮助他们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不错,在地震大背景下,能来青川的,几乎都与救灾有关。经过这里,每一个人都得反思:我为灾区做了什么?孩子们向我们行礼致谢的时候,我们是否问心有愧?
17、庄严的国旗
再往前走,大约在七佛和凉水之间,一段公路的两旁,帐篷林立。每一顶帐篷上都插着一面鲜红的国旗,在帐篷蓝色的背景下格外艳丽。看着这一片国旗的海洋,我们的内心特别温暖。她提示我们,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有泱泱中国作后盾,“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也就算不了什么了。”她也同样提示外来的救援者,“灾区和我们,都是一家人!”
我们于是停下车,把这个温暖人心的场景,写进镜头。
18、乡政府的招牌
30日下午,中央电视台记者要到瓦砾乡采访,我也要去乡间做一些调查,我便搭乘便车,与央视同行。
采访车不必到乡场镇停靠,那里已经一片废墟。“青川县瓦砾乡人民政府”的牌子悬挂在距场镇数百米的一个配电房外,政府的办公点却在一个布帐篷里。央视采访在此扎营的济南军区猛虎团,我则进了乡政府。据介绍,该乡所有的办公用房、营业用房和居民住房都在地震中非垮即危,粮食埋在危房中不敢去取,因此全乡除了受灾群众,便一无长物了;不仅如此,全乡还有750处险情,其中450还比较严重,随时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
好在乡党委、乡政府班子还在,就可以领导全乡人民抗震救灾,渡过难关。该乡党委任书记,由于长时间劳累,脚丫烂完了,挂上液体还坚持工作;柴王村柴家坝社区许多老百姓义务抢运救灾物资,其积极性令人感慨。
此时我明白了,组织的重要,它是灵魂。
19、同是灾区见证人
从瓦砾回青川县城的路上,我们与央视记者讨论起青川的前途。我告诉他们,青川2005年、2006年、2007年都有大灾,特别是2006年8·28洪灾,青川大部亦如今天,遭受了毁灭性的创伤。此后两年,青川恢复重建,建设资金应以数十亿计,然而这一切努力如今又毁于一旦。我的主张,像青川这样人居环境太恶劣的地方,不宜再建设,而应将建设资金转成移民资金,将25万百姓迁出青川,不再过担惊受怕、家园毁于一旦的日子。我的本意,是通过他们在适当的场合,转达青川人民的愿望。但是,两位不置可否。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一个记者的地震手记 
 车过黄坪,央视记者下车拍摄。上车后,与我、柳桂华同坐后排的一位问我:“你坐边上可以吗?”我不知何意,忙说“当然可以。”柳桂华告诉我,这位老师的意思是,后排两边比中间位置好,让我们坐,表示对我们的尊重。谢谢了,央视人!
在这场灾难中,我们的同行,记者,让我感动。徒步夜行第一个到达青川的周萱,是一个;连续作战20余天的柳桂华是一个;在硬板的通铺里凑合着过夜的新华社记者们;扛起直播设备在青川一呆就是一周多的央视、浙江电视台的记者们;还有,《人民日报》报道的《此时,我们就是战士》,他们都是灾难面前最可敬的人!
20、每天工作20小时的指挥长
       31日,同事刘怀英也来到青川,他的任务是就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专访县委书记李浩生。刘记者白天要见到作为指挥长的李浩生是不可能的,她只好等到晚上。晚上,我要采访指挥部成员捐赠特殊党费,但须在指挥部成员会议之后。会议结束时就是23点了,接着捐赠特殊党费。当秘书告诉他还要接受专访时,他有些生气了:“采访什么嘛,一天工作20小时了,还要人休息不?”同事尴尬地说:那就明天吧!李浩生想了想,明天也没时间呀,还是今天继续战斗吧。
21、志愿者送我到关庄
       6月1日,报社领导打来电话,要我采访红光乡堰塞湖险情,因为这是广元的焦点。可没有车怎么办?我正不知所措,一名志愿者自告奋勇私车送我,我当然求之不得,但仍试探着问他:你知道红光乡堰塞湖怎么去吗?他告诉我:“听说从关庄过去。放心吧,我能保证你的安全。”我很想说,山崩地裂、湖堤决坝、余震飞石,这在堰塞湖畔都有可能,哪里还有安全可言?但是兄弟,到前线是我的使命,那里再危险我也得去,你不必呀?不过,我终究没有说出来,因为他们既然选择了到灾区当志愿者,就知道危险是存在的,与受灾群众携手并肩,是他们的志愿,我没有理由拒绝。在关庄采访时,正遇指挥部开饭,我忙招呼开车送我的志愿者一起用餐,可他拿出自己准备的干粮,他说他来当志愿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帮助灾区度过难关,决不增加负担。
    志愿者,一个让人感动的人群。在我的家族中,我的妻弟、妻妹弟,就曾加入到这个行列,用他们的私家货车,从竹园转运救灾物资到其他乡镇。我为他们有这样的觉悟,有这样舍己为人的精神,而倍感欣慰。
22、震撼人心堰塞湖
    过关庄镇再往红光方向走数公里,便到了东河口堰塞湖。这里原是两条河沟的交汇之地,地震之时,左侧山体塌陷,土石方埋葬了交汇之地4个社,并截住两河沟形成了东河口湖和红石河湖(另外,在东河口上游3公里处,还有一个量级大得多的堰塞湖,名石板沟堰塞湖,我们无法达到,故不知如何形成)。但倘若是这样,为什么靠近滑坡山体的一段湖坝,比之更远的地方还要低洼一些呢?我们于是认为,地震时山之土石簸到了远处!天,大自然怎会有如此神力?!疑惑间,我们遇到了在此抢险排水的设计单位——成都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4名工程技术人员。他们认为,山体的土石不是簸过来的,还是塌陷形成的,至于为什么远处比近处高,那是因为塌方两次,第二次的土石方将第一次的推向了远方,并且4个社的房屋大多不是被埋还是被推动和掩埋。如果真如此,推动房屋的过程应有几十秒钟吧,怎么就没有一人逃出来?
如今堰塞湖畔当时的情景,谁都不曾亲见,自然之力如何传导可能是个永恒之谜。但是,大自然留在堰塞湖畔的作案现场,无疑会震惊世人。
23、狂风暴雨之夜
    回到新闻中心,我必须把采访堰塞湖的稿件传回报社,但帐篷里高温炎热,手提电脑不敢开机。待温度降下来,已是傍晚,我正写稿,忽然狂风大作,将帐篷吹了个底朝天。我们被迫停下手中的工作,关了电脑,并了电源。接着暴雨来袭。这样的阵势,给灾后的青川定然又是雪上加霜,也许几分钟的光景,就可以让因地震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变成滑坡,变成泥石流,封住公路,折损电网和通信网,让青川重新变成一座信息的孤岛;更不敢设想的还有,倘若狂风、暴雨和强列余震一齐袭来,也许我们都在劫难逃……
这不是悲观,也没有绝望。但是我们应该作最坏的打算。我于是趁通讯还没有中断,迅速向部门主任杜平报告,现在青川已是狂风暴雨,目前我们尚安全。
24、飘扬的国旗
    按照报社的安排,我们的采访6月2日结束。告别了青川,但关于青川灾区的所有讯息我都关注。我也愿意告诉关心青川的所有同胞,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军警民各方的共同努力,有浙江对口帮扶的倾力支持,有众多志愿者的无私奉献,青川目前社会秩序良好,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篷住、有医疗救治点,无重大疫情。
    青川,你现在的确还处在困难的时期。雨季来临,防洪、防地质灾害、防疫情发生的任务还很繁重;而同时,帐篷里昼热夜冷也将折磨所有在青川抗震救灾的干部群众。但是,面对困难,我们需要坚强。灾难已经磨砺了我们的意志,我们一定能够迎难而上,战胜灾害的考验。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我们永远不会是孤军作战,全中国人民都会与你手拉手,肩并肩。
    汽车再次驶过国旗飘扬的路段,我们因内心温暖而感觉着灾难中的幸福。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汶川县城重建之争:数万人在酷暑中帐篷里等待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2日00:47 京华时报
  

   今天距汶川大地震整整两个月,大地震震中汶川县“尘埃仍未落定”。关于汶川县城是否需要异地重建的问题,至今没有定论。

  反对异地重建者,称这是“逃跑的行为”;支持者则认为,在重建问题上,再也不能坚持人定胜天的观念。

  而真正的当事人,数万名在酷暑与密集的帐篷中等待着的羌民们,一直在等待着争论的结束。

  漫长的等待

  汶川县绵篪镇板桥村,远远望去,一大片帐篷群几乎看不到缝隙。

  板桥村是汶川县居民紧急避险的临时居住地,在这里,帐篷与帐篷的前后距离只有10厘米宽,最密处,帐篷与帐篷几乎紧紧贴着。

  20多天前,为了躲避暴雨可能导致的滑坡和泥石流,整个龙溪乡5000余人均临时避险,安置到绵篪镇板桥村。

  一个乡安置到一个村,此地拥挤程度可想而知。因为汶川县绝对安全的地带几乎没有,紧急避险的暂居点只能如此狭窄。

  负责居民安置点的防疫人员表示,如此大密度的人群,防疫任务非常艰巨。

  汶川县龙溪乡阿尔村村民余永清说,几天前,周围已经有多个孩子出现了拉肚子的情况。阿坝州直机关工委副书记杨诗义,在地震后不久就下驻到汶川县城龙溪乡峨布村。他证实,确实出现了部分人拉肚子的情况。“好在,人并不多。”

  而帐篷区的生存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余永清说,大约在7月5日,自来水才通到帐篷区,每村均有一个取水点。此前,数千人均需要到一里远的街上排队接水。

  直到现在,正常的电力仍未恢复,每天晚上,帐篷区只能在柴油发电机的巨大轰鸣中,点亮少量街灯。

  比这一切不便更麻烦的是,所有居民都不知道,还要在这里熬多久?

  当记者询问安置点的居民,是否愿意搬离汶川时,听到最多的回答是:“土地已经没有了,如果搬到其他地方,我们也能接受。”

  但直到大地震发生整整两个月后,汶川如何重建,仍然悬而未决。

  曾被忽视的县城

  “我也很急,但决定权不在县里。”7月10日,在回答何时能确定汶川是否异地重建时,副县长吴光旭回答说。

  早在6月15日,汶川县县长廖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急切地表示,他希望早日能确定汶川将如何重建。

  然而,直到7月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司长唐凯公开表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确定要把汶川县城全部搬迁。

  记者了解到,由于是否原址重建至今未定,汶川县也无法出台灾后重建规划。县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事实上,在地震发生后不久,汶川也和其他各受灾县一样,很快开始进行灾后重建的规划,该规划是建立在将在汶川原址重建的基础上,但规划尚未完工,专家指出,汶川地质灾害隐患重重,已不适宜人居。汶川重建规划就此戛然而止。

  6月16日,本报率先披露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抗震救灾规划专家组驻阿坝州组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尹稚的调查报告,该报告认为汶川已不适合人类居住,并建议异地重建。

  这一报告,也再度引发了公众对汶川县城的关注。

  大地震发生后,由于震中在汶川县映秀镇,大地震被命名为:“汶川大地震”。由于交通中断,汶川县城也一度成为孤岛。

  “到汶川县去!”成为当时各媒体的重要报道方向,公众也极度想了解,汶川县城遭遇了怎样的破坏。

  绕行1000多公里,最早一批抵达汶川县城的记者传回的报道,让人有些错愕,汶川县城95%的房屋没有倒塌,人员伤亡较少。

  与此同时,北川县城全城几乎夷为平地和大量人员伤亡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强烈的关注。相形之下,汶川县城的受关注度迅速降温。

  当5月下旬,尹稚教授一行抵达汶川县城时,几乎已经很少看到媒体记者。

  事实上,汶川安全的假象,一度也让初进县城的尹稚对同行者说,“这地没准儿能找到宾馆呢!”

  而入城后才发现,那些“屹立不倒”的建筑物多裂出触目惊心的X形裂缝,根本无法住人。

  一个星期后,在经过实地考察后,尹稚发现,滑坡和泥石流的次生灾害威胁,已使得这个县城随时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尹稚带领的规划专家组,是第一支在汶川山地进行详细实地考察的队伍。在此之前,对汶川地质灾害的判断,主要依赖于卫星遥感拍照。

  尹稚在北京曾经看到过这些遥感照片,进入汶川实地考察后,他马上发现了遥感照片的局限性。一是读者对原始状态并不熟悉,往往新旧难辨;一方面大面积的塌方和滑坡多形成垂直断面,图上无法判断。

  他举例说,汶川震后新增地质灾害点3590处,而遥感图像上不足100处。

  6月10日,尹稚在关于建议紧急异地转移汶川部分受灾群众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议汶川“考虑新县城选址”。

  报告甫一出炉,都江堰的玉堂镇,当即成为汶川县政府及普通居民认可的一个迁徙地。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居民知道汶川要搬就搬到玉堂镇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2日00:47 京华时报
  玉堂镇猜想

  玉堂镇位于都江堰西部,与汶川县的水磨镇和漩口镇接壤。

  这一地理位置并非选择玉堂镇的最重要原因。两年前的一段渊源,使得汶川曾与玉堂镇几乎合并。

  2001年,都江堰市紫坪铺开工建设紫坪铺水库,位于水库下游的都江堰市和成都市,成为这一水库在经济上的最直接受益者。

  2004年,紫坪铺水库开始蓄水,位于紫坪铺水库上游的汶川县水磨镇部分被淹没,漩口镇几乎全部被淹没。漩口镇只能北上迁徙。

  漩口镇曾是汶川乃至阿坝的工业基地,此次被淹,损失不小。汶川县政府知情者透露,此前,汶川曾向四川省提出补偿要求,一度达成一致,将都江堰的玉堂镇和龙池镇部分地区划归汶川。

  由于成都的异议(都江堰归属成都管理),这一补偿方案最终未能成行。

  另一个事情是,紫坪铺水库的税收分成,也曾一度划出部分给汶川,但最终也全部归属成都。

  汶川县委一名工作人员承认,他们确实认为成都曾经在紫坪铺问题上“亏欠”汶川。

  而选择玉堂镇的另一个原因是,汶川县境内和周边地区,乃至整个阿坝州,也找不到足够的地方容纳一个新县城。

  按照尹稚教授的调查,汶川县城内绝对安全地带,最多容纳三五千人。而周边县城为茂县、理县等地区,也均为高山峡谷地带,此次地震也遭受严重损毁,存在不同程度的次生灾害威胁。

  新址为何不在阿坝

  至于阿坝州境地,虽然有更广阔的草原地带,但均属于超过3000米的高海拔地区,且该地带已属生态脆弱地区。

  阿坝州直工委副书记杨诗义说,阿坝州的若尔盖、阿坝、红原、壤塘四县境内有四川省最大的草原,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但这些地区“放牧牛羊的承载力很差,现在必须控制牛羊,不能过度放养。每年都会请专家预防草原向沙漠化转变。”

  这些草原地带,同时位于长江和岷江的源头地区,一旦涌入大批人口,生态失去平衡,后果更为严重。

  玉堂镇于是成为历史与现实考量下,最合理的想象。

  记者在汶川县采访时,几乎所有居民都知道,汶川要搬就搬到玉堂镇,对于这个陌生的平原地带,很多居民表示,如果家乡真的不能居住,他们可以接受移民到那里。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专家强烈反对汶川异地重建 其态度激怒村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2日00:47 地震后,他到汶川实地只呆了一天。“我们这种专家到山顶一看,他们底下人一介绍,我们基本就清楚了。”

  当记者柴静追问,“您不觉得专家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做田野的调查?”

  张信宝回应说:“做田野的调查,专家的调查,这是在他们做出来的基础上,对不对,他一讲我们要判断。”

  而尹稚则出示了地质调查队在实地调查一个月后做出的灾害分布图,这张图与卫星遥感照片大相径庭,很多灾害点,在卫星照片上根本无法体现。

  而当主持人柴静追问张信宝,是否去过地质调查队发现的7个严重威胁汶川县城的灾害点时,张信宝以几乎满不在乎的口气回答:“我不知道,我没去过。”

  在整个节目中,尹稚回答问题时非常严谨、言必有据;而穿着一个大汗衫的张信宝在表述观点时,往往冲口而出,夹杂着不耐烦的口气。

  汶川居民余永清称,电视上张信宝的态度激怒了很多村民。7月9日,一些激动的村民聚集起来,准备凑钱租车到成都,将张信宝接到汶川,“让他过过我们的日子!”

  在百度贴吧“汶川县”中,也出现了指责张信宝的帖子,其中一个帖子有100条回帖,绝大多数均指责其不做实地调查。

  7月10日,记者致电张信宝的办公室,希望了解更详尽的解释,接电话的一名女士说,张信宝已经出差,办公室没有他的手机号。

  7月11日,尹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张信宝的言论并不值得驳斥。

  尹稚坚信自己出自实地调查的结果,认为汶川最好出路是异地重建,“这不是出自任何利益体考虑,而是为灾民负责。”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尹稚:撤出汶川并不是一种失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2日00:47 京华时报

  折中的方案

  汶川该如何重建的结论迟迟没有得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决定重建方式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尚未公布。

  7月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即以此原因,回应记者的提问。

  7月10日,记者辗转得到了《汶川地震重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报告。在该报告中,汶川和北川县,是四川30个重灾区中,仅有的两个全部地区均为次生灾害“极高、高度危险区”。

  而在人居环境适宜性划分中,汶川的“不适宜地区”和涉及人数均位于所有灾区中的“榜首”,高达2978平方公里,涉及人口9.05万人。

  对于次生灾害的前景,报告表述说:崩塌灾害近期可能发生的数量大,但规模不大,在2-3年后,崩塌灾害将逐步减少;地震后5年内,地震重灾区滑坡灾害将十分严重……地震后的10年内,汶川强震区的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将进入高度活跃期,泥石流灾害将是制约地震恢复重建中严重的灾害。

  据尹稚教授介绍,汶川地震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组已做出决定,汶川县城将在“行政区划内异址重建”。这一规划,也于7月9日得到了专家审查会的通过。

  “这是一个折中的结果。”尹稚评述说,这意味着汶川县城虽然不必在原址重建,但必须在境内寻找新的县城地址。

  尹稚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经过专家组的计算,目前汶川各镇各居住地区分别为:威州镇40.3公顷、雁门镇19.6公顷、映秀镇32.2公顷、漩口镇16公顷,七盘沟和渑池均为0公顷。这些面积只能供养1万多人在此居住,加上还未调查的水磨镇、三江镇地区,汶川最多可容纳1.5万人。

  其中,汶川县城所在的威州镇,只能容纳三四千人,这意味着,新建成的汶川县城只保持政治中心的职能。其规模,尚不及地震前汶川的任何一个镇。

  而整个县的总人口超过10万,人口迁移仍然不可避免。

  还要“人定胜天”?

  繁复的计算和利益的博弈,是专家和政府决定的事情。

  对于居住在汶川帐篷区的羌人而言,真实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

  7月10日,汶川县龙溪乡阿尔村少女杨霞离开安置点,到成都打工。这是年轻人的选择,阿尔村村民余永清说,村子里已经有10多个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但更多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只有坚守在帐篷内。

  下驻汶川龙溪乡峨布村的阿坝州直工委副书记杨诗义说,目前正是土豆收获的季节。居住在安置点的村民,开始轮流回去抢收仅存的土豆。

  土豆曾经是峨布村重要的经济作物,往年每户都能收获万斤土豆,获利五六千元。而现在,峨布村的500余亩土地,只剩下200亩土地未被损毁。。

  更要命的是,为了迎合城市市场,村庄几年前改种菜土豆,这种个头硕大的土豆挖出后,只能存放10天,如果不挖出,在地里埋藏的土豆在半个月后,也将陆续烂掉。

  国家三个月的补助期,也只剩下最后一个月。

  阿坝州一名官员称,汶川和阿坝已经遭受重创,耕地损毁严重,过了三个月国家补助期,恐难保证居民的生活。

  而尹稚认为,单独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确定汶川县该如何重建,并不需要如此漫长的时间。其中,所面临的利益重新分配的问题,也是导致结论迟迟无法做出的原因。

  撤出汶川是一种失败吗?尹稚曾对此问题回答说:“其实不是,如果他认为失败了,我认为他遵循一个逻辑关系还是坚信人一定能够战胜自然,如果你从这个角度来讲,承认失败没有什么可耻的,人类压根大概就没有打赢过人对自然界的战争。”

  如果汶川必须原址重建,将该怎样着手?面对记者的提问,尹稚不动声色地回应说,他会向公众披露出更多的真相。

  他透露,本月底,汶川县如何重建的答案,将会揭晓。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录片《生者》记录生者生活
 

  本报讯(记者赵文侠)地震后的第三天,11个摄制组奔赴灾区,长达一个半月的采访诞生了纪录片《生者》。昨天,这部由《森林之歌》原班人马打造的16集纪录片亮相央视一套。

  在总导演陈晓卿、梁碧波的带领下,中央电视台与成都电视台组成的摄制组分别前往青川、平武、汶川、北川、什邡、绵阳、绵竹等重灾区进行真实、全面、深入的拍摄。16集系列纪录片《生者》把目光聚焦在“5·12”强震中幸存下来的人们,以“直接电影”的拍摄手法,真实记录了重灾区人们的生活状态。在拍摄过程中,摄制组同仁经历了余震、滑坡、暴雨、酷热……他们凭着自身的职业精神和专业水准,拍回了大量珍贵素材,使得《生者》不仅容量大,而且全面、深入。RJ073   

北京日报 2008-07-11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心药包
寄往石坝乡
 
 

  □ 记者 马莹华 通讯员 吴其观

  

  本报讯 前天上午,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到来自地震灾区青川县石坝乡的告急电话:该院赴川支援卫生重建的医生周敏亚所携带的针灸药物用完了。

  接到电话后,医院迅速动员起来,决定从医院的库存中提取一部分急需药品寄往灾区。当天下午,该院康复科副主任杨苏骏立即将10000支一次性针灸针、50盒艾条等医疗用品打包,通过邮局寄往青川县石坝乡。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事就找赖部长”
●施清平 廖新育 刘新和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巴中市巴州区巴州镇武装部部长赖祥文奉命带领应急民兵,随区民兵应急连奔赴重灾区青川木鱼镇,参加抗震救援。在一个个急难险重的救援任务前,赖祥文部长总是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木鱼镇救援现场经常能听到:“有事就找赖部长”这句群众语言。

  紧急救援工作首先安排赖部长

  5月14日早上,救援民兵们刚吃过方便面,赵家湾一村民就找到巴州区人武部带队领导求援,称家母被埋废墟中。情况万分紧急,部领导当即指示:“赖部长你带几个民兵前去搜救”。赖祥文带领杨明文等人迅急赶到现场,冒着浓浓扑鼻的墙灰和余震的危险,经过3个小时艰辛努力,终于在废墟深处找到了被埋的老人。17日凌晨1时许,3辆装载救援物资的大卡车来到仓库门前,急需搬运货物。部领导叫醒熟睡中的赖祥文,他二话没说,立刻带领9名民兵赶赴现场,直到凌晨4时左右才完成全部卸装任务。

  排除灾区艰难险情交给赖部长

  5月16日下午2时许,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人头皮发痛,玻璃厂宿舍区操场一具具遇难尸体已经腐烂,尸水浸到地面,恶臭难闻。木鱼社区的一位干部来到救援队问:“哪位是赖部长?”“我就是”,赖祥文回答道。得知情况后,赖祥文和几位救援民兵,火速赶到现场,将一具具腐烂的尸体抬出100多米远,并送上了殡仪车。

  灾民有事都找赖部长

  一天上午,赖祥文和几位救援人员刚从木鱼镇为江西医疗队搭建完帐篷返回时,路遇几位受灾群众问:“你们知道赖部长在哪里吗?”,赖祥文说:“我就是”。“我们家的电视机和一些物品还在垮塌的危房里,能帮助我们搬一下吗?”,“行!”当即赖部长带领民兵随受灾群众来到一房前,只见四层高的楼房,裂缝纵横,随时都有垮塌的可能,赖祥文和另一名队员冒着生命危险,清除障碍物,把电视机和一些物品一一搬出了危房。

  赖祥文部长和他带领的救援小分队,为灾区人民做了大量救援工作。从废墟中成功解救71岁老人刘少金;为受灾群众搜救出现金30680元,彩电3台,粮食8000斤,腊肉2800斤,食用油50桶,棉被90床,其他物品不计其数;装卸救灾物资54车,搭建帐篷46顶;挖出并掩埋遇难者尸体22具。灾区干部群众感慨地说:“赖部长带领的这支民兵救援小分队,个个都是铁打的兵。”

  报纸名称: 国防时报  报纸版面: 2008-07-10 03版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吕祖善在听取对口支援青川灾后重建情况汇报时强调 有力有序有效做好对口青川援建工作

 
  本报杭州7月10日讯(记者 嵇哲) 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今天下午在听取对口支援青川灾后重建情况汇报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一心为青川着想,切实解决灾区人民群众最急迫、最关心、最直接的实际问题,有力、有序、有效做好我省对口支援青川县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吕祖善指出,青川县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间紧、建设量大、情况复杂,必须强调规划先行。在发展理念、空间布局、建设组织上,既要积极创新,又要稳步推进,把合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与科学估计环境承载能力、救灾重建资金承受能力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发挥当地积极性为主与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对口援建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和突出近期重点、尽快恢复功能更好地结合起来,科学有序、注重实效地推进灾后重建工作。要突出功能恢复、民生优先,设施重建、基础优先,布局调整、安全优先,人口转移、集聚优先,产业发展、生态优先。

  吕祖善强调,对口援建工作的近期重点是,进一步完善细化对口援建方案,明确各市县任务职责;做好规划编制,抓紧实施一批住房、学校、医院、交通等项目,解灾区重建燃眉之急,为灾区群众排忧解难;抓紧完成前方援建指挥部的组建工作,理顺工作机制,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统筹安排好救灾资金,规范援建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支持民营企业自愿参与援建工作,帮助青川实现产业恢复重建,承接我省产业转移,安置灾民就业。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副省长陈加元等参加汇报会。


浙江日报 2008-07-11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首次将青川少年想法考虑进援建方案

2008年07月11日 23: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小朋友将在空白的青川地图上绘制梦想 作 者:陈腾跃

  中新网杭州7月11日电(记者 柴燕菲 实习生 陈腾跃 蔡莹莹)记者在“加油,青川小伙伴!”浙川少年手拉手夏令营开营仪式上获悉,此次来到杭州的五十一位少先队员可以描绘他们心目中的青川蓝图,在交给浙江援建办公室后,孩子心中的梦想家园可能在建设者手中成为现实。

 

  浙江团省委少年部的朱慧琴女士说,在浙江孩子们将会去嘉兴南湖党一大的会址,绍兴鲁迅故居和百草园,杭州湾跨海大桥,游览西湖,还会进到浙大求实园。小朋友们可以根据一路上看到的去思考,想像,憧憬未来,我们会发给他们每人一张空白的青川地图,他们可以绘制青川重建家园的蓝图。

  朱慧琴女士也说,在目前的对口援建中,浙江省应该是唯一一个考虑了当地小朋友想法的省份。

  在问到青川的未来时,七月二十二日满十一岁的男孩秦爽说,希望可以看到到处都是绿色,和以前一样,鸟语花香。浙江有很多高楼大厦,前面都有一点绿色,希望青川也有高楼大厦,也要有绿色。还希望能有很多的灯光,很多灯照起来很漂亮。

  在讲到目前的生活时,秦爽说在青川吃的是方便面和米饭,学校八月一日才会恢复教学。还是住在帐篷里面,中午帐篷里面特别热,人呆的时间久一点就会中暑,所以就搬张凳子坐在外面。所以他希望以后建的房子能凉快一点,还要防震。

  十一岁的杨雪看起来很乖巧。在问到以后该如何建设青川时,小女孩说,我失去了我的父母,但是我会和我另外的亲人,把家乡建设的更美好。问到具体如何建时,她说,只要建的美丽就可以了。她最后还补充一句,一定要抗震。

  事后一路陪同小朋友们从四川到杭州的徐顺和说,杨雪的父母地震时在砍柴,由于山体塌方都不在了。目前只有一个奶奶还在。小姑娘很坚强,在火车上哭过一次,到了杭州之后就没有哭过了。希望她在杭州能玩的开心一点。

  在开营仪式上,杭州和青川的小伙伴们一起唱起《种太阳》。之后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打起节拍,指挥少先队员们唱起《少年先锋队队歌》。据悉,之后的五天里,青川的小朋友们将到杭州的小朋友们家里做客,在电视演播厅当一回“小主播”,参加国际童玩节等一系列活动。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城航空:“多国部队”搏击长空
   2008年07月11日 
 

  中国航天报 记者 赵屾
  很少能有一家航天背景的企业拥有如此众多不同文化、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员工,面对汶川的哭泣与阵痛,他们紧急行动、紧急起飞,将国际救援物资第一时间运抵灾区。这一壮举的背后,是这家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在闪光……

长城航空全货运飞机振翅起飞

  5月23日,当地时间14点05分,在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的国际机场,一架印有“长城航空”中英文标识的波音747-400全货机,在发动机引擎的巨大轰鸣声中凌空展翅,满载着巴基斯坦政府支援中国汶川大地震灾区的2239顶帐篷,飞向东方、飞向中国、飞向四川地震灾区……

  紧急起飞:从未遇到的艰巨任务
  5月20日深夜,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八天,长城航空公司接到民航总局的紧急来电:我国现急需派大型货运飞机赶赴巴基斯坦承运救灾帐篷,这个任务长城航空能不能接下?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准备工作?
  陈凯平总裁,这位在国际航空货运界从业十多年的马来西亚籍高级管理人员从未接到过如此紧迫的任务。他深谙其中的风险,长城航空从未飞过卡拉奇至成都这条航线,公司对卡拉奇机场的地面服务、工程维修等保障能力不甚了解,紧急执飞,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按照惯例,申请一条新的包机航线至少需要3周以上的时间。
  经过与公司中方管理团队紧急研究之后,陈凯平下了决心:风险再大,时间再紧,长城航空也要担起这份社会责任。在得知各有关方面将积极配合这次空中大救援行动后,凭借着丰富的航空飞行管理经验,陈凯平说出了一句至今仍让他自己都感到吃惊的话——“给我48个小时,飞机一定能够起飞。”

救灾飞机在成都双流机场卸运救灾帐篷

  长城航空:“疯狂”的48小时
  从5月21日外交部正式向长城航空发函,到5月23日凌晨长城航空的第一架波音747-400全货机从大本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飞赴巴基斯坦卡拉奇,在近48小时的时间里,长城航空的全体员工都为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近乎“疯狂”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5月21日一早,长城航空就召开紧急会议,此后公司员工马上研究飞行方案,争分夺秒安排运力,许多工作都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刚刚成立两年的长城航空,本身仅有3架飞机在运营,但为了将救灾帐篷尽快送到灾区人民手中,公司毅然决定取消部分商业航班,其中一架正准备沿着黄金国际货运航线飞往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飞机被“扣下”,专门执行承运救灾物资的飞行任务。新航线、新地点,必须要由经验非常丰富的飞行人员担纲,以确保飞行安全。为此,首飞任务由公司的新加坡籍高级运行副总裁叶福鸿、中国籍总飞行师曹刚亲自出马,由此可见任务难度之大和公司的高度重视。
  在不到48小时的时间里,公司上海总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卡拉奇国际机场、成都双流机场到处都闪现着长城航空公司员工忙碌的身影,因为相关的飞行、适航、地面服务等一系列准备都要从零开始。
  公司派出中国区市场营销总经理陈昊一行4人马不停蹄地赶赴成都双流机场开展地面支持工作。面对人地两疏的状况,他们勤问、勤跑、勤沟通;针对飞机抵达机场时间的不确定性,那几天他们工作起来没有白天黑夜之分。“经常是刚送走一班飞机就赶紧吃点东西接着睡点觉,因为说不定十来个小时后又会有新一班从卡拉奇飞来的飞机降落,”陈昊回忆道,“我们几个人曾戏称这是在国内倒时差。”
  公司员工殷凯5月22日刚下了夜班,就接到从浦东飞往卡拉奇协调地面服务工作的任务。他一到卡拉奇,就开始到当地货站协调救援物资装机事宜。5月的卡拉奇地面温度已达40多度,他从浦东跟随飞机起飞开始,直到在卡拉奇国际机场目送第一架救灾飞机起飞,20多个小时不间断地工作,竟然没有时间吃上一口饭。
  执行此项任务的长城航空的中外飞行员们在这个非常时期也体现出了“非常”精神。按照国际航空公司飞行员工作的待遇要求,飞行间隙他们往往“两耳不闻窗外事”,直接入驻高级酒店休息。但这一次,为了让装好救援物资的飞机尽快飞赴灾区,这些空中“金领”从上海浦东飞到卡拉奇后,竟站在烈日炎炎下的停机坪上汗流浃背地等待物资装机,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做好返航准备。
  就是在这种“疯狂”的精神下,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场景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上演。此后,5月24日,运送2447顶帐篷的第二架包机从卡拉奇国际机场起飞了;5月26日,第五架也是最后一架包机安抵目的地,为这次紧急任务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在短短的4天时间里,共计481吨的11900顶巴基斯坦战略储备帐篷由长城航空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成都双流机场。5月26日,他们承运的第一批帐篷就陆续分发到身处地震重灾区的青川人民的手中,数万百姓从此住进了能遮风挡雨的“家”。
  “这次空中紧急大救援能够成功实施,离不开外交部、民航总局,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巴基斯坦政府、驻巴中资机构以及方方面面的支持。这本身就是一次国际大合作,长城航空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长城航空新加坡籍高级商务副总裁符树电对公司义举的评价显得非常低调。

执行救灾飞行的飞行员与公司驻成都的地勤人员不辱使命

  国际团队:壮志凌云存高远
  2005年10月,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控股、新加坡航空公司等参股的长城航空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成立了。尽管两年多来这家公司经受了诸多风浪的考验,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打造出一支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多国部队”。
  目前,长城航空拥有3架波音747-400全货机、260多位员工,其中飞行员近60人,现已开通往返上海-阿姆斯特丹、上海-阿姆斯特丹-曼彻斯特-迪拜、上海-仁川-西雅图-芝加哥等多条国际货运航线,经营业绩正在稳步提升。
  “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中西合璧’。员工来自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英国、菲律宾等众多国家,是名符其实的‘多国部队’、多元文化。”来自航天系统的长城航空总经济师沈晓风趣地介绍道。
  在沈晓眼里,长城航空“为客户提供高品质服务”的经营理念与规范的管理体系,让他感触颇深。公司为争取包括航线、航班等在内的优质“产品”,会把服务理念贯穿到每一个细节中来争取客户。“这才是真正的市场机制,航天企业在这方面应向国际化大公司努力学习。”沈晓体会良多。
  而在符树电副总裁眼中,这些来自中国、特别是中国航天的员工“能吃苦、肯学习,身上有一种奉献精神,为公司加速发展带来了活力。”
  正是在中国文化特别是航天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在员工的相互学习与支持下,中方员工从航空运输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外方员工也对中国文化乃至航天文化中的坚忍不拔、甘于奉献的精神从陌生走向理解。
  按照一般航空公司的管理模式,外籍飞行员成天在天上飞来飞去,很少在公司出现,公司基本不去管他们的所思所想,这对人员管理和公司凝聚力都会带来很大的考验。
  长城航空的管理层经过审慎思考,认为只有将公司的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才能如公司名称中所体现的“长城”那样,真正将公司建设成具有先进管理水平和文化理念的现代化合资企业。
  为此,公司充分听取中方管理层的建议,创造性地在飞行员队伍中成立管理层,每个月都在公司总部召开飞行员大会,交流信息,倾听飞行员心声,促进相互理解,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鼓励飞行员为公司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长城航空的这种交流方式让人感到很亲切,这在外国航空公司是不太可能出现的。”曾在外国航空公司工作多年的澳大利亚籍飞行员布拉德福特深有体会地说。
  在公司精心管理下,中外员工由曾经的“对面相见不相识”,变成现在的下了班会一起去唱卡拉OK。
  而中方员工也从外籍员工的身上学到了许多优点,并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工作中。
  “公司的国际化、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和先进管理制度让每一位中方员工都受益匪浅,公司高效率的管理架构和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团队,让我明显感到能力的提升。”来自航天系统、现已成为公司国际市场销售总经理的关雷如是说。
  特别出乎意料的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当外籍员工看到公司发布的捐款倡议时,也像中国员工一样,纷纷伸出关爱之手。有的外籍飞行员甚至在执行飞行任务中也不忘交代其他同事帮忙垫交。在一份印有密密麻麻的外籍员工姓名的捐款统计表上,10000元、5000元、2000元的个人捐款比比皆是。
  和谐的文化催生出色的团队。作为世界第十大、欧洲第三大货运机场,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辅机场每年都会根据各个航空公司的业绩,为表现杰出的航空公司颁奖。刚刚成立两年多的长城航空在与该机场“结缘”的第二年,就力压其他20余家货运航空公司,凭借对该机场2007年货运增长的最大贡献,荣获2007年度货运航空公司奖。在该奖项的颁奖词中,有这样一句对长城航空恰如其分的评语——“对一个年轻的航空公司而言,这是一个杰出的成就。”
  “有这样出色的团队和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有中国航天和新加坡航空作为强大后盾,我相信长城航空必将越飞越高。”陈凯平总裁对长城航空的未来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刘涛)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狂风暴雨袭击成都  青川、汶川、北川、绵竹、什邡等重灾区均无降雨

2008年07月11日 16:32:0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7月11日电 11日14时30分许,成都市区突降暴雨,天色顿时暗如黑夜,白茫茫的大雨倾盆而下,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街道上车辆不得不亮灯行驶,部分地区积水汹涌。
 

    记者在成都人民南路南沿线看到,天空被乌云遮蔽,车辆像在夜幕中行驶,突然一道道闪电刺破天空,然后是一阵阵巨大的雷声。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车辆的雨刮器只有开到最快挡,才能勉强看清前面的道路。路上的车辆纷纷开起应急灯,缓慢前进。

    在成都新希望路,两棵直径20厘米以上的大树被连根吹倒,一排排路边的自行车、电动车被刮倒在地。在长寿路一小区门口,两棵直径20厘米以上的大树拦腰折断。

    到15时20分,雷雨大风开始减弱;到15时30分,雷雨变成小雨。

    这次暴雨主要集中在成都市区,包括都江堰、彭州在内的成都市地震灾区并未受到较大影响,青川、汶川、北川、绵竹、什邡等重灾区均无降雨。据成都市有关部门介绍,暴雨对灾民安置点未造成较大影响,生活秩序一切正常。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生者》央视开播 足迹遍及十几个地震重灾区http://ent.QQ.com 

2008年07月11日12:28   法制晚报 武青 

本报讯(记者 武青)首部反映四川地震的纪录片《生者》昨日在央视开播。影像涉及十几个灾情最为严重的地区。

什邡市红白镇、都江堰市、汶川县映秀镇漩口、北川县擂鼓镇、绵竹市清平乡、平武县南坝镇……这些熟悉的地名今起又以另一种真实的方式在荧屏上呈现。纪录片《生者》于今天凌晨在央视一套首播。

5月中旬,当新闻记者进入灾区快速传回第一手信息时,央视导演陈晓卿手下的11个摄制组也开始在灾区定点蹲守。他们选择了十几个重灾区与那里的居民同吃同住,一呆就是数十天。

“有些地方到我们6月底走的时候,吃的东西还很紧缺;前有飞石,后有激流,我们也从未在这么危险的环境下工作过。但还是决定要让我们的镜头覆盖每一个重灾区。”导演陈晓卿说,拍摄的时候他们基本没有考虑播出,只想把最真实的影像作为历史材料留下来。

“十几个重灾区的影像绝不会让人有重复之感。”导演陈晓卿说,当初设置选题时也有此顾虑,但拍出来一看心中大石就放下了,因为“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主人公都催人泪下”。

“我们放弃了全景式的展现,而是以个体为主角。”陈晓卿说,一对兄弟、一个家庭、一位老人……这种故事才最生动,也是有别于新闻报道的另一种真实。

纪录片《生者》播出安排

播出日期 节目名称

7月10日 《生者·成都》

7月11日 《生者·红白》

7月12日 《生者·都江堰》

7月13日 《生者·漩口》

7月14日 《生者·擂鼓》

7月15日 《生者·清平》(上)

7月16日 《生者·清平》(下)

7月17日 《生者·虹口》

7月18日 《生者·平武》(上)

7月19日 《生者·平武》(下)

7月20日 《生者·彭州》

7月21日 《生者·青川》(上)

7月22日 《生者·青川》(下)

7月23日 《生者·汶川》

7月24日 《生者·崇州》

7月25日 《生者·茂县》

7月26日 《生者·汉旺》

[责任编辑:irislau]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录片《生者》登陆央视 国外电视台抛来橄榄枝

2008年07月11日 14:43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本报讯(记者 刘青青 见习记者 朱思成)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震,损失惨重。5月中旬,经过充分的准备工作,成都电视台携手央视,成立11个摄制组,在总导演陈晓卿、梁碧波的带领下,分别前往青川、平武、汶川,北川、什邡、茂县、绵竹、都江堰、崇州等重灾区进行真实、全面、深入的拍摄。

昨日,18集大型系列纪录片《生者》举行了看片会,好评如潮。该片以“直接电影”的拍摄手法,真实客观地记录了重灾区人们的生活状态。继央视昨日凌晨1:25分率先播出之后,《生者》将于明日——地震两个月纪念日之际登陆CDTV-1和CDTV-5,分别于晚上11:30和9:30播出,每晚一集。

面向普通受灾人群 凸显人文关怀

《生者》的第一集记录了抗震救灾的枢纽城市——成都在救灾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成都以及成都人的勇敢不屈的形象屹立于荧屏!据介绍,《生者》共有18集,每集30分钟,聚焦在汶川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普通人,从几岁的学童到耄耋老人,如实记录重灾区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深入挖掘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个性、人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内心世界,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精神。

成都、漩口、都江堰、北川、擂鼓、红白……《生者》的每一集都是一个地名,每一集都选择一个主人公,这一纪录片的形式全赖于总导演梁碧波的灵光一闪,“当初我们大队人马开进灾区时,完全没有目标,后来在都江堰遇上被救援出来的一个幸存者,当时就定下来将拍摄目标定在了他们的未来生活上。”

强强联合打造 国外电视台抛来橄榄枝

这次合作称得上是强强联手,央视的创作团队以大型自然类纪录片《森林之歌》的原班人马为主,成都电视台在纪录片摄制组也堪称国内行业里的佼佼者。在总导演——中央电视台《见证影像志》栏目的制片人陈晓卿和成都电视台的著名纪录片导演梁碧波的率领下,11支摄制组近30位工作人员火速分赴各个重灾区。

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摄制组全体人员就拍回了1000余盘的素材带。梁碧波透露,目前仍然有一部分节目在后期的制作当中,同时《生者》也受到了国外同行的关注,已经有国外电视台投来橄榄枝,眼下《生者》的英文版也在制作中,大约两星期后英文版成片也将出炉。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震区来到长春这些天
陈勇一家净碰上热心人


  医院给陈勇母亲(右)送来一大包东西 C7

  《安家》续

  新闻回放:陈勇来自四川省青川县,地震中,老家的房子变成了一堆瓦砾,他把全家人都接到了长春,打算在长春安家。在本报读者的帮助下,陈勇找到了房子,家安了下来。

  本报讯(记者  艾灵)  到今天,陈勇一家来长春已48天了。这些天,他们深深品到了长春人浓浓的人情味儿。

  在光复路市场卖调料的王勇,跟陈勇原本只是几面之交。陈勇家人来了后,他就当亲戚走动了,五六天就会上门儿看看,每次都不空手,鱼啊、肉啊、菜啊的,都是现买的。“我们很过意不去,可他总说,灾区的人,全国人都在捐款,都在关注,我做这点儿算什么?”

  王勇还帮陈勇的妻子找到了工作。“老板叫闫凤君,是个大姐,对我们家可好了。后来,我父亲也到她那儿干活了。父亲年龄大了,老板说,能干多少干多少,可工钱一点儿也不少给。”

  那位借给他们房子住的大哥,常去看他们,每次都扔下一句话:“有事儿就说话。”

  “报纸报了我们家的事儿后,我再去酒店送调料,被许多老板认出来,说以后就用我的调料了。调料没了,他们就主动给我打电话。”陈勇说,现在,有五六家酒店成了他固定的客户了。

  因为受了地震的惊吓,陈勇的母亲一直头疼。8日中午,陈勇要领母亲去朋友家散散心,刚要走,母亲突然觉得恶心,想吐,赶紧去了医院。

  做了检查,没什么大事儿,就是脑供血不足、电解质紊乱,还有低钾血症,在长春市中心医院住了下来。虽然还没攒下多少钱,但陈勇还是凑了1000元钱交上了。

  第二天,知道大妈是从灾区来的,院里一研究,决定一分钱也不收他们的。住了两天院,检查了心脏、肺、肾、肝,都没啥问题,补充了电解质后,症状很快改善了。昨天下午,大妈出院了,医院给送来一大包东西,有吃的、有穿的。临走时,内心一科主任把科里的电话留给了她,说有事儿随时打电话。

新文化网 2008-7-11 07:36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