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原创]亲历青川地震灾难和人间真爱---------不断上传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汶川地震发生之后的短短数日,中国当代一批颇具造诣的建筑工程专家陆续入川。他们之中,有一些人是应政府征召前往,有一些则完全是自发成行。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殊途同归,他们旨在尽己所能地向当地政府提供技术帮助,为震区遭到不同程度损毁的一系列土木工程做灾害应急评估。

筑牢家园的四大技术环节
作者:章剑锋 来源:南风窗杂志 日期:2008-07-10 浏览:115
 
  汶川地震发生之后的短短数日,中国当代一批颇具造诣的建筑工程专家陆续入川。他们之中,有一些人是应政府征召前往,有一些则完全是自发成行。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殊途同归,他们旨在尽己所能地向当地政府提供技术帮助,为震区遭到不同程度损毁的一系列土木工程做灾害应急评估。

  “作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我们都很踊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的副总工程师肖从真说,这无疑是一次机会。不同于以往关在实验室里做模拟实验,地震是最真实也是最残酷的实验,通过现场考察,有助于研判当前建筑工程抗震技术的得失。

  拥有工学博士学位的肖从真是结构工程专家,他所在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次一共向四川派出7支专家队伍。对于人心惶惶的灾区,这些来自首都的工程技术专家可以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当他们外出工作的时候,常常会陷入提心吊胆、不敢归家的群众的包围。“我们会给他们一个明确的技术判断,对于震损不严重的房屋,建议他们搬回去住,不要露宿街头。”肖从真说。

  肖博士目前已随队回京,但他说不久之后将再次入川。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已经给成都的房地产市场蒙上阴影,人心涣散,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可靠性充满疑虑,专家出面可以从技术角度提供心理疏导。

  不过,提供社会心理救助并非工作重心。他们要做的,是从专业技术角度出发,彻底弄明白本次地震何以令建筑物出现大面积损毁,从而导致超过6万群众顷刻殒命或遭到终身伤害。

  另一件需要群策群力去解决的事情是,能否通过对本次地震的深入评估,汲取一些经验和教训,从而形成一套较为可靠、可行的地震灾害设防技术方案,降低类似灾害给社会带来的不幸概率。

  

  环节一 :圈梁、构造柱

  肖从真所在的专家组在震区呆了两周时间。两周内,他们走遍了大部分值得一看的现场。这些现场并不在当时道路尚未抢通的汶川和北川,而是房屋虽然大面积倾毁,但仍存有一些未垮塌建筑,因而具有评估考察意义的地区,分别在德阳、绵阳、广元境内。

  四川省建设厅按不同的震毁程度对整个震区进行了破坏级别划分,一共划出四个区,成都市属于地震破坏四类区,建筑基本上安然无恙。但是出成都向北,进入分布在破坏三类区和二类区的都江堰、什邡、绵竹、江油、青川等地,震毁程度则基本相当,房屋损毁严重。

  民房和校舍的损毁是诸多建筑物中较为突出的两类。民房、特别是农村的房屋,沿袭了中国传统民居自搭自建的惯例,没有经过系统的设计与规划,以致在地震中成片倒塌。肖从真说,依照国际建筑业界通行的说法,这种建筑物是非工程化的,抗震性能必定很差。

  举一个有反差的例子。据肖从真说,四川省建设厅一位曾在德阳市蹲点的副厅长,在当地损毁严重的农村房舍中,发现有一座房屋出人意料没有垮塌,与这座房屋紧挨着的相邻房屋也幸免于难,向屋主讨原因,得到的回答是:我就花了800块钱找人设计了一下。

  设计如此重要,是因为它需要遵循一个系统的规范,特别是抗震规范。而在抗震规范中,建筑物的圈梁和构造柱是必须设置的两类抗震结构要件。令肖从真痛心的是,就是这两类必备要件,在他考察过的一些房屋中,根本没有设置。

  圈梁和构造柱技术是在唐山地震之后得到的建筑抗震实用经验之一,它们通常是用混凝土浇注相应数量的钢筋而成。通俗而言,圈梁类似于腰带,具有捆束作用,它应该分布在每个楼层;而构造柱则类似于支架,具有支撑和拉接功能,它应该依据工程规范需要分布在房屋角部和纵横墙交界处。这二者的作用是加强建筑物的刚度、稳定性和整体性,使之不会在外力侵袭下轻易散架。

  在1976年唐山地震的废墟中,所发现的一些没有倒塌的房屋,基本上都修筑了圈梁和构造柱。这一经验后来被写入建筑物抗震规范之内加以推广。迄今为止,该规范版本虽几经修订,这一项却始终未变。

  

  环节二 :抗震缝、混凝土

  作为房建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周长东副教授这一次也被派入四川,他所在的队伍利用一周时间走访了成都铁路局辖下100多处房屋建筑工程,并对沿途的民用房屋也进行相应考察和分析。令周长东感慨的是,假如那些房子都设置了圈梁和构造柱这两类要件,那么在这次地震中,几乎可以肯定,很多房屋都能确保不倒。因为没有,所以必倒无疑;因为必倒无疑,所以伤亡惨重。

  在现场考察的时候,周长东还发现,一些房屋不仅没有设置圈梁和构造柱,连国家规范中的抗震缝设置也被忽略。对于一些相邻建筑,规范一般都要求二者之间设置相应宽度的抗震缝。这种缝隙的设置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目的是要避免地震来临时两座相邻建筑由于挨得过紧而相互碰撞倒塌。但周长东的所见表明,他们没有严格遵守这一规范,一些建筑根本不留缝隙,有一些建筑虽然留有缝隙,但不够标准,要么宽度不够,要么就被实物填充。地震发生后,一些建筑因为相互碰撞而损毁。

  周长东说,这都是些细部问题、小问题,但不容忽视,否则就是致命的。

  除了民用房屋,校舍的设计也存在不够合理的一面。在什邡县的红白镇,周长东见到了一座呈L字型设计的校舍,L型的一侧已经倾覆。他说,校舍的设计整体性不好,这是倒塌的一个原因。

  据他介绍,当前的外廊式校舍设计大都是两道纵面墙、两排柱,大开间,走廊外挑式,这种悬壁式的走廊设计不利于建筑物的整体稳定,刚度小,支撑少。他认为,如果在两面纵墙、两排柱之外,外廊外侧也能设置一排柱子,房屋的稳定性就要好很多。“可以想象,一排柱子被破坏掉,还有两排,仍能支持住房子。如果是两排柱,只要一排出问题,整座房屋必倒无疑”。

  按照抗震规范,学校的校舍比之于普通房屋,设防烈度需要提高一度,按乙类建筑标准设防,但是两排柱的悬挑设计,在大地震产生的高烈度中一定会出问题,“三排柱和四排柱之间没有质的差别,但两排柱和三排柱是有差别的”。

  肖从真说,从专业角度来看,校舍设计就是一个抗震不利的结构,横墙间距大,纵墙开洞多,任何人去设计可能都会得出同一种平面布局,这是由于功能需要使然,就需要采取结构加强措施。

  施工质量也是一个问题。周长东的同事杨庆山看到,震区内很多居民习惯使用脆性较大的材料筑屋,这加剧了地震的摧毁效力。而且混凝土的质量令人堪忧,主要问题是级配不合理。混凝土一般由砂子、水泥和石子组成,如何配置均有一定之规,特别是石子,不能大小不均,水泥、砂子、石子之间的比例要匀称、合适。而在震区内,石子的粒径大小差别很大,砂浆难以将之裹粘住。

  肖从真看到的普遍情况则是,筑屋用的混凝土里充满自河里捞出来的鹅卵石,未经破碎,表面光滑,级配不好,难以填满缝隙。

  而大量房屋倾倒之后遗留下无计其数的混凝土残迹,依据以往处置经验,要么只能充当工地填料,要么干脆被送入垃圾场,将耗费许多精力和资源。经过专门分捡、剔除或粉碎,混凝土完全可以实现再利用,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工程垫层、室内地坪及地坪垫层、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空心隔墙板或蒸压粉煤灰砖等。在美国和新加坡,类似的再利用率已超过60%,震区重建时,也值得尝试。

  

  环节三 :经济制约下的技术手段

  对于西部的偏远县、乡以至农村而言,由于整体社会收入水平偏低,且缺乏必要的建设监管制度,客观的经济基础对人们产生主观限制,他们只能走上少花钱、凑合着办事的路子。地震之后,以遭灾程度各异为表征的城乡差距于是随之显现。

  自震区一路走出来,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杨庆山说,灾害景象中,可以看到地区差异、贫富差距的影子,房屋“好的很好,差的很差”,有的完好无损,有的则倒得不成样子。

  6月4日访问归国,杨庆山旋即随团奔赴震区。他们以成都为大本营,铺开三条考察线路,分别是都江堰一条、汉旺一条、红白一条。这位知名结构专家说,灾难的出现,有一些虽然是技术问题,但背后实是经济因素所致。比如学校校舍倒塌,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但计划要盖足够多的房,设计人员只能想办法节省。控制造价,压缩成本,质量就很难保证。

  他的同事周长东也说,四川地区的经济状况毕竟不如沿海城市,因为穷,抗震设防等级并不高,有的是6度,有的是7度。抗震设防烈度低,砖混结构房屋所要求的构造柱和圈梁的设置就少,而砖、沙和石材往往就地取材,造价相对便宜;如果要提高设防烈度,则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增多,成本提高,“对贫困家庭来说,增加一两千块钱也不是个小数目”。

  其他专家也有类似感受。在震区呆了两周的肖从真,有一次走到龙门山镇探访。那个镇位于因这次地震而著名的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上,其中有一个叫宝山村的村子,自称要建设“西部第一村”,据说固定资产达到16亿元。有了钱后,房子盖得漂亮、结实,地震后老房子倒掉了,新房子却还在。

   “经济实力提高了,才可能按规范去投入。”肖从真说,至于技术问题,都是有办法解决的。

  在他眼里,有那么一批被“精打细算”建出来的房子。建设资金要么可以保守地建一层,要么可以冒险地建两层,建一层不易倒,建二层易倒。可是,但凡人都有侥幸心态,总觉得地震概率不高,于是建了两层,又不按照规范操作,结果招来灭顶之灾。

  在绵阳现场,肖从真看到,有一座房子整体结构都不算坏,唯独楼上的一座塔楼快要倒塌,检查之后发现,下半截都挺好,就是塔楼里省了4根3米长的柱子,这就节省下多少钱了呢——大概5000元左右,“这就要倒了,倒了就要死人。这样省真是可悲。”他说,他们这一次在震区现场深切感受到,哪怕墙上有手指头那么粗的一根钢筋,有时候那就是救命用的,“就省了这么一根钢筋,一条人命就只值这么一根钢筋?”

  然而,固有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从来不是挥手即去的易事。缺少资金,这几乎是过去多年间震区群众筑屋安居的一个限制条件。问题是,在经济实力不够的时候,少花钱是否就意味着不能盖出有质量的、牢靠的房子?

  工程专家给出了部分答案。目前在国外较广泛采用的一种隔震技术,是在楼房的基座中垫上一层橡胶垫,当地震来临,这层橡胶垫可以将强烈的地震波过滤,从而大大削减大地撕裂时对于建筑物造成的威胁。这种技术现时在国内只被小范围采用,主要用于多层建筑。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曾有技术人员向一些项目做过推广。肖从真说,据他们测算,因为采用了这项技术,在北京一座六层高的楼房造价可能会增加100元/m2。

  在这一次地震中,甘、陕两地存在一些采用了隔震技术的房子,前往勘察过的专家告诉记者,那些房子没有摇动,也没有毁坏。

  此外,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的一位老师也发现,有一种“密肋结构”的房屋,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对于房屋的损害。这种结构主要是对柱子进行技术处理,增加柱子在墙体之间的分布密度,柱子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柱体细小但分布缜密。据说,较之目前房屋结构中那种粗而疏的柱子布局,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好,投入资金少,而且还可以将许多工业废料循环利用到墙体上,比较环保。

  在建筑技术改进的同时,能否给予贫困地区群众相应的筑屋补贴也值得考虑。进入震区的工程技术专家们对此也交换过意见。杨庆山认为,不能只是给钱,首要问题是提供技术支持,如果只是一味给钱,在缺少技术指导的时候,人们还是会走老路,可能会拿去买猪仔,仍旧按原来经验建房,问题不会得到解决。

  “需要指导他们提高抗震能力”,杨庆山说,建造房屋的时候,建房主体可以将自己的大致想法报告给地方规划院、建设局的技术人员,寻求技术帮助,当房屋的设计符合标准并被审查通过后,接下来再谈政府补贴的问题。

  周长东则提议,既然人们通常不了解建筑科学,政府完全可以考虑设计一套建筑结构图集,让需要建房的人免费拿去参考,以保证质量。“单独设计要花钱,他也没有这个意识。政府出图集,让他参照着建就行了”。

  

   环节四:设计规范与施工进度

  正规设计、正规施工,尽管并不能消除所有建筑质量隐患,但一直强调这一点的工程专家们表示,这会减低悲剧的范围和程度。

  建筑工程在这些专家眼里是被作为“千年大计”看待的,虽然地震本身不足以直接对人的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但是不牢靠的建筑工程却可以。因此,在建造过程中,尽量保守、谨慎、细致,就变得非常必要。

  在被划入地震破坏一类区的映秀镇,肖从真看到一座倒塌的中学,那座楼的底层已经全部被摧毁,基座失陷,二层以上楼体整个斜斜地插在那里,没有全部倒下去。他用照相机将这个场景摄取下来,“很不幸,这里边死了人”。

  虽然这次地震远远超过了当地的设防烈度,致使许多可能质量并不算坏的房屋无法保存下来,但他认为,从学校的倒塌现场来看,建筑是合格的。当地建筑物抗震最高设防烈度是7度,但这次地震带来的烈度达到11度。地震发生时,除了底层受力倒塌,房屋整体完好,说明这座建筑设计、施工还是比较成功的——它至少能够确保二层以上多数人的生命安全。

  他认为,要想保证所有建筑都能如此坚固和幸运,需要合理确定一个地区可能遭受的地震烈度,“这是工程设计的依据”。

  一场地震将建筑物的美丽外衣尽数揭去,问题逐一暴露出来。在都江堰,周长东遇到一座尚未交付使用的商住混合楼,这座底框结构楼的底层功能是临街商铺,只有几根“鸡腿”式的柱子支撑,没有墙。地震之后,柱子碎裂,钢筋裸露出来,有一些已经断裂。但是房子没有倒掉。

  周长东说,可以看出,施工质量还是可以的,否则底层可能会被抹平。但他对于该座建筑的设计不够满意,认为仅依靠底层几根柱子支撑整个建筑体是不够的,在柱子之间要适当增加几堵抗震墙,或者将底层柱子的截面适当加大,以便增强底层建筑的抗震刚度。

  在另一处现场,周长东看到,一座连体建筑的一半已经倒掉,几块预制屋板挂在因为设置了圈梁而没有倒塌的另一半建筑上。此次地震因为预制板垮塌致使多人丧生,这种在唐山大地震中已使很多人毙命的结构形式,还没有退出建筑市场,目前仍在偏远农村和城镇被运用,但其整体性远不如现浇楼板的整体性好,即使过大的地震烈度令现浇楼板开裂,那也不至于一击即溃。周长东说,在地震高发区,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预制板。

  从工程专家们实地勘测搜集到的信息来看,震区内一些从前的设计和施工看上去趋于保守的建筑,在此次地震中经受住考验,没有倒塌。这些建筑提高了设防等级,或者进行了相应的加固技术处理。最重要的是,他们都还算比较规范。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多地震国家而言,人们几乎没有办法躲开地震灾害。因此,重建工作需要避免重蹈上述诸多覆辙。

  当然,建筑结构安全的根本还在于选址。北京科技大学防灾减灾学科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系副主任宋波说,此次震害中倒塌的房屋与选址不够科学也有关系。

  应甘肃省政府和该省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的邀请,宋波于5月末前往甘肃勘察灾情。当他们走到与四川接壤的陇南市武都区,放眼望去四周全是山。在这种恶劣环境中,很多人只好在山坡上、甚至泥石流潜发地域盖房子。不只是民居,当地气象局连同一些校舍也建在地势陡峭的一座孤山包上,被地震袭击得一塌糊涂。

  宋波说,选址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孤岛附近可能发生的地震波传播放大与叠加效应。在那种陡峭山包上,场地效应会严重影响建筑结构安全。

  由于震区的地理环境限制,没有更好的场所可以筑屋。宋波说,选址时需要参考相应的地质资料。重要的是一定要避开地震断层,新旧河道地带也要避开,水边的泥土是沉积的,容易松动。在他看来,因地治宜的规划和建设十分必要。

  操之过急也是建筑大忌。宋波希望震区重建之时不要出现这种情况,否则会埋下隐患。他提醒道,目前震区是对口援建,援建方难免会受邀功心态影响而相互攀比,赶进度、抢时间不能有违建筑规律。

  宋波曾于1991年赴日本做访问研究,在那个地震高发的国度里生活了12年,亲历了1995年的阪神地震及恢复重建的全过程,这个城市震后重建用了八九年时间,不急不徐,一切都按部就班。

  建设进度快,效果未必就好。而在眼下,一味讲求速度的建设比比皆是,早前国内一些建筑就曾抢出“三天一层”的建设进度,风头出尽,殊不知背后埋下何种隐患。在建筑工程学界,说起来这是一件表露无知之事。周长东介绍,混凝土浇注之后,会有一个自然硬化上升的过程,为了贪求进度,一些工程会使用早墙剂等人工辅助手段,可能使需要7天的自然拆膜时间大大缩短,问题却可能由此积攒。

  “大口号和大原则是需要的,但一定要脚踏实地干事儿”,宋波说,良好的设计企业和良好的施工企业需要协调一致,不能相互扯皮。验收环节也非常重要,在国外,每完成一道工序,验收时都要实地一一摄取细部影像,存入档案,以备非常。可在国内,有一些建筑现今可能连图纸都找不到。

  这位防灾减灾专家告诫道,“所有环节都要做好,不能凑合。”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汶川地震发生之后的短短数日,中国当代一批颇具造诣的建筑工程专家陆续入川。他们之中,有一些人是应政府征召前往,有一些则完全是自发成行。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殊途同归,他们旨在尽己所能地向当地政府提供技术帮助,为震区遭到不同程度损毁的一系列土木工程做灾害应急评估。

筑牢家园的四大技术环节
作者:章剑锋 来源:南风窗杂志 日期:2008-07-10 浏览:115
 
  汶川地震发生之后的短短数日,中国当代一批颇具造诣的建筑工程专家陆续入川。他们之中,有一些人是应政府征召前往,有一些则完全是自发成行。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殊途同归,他们旨在尽己所能地向当地政府提供技术帮助,为震区遭到不同程度损毁的一系列土木工程做灾害应急评估。

  “作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我们都很踊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的副总工程师肖从真说,这无疑是一次机会。不同于以往关在实验室里做模拟实验,地震是最真实也是最残酷的实验,通过现场考察,有助于研判当前建筑工程抗震技术的得失。

  拥有工学博士学位的肖从真是结构工程专家,他所在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次一共向四川派出7支专家队伍。对于人心惶惶的灾区,这些来自首都的工程技术专家可以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当他们外出工作的时候,常常会陷入提心吊胆、不敢归家的群众的包围。“我们会给他们一个明确的技术判断,对于震损不严重的房屋,建议他们搬回去住,不要露宿街头。”肖从真说。

  肖博士目前已随队回京,但他说不久之后将再次入川。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已经给成都的房地产市场蒙上阴影,人心涣散,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可靠性充满疑虑,专家出面可以从技术角度提供心理疏导。

  不过,提供社会心理救助并非工作重心。他们要做的,是从专业技术角度出发,彻底弄明白本次地震何以令建筑物出现大面积损毁,从而导致超过6万群众顷刻殒命或遭到终身伤害。

  另一件需要群策群力去解决的事情是,能否通过对本次地震的深入评估,汲取一些经验和教训,从而形成一套较为可靠、可行的地震灾害设防技术方案,降低类似灾害给社会带来的不幸概率。

  

  环节一 :圈梁、构造柱

  肖从真所在的专家组在震区呆了两周时间。两周内,他们走遍了大部分值得一看的现场。这些现场并不在当时道路尚未抢通的汶川和北川,而是房屋虽然大面积倾毁,但仍存有一些未垮塌建筑,因而具有评估考察意义的地区,分别在德阳、绵阳、广元境内。

  四川省建设厅按不同的震毁程度对整个震区进行了破坏级别划分,一共划出四个区,成都市属于地震破坏四类区,建筑基本上安然无恙。但是出成都向北,进入分布在破坏三类区和二类区的都江堰、什邡、绵竹、江油、青川等地,震毁程度则基本相当,房屋损毁严重。

  民房和校舍的损毁是诸多建筑物中较为突出的两类。民房、特别是农村的房屋,沿袭了中国传统民居自搭自建的惯例,没有经过系统的设计与规划,以致在地震中成片倒塌。肖从真说,依照国际建筑业界通行的说法,这种建筑物是非工程化的,抗震性能必定很差。

  举一个有反差的例子。据肖从真说,四川省建设厅一位曾在德阳市蹲点的副厅长,在当地损毁严重的农村房舍中,发现有一座房屋出人意料没有垮塌,与这座房屋紧挨着的相邻房屋也幸免于难,向屋主讨原因,得到的回答是:我就花了800块钱找人设计了一下。

  设计如此重要,是因为它需要遵循一个系统的规范,特别是抗震规范。而在抗震规范中,建筑物的圈梁和构造柱是必须设置的两类抗震结构要件。令肖从真痛心的是,就是这两类必备要件,在他考察过的一些房屋中,根本没有设置。

  圈梁和构造柱技术是在唐山地震之后得到的建筑抗震实用经验之一,它们通常是用混凝土浇注相应数量的钢筋而成。通俗而言,圈梁类似于腰带,具有捆束作用,它应该分布在每个楼层;而构造柱则类似于支架,具有支撑和拉接功能,它应该依据工程规范需要分布在房屋角部和纵横墙交界处。这二者的作用是加强建筑物的刚度、稳定性和整体性,使之不会在外力侵袭下轻易散架。

  在1976年唐山地震的废墟中,所发现的一些没有倒塌的房屋,基本上都修筑了圈梁和构造柱。这一经验后来被写入建筑物抗震规范之内加以推广。迄今为止,该规范版本虽几经修订,这一项却始终未变。

  

  环节二 :抗震缝、混凝土

  作为房建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周长东副教授这一次也被派入四川,他所在的队伍利用一周时间走访了成都铁路局辖下100多处房屋建筑工程,并对沿途的民用房屋也进行相应考察和分析。令周长东感慨的是,假如那些房子都设置了圈梁和构造柱这两类要件,那么在这次地震中,几乎可以肯定,很多房屋都能确保不倒。因为没有,所以必倒无疑;因为必倒无疑,所以伤亡惨重。

  在现场考察的时候,周长东还发现,一些房屋不仅没有设置圈梁和构造柱,连国家规范中的抗震缝设置也被忽略。对于一些相邻建筑,规范一般都要求二者之间设置相应宽度的抗震缝。这种缝隙的设置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目的是要避免地震来临时两座相邻建筑由于挨得过紧而相互碰撞倒塌。但周长东的所见表明,他们没有严格遵守这一规范,一些建筑根本不留缝隙,有一些建筑虽然留有缝隙,但不够标准,要么宽度不够,要么就被实物填充。地震发生后,一些建筑因为相互碰撞而损毁。

  周长东说,这都是些细部问题、小问题,但不容忽视,否则就是致命的。

  除了民用房屋,校舍的设计也存在不够合理的一面。在什邡县的红白镇,周长东见到了一座呈L字型设计的校舍,L型的一侧已经倾覆。他说,校舍的设计整体性不好,这是倒塌的一个原因。

  据他介绍,当前的外廊式校舍设计大都是两道纵面墙、两排柱,大开间,走廊外挑式,这种悬壁式的走廊设计不利于建筑物的整体稳定,刚度小,支撑少。他认为,如果在两面纵墙、两排柱之外,外廊外侧也能设置一排柱子,房屋的稳定性就要好很多。“可以想象,一排柱子被破坏掉,还有两排,仍能支持住房子。如果是两排柱,只要一排出问题,整座房屋必倒无疑”。

  按照抗震规范,学校的校舍比之于普通房屋,设防烈度需要提高一度,按乙类建筑标准设防,但是两排柱的悬挑设计,在大地震产生的高烈度中一定会出问题,“三排柱和四排柱之间没有质的差别,但两排柱和三排柱是有差别的”。

  肖从真说,从专业角度来看,校舍设计就是一个抗震不利的结构,横墙间距大,纵墙开洞多,任何人去设计可能都会得出同一种平面布局,这是由于功能需要使然,就需要采取结构加强措施。

  施工质量也是一个问题。周长东的同事杨庆山看到,震区内很多居民习惯使用脆性较大的材料筑屋,这加剧了地震的摧毁效力。而且混凝土的质量令人堪忧,主要问题是级配不合理。混凝土一般由砂子、水泥和石子组成,如何配置均有一定之规,特别是石子,不能大小不均,水泥、砂子、石子之间的比例要匀称、合适。而在震区内,石子的粒径大小差别很大,砂浆难以将之裹粘住。

  肖从真看到的普遍情况则是,筑屋用的混凝土里充满自河里捞出来的鹅卵石,未经破碎,表面光滑,级配不好,难以填满缝隙。

  而大量房屋倾倒之后遗留下无计其数的混凝土残迹,依据以往处置经验,要么只能充当工地填料,要么干脆被送入垃圾场,将耗费许多精力和资源。经过专门分捡、剔除或粉碎,混凝土完全可以实现再利用,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工程垫层、室内地坪及地坪垫层、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空心隔墙板或蒸压粉煤灰砖等。在美国和新加坡,类似的再利用率已超过60%,震区重建时,也值得尝试。

  

  环节三 :经济制约下的技术手段

  对于西部的偏远县、乡以至农村而言,由于整体社会收入水平偏低,且缺乏必要的建设监管制度,客观的经济基础对人们产生主观限制,他们只能走上少花钱、凑合着办事的路子。地震之后,以遭灾程度各异为表征的城乡差距于是随之显现。

  自震区一路走出来,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杨庆山说,灾害景象中,可以看到地区差异、贫富差距的影子,房屋“好的很好,差的很差”,有的完好无损,有的则倒得不成样子。

  6月4日访问归国,杨庆山旋即随团奔赴震区。他们以成都为大本营,铺开三条考察线路,分别是都江堰一条、汉旺一条、红白一条。这位知名结构专家说,灾难的出现,有一些虽然是技术问题,但背后实是经济因素所致。比如学校校舍倒塌,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但计划要盖足够多的房,设计人员只能想办法节省。控制造价,压缩成本,质量就很难保证。

  他的同事周长东也说,四川地区的经济状况毕竟不如沿海城市,因为穷,抗震设防等级并不高,有的是6度,有的是7度。抗震设防烈度低,砖混结构房屋所要求的构造柱和圈梁的设置就少,而砖、沙和石材往往就地取材,造价相对便宜;如果要提高设防烈度,则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增多,成本提高,“对贫困家庭来说,增加一两千块钱也不是个小数目”。

  其他专家也有类似感受。在震区呆了两周的肖从真,有一次走到龙门山镇探访。那个镇位于因这次地震而著名的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上,其中有一个叫宝山村的村子,自称要建设“西部第一村”,据说固定资产达到16亿元。有了钱后,房子盖得漂亮、结实,地震后老房子倒掉了,新房子却还在。

   “经济实力提高了,才可能按规范去投入。”肖从真说,至于技术问题,都是有办法解决的。

  在他眼里,有那么一批被“精打细算”建出来的房子。建设资金要么可以保守地建一层,要么可以冒险地建两层,建一层不易倒,建二层易倒。可是,但凡人都有侥幸心态,总觉得地震概率不高,于是建了两层,又不按照规范操作,结果招来灭顶之灾。

  在绵阳现场,肖从真看到,有一座房子整体结构都不算坏,唯独楼上的一座塔楼快要倒塌,检查之后发现,下半截都挺好,就是塔楼里省了4根3米长的柱子,这就节省下多少钱了呢——大概5000元左右,“这就要倒了,倒了就要死人。这样省真是可悲。”他说,他们这一次在震区现场深切感受到,哪怕墙上有手指头那么粗的一根钢筋,有时候那就是救命用的,“就省了这么一根钢筋,一条人命就只值这么一根钢筋?”

  然而,固有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从来不是挥手即去的易事。缺少资金,这几乎是过去多年间震区群众筑屋安居的一个限制条件。问题是,在经济实力不够的时候,少花钱是否就意味着不能盖出有质量的、牢靠的房子?

  工程专家给出了部分答案。目前在国外较广泛采用的一种隔震技术,是在楼房的基座中垫上一层橡胶垫,当地震来临,这层橡胶垫可以将强烈的地震波过滤,从而大大削减大地撕裂时对于建筑物造成的威胁。这种技术现时在国内只被小范围采用,主要用于多层建筑。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曾有技术人员向一些项目做过推广。肖从真说,据他们测算,因为采用了这项技术,在北京一座六层高的楼房造价可能会增加100元/m2。

  在这一次地震中,甘、陕两地存在一些采用了隔震技术的房子,前往勘察过的专家告诉记者,那些房子没有摇动,也没有毁坏。

  此外,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的一位老师也发现,有一种“密肋结构”的房屋,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对于房屋的损害。这种结构主要是对柱子进行技术处理,增加柱子在墙体之间的分布密度,柱子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柱体细小但分布缜密。据说,较之目前房屋结构中那种粗而疏的柱子布局,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好,投入资金少,而且还可以将许多工业废料循环利用到墙体上,比较环保。

  在建筑技术改进的同时,能否给予贫困地区群众相应的筑屋补贴也值得考虑。进入震区的工程技术专家们对此也交换过意见。杨庆山认为,不能只是给钱,首要问题是提供技术支持,如果只是一味给钱,在缺少技术指导的时候,人们还是会走老路,可能会拿去买猪仔,仍旧按原来经验建房,问题不会得到解决。

  “需要指导他们提高抗震能力”,杨庆山说,建造房屋的时候,建房主体可以将自己的大致想法报告给地方规划院、建设局的技术人员,寻求技术帮助,当房屋的设计符合标准并被审查通过后,接下来再谈政府补贴的问题。

  周长东则提议,既然人们通常不了解建筑科学,政府完全可以考虑设计一套建筑结构图集,让需要建房的人免费拿去参考,以保证质量。“单独设计要花钱,他也没有这个意识。政府出图集,让他参照着建就行了”。

  

   环节四:设计规范与施工进度

  正规设计、正规施工,尽管并不能消除所有建筑质量隐患,但一直强调这一点的工程专家们表示,这会减低悲剧的范围和程度。

  建筑工程在这些专家眼里是被作为“千年大计”看待的,虽然地震本身不足以直接对人的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但是不牢靠的建筑工程却可以。因此,在建造过程中,尽量保守、谨慎、细致,就变得非常必要。

  在被划入地震破坏一类区的映秀镇,肖从真看到一座倒塌的中学,那座楼的底层已经全部被摧毁,基座失陷,二层以上楼体整个斜斜地插在那里,没有全部倒下去。他用照相机将这个场景摄取下来,“很不幸,这里边死了人”。

  虽然这次地震远远超过了当地的设防烈度,致使许多可能质量并不算坏的房屋无法保存下来,但他认为,从学校的倒塌现场来看,建筑是合格的。当地建筑物抗震最高设防烈度是7度,但这次地震带来的烈度达到11度。地震发生时,除了底层受力倒塌,房屋整体完好,说明这座建筑设计、施工还是比较成功的——它至少能够确保二层以上多数人的生命安全。

  他认为,要想保证所有建筑都能如此坚固和幸运,需要合理确定一个地区可能遭受的地震烈度,“这是工程设计的依据”。

  一场地震将建筑物的美丽外衣尽数揭去,问题逐一暴露出来。在都江堰,周长东遇到一座尚未交付使用的商住混合楼,这座底框结构楼的底层功能是临街商铺,只有几根“鸡腿”式的柱子支撑,没有墙。地震之后,柱子碎裂,钢筋裸露出来,有一些已经断裂。但是房子没有倒掉。

  周长东说,可以看出,施工质量还是可以的,否则底层可能会被抹平。但他对于该座建筑的设计不够满意,认为仅依靠底层几根柱子支撑整个建筑体是不够的,在柱子之间要适当增加几堵抗震墙,或者将底层柱子的截面适当加大,以便增强底层建筑的抗震刚度。

  在另一处现场,周长东看到,一座连体建筑的一半已经倒掉,几块预制屋板挂在因为设置了圈梁而没有倒塌的另一半建筑上。此次地震因为预制板垮塌致使多人丧生,这种在唐山大地震中已使很多人毙命的结构形式,还没有退出建筑市场,目前仍在偏远农村和城镇被运用,但其整体性远不如现浇楼板的整体性好,即使过大的地震烈度令现浇楼板开裂,那也不至于一击即溃。周长东说,在地震高发区,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预制板。

  从工程专家们实地勘测搜集到的信息来看,震区内一些从前的设计和施工看上去趋于保守的建筑,在此次地震中经受住考验,没有倒塌。这些建筑提高了设防等级,或者进行了相应的加固技术处理。最重要的是,他们都还算比较规范。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多地震国家而言,人们几乎没有办法躲开地震灾害。因此,重建工作需要避免重蹈上述诸多覆辙。

  当然,建筑结构安全的根本还在于选址。北京科技大学防灾减灾学科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系副主任宋波说,此次震害中倒塌的房屋与选址不够科学也有关系。

  应甘肃省政府和该省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的邀请,宋波于5月末前往甘肃勘察灾情。当他们走到与四川接壤的陇南市武都区,放眼望去四周全是山。在这种恶劣环境中,很多人只好在山坡上、甚至泥石流潜发地域盖房子。不只是民居,当地气象局连同一些校舍也建在地势陡峭的一座孤山包上,被地震袭击得一塌糊涂。

  宋波说,选址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孤岛附近可能发生的地震波传播放大与叠加效应。在那种陡峭山包上,场地效应会严重影响建筑结构安全。

  由于震区的地理环境限制,没有更好的场所可以筑屋。宋波说,选址时需要参考相应的地质资料。重要的是一定要避开地震断层,新旧河道地带也要避开,水边的泥土是沉积的,容易松动。在他看来,因地治宜的规划和建设十分必要。

  操之过急也是建筑大忌。宋波希望震区重建之时不要出现这种情况,否则会埋下隐患。他提醒道,目前震区是对口援建,援建方难免会受邀功心态影响而相互攀比,赶进度、抢时间不能有违建筑规律。

  宋波曾于1991年赴日本做访问研究,在那个地震高发的国度里生活了12年,亲历了1995年的阪神地震及恢复重建的全过程,这个城市震后重建用了八九年时间,不急不徐,一切都按部就班。

  建设进度快,效果未必就好。而在眼下,一味讲求速度的建设比比皆是,早前国内一些建筑就曾抢出“三天一层”的建设进度,风头出尽,殊不知背后埋下何种隐患。在建筑工程学界,说起来这是一件表露无知之事。周长东介绍,混凝土浇注之后,会有一个自然硬化上升的过程,为了贪求进度,一些工程会使用早墙剂等人工辅助手段,可能使需要7天的自然拆膜时间大大缩短,问题却可能由此积攒。

  “大口号和大原则是需要的,但一定要脚踏实地干事儿”,宋波说,良好的设计企业和良好的施工企业需要协调一致,不能相互扯皮。验收环节也非常重要,在国外,每完成一道工序,验收时都要实地一一摄取细部影像,存入档案,以备非常。可在国内,有一些建筑现今可能连图纸都找不到。

  这位防灾减灾专家告诫道,“所有环节都要做好,不能凑合。”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汶川地震发生之后的短短数日,中国当代一批颇具造诣的建筑工程专家陆续入川。他们之中,有一些人是应政府征召前往,有一些则完全是自发成行。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殊途同归,他们旨在尽己所能地向当地政府提供技术帮助,为震区遭到不同程度损毁的一系列土木工程做灾害应急评估。

筑牢家园的四大技术环节
作者:章剑锋 来源:南风窗杂志 日期:2008-07-10 浏览:115
 
  汶川地震发生之后的短短数日,中国当代一批颇具造诣的建筑工程专家陆续入川。他们之中,有一些人是应政府征召前往,有一些则完全是自发成行。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殊途同归,他们旨在尽己所能地向当地政府提供技术帮助,为震区遭到不同程度损毁的一系列土木工程做灾害应急评估。

  “作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我们都很踊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的副总工程师肖从真说,这无疑是一次机会。不同于以往关在实验室里做模拟实验,地震是最真实也是最残酷的实验,通过现场考察,有助于研判当前建筑工程抗震技术的得失。

  拥有工学博士学位的肖从真是结构工程专家,他所在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次一共向四川派出7支专家队伍。对于人心惶惶的灾区,这些来自首都的工程技术专家可以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当他们外出工作的时候,常常会陷入提心吊胆、不敢归家的群众的包围。“我们会给他们一个明确的技术判断,对于震损不严重的房屋,建议他们搬回去住,不要露宿街头。”肖从真说。

  肖博士目前已随队回京,但他说不久之后将再次入川。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已经给成都的房地产市场蒙上阴影,人心涣散,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可靠性充满疑虑,专家出面可以从技术角度提供心理疏导。

  不过,提供社会心理救助并非工作重心。他们要做的,是从专业技术角度出发,彻底弄明白本次地震何以令建筑物出现大面积损毁,从而导致超过6万群众顷刻殒命或遭到终身伤害。

  另一件需要群策群力去解决的事情是,能否通过对本次地震的深入评估,汲取一些经验和教训,从而形成一套较为可靠、可行的地震灾害设防技术方案,降低类似灾害给社会带来的不幸概率。

  

  环节一 :圈梁、构造柱

  肖从真所在的专家组在震区呆了两周时间。两周内,他们走遍了大部分值得一看的现场。这些现场并不在当时道路尚未抢通的汶川和北川,而是房屋虽然大面积倾毁,但仍存有一些未垮塌建筑,因而具有评估考察意义的地区,分别在德阳、绵阳、广元境内。

  四川省建设厅按不同的震毁程度对整个震区进行了破坏级别划分,一共划出四个区,成都市属于地震破坏四类区,建筑基本上安然无恙。但是出成都向北,进入分布在破坏三类区和二类区的都江堰、什邡、绵竹、江油、青川等地,震毁程度则基本相当,房屋损毁严重。

  民房和校舍的损毁是诸多建筑物中较为突出的两类。民房、特别是农村的房屋,沿袭了中国传统民居自搭自建的惯例,没有经过系统的设计与规划,以致在地震中成片倒塌。肖从真说,依照国际建筑业界通行的说法,这种建筑物是非工程化的,抗震性能必定很差。

  举一个有反差的例子。据肖从真说,四川省建设厅一位曾在德阳市蹲点的副厅长,在当地损毁严重的农村房舍中,发现有一座房屋出人意料没有垮塌,与这座房屋紧挨着的相邻房屋也幸免于难,向屋主讨原因,得到的回答是:我就花了800块钱找人设计了一下。

  设计如此重要,是因为它需要遵循一个系统的规范,特别是抗震规范。而在抗震规范中,建筑物的圈梁和构造柱是必须设置的两类抗震结构要件。令肖从真痛心的是,就是这两类必备要件,在他考察过的一些房屋中,根本没有设置。

  圈梁和构造柱技术是在唐山地震之后得到的建筑抗震实用经验之一,它们通常是用混凝土浇注相应数量的钢筋而成。通俗而言,圈梁类似于腰带,具有捆束作用,它应该分布在每个楼层;而构造柱则类似于支架,具有支撑和拉接功能,它应该依据工程规范需要分布在房屋角部和纵横墙交界处。这二者的作用是加强建筑物的刚度、稳定性和整体性,使之不会在外力侵袭下轻易散架。

  在1976年唐山地震的废墟中,所发现的一些没有倒塌的房屋,基本上都修筑了圈梁和构造柱。这一经验后来被写入建筑物抗震规范之内加以推广。迄今为止,该规范版本虽几经修订,这一项却始终未变。

  

  环节二 :抗震缝、混凝土

  作为房建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周长东副教授这一次也被派入四川,他所在的队伍利用一周时间走访了成都铁路局辖下100多处房屋建筑工程,并对沿途的民用房屋也进行相应考察和分析。令周长东感慨的是,假如那些房子都设置了圈梁和构造柱这两类要件,那么在这次地震中,几乎可以肯定,很多房屋都能确保不倒。因为没有,所以必倒无疑;因为必倒无疑,所以伤亡惨重。

  在现场考察的时候,周长东还发现,一些房屋不仅没有设置圈梁和构造柱,连国家规范中的抗震缝设置也被忽略。对于一些相邻建筑,规范一般都要求二者之间设置相应宽度的抗震缝。这种缝隙的设置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目的是要避免地震来临时两座相邻建筑由于挨得过紧而相互碰撞倒塌。但周长东的所见表明,他们没有严格遵守这一规范,一些建筑根本不留缝隙,有一些建筑虽然留有缝隙,但不够标准,要么宽度不够,要么就被实物填充。地震发生后,一些建筑因为相互碰撞而损毁。

  周长东说,这都是些细部问题、小问题,但不容忽视,否则就是致命的。

  除了民用房屋,校舍的设计也存在不够合理的一面。在什邡县的红白镇,周长东见到了一座呈L字型设计的校舍,L型的一侧已经倾覆。他说,校舍的设计整体性不好,这是倒塌的一个原因。

  据他介绍,当前的外廊式校舍设计大都是两道纵面墙、两排柱,大开间,走廊外挑式,这种悬壁式的走廊设计不利于建筑物的整体稳定,刚度小,支撑少。他认为,如果在两面纵墙、两排柱之外,外廊外侧也能设置一排柱子,房屋的稳定性就要好很多。“可以想象,一排柱子被破坏掉,还有两排,仍能支持住房子。如果是两排柱,只要一排出问题,整座房屋必倒无疑”。

  按照抗震规范,学校的校舍比之于普通房屋,设防烈度需要提高一度,按乙类建筑标准设防,但是两排柱的悬挑设计,在大地震产生的高烈度中一定会出问题,“三排柱和四排柱之间没有质的差别,但两排柱和三排柱是有差别的”。

  肖从真说,从专业角度来看,校舍设计就是一个抗震不利的结构,横墙间距大,纵墙开洞多,任何人去设计可能都会得出同一种平面布局,这是由于功能需要使然,就需要采取结构加强措施。

  施工质量也是一个问题。周长东的同事杨庆山看到,震区内很多居民习惯使用脆性较大的材料筑屋,这加剧了地震的摧毁效力。而且混凝土的质量令人堪忧,主要问题是级配不合理。混凝土一般由砂子、水泥和石子组成,如何配置均有一定之规,特别是石子,不能大小不均,水泥、砂子、石子之间的比例要匀称、合适。而在震区内,石子的粒径大小差别很大,砂浆难以将之裹粘住。

  肖从真看到的普遍情况则是,筑屋用的混凝土里充满自河里捞出来的鹅卵石,未经破碎,表面光滑,级配不好,难以填满缝隙。

  而大量房屋倾倒之后遗留下无计其数的混凝土残迹,依据以往处置经验,要么只能充当工地填料,要么干脆被送入垃圾场,将耗费许多精力和资源。经过专门分捡、剔除或粉碎,混凝土完全可以实现再利用,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工程垫层、室内地坪及地坪垫层、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空心隔墙板或蒸压粉煤灰砖等。在美国和新加坡,类似的再利用率已超过60%,震区重建时,也值得尝试。

  

  环节三 :经济制约下的技术手段

  对于西部的偏远县、乡以至农村而言,由于整体社会收入水平偏低,且缺乏必要的建设监管制度,客观的经济基础对人们产生主观限制,他们只能走上少花钱、凑合着办事的路子。地震之后,以遭灾程度各异为表征的城乡差距于是随之显现。

  自震区一路走出来,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杨庆山说,灾害景象中,可以看到地区差异、贫富差距的影子,房屋“好的很好,差的很差”,有的完好无损,有的则倒得不成样子。

  6月4日访问归国,杨庆山旋即随团奔赴震区。他们以成都为大本营,铺开三条考察线路,分别是都江堰一条、汉旺一条、红白一条。这位知名结构专家说,灾难的出现,有一些虽然是技术问题,但背后实是经济因素所致。比如学校校舍倒塌,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但计划要盖足够多的房,设计人员只能想办法节省。控制造价,压缩成本,质量就很难保证。

  他的同事周长东也说,四川地区的经济状况毕竟不如沿海城市,因为穷,抗震设防等级并不高,有的是6度,有的是7度。抗震设防烈度低,砖混结构房屋所要求的构造柱和圈梁的设置就少,而砖、沙和石材往往就地取材,造价相对便宜;如果要提高设防烈度,则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增多,成本提高,“对贫困家庭来说,增加一两千块钱也不是个小数目”。

  其他专家也有类似感受。在震区呆了两周的肖从真,有一次走到龙门山镇探访。那个镇位于因这次地震而著名的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上,其中有一个叫宝山村的村子,自称要建设“西部第一村”,据说固定资产达到16亿元。有了钱后,房子盖得漂亮、结实,地震后老房子倒掉了,新房子却还在。

   “经济实力提高了,才可能按规范去投入。”肖从真说,至于技术问题,都是有办法解决的。

  在他眼里,有那么一批被“精打细算”建出来的房子。建设资金要么可以保守地建一层,要么可以冒险地建两层,建一层不易倒,建二层易倒。可是,但凡人都有侥幸心态,总觉得地震概率不高,于是建了两层,又不按照规范操作,结果招来灭顶之灾。

  在绵阳现场,肖从真看到,有一座房子整体结构都不算坏,唯独楼上的一座塔楼快要倒塌,检查之后发现,下半截都挺好,就是塔楼里省了4根3米长的柱子,这就节省下多少钱了呢——大概5000元左右,“这就要倒了,倒了就要死人。这样省真是可悲。”他说,他们这一次在震区现场深切感受到,哪怕墙上有手指头那么粗的一根钢筋,有时候那就是救命用的,“就省了这么一根钢筋,一条人命就只值这么一根钢筋?”

  然而,固有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从来不是挥手即去的易事。缺少资金,这几乎是过去多年间震区群众筑屋安居的一个限制条件。问题是,在经济实力不够的时候,少花钱是否就意味着不能盖出有质量的、牢靠的房子?

  工程专家给出了部分答案。目前在国外较广泛采用的一种隔震技术,是在楼房的基座中垫上一层橡胶垫,当地震来临,这层橡胶垫可以将强烈的地震波过滤,从而大大削减大地撕裂时对于建筑物造成的威胁。这种技术现时在国内只被小范围采用,主要用于多层建筑。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曾有技术人员向一些项目做过推广。肖从真说,据他们测算,因为采用了这项技术,在北京一座六层高的楼房造价可能会增加100元/m2。

  在这一次地震中,甘、陕两地存在一些采用了隔震技术的房子,前往勘察过的专家告诉记者,那些房子没有摇动,也没有毁坏。

  此外,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的一位老师也发现,有一种“密肋结构”的房屋,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对于房屋的损害。这种结构主要是对柱子进行技术处理,增加柱子在墙体之间的分布密度,柱子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柱体细小但分布缜密。据说,较之目前房屋结构中那种粗而疏的柱子布局,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好,投入资金少,而且还可以将许多工业废料循环利用到墙体上,比较环保。

  在建筑技术改进的同时,能否给予贫困地区群众相应的筑屋补贴也值得考虑。进入震区的工程技术专家们对此也交换过意见。杨庆山认为,不能只是给钱,首要问题是提供技术支持,如果只是一味给钱,在缺少技术指导的时候,人们还是会走老路,可能会拿去买猪仔,仍旧按原来经验建房,问题不会得到解决。

  “需要指导他们提高抗震能力”,杨庆山说,建造房屋的时候,建房主体可以将自己的大致想法报告给地方规划院、建设局的技术人员,寻求技术帮助,当房屋的设计符合标准并被审查通过后,接下来再谈政府补贴的问题。

  周长东则提议,既然人们通常不了解建筑科学,政府完全可以考虑设计一套建筑结构图集,让需要建房的人免费拿去参考,以保证质量。“单独设计要花钱,他也没有这个意识。政府出图集,让他参照着建就行了”。

  

   环节四:设计规范与施工进度

  正规设计、正规施工,尽管并不能消除所有建筑质量隐患,但一直强调这一点的工程专家们表示,这会减低悲剧的范围和程度。

  建筑工程在这些专家眼里是被作为“千年大计”看待的,虽然地震本身不足以直接对人的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但是不牢靠的建筑工程却可以。因此,在建造过程中,尽量保守、谨慎、细致,就变得非常必要。

  在被划入地震破坏一类区的映秀镇,肖从真看到一座倒塌的中学,那座楼的底层已经全部被摧毁,基座失陷,二层以上楼体整个斜斜地插在那里,没有全部倒下去。他用照相机将这个场景摄取下来,“很不幸,这里边死了人”。

  虽然这次地震远远超过了当地的设防烈度,致使许多可能质量并不算坏的房屋无法保存下来,但他认为,从学校的倒塌现场来看,建筑是合格的。当地建筑物抗震最高设防烈度是7度,但这次地震带来的烈度达到11度。地震发生时,除了底层受力倒塌,房屋整体完好,说明这座建筑设计、施工还是比较成功的——它至少能够确保二层以上多数人的生命安全。

  他认为,要想保证所有建筑都能如此坚固和幸运,需要合理确定一个地区可能遭受的地震烈度,“这是工程设计的依据”。

  一场地震将建筑物的美丽外衣尽数揭去,问题逐一暴露出来。在都江堰,周长东遇到一座尚未交付使用的商住混合楼,这座底框结构楼的底层功能是临街商铺,只有几根“鸡腿”式的柱子支撑,没有墙。地震之后,柱子碎裂,钢筋裸露出来,有一些已经断裂。但是房子没有倒掉。

  周长东说,可以看出,施工质量还是可以的,否则底层可能会被抹平。但他对于该座建筑的设计不够满意,认为仅依靠底层几根柱子支撑整个建筑体是不够的,在柱子之间要适当增加几堵抗震墙,或者将底层柱子的截面适当加大,以便增强底层建筑的抗震刚度。

  在另一处现场,周长东看到,一座连体建筑的一半已经倒掉,几块预制屋板挂在因为设置了圈梁而没有倒塌的另一半建筑上。此次地震因为预制板垮塌致使多人丧生,这种在唐山大地震中已使很多人毙命的结构形式,还没有退出建筑市场,目前仍在偏远农村和城镇被运用,但其整体性远不如现浇楼板的整体性好,即使过大的地震烈度令现浇楼板开裂,那也不至于一击即溃。周长东说,在地震高发区,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预制板。

  从工程专家们实地勘测搜集到的信息来看,震区内一些从前的设计和施工看上去趋于保守的建筑,在此次地震中经受住考验,没有倒塌。这些建筑提高了设防等级,或者进行了相应的加固技术处理。最重要的是,他们都还算比较规范。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多地震国家而言,人们几乎没有办法躲开地震灾害。因此,重建工作需要避免重蹈上述诸多覆辙。

  当然,建筑结构安全的根本还在于选址。北京科技大学防灾减灾学科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系副主任宋波说,此次震害中倒塌的房屋与选址不够科学也有关系。

  应甘肃省政府和该省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的邀请,宋波于5月末前往甘肃勘察灾情。当他们走到与四川接壤的陇南市武都区,放眼望去四周全是山。在这种恶劣环境中,很多人只好在山坡上、甚至泥石流潜发地域盖房子。不只是民居,当地气象局连同一些校舍也建在地势陡峭的一座孤山包上,被地震袭击得一塌糊涂。

  宋波说,选址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孤岛附近可能发生的地震波传播放大与叠加效应。在那种陡峭山包上,场地效应会严重影响建筑结构安全。

  由于震区的地理环境限制,没有更好的场所可以筑屋。宋波说,选址时需要参考相应的地质资料。重要的是一定要避开地震断层,新旧河道地带也要避开,水边的泥土是沉积的,容易松动。在他看来,因地治宜的规划和建设十分必要。

  操之过急也是建筑大忌。宋波希望震区重建之时不要出现这种情况,否则会埋下隐患。他提醒道,目前震区是对口援建,援建方难免会受邀功心态影响而相互攀比,赶进度、抢时间不能有违建筑规律。

  宋波曾于1991年赴日本做访问研究,在那个地震高发的国度里生活了12年,亲历了1995年的阪神地震及恢复重建的全过程,这个城市震后重建用了八九年时间,不急不徐,一切都按部就班。

  建设进度快,效果未必就好。而在眼下,一味讲求速度的建设比比皆是,早前国内一些建筑就曾抢出“三天一层”的建设进度,风头出尽,殊不知背后埋下何种隐患。在建筑工程学界,说起来这是一件表露无知之事。周长东介绍,混凝土浇注之后,会有一个自然硬化上升的过程,为了贪求进度,一些工程会使用早墙剂等人工辅助手段,可能使需要7天的自然拆膜时间大大缩短,问题却可能由此积攒。

  “大口号和大原则是需要的,但一定要脚踏实地干事儿”,宋波说,良好的设计企业和良好的施工企业需要协调一致,不能相互扯皮。验收环节也非常重要,在国外,每完成一道工序,验收时都要实地一一摄取细部影像,存入档案,以备非常。可在国内,有一些建筑现今可能连图纸都找不到。

  这位防灾减灾专家告诫道,“所有环节都要做好,不能凑合。”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建新青川 浙江3年将投入近60亿元
 
  【 2008-07-10 08:09 】 【来源: 四川日报 】
 
  (杨雁冰 记者 钱晞 徐凯)浙江省支援青川县灾后重建指挥部4日在青川成立。与此同时,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委、规划和设计院等专家进驻青川,相关援建单位与各受灾乡镇实现对接。

  浙江省支援青川县灾后重建指挥部指挥长谈月明表示,将在调查研究、科学评估、综合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全面规划,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共同抓紧制订恢复重建的总体规划、实施规划、三年援建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抓紧启动一批群众生活急需的家园援建项目、重点实施一批公共设施援建项目、加快建设一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援建项目、积极支持一批创业富民的产业重建项目。

  目前在青川的浙江援建队伍达5000多人,后期还有更多的浙江经济较发达县(区)陆续参与援建工作,最终实现3年投入近60亿元,奋战1000天,共建新青川。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记战斗在石板沟堰塞湖的武警水电部队十一支队
 
 
2008年07月10日15:08   来源:《四川日报》
  

  7月8日晚10时,一声沉闷的爆炸声在青川县石板沟堰塞湖上响起。近200吨炸药,使“5.12”大地震形成的全省第二大堰塞湖――石板沟堰塞湖逐渐消失。消灭它的,是一支能打硬仗、打苦仗的队伍。

  “给老百姓做事,能多做就多做点”

  烈日下,河水奔涌,6台挖掘机在堰塞体上不停挥舞长臂。武警水电部队十一支队副参谋长王淑建指挥数十名战士正在进行炸药填埋。旁边,数名战士跳入湍急的河水中,进行水下爆破的装药作业。

  “今天将进行最大规模爆破,成功后,这里的抢险工作就快结束了。”7月8日下午,被阳光烤得黝黑的王淑建对记者说。

  “5.12”大地震,使青川县红光乡石板村马家梁的一面山轰然倒塌,形成1000多万立方米的蓄水,成为继唐家山堰塞湖后的第二大堰塞湖,下游3个乡镇16万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从5月23日起,十一支队官兵冒着余震威胁,来到石板沟,分三个阶段对濒临溃坝的石板沟堰塞湖进行排危除险。

  王淑建6月14日来到石板沟,负责施工指挥。之前,他参与了什邡市石亭江上游6个堰塞湖的排险工作。

  石板沟堰塞湖的排危除险施工难度大:坝体顺河长160多米,大量碎石中夹着巨大的石块,许多地方连大型挖掘机都没法“啃动”。

  “只能实施爆破。由于担心左岸陡峭的山体垮塌,开始爆破时,我们一次使用4、5吨炸药,但无济于事。后来发现左岸山体坚固,我们加大了用药量,从陆地爆破到水下爆破,多管齐下,终于把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王淑建说。

  王淑建在什邡抢险时头部受伤,到了石板沟,他照样身先士卒,每天一大早就带队上工地,晚上十一二点,还与大家一起研究工作方案。“给老百姓做事,能多做就多做点。”

  这支队伍,个个是英雄

  “你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7月7日晚,十一支队4中队中队长邓生荣突然接到已怀孕7个多月的妻子的短信,疲惫的他一时不知对妻子说什么好。

  特大地震发生后,正在河北参加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邓生荣奉命到四川抢险救灾,先后转战唐家山、映秀电站、石板沟堰塞湖。奔走于救灾第一线,施工现场手机没有信号,邓生荣无法给妻子送一句问候,报一声平安。他告诉记者,“我们中队连续8年被评为标兵中队,2006年还被评为全国先进中队,这个队伍里的人都不能落后。”

  石板沟堰塞湖左岸要实施爆破,河水湍急,炸药无法送过去。连接右岸与左岸的,只有一座在地震中垮掉一半的钢丝索桥。

  “是共产党员的站出来。”中队长下了命令。共青团员王迪跟着党员们站出来。大家3人一组,背上26公斤重的炸药箱,分批上桥。桥在空中晃悠着,随时都可能掉入汹涌的河水里,王迪与战士们双手抓住钢丝绳,小心翼翼地攀行,终于将6吨炸药送到对岸。

  有14年军龄的老兵陈国乐是一名挖掘机手。“面对危险,打头阵的总是他。”7月7日,在石板沟堰塞湖工地上,陈国乐驾驶的装载机差点陷入泄流槽里,他凭着勇气和技术,硬是将装载机开了上来。

  年轻的班长杨广,将班里的抢险工作组织得井井有条。水下爆破作业,他带着战士跳进水里摸索着装药,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记者问他苦不苦,他笑了笑:“是有点苦,但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有这样的官兵,难怪有出色的战绩。(记者 邹渠 徐凯 钱晞)
 
 
(责任编辑:景玥(实习))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群孩子,让我如此难舍!
赴川支教教师归来感言

  伴着空调吹出来的习习凉风,出梅后的第一天,在旅游职业学校的四川学生度过了舒心的夜晚。 到7月4日晚上,旅职四川学生寝室的空调全部安装完毕。杭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总工会得知旅职接受40名青川学生后,积极主动与校方联系,希望能为四川学生尽点心意。了解到四川学生不习惯杭州的夏天,总工会领导当即决定出资解决空调问题,三日内装好。记者王一摄

  编者手记:

  我省赴四川广元支教团首批83名英雄老师回来了。

  他们回来了!带去了浙江人民的问候、祝福、关爱和希望。

  他们回来了!带回了远方的消息:这里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学校已经提前放假,学生分布很广,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余震不断……学生是有帐篷住的,却没有床,只有用几块砖头搭的通铺……早晚是稀饭、馒头和凉面;中午是早稻米饭,菜永远就是四样,但大多数的学生只吃两个蔬菜,3块钱……最早起床的学生四点多就起来了,趁着凉快多看会儿书……

  他们回来了,丝毫没有归家的喜悦,因为心还在广元——那里,有一群舍不下的学生,一群鲜活的生命,质朴、善良、勇敢、坚强……让我们沿着老师手中的笔,再次走近这群令人牵挂的孩子……

  这就是帐篷里的学校 刘建英老师(长河高级中学)

  当地学校为我们男男女女7人申请了一顶帐篷,当时我还有些诧异,男女共住一室毕竟是不方便的,可后来发现这已经是对我们的照顾了,因为当地除了学生有专门的救灾帐篷住外,其他的人包括教师都是住在自己用彩条布搭建的临时棚子里的。即使学生是有帐篷住的,但条件依然很艰苦,帐篷里没有床,只有用几块砖头搭的通铺,十个同学住一顶帐篷,没有电。有一天很晚了,学生还没睡,打着手电在找砖头,原来第二天要下雨了,已经吃过苦头的他们知道如果不把地铺垫高些的话,他们的铺盖会被雨浸湿。正当我们暗自庆幸有床睡,不用担心被雨水浸泡的时候,大雨在我们睡梦中降临了。我们连忙起床,一看,几乎每个人的床铺都和雨多多少少地亲密接触过了,虽然我们的帐篷比起当地教师的棚子来说已是豪华多了,但也是会漏进雨来。

  再豪华的帐篷也只是帐篷,吸热容易散热难。白天在帐篷里是不能待的,我曾在帐篷里放了一个桃子,大概比我的拳头小一些,两天过后,干成只比桃核大一点点了。所以中午的午休成了难题。我在危楼边的树阴里躺过,害怕余震来临时危房倒塌;直接在大棚下的地上躺过,蚁虫可不少,湿气太重;最终躺在了教学楼的二楼办公室的水泥地上。当地的学生也面临同样的难题。

  晚上也有难题。刚去那几天还好,到后来,气温越来越高,到了晚上10点多,帐篷里的热气才慢慢消去。而夜间湿气很重,对睡眠中的身体有一定的伤害。当地一名教师的孩子因长期住在棚子里,身上手上都长出了一颗颗的水疱;我们同去的一位教师靠近帐篷边的那条腿,关节疼痛难忍。

  晚上睡得晚,为了省出时间学习,学生早晨又很早起床了。6点的样子帐篷或教室里学生就差不多坐齐了,大家都在自觉地晨读。我们知道最早起床的学生四点多就起来了,趁着凉快多看会儿书。我们支教的老师中,可能是杨老师的休息时间最少,因为我们的帐篷离教工食堂不过十米的样子,早晨3点多,食堂“交响乐”就开始了,杨老师就睡不着了。

  刚才说到食堂,这个教工食堂其实已成危房。于是到了吃饭时间你可以看到学生们在露天或是端着碗或是提着塑料袋站着解决三餐。饮食也很简单,早晨和晚上是一样的,稀饭、馒头和他们那儿的凉面。中午是米饭,应该是早稻做的吧。菜呢,永远就是那么四样。其中有一样是荤的,肉丝或烧白。但我看到大多数的学生只吃两个蔬菜,3块钱。

  这个食堂外墙有三个水龙头,边上就是泔水桶,气味难闻,污水乱流。而差不多全校的学生要在这完成洗碗、刷牙、洗脸、洗头、洗衣服,甚至是男生洗澡的问题。

  王光明老师(长河高级中学)

  当地学校的特殊时期作息时间也让我们一时难以适应。地震期间,因为帐篷里灯光不好,晚自修时间调整,课时的安排有点杂乱,常常有三节课连着上的情况出现。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学生上课的时间又是叉开的,学生休息时,正是他们工作的时候,给休息带来了困难。

  何霞红老师(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晚上,凉棚下没有灯,工作时只能借着电脑屏幕上那点暗弱的屏光打字,野外的飞虫时常把老师的皮肤咬出一块块红肿。我们帐篷区不远处有一个火葬场,还有一个宰猪场,每天4点就会传来阵阵猪的惨叫声。对这样的环境,没人有怨言,没人打退堂鼓。

  朱强老师(杭州师范大学)

  在青川最偏远的姚渡镇,当地的乡政府为学校临时校舍选址而犹豫不决,一块是学生上学较近,但地势较低,曾经被洪水淹过的地块;一块是学生上学较远,但地势较高并有经济价值的地块。我们对这两块地进行评价,对照了县教育局对选址要求和意见,结合了当地群众的想法,说服了乡政府领导,把好地拿出来给学生做校舍,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称赞。

  陈燕霞老师(长河高级中学)

  之前,他们告诉我们,老师也好,学生也好,都感觉没有很好的心绪去调整自我,对多出来的一个月备考时间,感觉特别难熬。我们的到来,让他们感觉一种外来力量的支持。所以,在灾难面前,我们要有所为,哪怕只是细小的举动,都能代表一份心意,能带去一定的力量。

 姜万博老师(杭州师范大学)

  高三(8)班杨老师说:“没想到心理辅导作用这么大,以前晚自习都要我亲自管,且学生也不太专心。辅导后的前2天,我特意很迟到教室,并轻轻走近班级看同学们的表现,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相当自觉。”高三(11)班的邵老师说:“我们班早自习常常不认真,可这几天我每天很早到学校,都发现同学们很认真。后面几个学生以前不太听课,这几天也明显发生了变化。”一位男同学由于青春期性心理发育的困惑长期陷入自责,经过个别咨询,他心中的疑团解开,一块大石头放了下来,跟我说:“自己觉得轻松多了,现在也可以更专心地应对高考了。”还有一位女同学说:“你们在这,我就觉得很踏实。”所有的这些都说明我们这一个月的工作,切切实实给当地的学校和孩子带来了一些帮助。

  鲍静宜老师(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

  学生们相当淳朴可爱。几个男同学每次看到我们,都会腼腆地鞠躬问好;活动板房的材料运到了,班主任一声令下,男同学们又像换了个人似的,一个个生龙活虎、立刻出发。女同学们非常细心懂事,看到学校食堂的筷子长霉了,悄悄地给我们送来了三把勺子。有时我们去元坝镇上买点生活用品,下雨回来迟了,女同学们就会发来短信说:“老师,我已经把你们的衣服收了”。我住的帐篷外的空地上时常会给我带来惊喜,有时矿泉水瓶子里会出现一朵栀子花,有时会有一把小雏菊。每每想到这些,我的眼眶禁不住湿润……

  齐健老师(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

  一位叫苟于强的男生在交上来的作业篇尾,真诚地写下了这样的话:“感谢浙江教育,感谢三位老师对我们灾区高三学生的支持,谢谢你们。你们的讲课使我感受到:你们切入的是心灵,流淌的是飞花,而我们收获的却是另一种青春!这也是全班同学的心声!”

  离别

  在你熟悉的黑板上

  只不过留下了我熟悉的字迹

  你一开小差

  竟读出了暖暖的关爱

  在你的心头荡漾

  荡漾在两个相隔千里的城市间

  不然

  你怎么会从一个陌生人的口中

  听到熟悉的声音

  不然

  你怎么会打了几次草稿

  才在我的T恤上落笔

  我来不及看那充满感恩的祝福

  只是凝视着你的认真与赤诚

  知道吗

  那一刻你搅乱了我回家的喜悦

  周华平老师(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民盟中央在蓉召开地震灾后重建会议 援建广元青川马鹿乡初级中学

通讯员 赵文龙 魏旻 记者 任生心 刊发时间:2008-07-10 17:38:55 光明网   

    本网讯(通讯员 赵文龙 魏旻 记者 任生心)日前,民盟中央在蓉召开民盟组织参与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会议,“民盟烛光行动”、捐建灾区学校全面推开。民盟中央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盟四川省委主委吴正德,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董玉梅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
由民盟中央秘书长高拴平主持,民盟中央“抗震救灾,重建家园”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北京、上海、广东等对口援建灾区的19个省市民盟组织相关负责人及四川、甘肃、陕西等省灾区民盟组织负责人参加。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先后深入到重灾区绵竹汉旺镇、遵道镇等实地考察灾情,听取了四川、甘肃、陕西等灾区盟组织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工作汇报,就民盟组织参与地震灾区灾后重建有关工作衔接及具体援建项目进行了商议,讨论拟定了《民盟组织参与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实施办法(草案)》。民盟中央、民盟四川省委、援建灾区民盟组织负责人在民盟组织向四川地震灾区捐建民盟烛光学校的协议书上签字;民盟山西省委、民盟浙江省委同民盟陕西省委、民盟甘肃省委签署对口捐赠协议;民盟河南省委、民盟山东省委与民盟绵阳市委签署对口捐赠协议。

  吴正德就民盟四川省委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作了介绍,对民盟中央和各兄弟盟组织纷纷援手、献爱心、送温暖,对四川灾后重建工作给予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民盟四川省委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四川省委省政府“一手抓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一手抓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方针,贯彻此次民盟组织参与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会议精神,尽其所能,出资出力,建言献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为扎实的工作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去,抓好四川民盟烛光学校建设,以实际行动履行参政党的职能。

  李重庵在签字仪式上指出,希望各地盟组织和盟员充分发挥自身的界别优势,认真思考援建学校的发展方向和规划设计、民盟与地方合作的长效机制,与地方政府互补,加强联络、沟通和合作,全力推进“民盟烛光行动”,力争在灾区教育领域重建中有所作为。在学校建好以后,继续协助做好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培养等工作,努力将民盟烛光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较高教学水平的模范学校和教学研究培训基地,带动提高周边县市的教学水平,切实提高受灾地区农村教育水平。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灾情时刻牵动着全国19万盟员的心。截止目前,民盟中央已发动捐款捐物达一亿多元,其中四川民盟达3400多万元。进入灾后重建阶段以后,民盟中央成立了以蒋树声主席为组长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领导小组,此次在全国各民主党派中率先召开民盟组织参与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会议正是民盟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投身灾后重建工作的充分体现。蒋树声主席在来川视察抗震救灾工作时指出,“民盟要心系灾区人民的冷暖幸福,举全盟之力,支援灾区灾后重建工作。”到目前为止,民盟已联合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经济人学会捐款260万元修建都江堰虹口乡公立卫生院,这是成都市民主党派支持灾后重建的第一个行动;协调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捐款1000万元重建绵竹市富兴中学,并将其命名为“民盟新东方烛光中学”。这也是到目前为止绵竹签订的第一所建校协议;此外,民盟与四川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共同援建的广元青川马鹿乡初级中学已经过实地考察论证,进入进一步实施中。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民盟中央在蓉召开地震灾后重建会议 援建广元青川马鹿乡初级中学

通讯员 赵文龙 魏旻 记者 任生心 刊发时间:2008-07-10 17:38:55 光明网   

    本网讯(通讯员 赵文龙 魏旻 记者 任生心)日前,民盟中央在蓉召开民盟组织参与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会议,“民盟烛光行动”、捐建灾区学校全面推开。民盟中央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盟四川省委主委吴正德,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董玉梅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
由民盟中央秘书长高拴平主持,民盟中央“抗震救灾,重建家园”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北京、上海、广东等对口援建灾区的19个省市民盟组织相关负责人及四川、甘肃、陕西等省灾区民盟组织负责人参加。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先后深入到重灾区绵竹汉旺镇、遵道镇等实地考察灾情,听取了四川、甘肃、陕西等灾区盟组织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工作汇报,就民盟组织参与地震灾区灾后重建有关工作衔接及具体援建项目进行了商议,讨论拟定了《民盟组织参与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实施办法(草案)》。民盟中央、民盟四川省委、援建灾区民盟组织负责人在民盟组织向四川地震灾区捐建民盟烛光学校的协议书上签字;民盟山西省委、民盟浙江省委同民盟陕西省委、民盟甘肃省委签署对口捐赠协议;民盟河南省委、民盟山东省委与民盟绵阳市委签署对口捐赠协议。

  吴正德就民盟四川省委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作了介绍,对民盟中央和各兄弟盟组织纷纷援手、献爱心、送温暖,对四川灾后重建工作给予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民盟四川省委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四川省委省政府“一手抓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一手抓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方针,贯彻此次民盟组织参与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会议精神,尽其所能,出资出力,建言献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为扎实的工作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去,抓好四川民盟烛光学校建设,以实际行动履行参政党的职能。

  李重庵在签字仪式上指出,希望各地盟组织和盟员充分发挥自身的界别优势,认真思考援建学校的发展方向和规划设计、民盟与地方合作的长效机制,与地方政府互补,加强联络、沟通和合作,全力推进“民盟烛光行动”,力争在灾区教育领域重建中有所作为。在学校建好以后,继续协助做好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培养等工作,努力将民盟烛光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较高教学水平的模范学校和教学研究培训基地,带动提高周边县市的教学水平,切实提高受灾地区农村教育水平。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灾情时刻牵动着全国19万盟员的心。截止目前,民盟中央已发动捐款捐物达一亿多元,其中四川民盟达3400多万元。进入灾后重建阶段以后,民盟中央成立了以蒋树声主席为组长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领导小组,此次在全国各民主党派中率先召开民盟组织参与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会议正是民盟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投身灾后重建工作的充分体现。蒋树声主席在来川视察抗震救灾工作时指出,“民盟要心系灾区人民的冷暖幸福,举全盟之力,支援灾区灾后重建工作。”到目前为止,民盟已联合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经济人学会捐款260万元修建都江堰虹口乡公立卫生院,这是成都市民主党派支持灾后重建的第一个行动;协调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捐款1000万元重建绵竹市富兴中学,并将其命名为“民盟新东方烛光中学”。这也是到目前为止绵竹签订的第一所建校协议;此外,民盟与四川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共同援建的广元青川马鹿乡初级中学已经过实地考察论证,进入进一步实施中。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名青川灾区学生来邢就读

《邢台新闻网》 2008-7-11 7:31:24


79141215713180546.jpg

 黄涛 摄

    记者张强报道:“邢台就是你们的第二故乡,我们都是你们的亲人!”7月10日上午,我市隆重举行欢迎仪式,热烈欢迎百名青川灾区学生来邢就学。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秘书长宋立英、省政协副主席田向利、省政协原副主席陈秀芳、省妇联副主席马新景,市领导董经纬、石玉春、常丽虹、任保伦、刘树人出席欢迎仪式。 

  据了解,由我市民营企业河北春蕾集团资助就学的百名青川灾区学生于7月9日晚顺利抵邢。汶川地震发生后,河北春蕾集团董事长刘玉芬密切关注灾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全国妇联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将100名因地震导致失学的孩子接到我市。这100名孩子中,55名女孩,45名男孩,年龄在12岁到14岁之间,全部来自四川省广元市青川中学南校区,地震时他们正在读初一,暑期过后读初二。为妥善安排好此次来邢100名学生的学习,市教育局迅速开通了绿色通道,市第七中学积极争取到接受全部孩子就学的任务。孩子们到达邢台后,被暂时安置在春蕾集团腾出的三层楼内,暑期开学后将安排到邢台七中就读。

  市委常委、副市长常丽虹在欢迎仪式上讲话指出,将灾区孩子接到邢台,是邢台人民支援灾区恢复重建的又一实际行动。孩子们远离家乡和亲人来到邢台,他们就是我们邢台的孩子。希望河北春蕾集团和市第七中学克服一切困难,妥善安排好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千方百计为他们愉快生活提供好的条件,为他们安心学习创造好的环境,真正让他们感受到邢台人民的关怀,感受到家的温暖,使他们在邢期间快乐地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地成长。

  常丽虹还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邢台就是你们的第二故乡,这里的老师、同学、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是你们的亲人,希望你们尽快摆脱地震灾害带来的阴影和创伤,尽快适应这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扬灾区孩子自立自强、不怕困难、坚韧勇敢的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将来在家乡建设中做出积极贡献。

  四川青川县灾区学生代表许月姣激动地说,我们是不幸的,但又是有幸的。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河北春蕾集团、邢台七中向我们献出大爱,伸出无私援助之手,接受我们100名灾区学生前来就读,并承担了全部费用。我们衷心感谢各级领导、老师、叔叔、阿姨的帮助。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但摧不垮我们的意志,压不倒我们的脊梁。我们一定振作精神、自强不息、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升能力,用我们优异的成绩和不断进步来回报大家的爱心和期望。 

  从开始筹划接收地震灾区的孩子,到这100名孩子顺利到达河北,河北春蕾集团董事长刘玉芬奔波了1个多月。在她看来,她不仅是在尽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是为了延续内心深处的“教育情结”,“我没有上过一天学,生活中遇到很多困难,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们读书。况且,40年前邢台地震时,也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支援与关爱。”

  仪式上,与会领导还向灾区学生赠送了书包等学习用品。仪式结束后,灾区学生还参观了春雨工贸厂区和郭守敬纪念馆。

 
 
 
( 稿件来源: 邢台新闻网—邢台日报 )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大指标 为30个受灾县把脉

震后成都平原人居环境良好
 

  【 2008-07-11 06:50 】 【来源: 成都晚报 】
 
 

  已完成的《汶川地震重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初稿为30个受灾县进行了诊断

  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灾难过后,迄今已有30个受灾县被列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估范畴,它们的资源环境现状如何?受地震的影响有多大?这一系列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昨日记者获悉,由中科院成都山地研究所汇编的《汶川地震重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已经完成初稿,它将作为《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重要依据,推动各地灾后重建。

  十大指标 为30个受灾县把脉

  据了解,受四川省政府委托,6月9日中科院成都山地研究所与相关单位正式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两周内完成初稿。昨日记者在山地所见到了《汶川地震重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初稿,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研究室主任陶和平介绍,此次评价依据四川地震局报送的极重灾区范围,从最初的22个受灾县增加至30个,其间经过了3次调整。至于具体评价内容,主要是从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条件和灾害危险性、社会经济基础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具体细分为十大指标。陶和平举例说:“自然地理条件中又包括水资源、生态与环境评价,地质条件和灾害危险性则包括地震地质、次生灾害等各项指标评价。”

  灾区水资源仍然很丰沛

  “大量的泥沙随着崩塌、滑坡进入河流,不仅明显改变河流水文情势,增加河流悬泻物,包括断层裂隙对水库、地下水变化都有直接影响。”陶和平介绍说。关于地震对水资源的影响,专家们经过分析评价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受灾区总体上属于水资源丰沛地区,能够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西部高原地区,山区水资源十分充裕,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可达1000立方米,影响不明显。

  数十种关于资源环境评价图形象而直观,记者看到,《汶川地震重灾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图》把省内30个受灾县按自然单元和乡镇单元分成了适宜、较适宜、中等适宜、适宜较差、适宜差5个等级。此次受地震影响的地理位置主要是川西北的岷江上游,川西高原向盆地过渡的龙门山地区,位于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彭州等地虽然也受到地震影响,但由于地势平坦,不具备诱发地质灾害的条件,而且社会经济基础非常好,人居环境适宜性良好。

  陶和平表示,重灾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能为是否有利于重建提供参考,而所谓适宜性较差的区域并不是说完全禁止人居,只是不适合大规模的城镇建设。目前除了通过遥感数据进行评估分析,还在做进一步的野外实地验证。

  堰塞湖分布呈线状

  该初稿还对地震后最为严重的次生灾害堰塞湖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价。据了解,根据遥感影像解译和现场考察,已经查明地震主灾区形成了52个堰塞湖。据了解,包括北川的唐家山堰塞湖、安县茶坪河的肖家桥和老鹰岩堰塞湖以及青川县青竹河的石板沟堰塞湖、平武县洪溪沟的唐家坝(南坝)堰塞湖、绵竹市绵远河上游清水河的长滩堰塞湖等5个堰塞湖都具有高危险性。专家还利用地形、高程数据确定了堰塞湖的威胁边界,并进行动态监测。该初稿总结出了堰塞湖分布的鲜明空间特征:位于岷江、沱江和涪江的干支流,龙门山断裂带沿映秀、北川中央断裂位到青川,呈线状分布。

  记者 刘文婷

  ○相关新闻

  中科院启动应急项目 应对大地震次生山地灾害

  本报讯(记者 钟茜)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灾区的堰塞湖、泥石流、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频发,它们的整体分布、活动情况、潜在危害状况等如何,以及怎样为可能出现的次生灾害采取减灾措施至关重要。昨日,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山地所牵头组织的“中国科学院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应急项目”启动,将主要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和野外考察。据悉,该项目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科院资助,参与专家达20余人。该项目将历时一年,最后的整编资料将递交相关部门,为减灾防灾提供科学建议,并录入中国科学数据库,为相关研究提供便利。

  分析模拟自然灾害 遥感与“数字山地”结合

  (记者 刘文婷)昨日,记者从中科院成都山地研究所获悉,为了更好提高山地所在创新山地学科发展的能力和在空间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水平,该所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研究室和原数字山地实验室已正式整合为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据悉, 此次整合意味着遥感技术将和数字山地数据库紧密结合起来,并采用三维虚拟现实的手段对自然灾害进行分析和模拟。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38干部挂职四川重灾县
2008-7-11 6:20:03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赴任之前观看灾情片,对我们内心是一种特别的震撼!”昨日下午,中央组织部在成都召开干部对口支援暨首批赴四川地震灾区挂职干部座谈会,研究部署干部对口支援地震灾区工作,并对首批挂职的38名干部进行集体谈话。令人感到新奇的是,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观看《汶川大地震灾情纪实》。会后,部分挂职干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表示,观看灾情纪实片是一种特别的励志教育,必将激励大家为四川灾区恢复重建努力工作。

  15分钟灾情纪实片激励大家

  “2008年5月12日,一场灾难突如其来……”昨日下午2时30分,会场的灯光暗了下来,音响发出地动山摇之声,两个大屏幕上不时出现山崩地裂、房倒屋塌、抗震救灾的画面。这就是会议第一项议程,观看灾情片《汶川大地震灾情纪实》。在约15分钟时间里,与会人士全神贯注,会场一片寂静,一幅幅画面强烈地震撼着大家的心灵。

  “这是一种特别的励志!”会后,谈起这部灾情纪实片,即将挂任成都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的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周伟栋告诉记者,以前通过电视也看到过这些画面,但在即将赴灾区挂职之前再次观看,感觉特别强烈,这必将激励自己为灾后重建多作贡献。

  挂任重灾市县副市长副县长

  座谈会后,38名首批挂职干部立即启程,奔赴各自岗位。据了解,这批干部是由中央组织部从有关省、市和中央国家机关选派的,主要是建设、规划、交通、水利、卫生方面的专业技术型干部,全部都是共产党员, 平均年龄41.2岁,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34岁。

  根据安排,他们将奔赴都江堰、什邡、汶川、北川、青川等十几个重灾县(市)挂任县(市)委常委、副县(市)长职务。其中,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李建红、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周伟栋将挂任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上海市水利管理处副处长汪结春,重庆市合川区规划局局长、党组书记魏佳勇分别挂任都江堰市、崇州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到北川县挂职的干部最多,达6人,其次为汶川县,为5人。

  “有血性的男人就该拼一拼”

  “大难当头,我们必须挺身而出!”座谈会上,即将挂任剑阁县委常委、副县长的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商业处调研员秦斌代表全体挂职干部向党组织宣誓:到任后,一定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有血性的男人就该拼一拼!”出发前,43岁的周伟栋一边收拾行李一边接受记者采访。他说,能够在灾区工作两年,亲身参与灾区恢复重建,对一名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者来说,这是一种光荣。到任后,一定会充分运用专业知识,为彭州市受灾群众安置和恢复重建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本报记者 向朝阳 实习生 彭娟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捐助者将收到“爱心协议” 记者再访青川受灾小学
2008年07月11日 06:15:04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教师们在安装新课桌椅
   浙江在线07月11日讯 昨天上午,记者跟随青川县教育局和浙江省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踏上了探访青川一些受灾严重的学校,第一站是康坝村前进乡前进小学,这所学校有很多孩子都是早报助养助学活动的对象。

  上午9点30分,我们驱车前往前进小学。司机告诉我们,从青川县城出发只有三四十公里的路,但估计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到达。一路上,随处可见被地震摧毁的房屋和从山体滚落的巨石,每次经过一个个“发卡弯”时,大家的心还是会提到嗓子眼。11点40分,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除了校门口“前进小学”4个红色大字,眼前的一片废墟已经很难让人辨认出学校的痕迹。

  在一间简易自建房中,记者看到了正在做暑假作业的张倩、张婷姐妹俩,8岁的妹妹张婷正是这所小学的一年级学生。“这就是我以前的教室。”张婷指着前面一片垮塌的平房。

  在一片废墟中,记者看到原先用作教室的平房已经面目全非,屋顶、墙壁、课桌椅都被埋在了瓦砾中,校舍近乎全毁。青川县教育局局长陈云告诉记者,前进小学震前有300多名小学生,所幸地震发生时学校还没有正式上课,所以学生伤亡并不多,只是所有的教室都被震塌了。“8月1日复课近在眼前,前进小学已经找到了一片空地,准备搭建活动板房暂时当作教室,现在地已经打平,只是板材还没有运到,我们就算不休息也要赶在复课前把学生的新教室搭建好。”

  下午,记者又来到青川县的清溪乡,这里的清溪小学、清溪中学同样面临校舍被毁的现状。在距离原址不远处的一片空地上,记者看到3排崭新的活动板房,10多名教师在烈日下忙着安装课桌椅。“这些课桌椅都是捐赠的,这两天一直都在忙这事,我们终于可让孩子们用上新颖的课桌椅了。”

  记者还从青川县教育局了解到,早报读者的“爱心协议”,他们将在8月5日全部核对、填写完毕,交由浙江省慈善总会的专职义工,义工将在8月10日左右带回杭州,随后再将这些助养助学协议用快递的方式寄给参加活动的热心读者。8月下旬,大家收到的协议上将会有学生的详细信息,包括地址和联系方式,读者也可以自己与结对的孩子联系交流。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丁军 冯潇颖 编辑: 孔令舒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川报评论:“以人为本”的胜利
 四川在线  (2008-07-11 04:01:47)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 本报评论员 杨洁

  这是抗震救灾中传来的又一个好消息:10日,随着蓄水量达1000多万立方米的青川县石板沟堰塞湖险情的成功排除,下游3个乡镇16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切实保证。

  唐家山、石板沟……汶川大地震后,因山崩滑坡,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成的多个堰塞湖,给下游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险情一刻不除,人们便一刻不得安宁。

  历史上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作为次生灾害的堰塞湖溃决的危害,有时甚至超过主灾地震。1933年发生在四川叠溪的大地震,山体滑坡后在江中形成两道天然水坝和4个堰塞湖。据记载,地震时死亡500余人,而两个月后由于坝体垮塌,导致2万余人在洪水中丧生。有鉴于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对这次地震形成的堰塞湖可能带给人民群众的危害极其重视,对处理方案慎而又慎,努力做到万无一失。

  在唐家山堰塞湖排危除险过程中,胡锦涛总书记曾专门作出批示,要求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温家宝总理三次登上唐家山,亲自研究部署堰塞湖处置的具体方案。大震之后确保不让老百姓在次生灾害中伤亡——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恪守这一原则和理念。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与堰塞湖抗争的全过程中。在堰塞湖处置工作中取得的这一个个胜利,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本”救灾方针的胜利。

  堰塞湖排险的胜利还告诉我们,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中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统筹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采取积极的人力干预与充分利用自然的力量来化解风险有机结合起来,在遵循规律、依靠科学的前提下排难除险。

  堰塞湖排险工作是一场艰苦卓绝、务求必胜的大会战。我们坚信,只要始终贯彻落实 “以人为本”的救灾方针,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实践,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创造更多的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

四川在线  (2008-07-11 03:50:45)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汶川特大地震给我省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进入了受灾群众安置和恢复重建阶段。为了充分发挥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作用,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我省地震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基础上,现结合我省实际再提出以下意见:

  一、财政政策

  (一)努力筹措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省和受灾市(州)、县(市、区)三级要整合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彩票公益金、预算外资金、其他财政性资金(含捐赠资金),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与国家灾后恢复重建基金统筹安排,用于灾区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期间,省直各部门在分配中央和省级预算安排专项资金时,要重点向受灾严重且财政困难的县(市、区)倾斜。

  (二)给予重灾区过渡期财力补助。三年恢复重建期间,对受灾严重且财政减收较大的市 (州)本级和县(市、区),给予过渡期财力补助,支持灾区保障政权机构正常运转和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

  (三)统筹预算内投资安排。

整合省直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协调并调整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基本建设投资和结构,按照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优先启动应急项目,先期安排与灾区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

  (四)整合省级现有贴息资金。整合省级现有的各项贴息资金,对恢复重建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企业(公司)贷款、企业(公司)债券给予贴息或部分贴息。

  (五)减免灾区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从2008年7月1日起至2011年6月30日止,免收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

  1.一次性免收证照工本费。对因地震灾害遗失损坏需要补办的居民户口簿、暂住证、机动车登记证、机动车驾驶证、拖拉机行驶证、拖拉机驾驶证、婚姻登记证书、房屋所有权登记证书、土地登记证、老年优待证、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证(卡)、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证(卡)、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各类职业(执业)资格证书、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工商(含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等,其工本费一次性免收,同时免收房屋产籍管理费等办证查询费。为鼓励工商企业投资经营、恢复生产,对地震灾区新建注册的工商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免收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本费。

  2.减免部分重灾区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汶川、北川、青川、绵竹、什邡、都江堰、平武、安县、江油、彭州、茂县、理县、黑水、松潘、小金、汉源、崇州、剑阁共18个县(市)免收因地震破坏需要灾后重建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工程定额测定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征地管理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河道砂石管理费、房屋安全鉴定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费。

  其它受灾地区根据灾害严重程度和本地实际情况,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对以上收费或其它需要减免的收费进行免收或减收,并报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备案。

  3.免收管理类和其他收费。免收收养登记费、集贸市场管理费;运输帐篷、活动板房的车辆以及由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安排的救灾物资车辆,经乡镇以上政府统一组织运输临时转移安置和集体返乡灾民的客车,凭救灾物资调拨单和运管部门开具的派车单可免缴通行费。对环境检测收费减半收取,免收重灾区营运旅游汽车客运附加费。

  二、税收政策

  (六)落实国家已出台政策。认真贯彻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认真落实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62号)的规定,省政府授权灾区县(市、区)政府批准,因灾造成重大损失的个人可在3年内减征五至九成个人所得税。对受灾居民购买安居房,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契税;对购买其它住房的 (除安居房外),契税减征80%。纳税人开采或生产应税产品(天然气除外)过程中,因地震灾害遭受重大损失的,2008年5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免征应缴资源税。

  (七)支持企业吸纳就业。受灾严重地区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中,招用当地因灾失去工作的城镇职工,经县级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

  (八)调整重灾县营业税起征点。三年恢复重建期间,重灾县(市)按期缴纳营业税的起征点调整为月营业额5000元。

  (九)减免因灾损毁房屋有关税收。经法定机构鉴定,对因地震灾害损毁不堪居住、使用的房屋和危房,在停止使用后,在2008年底前免征损毁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十)允许延期申报纳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灾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可以延期办理;其应缴税款,可以延期缴纳,最长不超过3个月。延期期间,纳税人的应纳税款一律不加收滞纳金、不罚款。

  (十一)实行出口货物退(免)税应急管理。

  1.地震前发生出口业务2年以上且3年内无违反税法行为的出口企业,经省国税局批准,主管税务机关可暂依据相关单证电子信息审核办理出口货物退 (免)税,企业于2008年12月31日前补齐相关纸质单证。

  2.受灾地区出口企业尚未申报出口货物退 (免)税的纸质单证、资料因灾损毁、灭失无法补办的,主管税务机关于2008年12月31日前可依据相关单证电子信息审核办理出口货物退 (免)税。

  3.受灾地区企业出口货物备案单证等资料在地震灾害中损毁、灭失的,将备案单证的损毁、灭失情况的书面材料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可不再补办备案单证。

  4.受灾地区出口企业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期限及申请开具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的期限延长至2008年12月31日。

  三、金融政策

  (十二)开启绿色授信通道。制订信贷支持计划,从信贷总量、信贷资金和授信审查等方面优先支持灾区恢复重建,扩大二级(市、州)分行和省分行直属分行的信贷审批权限,简化贷款流程,改善服务质量。

  (十三)增加重灾区再贷款、再贴现限额。人行成都分行新增重灾区部分再贷款限额,并授权有关市(州)对新增限额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行切块到县 (市)管理。增加再贴现限额,新增部分重灾区再贴现窗口,授权其按有关规定办理再贴现。新增成都、绵阳、德阳、雅安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限额,支持重灾区城市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十四)创新信贷产品。针对不同的受灾对象,制订恢复生产经营、重建家园、安居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等专项授信产品,并实行灵活的贷款方式。

  (十五)放宽机构准入条件。灵活调整灾区机构准入政策,在网点重建和增设、迁址、高管任职资格等方面,建立行政许可绿色通道,提高行政许可效率。支持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到灾区设立分支机构。

  (十六)支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设。整合工业、中小企业以及旅游发展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为灾区中小企业和旅行社恢复重建提供担保的担保机构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助。

  (十七)扶持地方金融机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成都、德阳、绵阳等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督促北川富民村镇银行股东增加资本金,积极发展适合灾区特点的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十八)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对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再融资、重大资产重组和首发上市中涉及的灾区土地、环评、项目审批等,提供直通车服务,由终审机构直接受理。

  四、国土资源政策

  (十九)确保恢复重建用地。对纳入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的城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产业项目用地新增的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中优先安排。指标不足的,由省根据各地实际预支安排。易地重建的,其灾毁建设用地按有关规划进行整理。

  (二十)调整耕地占补平衡方法。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受灾县(市、区)原有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可以继续使用,没有占补平衡指标的县(市)城镇批次用地可以正式批复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审核意见或立项文件为依据挂账,在三年内完成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利用新增耕地核销挂账。独立选址项目按法定标准低限纳入项目预算缴纳耕地开垦费。

  (二十一)提高用地审批效率。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受灾县(市、区)重建新增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事项直接上报省政府。灾区恢复重建项目及增强防灾抗灾能力的新建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需省进行用地预审的,由省国土资源厅预审;属国家预审委托省审理的,由省国土资源厅审理并报国土资源部。符合条件的单独选址控制性工程,可申请先行用地,由省国土资源厅审批。恢复重建项目建设用地审批一律纳入 “绿色通道”快速审批。

  (二十二)妥善解决农民住宅用地。灾区农村居民原宅基地已灭失或存在安全隐患确需另行选址建设的,应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重新分配宅基地。确有必要在其他集体经济组织土地上重建的,可以采取调整、互换方式解决。也可相对集中宅基地建设农民新村予以安置。

  (二十三)维护城镇居民土地权益。城镇居民原住房垮塌或严重受损,经法定机构认定不能继续使用应拆除的,在拆除和重建前,市(州)、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建设(房管)部门应当现场完成对原居民土地使用权属的调查和确认,并记录存档备查。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原地重建和涉及土地调整、置换或改变规划条件的,应当依法保护原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具体办法由市(州)、县(市)人民政府依法制定。

  (二十四)调整灾毁耕地复垦项目实施方式。省、市 (州)、县(市)要将灾毁耕地复垦纳入灾后重建复垦专项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拟定复垦工程项目,并组织实施。市(州)、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对灾毁耕地进行灾情评估,将受损耕地分为受损较轻、受损较重、受损严重3类,鼓励农民自行组织复垦。经验收合格后,按受损程度给予适当补助。具体补助标准及支付方式,根据国家批准的复垦项目资金,由有关部门制定。要加强灾毁耕地复垦项目资金管理及审计监督,受损耕地评估分类及资金使用情况必须在当地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仍按四川省 “金土地工程”管理办法执行。

  (二十五)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开展地质灾害重灾区、易发区应急排查巡查工作,重点对震前已有的地质灾害进行复核,对地震新诱发的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及时提出防灾避险措施;恢复、重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不断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机制;开展地质灾害重灾区、易发区各类安置点,以及重大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为恢复重建提供地质安全保障依据;开展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应急勘查、排危除险以及综合防治工作,涉及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根据国家安排的资金组织实施。

  (二十六)办理我省煤炭探矿权审批发证工作。从即日起,办理全省煤炭探矿权审批发证工作,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能源支持。

  五、产业扶持政策

  (二十七)恢复特色优势产业生产能力。大力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当地资源环境条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恢复重建农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现代中药、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环保建材、商贸物流、旅游等优势产业,以及化肥、农药、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对特色优势产业企业给予技改、流动资金贷款支持。

  (二十八)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灾区产业恢复重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关闭重要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严重企业。

  (二十九)优化产业布局。支持重灾县(市)恢复重建工业区,不适宜发展工业的灾区可建立“飞地产业”集中发展区。根据条件经按程序批准可增设或扩大部分省级开发区,重建项目原则上向园区、集中发展区聚集,逐步形成资源集约利用、土地节约使用、环境综合治理、功能有效发挥的产业集聚发展区。

  (三十)改善产业发展环境。恢复重建期间,适度调整煤炭新建项目规模限制,实行直购电试点。

  六、工商管理政策

  (三十一)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因灾造成《营业执照》遗失或损毁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合法经营。适当放宽设立登记和注册资本认缴出资期限,扩大内资企业投资主体范围。简化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手续,外国(地区)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1年内可多次使用。允许个体工商户跨登记机关辖区申请经营地址的变更登记,不涉及前置许可的灾区个体工商户可持营业执照异地经营,实行备案监管制。对农民在集贸市场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和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免收工商管理相关费用。

  (三十二)实施商标战略。对灾区已申请还未发布初审公告的商标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以及涉及商标变更、续展、异议、争议等商标确权事项,主动向国家商标管理部门提出优先受理、加快审理的请求。认定一批对灾后恢复重建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灾区企业商标为四川省著名商标。以灾区内“百亿工程”企业为重点,积极向国家商标管理部门推荐认定一批中国驰名商标。

  七、就业援助政策

  (三十三)扩大就业援助范围。将地震灾区的城镇失业人员和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村劳动者纳入就业援助范围,优先保证灾区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

  (三十四)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困难人员正在参与的抗震救灾相关工作,在一定时期内纳入公益性岗位认定范围。结合灾后恢复重建,继续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组织就业困难人员上岗就业。从事公益性岗位的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三十五)鼓励使用灾区劳动者。优先安排灾区劳动者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对组织企业招用灾区就业困难人员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介机构,给予职业介绍补贴;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对灾区外出务工劳动者,提供全程免费就业服务。

  灾区企业吸收就业困难人员的,可按规定享受税费减免等政策,给予相应的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各地企业吸纳灾区劳动者的,按规定享受优惠政策;从事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社保补贴。

  (三十六)组织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有就业去向的灾区城乡劳动者实行免费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对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指定工种提供免费职业技能鉴定。

  (三十七)支持灾区外派劳务工作。对赴境外务工的灾区劳务人员实行免费定向、订单培训和派出服务;对外派劳务企业给予补贴。

  (三十八)促进原籍灾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优先安排灾区毕业生参与“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部队在高校毕业生中录取士官等国家项目,实施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鼓励灾区毕业生在当地或异地从事基层工作。

  八、社会保障政策

  (三十九)实施失业救助。受灾企业可在1至3年内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因灾停产、歇业并积极组织恢复生产经营的,给予职工培训补助,并对其暂时失去工作岗位的职工,预先进行失业登记,发放失业保险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并带动其他失业人员就业的给予创业补助。

  (四十)扩大养老保险支付范围。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和个体参保人员,因灾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符合规定的,可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因灾非因工死亡的,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四十一)缓缴、核销社会保险费。因灾停产、歇业期间,单位及职工经批准可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间不征收滞纳金、不计利息,参保人员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因灾关闭破产企业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国家有关规定适用破产财产清偿,不足部分按规定予以核销。

  (四十二)保障受灾困难人员基本生活。凡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建立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对无住房、无生活来源、无生产条件的受灾困难人员实施定期定量的临时救助。继续实施对“三孤”人员的救助政策,提高农村五保对象和城市“三无”人员的供养标准。

  九、粮食政策

  (四十三)稳定灾区粮食市场。适时充实灾区省、市(州)、县(市、区)粮食储备,增加市场供应。对已安排出库的抗震救灾地方各级储备粮,新粮上市后要及时补库。做好市场应急调控预案,运用各级粮食储备吞吐,确保当地粮食市场稳定。

  (四十四)支持灾区受损粮库维修重建。各地要用好中央和省上安排的粮库应急维修资金,抓紧抢修受损粮库。灾区确需恢复重建的粮食仓房,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统筹考虑。

  (四十五)促进灾区种粮农民增收。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资金适当向灾区倾斜,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十、其他政策措施

  (四十六)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恢复重建。鼓励外地企业在灾区投资办厂,兴建各类服务设施。参与灾区恢复重建的对口支援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按规定全面享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四十七)下放项目审核权限。对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项目,简化审核程序,有关部门同步进行审核并下放审核权限,对国家没有明确规定为省级审批和核准的项目,一律下放到市(州)和扩权试点县(市)。

  除上述政策措施外,凡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中适用于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受灾地区均继续执行。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和国家有关部(委、局)制订的具体实施办法,结合本政策措施,及时制订贯彻实施的具体操作办法,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顺利执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七月十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里迁徙,青川娃来到邢台"家"


(2008-07-11 01:41:45)

“7月10日中午,四川地震灾区青川中学的100名孩子,抵达邢台的“家”时高喊“中国加油”。和志华/摄

本报记者 刘丽普

乘长途大巴,坐飞机,再乘长途大巴。

从青川到成都,从成都到北京,再到河北邢台。

两天时间里,来自四川地震重灾区的这100名孩子马不停蹄地随“春蕾妈妈”刘玉芬迁徙着,从7月8日上午从青川出发到成都,9日晚12时左右抵达邢台。到达住处的那一刻,面对整洁的宿舍、凉爽的空调风,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不再有余震了!”

短短两天的时间里,这百名从12岁到14岁的孩子不仅跨越了几千公里的空间距离,更主要的是内心经历了一场“断奶”的洗礼,他们要学会在远离父母的北方生活和学习。

10日上午,为迎接这100名孩子的到来,春蕾集团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省妇联及邢台市的有关领导到场迎接。省政协副主席田向利和省政协原副主席陈秀芳专程前去看望孩子们。田向利在致辞时送给孩子们三句话:“学会坚强,学会生活,学会感恩。”

■孩子们一下子感觉自己长大了

“到河北后要努力学习,不要贪玩!”过去好几天了,父母的叮嘱还在罗跃瑞的耳边回旋着。

罗跃瑞,13岁的男孩,瘦瘦的,说话中稍带些腼腆。在5·12日汶川地震中,罗跃瑞家的住房顷刻间变成了废墟,母亲所在的制药厂停工了,父亲经营的小卖部也被迫停止营业,所幸家中没有人伤亡。

由于罗跃瑞所在的青川中学南校区的校舍不是坍塌,就是成为不能使用的危房了,学校的教学工作被迫停下来了,“那些天,无所事事,天天呆在帐篷里,十分难受。”后来,家人将送罗跃瑞到广元,并在那里的中学插班学习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现在,罗跃瑞家还住在帐篷里,“里面像蒸笼一样,十分热。”虽然生活上逐步步入“正规”,母亲开始上班了,父亲的小商店又营业了。而他的上学问题,一直是父母比较发愁的问题,虽然学校也努力在搭建板房教室,还是有一种不安定的感觉。

就在这时,罗跃瑞接到了可以报名来河北读书的信息,“父母也十分愿意让我来,我也很高兴来河北,很想找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他也十分清楚为了这个安静的环境,不得不远离父母,自己去适应北方的生活,“我已经做好所有的心理准备。”经历了一场地震,罗跃瑞感觉自己一下子长大了很多。

罗跃瑞所面对的,也是这100名来自青川孩子需要面对的,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实际上,我父母也舍不得我出来这么远,我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都江堰。但为了能够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还是选择了来河北。”13岁的陈岚与记者聊到这个话题,都有了想哭的感觉。

9日上午,孩子们从四川儿童活动中心的“临时庇护所”赶到成都时,好几位孩子的家长已经在机场等候了。孩子前一天从青川来到成都,家长们第二天又从青川赶到成都机场,“想再送送孩子,毕竟好长时间不能见面。”邓裕丹的母亲张女士说。她感觉孩子能够到邢台读书十分幸运,内心很感激河北的企业有这份爱心。

■孩子们感觉新“家”比在青川好多了

9日晚12时,经过近7个小时的奔波,孩子们才到达邢台的“家”。

孩子们的居住地,原来是“春蕾集团”一个公司的办公楼。他们来之前,办公设备全部转移走了。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是一座带有小院的独立三层楼,房间呈圆形分布。楼房中间是悬空的,一层中间是鱼池和高低不等的各类花草。每个宿舍都安装了新空调,三张或四张单人床,全新的军用被褥,每人还有一个铁皮柜供放杂物。这座楼上,除了孩子和老师的宿舍,还设置了阅览室、图书室、微机房。楼房的后院,是新建的平房,包括厨房、餐厅,男、女生浴室和洗漱间。孩子普遍感觉“环境不错,比在青川时好多了”。

河北春蕾集团董事长刘玉芬介绍,安置地的工作还得归功于自己的老搭档———邢台旭阳房地产公司负责人杨雪菊。“工作细化到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被褥我们都拆开一个小口,看看是不是好棉花。”另外,这里还安排了几位生活老师,将与从青川中学来的关雄副校长、谭正英老师共同管理孩子们的生活。公司还购买了两辆大巴车,用来接送孩子们上下学。

10日上午,邓裕丹对记者说,她前一天晚上睡得很好,也很喜欢这个地方。她说,在青川随处都可以看到山,这里更多的是平地。不过,对这里的气候还是有些不适应,热的感觉不一样。

■邢台七中暑期为孩子们补课

这次从青川来邢台的100名孩子,有55名女孩,45名男孩,年龄在12岁到14岁之间,全部是青川中学南校区初中一年级的孩子,也是从全年级八九百孩子中筛选出来的品学兼优的孩子。

10日上午,更让孩子们感到欣慰的是,接受他们的学校———邢台七中校长谷敏英说,按照事先的安排,孩子们经过短暂的整休后,学校就派优秀的教师给他们补课,将地震后落下的课程全部补上。新学期开学后,这100名学生单独编班,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教学。目前,学校已选派出了最优秀的教师担任他们的课程,老师们已经开始备课,学生们也积极捐献了自己的课本。在邢台七中学习的这段时间里,学校将与企业一起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健康。

许月娇同学在代表发言时说,他们会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振作精神、自强不息,用不断的进步和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大家的爱心。

■此次迁徙数当地称最

看到孩子们得到周到的安置,带队老师关雄和谭正英内心有说不出的感激。谭正英告诉记者,学校之所以选派关雄和她来邢台,主要是考虑到他们两个是夫妻,她本身是教语文的骨干教师,关雄作为学校的副校长,长期从事管理学生方面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搭档,也便于工作。

陪同孩子们来邢台的青川中学王显华书记介绍,地震发生后,学校没有了一间可以继续使用的教室,全部坍塌或震毁,学校正在努力搭建板房教室,但解决2400多学生的校舍问题,的确有不小的难度。震后,学校也有零散的学生转移到外地读书,这次是数量最大的。

青川县教育局教育股股长赵华荣介绍,5月12日的地震,将青川所有的校舍都震毁了,即使没有坍塌的,也成了危房,恢复建设任务十分艰巨。浙江省对口援助青川县,搭建板房、临时过渡房教室成为眼下就紧要的任务之一来保证8月1日的复课和9月1日的正式开学。开学后,当地孩子们将在板房里上课,相比之下,能出去读书的孩子生活条件会好些。

赵华荣说,青川全县共有中小学生3万人,转移到外地还是很小的一部分。到目前为止,转移到外地读书的学生有1500多人,其中707人转移到了外省。

燕赵都市报 2008-7-11 01:41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所“侨爱赈灾中学”竣工 采用抗震木结构  该基金会还捐建了同样结构的孔溪乡中心小学

2008年07月11日 00: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中新社成都七月十日电 (黄永莉)今日,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捐建、四川省侨办组织实施的平武县南坝中学过渡安置校舍建设竣工。据了解,这所学校不仅是中国侨务系统灾后援建竣工的第一所“侨爱赈灾中学”,也是灾区重建中第一所高品质木结构半永久性简易学校。

  记者从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了解到,新建成的平武南坝中学由二十六栋独立简易型轻型木结构建筑组成,可容纳学生一千六百人,总投资一百三十万元人民币。在抗震、保温、隔声、环保、防火等性能方面都优于其他的拼装式简易过渡房屋。在另一地震重灾区青川县,该基金会还捐建了同样结构的孔溪乡中心小学。

  设计、承建单位四川明迪木构建设工程公司称,木结构校舍重量减轻,承力均匀,可抗八级地震。这种校舍的建筑成本虽然高于活动板房,但其生产、施工和拆除过程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不会产生建筑垃圾。该校舍的设计使用寿命为五年,若科学维护可使用十年。当过渡期结束后,还可拆除再利用,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据了解,为了对校舍进行质量和服务承诺,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还受聘为南坝中学名誉校长,与校方共建“木结构建筑教育基地”。(完)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晚霞有我添彩 走近青川灾区的“孤老” 009717919 
   2008-07-10 23:55 来源: 钱江晚报  

  一场地震让无数家庭的支柱轰然倒塌,很多人揪心着这些地震中产生的孤儿和孤老。让人欣慰的是,来自青川的71名孤儿已经通过合法途径被好心人收养了。但是还有82名丧子老年人在地震中凄惨地成为孤老,要想有家庭收留他们似乎没有可能。

  但政府没有忘记他们,震后不久,他们就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或被转移到受灾较轻的附近县市、或被集中赡养。白发人送黑发人,没有比这更凄凉的晚景了。但是还好,政府的关怀呵护着这抹惨淡的晚霞,来自各方的关爱将陪伴他们走过剩下的时光……

  盲人王显彦,55岁,地震中父母双亡:

  学好按摩,自己也能养活自己

  7月8日的青川县石坝乡三江村,毒日灼人,太阳晒得皮肤发红发烫,我感觉头重脚轻,明显有中暑的征兆。

  55岁的王显彦坐在村边的树荫下,隔一会就挪着身子躲避着太阳的直射,但他却无法及时找到最阴凉的地方。他是位盲人,三岁时因为一场疾病永远失去了光明,他只能靠触觉本能地躲避着毒日。

  “帐篷里哪里能呆人哦,跟个蒸笼一样,外面总是凉快一点。”王显彦富态的身体不断地沁着汗水,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了。

  王显彦是最不好界定身份的人,说他是孤儿吧,他已经50多岁了,按照常理,他不可能被人收养;说他是孤老吧,他却是靠父母养活,这次地震夺去了他年逾古稀的父母的生命。

  因为是盲人,王显彦生活几乎不能自理。“民政局还是把他划到孤老孤残的范畴。他没有结婚,按照他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再结婚了,他也被列入我们帮扶孤老的对象了。”当地的一位民政干部说。

  地震那一天,王显彦在屋前的平台赶着贪嘴的麻雀,而年迈的父母则在为王显彦做饭。

  地突然上下抖动起来,王显彦有些站不住了,索性坐到了地上。但剧烈的震荡仍然让他坐不稳。他摸索着抓住了一根大杨树,死死地抱住,一刻也不敢松手。

  王显彦的听觉是出众的,他准确地判断出从自家的方位穿来了凄厉的呼喊声:“房子倒了,快来救人啊。”

  王显彦顾不得地震了,连滚带爬地向家的方向跑去。半个小时后,他得了噩耗:父母当场死亡,他从此没了任何依靠!

  王显彦抓住父母冰冷的双手,肝肠寸断。他不停哭喊着父母的名字,直至喉咙里发不出声音。嗓子嘶哑了,但他深陷的眼窝里却含满了泪水。

  失去光明后,父母成了王显彦的眼睛。父母骤然离去,除了悲伤,王显彦还有很多不习惯的地方。“以前我咳嗽一下,父母都知道我想做啥子,吃的喝的都安置好了。以前心里不舒服了,还能朝着父母发脾气,父母都能宽容。现在不同了,我要学着自己独立,还得不过多地麻烦别人。”

  王显彦曾经给人算命赚钱补贴家用。但是他以后却不想靠这个来养活自己了。“算啥子命哦,我不搞这些骗人迷信的东西了。连自己父母的命都算不好,我还做这些事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得知民政部门推荐盲人学习按摩的消息后,王显彦有些兴奋,他积极地向民政部门保证:“要学好,到县上为人按摩。要赚钱,要让自己活得好,免得死去的父母在地下还为我操心。”

  据当地民政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政府已经积极地为一些尚有生存能力的孤老开拓生存空间。

  王友志,87岁,失去了唯一可以依靠的孙子:

  精神恢复了,甚至能喝点酒

  7月9日下午3时,天气还是热得让人窒息,记者来到老人们的安置点——旺苍县的一所已经放假的中学。广元市旺苍县这次地震灾害影响相对较轻,很自然地成了重灾区孤老的安置点。

  学校的二楼是学生食堂,现在成了老人们的休息活动室。活动室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顶上的吊扇呼啦啦地开着。电视里正放着川剧,大多数老人眼睛盯着电视。但也有老人在活动室内来回踱步。

  87岁的王友志就是其中之一。“一天到晚看电视看得好烦哦,活动一下舒服些。”

  王友志在大山深处青川县石坝乡过了一辈子,不是这次地震,他可能永远都不会走出大山。王友志的儿子儿媳多年前外出打工,一去不回,至今杳无音信。失去劳动能力的他完全靠25岁的孙子养活。

  因为家境贫寒,强壮正常的孙子不得已娶了个无生存能力智障女人为妻,撑起这个家的全部责任落到了这个年轻人身上。

  日子过得清苦而又让王友志满足:主食基本为苞谷和洋芋,菜则是自家菜地里种的,十天半月难见荤腥。一旦有点好菜,孙子总会从村里的小卖部里打点土酒,让王国友过过酒瘾。“莫看我老了,我一顿可以喝三两,孙子好啊。”王友志一把鼻涕一把泪,哭得伤心极了。

  地震发生时,王友志拄着拐杖在菜地拔草,孙子则在上山采药。王友志的体力根本无法承受地震的剧烈震动,地震刚来,王友志就直接被震倒,无论王友志怎么挣扎,始终站不起来。好在菜地空旷,没有山石滚落。地震停止后,王友志又站了起来,但神志已经有些恍惚了。

  王友志回到家的时候,家已经成为了废墟。一直在外面跟小孩玩的孙媳妇安然无恙。当他四处打听孙子的消息时,他再一次倒在了地上。这次不是因为地震,而是听说采药的孙子地震时摔下了山崖,尸首惨不忍睹。

  “为什么死的不是我啊,老天爷也不长眼。”王友志哭昏过好几次,一天到晚嚷嚷着要去找孙子。当地民政部门的人曾一度认为他精神有些失常。

  几天后,王友志和一些同样遭受厄运的孤老一起来到了集中安置点。相近的年龄,相似的遭遇,王友志与他们相互倾诉着,互相抹着眼泪。王友志的情绪竟然奇迹般地好起来了,也渐渐有了食欲,甚至能喝点酒了。“酒是政府提供的,他们对我很好,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头子,我很知足。”

  “我的孙子好可怜啊,震死的应该是我。”尽管地震已经过去了快两个月,王友志一提到孙子还是不断地擦眼泪,反复念叨着这句话。

  “这几乎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但念叨的次数明显少了很多,说明他的情绪正在好转。”孤老安置点的专职护理师辜元春说。

  李仕秀,89岁,地震中失去了儿子儿媳

  进了安置点,不用担心没人养老送终

  孤老安置点里,李仕秀并没有像其他老人一样看电视,除了吃饭,她喜欢躺在床上。一是年纪大了,走不动。另一方面是因为身上疼,她是从废墟中自己爬出来的,浑身上下都有被砖头砸过的伤痕。这些老人里面数89岁的李仕秀年纪最大,也是最为数不多的女性孤老之一。

  这么多天来,她一直都在哭,视力已经有些模糊,因为年纪大,听力也出现问题,讲话尚且要凑着耳朵边大声喊方能应答。

  虽然年至耄耋,但李仕秀还可以干点简单的农活。地震发生的当天,李仕秀在屋后的菜园拔草。儿子儿媳在家里睡觉。简陋的土砖房在地震到来的一瞬间成为废墟。砖头泥土压住了正在拔草的李仕秀,她当时就失去了知觉。

  李仕秀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醒来的,求生的本能使她双手不断地刨着头上的泥土。泥土竟然奇迹般地被刨出一条缝,她能呼吸到新鲜空气了!她大声喊着:“救命啊,救命……”

  因为体力不支,她再一次晕厥。当她醒来时,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她被路过的消防战士救了,只受了一点皮外伤。而他的儿子儿媳却不幸死在废墟中。

  噩耗对风烛残年的李仕秀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身体虚弱的李仕秀甚至都没有力气哭出声来,只是无声地淌着眼泪。“造孽哦,造孽哦,这叫我怎么活哦。”这是护理人员听到她重复次数最多的话。

  “李仕秀是孤老群体里比较极端的例子,年纪大,又是女性,失去亲人又多,属于我们重点开导重点照顾的对象,目前她的情况还不是太好,但是我们有信心逐渐恢复她乐观生活的信心,较之当初进来的时候,她的情况已经好多了。”辜元春说,“他们其实不用担心将来没人管,他们的生老病死政府会管起来的。”

  小标题 有了浙江支教团的“心理按摩”

  老人们开朗了好多

  “这一群没有生存能力的老人将在这里安享晚年,我们将负责他们的所有生活,直至为他们送终。”旺苍县民政局副局长翟莉说。

  安置点为老人们专门配置了6名专职护理人员,24小时看护着这些老人。还有专职的医生,每天定时给老人检查身体。“老人们都是来自重灾区,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没做过正规的身体检查,有个什么病都是死扛着,几乎每位老人身上都有几种疾病。刚来的那几天,老人们基本上需要排队动手术。”护理员辜元春说。

  虽然失去了亲人,民政部门对老人们给予了很大的关怀。除了每顿饭都有各种荤素搭配的营养菜,很多老人甚至第一次喝上了牛奶。刚到安置点时,由于失去亲人不久和长期营养不良,好多老人都面呈菜色,现在他们的精神都好多了。

  “我们正在修建孤老们的养老院,那将是一个设施齐备,环境优美的地方。我们关怀的再多也肯定无法代替他的亲人,但至少能淡化一些他的悲伤。”旺苍县民政局副局长翟莉说。

  “除了物质上的,护理人员也经常用温情给老人们进行心理疏通。浙江来的支教团就曾经悉心给老人们做过专业的心理按摩。”翟莉说。

  翟莉说的浙江支教团已经在灾区高考前返回了杭州。他们原本是来为灾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老人们的到来,让支教团的心理疏导重点换成了这些更需要关爱的老人。

  “支教团的老师同学们天天和老人们在一起,聊得很亲热的,效果非常明显,很多老人变得开朗了好多。”翟莉说。

 
作者:    编辑: 王曦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366名抗震救灾英雄参加全军士官学员招生文化统考 
2008年07月10日 21:08:1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四川都江堰7月10日电(记者黄书波、张汨汨)在经过近60天抗震救灾特殊战场的考验后,济南军区366名抗震救灾英雄,10日在灾区走进全军士官学员招生文化统考考场。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济南军区4.5万余名官兵千里机动到川西北参加抗震救灾,许多战士为了多为灾区尽一分力,放弃了宝贵的考
学机会。

    济南军区抗震救灾部队士官学员招生文化统考领导小组组长刘志汉介绍,为维护抗震救灾部队考生的利益,总部决定今年济南军区士官学员招生文化统考工作分两批进行,第一批已于6月7日至8日展开,第二批定于7月10日至11日在抗震救灾部队前线和留守部队营区分别举行。同时,总部还出台政策,每名抗震救灾部队考生增加50分,表现突出的优秀士兵可以保送入学。

    济南军区抗震救灾前指已在彭州、都江堰、青川、平武、茂县等部队相对集中的县市,设置了5个考点。根据总部规定,抗震救灾部队考生试卷启用备用卷B卷,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政治、物理。

    “我们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进考场的。”7月9日才从汶川县漩口镇赶到都江堰参加考试的某红军团一级士官冯杰说,“救灾任务很重,我们没有时间看书,心里也非常担心,接到延考和调剂加分的通知后,心里非常感激。考完试,我还要回到部队去,帮助群众重建家园。”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安部为地震灾区配发1000万元消防装备
2008年07月10日 19:50:5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7月10日电(记者肖林)9日,公安部消防局为四川、甘肃、陕西地震灾区配发1000余万元人民币消防装备。这些装备包括29辆执勤消防车、87辆消防监督检查摩托车和6000套迷彩作训服。

7月9日上午,公安部消防局援助灾区消防装备发放仪式在四川省消防学校举行。这批装备将发放到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的一线消防官兵手中,用于灾区重建的消防灭火救援及监督检查。其具体配发情况为:四川地震灾区消防车23辆、摩托车69辆;陕西地震灾区消防车4辆、摩托车12辆;甘肃地震灾区消防车2辆、摩托车6辆。所有配发的车辆都在交接前进行了短期的操作使用培训,四川将把这些装备迅速下发到汶川、都江堰、北川、绵竹、青川等重灾区。

据介绍,为帮助灾区消防部队尽快恢复执勤能力,确保灾区恢复重建消防安全,公安部和部消防局及时调派警力急赴四川执勤,迅速启动对口支援计划,28个省、区、市公安消防总队已给予四川、陕西、甘肃地震灾区消防部队经费支持3490万元人民币,消防车37辆,装备器材6000余套(件)。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80后女军人何楠抗震救灾纪实

邢现省
2008-07-10 18:02:54   来源:中国军网
  
    
  中国军网青川7月10日电 题:心随使命一起飞——80后女军人何楠抗震救灾纪实

    连日来,一位美丽而坚强的女军人的名字在青川被广为传颂。她是一名普通的护师,却经历着常人不曾有过的经历;她是一名美丽的护师,却因战备训练,放弃多次恋爱机会;她是一名坚强的护师,抗震救灾以来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她是一名优秀的护师,护理数千灾区群众,无一例差错和不满意。她就是沈阳军区青川野战医院护师何楠,作为80后的女军人,在历经多次重大军事活动考验后,她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又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追求,让她28岁不谈婚嫁

  何楠,1980年3月出生,受一身戎装的父亲的影响,学习成绩优秀的她,高考时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军队院校,并顺利考入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2001年7月,军校学习的第二年,父亲因心肌梗塞突然去世,倔强的何楠,毅然决然地选择用优秀的学习成绩来祭奠父亲。

    2003年7月,作为优秀学员,她毕业后被分配到沈阳军区201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心血管内科是全院最为繁忙的科室,可何楠却说她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救治更多的与父亲患有同样疾病的患者。

    为掌握过硬的护理技术,她积极寻找机会锻炼自己。毕业当年,她就被上级确定为野战医疗队队员。

    为训练达标,她把“武装越野”、“武装泅渡”和“野外生存”等高难科目训练放在最重要位置,并在当年实现所有科目达标。

    随着年龄的增大,母亲和亲朋好友们对她的婚事开始操心起来。每当提起个人问题,她总是淡淡地笑着说:“一个身材苗条、皮肤嫩白、气质不凡、身高1.72米的女孩,不怕找不到好郎君,如果耽误了工作和训练,那才叫遗憾呢!”

    母亲拿她没办法,只好顺其自然。就这样,毕业5年来,为了追求自己白衣天使的目标,她先后5次错过了美好的人生选择。

    抗震救灾前,她与家住大连的解放军某部正连职军官相识,小伙子很优秀,俩人感觉很好。当俩人决定继续处下去的时候,她却毅然来到了抗震救灾一线,为不耽误对方,她巧妙回绝了对方的美意。

    就这样,她以良好军事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护理技术,先后被选送参加多次重大军事活动。几年来,她先后参与抢救重症患者数千人,护理患者近2万人,无一差错。

  责任,让她坚决请战到灾区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惊了全国,震动了世界!噩耗传来,何楠估计医院很可能要到抗震前线执行救援任务,当天就写好了请战书。

    请战书中,她从技能素质、个人经历等方面进行阐述,坚定地向医院党委表达了赴川抗震的决心。

    5月17日,她和队员星夜赶到青川县金子山,正要进入受灾极重的青川县城时,因道路受阻,又连夜赶往广元。

    次日,她和队员们来不及休整,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剑阁县。傍晚时分,道路打通,指挥部命令所有队员连夜折返青川。

    青川县位于广元和绵阳两个市的连接点,从金子山到乔庄镇,全程76公里均为盘山路,本来山高、路险、坡陡的公路,地震后变得更加让人担惊受怕。山体滑坡足有40多处,路基断裂50多处,滚落在公路上的巨石足有三、四十米高,被巨石砸坏的各种车辆随处可见,一侧是巨石堵路,一侧是悬崖峭壁……

    尽管这样,这条被人们称为“死亡之谷”的道路,并没有吓倒她和队员们。看到惨烈的震后场面,她恨不得插上翅膀马上飞到乔庄镇,为灾区群众抚平伤痕。

    前进,前进,前进!虽然只有76公里的路程,她和队员们却艰难地走了7个半小时。

    到了,到了,乔庄镇终于到了!18日凌晨2时32分,经过46个小时的生死考验,何楠和队员们终于到达了任务展开地域青川县乔庄镇。

  敬业,让她成为“红灯天使”

  5月24日晚,何楠值夜班。凌晨时分,她和往常一样再次用红布把手电筒包好,挨个查房,并习惯地为每名患者掖好被角。

    当她掀开2号帐篷的门帘时,一个坐立的黑影一下子让她停住脚步,借微光细望,何楠认出坐着的就是连日来高烧不退的某部战士李国祥。

    小李今年刚刚20岁,前几天在执行挖掘、搬运和二次深埋尸体的任务中,被那些尸首分家、肢体残缺的场景惊吓得神志恍惚,开朗的性格也变得少言寡语。交谈中,何楠还了解到这名战士还有失眠多梦、经常感到有人和他说话但想见又见不到人的感觉。

    临床护理中,何楠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小李进行心理疏导,讲解心理干预常识。从简单轻松的话题谈起,从学生时代、当兵的理想切入,引导这小李讲下去,自己则扮演一位忠实听众。

    “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有一次,我用力一拉,拉出一具女尸,扎个小辫子,尸体往担架上移动时,脑袋咕噜一下就滚落到地上……”

    战士还要往下讲时,何楠岔开话题说:“我也是女的,也有小辫子,怕我吗?”趁小李摇头的工夫,何楠再次把话题转入尸体高温腐烂、自然分解和人死不能复生等自然规律上……

    通过心理干预和不断的思想疏导,这位战士很快走出了极度恐惧的心理阴影,并调皮地称何楠为“红灯天使”

  使命,让她成为灾民的希望

   6月19日,何楠再次随医疗小组到高架梁村巡诊。在群众引导下,在山顶的破旧窝棚里找到了久病不起的一位老人。老人名叫刘志富,患肺气肿多年,地震后担惊受怕,咳嗽得没日没夜。老人的儿女在外打工,身边无人照料。

    老人病情严重,急需治疗,怎么办?

    何楠和队员们当即决定:千难万难也要抬老人下山!

    刚刚走到半山腰,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随着一道闪电大雨倾盆而下。这样的天气随时可能引发山体滑坡。

    老人家见状,用力比划着并凑近何楠大声喊到:“孩子,快把我放下,危险呀!你们快走吧,不要管我!”

    而何楠却坚定的说:“老人家,您放心!有解放军在,就有您老人家在!”

    加快行进,快速通过!借着闪电,冒着大雨,面对着随时可能发生的山体滑坡,何楠和队友们步履踉跄地不知摔了多少跤,摔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又摔倒……为了照看好老人,她和队员们已经顾不得自身安危了。

    就这样,快速通过三处滑坡地段,趟过一条水流湍急的河流,她和队员们终于将老人安全地送到了医院。

    当何楠用满是泥巴的手为老人端上一碗热汤时,老人家哽咽地说:“看到你们身上的迷彩绿,我就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